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教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时,我制订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灵活解答稍复杂的两步应用题;
3、能运用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标一是每个同学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目标二和三是针对中等生和优生而设计的。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教学理念现代化
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依据。我认为,更新观念必须增强两个意识。首先是服务意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其次是实践意识。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归濮于实践,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
二、学习方式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外向型的学生开朗、活泼,喜欢请问老师,愿意和同学交谈,发表意见坦率,适合集体学习,便于解决疑难问题。内向型的学生情绪稳定,喜欢独立思考,注意力较集中,一般不喜欢集体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长处、兴趣或学习偏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的空间,以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去学习。
如:乘法口诀的学习,有的学生擅长记忆很快就背出来了;有的学生长于推理,速度上可能会稍慢一点,但能推算出下一句口诀;有的学生反应慢可以推到明天。再如四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学生知道了角的概念后,让学生讨论角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呢?有的学生用两支铅笔组成一个角后,再旋转其中的一支铅笔;有的把两根小棒订在一起演示,有的学生用手指拼凑出一个角,从而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既让不同个性的学生成了学习伙伴时,确定了让学生进行讨论形式学习,又愉快地开展数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作业布置个性化
在我国传统教育“刺激———接受”的模式下,小学的大部分数学作业是学生被动完成的。因为教师要求做,学生才完成。而教师的批改,因为时间紧,大部分作业也只是简单机械地打“√”与打“×”。于是作业“多、空、假”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本应该用在学习他们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上的时间,被许多重复作业无情地夺走;教师把本应该放在教学研究与备课上的时间,全花在了学生作业的机械批改上。这是一种低效的劳动,毫无疑问应该改进。如何改进呢?首先作业的形式要多样,体现层次性。可以是分层作业:教师以学生为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是弹性作业:就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种共同的最低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有一定的弹性。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的开放性和作业体系;也可以是个别作业: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所布置的不同的作业,可以针对学生的优点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缺点来进行。
四、评价活动的人文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更重要地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找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一个孩子的生长点”。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地寻找到学困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又要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教师在评价中要公正、合理,有激励性,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有意识地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评、互评。如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分析完成目标和未完成目标的原因,并对下节课或下一单元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应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标准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数学教学个性化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它的内含十分广泛,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发现,渐次形成独特的教学经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当前中学生数学个性发展存在的差异,有两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差异,二是反映在数学学法上的差异。为了解决和缩小这些差异,我们应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需求的数学教学服务。
缩小差异首先必须注重打好基础,这是学生发展的共性。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特别重视基础训练。要掌握知识就离不开训练,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训练和较充足的练习才能巩固知识和灵活地应用知识。近年来,我校坚持每年级都有周周练、周末练等练习形式,并坚决反对简单地重复,经常进行题组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反馈、评讲,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知识的系统性及其相应的解法,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模式和思维过程,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缩小了学习程度的差异。
其次,我们十分注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尽管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当学生共同处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数学的课堂成为一个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作用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自生地探索知识,并在探索中发展个性,缩小差异,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集体探索——定向求解——认识深化——小结引伸”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在共同探索中互补互助,共同提高。第三,我们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数学教师工作室,用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利用网络,建立了网上数学学习的平台,实施具有针对性,能满足学生差异和个体不同要求的分层教学。
第四,我们坚持做好数学课堂的延伸工作。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对数学需求的不同要求说明数学课堂的延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探究能力,一方面对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在课堂同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辅导,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对一些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针对辅导,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惧怕情绪,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机制,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1、创设群体乐学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就能展示出充分的个性和惊人的创造力。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而个人的情感体验只有在一个集体的氛围中才能得到保证和持久。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首先要营造一种群体乐学的氛围。
(1)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育民主是教育个性化的前提。我们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朋友和知己式的关系,教师要淡化控制的思想,强化一种服务的意识。我们力求做到: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们努力以自身对学生、对数学无限的爱来激励他们,以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来感染他们。
(2)深入了解学生。
我们进行实验的第一步,就是设法走入孩子的心灵,主动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采取了作业面批面改的方法,既沟通了感情,又能当面给学生以鼓励,从而使他们自觉产生一种适当的期望目标,并由此而“追求胜任”。同时,我们建立了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日记,运用卡片的形式,随时记载、收集、整理有关学生数学学习资料,力求走向孩子的心灵深处和思维深处。
(3)热情服务于学生。我们主动为学生购置、订阅一些数学书籍报刊。无论是学习好的同学需要提高,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需要辅导,我们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同时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给予学生的是帮助而不是教导,只有淡化教育痕迹,采取“无为而治”的非指导性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倡导心理表达的充分自由。
