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学法培训心得--李艳丽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现代教学法培训心得
地质矿产勘查系
李艳丽 2011年11月8日
2011年10月22—23日,参加了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笃行育园(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协办,在昆明市嘉禾大酒店召开的“基于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法”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的主讲教师是天津职业大学原教务处副处长、现合作教育办公室主任丁建石教师,丁教授举行这次讲座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设计开发出更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将教学改革成果惠及每个学生。
“教无定法”是对教学过程变幻莫测的一种形容,如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思维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任务后,如何将训练学生技能与讲授传统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有机结合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次研讨会以培训的方式,从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目的的讨论、教学方法训练和高职教育发展意见(再讨论)四个方面展开,对探索和实现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过程做了诠释,为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参考。探讨了高职学校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方法惊醒了重要探讨,提出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
目前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职业教育形势大好,目前连续四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在2006-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说明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高专就业率提高较快。2007、2008、2009年的就业率分别为84.1%、83.5%和85.2%。特别是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87.4%,高于非211本科院校0.7个百分点,高于民办院校就业率4.6个百分点。其次,由于近年来大学数量越来越多,毕业证书的含量越来越低,而且适龄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如果大学没有办好,没有含金量就得倒闭。因此,要持续发展,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注册入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生源紧缺的问题,但是必然也带来生源差等问题。要解决高校所面临的生源危机,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办学质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统计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七个专业是2007-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占了高职高专失业总人数的30%左右。因此这些专业不可再盲目扩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层级的高校所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中最重要的五大类能力类别是积极学习、科学分析、时间管理、疑难排解和电脑编程;非211院校毕业生最重要的五大类能力类别则是积极学习、科学分析、指导他人、疑难排解和电脑编程;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则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科学分析、谈判技能、疑难排解和安装能力。知道了社会需要具有什么能力的人,学校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进行重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生个人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社会需要是教师教学目标的指示
以追求学生学到多少还是追求教师讲授多少为议题,讨论了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哪里?麦可思通过建立基于SCANS标准的中国企业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需求模型,最终将35项基本工作能力划分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包括理解性阅读、积极聆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学习方法、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科学思维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数学解法、批判性思维、针对性写作;管理能力包括绩效监督、协调安排、说服他人、指导他人、谈判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判断和决策、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能力包括质量控制分析、系统分析、设备选择、新产品构思、系统评估、技术设计、疑难排解、操作和控制、操作监控、设备维护;动手能力包括安装能力、维修机器和系统、电脑编程。中国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结果显示不同行业对不同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但理解与交流能力是所有行业均最为重视的能力,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对各项能力要求就越高,理解与沟通仍排在第一位。企业的需求是提高高校外部效率的导向标,知道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具有企事业单位所重视的能力,这就跟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现代职业教育要遵循教育必须按照教学法划分层次、以企业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的依据也是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方法对高职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高职学生在智商和自我管理上稍逊于本科生的事实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雷同与本科教育。
