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几个途径
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 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改革;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20―01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加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城区学校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配置难以保证,学校管理弱化,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严重制约了教育均衡发展。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探讨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途径。
一、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落实《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坚持重在改造,如果小规模学校生源长期相对稳定,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如果随着生源减少,将来有可能自然撤并,则应该在办学和教育投入达到相关标准后,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求,添置完善必要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加强学习、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多媒体、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配备力度。
二、健全体制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县级教育部门要继续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和城乡校长、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除中心小学和质量较强村小学以外的小规模学校任教,将特岗、民生就业项目、三支一扶等人员,优先安排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积极为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教研创造条件,加强乡镇内部常态化教研,通过多种途径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师学习资源。要出实招改善村小学校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对于长期坚持在小规模学校任职任教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应该在职称评聘、获得荣誉和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三、积极开展联校走教,开齐上好各门功课
以乡镇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数量、师资力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小规模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和英语等教师紧缺的学科,由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或相邻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实行走教。乡镇对承担走教任务的教师在课程安排、工作量规定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要求。对小规模学校,可先通过教师走教实现开齐课程,再通过培养帮扶、教育信息化等手段逐步实现开足课时和上好课程。乡镇对承担走教任务的教师在绩效考核和评先选优等方面应给予倾斜和鼓励。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教育模式
小规模学校可以从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小班额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管理机制,在研究中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在实践中找准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大胆探索小班化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调动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在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小规模学校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实际开发学校课程,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五、坚持“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乡镇教委管理职能
充分发挥乡镇教委(学区)的统筹管理职能,要把乡镇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作为管理重点,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监督指导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设置、实施工作。定期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乡镇中心小学和质量较高的村小学要充分发挥课改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研中心的作用,实行“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以校带点”的管理模式,为薄弱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每所学校共同发展。
六、积极创办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更要创办家长学校,指派相关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精选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育人观,让家长学到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掌握教育的艺术,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切实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家庭教育配合意识和家教水平的提高。
当然,县级教育部门也要把小规模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纳入日常督导范围,建立健全扶持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督导监测机制。定期组织评估监测,引进激励机制,及时进行绩效评估和问题反馈,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编辑:蔡扬宗
第二篇:“联校走教”“片区化管理”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
泾川县“联校走教”“片区化管理” 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适龄入学儿童人数逐渐较少,泾川县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急剧缩小,全县180所农村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102所,不足50人的学校55所,占全县农村小学总数的30.56%,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专业师资匮乏、经费总量不足、办学条件落后、课程难以开齐、学科质量过低的发展难题。泾川县教育局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特色办学”的工作思路,在党原乡和红河乡试行“联校走教”和“片区化管理”新模式,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
