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学中的游戏治疗
浅谈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学中的游戏治疗
311203 杭州市萧山区特殊康复中心 浙江杭州
【摘 要】孤独症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可以通过游戏为载体开展个别游戏治疗,并且通过不断记录和改进,帮助他们学习模仿,发展互动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慢慢独立的开展游戏治疗,使患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孤独症;游戏治疗;模仿;个别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孤独症对儿童成长有着严重的影响,它影响着儿童与世界联系的每一个方面。我们将它称作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往往伴随着患者成长的整个过程,阻碍患儿正常的心理发展。
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非凡的教学过程。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惬意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活动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以外,游戏也普遍被认为是儿童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它能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与内心想法。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在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患儿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喜欢单独游戏,而且游戏行为局限于简单的操作;同时也有部分患儿想要与他人游戏,但却难于表达自己的愿望。那么如何以游戏为载体寻求孤独症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呢?
二、问题解决:开展游戏治疗
(一)个别游戏治疗法
个别游戏治疗法,是以单个患儿为对象的治疗法。每个患儿的发展能力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个别游戏治疗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儿童的具体问题,使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方法。
1.观察患儿的兴趣,为游戏治疗打基础
首先,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可以通过询问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兴趣点。然后在个别化教学室中放置不同种类的玩具,观察幼儿最喜欢哪个玩具。再与幼儿玩互动游戏,观察儿童感兴趣反应,最后制定出幼儿感兴趣的个别游戏治疗法,为接下来的游戏治疗做好准备。
2.利用游戏情境触发孤独症儿童的自发模仿行为
模仿是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对成长很重要。模仿能力是孤独症儿童进行游戏的重要基础,在游戏中引导孤独症儿童自发的模仿,不仅提高了游戏行为的主动性,还能习得一些简单的技能。比如在模仿之初,幼儿对音乐游戏非常感兴趣,我就加入了大量的音乐游戏,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然后跟着教师做部分动作,自发的进行模仿。所以,这是非常有效的干预治疗方法。
3.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在孤独症康复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建立在游戏法和模仿法之上的。我们在训练中把玩具当做道具来呈现某个词语或句子让孤独症儿童模仿,游戏则作为奖励出现。通过创设适当的游戏情境活动,来增加儿童模仿的次数,部分孤独症儿童为了能够再次得到玩游戏的机会,会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相应内容的模仿。如:某孤独症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有缺陷,只会发个别单音和字音,但非常喜欢玩“击掌”的游戏,而教师要求其在说出出示的卡片的名称后再玩这个游戏,当儿童的动机非常强烈时,就会努力尝试说出卡片名称,从而增加模仿语言的行为,因此从最初只能说一二个卡片名称到后来可以说出五十几个名称,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一看到认识的物品,能主动说出名称。这对今后在认知、语言和社交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二)小组游戏治疗法
小组游戏治疗法是相对个别游戏治疗法的,它指治疗师为儿童提供精心选择的游戏素材,并营造安全的气氛,通过儿童自然的沟通媒介,帮助儿童实现其自身的完全表达和揭露自我。它有利于发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与沟通能力。
在小组游戏治疗中,一般以二对二或二对四的形式开展,二对二指二个特教老师和二个孤独症儿童,即一个是主教老师,一个是辅助老师,二个孤独症儿童中一个能力较好,一个能力?^弱。二对四指二个特教老师和四个孤独症儿童,即一个是主教老师,一个是辅助老师,四个孤独症儿童中一个的能力较好,二个能力适中,一个能力较弱。通过这种形式的搭配,一方面使教师间分工有序,另一方面让能力好的孩子可以带能力弱的孩子,并且能力好的孩子可能发展的更好。
观察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孤独症儿童会更加关注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同时参与游戏活动的时间会延长,同时儿童与儿童之间会增加互动交流,从而使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如:在游戏《吹泡泡》,首先我会和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参与其中,同时我会让能力相对好的小朋友主动去拉能力弱的小朋友的手。接着在我的带领下进行游戏活动,以夸张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气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后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让能力强的儿童来接下面的话,让儿童能够区分大泡泡和小泡泡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在进行下一次的游戏中,让能力弱的儿童做出大泡泡或小泡泡的动作,这不仅提高了儿童们的积极性,在并且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加强社交能力和语言与沟通能力。
(三)家庭游戏治疗法
著名的孤独症治疗专家LeBlanc对家庭游戏治疗法研究表明:无论儿童的问题是什么,游戏治疗都是有效的,影响游戏治疗效果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游戏治疗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度,父母的积极参与,治疗效果越大。
家庭游戏治疗中父母是游戏的执行者,我们会经常开设一些家长学教课,要父母掌握一些游戏的技巧,最终在家里实施这种特殊的游戏治疗。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安排家长在个训课中对儿童进行游戏,由教师点评,改进游戏中的不足。而且会请心理咨询师定期给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心里辅导。孤独症儿童家长在进行家庭游戏治疗的过程中,与家长产生情感共鸣,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并改进
观察记录可用于行为表现方面的,通过对幼儿康复成果的测评,可以进行科学的控制。因此,观察记录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家庭成员一起做好观察记录,并且及时在家园联系本上给老师反馈。在实践中我制作了《家庭游戏治疗情况记录表》、《小组游戏治疗情况记录表》、《个别游戏治疗情况记录表》等记录患儿行为的表格,通过这些表格我会发现这些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足,及时改变方法,在这种方法循序渐进的治疗下,一些程度较好的患儿已经回到了正常学校,并且大部分患儿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康复。
四、结语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是游戏治疗的最终目的,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只有通过我们每个特殊康复老师的耐心教导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这些患儿逐渐得到康复。同时,期待以游戏为载体的个别化教学课能让孤独症儿童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多方面的潜能,在认知、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景俊:《特殊儿童康复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1,P110-111
