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

时间:2019-05-13 03: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

第一篇: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

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

——走进前苏联教育大家巴班斯基

河师大实验中学 江玲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自己喜欢的教育大家。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书倡导的教育教学观念仍有其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细细想来,只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才有可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尤•康•巴班斯基(1927.1~1987.8)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授、教育科学院院士。他在全面总结顿河一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探讨预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为核心,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等原理,对教育教学中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思想。

“优化”二字也成为现今的时尚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大力倡导“最优化”。其实这一概念并不如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富有创意,只不过在当今教改形势下,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优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把教育学家曾经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教学改革,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具实效。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该理论对原苏联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教学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化”不是绝对的,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巴班斯基为了让人们真正弄懂他所讲的“最优化”的本质,还举了两个事例:

一个学生原来是不及格生,另一个是优等生。由于教师采取了不同对待的方法,专门关心了第一个学生,结果他的学习成绩得了“及格”,而第二个学生,由于教师忽略了他,结果期末得了“4”分,低于了他的可能性,虽然他的知识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他没有全力以赴地学习。那么,教师对这两个学生的工作,哪一个是更具有效的呢?如果只根据成绩判断,两个效果都不错,但应该说,教师对第二个学生做的工作并不是最优化的,因为他所获得的成绩低于他的可能性,没有达到最大限度的可能。从这两个学生教育情况的比较来看,我们就很清楚:“最优化”就是最优化,而不是理想化,很具体,也很明确。

再就两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其中一个教师是有经验的,而另一个是青年教师。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质量证明,两个教师的工作效果差不多是一样的,那是不是说,两位教师的上的课都是最优化的?这样认为,因为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这充其量只不过是中等水平的课,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达到这样的水平算是已经达到了他现在的最大可能性。当然,由于两个教室的设备不同,对两个同样的和相当高的效果的课,评价它们的“最优化”也应当是不同的。

巴班斯基认为,评价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有两条: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

效果标准是指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上都达到符合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时间标准是指教师和学生均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及相关文件为之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教师要依据这两方面的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

巴班斯基理论中的“最优”一词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最优”是指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等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从这一意义上说,一刀切是被严格否定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练习、达到同样的准确率,更不能以用样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他们,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我认为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节省教师工作时间和精力。他提出:“教学论应当以教师的标准工作量为根据,要考虑到班级的实际人数已达饱和状态,以及他们整天整周都必须积极开展工作等情况。”“教学最优化就是要使教师摆脱某些十分普遍的,不合情理的时间消耗”。巴班斯基这一提法确立了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容易被教师接受、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推行的教学理论。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也更是如此。通过学习巴班斯基的教育专著,从中悟出生动真实的道理,通过这些去更好地指导我们去教学。像这样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今后还要多看、常看、反复看。为了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我们有这个必要去学习书本上的精华。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身不足等原因。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爱护好这点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烧起来。

这是一次读书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澳大利亚家庭推崇“穷苦教育”

澳大利亚家庭推崇“穷苦教育”

时下,“富二代”、“富三代”之说在中国很流行,但在澳大利亚,“富谁也不富孩子”是父母们的共识。

叔叔一家定居澳大利亚多年。在叔叔家探亲期间,我耳闻目睹了许多澳大利亚人“穷苦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做法。

在澳大利亚,走在大街上,根本看不到穿着华贵服饰的中小学生,也看不到骑着名牌自行车的孩子招摇过市。看到的,都是些衣着朴素的孩子。

叔叔说,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学生的校服都是很便宜的那种,一套才25澳元,合人民币150元左右。而且,每学期的校服都是一个款式和颜色的,便于学生换洗和以旧替新。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没有午休,学生中午也不回家吃饭,都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在食堂里,学生可以自带食物,食堂免费提供蒸煮和热汤。叔叔说,很多孩子都从家里带午餐,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哪个孩子埋怨父母或抱怨午餐不合胃口的。

