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类模式 中小学彝族语文教学情趣初探
摘要“二类模式”彝族语文教学情趣的营造和培养是巩固和提高彝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生带队”是培养和营造彝族语文教学情趣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在彝族语文教学实践中置身于学习型教师之列,采取便捷妥当的教法,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课时,就将能使学生学习彝族语文情趣更高质量更好。
关键词:二模;彝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14-01
“二类模式”简称“二模”是指少数民族地区以主体民族汉语文为主要教学语文,同时开设本土民族语文课的中小学校。本文所针对的是彝族聚居地区以彝族语文为开设科目的凉山彝区中小学校。在凉山彝区的“二类模式”中小学校中,彝族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呈十分落后的状况。
1、教材编写更新较慢,教本内容远远不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教本内容严重与“九义”汉语文教材内容脱节;
3、师生通过教与学快捷掌握彝族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难度增加;
4、彝族语文教学的监管措施不到位,教学成果奖励层次习惯性地总是放于其他学科之尾,挫伤了教学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营造和树立教与学的情趣。
首先,彝族语文教师必须置身于具有刻苦研究习惯的学习型教师之列,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深谙“双语”教育理论,诚信语言的双向互补功能,懂得彝汉双语有着既对译又对解的特性。学生通过对“九义”汉语文对译过来的彝族语文课的学习应用,能够弥补他们在学习主体民族汉语文过程中的许多遗漏和使用中的不准确现象,从而提高其学习主体民族汉语文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广学博知的“一条河”观念,学习中小学其他基础学科的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和媒体以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和愉快教学,让全新的双语学习理念和教学模式去占领师生教和学的心脑世界,使师生逐渐消除在学习彝族语文中的偏见和错觉,让他们感受彝族语文学习能解决师生在学习汉语文课中存在的许多难题,同时感到自己汉语文知识水平的提升。
其次,要做好总结和比较,选用便捷、妥当的教法。根据彝族语文课有限的课时数和预定的教学目标看,“优生带队”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让优生带头学习引路,让中差学生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纠正和修改优生和教师在引学中出现的差错,差生跟着优生和中等学生学会新知识的一种愉快教学方式。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基础层面不同的学生的情趣保持在一定的愉快氛围中,让优生有个“为人之师“的光荣感,让中差生在纠正优生和教师的错误中感到愉快和自豪,让中差生都跟着优生和教师不停地读写学练,完全避免了差生闲着“没事干”的弊端。
在”二模”彝族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学习起点的错落不齐现象。在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学生中,经常会有才开始学习彝族语文或不能操持彝族话的“二模”学生,他们往往在课堂上由于“跟不上”而表现得坐立不安,这一现象如果长久得不到引导纠正,会使学生惧怕甚至于放弃学习彝族语文。“优生带队”的“引”“学”“纠”课堂教学是“二类模式”学校、班级起点不等学生学习彝族语文的较好教学方法。“优生带队”学习,还应当在课外学习活动中加以使用和体现。如在演讲比赛、朗诵、习作等活动中,都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参加,教师应让优生带领中差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并取得个人和集体荣誉。他们各有所长,各施才智,汇成团队荣誉。这不仅使优中差学生都对彝族语文学科有了学习兴趣,还助长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平时,中差学生没有多少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又有许多东西没能很好地学习,心理上总是认为“欠了老师的帐”或者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见了老师就紧张、胆怯。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应注意保护好学生的“面子”。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成果表明:中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理是十分脆弱的,他们的内心往往很紧张,一心总想着回答不好老师的提问。加上“二类模式”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彝区,本身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羞怯意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根据以上现象做到体贴学生,知道学生一时答不上的问题就不要抽问。绝不能在课堂上施以惩罚性、报复性提问,多问多数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课余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中差学生打招呼。聊天时切忌“三句不离本行”地谈学习谈成绩,尽量谈些能体现学生长处、亮点和的话题。让他们慢慢消除顾虑和羞怯,亲近老师,喜欢学习。
再次,“二类模式”中小学的彝族语文课时数仅次于“九义”汉语文课时数,处于次主课的课时地位。
教师应珍惜这样的机会,多宣传自己所从事的双语科学常识。让自己周围的师生们知道,让学生家长也领会到开设彝族语文课的好处和目标所在。使他们消除一切忧虑和误解,确信“二类模式”的彝汉双语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汉语文等主学科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既能懂得彝族语文和彝族文化,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主体民族汉语文知识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
综上所述,“二类模式”中小学校的彝族语文教学,只要采取积极妥当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借助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和重视环境体验教学,推行“优生带队”法,就会实现师生愉快联动,教学相长。
第二篇:语文教学情趣化
语文教学情趣化
双龙一小 浦琼梅
一、语文情趣化教学的意义
根据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李吉林老师长期探索情境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情境教学成为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提倡“知识就是力量”,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们发现,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于是提出一个口号,叫“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认识到,还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假如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那么,明天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也包括能力。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这无疑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情趣是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之一,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成功的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的。
