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七上
1.1生活 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常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提供信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数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将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难点: 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1.2 活动思考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猜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1比0小的数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2.2数轴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感受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难点:数轴的引入,利用数轴比较负分数的大小
2.3绝对值与相反数.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让学生探索相反数的特征,进一步感觉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难点: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让学生探索相反数的特征。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加法的意义,会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和方法: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运用这种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利用转化思想,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依据法则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知识与技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理解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
2.6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3.1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规律,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培养符号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与态度:
1.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代数式书写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
数量规律的探索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数量规律。
3.2代数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3.3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2、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受到列代数式是从特殊到一般,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这里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2.领悟到对于同一个代数式,其中字母的不同取值,所得的代数式的值也是不同的。(实际这是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形,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一个伏笔)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数值代入代数式代替字母进行计算。
3.4合并同类项
知识与技能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类项的合并、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事物的分类归纳,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教学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3.5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掌握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发现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比较,通过比较见真知
教学重点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教学难点 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4.1从问题到方程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难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 难点: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4.3用方程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确其关键是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活动和思考、交流与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感悟数学建模思想.重点:寻找等量关系.;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与技能:认识几何体,会对柱体、锥体与球体等图形进行或判断。过程与方法: 经历活动和思考、观察交流与讨论、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
重点:认识几何体,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难点:认识几何体,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5.2图形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见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 重点: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 难点: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
5.3展开与折叠
知识与技能: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要熟练掌握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可以从实例出发,多观察,多总结,在现实情境中去理解,积累操作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5.4从三个方向看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反过来,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重点: 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培养
6.1平面图形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 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难点: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6.2角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角的意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用量角器画出任何角度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过程与方法 理解角的意义及有关概念,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形结合,独立分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说理的能力。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难点:角的单位的换算,角平分线的意义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知识与技能:了解互余、互补、对顶角的概念,熟练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的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角平分线的意义 难点: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6.4平行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难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6.5垂直
知识与技能: 理解垂线的概念、垂线的画法、垂线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确认,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能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叙述图形的某些位置关系。丰富对有关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重点:垂线的画法、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难点: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七下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能根据图形和给出的条件,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判断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并会说明理由.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摆三角板、画平行线、几何画板演示等),体会、探索哪些量在“变”,哪些量“不变”,体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找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在简单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并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理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的关系,由两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灵活这转换。
过程与方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平行性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两种关系的转换过程。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7.3图形的平移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的自主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几何语言的理解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性质与平行线之间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作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7.4认识三角形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三角形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观察、说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7.5三角形的内角和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外角的有关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有关性质理解与应用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讨论、推导探究,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教学难点: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会区分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乘法。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探究过程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能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发展归纳、有条理的表达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会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在导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进行运算;经过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运用。过程与方法:体验运用法则的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解答实际问题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能正确运算。让学生感受到通过数的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
教学难点: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9.4乘法公式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及其结构特征,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感受乘法公式的直观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公因式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公因式的概念,会使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公因式,正确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来分解因式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三维目标与重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书三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地图
【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四季的形成。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3.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重点】
第二节 海陆变迁
【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难点】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重点】
1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通过活动,了解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
1分析天气特征。
2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等。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人口问题及对策。(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难点】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1.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难点】等温线图的特点。【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重点】
1.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重点】
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第五章
【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和发展水平差异。
【难点】
1.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难点】
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书三维教学目标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画出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大小。
2.能在经纬仪上正确区分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经纬仪指出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并能区分东西半球。2.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增强学生对地球仪的应用能力,并了解地球是球状对全球海运、航空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1.总结归纳地球自转、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2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应用书本图1.20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2.尝试通过画图,展示地球公转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尝试解释地球运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节 地图 【知识与技能】
1.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2.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过程与方法】
1.在绘图过程中,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2.通过对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习,尝试归纳地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绘画等高线,增强学生对地图的识别与实际应用。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知识与技能】
1.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能在地图上准确辨认出各大洲、大洋的分界线。【过程与方法】
1.观察地图,探讨地球海陆分布的差异的重要意义。
2.观察世界地图,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建立大陆与海洋板块的运动对人类发展、生存的影响。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通过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史,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列举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树立灾害性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气温的观测方法,总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方法与过程】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气温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不同,树立气温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生活的不同影响,了解气温变化引起的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归纳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总结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归纳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总结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及其他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熟悉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及其特点。【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国情,激发学生学好知识与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2.能够科学地表述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第三篇:数学教学论三维目标及重难点范文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单调性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增函数、减函数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应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探究与活动,使学生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说理要明确。情感与态度: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理性的描述生活中的增长、递减的现象。2.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函数单调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数形语言转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定义是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而得出来的,做到了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所以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作为重点;而代数论证在函数学习中首次接触,所以把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证明作为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证明 教材分析:
《函数单调性》是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及表示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研究和讨论初等函数有关性质的基础。掌握本节内容不仅为今后的函数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情境
课堂导入:
1.海宁潮,又名钱江潮,自古称之为“天下奇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宁潮是一个壮观无比的自然动态奇观,当江潮从东面来时,似一条银线,“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潮起潮落,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如何用函数形式来表示,起和落?
