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成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思考问题。参与式教学和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而言,进行参与式教学具有时代和形式的必要性,又有自身广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深刻认识到参与式教学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互动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参与式教学在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必
要性
一方面参与式教学是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和社会发展教育行业必须做出的改变。另一方面,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采用参与式互动教学可以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图形》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主动将准备学习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小组长全权负责,为组员分配需要从家里带到教室的物体,这样一个简单的参与式互动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下一堂课充满兴趣,又能使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1.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加学生参与意愿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就需要教师着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
例如,在“相遇问题”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相向和相悖的正确概念,让学生演示什么是相距,什么是提前出发这些在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说法。通过亲自演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便在不经意间被激发,随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愈发高涨,从而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积极引导
虽然教学模式有互动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之分,但是从根本上讲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的一直都是学生。因此,在小班化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参与性互动环节。
例如,在“通分”练习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比大多少”的问题,提问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得到“大”的结论之后,试探性的提问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大六十分之几”;设置“找出比小,比大的分数”问题,提问基础处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这样细致地参与互动性学习可以使班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3.加强拓展性练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尽管小学生思维和想法都比较简单,但他们的思想活跃度却很高。而数学又是一个充分重视过程的学科,所以在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产生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冲动,并通过拓展性练习鼓励学生将合理的想法和冲动付诸实践。
4.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人无完人,学生更是各有所长。作为小班化数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师应该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进行参与性互动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命名法”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小班化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注重师生互动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多采用参与式互动教学,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 鲁翠红
第二篇:例谈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就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参与意向
参与意向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参与意向来自学生对参与对象的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伏悬念,设疑问,以营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境界,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
1.在“悬念”中参与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而始”。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产生悬念。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会主动地去解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疑”中生奇,问中激趣,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向。
2.在“问题”中参与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设计思维价值高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把握住质疑问难的时机,把问题提在学生疑点上,为学生获取新知识铺路搭桥,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学生需要静中思维的时间,不能片面追求教学密度,而搞抢答式的提问。如果仅让个别优生的回答代替全体学生,就会使学生参与面狭窄,不利于对全体学生参与意向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手段,创设参与条件
教育家吕叔湘讲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意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参与,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1.“操作式”参与
运用学具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维的环境,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求新知活动。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操作可以是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用10厘米的小棒6根,15厘米、8厘米和6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摆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学生信息反馈,教师出示图例如下: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说出什么叫三角形。同时提问:15厘米、8厘米和6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不能)。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又渗透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图例,进行比较、分类。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边三角形(图①),等腰三角形(图②、图③、图④)和不等边三角形(图⑤、图⑥、图⑦)。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图①、图③、图④)、钝角三角形(图②、图⑥、图⑦)和直角三角形(图⑤)。学生在操作观察过程中形成表象,并用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的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智力活动。
2.“讨论式”参与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交流的复杂过程。展开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因为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能够解放思想,自由争鸣、畅所欲言。通过讨论与争辩,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渠道的广泛信息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表现自我,交换思考结果,是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完全发展,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
三、重视思维过程,提高参与质量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精心安排以学生的“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1.参与“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概念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求同和求异、抽象与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因此笔者在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部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中学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互质数”时,先出示六组数:①7和23;②2和9;③9和10;④1和6;⑤7和14;⑥12和14,要求学生说出每组数的公因数。然后指出①、②、③、④组“公因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而⑤、⑥组数“除公因数1以外还有其他公因数”,它们不是互质数。引导学生对以上①―④组数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得出四组数情况不同:①组是两个不同的质数;②组是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③组是两个都是合数;④组是1和其他自然数。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表述概念的定义。在学生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概念建立后,还需要从一般到个别,把概念具体化,加深理解巩固,因此笔者还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教学:第一步,按上述①―④组数的情况各说出四组互质数;第二步,对“互质数”和质数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区别两个概念的本质不同;第三步,在举例判断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如第⑤组;两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如第⑥组。最后总结概括出判断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的三条规律:一是“不同的两个质数”,二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三是“1和其他任何自然数”。学生参与了“引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概念――应用概念”这样的认识思维全过程,使思维得到锤炼。
2.参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解题思路是学生解题时思考的线索,学生学习知识不单纯是为了解题,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把解题模式交给学生去套用,而应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去寻求解题思路。解答应用题关键是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思维规律,应用题的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总是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联系着,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求什么,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是直接已知,如何去找到间接条件去搭配已知条件?或者思考:这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有些数学题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例如:有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为15,如果分母减1,分子加1,则是,求出这个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1)分母减1,分子加1,分子和分母的和不变。
(2)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和是15,新分子、分母的和是3。
(3)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原分数分子、分母的,可知已用5约分。
引导学生综合:
(1)分母减1,分子加1后未约分时这个分数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5,是。
(2)所以这个分数就是,分子减1,分母加1,得。
在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过程中,要明确分析与综合是两个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逻辑思维方法。
“参与式”教学,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即参与的广度,又要注重学生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即参与的深度。这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要点
参与式教学研究要点
课改主张:
课改不是简单的方法.技术的更新,而是教学理念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活动。没有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三条铁律:
质量标准:学得深入
过程标准:学得轻松
效率标准:学的快捷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多项互动为特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学生自觉主动勤奋学习发展为目标。
以学定教的原则:
“教”化为”学”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前提。
教学效率:
有限的教学时间把有限的教材内容向无限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转化是最高追求。
参与教学要关注?
