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3 03:0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沛县湖西中学

陈西

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贯彻高效课堂理念,我校积极推行我县倡导的“一三六”教学模式。在“一三六”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更深刻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和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来谈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方面的作用。

“一”即一张“讲学稿”

讲学稿的作用主要是四个方面: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合作探究、课内练习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将学习任务重难点课前明确,并且设有预习检测,教材导读,摘要留疑,合作探究等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以上学生具有基本阅读技能以后,对于学习语言信息来说,看书的效果优于听讲。”讲学稿的有效使用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教师减少了喋喋不休的讲解时间,学生通过积极地阅读,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一张讲学稿在手也增加了获得信息的更有效地途径,改变了以“听”为主的被动局面,边听边看更为主动地学习。“讲练结合”的本身就是兼顾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要求,讲学稿的使用优化了这一形式。无论是用于预习检测的练习,还是用于课堂巩固的同步练习,还是课后的拓展延伸的练习,都充分开发了学生资源,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讲学稿的具体操作要求提前下发、课堂使用,强调课后批阅和反馈矫正,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最大限度地落实到位。

“三”指上课的三个环节:预习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提升 预习交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两个部分。有效地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预习则有效避免了满堂灌的局面,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合作探究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这是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辩证关系的生动说明,形象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脉相通的,教师的“导”要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互动的形式多样化,才更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展开,生生互动也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其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一三六”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新课改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的表现,而合作探究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加强,都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达标提升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两个层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古希腊哲人普罗塔哥拉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达标提升的要求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

“六”主要是对练习的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精选精练、作业规范、有发必收、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六个方面。

对练习这一环节有了系统规范的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减负,将学生解放出来,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在“一三六教学模式”推行过程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感到教育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带给教师和学生的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对政治这一时代性、实践性、思想性都很强的社会学科,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既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鉴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我和同仁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推行“一三六”教学模式的时候,又具体结合我校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特点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比如课前课后注意收集学生对讲学稿的使用的建议和意见,在教学过程中也借鉴兄弟学校对讲学稿的使用经验。对讲学稿的批阅采取多种形式,既有教师批改也有同桌互改,不同班级同学交换批改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合作探究中适当增加生生互动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比如组织小型辩论赛,展开小组讨论,分角色扮演情景剧,模拟听证会等。有条件的时候我们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主动去邀请银行工作人员、附近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给同学们开办讲座,对重要问题、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比如“中学生消费面面观”、“金融危机影响在身边”、“我眼里的政府工作人员”、“从汶川大地震看人的价值观”,“从奥运会的举办看不同文化的交流”等,通过积极有效地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三六”教学模式的积极推行,使学生象鱼儿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这也是每一位教师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不少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要在改革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补充资料)

一三六教学模式解读

1.宗旨:以人为本,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脚点是抓实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入模与出模

建立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落实高效学习理念而搭建的一个平台。入模是通过建立规则、标准,为每一个老师指出课堂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可操作性。但模式不等于模式化,一三六模式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模式这个载体,一步步将已经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成全体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低效向主动高效的嬗变。

3.内涵:一三六教学模式不等于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一三六教学模式是个广义概念,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流程。一三六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三六教学要求或一三六教学规范。

4.基本构成:一张讲学稿(备课),三个环节(上课:预习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提升),六项要求(练习:精选精炼,作业规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5.关于三个环节

(1)基本构成:预习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提升(2)预习交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两个部分。(3)合作探究: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4)达标提升:包括基础知识达标和应用能力提升两个层次。6.关于六项要求

(1)基本内容:精选精炼,作业规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2)精选精炼: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3)作业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4)四有四必:三个着眼点—一是落实到位率,二是教学针对性,三是面向全体学生。7.基本特点

三个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三个强调: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预习),师生互动性(合作探究),教学实效性(达标验收)

(上述小字材料选自沛县教研室材料)

【参考文献】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课堂教学临床指导》 柳夕浪 《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

