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5篇)

时间:2019-05-13 03: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福建惠安一中 张冬梅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却发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被无限夸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甚至出现了“课件依赖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进入了误区。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愚见,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误区 对策

“教育工作者要从批判的观点来使用媒体,对媒体本身要加以学习,并透过媒体表现自己”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并广泛采用,而历史教学由于它所特有的不可逆性和过去性,使越来越多的历史教育者更加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高中历史课后,发现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结果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误区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人灌”变“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忽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质意义,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都快成“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还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程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的进程限制在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我的“圈套”发展,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主动创造的火花逐渐悄声熄灭。所以,本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使得教师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那么实质就是把以前的“人灌输”变成了“机灌输”。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网络教学主要是人机交流。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情感的电脑,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被削弱了,在情感培养人格的塑造方面,网络显然无能为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这些都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误区二:一味追求时髦热闹,喧宾夺主,冲淡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直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有不少历史课件,为了夺人眼球,一味的追求刺激和花哨,滥用装饰,甚至插入无关紧要的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影视片断等等,追求特技效果,课堂上屏幕花里胡哨。教室里流光溢彩、呜哇乱响,甚至刀剑声呼啸、枪炮声不断。教室当成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充当了放映员。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课件,教学内容深度广度拓展不够,降低教学效果,甚至远离教学主题。

好的课件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要把材料中与本课无关的冗余信息去掉。例如,影片《蓝猫淘气三千问•造纸术的发明》中,只有两三分钟是介绍蔡伦如何改进造纸术的,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而其它部分蓝猫与菲菲你争我夺的内容,虽然很生动,但与课堂关系不大,所以应该去掉。课件设计同时也要注意素材本身的清晰简洁,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误区三:“拿来主义”,为用而用,轻视课件效果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冷静,忌盲目。有不少教师认为使用了多媒体就是教学的现代化,理由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一 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于是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成了一种“作秀”;一些老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只是借用现存的多媒体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来讲课,教学过程捉襟见肘、受制于人,如此生吞活剥、移花接木不仅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将误人子弟;一些教师把讲课过程变为了照“屏”宣科的过程,教师只要按照屏幕宣读就可以完成讲课任务,讲课基本成为变相的照本宣科。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由于讲课时可以按照屏幕宣读,对整个课程的详细内容、重点难点等没有深入分析,甚至对所讲内容并不熟练,到了课堂照屏幕宣读内容就打发了。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件演示助长了对课程不深入钻研和不细致掌握的惰性。由于患有“课件依赖症”,有些青年

教师一旦断电或者课件播放出现故障,屏幕上不能显示教学内容,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难以口述讲解,甚至不得不中断讲课。甚至有的年轻教师不钻研讲授艺术,把口头讲解等教学艺术看得可有可无,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显然,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盲目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现代教学信息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过程,是上述诸方面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授课的内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编制适合学生实际和有特色的教学软件,选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讲究实效,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少用时不多用,使制作出来的教学软件能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和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制作多媒体课件切忌单纯为了愉悦学生,华而不实,切忌因为有多媒体课件而不备课,不去研究教学艺术。

毋庸置疑,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多媒体有很大的作用,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将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多媒体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科学合理地运用,能够避免和消除。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 时彦华著《语文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6年第2期 [2] 郭文萍、储昌楼合著《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8期

[3] 王珊莉著《高中历史多媒体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宁波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 唐永明、樊永亮合著《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报告》,《中国电化教育》1995年第12期

[5] 佘武著《教育技术──信息时代的教与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6] 桑新民著《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1期

[7] 李宏兰著《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时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中小学电教》2005年第12期

[8] 郑流爱著《中学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材料选取与设计》,《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3期

[9] 黄旋波著《电教媒体在中师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电教》1999年第2期 [10] 魏淑平著《浅谈电教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1999年第3期第[11] 高春艳著《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4期

[12] 吴洪华著《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13] 蔡晓明著《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1月16日 [14] 曹晓燕著《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5] 李繁著《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我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历史课后,发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岳飞抗金》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展示了“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连“岳飞为什么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播,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误区二:从接受者到观赏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使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老师有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时,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如果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那么可能是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误区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如果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如果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深,但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如果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却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课件。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 应让 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误区四: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将大量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使学生的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如老师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同时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在附应的影视资料;同时,请同学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 后在 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三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上存在着过度使用,功能异化,盲目贪多的误区。本人通过对多媒体教 学中使用误区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探讨,并针对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也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其主要标志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一般来讲,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并能方便地进行编辑、截取、存储和呈现的技术。

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声情并茂,能够使静止的画面活动化,深难的内容简单化。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因此,有人说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手段的一场革命。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逐渐普及,不少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走进了一些误区,表现在:

一、过度使用:淡化了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比如多媒体技术中的录音,它能够储存和反复重现教学中需要的各种真实、规范的声音,充当学生不知疲倦的老师,促进学生自学。再如多媒体课件,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增加了教育的魅力,使学习者保持很大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有如此种种优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课堂有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学生就一定能学得扎实,教学效果就一定好。于是,不论什么内容,都制成多媒体课件,不论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有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如课堂上,该让学生自己读书的环节变成了听录音的范读,该让学生静心学习的时候,偏要放个背景音乐,明明书上有的内容,偏要让学生看投影等等。课堂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也饶有兴趣,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这种课堂表面上看,学生都动了起来,其实教学的效果未必好。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机会被大量剥夺。语文是以“言”传“情”的,情感借助语义、语音、标点符号的表象意义来显现其相应的含义。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通过分析语义,体会语调语势,把握标点的情感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或明白一定的道理,或受到感染熏陶,得以内化,这便是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缺少了这个过程,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感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其一。课堂教学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过度的使用、依赖多媒体,势必会减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课堂上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敏感度下降。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细微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节奏、氛围、进度,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推进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这是其二。我曾听过低年级的《坐井观天》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呈现小鸟和青蛙,问学生这两个小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接着听录音范读课文,然后逐段逐段的呈现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中间还适时穿插坐井观天的动画片段等等。从头至尾,学生始终在看老师制作的课件,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投影,这样的教学,不但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学习的效果也无从谈起。

二、功能异化:漠视多媒体技术的本质特点

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电教媒体的时空界限,可以极大地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担当传统电教媒体的角色,其真正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投影,本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内容的呈现平台,现在则更多成了简单的文字呈现工具。再如人们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本来是用来提高学生兴趣,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现在,则更多成了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老舍《草原》一课时,将描写草原辽阔,一碧千里特点的一个自然段全部呈现在投影幕上。课堂上,让学生读这段话,思考,概括自然段意,联系课文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等等。整幅的文字投影,学生看起来吃力,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找准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如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蝙蝠探路方法便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学生便可形象地明白其中道理: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超声波再进入蝙蝠的耳朵里,蝙蝠便可以掌握飞行的方向。这样直观的演示,便发挥了多媒体本身的技术优势,也向学生呈现了现代教学媒体的魅力。

三、盲目贪多:忽视多媒体技术的优化组合

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越多,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于是录音、视频、动画、投影等全搬上了课堂。课堂上,教师忙得是不亦乐乎,学生是热热闹闹了一节课,结果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老师一节课下来,也累得气喘吁吁。

事实上,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等。教师选择何种电教媒体,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定。课堂上,要采用最易达到教学目的的电教媒体。比如语文课,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话、朗读能力,就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录音系统。如果教学目的是通过看图让学生说话,写话或作文,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则应使用投影。不同媒体的功能是不同的,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多种媒体使用时,能优化组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观以上种种误区,我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以期走出误区。

一、树立一个“度”字

“度”就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一个明确的“尺

度”。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件、教师、学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与作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传播学大师宣伯博士在谈到教育媒体制作与使用时,他概况了十二条原则,其中他特别强调了三条原则:其一,若教师教与用媒体效果一样的话,不要用媒体;其二,用教学媒体的目的在于教学生,不是用来炫耀;其三,若用价值低的教学工具与价值高的教学工具教,其效果一样好,不要用价格高的。这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吧。

二、强调一个“简”字 “简”就是简单,容易操作。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

课堂上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上,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上,巧妙地运用和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资源。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要简单,易于操作,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否则,一旦发生操作失误,或技术故障,不但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以至于将学生丢在一边,对着电脑手忙脚乱,此类事件经常发生,有的时候电脑给教师一点“颜色”看看也不能小瞧。

三、实现一个“优”字

“优”就是合理使用,达到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根本目的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因此,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到什么程度,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要把握最佳时机。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正视它的存在,又要在正确观念指导下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本身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作者简介:

蒋飞翔: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第四篇: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所以本文就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本文主要就多媒体制作、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性、多媒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四方面提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并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现就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在课件制作上,粗制滥造,随意下载。有很多老师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课件,然后“东拼西凑”地组合成一个课件,甚或是看到一个还满意的课件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教学步骤似乎符合教学的基本常规,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课件有些杂乱无章。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应注意进行优化。Ppt视图背景应统一,风格最好与课文的主题相契合。在制作内容上,应该注意内容的条理性与简洁性,不能什么内容都堆砌上去,尤其注意不要把课本上已有的东西在放到幻灯片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幻灯片中 1 文字的字号与颜色应统一规范,可以选择易于接受的颜色进行编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有些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得很好,所以课件中总会插入一些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声音,这些固然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也会削弱学生思考的能力,而一味地去关注图片。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图片这时占据了“课本”的主人地位。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公开课上的《杨修之死》,她先从导入入手,然后作者作品简介、字词过关、整体感知、探讨研究、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程序严谨而又流畅,但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板书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老师成了幻灯片的播放者,学生成了欣赏者。若是这样。便人人都能做老师了,只要会播放幻灯片就行,照着幻灯片念一遍内容即可。而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能代替了老师。比如在作者作完成品简介时,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对课文注释的补充,字词过关应采用填空的方式完成,以免去我们板书于黑板上的时间浪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三、在课件的辅助性上,课件完全成了教师的“代言人”。比如英语单词的朗读上,有的老师在网上一下朗读,自己在课堂上就完全不进行示范朗读了,而一味地“交”给了课件的录音朗读。这种情况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也不少见,整篇整篇课文都是录音朗读,甚至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未听过自己老师的朗诵。而作为这两门语言学科,朗读很重要,老师的亲自朗诵不仅展示语言类教师 的基本素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理工科类教师,经常会遇到绘图等情况,可现代多媒体也能制作图形的绘画、物体的变化等,于是老师变成会操作电脑画圆柱,在黑板上却画布出一根直线。作为一个理科老师,这些能力难道可以消失?现代社会的老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要更能把黑板字写好、图画好、课文朗读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四、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显得本末倒置。下面是一小学老师讲的《坐井观天》课例:

师:这节课,两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是谁呢?

(课件展示: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生:(很兴奋)小鸟!青蛙!

师:可是,小鸟和青蛙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听故事《坐井观天》。

(大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动画演示,并配有课文朗颂带)

生:(抬头看着大屏,津津有味。)在这个教学导入片段中,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十分钟内,学生的教科书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而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特别是低段的阅读教学,只有在文本中字、词、句上下功夫,才可能产生实效。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现代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千万要弄谨记它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现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令人耳目一新,为教学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然而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却不安地发现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手段变成目的。

勿庸置疑,多媒体教学由于调动了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使教师可供选择的空间扩大,使教学更加灵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气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师生都领略到现代技术的魅力。它的蓬勃发展也正证明了它不可抵挡的优势。然而,也许是沾了现代技术的边儿,现在多媒体教学变成一种潮流,许多地方凡上课必须用多媒体,用了就是现进,不用就是老土、过时,就是不合格。于是乎,教师把大量精力用来怎么把课件搞得华丽,挖空心思把它制作精美,却忽略了对最最重要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育规律的钻研,忽略了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须不知,再好的教学手段倘若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指导,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的选择,特别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得当,都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往往只能成为一个花架子。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虽然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但其高超的教育艺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领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最本质的关心,却使他的课精彩迭起,让人听得如痴如醉。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要看学生是否爱学、乐学,真正学到东西,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早已明了的教学原则。如何在实际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多媒体应用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不应该为了用而用。记住,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二、限制想象空间。

想象在学习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都要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否则就难以深刻地领会教材。如在学习数学时,不仅依赖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有丰富、精确而又灵活的空间、时间和事物数量变化关系的想象力。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要利用丰富的想象帮助理解人物、情境和题意。其它在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中,想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小学是儿童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想象的随意性增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将许多有益于培养想象能力的地方都用CAI课件演示出来,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学《草原》,如果一开始就放草原录像,看似吸引人,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而倘若充分挖掘文字的美让学生在教师动情的朗读和宛转的音乐中去想象草原的美景,而后再适当辅以录像,岂不既发展了想象力,又领略了草原的美?

三、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满足于学生学会了某一点知识,而是应该调动一切手段,以课堂为载体,让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思维品质便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心理学认为,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导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课堂设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然而,许多多媒体教学都热衷于如何把教学内容表现得更直观,更简捷,更容易将思考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懂,没有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促使其运用已有的概念知识通过判断、推理,得到正确的方法或结果。这样忽视了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养成以及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长此以往,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懒得去思考。因为懒得动脑筋,思维品质就越差,就越想不出;越想不出,就越懒得想,如此这般,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因为学生懒得动脑筋而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许多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深有体会。

四、过繁过杂易分散注意力。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将注意良好地分配,注意力的稳定性也在发展中,很容易因为新奇的刺激而兴奋,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上应充分注意到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满足于使课件看起来生动、精美,在画面上往往搞得花里糊哨,在内容的置换过程中伴随一些嘈杂的声音,这些都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数学教师在出示例题和演算程式时,旁边有一个与内容毫无关联的动画在不停地闪烁?? 一只老鼠在咬一个苹果,苹果很红,老鼠很可爱,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不被吸引吗?教学手段的运用讲究恰到好处,切勿把课件做得过繁过杂,分散学生注意力。

下载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关闭窗口]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曹金鑫 李小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呈现出空前的热情,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学......

    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多媒体在幼儿园辅助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对幼儿园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具有现实的意义......

    初中政治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之我见

    初中政治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之我见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正成为越来越多教师心中的“宠儿”。多媒体技术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新气象,但有利必有......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七年级语文:蔡丽巡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

    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南宁市白沙路学校 刘宁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呼唤创新教育,开展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和对策5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和对策 浙江临海市灵江中学 王以满 摘要: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和课件制作者,研究发现许多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陷入的误区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发表了自己个人的看法......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l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课堂......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应注意的误区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应注意的误区 道县四马桥中学胡旭 *** 摘 要: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育教学中,这对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