二、语文情趣化教学的前提
1、情是什么?首先是对学生有情,其次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又说:“热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学生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公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也就是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清代学者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喜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和谐共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平静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新。
2、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全是缺点,甚至愤怒。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你可能找不到一个你真正满意的学生,找不到一个你认为优秀的学生,你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不要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同样的人”。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却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陈景润是著名的数学家,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您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微微一笑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先生说:“这就是正确的人才观。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具有这样的人才观。”是参天的大树,就让成为栋梁之材;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之后,才彻底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学习都感到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3、蹲下来看学生。老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学生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因为泰戈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承认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承认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中成长的,没有什么错误不能容忍的。
有时我们过分地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时,竭力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完美,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我们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根本不能领会老师的用心良苦,教育的艺术在哪里?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课堂上,我们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和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五个词,你只念错一个,了不起!”请你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课文的经验。”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慰劝便是伟大。它是学生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于永正老师说:“要说我的教学还有一点特色的话,那就是重情重趣,无情无趣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南斯拉夫教育家弗鲍良克说一句话:“对每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令人生厌的教师。”但是在现行的教学评比制度下,在考试的压力下要做到老师让学生喜欢可真是不容易。我们只能淡化“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考试成绩一览表”带给我们的负担,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洒脱一些,做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是那些通过教师的组织、示范、点拨和激励,引发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兴趣盎然、情感投入,真正能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因为它不但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不再有厌倦的感觉。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秘诀。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三、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策略
(一)以“物”激“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而感觉器官参加得愈多,认识得也就愈鲜明、确切。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以“物”激“趣”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教学。实物图片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我记得郑贞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时,就特意用绿色的卡纸剪了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姿态也很美,就象黄山的迎客松一样。我想那一节课孩子一定觉得很有趣。因为那节课既不是学校公开课,也不是年段公开课,只是我随意走到她的班上,就发现这么美的板书,真是心灵手巧啊!因此,我就想,作为低年级老师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能写会画。还有胡云老师上《花瓣飘香》时就很巧妙地用美术字来写课题,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与课文的内容也非常吻合,因为《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就是赞颂了一位小姑娘关爱长辈的美好心灵。
备《石头书》一课时,我发现“雨痕”、“波痕”、“化石”等词不好理解。利用周末时间,我上网查找资料,可是花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找不到“雨痕”、“波痕”的化石图。动物和植物的化石比较容易找到,我选择了三幅图,分别是“三叶虫”化石图,“小鱼”化石图以及最近出土的“恐龙睡姿图”,然后打印下来。第二天,我上课时,通过展示仪把图片投到电视上。同学们对“小鱼”化石图比较容易辨认,但是对于“三叶虫”化石就很陌生,还把恐龙睡姿图有的说是鸭子,有的说是小鸟。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电视,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他们的神情还是那么专注,那一刻,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因为,这三幅图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课后他们就会到图书馆、到书店、上网刨根问底,弄清“地壳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汪洋?”“恐龙和三叶虫为什么会灭绝?”“哪些石头书还有哪些学问呢?”