[2]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P196-203
[3]毛颖梅:《特殊儿童游戏治疗》.学苑出版社,2010.6,P13-14,P47-48
[4]毛颖梅:《国外自闭症儿童游戏及游戏干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8期,P66-70
[5]郭家俊:《自闭症儿童装扮游戏能力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6期,P54
[6]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2007.10,P154-157
作者简介:
傅淑飞(1987~)女,浙江杭州人,幼教二级,研究方向:自闭症儿童康复。
第二篇:如何为孤独症儿童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其案例
如何为孤独症儿童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其案例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徐小亲
摘 要:孤独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症,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异常、社交困难、注意力不易集中、个体差异明显等特点是人所共知的,学校教育通用的班级授课制对于他们来说效果差强人意。因材施教,扬长补短,为学生制订符合其能力、特点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势在必行,也越来越多的被有关人士所接受、采用,必将成为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关键词:孤独症 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设计步骤 基线特征
个别化教育是针对某学生的某种特殊需要或某项缺陷补偿,制订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教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过程。把教学目的、要求、方法、落实到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每一个人身上,落实在某一个范围、区域内而不代替整个教学计划。国家教委已经明智地提出,特殊教育要实施分类教学,迈出个别化教育的第一步,特殊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我国特教界权威人士陈云英博士曾说过:“整个教育学、心理学都在研究‘人的差异’,目的是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必须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学校不搞个别化教育,就不是特殊教育学校,好像灵魂都没有了”。
《特殊教育辞典》中提出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该生受教育的现状。(2)该生应达到的短期阶段性目标和年终目标。(3)为该生提供的专门服务设施,该生可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程度说明。(4)实施本计划预定日期和期限。(5)衡量本计划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具体做法为:第一步写出“个案分析”,对帮助或矫治的需求做出分析;第二步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第三步按计划认真实施;第四步评估改进。
1、个 别 化 教 育 步 骤 1.1 搜集资料
1.1.1 基本情况: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父母学历、工作、教
养方式、生活环境、过往病史、发病时间、智力水平、服药情况、评估得分、强化物等等。
1.1.2 前期观察:也称为基线特征,即对确定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个体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思维认知水平、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社会交往、精细运动和大运动等进行详尽而准确的描述,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参照。为了使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正确,最少应持续半个月。
1.1.3 初定目标:通过了解个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其半个月的观察,可以初步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该目标只是一个轮廓,其科学性、实践性都还需在后面的实践中改进。
1.1.4 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和谐、同一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诸多因素一起加入到对该个体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活动中来。尤其是家庭的配合,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事半功倍的作用,避免出现“5+2=0”的教育盲点。
1.2 制订计划
1.2.1 训练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该计划的指导方针,短期目标则是围绕长期目标分级制定的渐进性阶段目标。目标必须是在对他的前期观察上制定出来的,应该符合实际。
1.2.2 训练项目: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训练项目,主要以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自理与社交为主。要对各项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整个训练计划更趋系统性、渐进性。
1.2.3 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训练项目的具体化、详细化,是短期目标完成的具体措施,要尽可能详尽,将所有准备实施的方案都囊括在内,衔接得体、一目了然,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1.2.4 训练时间:主要是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做阶段性记录分析时要尽可能的把时间标注清楚。
1.2.5 能力体现:根据训练过程及完成情况,有梯度地分为独立完成、口语提示下完成、手势或表情提示下完成、在辅助下完成、没反应(不配合)等,还可以根据训练时的具体情况分得更细。
1.2.6 兴趣反映:主要分为积极主动型、社会强化型(赞扬、抚摩等)、食物强化型(强化物)、毫无兴趣型。
1.3 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能力及兴趣采用各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法和结构化等训练方法都可以渗透到各个训练环节中。例如训练某生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运笔的能力时,可以采取描线这一内容,由描垂直线(考虑到由上至下运笔是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开始,接着描水平线,之后描波浪线(波浪由平缓到凹凸、由圆到尖),最后是各种形状的组合(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等),由易到难,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成功感,更愿意接受训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配合训练使用的器材、辅助工具(如图片、实物、作业纸)、场景、强化物的使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训练的效果,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对不可以忽视。1.4 评估改进
每隔一阶段都要对个别化训练结果进行评估,目前的评估手段有自然观察法、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ADQ)、心理教育测量(PEP)、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等。评估应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肯定优点,重视缺点,尤其应对学生出现的新倾向作出分析。通过评估全面地了解该计划对该生的有效点和局限点,扬长补短;对计划中不适合的部分比如要求过高或过低、训练内容过难或过易做出调整,便于继续实施。在训练中(或训练后)要即时做好相关的记录。
2、个 别 化 训 练 案 例
予为今年9岁,是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通过前期观察,结合他的特点对其进行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方面的个别化训练。各方面的训练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训练时间:二○○二年十一月初至十二月中 2.1 模仿
