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生物课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如何在生物课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单位: 姓名: 电话: 电子邮箱:
如何在生物课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它具有承载和演示多种信息的功能,能够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和处理,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生动地加以重组和播放。然而多媒体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忽略了教师主体作用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等等。如果不能恰当使用,这些不足将导致一堂课的彻底失败,效果反而比不上不使用多媒体。如何合理地设计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在此,就对我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经验谈一谈,希望大家能稍有收益。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避免滥用、误用
我们应当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优越性。现在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手段,所以甚至彻底摒弃以前的教学方法,彻底、完全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由辅助作用变为主体教学功能。课堂从头到尾全部使用多媒体。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老师在课前疲于制作课件,学生在课堂上疲于接受知识,但是究竟接受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而学生也反映,多媒体课件虽然是他们拓展了视野,但是由于内容太多,课上根本找不到重点,所以课下也记不得多少东西。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由于依赖多媒体,那么在课前就要精心制作,但是有些学科内容并不适用于多媒体,有些章节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使用多媒体反而复杂。比如《联系使用显微镜》这节课适用于实验课,多媒体只是让学生看,是不能得到深刻记忆与理解的。还有一些知识,在网上很可能找不到素材,如果偏要用多媒体,就要求制作者费尽心思去编辑制作,费时费力不说,到时候也不一定取得料号的效果。初中生物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很容易用多媒体制作出来。所以要量力而行。
二、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亲手制作多媒体
很多生物历史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一片空白,必须要有专业的电教老师来帮助才能完成课件的制作。课件一旦完成,自己业务能力修改。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更无法解决在课堂上因多媒体故障而出现的问题。而且每一节课的课件我们不能都依赖电教老师,电教老师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的根本出路是就是自身要先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更有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讲课时,只是简单从网络上下载别人制作好的课件,对制作者的教学思想并不熟悉,对学生的认知程度是否符合也不管不问,导致在课堂中“丑态百出”,学生也茫然不知所从。而教师也养成懒惰的习惯,从而放松教学研究,致使理论水平越来越低下,业务水平也就可想而知。
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多媒体所利用的电脑,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对于学生却很熟悉。很多学生首先是佩服你这个教师,然后才会安下心去听你的课。如果教师对多媒体这种学生感觉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势必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老师在校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也轰然倒塌。老师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说服学生。久而久之,这门课也就随之荒废了。因此,掌握多媒体是势在必行的。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学生。
三、多媒体课件应该“朴素”一点
有些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片面追求计算机的“技术含量”,追求课件的“花哨”,反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三维动画,复杂的背景图案,旺旺使学生过分地分散注意力于多媒体课件的变化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课件颜色使用过杂过艳,色彩描绘过于复杂,如再加上一些不协调的音乐,在课堂上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学生最后只成了一名多媒体观众,当时还是记忆犹新,激情澎湃,但日子一久,便烟消云散,如同我们看过的许多电视剧,真正能记住的却不多。所以我认为,在开始应该加重一些多媒体技术含量,提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即可,而中间过程则应是以平淡为主,包括一些文字、图片的显示方式等。
四、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能改变
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适当加以引导、讲述。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还要重复的讲解。而不能简单让学生观看幻灯片上的内容。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应该是学生的“电影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才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素质。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但是在课堂上的情况是多变的,我们的课件未必就能全面,这时候就要结合板书,利用灵活来应付突变,这里就是的作用不可或缺。
五、要努力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其众多优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功与否,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最为关键的前提,即应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否则,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之余,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如office基本组件word、excel、frontpage及powerpoint,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画图、CAD、Photoshop等,常用动画处理软件Macromedia系列Flash、Authorware等,以及常用视频播放工具的培训和练习,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情况下,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基本需求。当然,在教师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课程内容制作相关CAi课件,以及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等手段更好的实施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总之,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我们就能够发挥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优势,既使教师的工作量减轻,也使学生拓展视野,学到更多的指示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给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恰当;突破;拓展;优化;丰富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及,多媒体教学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以其直观快捷,量多丰富,教学互动,易于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等特点,深受师生喜爱。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乐于学习。
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动情感朗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故事,看图片,做实验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多媒体集语言、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于一体,直观形象,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迅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境界,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第六册课本中第2课“小足球赛”这篇课文里,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这场球赛的激烈。让学生先观看课前准备好的有球赛的课件,然后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朗读课文,仿佛学生们也进入了角色,这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能真切的体会到球赛的精彩、激烈。在执教,军神一课,由于学生对刘伯承的事迹了解不多,农村的孩子收集信息的渠道又少,在开课后的四五分钟里,我用课件播放了电影片段,生动的画面配上解说词。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认真读课文,你一定会找到答案”。学生认真读书,在书中探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二、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教师的讲解,教具的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且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如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语文课本中讲的食物链,学生很清楚,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田鼠又影响土蜂,但文本语言太抽象,学生的联想能力差,很难想象到猫跟苜蓿有密切的关系,这时利用多媒体,以它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形象代替抽象,用动态代替静态,学生可将其看个明白,更加具体化更直观。