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教材《石榴》一课时,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一个熟透的石榴,石榴的表皮粉红粉红的,剥开里面一粒粒籽儿晶莹透亮,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前几周,教学汉语拼音d时,书上画了个大鼓,教参里还配了个口诀:“鼓声ddd”,鼓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必须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我就准备了个玩具鼓,课上一敲果然发出ddd的声音,那学生就记牢了这个字母的发音与鼓声相似。孩子们也觉得 饶有趣味。
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只有做不完的、评讲不完的练习,只有考试,那么我们的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可言,学生感到厌学,老师也厌教。如何兼顾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教学情趣化是比较好的途径。
(二)以“景”激“趣”
1、创设生活情景。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模拟生活中的情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等特点,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把汉语拼音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喜爱的童话故事等形式。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又牢。比如,我在教拼音aoe的书写时,这样说:“刚才,小朋友认识了拼音家族的三个拼音宝宝,不仅认清了他们的长相,还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拼音宝宝和小朋友玩了这么久了,它们该回家了。谁会知道他们的家叫什么?”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四线三格,我边画边让学生数一数几条线,几个格,学生回答;四条线,三个格。并美其名曰这就是拼音娃娃住的小房子。第一格就是一层楼,第二格就是二层楼,这样教了新的字母,就问学生:“b是住在第几楼呢?”学生回答:“住在二楼和三楼!”
2、创设音乐情景。通过音乐的渲染,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之中。因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极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把音乐与课本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和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来创设情景,浅显的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配套朗诵、乐曲,深化一点的是老师自己的弹唱、学生的演唱都是可行的。
培根说:“音乐的声调的摇曳和光芒在水面上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痕迹。”音乐具有极强的抒情功能和影响力,很容易使学生从音响的感知,激发联想,心驰而神往之。在教学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时,开始,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森林里,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脑子里形成了什么画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学生在老师美妙的朗诵中,置身与美丽的景色中,在良好的情绪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学习《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就轻哼几句“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踮起脚尖走进浓绿的小院,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她淡淡的芳香陪伴你,为你消除疲倦。”这洋溢着浓浓师生情的句子与歌曲“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明亮的灯光照心房”有异曲同工之妙,学课文时,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渲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课文均能让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
3、创设表演情景。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向往角色或身边角色。在这样的情景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我把一个学生当成小蟋蟀,亲切地问候:“早哇!会唱歌的小蟋蟀!”学生自然融入情境,情不自禁地把老师当成小露珠,热情地招呼道:“早哇,像水晶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我又走到另一个女孩子身边微笑着说:“早哇,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小姑娘紧接着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赞美老师。
师:“你好,勤劳的小蜜蜂!”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在这样老师创设的美好的情景中,孩子们似乎就是那可爱的小蟋蟀、花蝴蝶、小蜜蜂,老师仿佛就是晶莹的小露珠,老师与同学共同营造的美妙的令学生乐此不疲,留恋往返。
设置表演情景时,根据课文内容不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全文表演、片段表演、化装表演、即兴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总之,生动活泼的表演,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在欢乐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4、创设游戏情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欢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竞赛等情景吸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登高山”、“开火车”、“摘果子”、“滚雪球”、“东南西北找朋友”等等生动有趣的游戏竞赛形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汉语拼音四个声调的掌握是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原因之一,是儿童在入学前受当地方言的影响比较普遍。二是四声声调符号比较抽象,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难以识记。因此,学习中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初尝小学小学阶段学习的快乐 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最具模仿性,他们可以跟着老师读,跟着老师做,但如果只是他们为了模仿而模仿,这种模仿就会逐渐消磨掉灵性。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声调操”四声学习法,充分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利用双臂将四声改编成了四个形体动作,为了帮助孩子记忆,增添活动乐趣,还编了《声调歌》配合动作展示:
一二三,伸出手,我将声音想成球儿。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向上爬山头。三声先下拐向上,四声一路往下溜。
这不仅让抽象的声调符号变成想象的肢体动作,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当做课中操在课中做一做,也不失为是一种简单的形体操。
告诉孩子们:“你将自己的声音想象成一个球,将这个球儿,按照要求在你的手臂上滚动。”每学好一个韵母,在声调练习中我们就来一段这样的形体操。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从来没有人奢望所有做学问的人都能 成为大师,但学一学大师做学问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你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还在于你是否能把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浅显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5、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充满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由教师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实验中的一分子,去亲身体验实验的成败,从而悟出课文所揭示的真谛。《拉不开的书》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三、以“情”激“趣”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儿童很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情趣教学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
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审美情操,并在其中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于是去传递、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1、用儿童化的语言激趣。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在想象的作用下,以及教师情感范型的感染之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
教师语言儿童化。面对刚入学的孩子,你叫他组词,他不知道什么 叫组词。林静老师的哪一招就很好。她不是说:“某某同学,你来用ta这个音节组个词!”比如,学生读ta,老师接着问:“什么塔?”学生就回答道:“白塔的塔!”“金字塔的塔!”“宝塔的塔!”一句“什么塔?”问得很有艺术,孩子们也觉得很有趣!就像对对子、对歌似的。孩子们不是都喜欢这样的儿歌吗?什么圆圆圆上天?什么圆圆在水间?什么圆圆街上买?什么圆圆妹眼前?月亮圆圆圆上天,荷叶圆圆在水间,烧饼圆圆街上买,镜子圆圆妹眼前。因此在拼音音节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常常这样问:di,什么di?ti,ti什么?孩子们就很得意地说:“吹笛子的笛!”“踢足球的踢!”这样的教学多么有趣!
