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兴盛髙效课堂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蔡兴盛
2013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第三代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培训活动,在定西市礼堂聆听了安徽铜都双语学校、江苏省溧水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各位专家教授精彩的观摩教学及报告,我感觉这是非常好的一场培训,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法理论值得我们去学习,好多好多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作为我们今后的指导,我们今后应该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而且应该在全校,甚至在全学区都应该学习和交流。
10月26日我听了由安徽铜都双语学校数学学科教师于利奇精彩的一课,和陈仲梅校长的体验了《五环节大课堂展示》主要涉及了五环节教学,第一、自读自研环节,第二、两人帮扶队,第三、五人互动,第四、十人共同比,第五、学生进行展示。在这些环节中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学习,我们山村的孩子们自读自研能力很差,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要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认真的自研自读,人家们将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课堂属于孩子们,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空间。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进校,充满希望离校,办让每一个孩子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最大的良知。
10月27日聆听了由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讲学稿创始人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精彩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就像一顿 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受益匪浅。他提出了练得越多越好吗?作业学生有时间做做得完吗?老师有时间改,改的完吗?还提出了教学的三层次:教会学生、学生会学、学生要学。研究有效教学,高校教学,没有孩子得乐学全是徒劳的。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进校,充满希望离校,办让每一个孩子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最大的良知。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的”,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他报告,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的教学经验。各位老师及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各位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里十分叹服谈们教学实在是高,教学方法实在是好知识是非常的渊博。听了这些老师的课,是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趣味化,艺术化。
通过为期两天的培训我对髙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素质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 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3、今天我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课后我还能做点什么?
通过两天的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更深刻了解到了高效课堂的丰富多彩和趣味化,是我们学习的标兵。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专家教师们为榜样,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我将借这次活动,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努力奋斗,严格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蔡兴盛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2
全县小学数学教学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酒店明德小学
蔡兴盛
2012年3月11日,我有幸去漳县武阳东小参加了“全县小学数学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全县教师李爱、徐亚莉、罗丽丽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各位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各位老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老师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各位老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在这四十分钟中,学生有发现的乐趣,有探索的艰辛,有错误的困惑,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在这几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仅只是教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教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数形结合是徐老师本节课另一个重要特点,一个长方体很好的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猜想的基础,是验证的手段,也是学生证明规律的直观支撑,值得我们思考与反复玩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告诉我们,数形结合才能体现思维合力。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一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是现在提倡讨论式的学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设计问题时要“跳一跳,够得着”,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在转变,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
三 思考几个问题
1、课堂实效与教学质量、课堂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讲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即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不能以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方法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
2、落实了“数学化”课堂是否就是实效好的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但是不能说只要经历了“数学化”就是落实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历“数学化”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落实实效性好的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落实课程目标,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智慧。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富有生命活力的优质的数学教育。
3、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
4、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5、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6、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 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7、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8、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四 对策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通过几节课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罗丽丽老师,无论是上课的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做得比较成功。她这堂课的构思非常好,一开始就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谈话,这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给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疑问的问题,她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他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罗丽丽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徐老师的课堂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徐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总之,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借这次活动的东风,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王集小学
杨思明
2012.3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师髙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师髙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4月14和15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举行的首届全市初中英语髙效课堂构建经验成果推介会,经过两天的听课学习以及和其他 老师的交流,我确实有一些收获。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天学习的内 容以及我自已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Ⅰ、思想篇 1.先哲苏格拉底的启示
听了早闻其名的咸慧校长讲的苏格拉底,思想上有了极大的震撼。几千年前的先哲对哲学对教育就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和人生感悟一直传留至今并且依然对我们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比如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关于教育内容,他首先主张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 次要教人学习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在教育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 的教学方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 术”。