予为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集中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力。2.1.1 操作性的模仿:如看着老师怎样完成一个简单汽车的绘画或积木模型的
制作,然后照着做。从亦步亦趋过渡到老师做完后孩子仿做。
2.1.2 手部的动作模仿:尤其是手指动作的模仿,配以先前录制的手指操儿歌,加以简单的如X X、XX X节奏,提高其理解力和注意力。
2.1.3 模仿发声方面,着重在开口韵母、声调、咬字、句子的完整性上。除了教他多说话外,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其理解语言和场景间的关系,并能把握这种关系,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即时即景训练效果最好。
2.2 大运动
予为看上去在大运动方面没有什么异常,反而觉得比其他孩子灵活,但其实他在控制肌肉张力、灵活伸展肌肉方面有一定得困难,更不能把握活动和场景的关系,并因此带来判断力低下,显得反应迟钝。予为在蹦跳、跳台阶、追逐性的跑步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非常理想。由于体力大量的被消耗,饮食和睡眠质量相应的提高了。
2.2.1 四肢协调的训练:四肢着地爬栏杆,然后站起来跳过去,反复多次。栏杆的高度随着予为的协调性增强而降低。现在予为已经能从与他身体厚度相当的高度爬过去,且一高一低的爬跳有助于其体质的增强。
2.2.2 单脚站立:左右脚交换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单脚跳和按指定线路或方格跳。2.2.3 传球训练:教师在传球前告之将把球投向某个方向,让其做好接球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变换投点传接球。无形中引入了方位的概念,现在予为能以自己为中心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2.2.4 跨跳障碍物:此项训练为了训练其听指令,其次是提高判断力。
2.2.5 手部力度的训练:这一项主要是为后面的反向用力做准备。具体做法是老师用手拎起予为的双腿,让其以手代脚在光滑的地面上爬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手腕的力量。2.3 精细运动
基本的精细动作都已经掌握,主要加入使用双手并方向相反的动作,如拧螺丝等。
2.3.1 多用手指,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捡豆子和纸削,纸削可以是各种形状或颜色的,要求听老师的指令捡,如“红色的纸”“三角形的纸”“红色的三角形”“五粒豆子”等,不仅锻炼了他的手指灵活性,而且辅助锻炼了他在颜色、形状、数量的认知能力。
2.3.2 用笔的训练。从任意涂鸦到点连线、描图、上色、写字,无论哪一步,都严格要求他握笔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坐的姿势也要标准。
2.3.3 折纸、撕纸和剪纸:要求做出一定的形状,如折一把扇,撕一个人头,剪一颗心等,并且工作完成后,要他帮助收拾,真正做到“有始有终”。这项工作和前面的画画相结合,可以激发予为兴趣,并培养他享受工作成就,体会成功的喜悦。2.3.4 反向用力的训练:锻炼他同时用两手尤其是反向用手的能力,搜集矿泉水瓶做拧瓶盖的练习,拔塞,拧螺帽,开锁等。2.4 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但因为予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目光不能依附在某事物上,因而阻碍了他的学习。首先要在视觉对焦、视觉追踪上下功夫,其次多做小肌肉练习(精细运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进行大范围的手眼协调活动,再渐渐缩小活动范围,最后才能具备独立完成较精细的手眼协调活动的能力。
2.4.1 搭积木: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听指令或按要求的,从仿搭积木到自己搭积木。仿搭的过程主要是让他看、听、做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复习巩固其它部分所学的内容,如颜色、形状、上下、高低、左右等概念。仿搭的数量可以三块到数十块。达到这个水平后鼓励其自己搭。一开始要求搭个房子,搭座桥等。使各种物品在他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这种印象非常重要,因为孤独症儿童总是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据他的脑空间,而我们要帮助他改变这种状态。2.4.2 串珠子:根据予为的具体情况可以加大难度,按教师提出的要求串珠,从中巩固颜色、数量和图形的知识,并且培养他按图操作的能力。
2.4.3 拼图:予为的拼图能力较好,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难度。选择一些内容较为复杂、颜色区分度较低、数量较多、接口相似的图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他树立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培养他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训练他的注意力。2.5 语言与认知
孤独症儿童不能从以往的经验中归纳出一些定律,对他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缺乏真正的理解,学习方法较死板。要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来协助他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语言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2.5.1 遵从两步指令:培养他的配合意识和动作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予为对一步指令的接收和完成较好,因此着眼于对他进行简单的两步指令的训练,如“把红本子拿给徐老师”“把门和窗户关上”等。2.5.2 分类:
2.5.2.1 对一样、不一样的理解,注意提问多样化,用不用的语气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发同一种指令。
2.5.2.2 按已经学过的颜色分类,一开始是同一种物品只是颜色不同,以免视觉混乱,等他理解什么是分类以后,加入多种物品,而他只要按颜色分开就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打乱他的思维方式,让他能完全按要求来做。
2.5.2.3 按形状进行分类。
2.5.3 常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等,在平时做其它训练的时候结合实际教给他,在发指令的时候就要经常用。如要求他往前跳两步,把积木往后摆;把桌子上面的铅笔拿给老师,把桌子下面的足球踢给老师等。
2.5.4 数概念的训练:
予为数的概念相对于其它的方面明显感到差,可以由1顺数到30左右,但偶有出错(20以下较好),不会倒数,初步能按任意起止数数,如告诉他3—6,他就能从3数到6(不能自行停止);训练其对数字的感受能力和把数和动作联系起来的能力,为点数能力和按数取物能力做准备;训练其按物数数的能力,掌握物与数的对应关系,发展其数概念(10以内);训练其按物取物的能力,可以帮助予为理解总数与量的关系,为比较多少和大小做准备;认读20以内的数字。2.6 训练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个别化训练,用心理教育测量(PEP)对他进行了评估检测,得分由47分上升至68分,达到4岁儿童的能力。结果显示他在大运动、手眼协调、数概念方面进步最快,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测试;在模仿、认知和精细动作方面有发展的可能,是接下来的训练重点;语言及交往方面还需加大强度训练,否则会倒退。
3、小 结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残疾儿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能够顺利地融入主流。个别化教育的出现并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实施,也正是基于此。如何使个别化教育更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与康复,还有赖于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孤独症儿童--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 洛娜•温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陈云英 新华出版社 《特殊教育辞典》 朴永馨 华夏出版社
第三篇: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
智障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中较为复杂和难度较大的教育,由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差异较大,普通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以及特殊教育中的分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我国现在的智障教育模式是以学科教学为主,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而言现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很不适应他们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展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制订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个别化教学方案,提高智障教育教学的效果。在积极探索和实施过程中笔者以为:
一、加强学习,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2000年,第19届国际听障人士教育会议暨第七届亚太地区聋教育会议宣言中也指出:我们极力提倡在主流学校、特殊学校或特教班,为听障人士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和辅导服务,以便适合学员的个别需要。由此可见,尊重、适应、满足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是国际特殊教育界的共识。把个别教育计划深入地、全面地推开,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主要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在推行个别教育计划之前,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让大家认识到个别教育计划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真正地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化教学不仅仅是智障儿童本身的个别差异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确实施个别教育的意义以及熟知个别教育计划制定的实施过程,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二、研究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一)个别计划的内容
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个别化教学实施的效果。个别教学计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生自然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及联系方式)、生理状况(智商、特殊的疾病,等);发展状况:这是对学生最有判断价值的资料,是学生基本情况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能力情况)。
2、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主要指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时身心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学科方面的能力及成就水平。
3、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长期目标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应该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根据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学生某一时间内或学习某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的主要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就是我们在制定个别教学计划时,必需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制定个别计划。如有的智障儿童学习新的知识较快,但遗忘也很快;有的学生学习新知比较困难,但长时记忆较好,不容易遗忘。我们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制定计划,选择教学措施。
2、“最近发展区”原则
维果斯基主张教育应当定位于儿童现有心智发展状态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有待发展的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心智才能最敏感的接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应当着眼于儿童“最近发展区”。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去制订目标,选择教学排列教学内容,避免目标和内容过高或过低,脱离学生的实际。
三、实施计划,提高个别化教学效果
课堂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单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等等。所谓单元教学法是指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最终目的在增进生活适应能力,走向自主,课程内容及形式都以日常生活经验为核心,把生活环节分成不同的生活单元。注意加强科目的连贯性和学习意义,单元的核心主题可按智障儿童的兴趣、环境及根据其年龄发展需要而制订。
所谓活动教学法是凭着有系统、有目的计划多种实际参与的活动,让儿童直接吸收多重感官刺激,是帮助智障儿童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蔬菜》这一课时,老师课前准备好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课堂教学中,通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的活动,通过眼看,口偿,耳听,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学生获得了蔬菜的有关知识,知道这些常见的蔬菜是什么样子,吃它们的什么部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外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可能更有灵活性、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特点,因而教学效果也就可能更好。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有些短期目标在课堂上的训练时间较少,训练不到位,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进行补救教学,以巩固课堂上未能达到意料效果的某项技能。
家庭中的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智障儿也不例外。智障儿童感知缓慢,反应迟钝,接受能力低等,学得慢,忘得快,因此,特殊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训练是很重要的。学校对培养、训练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重视的,像穿衣、刷牙、系鞋带等这些技能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家庭训练中,加强一些生活能力的巩固练习,非常有利于该生对所学技能的熟练掌握,使其增强生活能力,得以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在学习生活的知识技能时,我们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学生学习的内容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复习指导,家校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科学评估,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如单元评估、学期评估等,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修订目标和方案,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我们的个别教学计划表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留有评价的地方。我们的评价是教师自评与考核小组的的评价相结合,是对每一名学生逐一进行评价。考核小组成员有学校负责人、教导处人员、教师及家长代表。这样的评价是全面客观且有促进作用的。在评价中我们重点评价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短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等内容。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评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需与同级的学生作相互比较,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善。通过教师自评与考核小组的评价,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并对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让教师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修正,使个别化教育计划不断完善,提高个别化教学的效果。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是学生获得符合其发展需要的保证,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只要我们开展好个别化教学工作,就一定能促进智障学生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潍坊市潍城区一弘教育培训学校 王凤梅