2、用激疑性语言设置情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以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思维状态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激趣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或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古诗的《村居》时正值春天,课刚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记住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请背给大家听听。”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转移话题:“让我们看看今天这首古诗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吧!”学生带着激情和热望进入了对古诗《村居》的学习,教学效果十分好。
提问的方式各种各样,要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在学生思路阻塞不畅时,可以随机设计疏导问,旨在疏通同学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再比如探究问、比较问、选择问等。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并自然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加强提问的艺术性,不但会激起学生的情趣和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思维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3、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会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和用心,于是会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有一位老师正进行一堂观摩课的教学,突然一只飞鸟悄然钻进教室并不住地叫着,飞转几圈后飘然离去。当时一些学生好奇的 目光随鸟转入窗外。这种场合往往令教师难堪,可这位 教师随机应变说道:“刚才大家上课都很认真,把小鸟都感动得不愿再打搅你们了。”教师这么一说,学生从表扬中意识到上课不专心是不对的,便很快集中了注意力。
支老师的课总会是很有趣,充满了机智的情趣。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这不仅与支老师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有关,更多地与支老师对 教学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充满教学机智有关。是支老师用教学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试举支老师讲的《晏子使楚》为例。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
(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
(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这一段对话,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2)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3)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4)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5)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
第三篇: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一“情趣”教学模式的特点。
“情趣”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语境的整体功能,力求教学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和识字的关系,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孩子们识字、阅读、说话、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这样的一堂课,识读说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交织,会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儿童的情绪被调动,他们能愉快地兴高采烈地去学去记。
二、“情趣”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做到了识字、阅读、说写三者有机结合。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为提供孩子创造思维的舞台。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
(五)实现了四大突破即:课堂气氛的民主化、课堂语言的儿童化、课堂教学的开放化、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趣”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信任学生,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在课堂自主探究、自主合体的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品德。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学习的全过程中去,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靠自身能力、主动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模式的操作中,师生关系和谐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教师创新示范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小组交流讨论是“自主——创新”的可靠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自主——创新”的得力措施。
三、“情趣”教学模式实现了四大突破
(三)课堂教学的开放化,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开场白,如《雪娃娃》第一课时的导入:设计寻人启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发展个性。
为了改变以往“我讲你听”“我教你读”的单一模式,将游戏、表演、学文等融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活动。尽可能地增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源泉。我将“微笑、活动、鼓励、游戏”带进课堂,把愉快教育溶入课堂,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参与合作、学会讨论,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在,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东趣和轻松。
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一些实践的空间,特别是“表演”的空间,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怀感体验。通过自愿组合表演,让学生在演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训练了学生的悟性。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每个小朋友的个性创造性得到了表现。
3、注重自主合作学习,在自主合作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根据学生意愿、组建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先根据学习具体情况每组设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经过一段时间后轮换。建组做到相对平衡,使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讨论起来,小组里学习意能相互展开公平部争和相互帮助。同时,把合作技巧融入学生日常规范和自我教育之中。如:表达感谢的应答;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等等。