通过对先哲苏格拉底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老师的含义,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坯是道德的维护者和传播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学无止境,老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坚守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周育英老师的心态教育
周育英老师在十四日下午就髙效课堂给我们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主要讲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如何调整心态,态度决定一切。
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三、夯实基础的重要性。
积极的人是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是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听了周老师的讲解,我更加认识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是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我们能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工作,那么我们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教学业绩;如果我们能始终以一种阳光心 态来教育和感染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取得可喜的成 绩,以后更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如果我们能始终以一种乐观享受的心 态来面对我们的工作,那么我们的心情会更加舒畅,生活的幸福指数 也会提髙。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 乐观的心态。
3、李梦康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十四日上午连听了李老师的三节课,我被李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三节课,李老师一直充满着激情与活力,李老师的学生也被他 的敬业精神感染着,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三节课下来,紧张而充 实,但并不觉得累,我觉得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做像李老师这 样的老师更是幸福。因为他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快乐,他专注,他奉 献,他敬业,他就是在享受做老师的快乐。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向李老 师学习,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
Ⅱ.教学篇
1.敢于创新,大胆进行教材整合。
三节课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型,对整个单元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分为了:说读课,听写课和汇报课。一节听说课,把整个单元除 了听力以外的全部内容连贯起来。同学们对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和重 点内容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李老师创造性的把听力和写作整合到了 一起,从这一单元的上课效果来看是非常合适的。听力与写作交错进 行,两部分内容相通,听力材料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和铺垫,通过写作 又强化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与巩固。
2.善于运用教学规律。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在知识的 呈现过程中难度一步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点点深入,在一节 课的过程中和可与可之间都始终遵循这一教学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教 学效果。
3.先充分利用同步学习探究
李老师上课的一大特点就是他充分运用了同步学习探究,练习的力度非常大,使同学们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训练与巩固,同时减轻了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大大提髙了学习效率。这一点也启示我要 改变平时只把同步当课下作业的思想,更加合理的运用同步。Ⅲ课改篇
听评完李老师的课,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李华胜老师又给我 们展示了他们课改的成果。课改的主要切入点就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英语课堂。通过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材料,结合市“3 五X”教学策略和临沭县“互动—探究模式”的学习策略,开展专题 会,听、评研究课,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 学习策略,精心打造髙效有序的英语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髙效英语课堂。
一、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全体地位,实现课堂加血最佳效果。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切实保证课堂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促进课堂髙效运行。
四、正确领悟合作、扎实、有序、髙效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五、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六、采用多维评价形式和奖励方式,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也正是我们学校课堂改革正在实践的一个重要方 面,但是这还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这一次学习我也发 现了我在实行小组教学时的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中,仍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加强学习方 法的研究,适应教育的发展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 己的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和时效性,努力研磨,打造髙效课堂。
IV学后感悟
四月十五日中午,2011年首届全市初中英语髙校课堂构建经验 成果推介会在周育英老师的总结中落下了帷幕。
学习结束了,但是我自身的学习却刚刚开始。咸慧校长呼吁我 们所有与会教师坚定自己的信念,做麦田的守望者,就像汪国真说的: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我在这条朝 圣地路上刚刚启程,但是我向往远方,因为那是理想实现的地方。苏 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区教研员李方丽老师和我们学校 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与帮助 我才能成长的更快。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爱岗敬业,勤于学习, 乐于反思,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追求优效课堂的初探
追求优效课堂的初探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组成的。其中,师从其“教”的行为,实现对课程教学的组成、引导;先从其“学”的行为,从课堂上汲取知识,获得发展;课堂资源作为一件师生之间的媒介,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依托。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事情。我认为:追求高效率的课堂,必须从关注学生的“四点”做起。
一、关注学生的起点。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是,现实生活既是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而教材中的有些列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不够积极,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尤其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的主题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图和金、银、铜牌的三个国家的国旗,列题1是中国和加拿大的国旗和运动员及其跳水成绩。就主题图而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而易见,然而就三面国旗中,除了我国的国旗外,那两面国旗是哪个国家的有多少人知道?跳水成绩用小数表示又有多少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生的起点是什么?我在教学之前做了一个调查:
(1)请试着计算下面各题:(写出竖式)1.25+0.4;2.34+0.46;3.72-1.5;3.7-1.52;3-1.52(2)你认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相同与不同)
调查的结果
<1>第一题是5个计算题。
①.全对(没有化简也算对)的占56.4%;②旧知识出错(非小数加减的知识点)12.8%;③相同数位对齐做加法正确率100%,④结果不化简100%;⑤数位不同减法错(新知识点)30.8%。
(2)第二个问题:
①“相同,都是”满一进十,借一当十,只不过多了个小数点。观点与之近似的占76.3%。②“不同,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整数没有。”观点与之近似的占21.1%。③其中有7.9%的学生认为小数的末尾可以随意添0,而整数却不能。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全体学生都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但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结果末尾有0等新情况,学生存在疑惑。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地考虑并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认识基础,努力为学生解除困惑,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
学习起点的确立,不是凭空想象来的,而是从调查中发现的。当然,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老师的也能了解一些。但对学生课外的情况老师要想知道就得多观察,多了解了。
二、关注学生的亮点。
我们知道,上一节课容易,上一节精彩的课却很难,要想每一节课的上的精彩,则是难上加难。新观点下的课堂是活的,应该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有个性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有策略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是好,但意想不到的是也属正常。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用篱笆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
题目一公示学生马上算出:(6+4)×2=20(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1:6×2+4×2=20(米)
(正当我想就此结束此题时,突然一生问:“可以是别的吗?”我先是一惊,然后又说:“请你说说看?”)