一天,叔叔带我去一家超市购物,遇到了同事布伦丹,他正领着5岁的女儿在购物。在休息厅里,布伦丹的女儿吵嚷口渴了。布伦丹转身到超市服务台,给女儿接了杯超市免费供应的凉开水。

“叔叔,布伦丹为何不给女儿买瓶饮料啊?”我小声问叔叔。

“人家是不想对孩子那么奢侈!布伦丹年薪18万澳元,折合人民币就是100多万元。”叔叔笑着说。

叔叔接着对我细细解释:“澳大利亚人的‘明天忧患’意识非常强,他们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穷苦教育’有助于孩子长大后自强自立,靠本事吃饭,靠能力工作,靠毅力拼搏!澳大利亚是西方的一个富裕国家,人均年收入2万澳元,相当于12万元人民币。你说,这样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给孩子买啥买不起、穿啥穿不起?”

第三篇:2014年教育大家整理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教育体制上,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局面;在培养人材上,主张“为政以德”、“学而优则仕”;在教学指导上,实践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提倡“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待学术的态度上,“述而不作”成了孔子开始的儒家传统。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蔡元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五育”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工作者。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陶行知——教育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原则是:全民教育原则,全面教育原则,民主教育原则,创造教育原则,生活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把学生培养“真善美的活人”。

柏拉图——在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他论述了教育的政治意义,主张国家控制教育;论述了学前公共教育,主张早期良好的教育;论述了普通教育,主张体、智、德、美和谐发展;论述了高等教育,主张培养通晓“理念世界”的哲学家。

第斯多惠——提出所谓“全人类教育”的思想。

杜威——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裴斯泰洛齐

福禄培尔——个性研究

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

克鲁普斯卡娅娅强调集体主义教育

福禄培尔极重视学前教育,他的功绩在于详细地研究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主张“全人类教育”是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他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教育 乌申斯基通过教学进行德育、教师本身的榜样、说服、机智地对待学生、预防、奖励和惩罚。

赫伯特·斯宾塞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主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动性上面,强调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未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夸美纽斯——名言:把人类的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叶芝:教育不是把一只水桶装满,而是点燃一堆火焰诺贝尔奖获得者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

卢梭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昆体良

安•谢•马卡连柯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

德谟克里特他说:“适当的教育和天然禀赋'才能'教会人思想。”德谟克里特主张用说服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反对用强制的办法。

乌申斯基 把民族性原则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反对照搬外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主张建立独创的俄罗斯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他强调教学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并对教学原则和方法作了论述。著作有《人是教育的对象》、《祖国语言》、《儿童世界》等。

亚里斯多德 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闲暇。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笛卡尔:理性演绎法,法国p9

康德:经验论和唯理论相结合 德国

梅伊曼和拉伊 实验教育学

威廉冯特 莱比锡 心理实验室

法国 比纳 智力测量方法

美国 桑代克他首创动物心理实验和教育心理学体系运用到教育上 定量研究 所有的存在都存在于一定的数量之中

梁漱溟 乡村建设 实验

斯坦利 霍尔问卷方法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论

前苏联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

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

苏联斯卡特金:我们建立了合理的教学过程,但给他的情感食粮很少。P118

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布鲁纳提出发现法。发现法对学生是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学习,对教师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叫发现教学。

斯金纳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行为科学“,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发现“。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教学机器,对西方国家的教育影响很深,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及其特点有:

第一,小步子逻辑序列。他把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的单元,编成程序,每次只给一小步。步子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获得有关知识。

第二,学生的积极反应。斯金纳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讲授和学生消极的承受,学生不能普遍地经常地做出积极的反应。而程序教材或教学机器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填空、解题、书写答案等做出积极反应,不再是被动的了。

第三,信息及时反馈。学生做出的每个反应,教学机器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这称为”结果的及时知悉“或”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学机器每走一步,都附有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核对。这就是反馈。反馈越快、越及时,效果越好。