党原乡试行“联校走教”新模式:针对党原乡地处北部塬区、交通较为便利、师资相对雄厚、设施设备相对充足的实际,党原乡教育办在所属小学试点“联校走教”新举措,采取“联校与帮扶相捆绑,走教和帮教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通过实践,泾川县探索出“一走三联四保障”的联校走教模式。“一走”,就是以开展走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协作、管理一体的均衡发展目标;“三联”,就是以中心校为依托,组建发展联合体,实施“联管、联教、联动”一体化模式。“联管”主要是管理同步、示范引领、共同提高;“联教”就是教师共用、定向帮扶、以强带弱;“联动”就是活动同体、培训同题、快乐同享。通过联系校共同承办组织经典诵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有效强化了师生交流活动,拓宽了学校发展的空间,使小规模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四保障”,就是落实组织保障,成立走教协调小组,对走教教师的课程安排、校际协调、业绩考核进行管理,确保走教活动不流于形式;落实机制保障,就是开展定期交流互动、示范引领,实现管理带动,捆绑发展,促进帮教人员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落实经费保障,就是教育办在加大对小规模学校的经费倾斜力度,加快改善小规模学校条件同时,对走教教师在绩效工资评定和交通费用等方面给予必要补贴;落实制度保障,就是制定《联校走教实施方案》、《走教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帮教教师业务培训考核规定》等制度,走教教师和帮教教师在教研教改、课题研究等方面实现了双向互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红河乡试行“片区化管理”新模式:红河乡交通不便、财力有限,撤并初小及教学点推行寄宿制小学并不现实,泾川县在充分调研论证、认真分析校情和学情的基础上,针对红河乡地处偏远纯山区,师资配备困难、办学条件落后以及全乡小学仅155名学生分布在7所小学的办学现状,确定在红河乡所属小学开展以“中心学校辐射,教学编班延伸、师资归片管理、一体捆绑考核”的片区管理试点,集中解决“学校小而差、教师全能型、课程开不齐、学生留不住”的问题。通过努力,探索实践出了“六个统一”的片区管理模式,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把辖区内7所学校按照学校分布、地理地形特点划分为2个片区,片区学校按照“管理同步、资源共享、捆绑发展”的目标,确定一所师资相对较强的四年制学校为中心校,将片区内的小学或教学点改编为中心校的延伸教学班,实行“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教学计划,中心校对片区内学校的班级教学计划实行统一安排;统一教学活动,片区内开展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等大型教学活动学生统一参加;统一校本培训,统一组织开展以“同题会课”为主要形式的联片教研活动,片区教师全员参与,帮助提升弱校弱科课堂教学能力;统一业务指导,将每周星期二定为“课改开放日”,由县局教研室或者乡教育办选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校”活动,片区教师共同观摩高效课堂,参与课改、体验课改;统一考核评比,对片区内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各类考核以中心校为主,实行捆绑考核;统一资金使用,片区内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小规模学校办学中存在的课程开设难、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低、办学水平差、经费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在全市组织员培训会上的发言
**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所辖**个行政村,是我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多年不发展党员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新机制,破解入党积极分子不足的难题
建立一只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中,有大部分村是因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足造成的,有的村甚至没有积极分子,这直接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
经认真分析,造成积极分子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入党热情下降,甚至个别人产生了入党受约束、“吃亏”的思想。二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发展党员工作很务虚,程序繁琐,不愿意发展。三是存在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今后发展了其它党员,对自己的位子造成威胁,只发展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家族以外想入党的优秀青年坚决不培养、不发展。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把解决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现象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转变选人方式,拓宽选人视野。针对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问题。我们从转变选人的方式入手,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采取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由村党组织主动选人的方式,将村内年轻、有一定工作能力、群众口碑好的同志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明确村支部班子成员作为联系人,主动联系培养,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帮助他们,通过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他们都主动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效地破解了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难题。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增强发展意识。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每村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严格按照人口5‰的比例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纳入对党支部书记和村支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村党支部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半年对全镇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考核,切实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难题。
三是扩大发展民主,增强工作透明度。为切实避免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我们坚持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前要通过党组织推荐、党员代表推荐和村民代表推荐,防止党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公示。在入党积极分子人员的把握上,我们坚持实行上级党委审查制度,对村党支部确定的积极分子由镇党委进行严格审查,如果要培养“两委”干部的亲属作为积极分子,必须要有一名群众积极分子一起培养,否则不予培养和发展,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和排他现象的出现。
二、分类实治,破解农村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难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村之所以长期不发展党员,其根本原因是村情复杂、宗派势力严重、村党组织自身软弱涣散、无凝聚力,这也是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抓基础,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我们将班子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村列为“问题村”进行集中整建。我镇***是几年未发展党员的“问题村”。因项目征地过程不透明、赔偿标准不统一、部分村干部徇私舞弊,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村民多次进京上访,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大会无法正常召开,2名多年培养的积极分子始终得不到发展。***等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差,威信较低,不敢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此我们从抓基础,强班子入手,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能力差、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进行了果断调整,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抓重点,解决宗派势力严重的村发展党员问题。西城村是我镇多年的后进支部,村内宗派势力严重,曾因发展党员多次进市进京上访,支部班子处于瘫痪状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竞争激烈,几派之间谁发展党员都不同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未能成功,村内的优秀青年多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均因党员大会无法召开而无法实现入党愿望,造成了长达6年未发展过新党员。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大担任命了退伍军人赵树来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党员和群众中威信很高,能够协调村内各派势力,为了缓和派系争端,我们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谋发展上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民主
推荐、平衡发展的原则,主要做法是各派推荐相同数量的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在发展时,从各派认可的人员中各推荐一名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对象,既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同时也平衡了村内各派势力,党员大会能够顺利召开,彻底消灭了6年未发展党员的现象。