丁教授的讲座展示了魔术盒教学法、扩展小组法、关键词卡片法、伙伴搭档学习法、博物馆看画展法、旋转木马法和完全行动模型法七种教学方法,并加以训练。从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入手,遵循独立学习、两人合作、四人一组、小组合作的程序,让我们意识到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需要具备理解与交流能力、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做笔记能力、方法能力。关键词卡片法就是自我阅读一段文章,每人找出能够代表本段文章的5个关键词;然后小组讨论,每组从所有关键词中遴选出本组队员统一的5个关键词,讨论过程中一定要说明保留和取消的理由;将关键词张贴于墙上,选择一两个组进行讲解。伙伴搭档学习法的程序是自我学习一段文章,将内容缩写成3-5分钟讲解的内容,讲解时不允许带原稿。时间20分钟;三人为一组,A为讲者,B为听者,C为记录者,并掌控时间;A讲5分钟,B听并记录,C观察AB的行动,并掌控时间,记录;B讲,C,A观察并记录时间和笔记;C讲,A听和记录,B观察并记录时间和笔记。博物馆看画展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用图示意给出问题的答案,并悬挂的教室中,然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作品,采用博物馆看画展的方法,即小组留一个人不动,做讲解员,其他同学到别的组看,并提出问题,然后,让留下的同学交换,也有机会看别人的作品,作品长期挂在教室内。旋转木马法,先给出一个任务的教材资料,然后学生自学,要求将该部分内容缩小到3-5分钟讲述完毕,讲述时不准带书,教师根据本部分内容难易程度,讲解几个关键词或关键点,学生到大厅,占成内外两圈,两两学生面对面,要求内圈同学在5分钟内将学习的内容尽量详尽讲述完,外圈同学只准听和记录,即使不同的观点也不许交流,然后外圈同学旋转5个人,外圈同学讲述自己学习的成果,不讲听到的,内圈同学只听和记录。外圈同学再旋转3人,交流自己学到的、听到记录的内容;学生回到教室,按照小组将刚才的问题找出关键词,写到卡片上,张贴到黑板上;根据内容选择一组或两组对卡片讲解。这些卡片最好保留的下节课,或者让每个组保留这些卡片,或者下节课再粘贴到黑板上,让同学随机抽取卡片讲解,如果这个同学不记得或没有记全,本组同学补充。在旋转木马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深入的学生交流组中,观察并倾听学生交谈的内容,但不做讲解,即使学生讲述是错误的也不更正,总结学生的存在的问题。完全行动模型法将学生按6人一组分为基础小组,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然后负责同一部分的同学组成专家小组,讨论后,专家小组再回到基础小组实施报告。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不同的锻炼效果,如旋转木马法不仅是一种调节学生兴趣的形式,而且可以和不同类型人打交道注释: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倾听,而不是主观臆测,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做笔记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了解现阶段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形势大好但拐点即将来临,生源危机的问题只能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解决,招生就业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如何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开发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掌握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亲身体会并学习到多种适合高职学生的现代教学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教学实践。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同时意识到,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吸取丁教授及其它院校的做法,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学校走的更远更好。
第二篇:李艳丽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时出示投影《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郦道元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阴天蔽日”,李白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作家刘征过三峡时又说了什么?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
二、前提珍测: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起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出示幻灯片)师小结:作者从船出了夔门见到两岸的奇景展开漫想直到船驶出了三峡作者才回到现实结束漫想之路。本节课我们就体会“漫想”的内容。
三、出示任务:
1、赏析“漫想”的内容
2、体会作者所讴歌的精神
四、探索新知:
师述:作者带着神往之情在穿过三峡时,看到了狂暴的江流,连绵起伏的高山,以及高山缺口处伸出几道光束所营造的神奇境界。面对奇景,作者神经受到强烈的触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头脑里一片空白,也就恰在此时,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开始了对三峡的“漫想”。
(一)学生通览全文,1、找出文章中标明是“漫想”的文字。明确:
(1)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2)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3)再想下去;
(4)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2、小组讨论作者分别漫想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他穿过三峡是什么时候?穿过三峡使用的什么交通工具?他穿过三峡时的精神负担是什么?他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
分别讲述以上内容。学生用原文的的话回答以上问题,逐一分析。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时间太久不知道。他穿过三峡是什么时候?远古 穿过三峡使用的什么交通工具?简陋 他穿过三峡时的精神负担是什么?之大 当时的知识水平怎样?之低
3、教师总结作者漫想的思路
师述:作者以船出夔门为起点,由三峡的奇景,先想到远古时期“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再“延展”到“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甚至他会“想些什么呢?”;接着“思想向着更遥远空间和时间飞去”,想到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再接着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的人们也将会崇敬现在的我们;最后以穿过三峡为思路终点,结束了“漫想”。
(二)体会作者所讴歌的精神
1、小组讨论:作者“漫想”了好多关于“三峡”以及与“三峡”有关的内容,“三峡”在本文中含义是否相同?
明确:十二段中的“三峡”都加上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含义。表明此处的“三峡”不是实际中的长江三峡,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历史发展中的那种“阻碍”,是人们已经跨越各个领域的高峰,“三峡”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的“漫想”从实在的三峡跳到了抽象的三峡,意境由此变得开阔、深邃。
2、通过前后三峡的对比,作者讴歌了什么精神?
明确:通过“漫想”,作者想要讴歌知难而进心无旁念,敢于冒险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在未来事业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答案贴近即可)
五、拓展与 延伸: 小组讨论: 不仅仅自然界中有三峡,人类社会是也有“三峡”;不仅仅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三峡”,人类个体成长过程中也有“三峡”。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穿过哪些“三峡”?你是如何穿越的?