参与态度、参与情感、参与信心、参与方法、参与能力、参与效果。
1.动情:激情式教学 2.动心:交心式教学 3.动口:口才式教学 4.动手:手段式教学 5.动耳:倾听式教学 6.动腿:实践式教学 7.动脑:思维式教学
读中学/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说中学
策略
教材内容生活化 生活内容问题化
(设计系列好奇问题)问题内容教学化
(生活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教学内容学习化
(通过勾画/注释/添加/对比/补充)学习内容思想化
(理解.达成视域上的融合.)思想内容实践化(学以致用)
教师的作用:引导者、情境设计者、条件支持者。
相关资料:
朱新燕《参与式教学方法初探》(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
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李俊认为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首先是一种体现民主、平等、参与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许光驰,宋奇慧认为它是指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学习者为内核和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
多项互动式参与
• ①试一试:激发认知冲突。• ②玩一玩:调动五官体验。• ③说一说:交流借鉴方法。• ④算一算:独立实践。• ⑤评一评:自评互评。• ⑥改一改:自改互改。
⑦赏一赏:分享成功。
• 课堂互动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提高互动交流质量的方法: • ①交流的话题和问题切合学生的关注需求。
• ②准确把握同桌互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的时机、顺序、主次等。• ③教师既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交流展示,又要发挥平等交流中的“首席”作用。
任务驱动式自主参与、• ①任务设置遵循四原则:吸引学生,层次分明,真实合理,难易适度。• ②任务推进选用四策略:激发兴趣,明细任务,分步导引、分层指导、分组展示、分享佳作,赏识评价。促使学生由“任务内驱”走向“动机驱动”。
• ③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时要注意:保护好奇心,维护自尊心,培育自信心。
课堂支架式教学策略 • 四个环节组成:
• ①围绕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②引入问题情境,引导独立探索。• ③开展小组讨论,完成知识建构.• ④及时反馈,多元评价。课堂随机契入式教学
• 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获得对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这叫随机契入式教学。它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论”.• 它有五个环节:①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②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契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③思维发展训练:交流元认知,建立思维模型,培养发散性思维。④小组协作学习:围绕不同情境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⑤及时进行学习效果的多元评价。• 我们认为,随机契入式教学主要适合于发散思维较强的课型,其效益高低主要取决于素材有机组合、教师智慧点评。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碧云中学教师——张灼花
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并不是一种教学法,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构造者。参与式教学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帮助所有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发现、构建、交流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新课标形式下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角,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过程的导演者和主持人,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将面临的新的课题。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实践参与式教学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为有以下几点:
一、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形成学生参与的氛围,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需要比以往教学工作量大许多的课前准备。这种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方面的准备,也需要我们在前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准备任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实数分类”的教学为例,课前准备可有以下部分:
1、学生对“分类”、“分类法”的侧面了解。关于这点,我设计让学生观察新华书店图书摆放书的特点,并说说如此摆放的好处。这是提前两天让学生进行准备的课外调查内容。
2、对所学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相关概念的了解,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类的好处。
3、课前尝试找出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或标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异同。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在一节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各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快和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动、激动和惊奇,那么就谈不上热 爱科学、热爱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用亲切的语言,平等的身份、商议的口气、换位的思想,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产生想说、敢说、想做的欲望,从而滋生出参与学习的动机,慢慢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寓言、故事、和游戏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带入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他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或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教师要善于组织、调控教学活动
要想实现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师生之间相互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监督每一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
四、参与式教学要确实做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参与式教学营造出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能真正感受到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乐于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使感官、视觉、思维都可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进入到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与 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小组的汇报、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五、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获取知识的权力还给学生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直正理解。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参与式教学理念更是敲醒了我:只要是能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只要是能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获取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永保学习兴趣。
六、赏识学生,鼓励参与
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是由学生自己获得的,或由他重新发 现的,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让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和能力,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主动体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口语交流,动脑思考,从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不断发展自我。要想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参与,爱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是崇高的、理智的、公平的,不论学生的性别、丑俊、贫富,学习优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暗含期待”而不是一锤定音,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应用题》时,我让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她本来胆子小,声音低,大部分同学都听不清,我又鼓励她再说一遍,还是不够理想,此时该同学已是面红耳赤,头也越来越低。我想,本来她说不好就信心不足,就不能再说她的不足了,这样会影 响她以后的学习。便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听到了这位同学对此题解法的优点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她发音很标准,有的同学说她思路基本正确,从那以后这名女同学学习更认真了,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也明显增多。
七、要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往往超出了大人的想象,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参与式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是相一致的,将参与式教学活动与合作探究活动相结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一种进步。每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需要教师大胆的尝试,我希望教师们都能参与到这些尝试中,把自己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我们将参与式教学灵活动用于数学课堂。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