华东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从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更新、转变观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等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意识,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是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更新、转变观念

行为的转变往往是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学习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价值观和教学观。教师观念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观念的指导下,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挖掘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做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如果不熟悉教材,不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会拿着教材、教师用书不放。同时,教师如果对教材所提供素材的精髓,即灵魂部分——思想方法缺乏了解,那么将很难跳出教材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按照课程标准、而不是按照教材,通过仔细地思索课程标准后,再把教材里的相关知识多读几遍,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还需要对课堂上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起码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在课堂上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教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有针对性地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内都有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多采用启发课、自学课、讨论课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有机会进行沟通、交流和交往,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们发表的看法。让学生议一议、做一做的,要让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和完成。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体验等活动,学生有事可做,有问题可以思考,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思考——模仿——醒悟——创造——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独立、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其主体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理解、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只有自尊、自信方能自立、自强,自尊与自信的缺乏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严重障碍之一。关注学生,不仅是看看他们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需要更多的是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关注学生,要求在课堂上眼睛要利,看看学生的表现,其表情是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耳朵要灵,听听来自教室每一角落的声音,那怕是细小的声音(对学生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是学生思考后的表白。对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进行理、加工、分析,并及时反馈评价,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冲动和欲望。

五、教学语言丰富、有幽默感

教师语言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语言组织教学、传递信息,与学生沟通。因此,教师语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吐字清楚、悦耳动听,富有美感,学生听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像语文教师的教学,在保证生动性的基础上,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亲切和有幽默感,要有鲜活的个性和风格。这些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一个必要基础。课堂上,教师平淡的语言、没有起伏的语调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难想象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尽管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都会参与活动,但是否主动参与,却影响着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目标就会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同时更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学生对教学目标设定的参与

传统的“教师中心型”教学活动,是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说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就完全不适合学生,但起码缺少学生的参与,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或不能完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制定的目标,更能真正地适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参与

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真正的喜欢,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才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同样,才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对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参与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要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学法达到最佳组合,做到合理有序、协调和谐,就要调动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的参与,会使教师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等等。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样,避免千篇一律、呆板单调的僵化模式。做到“常中有变,变中有常”,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学生对教学活动设计上的参与

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做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学生的表现却与教师的要求相去甚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来,就应让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教学设计,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当然,我们谈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并非是完全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第三篇: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基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班级管理方法思考

我是一个今年刚刚被任命的新手班主任,没有任何当班主任的经验。在开学的时候,我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自己不太可能可能当好这个班主任,果然在开始的几天,我经历了报名、收费、挑选班干部等许多的事情,每天把自己累的半死,却发现好像什么也没有做。后来,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阅读了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发现很多的老师都尝试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己没干什么,班级却管的很好,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一、我觉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应该有自己的班规,但是这个班规不能使班主任强加给学生们的,而应该由学生们自己来讨论制定。于是我在一个周末之前给同学们布置了回去制定一份班规的任务,要求在班会课前提交给班长。班长领导班委会从其中择优挑选,制定一份初步的班规。然后在班会课上朗读给所有人,由所有同学提意见并经行修订。在这其中,我觉得可以培养起学生们对于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活动的一种热情,更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纪律的遵守,很多同学更是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班规。比如我们班就有同学提出班规不应该只是同学们遵守,班主任也应该遵守,并给我设置了一些规定,例如:上课时不能接打电话,下课不能拖堂,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同学等等。我觉得这就是同学们将自己的班级当做了他们自己的一种表现。