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也才最有利于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不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框框,让他们心理有安全感,有心理表达的充分自由。我们倡导:
(1)“三个允许”:①允许学生的“答非所问”。其实很多时候,老师所认为学生的“答非所问”并非真的答非所问,学生的思维经常是多维开放的,而教师的思维有时却受着定势的影响出现单维现象。②允许学生“插嘴”。反思“举手”的行为,它强调一种规则意识无疑是对的,但它会导致学生很大的被动性,权衡利弊,我们认为只要加强学生尊重他人的教育,学生插嘴是完全可行的。许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是在“插嘴”中迸发出来的。③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出现学生思想“开小差”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或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听课无味,便进入了有趣的回忆或想象;或是学生出现了暂时性的思考目标的转移,也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一句话激起他们的创造性火花,他正沿着他的思维方向在进行思考,如是这种情况,应该是鼓励而不是去阻止。
(2)“三个鼓励”:①鼓励学生质疑。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不能藏在心里。同时,更要敢于向书本、向老师质疑,不要迷信。教学《直线与线段》一位二年级同学质疑:“过一点怎么会有无数条直线?用笔去画,无论线多细,总有画满的时候。”经常地质疑,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更关键的是能养成孩子们的一种科学精神。②鼓励学生有不同思路。“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看谁的方法最巧妙?”是我们经常说的话。不管学生的思路如何,只要有不同想法,就该得到表扬,哪怕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当学生出现错误思路时,教师不可以断然否定,而是引导:“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有没有其他同学赞同他的意见?”③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我们反对教师采用命令式的口吻:“现在请小组讨论”、“现在看书”。我们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老是放在正襟危坐上,面临一个问题时,可以独立思考,可以看书,最好同桌或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但必须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3、建设班级的数学文化。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着一种数学学习的氛围和乐趣。我们采取的方法有:
①“每日一题”。由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想出或找出一道有一定的智力难度又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题,轮流在一块小黑板上写出来,征集答案,答案纸放到墙右角的征答箱里。每月评比“最佳试题”和“最佳解题能手”。
②“数学小抄报”。也是由学生自愿参加,组建编辑部,定期出版,交流数学学习心得,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宣传班级数学学得好的同学。
③“数学兴趣小组”。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兴趣组,二是互助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构建自主学习的机制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让每个个体都能真正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着重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从教学程序上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有以下
几个环节:
(1)自主感知阶段。
课前尝试。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在课外自觉地预习新知,我们可以改变原来的“巩固性家庭作业”为“尝试性家庭作业”。教师今天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实际上是学生明天才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聪明的同学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直接解答,中等水平的同学通过自学课本也能解答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尽管不能全做出来,但对新知识已经有所感受和思考。第二天早晨,教师挑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作业若干本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而不是“应该状态”。
(2)自主探索阶段。
①以问题为中心。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了?”这里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参照例题但不等同于例题,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样,我们努力使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现实性。我们呈现的问题应该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开放性。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多余也可以不足,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有多种,答案不是唯一的。
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简单的模仿和套用,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地探究。
②引导学生主动建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每节课,都要留一定量的时间让他们探索。教师注重:
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地加以点拔,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让学生相互合作。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合作,就可以呆在一起,小组人数也不作严格规定。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思考方式。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其抽象并建立联想,看能否转化成一个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模型,使其数学化。
③自主拓展阶段。
弹性练习。我们可用的做法有:
提供选择性的练习。每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力求体现质和量两方面的不同要求。一般包括放缓坡度题(A组)、基本巩固题(B组)和发展深化题(C组)。但我们很难凭我们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个学生今天的学习效果好或是差,不能指令谁必须做哪组题,而是让学生随便选择一组去进行练习,一组做完了可以做另一组,这一组不会做可以做容易的一组,但每个人至少完成一组的练习。C组题注意要设计些多种方法解答的练习。
提供提示卡。提示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帮助性的,即连A组题完成都有困难的,适时的给他送上去一张小卡片,以提醒他,B组和C组的也兼顾到。这就要求在设计练习题时,心中就要清楚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在哪里出现“认知卡壳”。另一种是发散性的,即连C组也完成的学生,给他送过去一张卡片,上面写上一两道发散性练习题,发挥他的潜力。
④课外延伸。我们认为,什么是数学教育的成功?学生在课外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事物,能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数学教育的成功。我们注重了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研究:
在问号中下课。课堂教学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把思考延伸到课外、把探索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这就要靠我们有意识地去引导,关键是让学生在下课时头脑中要有一个问号,要经历课堂教学中“问号——句号——问号”的一个过程。
自选家庭作业。我们的数学家庭作业除了少量必做的尝试性家庭作业以外,其他的采取自选的办法,可以做一些以巩固为主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做一些兴趣题或思考题。
三、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体享受成功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更重要地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中个性化评价。
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例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对优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话“很好”,“不错”予以肯定就行了,对“学困生”则不妨多鼓励几句,或者全班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地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激励评价。我们要求自己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不是要做“地秤”去秤出每个人的轻重,而是要做“加油站”,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动力,增强信心。要想一个同学的数学学得更好一些,我们就尽量多夸他在数学上的优点,哪怕是制造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胜任的心理。运用激励的评价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2、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