三是抓难点,解决村内党员参会不足的问题。我镇***村现有党员4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31名,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时,老党员责任意识不强,以身体不好为借口不愿参加,加之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几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到会人数不能过半,致使发展党员工作一拖再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结合“七一”、“春节”慰问老党员,组织发展对象和村支部成员一起到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增进发展对象与党员之间的感情;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前三天,发展对象主动到党员家中汇报思想,争取老党员们的支持和信任,并取得党员们的共识。开会当天采取发展对象主动邀请的方式,由发展对象主动到家中邀请,有效地保证了党员到会人数。
三、健全制度,解决发展党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切实消除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形成发展党员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从健全制度入手,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意识。
一是实施预警机制。把全镇**个村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台账,根据各村发展党员时间,实行提前半年预警,向村党支部下发发展党员工作预警通知书,要求由各村确定具体发展措施和完成时限。
二是实行党委书记谈话制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党委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发展党员不重视特别是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由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并同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责任状,当年内不能完成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书记自动辞职,对发展党员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干部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我们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村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称职以上档次,同时与基础职务补贴挂钩,按照比例核减基础职务补贴。去年我们对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核减了200元、支部班子成员核减了100元。在全镇的村支部书记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支部班子发展党员的意识明显增强。
以上是我们在创新党员发展机制、破解党员发展难题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破解职校发展难题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汇报
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宝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雪花更知松高洁,冰霜才觉菊傲骨。在全国上下广泛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时机,国家教育部指导检查组的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给予我校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国家教育部指导检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学校党支部就当前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80年,经过几代职教人的努力,已从当初小作坊式的学校发展成为现在集短期培训、学历教育、技能鉴定、成人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综合基地,属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目前学校申报国家级重点职校已经通过地区及省级验收。
学校占地面积4112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789平方米;现开设电机、机电、烹饪、服装、焊接、汽修、幼师等12个专业。其中烹饪、服装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学校目前在校学生4132名,其中80%以上的学生来自贫困山区;学校现有教职工132名,其中专任教师100名,“双师型”教师26名;教职工中党员干部共49名,其中在职36名,退休党员13名。
二、各方面高度重视,为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县委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按照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局党委学习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帮助下,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强化领导,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按计划按步骤完成了第一阶段规定时间内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一)高度重视组织领导,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教育系统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学校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会,传达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同时,成立了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设置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工作落实等事宜,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高度重视载体确定,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内容保证。为使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实际,突出实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学校领导小组一班人,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汇集集体智慧按照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要求,坚持“重职业素养,抓教学管理,促就业质量,扩招生规模”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职校实际,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这一活动载体,既突出了科学发展的内涵要求,又切合学校实际使学习实践活动在实施中不落空和学校工作两结合两不误,从而为活动实施提供了内容的保证。
(三)高度重视宣传动员,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舆论保证。活动载体确定后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易其稿,制定出学校的《实施方案》、《工作安排》和日程表,同时梳理出职校学生管理难、教学质量评价难、招生难、学生高质量就业难等四大难题。
会后,各专业、处室积极行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栏、横幅等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迅速掀起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完成宣传橱窗宣传版面5面、悬挂宣传横幅5条,印发宣传资料540多页,自制印刷学习资料1800多页,为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有力舆论保障。
三、切实抓好“六个一”保证规定动作准确、到位,不走样。
(一)切实抓好资料的配发,保证让每一个党员读好一套学习资料。学校按照要求专门制定下发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日程安排表》和《流程图》,并复印下发到每一位教职工手中,要求全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并给每一名党员发放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书籍,保证每一位党员干部读好一本理论书籍。为严格工作纪律,学校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处室和教职工年终考核之中,真正做到活动有目标、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顺利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抓好集中学习和理论宣讲,保证学习内容入心入脑。学校党支部召开6次科学发展观专题学习会,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动员讲话、《十四届四中全会公报》、《结合中职和中小学实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等篇目。同时,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思想》的专题讲座,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为保证学习效果,学校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在先学一步、学深、学透的基础上,安排他们在集体学习时间做理论辅导,通过领导干部的引导、辅导,保证学习内容深入每一位教职员工内心,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