第四,学生自定步调。每班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上中下三类差别。传统教学总是统一进度的,而程序教学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叫做”自定步调",利于因材施教。

皮亚杰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发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关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内在结构的组织再组织的过程,其发展的过程是边疆的但又有明显的阶段性。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一、生理的发育成熟,这是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它仅提供一种可能性,但不能预决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二、知识经验,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社会教育和影响,这是智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主体平衡化,这主要是指儿童自我调节过程。

他对教育的工作的基本观点。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书本中心 D.社会中心 E.活动中心

11.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CDE)。

A.清楚(明了)B.识记 C.联合 D.系统 E.方法

14.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ABC)。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发现学习原则 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20.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ACD)。

A.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B.健全学生的体魄 C.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E.增长学生的知识

21.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CD)。

A.直观性原则 B.前景教育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平行影响原则

2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BCE)。

A.教育即生活 B.社会即学校 C.生活即教育 D.学校即教育 E.教学做合一

28.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ACD)。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模仿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E.教育即训练

29.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BCE)。

A.文艺教育式B.社会式C.学校式D.生计教育式E.家庭式

30.“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C)。

A.《中庸》B.《论语》C.《学记》 D.《说文解字》

3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A)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爱弥尔》D.《教育论》

32.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B)。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爱弥尔》 D.《教育论》

33.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B),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第四篇:我所认同的教育理念

我所认同的教育理念——选自“罗辑思

维”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我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如果一定要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把儿童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卢梭讲出这样的话,当然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今天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逼迫孩子做无穷无尽的功课,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随后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知识的细节很容易忘记,一旦需要它们,又很容易在书中查到。因此,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除去知识的细节,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不妨笼统地称之为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书架上,另一便是大学。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

林语堂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

把学生当做手段的行径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师手握决定学生升级毕业之大权。因此,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与此相应,便是使学生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否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

第五篇:我所期待的未来教育

我所期待的未来教育

——听沈祖芸老师报告有感

在我小的时候,教室的课桌是木质的,所以上面有很多坑坑洼洼,垫板是每人必备的文具;在我小的时候电脑课是一大堆的字符,要想进入一个WPS界面,都需要输入好多复杂又繁琐的指令;在我小的时候,老师总是站在那个有着高高台阶的讲台正中间讲课,举手投足间都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如今,当我也成为了曾经心目中最敬仰的教师的时候,我发现,我所熟悉的校园,已经面目全非!如今的课桌都是铁质的,又厚又坚硬的桌盖再也不会担心写字会不平整,因此垫板已经消失了它的踪迹;如今的电脑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可以简单动一动鼠标就进入到任何一个想要到达的界面;如今的老师如果依然站在那个象征权威的讲台上一成不变的传授知识的话,有可能就会遭到学生的唾弃„„

那,未来的课桌、未来的电脑课和未来的老师呢?

也许这个问题对于按部就班的我来说从来未曾思考过,似乎一直都是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工作,更何况,在我看来教育如果要发生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未来的教育,与我何干?

也许对于我来说涉足教师这个行列还太短,道行也太浅,但经过这么些年的探索实践,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从我读书开始就时不时地听到关于中国教育要改革,中国教育理念如何落后,应试教育危害如何大之类的呼声,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能感受到的教育似乎依然在如此的循环往复,正如我在沈老师报告中听到的这些特立独行的学校,他们的教学模式让很多中国家长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国际化接轨的希望,然而,又有多少家长可以接受这样的一个教育模式?如果我们的中考高考不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又能走多久?虽然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途径去实现个人价值,但对于一个平凡家庭、普通收入家庭来说,中考高考应该是最实在的路,所以我可以想象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学校一定是觉得很新鲜很好奇,但是真的要轮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会犹豫,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矛盾。正如,我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一直都彷徨在应试的功利和兴趣的培养之间,也许这两者之间是有契合点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会有冲突的,因为给我教一届孩子的时间只有三年,语文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也许等到出成效的时候是在高中,那作为社会中一个功利的人,我是否会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惆怅呢?更有甚者,兴趣不等同于成绩,而社会大众往往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即使这个班的孩子都很喜欢语文都很喜欢语文老师,但是成绩出不来,依然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然而,当我听到上海教育杂志社沈祖芸老师的报告《教育,究竟“能见”什么》后,我的思维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在沈老师唯美温和的PPT演示中,我仿佛真的已经置身在未来的世界中,看到了许多形形色色大胆创新的教育模式。这,并不是一个幻想,这已经真实地发生在了我们的邻居上海身上。沈老师的报告从“能见的未来”“能见的孩子”和“能见的自己”三个方面做了长达2个半小时的报告,不得不承认这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视野。