(1)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即以个体自身为参照点,淡化横向比较,注重纵向发展。我们感觉到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造活动中去。教师越是吝啬成功的激励,学生就越不会成功。
(2)运用语言评估。无论是练习本、考试卷,还是报告单,在打上等级的同时,我们更为注重的是写上几句激励的语言。有时,语言的作用要比简单地打上一个等级大的多。对待聪明的同学,要多鼓励他向更高处努力;对待后进生,要及时地肯定他的闪光点和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从而促进整体地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王珉
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法
王珉
一、方法概述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围绕一个思路:来源于生活———提炼于数学———应用于实际
二、教学流程:
1、进入情境,搜集和整理信息,形成数学思考;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情境,从情境中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用于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这一步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讲,进而提出数学问题。
2、利用经验,构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构思思路的基础。已有经验包括生活常识与经验,也包括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在现实情境中唤醒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寻找联系,构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3、自主探索,让学生正确选择算法,独立解决问题。
这一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两次“转译”(生活语言转译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转译为数学符号),再根据解题思路仔细、准确地选择相关的两个条件正确地选择算法,最后提醒学生分析解题结果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
4、反思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科书的实际问题不仅要解决,还要通过这些问题为今后在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习中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因此,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是不可缺少的。(1)、要围绕刚才是怎样理解这个实际问题的,怎样理解解题思路的,怎样估计得数是否合理的等环节组织学生反思。(2)、把反思和交流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可能只会想到一种解题的方法,在交流中可以学到另一种方法。通过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
三、效果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1)、使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现象,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3)、促进学生逐渐概括化地把握常见数量之间的联系,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总之,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价值。
第三篇: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安广一小学 刘静书
[摘 要] 本文从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出发,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对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及评价策略进行了一些必要地探讨,为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个性化教学 研究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数学学习原本就是个别进行的,每个学生头脑中在发生变化时便是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是不大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不管学生的原有基础如何,制订相同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步调,强调同一的模式,结果产生的都是“一刀切”下的“标准产品”,缺乏个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1、尊重差异。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认知水平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数学个性发展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差异;二是学生反映在数学学法上的差......................异。为此,笔者认为要实施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首先就应尊重学生差异,适应学生.差异,正确认识学生差异,从而让学生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三个允许”,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①允许学生“插嘴”。学生的“插嘴”其实是他们思维活跃的一个集中体现。许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因此,允许学生“插嘴”是对他们在知识独特理解的肯定,是尊重其个性表现的体现。
②允许学生“答非所问”。学生的“答非所问”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学生在“答非所问”中可发展其思维。因此,允许学生“答非所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③允许学生“开小差”。学生“开小差”很可能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个问题或对教师的一句话产生了积极的思考和感想,对于这一种“开小差”,我们应该鼓励,并因势利导,让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2、发展个性。
个性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其要点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四个鼓励”:
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们鼓励学生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解题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向教师或学生请教,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疑惑或发问、反问。经常的质疑,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好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发展学生的个性。
②鼓励学生“一题多思”。要经常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不管这些方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也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只要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就应积极地鼓励和表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鼓励学生“独特思考”。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最独特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看书、或讨论、或请教。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才智,独立思考,认真解答,寻求到问题的结果。
④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往往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并鼓励这些“奇思妙想”,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获得个性体验。
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的学习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与对话、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个性的基本条件。①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和对话意识,民主、平等是交流与对话的基础,有了民主才能有自主、宽容、公平,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形成个性。②布置个性化的教学场所。教室的布置要具有个性化、人文化、知识化的特点,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如可在教室的四周开辟一些栏目,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设置数学趣题解答比赛,我的数学日记展示等,通过布置有关数学栏目,营造具有数学文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倡导表达的充分自由。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特见解要大力表扬,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要加以呵护。
2、确立“差异”的教学目标。
统一的学习目标必然抹杀学生的个性。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允许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差异目标”,即教师设置多个层次的目标,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或学生根据教材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旨在要求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这一层目标是学生每人都应达到的,而发展性目标则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去达到,是对自己个性的要求。