摘要: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让孩子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达到肌肉松懈和舒解压力的目的;能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设计及组织适合孤独症儿童能力和兴趣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关键词:自闭症
游戏
儿童
快乐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缺乏社会性互动、言语沟通障碍、行为刻板重复是孤独症的三大特征。从社会互动来看,自闭症可以分为孤离、被动及主动但奇怪的三种型式,其中以孤离及被动型的人数最多;从言语沟通来看,大多数言语很少,严重的几乎终生无语,有的会说话,却常常自言自语,鹦鹉学舌;他们的兴趣狭窄,活动材料或用具十分简单,所玩的假扮游戏非常有限。社会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及假想能力的障碍三者之间又彼此互相影响。要同时改善自闭症者的社会互动、沟通及假想三方面的能力,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一、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
(一)游戏与运动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之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最佳形式。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理解、社会适应、语言表达、运动协调等方面与普通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造成他们不知怎样与同龄人沟通、游戏,不能很好的、灵活的遵守游戏规则、社会常规,无法在情绪和人际上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连结,一些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它沟通技能的缺乏等。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孤独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都非常有限。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
二、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的作用
自闭症儿童主要障碍表现在情感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感知觉异常、认知理解缺陷等。游戏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能力、专注力、感觉统合能力、感知觉、模仿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增进自闭症的情感,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1、提高儿童的观察力、专注能力
游戏可培养儿童学会观察,并去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我在个训课上与茜茜玩《大拇哥》的游戏,说完“嘴巴尝尝”,老师要咯吱一下孩子,做过几次以后,每说玩“嘴巴尝尝”,茜茜就笑眯眯的盯着我,做好防备,等着我去咯吱她,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还学会了主动表达:“老师,你别挠我了。”
在集体课上玩这个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很好
在团体接力游戏中,接力时两个小朋友要击掌,小朋友相互击掌时,渐渐的学会注视对方。
2、提高儿童精细、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
(1)游戏可以儿童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通过游戏能让儿童自然地发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玩时使大小肌肉活动起来,在玩耍中使大脑神经对深层的感觉进行
有效地统合。把孩子的运动融入游戏中,孩子们更喜欢。小班的孩子,尤其是自闭症小班的孩子,主要是动作的学习,比如“翻山越岭”的游戏:孩子先侧翻滚,然后膝盖着地爬过圈,再跨过障碍物,最后把篮球投入篮筐。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发展了整个身体的能力及手眼协调的能力,提高感知空间位置的能力。
(2)“蚂蚁搬豆”的游戏,孩子们爬到终点后,家长说:“背背。”孩子爬到家长背上,搂住家长的脖子,家长驮着孩子爬到起点。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手部抓握能力、提高指令的理解能力、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3)拉小滑车的游戏锻炼孩子的手部抓握能力及力量,同时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及与人的互动能力
(4)《大拇哥》游戏,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伸食指的能力及以另一只手各指尖碰压的能力
3、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
(1)玩《大拇哥》的游戏,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然学会了模仿伸食指指五官的能力
(2)在音乐律动游戏中,老师根据音乐编排了适合孩子们做的动作,有很多对动物动作的模仿,如,兔子跳,小鸟飞等;对劳动、工作及日常生活动作的模仿,如,洗手、洗脸、刷牙、梳头、开汽车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
4、提高感知觉能力
律动游戏是身体伴随音乐变换动作,在听觉刺激的同时眼、耳、触觉、身体各部位都得到了感觉的锻炼。
在“摸口袋”的游戏中训练了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
5、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
比如老师教孩子儿歌“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脚背上,脚背脚背摸摸。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膝盖上,膝盖膝盖碰碰。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肚子上,肚子肚子揉揉----”引导孩子做动作,让孩子通过游戏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区分不同的动作;老师唱歌“我的小手往上爬,一爬爬到头顶上;我的小手往下爬,一爬爬到脚背上。”一边唱孩子一边做动作。这样,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头顶、脚背、上、下。
康康是个语言较好的孩子,在学习相反的词时我与他玩“拍拍手、对对子”的游戏,孩子很喜欢:老师边拍手边说:“康康、康康听清楚,老师和你做游戏,我说大,你说啥?”孩子紧跟着边拍手边说:“老师、老师告诉您,您说大,我说小。”老师紧跟着边拍手边出题:“我说白,你说啥?或我说多,你说啥?”等。孩子对游戏熟悉后,由孩子出题,老师对题。
6、提高语言能力
包括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
(1)在“走走停”的游戏中,孩子们听到老师说“走”时开始走,老师说“停”,孩子们马上不动;训练了孩子的听的能力,同时孩子身体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2)再如“接龙游戏”训练的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老师开始说“我爱吃苹果”,孩子接着说“我爱吃葡萄”-----;老师说“我看见汽车”,孩子说“我看见飞机”-----
7、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比如“二人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2)现在的康复新理念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生活。躲猫猫的游戏,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沟通目标有所不同,从开始的对人的关注意识到加入语言的沟通,以至轮流等规则的理解和到与其他更多伙伴一起玩。
(3)培养孩子的游戏兴趣,孩子喜欢后中止游戏引发孩子沟通的动机,提高孩子主动沟通的能力。
8、提高理解及遵守规则的能力。
儿童的游戏,无论多么简单,其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规则,例如游戏“丢手绢”,游戏时,小朋友丢完手绢要去抓丢在背后手绢的孩子;抓不到要坐在这个孩子原来坐的地方 ;如果被抓到要表演节目。孩子要理解这些规则并能遵守规则。