这样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看完后,教师提问,猫与苜蓿有关系吗?引导学生配音乐读课文,这样水到渠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必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也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的达到预期的目的,避免板书和现场操作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更充分,练习的内容更广泛,新知识的巩固更扎实。例如:在讲评作文时,以往教师只是课堂上点出xx同学写得好,xx同学作文离题,现在,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落后,如果运用多媒体,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教师选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课件,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观察,一目了然,再让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评改,了解那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常见的毛病有哪些,如何修改,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学生对于练习题往往不重视且有厌烦感,再者,有些练习题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如;设计一些填空,判断,竞答等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计算机可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道;“棒极了!真厉害”,学生听了自然会兴趣盎然,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你,并鼓励你――‘‘再想想’加油”,并配以相关的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想,这样及时的反馈。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又乐于学习,真是两全齐美。再如我们小学三年级学习了《参观人民大会堂》,是按参观的顺序来写的,为了更好掌握这种顺序,利用多媒体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引导学生去作文,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题目是《参观果园》,之前,我并未告诉学生写作文,只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解说,之后,让学生谈看后感受,怎样参观的?重点观察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积极。那么请大家仿写《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节课下来,作文完成了,同学们轻轻松松地度过了40分,在玩中学,学中玩,没有学生感到作文难,无语可说。所以将一些练习形象化,动态化,以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备感轻松。
五、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靠文本语言讲授,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教师讲解空洞无物,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就大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了学生训练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
12、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搜集了很多小兴安岭的图片做成课件辅助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这对于平原的孩子无任何了解,但总文中描写无法想象它的美丽,我适时地把课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示给学生,声情并茂,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综合效果。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要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加以应用,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目的,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我认为多媒体技术也并非是万能的,教师要恰当地发挥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中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云鹏.《现代多媒体技术及应用》.2014
[3]陈宝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西北职教.2006
[4]周之.《小学语文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多媒体课件往往“鸡肋”,不知道该怎么摆放多媒体课件的位置。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生的“润滑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一、巧妙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智能素质
专家曾指出:小学阶段,智能素质包括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智能和基本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个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是提高儿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
如教学《赵州桥》第三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折断主要是写赵州桥的美观,那么,美在哪里呢?我依次打出“两条飞龙,前抓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两条相互缠绕的龙”三张投影片,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再出示“相互抵着”“相互缠绕”“回着遥望”“戏珠”等词语,让几位学生来到投影前指着图解释。全班同学对照画面很快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然后,我横向匀速抽动这三张有影片,让学生感受到了“所有龙似乎都在游动,真相活的一样”,使他们将抽象的语言内化为形象的内心图像。至此,全体同学不但深切感受到赵州桥美观的特点,而且还会体会到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学生对文中语言的理解已不再是表层的理解,这时,再让他们对照画面复述课文。复述中,他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益于言表,取得了极佳的效果。由此可见,巧妙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儿童的智能素质。
二、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的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多么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高。在《池塘边上的叫声》一课中,教师也像往常一样出示了“识词”课件,但与众不同的是,一打开课件,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变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那些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地轻声读起来,随即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竖起来,这一环节的达成度比往常高了许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起来。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课文还未正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已被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动”了起来,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品德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诲学生使用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鲜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表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文中所表现的飞机遇险的体验是我们都没有过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这种惊惧和意识到一个降落伞包的重要性呢?我先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和飞机失事,机毁人亡的录像片,让学生体会到飞机坠毁的可怕。然后,我有方了一段飞机遇险时成可用降落伞安全着陆的录像片,使学生意识到在这个时刻拥有降落伞就意味着拥有了生命。这时,结合课文,同学们都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周总理的高尚品质,而且都表示了要学习总理美好品质的决心。由于巧妙地运用了电教手段,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了。因此说,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减轻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难度,有利于培养儿童品德素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传统语文教学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有深刻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课件预设性强,影响了其应付课堂突出情况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应变能力成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大多预先设定教学程序,教师按预定的计划操作,有可能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语文教学是表情达意的过程,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三者应融为一体,始终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整个教学既自主又合作,既自动又互动,达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境界。而多媒体教学却忽视师生间的交流,由课件全盘代讲,用课件取代了书本,而教师则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忙于操作、解说,学生并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也未得到拓展,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很苍白。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学仍需要教师亲自去说、去做、去画、去演,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用提问、启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显然“人机对话”存在的弊端十分突出。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应该在制作时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在使用时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