小学英语参与式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创设语言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等。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知欲强。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身势语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语言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标准英语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guessing game.”或“Follow me.”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强趣味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比如运用游戏法、小组合作学习法、TPR教学法、课本剧表演等方法都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放录音,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Happy birthday ?”这课时,我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了我想说我要说的欲望,使他们感到学英语是件很轻松很愉快的事情。从而达到学英语说英语的目的。新课程把我们带入了电子信息的世界,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之我见
大石中心小学 蒋召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大英语教师正努力探索着、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我认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活动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新策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和相关语言材料的提供,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为学生优良的活动情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成为许多英语教师经常选用的教学形式,其原因在于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游戏恰好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在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需要。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6——Lesson35复习15个食品名词时,我制作了一个大转盘,每一种食品标一个号,学生只看见标号,看不见食品图,我请学生猜出几号是什么,猜对有奖。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语言也得以实践。
二、创设生动的语境实践语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英语课中不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做到以兴趣为前提,以情感为诱因,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境,让他们愿意说、想去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6——Lesson32这一课时,我就力图为学生营造出生动轻松的氛围。我自制了许多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我一边发礼物一边说:Hi!Jack.Here’s a hot dog for you.Hi!Lisa.Here’s a pencil for you.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Here’s...for you.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此句型造句。学生也很自然的说出:Thank you.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们互赠礼物说出这两个句子。学生们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中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现真实情境激活教材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与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材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应打破传统模式,对教材加工处理、想象再造,让它“活”起来,成为真实可感的事物,从而把学生带入犹如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去。
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My Family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运用“Who’s that?”句型并能用“She’s/He’s„.”进行回答,同时学会关于家庭成员的单词,如:mother(mom)、father、grandmother(grandma)、grandfather(grandpa)、brother、sister等。对于这一教学活动,如果只通过看教材图画、听录音,教师读、学生跟着说,或者画幅图、让学生去描述的教学方式进行,其课堂效果都不能达到最佳。于是,我在课前收集好自己的家庭照,也让全班学生准备自己的全家照,此外还邀请一位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我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以此来呈现教学内容。然后出奇不意地请进学生的家长,使学生们为之一震,继而情绪大增,并利用这种真实的情境来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互相练习、巩固课堂内容。结果,这节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机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有趣的问题情境。首先,创设问题要有针对性,依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重点与难点创设问题。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What colour is it?这个单元中,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会说What colour is it?及其答语It’s pink/red„Show me„Let’s colour/draw...,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应以“What colour is it?”为主线,先进行大量提问,让学生们掌握“What colour is it? It’s pink/red„”的问答形式,然后把习惯用语“Show me„Let’s colour/draw...”渗透进去,在教学中形成一个整体、有机的话题并加以夯实,为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启发性,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促进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我仍以What colour is it?单元为例,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行提问,进一步引导出单“red,biue,green,yellow等词,使学生在启发诱导中逐步掌握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创设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创设情境,让我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得以提高。
自从娄星区2002年实施新课程至今,我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在这六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守着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喜欢上我的英语课。当听到学生讲“上英语课真有味”时,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心里就像吃了蜜,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呢?为此,我谈一谈在六年英语教学中所得到的两点启示,愿与各位同行共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其他学科一样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关喜欢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喜欢。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其次,要多赞美,多关心,多鼓励,少些批评。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我在班上实行平时成绩计分制,鼓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分,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孩子们每一个都是很可喜欢的。每当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会觉得很欣慰。从刚开学时一点也不会讲英语,到学期末的时候已经在用英语在骂人了。当然骂人是不值得推崇的,但这至少可以证明孩子们是喜欢英语的,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当我得知有小朋友在用英语骂人时,我心中反而有一种窃喜。他们会骂“You are a big big big big„dog!”不高兴时会骂“Go a way!”有时也会开玩笑地问我:“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nme?”而我也回答他们一句:“Please guess!”结果,他们还是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到底几岁呀?他们会在平时很随便地哼上几句:“Hello,hello,hello!Howareyou!Howoldareyou?”也会调皮地模仿我的样子说:“Are you ready?Sit down please!”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一切的辛苦似乎都值得了,偶尔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大多数孩子都是很喜欢英语的,我的英语课堂是很活跃的.因为,英语课上有歌唱,有游戏玩,有富有节奏的音乐,有时还可以拿拿小奖品.但随之问题也出现了.不时,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乘机捣乱,有的老转过身去,有的跑出了自己的位置,有的举手怕你看不见都站到凳子上了。后来,我想法子要好好治一治,让纪律好的小朋友先来做。同时,采用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猜一猜,某某某现在手里在玩什么?Pen?Pencil?Ruler or eraser?不过,我发现鼓励的可能会更有用。为了防止他们开小差,我经常让同学们集体用“One,two,three,you are good!”来表扬表现好的同伴,让他们随意地开小火车来读单词,以此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
小学生有着喜欢说喜欢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我们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