2.教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描述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蒸蒸日上、每况愈下、此起彼伏。
如何用学过的函数图象来描绘这些成语?
(二)温故知新
问题1:观察学生绘制的函数的图象(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指出图象的变化的趋势。
问题2:对“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句话初中是怎样描述的?
(三)建构概念
问题3:如何用符号化的数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述函数的单调性呢? 问题4:如何定义单调减函数呢?(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由学生给出。)以上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1.3.2奇偶性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幂函数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积累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必修二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1.2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2.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2.1.1平面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
度
与
价
值重难点都是: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
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或者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第二种类型)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第3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介绍了面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巩固升华,又是后面研究线面、面面垂直性质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及思想方法,在整个立体几何里,特别是一些综合题目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及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二面角的理解与度量。和老教材相比,这里的内容有很大的变动,对二面角的要求也降低很很多,但是,一节课同时要学习二面角的知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课堂导入:
用FLASH课件播放人造卫星轨道和大坝面的例子,引出课题,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研究面面所成的角。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面面所成角的例子,最后,再插入一长图片,是一面艺术墙,墙面和地面所成的角为锐角,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积极探索,发现新知
问题
1、这些图形给我们也有一种角的感觉,但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角又不一样,你能说出异同点吗?
问题
2、二面角有大小吗?若有,该如何表示其大小呢?
问题
3、二面角的范围是多少?当二面角为90度时,两个面的位置关系如何? 问题
4、(重新给出之前那张艺术墙的图片)在生活中,是如何证明墙面不垂直地面的。
问题
5、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这个定理的本质和关键是什么?
以上为问题设计。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3.1.1倾斜角与斜率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3直线的一般是方程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3.3.2两点间的距离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或者
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4.1.1圆的标准方程
4.1.2圆的一般方程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或者
第四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七年级上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2.优美丰富的语言。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繁 星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幼时记趣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十三岁际遇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伟人细胞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
2、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来;
3、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
4、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XXX》,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2、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重点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社戏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2.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3.虚词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1.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与方法。2.景物描写。3.虚词的表达作用。
端午日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春
教学目标一 感受形象,体会感情二 欣赏优美语言
三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熟读成诵
夏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及重点]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目标: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2、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3、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教学重难点1、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2、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叫三声夸克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3.体味想像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4.散文诗优美的语言。5.散文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3.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在景物描写中,强化“观察”的意识
二、在描写景物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景物
《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礼貌用语内容包括称呼语、招呼语和致谢语,并且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体会使用礼貌用语带来的乐趣。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第五篇:2013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课
题: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消化腔。
2、水螅的身体有多种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课
题: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
课
题: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课
题: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环节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蚯蚓的观察实验。
课
题:第一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
题:第一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
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教学重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蝗虫的发育。
3、昆虫的主要特征
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蝗虫的发育
课
题:第一章
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鱼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
课
题: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说出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与人的关系。
4、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概念。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课
题: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2、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课
题:第一章
第六节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 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 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课
题:第一章
第七节
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家兔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家兔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
题:第二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对动物的运动的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使学生能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课
题: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
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课
题: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教学难点: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课
题: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
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教学难点: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课
题: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
教学难点: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课
题: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能力,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课
题: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能力,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课
题: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
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课
题: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
真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2、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营养方式、细胞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孢子印,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真确利用真菌,健康快乐生活。教学重点:
1、认识真菌繁殖的方式、营养方式、细胞结构。
2、能认识常见的真菌、霉菌的形态结构。教学难点:
1、观察能力的训练。
2、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课
题:第四章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课
题: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课
题: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2、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3、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教学重点:
1、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2、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2、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3、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课
题:
第五章
病
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
题:第六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分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尝试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课
题:第六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及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学生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组织学生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课
题:第六单元 第二章 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基因多样性。
课
题:第六单元 第三章 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珍稀动植物,增进爱护生物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难点:增进爱护生物的情感,培养多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