在她的讲座里我看到了“越来越不像课的课”、“越来越不像学校的学校”、“越来越清晰的过程”和“越来越相伴而生的反思”,更收获了一些全新的理念。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如果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询的到的,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还有什么意义呢?甚至于学生不在课堂上通过自学都可以学到一样的知识,那未来还需要老师吗?那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教育观念的转变,即在未来的课堂,老师不再是讲解者,更主要的扮演的是一个引路者、辅助者的角色。这看似好像降低了老师的功能,实则是对老师提出的更大的挑战。因为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可以自行查阅的知识内容是老师必须掌握的,而学生查找不到的知识内容也是老师所需要掌握的,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对于老师的要求。在未来,我们必须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应对学生越来越古怪的提问。

沈老师带给我的全新感受不仅仅是在教学形式上,更是作为一个教师的素养上的。她让我开始认清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本就应该比普通人具有更高的品德修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当一个老师开始功利的时候,他就离他的教育事业越来越越远了,不应该把老师当做一份职业,而应该当做一份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初当老师最质朴的理由呢?听完沈老师的报告,我忽然对已经有点麻木倦怠的教师事业有了一种崇敬,有了一种向往,我突然觉得自己作为一个80后的老师,可以看到中国教育的改变,可以跟着中国教育一起成长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对于中国教育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憧憬,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和中国教育一起走向未来!

未来的课桌是数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各种需要查找到有用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储存在课桌的记忆库里;未来的电脑课是灵动的,学生可以跟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计算机会根据孩子们个体的特征制定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符合个人的特殊性;未来的老师是亲切的,他们就像一个好伙伴,时刻陪伴在你的身边,当你遇到难题时,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给你及时、准确的帮助或提醒。

未来的教育是没有止境的„„

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

伍叶佼 2014/7/13

下载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所推崇的教育大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礼仪教育大家谈(范文模版)

    让文明礼仪伴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如今倡导和谐社会的时代里,传统礼仪和现代文明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不......

    大家一起评评理教育随笔

    谢力翱哭丧着脸来告状:奚海霞抓我。我说:知道了,把奚海霞喊上来。谢力翱去叫她时,她气鼓鼓地不搭理,于是我示意她来到我身边。她极不情愿地拖着缓慢的步子上来了,撅着嘴巴说:“他坐......

    跟大家分享我的教育小故事5篇

    我想跟大家分享个小故事(一) 借题发挥 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涉及到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大部分老师眼里,往往上完一节课就是说:讲完了该讲的课文或者......

    随笔: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晁若愚 记得我中考的时候,分数考得挺高的,被我所在的学区即县里的最好的高中录取了,而且还进了九个班里的唯一的重点班。于是我便从农村来到县城小镇上开始......

    我所感受的美国中小学教育(汇编)

    摘要 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理念指引下,美国教育创造了不简单的成绩。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有:自主办学机制、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校设施的教学适应性以及以评价问......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思想: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

    我所了解的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

    我所了解的中国近代史中的大学教育 中国自1860年以来,开始大规模接触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文化教育,至今一百五十余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的教育水平既经历了民国时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