六、小结
当作者穿行三峡过万重山的时候,面对奇景,展开“漫想”。凭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一个”。正是“第一个”排除万难,开拓道路,历史才“昂然向前”。热情讴歌了知难而进、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峡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三峡精神”,用它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去开拓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更大领域。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过万重山漫想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远古 无数个第一的人 历史 千百年后的人 未来
首创 精神 开拓进取
第三篇:李艳丽述职报告最新
述职报告
李艳丽
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于2006年来到伊春市一中工作至今七年整。七年中,我担任过课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我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
第一,课任:七年里我勤奋学习,专心教学,连续三年任教高三:2010高考8班,10班,13班超额完成指标,10班超标最多。2011高考,14班达标,14班葛添与张天兆同为理综状元,13班超标6人。2012年高考13班重本超标6人,普本超标2人。13班理科平均分第一名。而且多年超工作量工作,最多教5个班,每周5个晚班。目前担任实验班教学,高一下学期曾教2个实验班。
第二,班任,对待学生,爱字当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级成绩每次都能达标。各种活动成绩优秀,军训第二名,雪雕最后一个融化,元旦《落叶归根》让全场笑爆;女排第三名!越野第三!运动会上,扬帆远航的设计让很多人注目,最后总分第八名。
第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我不怕辛苦,勤于思考,在教学中统一方向:学生有学案,有目的预习,课堂有典型例题训练,课后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定期基础检测。因此学生的总体成绩一直不错,并夺得了高考试题分析的第二名,笃行杯的第二名!
第四,点滴成绩,七年里我不懈的探寻教育方法,执着的追求教育智慧。1.教研方面:参与校本教材《苍翠兴安》和〈〈高中生物必修模块学业水平测试〉〉的编写,后者全省公开发行。论文两次获奖,最高荣誉为全国一等奖。
2.教学方面:(1)教学设计四次获奖,最高荣誉全国一等奖
(2)赛课四次获奖,最高荣誉黑龙江省一等奖(3)指导说课获得黑龙江省二等奖(4)解题能力连续2年获伊春市一中一等奖
3.政治觉悟方面: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相信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也相信天道酬勤,大爱无疆,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习,将所学的一切倾注在我深爱的学生身上,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就伟大的梦想。为一中拼搏是我的职责,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一中繁荣昌盛就是我最大的荣耀,祝愿我们的一中圆梦清北,再创辉煌。
第四篇:标杆教学法培训心得
标杆教学法培训心得
教师:杨亚军
一个崭新的21世纪时代来临,人类的文明也开始向一个新的里程迈进。新世纪社会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资讯社会,这个资讯社会也必将会广泛地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教育层面上来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也必将会改变我们今后的学习与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发展、教育效能等各个领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我县在汲取“洋思教学模式”精华后探索出适合教学发展的“大姚教学范式”,随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精心锤炼下,终于培育出一朵更适合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奇葩——“标杆教学法”。为使桂花乡教师弄清标杆教学法,并能够尝试使用标杆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我乡于2010年6月10日举行了“桂花中心学校标杆教学研讨活动”。
在桂花乡中心学校的统筹安排下,为使标杆教学法的研讨活动不耽误过多复习时间,本次标杆研讨活动大多由乡内毕业班教师以及各校领导班子成员参与交流,而后再于各校组织培训交流。此次研讨活动,主要由桂花中心完小张老师执教语文标杆教学法课堂实践,桂花中心完小杨老师执教数学标杆教学法课堂实践,其余教师进行从中观摩学习,课后进行说课、评课交流。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从中受益匪浅,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标杆教学法的理论认识及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
标杆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出示标杆题。
(2)回顾旧知识。
(3)学生独立完成标杆题。
(4)教师出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找出不足。
(5)师生共同归纳知识点。
(6)方法规律的巩固运用。
(7)对比分析。
(8)拓展延伸。
(9)反思总结。
标杆教学法是通过我县教育一线教师精心努力后,得出的大姚教学法的一种新型模式。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把课堂知识近距离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期盼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让更多学生和教师受益,同时也相信在更多一线教师的努力探索下,“大姚教学法之标杆教学法”这朵奇葩将在教育的花坛里开的更加旺盛!
2010年6月12日
桂花乡中心学校
第五篇:现代技术教育培训心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教育技术的改革。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元素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凸显优势,同时对站在教育战线的教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局面。教师会更注重向学生呈现各种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另外,教学课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在初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几天的细心指导,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平时自学的和从实践中获得的电脑、网络知识,进一步练习如何申请博客,如何在博客上发表日志,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扩充了好多。通过与学员们的交流,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都能取长补短,大大提升了自我。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利用几何画板生成数学动画,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我在课件制作、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短短几天的学习中,我深深了解到了多媒体三大特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它就可以进行大量的演示,或呈现现象,或创设情景,或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漂亮的界面和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在深深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为一方面多媒体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输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脑两半球都活动起来,另一方面可大量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书写板演的时间。
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我还是觉得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我们的知识技能都是如此的实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今后我会充分把这次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敢于尝试、探索,为优化课堂教学,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做出自己的无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