9、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觉得游戏较之正规上课而言,是较为自由的,孩子投入游戏中,自然行为问题得到改善
比如,泉泉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逃避行为;不愿干就拍手、蹦跳。而在游戏课上,孩子很配合,表现很好,所以,用游戏的方式把训练目标融入进去,可以减少孩子行为问题的出现。
三、游戏形式的分类
(一)一对一游戏,即为一个训练员或家长与自闭症儿童二人之间的游戏,比如感统课上的游戏,个训课上的游戏。此类游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完全顾及小孩的兴趣及爱好,并能依据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自由地也更精确地设计,其不受场地,时间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集体游戏,通常是在学校小组课与游戏课上体现。
1、操作性游戏。主要是锻炼小朋友的大小肌肉,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改善其空间概念。
2、比赛性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的运动力,培养其轮侯参与及建立输赢的概念,让孩子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亦可增加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1)单人比赛。游戏的重点训练目标在于给儿童建立输赢概念
(2)双人合作比赛。游戏要求由两人同时去做,需二人协力方可完成的项目,如“两人三腿”,亲子互动比赛游戏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朋友与人合作能力,增进与他人情感的交流。
(3)团体比赛。即游戏的胜负是以最终团队成绩来衡量。在游戏过程中,让小朋友树立团队精神。如“长跑接力赛”
3、理解性游戏。游戏的难度较高,且游戏规则完全是一些认知理解性质的活动。比如,“听数字,抢板凳”的游戏,孩子在听到老师提前指定的数字后开始抢坐板凳,孩子要理解这个数字就代表“抢坐”的意思,同时还训练快速的反应能力。
4、假装性游戏。
让孩子假装扮演实在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习得社会学习技巧。孤独症儿童较缺乏在这方面的能力,主要适用于能力较好的儿童。如:“老鹰抓小鸡”“过家家 ”
游戏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互相渗透和融合,只不过是游戏所设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而一个游戏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儿童参加该游戏的参与程度,是否能满足儿童需求,以及它们能否激发儿童从事游戏的欲望。
四、总结
在孤独症的训练中,家庭和学校起主导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孤独症儿童初期更适合家庭的疗育,而家庭的训练最好的形式便是游戏。我们必须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精心地为我们的孩子设计及组织适合其能力和兴趣的游戏,每天都给孩子安排游戏活动,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得到放松,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并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第五篇: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正文)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专业
12220113 刘佳俐
指导教师:邝嘉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交流障碍性疾病,一般在幼儿阶段的男性中出现的较多,主要表现为说话相当晚,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出精神发育障碍,还有一部分体现为智力低下。然而,音乐课表现出的生动有趣一般能的到该类患者的接受。同时音乐学习现对难度比较简单,倍受孤独症儿童的喜爱。曾有著名学家指出音乐治疗属于一种精神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音乐教学的各种形式去探索患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找到患者的精神突破口,使其在治疗中能够顺利的进行,使治疗得到一定的效果。而其他的治疗往往无法突破患者的精神防线,因此,音乐治疗发成为了孤独症治疗的最有效方式。
Abstract:Children with autism is a common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generally appears in the infant stage of men more, mainly to speak quite late, not 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full of life i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ir own.There are a large part of the patients showed mental retardation, there is a part of the mental retardation.However, music lessons show a lively and interesting general can be accepted into the class of patients.At the same time, music learning is more simpl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Had the famous scientist pointed out that music therapy belongs to a mental intervention process.In this process, teachers use various forms of music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patients, so as to find the spirit of the patient's breakthrough, the treatment can smoothly, make the treatment to a certain effect.And other treatment is often unable to break through the patient's spiritual line of defense, therefore, music therapy has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autism treatment.关键词: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音乐教育
Keyword:Autistic children;music therapy;music education
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在幼儿阶段发生率最高的疾病,由于该种疾病是一种精神自我封闭的形式的疾病,所以归为心理疾病,其治疗的难度非常之高,从而倍受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广大心理学家的兴趣。在国外,从1958年开始,就有很多心理学家开始了音乐治疗法的研究,通过长达十几年的临床实验表明,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者的病情确有缓解作用,从而也给了众多心理学家继续研究下去的动力。然而,国内对音乐治疗孤独症患者的研究仅从前几年才开始。由于孤独症患者一般具有语言障碍,同时还在精神上进行自我封闭,往往会排斥外界一切事物,拒绝与人交流。但是,慢慢人们注意到,虽然患者拒绝与外界交流,但他们从来不排斥音乐。这一点受到各界的关注,也给人们以启示,由此,各界开始了音乐对孤独症患者治疗的研究。
1儿童孤独症的症状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常见发育障碍疾病,一般发病于3岁以下的幼儿阶段,常见的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除此之外,往往还表现为行为呆板、拒绝与人交流、心胸狭窄。
1.1语言障碍
孤独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交流障碍,也是患者被人们发现并送到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言语和交流障碍表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有单一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多数患者变现为迟迟还不会说话,有的却是表现在语言能力发育正常之后,在幼时具有表达性语言,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反而说话能力却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完全丧失说话能力,导致终身没有言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说出几个简单的不通顺的话来。他们对语言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碍。