二、在班规制定之后,同学们不仅遵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现在的很多学生都认为班级管理是班干部和老师们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为了纠正这一观点,我在每周设立一位值周班长,由班委会成员轮流担任,每天设置一名值日生,负责当天的迟到、旷课、上课纪律和作业情况的记录,并每天写下值日总结和感想。在每一周的班会课上,会请上一礼拜表现最好的值日生进行值周工作总结。除此之外,我还设立了两名花卉委员、一名打水委员等一些特殊职务,务必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三、在训斥学生方面,我提倡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现在的学生个性都很强,教育时很容易挫伤学生们自尊心,所以我设计了一份表格,让学生们填写,让她们自己认识错误,反省错误并最终改正。我在带班的第一个礼拜就发现了一批喜欢上网的学生,每天来呵欠连天,上课精神不济,于是我一次班会课时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辩论赛,就由这些网迷们分成两队展开辩论。我把任务分下去后,他们都很积极,不停地查找资料,找我咨询,辩论赛上他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论赛很成功,我在最后总结时又提到了这几位同学,我发现他们都低下了头,我相信他们在这次辩论赛后收获了很多。果然,在其后的几周里他们基本上没有这个现象。这样无声的训斥比起班主任大发雷霆要好的多。

带班到现在已经六周了,我终于不再像开学时手足无措,也不再从早上忙到晚上了。但对于同学们主体意识的培养还没有结束,还有着更多的问题等着我这个新手班主任去解决呢。

附录:

附上我班班规一份,希望老师给予点评。

高二·十五班班级规定

一、出勤方面

1、迟到:早读,午习,上课

①迟到一次扣分0.5分,罚扫教室一次;

②早读迟到者自己拿书在教室外早读;

③迟到5次以上者,每次扣1分,另罚背诵英语或语文课文一篇。

2、旷课

①一节扣1分,罚扫教室一次,背英语或语文课文一篇;

②三、四节扣2分,罚扫教室三次,背英语或语文课文一篇;

③旷课一天扣5分,罚扫教室一周,背英语语文古文课文各一篇;

要求:

背诵课文的必须2天内背完,背不出来的,英语读20遍,语文抄写10遍。(由班主任、班长负责)

3、课间操、眼保健操

①无故不做的,每次扣0.5分。(由体育委员负责执行)

4、因故不能来学校上学的,给班主任打电话通幷叫父母与班主任通话,确保父母班主任知晓学生的安全,不打电话通知的扣分2分并写800字检讨书。(班主任负责)

5、请假5次以上者,以后每请假一次的扣0.5分。(班主任负责)

二、体卫方面

1、值日生当天教室卫生、公共卫生区卫生没扫干净的,扣0.5分,再罚扫教室一次。(由生活委员负责执行)

2、乱扔纸屑、垃圾的扣0.5分,罚制作卫生标语一条,张贴于教室内。

3、在教室及走廊嬉戏打闹者,由违犯规定的这个人罚擦当天黑板!(体委负责)

三、纪律方面

1、上课讲话、打瞌睡的,每次扣0.5分,罚给所有同学讲个故事或唱首歌,必需得到所有人认可,不能敷衍。

2、被老师点名批评的,顶撞老师的,每次扣1分,罚向任课老师道歉,背英语课文一篇,1天内背完,背不出来的,读20遍。(由副班长负责执行)

3、上课看课外书,玩手机,mp3、mp4等的,老师有权收缴,由学生带家长来老师处领回,每次扣1分,罚写1000字以上的名著读后感一篇。

3、无特殊原因,未经老师允许,随便调动座位的,每次扣0.5分,罚扫教室一次。(组长负责执行)

4、上课吃零食、嚼口香糖者每次扣0.5分,罚帮家长做家务一次,需有家长开具的证明。

5、凡抽烟、喝酒、打架者,每次扣5分,并负责为班级购买花卉一盆。

四、学习方面

1、无故缺交作业、抄袭作业的,每次扣0.5分,罚帮任课老师批改作业一次。累计达三次以上的(不含三次),加背英语课文一篇,2天内背完,背不出来的,读20遍。(由学习委员、科代表负责、各组长辅佐)

2、每次考试班级排名前5名的,第一名加3分,第二名加2分,第三、四、五名加1分,进步20、15、10名次的分别加3分、2分、1分。排名倒数五名的,第一名扣2分,第二名扣1分,第三四五名扣0.5分。