安康市二小
喻云波
从金风送爽的秋天到寒风凛冽的严冬,网络培训一直再继续,让我这个一线老师收获颇丰。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等课程中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尤其是对现在教育界最时髦的“语用”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其最终归宿是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范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为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教者如能把握教材特色,恰当的选择语言文字的训练点,随文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细读文本。根据既定的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恰当地选择好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怎样选择寻求呢?总的来说,是要根据学年段以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特点的语言。
经过近年来在教学一线的实践,我觉得恰当地来选择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巧学词语运用。让学生品词品句,学会准确地运用词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是基础,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应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可以设计比较题如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长出)请问“抽出”能否用“长出”来代替?
显然,“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再请学生用“抽出”说一句话。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一定会准确的运用所学词语。
再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个词“饱经风霜”:“他(车夫)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这个词时用了扩写的方法,他这样对学生说道:“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了,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好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却像是五十多岁的人。他面色蜡黄,颧骨很高,两只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嘴唇发白,裂开了几道血口子,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连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于老师的这种词语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既新颖又巧妙。它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还练习了写人物外貌,艺术性地抓住词语教学训练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
二、巧学表达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文《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生充分的朗读和理解后,老师请同学们对这句话进行仿写,即“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学生各自准备后,组织交流。
生1: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 师:摇啊摇,摇出了秋天的喜悦。
生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红红的脸颊,笑啊笑啊……
生3: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鸭梨,黄澄澄的鸭梨像长了雀斑的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案例中,老师不是孤立地进行单纯的语言技巧的演练,而是巧妙地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身积累和体验进行生动表达。这种仿写的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拟人化的、清新优美的句式表达也逐渐心领神会,并能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发现、感受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有力地强化了感悟和语言运用,使训练、理解、感悟、体验浑然一体,是动态的、以人为本的好的训练点。
在三年级上册的第13课《花钟》中有这样一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这篇课文中在写法上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一段了,其特色在于同样都是说花开放了,却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熟读这一段后,仿照文中拟人的手法仿写一句吗。这时有学生就说桃花露出了红红的小脸,星星花睁开了小小的眼睛。精彩的发言层出不穷。顺势小结说对于同一种自然现象,比如小树发芽,果树结果,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有多种说法,这就是写作的神奇之处。
再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几句写春天特别形象生动,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既用形象的比喻,又用反问的句式引出。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学着这几句的句型结构来说一说,精彩的句段层出不穷。如,“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那是春天透明的腰带吧?”“粉红粉红的桃花从树枝上绽放开来,那是春姑娘漂亮的脸蛋吧?”……这样的训练点既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使他们迸发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火花。
三、巧学段落结构。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以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采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在写。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初步学习构建篇章的方法。
又如《赵州桥》一文中的重点段落“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一段在段落构成上非常有特色。它以过渡句开头,先总写赵州桥的美观,然后再具体写赵州桥如何美观,条理非常清楚。因为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段落的学习是重点。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段落的构成方法。教学时可以抓住学会运用过渡句这一语言训练点,告诉学生这种句子就是过渡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运用这种句式。过渡句就像一座桥梁,可以把上下两段话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更连贯。多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去。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用足教材,深挖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而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一定要因学段而异,因单元训练重点而异,因文而异,什么样的情况就确定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训练点。选取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不宜多,但一定要落实。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
第五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肃宁县梁村中学 宋俊宁
摘要: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物理课堂,使物理知识与大量实际问题广泛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才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关键词:
媒体
教学媒体