1.2社会交往障碍
部分孤独者患者具备正常的语言功能,但就是不愿意开口。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拒绝和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和比较亲熟或者是同龄说上几句简单的话语。但还有一部分确是拒绝和一切人交流,甚至是和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开口说话,这类患者是最为严重的,他们完全或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一切事物都表现为排斥。例如,在幼儿园常常是一个人呆在一个角落,也不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见倍的小朋友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做游戏时,也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加的愿望。
1.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还有一类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喜爱的游戏和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稀奇古怪的物品,比如喜欢玩一些碎纸,一玩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也不觉得有一点点厌烦。还有一些特殊的患者喜欢一切事物一成不变,比如上床睡觉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所盖的被子从不允许更换,外出时总是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还有一类患者总是重复某个刻板动作,如重复的拍手、打转、用舌舔墙、踩脚等。
1.4智能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往往很正常的儿童有一定的差距,大量的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只有极少部分的智力表现正常。智力相对正常的,我们把这类患者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2音乐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作用
2.1 对孤独症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的帮助
有许多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正常表现,有的反应太过灵敏,有的反应又过于呆滞。然而对于音乐的培养与学习注重对音乐多感官的参加,对孤独症儿童感知的训练有独到之处。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常常伴随有各种直观的视觉和触觉提示,比如用手摸彩色布条来感受音乐的长度,根据音乐来决定动作的变化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在乐器的伴奏下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2对孤独症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把音乐游戏作为训练我们自身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他们会忘掉自己身体上的不足,激发出和人说话,交谈的想法。同时,在音乐治疗中,研究者把语言编入歌词中,让患者反复唱,从而让他们掌握。患儿在音乐环境下,更容易记住并且背出歌词,从而达到促使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目的。音乐治疗对患者语言的引导和激发,原理类似于对婴儿语言的诱导。通常,一般的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婴儿的语言能力,都会每天定时给宝宝听一些童歌,或者每天定时让宝宝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其中原理大同小异。因此,通过音乐不仅可以加强记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言语主动性。
2.3对孤独症儿童情绪的改善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常常会不稳定,表现出多动,急躁的情绪。音乐的作用之一的调节情绪,不仅对大人有效,对儿童也有很好的作用。用合适的音乐来调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使愤怒变得开心,使激动变得平缓,音乐不知不觉充当了情绪的调节剂。由于孤独症儿童缺乏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多元化的感官运动对抒发一些压抑的情绪非常有利。如果适当的使用音乐进行治疗,就可
以缓和他们压抑的情绪,使身心愉悦。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他们各类敲击乐器,如鼓、锣,在他们敲打的时候,也可以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配合身体运动,使音乐成为发泄不好情绪的工具。
3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孤独症治疗方法,其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对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和现象进行干预和排除,改善和提高的治疗的技术。然而,儿童音乐治疗对医生的素质要求非常高。音乐治疗不像其他的行为干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模式,特别是要求医生对每个儿童要进行具体的观察、分析采取合适的变更。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没有适合每个人的固定方案。音乐治疗着重对孩子兴趣的开发,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我们的医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从而变得成熟。⑤3.1把握个性治疗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丰富多趣的音乐治疗法、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专业的音乐治疗医生、有趣的音乐游戏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或者教育属于个体化,针对性相对比较强。因此辅助人员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和治疗医生一起熟悉每个孩子的特征,确立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目标,把握住准确的教学方向,选择最好的教育方法,尽量不要走弯路。所以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需要针对个人的障碍来随时改变环境与教学方法,还要增加所需的生活技能,让每个孩子好好的适应目前的教育、治疗生活坏境。防备患儿对坏境产生排斥的心理。
3.2掌握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喜好
治疗孤独症儿童是相当困难的,第一,我们需要和患儿建立好充分关系才能够进入到真正的音乐治疗中。第二,儿童孤独症患者有着非常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拒绝一切外来人或事的干扰,不能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不喜欢别人对视目光。因此,他们也无享受到被关爱所带来的愉悦心情。所以,在开始治疗之前,对孤独症儿童要进行基本状况的调查、进行音乐行为和音乐能力的评估,掌握他们的喜欢和心理。成为了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3.3对治疗进行有效的监控
在音乐治疗中,由于患者的不稳定性,需要我们做到全面监控和分析,从而做到随时改变方新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正确性,然后再重新研究治疗的方案和过程,对不好的治疗方案进行改 孙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2011(2),16.案治疗,如果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则可以结束治疗,如果还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结果,就应该重进,对治疗过程中的产生的失误进行严密分析和正确的纠正,为后面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照。在治疗效效监控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观察儿童对音乐的偏好,根据儿童的爱好进行音乐治疗方法的改变,力求做到一切与儿童的兴趣爱好相符合,力求治疗效果达到最好。
3.4培养音乐技能