3、考试舞弊的,每次扣2分,罚扫教室一周,背英语课文一篇,2天内背完,背不出来的,读20遍。(班主任和所有班干部负责)

五、奖励方面(班主任和班干部负责)

1、班干部每人每学期加2分。

2、出黑板报的每人每次加0.5分。

3、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每人每次加0.5分,在学校获奖的,加2分。

4、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的,每人每次加0.5分,在学校获奖的(如文章发表在校刊上的),根据获奖情况,加1至3分。(由副班长负责执行)

5、每五周出满勤(无迟到、旷课、请假情况)的,加1分。

6、每五周无违反纪律情况的(以班干部登记的情况和老师巡视观察的情况结合考虑),加1分。

7、每五周每次都按时完成作业的(无迟交、缺交作业现象),加1分。

六、实施细则

1、每位同学基础分70分,凡低于65分者,找家长一次,凡低于60分者,无条件劝退。

2、设立值日生一职,每天负责记录同学违规和加分情况,如有老师发现,而值日生未记录者,值日生扣除0.5分。

3、班委会要严格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加、减分,实行考核分透明制。

4、每位同学的考核分每5周公布一次,由班长负责统计登记,并上交班主任审批公之于众。

5、以上所说加、减分最终结果作为期末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侯选名单。

6、未尽事宜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七、本条例最终解释权归班主任和高二(15)班委会所有,本条例自2012年9月起实行。

第四篇:《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研究》研究方案

《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研究》研究方案

单位:江苏沛县湖西中学姓名:陈西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环节已经适应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满堂灌或流于形式的师生互动已成为阻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因素。注重学生的经验交流、展现学生的感悟价值、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共识。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活起来,有赖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和谐开展,关键又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本课题在深刻调查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及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主体参与不足的的因素,在妥善利用好文本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探寻合理选取生活资源、及时捕捉过程资源、适度开发情感资源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还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轴,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全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和高效。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课题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教学中怎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探索问题的乐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发现者,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调查研究及成因分析。

2、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法:

1、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课堂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

2、通过学习相关理论书籍,探索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3、通过搜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1、2009年12月——2010年1月学习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2、2010年2月——2010年4月学习《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人民教育出版社)

3、2010年5月——2010年7月学习《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4、2010年8月——2010年11月学习《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与教的心理学》 主编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把所学问题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开展读书、看报、阅读杂志等活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增强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6、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到教学之中.

五研究基本过程:

(1)研究对象:一(1)、(2)、(15)、(16)班

(2)研究时间:一年(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

(3)研究步骤:

根据本研究方案在相关班级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分三个阶段进行展开研究,并做好各阶段的研究分析、总结及反馈工作.

准备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课题实施方案1份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课堂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确定研究的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1、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完成读书笔记3篇2、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完成课例分析、心得体会2篇 3、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完成课例分析3篇,阶段性实验报告1篇4、2010年11月完成教学反思2篇

总结阶段:2010年12月

根据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分析所获得的读书笔记、课堂教学个案、教学反思,总结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方法、规律,及有力措施,形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1.动手实践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

表新见解。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

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用实践操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平方厘米,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高为1分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由于刚刚自己动手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因此很快可以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40÷2÷10=2(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3.14×2×2×10=125.6(立方厘米)。

2、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教学了行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应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四种情况进行了演示:

1、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

2、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

3、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快的同学在前;

4、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因此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到,这道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60+50)×2+200=420(千米)

(3)、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60×2+200-50×2=220(千米)(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50×2+200-60×2=180(千米)。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它方面也类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1、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

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2。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

1、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张教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

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因此,张老师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

2、培养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大门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一些问题提出具有独特的的、富有说服力的新观点和新境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门。

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箱中水面高10厘米。如果在长方体水箱中放进一个长和高都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