在合作中,小组的小朋友集体纠正了字的读音,字的书写笔顺,扩大了词汇量。学生们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使整节课远远不止在于学习四个新字,而让学生通过合作认识了数倍于四个的生字,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仅达表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培养参与的意识,也了解了别人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拓广思维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反馈时,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动起来了,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提问中提倡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好习惯。
学生参与质疑活动,不但需要老师的鼓励,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点拔和示范。没有教师的指导,这一活动就会失控或低效。在初始阶段,应以鼓励和示范为主。在学生敢问能问的基础上,要加强质疑的设计,师生共同参与,逐步提高演算质疑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听别人的提问或回答,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述等等。
5、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创作、交流,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上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当然,低段语文“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强调交流质疑,少数学生就产生依赖心理,放松了学习,强调个性的发展,少数学生主忽视集体纪律的约事。开放了课堂,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多了,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也促使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更广泛地去学习知识,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更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逐步纠正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运作过程中的弊端并使其日臻完善。
第四篇: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模式(本站推荐)
中小学美术课经典教学模式
上场: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大家好!(男士鞠躬,女士点头)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第X课XXX。(课题要一字一顿)
走在讲台前站稳后:(深情地导入)同学们,……(板书课题、作者)
一、导入新课:(图片、实物、渊源介绍、谜语、歌曲等)
二、学生看教材,阅读相关内容,问题大屏幕提示出来。
三、分学习小组,讨论问题:
小组代表展示学习内容,其他组补充。
分组讨论:下面的环节,我们班从中间前后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探究大屏幕上的四个问题,然后把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教师鼓励:老师看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组员积极参与,请同学们交流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到展台前,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来,第一小组。完成的很好,我们为第一小组的同学,奖一个笑脸(小红旗),其他组同学加油啊!
注意:
1.文字处理:说明欣赏教师说,文字多,学生可以画读。
2.教师示范,联系生活实际、实例。
3.理论课:中国美术欣赏、西方美术欣赏、工艺美术欣赏。
实践课:泥塑、绘画、国画、剪纸等(水粉、素描)
四、拓展延伸,讨论回答相关难题。
五、课后小结,学生谈最后收获(师生总结)完成板书后,站在黑板两侧用手提示小结。也可让学生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堂练习,(举例子)学生回答。今天的作业是X。
七、讲课时,完成本节板书内容(10分钟时)。
本节要点纲要、梳理系统化,图文并茂。
讲课结束: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我的讲课完毕,谢谢大家!(鞠躬)拿黑板擦,擦去黑板后,下场!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论
《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根据美术教学目标和美术学原理,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要有一个变化过程:“事物到认识到表现”。由事物到认识,这是第一个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画者的认识,即观念和情感。从事物到表现,是第二个转化。它所遵循的是“表现论”的原则,我们认为,美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有三:一是绘制得出,二是绘制得好,三是有创意。要绘制得出,就要在第一个转化上下功夫;要绘制得好,就应在第二个转化上花力气,要想绘制得有创意,就应该在多看、多想、多动脑筋。要想绘制得出、绘制得好,绘制得有创意,就要做到养成学生三种习惯,一是多画速写或者多写生,收集素材,二是要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三是多看多想象,才会用美术语言表现好美术作品。因此,我们既要全面认识“双重转化”的辩证关系,还要重视写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与基本造型元素,运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耐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6.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三、操作程序。
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教学基本模式:
视觉感受——自主尝试——解惑示范——探索想象——操作实践——评价拓展
一、视觉感受
感受寓认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尝试 1.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初步认识教材,了解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2.学生尝试。
在学生自己初识教材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技法,教师巡回查看,发现问题。
三、解惑示范
1.教师讲解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师直接示范基本技法,解决技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四、探索想象 1.欣赏启发
欣赏名作,欣赏同龄人的作品,2.启发想象
(1)想象表现内容。(2)探索表现方式。
五、操作实践
1、学生作业。
2、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同问题集体指导。
六、评价拓展
1、学生作业展示、评价,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2、拓展课题相关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美术其它表现形式和知识。
四、课例及评析 课例:
七年级上册第8课《门》教案
塘坊初中 何蓉
学习目标:
1、能对门的文化背景和门的造型设计意图阐述自己的见解。
2、能对1-2种门的结构功能做出较详细的描述,对门的造型材质的色彩进行简单的评述。
3、能设计一个门,并画出效果图。
教学重点:了解门的文化背景,能对门的造型、材质做简单描述。教学难题:设计一个门,并画出效果图。教学过程:
一、视觉感受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非常荣幸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今天的美术课,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
播放视频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门的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老师一起来了解门的历史、功能、样式等知识?