(三)切实抓好教师自学,保证让每一个党员学有心得,学有体会。为扎实抓好党员干部及教职工学习,学校党支部专门下发了文件,规定了自学篇目,并对自学做了具体要求。在党员干部的感召下,全体教职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规定的篇目,保证“学习有收获、理论有提高、学习有感想、实际有行动”。目前,学校已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6次,人均集中学时达12学时,自学36学时以上,人均政治笔记5000字以上,每人结合学校实际,撰写了有关学校发展和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方面的心得体会。
(四)切实抓好学习测试、意见征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检查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学校组织专人,编写了一套知识 面广、切近学校实际、题型丰富有实际意义的测试卷,并在试卷中向全校教职工征集合理化建议。教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组织专人梳理归纳,这些破解学校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学校将以集中力量研究解决,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努力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技术学校。
(五)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讨论交流,保证学校发展策略的的科学、合理、全面。为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集体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多次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会上按照支部确定的“职业学校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如何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等议题,全体党员畅所欲言,直言不讳,就学校发展和学校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许多中肯合理的意见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后学校党支部认真梳理意见建议,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从而使党员干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使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加强。
四、瞄准难点,深入调研,破解难题,科学发展。
学校党支部按照学校梳理出的四大难题,抽调各处室负责人,由主管校长亲自负责,认真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学校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学校实际,分别设计出面向社会和面向全体教职工的调查问卷,问智于社会、问计于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四大难题,强化办学特色。
(一)通过“四个注重”,破解学生管理难题
学生管理难是制约我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通过“四个注重”,破解学生管理难题。一是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活动中,依据我校多年来的学生实际,制定出台了《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学生的仪容仪表、出勤、文明卫生、体育锻炼、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等日常表现通过学分进行约束、规范,并依据学分评优选先、安置就业。二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更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楼道、宣传栏、教室等张贴职教精英、名人名言、职校动态、就业信息、法制安全知识等熏染学生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运动会、学生技能展示、校园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三是注重校园广播站、校刊和校园网络的宣传教育作用。学校采纳学生建议,不断丰富校园广播站、校刊和校园网络内容,借助学生喜爱的媒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四是注重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学校通过召开优秀学生会、家长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研究学生心理,商讨管理办法,从而使学生管理难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二)不断完善《评价方案》,解决教师考评难题
公正、合理评价每位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是本次活动中讨论的热点话题。我校学生人数多,专业门类杂,实操课评价弹性大,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极为困难。这次,在全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学校将原归教导处统一管辖的14个专业归口到4个专业部,实行教导处与专业部交叉管理;同时,重新讨论完善了《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考评方案》和《考核量化表》。方案从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业务考试及其它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案有明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了教学相长,为合理、公正评价每位教师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了办学水平。
(三)全面落实“五个加强”,破解学生高质量就业难题。
高质量就业难是影响我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次活动中,通过走访、调研、讨论,得知,学生技能水平低、职业素养不高,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鉴于此,学校采取“五个加强”来化解这一困难。一是加强就业工作组织建设,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工作,同时,学校与负责就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学校通过招聘、培训专业课教师、购置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投入、调整专业实操课比例等来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三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学校一方面通过课堂加强对学生的吃苦、创业等理论教育,另一方面通过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熏陶。四是加强就业市场 的开拓和就业信息的宣传。学校专门选派两名教师全年跑外联系企业,推介学生,签订订单,解决学生就业;并在“长三角”、“珠三角”、格尔木等地设立就业联络处,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五是进一步完善《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就业条例》等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四)着力做好“八个努力”,解决招生难题。
招生难一直以来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直接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教育局与各中心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职业教育纳入到考核当中。我校从实际出发,通过“八个努力”,着力解决招生难题。一是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学校先后通过《青海日报》、《青海法制报》、《西海农民报》、乐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努力做好招生动员工作。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动员全校师生进村入户进行招生。三是努力做好招生联系工作。学校在县内外乡镇设立招生点,构建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桥梁。四是努力完善招生奖励机制。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招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就业条例》,对在招生工作中成绩突出者予以重奖。五是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六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我校学习。七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加大校企岗位对接力度,多方联系,主动出击,先后与省内外20余家企业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充分利用校企洽谈会等,扩大社会影响,为招生工作做了很好的舆论宣传。八是努力做好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工作。学校请在社会有影响力的我校毕业生到校讲座,通过他们的成就,扩大影响,增加招生。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筹备好寒假期间的校企洽谈会。为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学校决定在寒假期间在县中心广场举办大型校企人才供需洽谈会,届时学校将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联办企业、联办学校代表、及毕业生、在校学生参加,同时开展双向交流洽谈,实现供需见面,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平台。洽谈会的如期进行将促进进一步学生高质量就业,扩大学校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张筹备当中。