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只想到将以20×2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一种情况,这时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候水面上升的高度即为:20×20×10÷(40×25)=4(厘米)。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不是将20×20作为底面,而是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的这一种情况,同学们却忽略了。这时我向学生进行了演示:我将一块铁块按未曾全部浸没在水中的情况进行了演示,并启发学生除了将以20×2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一种情况,还有没有其它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并进行了讨论,认识到还要考虑到另一种情况,即以20×10作为底面放入水中,因此很快得出结论,如果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时候铁块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的高度应该为:

40×25×10÷(40×25-20×10)-10=2.5(厘米)。或者用方程进行求解。设水面上升X厘米,则可得方程: 20×10×(10+X)=40×25×X,解得:

X=2.5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丰富多采的创新气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为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

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譬如,有一次以两位值周班长为首的六位学生逃课到操场打篮球。知情后,我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为了让这几位逃课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我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且效果很好。

2、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的例子,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

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

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学年初我刚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

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还是拿前文的第一个例子来讲,逃课的学生中有班级的两位班长,假如因为有两位班长在列就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就这两位班长会认为犯了错误就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上文中逃课的还有四名学生,他们可以说是班级后进生的代表。他们见两位班长首先在班级作了检讨,还会有什么意见呢,并且在他们本人还有其他的后进生的心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它们并不矛盾冲突,狐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

转化学困生工作之我见

雷州市附城镇榜山小学 劳华芬

当今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学困生的转化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方面,作为班主任我遇到了很多棘手问题。在此,谈一下自己在工作中得到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班主任要恩威并举,严慈兼施。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对的,但是我们有些班主任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育学生时,只是片面奉行“严师出高徒”,对学困生只是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保持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去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不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不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结果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甚至出现学生顶撞班主任的现象。

其实为师之严必须严厉中蕴含慈爱,若只严不爱,严就变成了压,其最终结果是学困生无法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总认为班主任在有意跟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情绪。爱并不是严的对立面,对学生爱并不是对学生放纵。学困生更需要班主任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我们作为班主任必须掏出一颗真心去与学生沟通,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热心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去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大家不是在讨厌他、排斥他,而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有了这种真诚的爱,班主任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要抑扬有度,善于疏导。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学习成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没有希望,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无心向学,不思上进。有的经常聚众捣乱,损毁公物,嘲讽、打击优秀生……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班主任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产生自卑感,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学困生的缺点往往掩盖了他们的优点,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抑中带扬。对他们应谆谆教导,指出其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平时,哪怕他们只有一点微小的进步,班主任都要及时表扬,使他们感知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例如,我班的谢仕林,他学习基础很差,作业乱七八糟,又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学习漫无目标,对自己的前途毫无信心。但我发现他很爱好体育,于是我马上找他谈话,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来报考体校。同时也指出他平时的缺点。这样,我给他指明了方向,使他不但找回了自主,而且认清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现在,他已改过自新,不仅体育成绩突飞猛进,而且其它文化科目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

俗话:“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作为班主任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学困生,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太多,优点往往被班主任所忽视,班主任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力,都有自己的长处,即闪光点。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对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

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启发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发愤图强,努力拼搏,严禁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取得进步,取得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例如,我班的学生谢仕严,学习懒惰,成绩很差。但有一天,他听说检查组的领导要来我们学校检查,可能会到教室里检查摆设、布置、公物安全等情况,他就主动把我班教室打扫干净。我知道后,立即在班里公开表扬他,要求大家向他学习。我还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常常与他谈心,互相沟通,逐渐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他知道班主任、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期望,使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所长,只要肯用心做,一定能做出成绩来,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在,韦朝远已改掉了坏习惯,还经常虚心地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据科任老师反映:现在,谢仕严不但上课纪律好,而且作业也清楚多了。

四、家校联手,相互配合。

转化学困生,班主任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也不能忽视。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班主任,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积极和家长联系,从家长那里获取了很多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我对学生的了解就更加全面了。