音乐是以韵律、节奏、声势三者结合为一体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韵律节奏感,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对声音的长短、强弱、力度和速度等产生敏锐的感知力和反应能力。香港、台湾有音乐治疗医生发现,不同的音乐活动可以较少孤独症儿童的不正常行为,促进生活的正常化,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音乐治疗的核心是通过音乐学习来获的音乐以外的东西,即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逐步想正常的方向发展,使患者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让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但训练他们的音乐能力越是不能忽视的。孤独症儿童普遍对音乐感兴趣,甚至个别还在音乐方面存在天赋,音乐学习很有可能为患者以后带来不可限量的发展,忽略音乐技术的训练很可能将患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扼杀在摇篮之中。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早康复问题,还要最大限度的发现他们的潜能,加以挖掘和培养。
4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学治疗方式
4.1趣味互动教学治疗
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爱好一般都比较少,由于患病的原因对周围的环境一般都不怎么感兴趣,对身边的人、事、物体和声音往往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局限的爱好中。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在听音乐时候的表情变现的十分专注。这就表明音乐对他们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根据这些表现,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在音乐治疗中,使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各种有趣灵活的治疗方法。选择故事、音乐表演和音乐游戏的形式等,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成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回应。音乐治疗过程中,用生动的课题、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住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产生出参与到其中的欲望,使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或思维方式慢慢形成一种适应,从而达到调节心理、改善行为的最终目的。
⑥4.2音乐游戏教学治疗
游戏绝对不是正常孩子的专属,孤独症儿童也是非常喜爱游戏的,只是他们缺少交流的方法,因心智能力低下,从而容易造成紧张、害怕的心理。游戏的功效,专家们早已有了精辟的阐述,现代特殊教育理论也将游戏作为培养智力、教育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孤 石丽卿.浅析唱游与律动对自闭症学生发展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1(06),42-45
独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将音乐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在一起,以生动有趣的游戏为主,从最简单的做起,来满足孤独症儿童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在舒适、宁静、简单的环境中与他们一起听一些又没缓和的音乐,可以和孤独症儿童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卷棉被”,用厚重的棉被在孩子愿意参加的情况下把他们裹在其中,并根据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和力度做按摩、抖动的动作,让孤独症儿童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让身心得到放松。
4.3体态语言教学
由于存在严重的心理发展阻碍,孤独症儿童在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方面和正常的儿童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尤其是在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他们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在音乐教学中,准确才用身体语言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辅助教学,以身体的动作代替说话,不仅能吸引到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增进他们的交流能力,更能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孤独症培训中心做义工的时候,有个孩子平时比较好动,但是对某些音乐节奏很明显的兴趣,由于孤独症影响了他的智力发育,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相对比较迟缓,但是也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句,协调能力还算可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像这种类型的孩子应该教他以语言为主律动配合的方法,例如“小星星”等等这样的三字童谣让他先念,再做动作,从简单的弯弯指头到胳膊、上身、全身的运动去配合音乐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要监督和促进他按要求完成准确的动作,并且能维持兴趣,一直关注我的整套动作。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语言能力有明显进步,能自己唱出一小段完整的歌曲,并可以配上自己简单的肢体动作。
总之,音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虽然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形成,但音乐治疗在孤独症的治疗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突破,起码是孤独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许多研究者在音乐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奥尔夫音乐治疗法、罗宾斯音乐治疗法等。众多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和改善孤独症患者的不正常行为。这也说明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的治疗是可行的的,这也希望社会能够对音乐治疗引起重视和支持,让音乐治疗能发展起来,帮助更多孤独症患者,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是治愈。
参考文献
[1]张辰.论音乐对健康产生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8)[2]赵薇.谈音乐治疗,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3)[3]谢嘉幸.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译丛,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2-115.[5]张众.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23-127.[6]周祝琴.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6-78.[7]戴旭芳.儿童自闭症饮食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4),93-95 [8]刘啸泉,徐建国.谈音原艺术与人体健康的微妙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2.(6)[9孙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2011(2),16.[10]石丽卿.浅析唱游与律动对自闭症学生发展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1(06),42-45 [11]梁小玲.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3)[12]降梦吾.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38 [13]罗小平.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发展的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3)[14]张鸿懿,马廷慧主编.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M],华夏出版社,2011,65—67 [15]谢嘉幸.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译丛[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