3、设置“优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往往也是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在研究中我们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改革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应坚持自主选择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需要,通过提炼、拓展、综合,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为此我们提出: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在确保学习目标能达成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哪些内容可以学或不学,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发展个性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1)“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其实施策略有:
A、提出问题: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B、分析问题:每个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进行探索,可以独立的、也可以是合作的,最主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C、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总结出问题的解答方案,并解答。D、迁移应用:用得到的结果,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2)“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其实施策略有: A、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
B、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C、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D、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5、设计“多样”的学习作业。
(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基础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解答,并获取成功,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打基础;尝试性作业,作为巩固数学新知识练习,让中等生可攀,潜能生可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信心;发展性作业,主要用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为培养优等生,提高中等生,补充“粮食”,让潜能生能所触及。
(2)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实践操作类,即几何性与生活性数学作业。如测绘、丈量、统计、购物等;收集调查类,即校内与社会的数学实践性活动。如运用统计图表形式进行学生人数与家庭社会及文化生活情况调查;撰写数学日记,主要是指对难题解答方式与思路的心得与学习反馈。
(3)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必做类,即基础性练习,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自选类,即尝试性作业练习,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各自解决自己的“瓶颈”;自寻类,即根据自身数学爱好方面及有兴趣钻研的方面,进行巩固性和超前性的练习,求得数学发展空间。
6、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个性化教学评价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教师要有“淡化分数”(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无劣评价”(学生没有好劣之分,只有发展的先后与快慢)、“评价多元”的思想,要从优化评价形式、激活评价语言、更新评价标准、拓宽评价方式和充实评价内容等方面来构建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三、“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策略
如何指导学生有个性的学习呢?这就渗及到了“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策略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实施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首先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入手,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地发展。我们可从①了解学生。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情感,在对学生全面了解中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②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爱学、乐学、会学。不求“一刀齐”,只求人人有所发展,个性能够张扬。
2、让学生不受时空地限制。
传统的教学固于教室,限于课堂。而个性化教学则允许不受时空的限制,在空间上,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时间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来学习,可以快学,也可以慢学。在摆脱时空的束缚中,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让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
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程度、爱好性和缺陷的不同,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数学知识的“补救”与完善,促进其兴趣的激发。
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达到数学学习成功的过程完善,良性地采取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学习困难中的相应的策略与能力,增设了数学学习成功的方略平台。
③自主选择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巩固学习数学知识的一项基本措施,自主选择留给学习自我“查漏补缺”,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协调发展。
4、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悟。
让学生亲身经历不仅仅是是为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应用,感悟数学知识相互严密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与社会实践让其感悟到数学这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的评价策略
《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突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和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多元智能评价理论”也指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促进所有学生更大发展,使评价能够为学生打开机会大门。”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力求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为此,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也作了研究,提出了“个性化教学”评价的五条实施策略。
1、扩展评价形式
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评价。将评价置于活动之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评价的载体,有助于清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畏惧心理。活动评价肯定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有趣、快乐的气氛中获得个性地发展。活动评价类型主要有:游戏型、表演型、竞赛型、实践型等。
2、丰富评价语言
梅尔比亚在《沉默的信息》中指出:人们在谈话时所表达的内容7%有赖于词汇,38%依靠声调,另外55%则是依赖我们脸部表现及身体语言。因而我们在评价中就要充分调用各种感官。如:①语言赞扬改变非对即错的评价,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鼓励性的评价。②动作鼓励用带一些表情、动作评价学生。③物质奖励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标志或图案来激励学生。④随机评价。教师要抓住某些契机,给孩子写一些随机评语。
3、更新评价标准
新的评价理念指出: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作了更新。如①将百分制考核变为“等级+个性化评语”和“五星+个性化评语”。②采取延缓评价。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延缓评价、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③分级评价。由教师根据难易程度编制ABC三种或“五星题、四星题、三星题„„”等评价试题,由学生自选试卷。
4、拓宽评价方式
主要有:①平时测评、单元测评、期终测评相结合。②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辅评、教师总评相结合。③建立学生评价记录袋。收集材料主要有:A、必选作品(收集学生的平常练习、期末检测卷、学生数学个性化发展评价表等。)B、自主作品(收录学生自己完成的数学类作品,如学生的数学后感、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抄报等。)C、获奖作品(收集学生在每学年中学校或班级中举行各类数学比赛的作品或获奖证书。)
5、充实评价内容