常规媒体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媒体可分为视觉媒体(黑板、粉笔、实物、幻灯机等),听觉媒体(录音机、收音机、CD机等),视听觉媒体(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综合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教学软件与资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它是由教师、学生以及被其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设备的总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使常规媒体(粉笔+黑板)和多媒体设备互相配合使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物理教学现实中,有许多教学环境是语言无法实现的。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色并茂的特点,并能提供有关现象和过程的生动直观形象,展现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利用声像媒体的特殊技术可调节事物现象过程中所包含的空间与时间要素,如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特写镜头等。使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从而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和
认知障碍,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结合
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学媒体直观性特点,以形象思维来协同,互补完成思维过程,特别是利用教学媒体,来突出概念性知识的关键特征。在操作上通过联系直观性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是自然的,或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是物理技术的实际内容,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时机比较自由灵活。
又如,演示说明性文字中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性文字,由于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知图式,教学中仅靠语言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点。在一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将课文中的图片提供给学生,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事实上,基于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记忆会更加持久。
再如,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动态变化的现象最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解说才能的缺陷。
还如,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它具有直观形象性、情知对称性、智能暗示性、意象相似性等特征。
教学内容所形成的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是由现实生活提供的以直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所构成的“境象”主要是非符号性的非象征性的实际物体,学生反映的“境象”的心理过程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学生得到的感觉是直接感受。间接情境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供的材料创造的以间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各种教具所模拟的某种形象;一种是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所描绘的某种形象。
多媒体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
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运用的训练,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为课堂教学调控提供依据。例如,当学生答对时,计算机会发出一段优美的音乐或掌声给予表扬,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给予适当的提示与帮助,或者让学生再试一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所以说,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交互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将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媒体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新的知识,方法。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或助手;作为教师应该把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发展与教学的具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的先进,致使观察者(其中包括学生)都已经感觉到教师只是作为“解说员”或“演员”的身份做各种式样的表演,那将失去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大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鼠标,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些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如此。
物理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之一,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交流内容。物理教师应该发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因此,制作多媒体的课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制作物理课件过程中,图片和动画太多太杂,而且出示每张幻灯片时配不同的背景音乐,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情绪,扰乱学生思维,破坏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绝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要选材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这样就可以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
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整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一两个问题去比较发现。一节课下来,回头想一想,头脑里似乎仍然空空如也,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可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所获甚微。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问题就出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但忽视了教学密度,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四、发扬传统媒体的教育优势
在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说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为此很多人认为“粉笔+黑板”的时代已经结束,物理教学不再需要板书,乃至整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要用多媒体代替所有教学工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虽然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它完全依赖于前期的教学准备,灵活性相对较差,有时无法随堂记录师生互动交流建构的过程。然而,在这些方面,“粉笔+黑板”则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利用板书可以把物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教师也通过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各种复杂的关系,把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也通过板书,找出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同样,教师通过板书可以弥补课堂语言的不足,在视觉上给学生以补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强化学生的感知
和记忆,从而保证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
另外,作为物理教师,其体态语言是用手势、姿态、表情、距离等手段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不安静。这时他迅速走上讲台,面带微笑,用眼扫视一下全班,教室立即安静下来。这就是一种体态语言所起的作用。
手势。手势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的一种,适当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感染力。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微笑面向全体同学,提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问题后,稍停顿,如需某同学回答时,五指并拢伸向同学,往上一抬,示意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答完后可以把手向下一压,示意坐下。
距离。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当教师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可以达到控制全班同学的目的。如果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积极思维,而这时恰好出现个别违纪学生,如停顿下来维持秩序将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打断思路。这时教师边讲边走直讲台,走到同学附近,引起该同学注意。虽然教师未说一句话,但可以达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表情。教师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态语言。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学生坐下这一件事。如若教师面带笑容说坐下,学生感到这是对自己回答的肯定和赞扬,如若教师板着面孔说坐下,这将使学生感到这是对自己回答问题的否定和不满意。
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物理课堂,使物理知识与大量实际问题广泛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才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