五、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面对脾气暴躁的学困生,我绝不会拍案而起,粗暴地训斥,使矛盾更加恶化,我会采取“避其锋芒,以柔制刚,静待时机”的策略。待我工作完毕后,我会若无其事地叫他发放作业本,或者帮助班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此学生感到意外之余,犹豫间他的怒气已消了大半,等他完成我叫他做的事情时,他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了。这时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需要对时间、地点条件进行综合具体分析,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把握好他们的思想“脉搏”,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总之,我们要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对那些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他们转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如何正确把握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

转眼间本人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九个年头,期间已带出四届毕业班,今年学校又安排我教六年级的数学,这也使我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我就针对学生在毕业总复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简单地谈谈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

大家都知道,在知识掌握或技能形成的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一般表现为:上课无精打彩,经常不自觉地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是屡做屡错,不思改正。这让一些从事毕业班教学的老师们抓破头皮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好增加练习量,但效果并不好。其实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出现暂时的停顿甚至倒退现象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畏惧或无视这种现象,如何让这种现象在最短时间内过渡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高原现象”期变长、变恶劣从主观上说,是教师对教材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把握复习课特点,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前,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总复习期间,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正确把握复习课特点,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要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

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现象”。具体地说,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俗话说十个手指也有长短,即使完美的教学也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教内容。因此当学生出现有知识漏洞时,绝不能一味地批评、责骂,这样只会造成师生对立。给教学工作带来阻力。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首先找自己的原因,想想自己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然后再用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此外,当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时,先要作自我检讨,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

2.理解学生。

复习课学生们往往不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其实,发生这个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部分学生因已经掌握了有关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重复,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不集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新授时掌握不全或没有掌握,复习时教师又枯燥地讲授知识点、注意点等学生当然不容易接受。因此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复习课的特点灵活把握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和深化提高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召开“我喜欢怎样的复习课”的主题班会;与学生谈心,走进学生生活;进行家访等等,为改革复习课教学提供了依据。

3.相信学生。

19世纪德育教育家莱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劳动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筑大厦,教他建筑。复习课若能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我依据教材,把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划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应用题等七大知识块,每个知识块又分若干个知识点,再把各个知识点绘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对照“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去回忆,哪些地方已经懂了,哪些地方还不懂或不太懂,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不会的学生提问,会的学生讲解或辅导,教师巡视、点拨。

再如: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块内容时,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整理知识点,还请几个同学合作上台为其他学生上这节复习课,本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追求。复习课,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使学生获得成功,我们应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组织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对于差生,我们更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口算题做得好或是书写认真,都要及时予以表扬、肯定。

另外,总复习期间,我还通过开展“三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来淡化高原效应。

四、运用激励方式,培养勤奋品质和坚强意志

激励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又是一种教学调节的手段。小学生的意志从总体上说是比较薄弱的,而克服“高原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可运用榜样激励这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1.讲名人或伟人故事。

通过介绍毛主席少年时代在湖南长沙求学时,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特意选在长沙街头读书;鲁迅儿童时代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在桌上刻一个“早”字等故事来教育学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

2.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搞好教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教师积极投身教改,撰写科研论文,参加自学考试。当学生知道老师比他们还辛苦,既要备课、上课,还要学习、写文章,就会受到感动,受到鼓舞。例如,上学期,我参加了本科学习、骨干教师培训等,期中时还参加区教坛新秀比赛获得二等奖,同学们听了以后都很有感触,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3.让优秀学生谈经验与体会。

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得益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他们整天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榜样来自身边,真实可信,学生易仿、易学,利于同学们相互学习,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和巩固,从而有效地防止“高原现象”的发生。

下载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意识 【摘 要】指导学生领会课文,品味语言,增强言语意识,训练他们的语言敏感度,领会经典文章的严谨之美,解除阅读中的疑惑,深层次地挖掘语言的内涵,真正......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就需要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位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宿迁市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荣利 内容摘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学......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课始终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依样画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本身就缺乏问题意识。这是导致学生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的几点体会罗旧小学周福刚 摘要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德育不仅是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应培养训练学生思想品德行为,通过“内化”来把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又经过“外化”转......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几点认识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几点认识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