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存在着很多缺陷。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包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评价结果由学生、家长、教师,依据记录袋提供的学生作品及相关材料,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最后再给予综合评定。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安广一小学 刘静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个性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充分的发展与展现学生的潜能。
1.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学生是一个存在着多种多样差异的群体,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学习兴趣和习惯及风格不同;还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原有基础的差异等。所以,教师在遵循一般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为了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各自情况的不同的教育,就要敢于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教学的传统做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要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准确划分层次。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自评和互评、家访测试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客观地评估学生原有基础和当前发展水平,建立学生档案。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档案作相应的调整,建立好这一档案。准确掌握学生真实而又全面的学习情况,是实施个性化教学最为重要的前提。
2.形成有效的教学交往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客观条件
教学交往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教与学在课堂是通过师生交往才结合成为统一的教学活动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学交往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首先,教师要以宽阔的心胸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交往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交往中时时刻刻感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学生还需要得到教师的激励、鼓舞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交往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大胆猜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关系和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为凸现学生的个性铺设一片绿地。在课堂上,教师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健康的个性。
再次,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符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学习,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用符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学习数学,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初步的创新。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此,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等等。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可以采用自主式教学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可根据自学提纲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现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关键
我国传统的教学认为:数学能力结构分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面对由于学习风格类型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差异存在的客观性,辨别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类型,而且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便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教学的方法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5.提高教师素养,提倡教师个性化是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个性化教学不只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实际。而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数学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而且还应具备全面、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不断取得提高和成功,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浅谈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55-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法创新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个性化作文关键在“异”,目的要“新”,行为在“创”,成败在“放”。基于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教师难教作文,学生难写作文的现状。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教学内容的枯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以达到求异创新的效果。现在就此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草稿,主要指在学生巧借教材的表达形式进行模仿性的作文训练。模仿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教材是最贴近学生的模仿对象,是学生获取阅读中的写作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愿望的再创造。学生不可能完全照搬原文形式,而是选择地并创造性地运用原文中他看来有用的东西,或模仿文章的构思方法,或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或模仿关键词句的表达方式等,这样一篇作文草稿就跃然纸上。古今中外名家精心草稿,列宁严谨创作的实例,也常随老师的讲述,不时进入学生耳中。“近朱者赤”,学生中不乏认真草稿的;然而无庸讳言,不重视草稿的人也不少。怎么办呢?我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好草稿,先交上来检查,初改,并评级。这样一“逼”,对学生布局谋篇,深入思考大有好处。当然草稿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一般草稿要求学生先列中心思想、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再写正文。交上的草稿,有些的确打心眼让人满意,怎样奖励这些学生呢?我用红笔在选出的十几篇初文勾勾划划,再张贴出来办了次“草稿展览”。有的同学看见自己的“佳作”居然展出,自是异常欣喜;而作为观众的大部分学生,新奇之余不是也可以悟出点什么吗?
二、变通,是指教师在指导作文是巧借学生初文优作的表达形式、认识观点、词句?N炼等进行变通生的作文训练,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质疑。质疑是变通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是激活个性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写《我的老师》,鼓励学生比比看,看谁联想得好,看谁运用象征手法巧妙!学生的文路一般为:“当你看到鲜艳的花朵,难道就不会想到曾在这些花儿上倾注自己血汗的园丁?”“当我看到园丁,就想到那种默默无闻地在自己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身影。”“清晨,公园里花香扑鼻,绿树挺拔,许多在这里锻炼身体、读书的人„„有几个人蹲在那里忙什么?噢,原来是园丁在那里培植花卉„„”磨刀不误砍柴工,经师生共同活动:草稿、短文、变通的雏文难道不郑重其事在作文本上抄清?
三、讨论,是开放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讨论要讲究实效,不走过场,无论是同桌、小组讨论“范文”,都应讲求实际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从作文的整体水平把全体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换“雏文”,互评互改,评出两篇优秀作品参加班级交流,教师相机在班上讲评。讨论后,每个学生再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个别学生就不会有过重的心理压力。
四、修改,是充实雏文部分段落空洞的一个重要环节。大纲要求:写完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更应注重写作文后修改指导,“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而改好的关键还在于知道在何处改,怎么改,也就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时候,鼓励学生结自己的作文先问“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再围绕中心,筛选出需要回答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原文进行修改、补充。批改时,我把作品中的佳句划出来,并写出简洁的评语。这样,无疑加深学生对锤炼语言的认识,尝到了成功的甘美之果。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就要给学生“充分自由”,引导他们“说真话,写真实感情”;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善于积累;要善于开启学生个性求异思维,使之活跃而不是禁锢他们;引导他们参于变通、评价、修改习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写、爱写、会写,并在写的过程中发扬创新精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