(二)组织好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活动。毕业生的成功经验,成功创业之路,对在校学生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学校利用毕业生寒假返乡探亲之际,邀请优秀毕业生到校演讲,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取得的成绩和创业道路激励和鼓舞在校学生,使他们懂得为人之道,学习一技之长,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之路。
(三)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
学校紧跟市场需求,按照“树特色,创品牌,求发展”的思路,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我县的实际,学校开设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化工等专业,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总之,虽然我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坚定信心,强力推进,在继续抓好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向深入,尽最大努力,使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第五篇:努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难题
努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难题
近年来,针对农村发展党员存在的源头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湖南通过内挖外引、突出重点、系统运作,着力破解难题,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湖南注入了新动力。2012年,全省发展农村党员3.8万名,比2008年增长26.6%。
拓宽视野,着力破解源头不足难题
顺应全省1300多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趋势,广辟渠道,大力培育入党积极分子。一是立足农村育苗子。采取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子”、“交朋友”、“一帮一”等形式,乡镇党委委员和村支部委员分别重点联系1-2名优秀农村青年,引导农民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推荐活动,推选出“拼命支书”兰才干、“农村文化使者”马恭志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营造了“做党员光荣”、“当先进自豪”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2012年,全省农村新增入党申请人32万人,比上年增长21.2%。二是统筹城乡引苗子。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组织6500多家非公企业对接9570个村,通过村企党组织互帮互助、结对共建,1.8万多名反哺农村的优秀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契机,开展“十万党员干部帮扶返乡农民工”行动,通过上门走访、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株洲、湘潭、郴州等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有3.2万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三推一定”选苗子。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将田秀才、土专家、种养大户、创业带头人等农村“精英”纳入其中,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来源。采取“群众推选、群团组织推优、党组织推荐、支委会确定”“三推一定”方式,及时把优秀苗子发现、推选出来。全省每年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约10万名。
突出重点,着力破解结构不优难题
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影响农村党员队伍活力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富带富能力偏弱等问题。一是实行规划引导。坚持“三为主”、“三倾斜”,即发展党员以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以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为主,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为主;向后进村、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部班子后续乏人的村倾斜,向妇女倾斜,向村委会成员倾斜。2012年农村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女性比例分别比2008年提高7%、6%、6%。二是抓住重点群体。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在本地就业创业人员等作为发展重点。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100多个,通过“两地服务、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2012年吸收2163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加入党组织。推行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位一体”模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1321个,从中发展党员3251名。对本地企业中的农民管理技术骨干,采取村企党组织“相互沟通、共同培养、综合考察、一方发展”的办法,及时将1200多名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三是加强帮扶整顿。对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没有35岁以下和妇女党员的村列为重点村,由县级组织部门建档备案、跟踪管理、限期整改。从省市县机关选派9000名建设扶贫工作队员,从县乡机关选派3000名“第一书记”,到工作基础薄弱的村驻村帮扶,重点帮助做好发展党员、健全组织等工作。近年来,全省消除了326个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
健全机制,着力破解质量不高难题
坚持把提高质量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从2006年起全面实行培训、公示、票决、问责等制度。一是教育培训提素质。依托县乡党校开展理论教育,利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有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居住比较分散、不便集中进行教育的特点,采取手机信息平台、空中课堂、党建QQ群、红色微信等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规范程序保质量。实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四公示”,防止暗箱操作、“带病入党”。支部大会讨论时一律无记名投票表决,充分保障党员真实表达意愿。村干部亲属入党一律报县级组织部门预审备案,防止“近亲繁殖”。近2年,全省农村通过公示取消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资格263名。三是强化问责肃风纪。明确乡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直接责任人、上级党组织审查责任主体的职责,把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乡镇党建工作目标,与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等挂钩。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违纪违规发展党员的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对连续5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两年来,先后查处了4起农村发展党员违纪违规案件,13人受到纪律处分,4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免职,维护了发展党员工作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