生2:我家的鸡圈是一面靠墙的,就不需要用那么多篱笆。
师:生2能联系实际,这个与众不同,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3:也有两面靠墙的。生4:也有三面靠墙的。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简单!下面请根据你的方法,先画出不同围法的示意图,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求出结果。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最后我们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法多。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善待“意外”,妙用“亮点”,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有意义的思辨,学生对知识就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注学生的疑点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怎样问。”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多种活动的形式,比如对某个情况中的信息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或在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时,不断寻找中间问题等,这些活动都是相对独立数学思维活力。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活力,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第一课时22.4÷40=(千米)
师:想想你是怎么算的?
生1: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学生2:224÷4=56
学生3:22.4÷4=5.6
老师:想想,学生2学生3是怎么用竖式计算的?可以交谈讨论。
学生4:学生2是等算完后再点上小数点,学生3在算的时候就点上小数点。
老师:这两种方法哪个好?
学生5;学生2的好,因为小数点的处理中,加法、减法、乘法、都是算完后再点上小数点的,所以除法也要这样。
学生6:我认为,先点上小数点更好些。
在两种意见相持的情况下,再看老师是怎么出现的?
老师:22.4÷4我们要先算什么?
学生:22÷4=5……2
老师;余数2和4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2.4
老师:24÷4=?
学生:用24÷4=6
老师:24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
学生;24应该是24个十分之一,所以6是6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6
老师:那么,6在哪一位上?
学生:6写在十分位上。
老师:那么,要先点小数点还是后点小数点?
学生:要先点小数点。
老师;22.4÷4这道题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课堂的推进有多种可能性,为了某一个问题引起争论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辨析学生的争论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要适时把握,要在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进程中,不断激活新的教学状态。
四.关论学生的错点
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错过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有做错过数学题。”在我们的课堂上,在学生的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如果有一双慧眼,或许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错误的价值,这样,错误也就美丽了,这是我在解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时后一个片断: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解方程”。下面是我在你们的作业中收集到得一些题目,你们先分析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先提议思考,后交流讨论。0.4×0.8+1.5x=7
0.32+0.5x =7
0.5x =7+0.32
X =14.64(2)7.8—1.4x=3.6
1.4x =7.6—3.6
1.4x =4.2
X =0.3(3)6x—1.4x=32.2
6x=32.2+1.4
6x = 33.6
X = 5.6(4)4x—4×3.1=4.5
4X—15.5=4.5
4x=15.5+4.5
X=4 这些题目出现后,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读题,再让学生分析各题的错误所在。在此之后,让学生反思,解题要注意或预防哪些错误?
学生总结:一要写“解”,二是数据不能抄错;三是计算不能出错;四是关于等式不能用错;五是能算的要先算。
数学课上,一些老师提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是教师为了通过学生的回答兑现教案而已。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探究与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才会真正投入。让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一起直面错误,它是指导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有益途径。
第五篇:蔡朝东讲座学习心得
蔡朝东讲座 学习心得
5月19日,受西王集团邀请,我镇全体干部现场学习了蔡朝东老师的讲座,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什么是成功
“成功的概念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会对成功有个独特的理解”蔡老师第一句话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思考,我不禁根据自己的理解也给成功下了一个定义:让人们对你的成就认可了,这就是成功。但这是片面的,蔡老师紧接着给了我们一个全面概括的综合定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这就是成功。然而成功是具有相对性的,它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成功之路,蔡老师给了我们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自我感觉、群众的评价、社会的认可。我们要时刻以这三个标准为指标,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二、修养德尚、开发智商、锻造情商
如果把我们的成功比作为一座摩天大厦,那么大厦的基石是德商、材料是智商、技术是情商。作为人民的公仆,我要把人民群众对我工作的满意作为成功的大厦。一个干部首先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就是道德素质,道德高尚的干部才会让群众放心,德商作为大厦的基石部分毋庸置疑。干部要为民办实事,光有道德观念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力。这就是蔡老师跟我们讲的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称为智商——构建大厦的材料部分。我们是国家机关的基层单位,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队,最多时间要处理的是最贴近人民群众、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干部要沉得住气、耐得下心,要能走进群众心里,真正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这就对干部的情绪控制能力、抗击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中情感的调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就是建设我们大厦的技术保障——情商。
可见,德商、智商、情商在我们的工作中缺一不可。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修养我们的德商,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让群众放心;不断开发我们的智商,建设一支为人民办实事的干部队伍,让群众安心;不断锻造我们的情商,建设一支能融入百姓的干部队伍,让群众贴心。通过蔡老师的讲解,我对我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工作进展有了新的思路。
三、改进学习方法
蔡老师的讲座别出心裁,他要求在坐的学员要与他进行互动,一下子活跃了气氛。他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主动与动笔,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通过思考和回答蔡老师的提问,使我不再被动,而是参与到解决问题中去,成为主人翁的感觉,并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发现了自身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我以后进一步改进,这些都是以往被动学习直接获得答案而无法获得的效果。通过动笔记录相关内容,我发现这样可以更深刻的记忆重要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有力武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改进学习方法,通过主动于动笔来提高今后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