二、自主尝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了解。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对门的文化背景阐述自己的见解。
(2)能对1— 2种门的结构功能做出较详细的描述,对门的造型、材质和色彩进行简单评述。
(3)尝试设计一扇门,画出效果图并简述设计理念。生:快速阅读
师: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之后,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2.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31内容。(1)门的作用是什么?(2)门大致有哪几种类型?
(3)能从门的造型、色彩、装饰、材质、蕴含的文化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吗?
师:同学们结合课本找出问题答案,做好记号。
师: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能够解决的知识。
生:我知道门的作用是门是建筑的出入口,一开一关联通或隔断房子内外的两个空间。
生:门大致有皇宫贵族门,园林景致门,普通民居门,现代家居门这几种类型。
师:非常好,那位同学说说第三问的答案?好像同学们对第三问还不能很好的解决,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来合作探究解决。
出示课件 3.小组合作学习。
(1)欣赏图片,从材质、色彩、造型、装饰、蕴含的含义等方面了解和感受门。组长作好记录。
师:请同学们注意自己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2)出示学生合作学习任务。1组分析皇宫贵族门——(5组点评)4组分析普通民居门——(2组点评)3组分析园林景致门——(7组点评)8组分析现代家居门——(6组点评)
师:好,同学们交流结束了,现在各小组做好准备,把你们了解到的知识指派组员发言和大家分享。请1小组同学分析皇宫贵族门,5小组补充点评。
1组生:我们觉得制作工艺复杂,造材讲究,威严华贵,是权利、地位、富贵的象征,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5组生:1组同学从造型,文化方面分析的很好,我组觉得还有色彩方面,皇宫贵族门的为朱红色,上面还有金黄色的门钉和铺首,门钉的数量代表等级的高低。
师: 两组同学回答的都不错,鼓励一下。请4组2组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
4组生:我们觉得民居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统韵味。
2组生:我们认为,民居门虽然朴素,但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牧民的毡房实用性非常强,因为牧民放牧时是流动居住,毡房可以随他们流动。另外,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民居门的造型还体现出了民族的宗教信仰。
师:非常不错,所以,民居门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下面有请3组7组同学。
3组生:造型别致,选材讲究,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到新的画面。
7组生:我们赞同3组同学的观点,补充一下我们发现园林景致门的造型以几何图形或图案为主,有的门还结合地势修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师:我国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不仅花草树木尽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顺应自然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好有请6组8组同学。
8组生:我们觉得现代家居门造型别致,选材广泛,中西和壁,工艺先进,极富现代气息,体现了人们新的审美观点。
6组生:8组同学总结的很完整,我们小组认为现代家居门简洁自然,颜色也多样,可根据自己喜好随意选择。
师: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我们从造型、色彩、材质欣
赏了各类门,认识了门除了具有实用性以外,不同时代,不同用途的门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设计一扇门呢?
三、解惑示范
师:不过要想设计一扇门,刚才的知识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门的基本构造才行。请看屏幕:
师:讲述门的构造。
师:了解了门的构造之后,我们到底怎样来设计一扇门呢? 师示范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方法:
第一步:构思(设计什么主题的门)第二步;构图 第三步:描绘 步骤: 构图定位,画大体轮廓,细致描绘,整体调整。
师小结:老师刚才给你们做了示范,也讲了创造门的方法,现在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创造什么样的门?
四、探索想象 1.欣赏各种门设计作品
2.启发想象
3.生说自己的创作想法„„。
五、操作实践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现在就请按作业要求创作一道自己喜欢的门。
作业要求
创作一扇即实用又有趣的门(如商场、学校、公园、山庄、风景区等)
作业要求: 1.造型简洁 2.形式新颖 3.主题明确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评价拓展 自评互评: 1.有创意——40分 2.体现了主题——20分 3.造型新颖——20分 4.较好的表现了特色——20分 作品展示,教师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充分开启了智慧之门,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创造了这么多扇精美的门,希望以后同学们多发现
美并能用所学创造美!
欣赏世界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大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