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小班教学与管理
农村小学小班额的教学与管理
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城市化趋势,计划生育以及家长目光的日渐挑剔。时下,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许多农村学校出现了人数少于30人的小班。在这种被迫“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值得我们农村教师不断去探讨、去研究。
一、小班化教学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小班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实施“小班化教学”是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的。“小班化教学”使教育的同步化和标准化优势与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要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这就是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增加师生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由于班额人数较少,教师有可能进行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再次,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学生思维,融合师生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因此,“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形式。
二、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1.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主动地成长。
3.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了的空间与充满人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加强指导与交往,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同时,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课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师生之间的信息足够,更直接更及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4.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小班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小班化为师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学间交往的机会明显增多,学生的举止动作都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同学之间情感融洽,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三、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小班化教学彻底废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交往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向立体式交往局面。把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中心,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其教学程序一般为:<1>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问题)——<3>交流(组织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应用(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5>延伸(课内小结,领悟方法,拓展纬度),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
1、灵活组织,按需而变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2、小组合作,突出主体
过去教师一人问,指定一个回答的情形,不知挫伤了多少想说而又无机会表达的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浪费了其他同学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改变这种状况,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技能。
(1)学会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会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集体意识。在小组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分工。即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整理记录)、资料员(负责学习材料收集)、报告员(负责反馈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如二年级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黑板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有人拿米尺测量,需要有人在旁边帮助扶平米尺,做好记号。也需要有人记录测量结果。这时就需要大家先分工、决定谁来量、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
(3)学会与同学交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发表见解。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①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对别人的发言做好评价。通过交流最终形成共识,促进共同提高。②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培养学生的胆量,又能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思维更严密,更有逻辑性。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他们在合作交流时经常处于听众的位置,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交流时要敢说、多说,并且要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先说。③学会文明交流。在小组讨论时,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要等人家把话讲完再各抒己见。同时,不要大声说话,控制适当的说话音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4)引入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组际之间应开展竞争,引入竞争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好的,探究积极的,奖给小组小红花,或红五星,或小红旗,以资鼓励。这样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实施小班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只要实施得好,可成为农村教育发展一个新的契机。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探讨
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在这种被迫“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一、“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二、“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小班化教学彻底废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交往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向立体式交往局面。把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中心,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其教学程序一般为:<1>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问题)——<3>交流(组织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应用(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5>延伸(课内小结,领悟方法,拓展纬度),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
三、“小班化”教学的几种优势
学习环境优化了 由于人数的减少,班级空间显得很充足。教师可根据具体人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可以自愿组合,可以自由搭配,可以随时变更。把课桌围在一起。教师也是用课桌,放在教室中间。教室内再安排一个简易的书柜作为小图书馆。教室的其他布置由学生自己设计,把教室变成了乐园,宽松、安逸、清静、独特。
教学方法改变了 由于空间的变化,教师融于学生中间,角色变了,授课的方式也改了。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名学生,教学环境民主宽松。在这样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相竞争。每个学生都受到教师的有效关注,扫除了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而且作业是面批,问题是面讲,大家学习得非常开心。
课余生活丰富了 小班减轻了教师课内的压力,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以前我们农村的学生都不能去看花开、观落叶、去种植,现在可以有组织地感受自然,能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享受生活。另外,实践活动课可以真正落实,带着学生走进田埂、走树林,深入田间学种植、走向社会搞研究。
四、“小班化”教学的面临困难
1、小班化”教学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小班”的来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实施得好,也不失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
2、目前农村小班化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如师生比的设定、小班班级环境的投资、小班教材的供给问题等。
3、“小班化”需要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教师的服务意识、朋友意识、合作意识尤待加强,教学方法、组织方式尤待不断探讨与模索的过程。
4、教师们迫切希望能得到 “小班化”教学的专题培训,以及专业理论引领。促进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教育布局的调整和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外出,计划生育,使一些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源萎缩,农村小学“小班化”随之而生。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主动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让农村师生尽享“小班”带来的种种好处,是我们要面对的新课题。
一、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二、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办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办法通常有固定分组与动态分组两种。
1、固定分组。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同质编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异质编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开展“帮教”活动。
2、动态分组。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渐渐地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
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是我在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分组方式,我认为两者无优劣之分,应针对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一个班的二三十名学生分为五至六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四、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彻底废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交往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向立体式交往局面。把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中心,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其教学程序一般为:<1>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问题)——<3>交流(组织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应用(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5>延伸(课内小结,领悟方法,拓展纬度),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
五、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优势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对象的参与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同时参与活动,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参与面的狭窄的弊端,并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体现关心和帮助,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越个体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创新、主动实践的天地,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力争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四个三”
时下,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在融洽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由于分组的随意、组织的散乱、参与的不均、关系处理的失衡等问题,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摆架子、走过场。那么,小班化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三”:
一、把握三个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其关键是在教学中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一是把握个人无法完成的时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让学生独立统计1分钟内大真线洋头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录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反馈时主动提出一个人记录比较困难,要求能够小组合作。于是学生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客车……。分组后再一次统计数据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是把握意见分歧的时机。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强,存在随风倒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学生就出现两种算式,一部分学生从十位加起,一部分学生从个位加起,针对这个矛盾焦点,究竟哪一种是合理的,让学生小组开展争辩,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见,意见不一时,采用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三是把握开放性问题的时机。“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每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出示8个一元、四个二元、一个五元,要求学生从中拿出8元钱,可以怎么拿?这时有的学生说可以拿8个一元,有的学生说可以拿四个二元等等,学生给出许多答案,师问: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讨怎样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即有序的寻找。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培养三种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在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开展的,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以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切实有效的。为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合作交流才是有效合作。
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小组成员通过语言的表述,把自己的思路与方法跟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思维的共鸣。一个学生在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问题后,再让其他学生叙述一遍。通过这样反复的强化,从而有效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在你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样想?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
三、建立三大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流、评价、竞争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建立交流机制。互动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思维的关键所在。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如经常性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四、处理三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不能有消极等待或依赖小组其它成员的思维情绪。汇报学习成果时可采用“小组中心发言人”制,然后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中心发言人要组织组员讨论,认真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做好整理汇报工作,在全班交流时应负责把小组意见表达完整准确。
2、处理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个组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以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学生轻视能力弱的学生,自己抢着发言不听别人见解,而能力弱的学生因怕说错而引起同组同学的讥笑而不敢发言,从而使小组内出现垄断现象,所以应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是针对在小组中不同同学的自卑心理、骄傲心理、孤芳自赏心理等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二是当能力弱的学生有点滴进步时,给予大力表扬;三是采用轮换组长制度,促使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气氛。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导”与“演”进行有机结合,应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师生有机会进行互动交流。只有当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才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从而把师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之我见
庄浪县柳梁学区牛沟小学
白双奇
甘肃庄浪
744600 关键词:农村 小班化 优势 个性 因材施教
摘要: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学校实施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生源参差不齐。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教委提出了“三面九环节”小班化教学,学校实施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固定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如今,我参加工作已有十个春秋,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小班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小班化教学更能做到以人为本。我国的传统教育始终遵循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强调循规蹈矩,守住方圆,严重压抑了孩子们的一些天性,其实质是压抑个性,抑制人格发展,造成思维定势,扼杀创造力的发挥。而小班化教育有利于通过个别化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满足每个学生、儿童的需求,发展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既要求真务实,又要开拓创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日显突出。
一、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同步发展中求异步发展,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小班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实施小班化教学后,班级中的学生一般只有十人左右,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了解每个孩子,照顾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在小班的教室里,面对几十双忽闪的眼睛,教师的心理上觉得特别轻松,上课就会充满激情,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即做到了“面授”。课堂上,教师可以面向每一个孩子。因为人数少,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甚至有多次的表现机会,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人数少,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孩子,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找准孩子发展的切入点,因材施教。人数少,更有利于教师对孩子的个别辅导。教师完全可以对每个孩子的作业进行面批,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可以对孩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小班人数少,老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因为人数少,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更好的备学生,哪些人需要多指导、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德要求,具体到人!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成设计a、b、c三个层次符合学生不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在大班由于人数较多,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统一要求同步化,从而忽视和压抑了儿童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而小班就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小班化教学由于课堂上增加了针对性,课后主要是个别辅导,为减轻师生负担创造了条件。课后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长短处,做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留课堂“死角”。
二、利于学生个性展示
1.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班级人数的减少,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即“面批”。如语文口语交际《借铅笔》,我让学生先自己在座位上练习,然后再指名到台上表演。因为人数少,所以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也有了上台锻炼的机会。我们班上的江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平时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下课总是默默地在座位上,和同学很少交流。在这次口语交际课上,他不敢上台表演,可是我没有放过他,而是鼓励他上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终于鼓起勇气走上讲台。虽然他的声音还很小,虽然他说话还没有说清楚,可是他能走上台来就是一种进步。在这样的赶鸭子上台式的锻炼中,孩子的胆子大了,自信心增强了。
因为是小班,才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说话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理念。
2.利于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内容需要用动作、形体语言来表示的,小班就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忌“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主动研究、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堂课中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让学生主动认识到本堂课学了哪些知识点,如何把握它们,前后知识有何联系„„,即对知识进行内化,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3.利于教师关注孩子
就因为人数少,每个学生就有更多被关注的机会。孩子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行为表现、身心健康老师都了如指掌。如有问题可以及早与家长取得沟通,以便更好的引导孩子!在大班人数多,一节课下来,有的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有的甚至好几节课都没轮到过。这就大大阻碍了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小班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接触就多。孩子得到的锻炼就多,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也就多。教师增加了对孩子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
4.利于学生质疑问难
因为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小,接触社会时间少,有许多大人看来不必解释的问题,在孩子们心中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想说、想问。作为教师则不能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压抑学生的各种个性。在小班化教学的今天,教师就能发挥小班人数少的优势,仔细耐心地倾听学生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并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得到圆满解决。只要教师不厌其烦,适时点拨,让学生无拘束地质疑问难,定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保证成功的教学。鼓励表扬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育学生必须动之以情。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赞扬。而更应为小班学生人数少,就可以处处留意,人人留意。时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教师的微笑、教师的一句鼓励表扬会让学生志高气昂。以心交心,以情传情,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会成倍地予以发展。
可见,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大大高于大班化教学。但要想大范围内实行小班化教学,首先,需要家长、教师更进育人观念,“小班化教育”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
当然,在小班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加以解决。如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很明显,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课堂上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多培养。总之,我们只有多实践,多研究,才能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让我们的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小班化教学一定会在更多的地方实行。
第三篇:加强农村小学管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管理的意见
为切实赋予农村小学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农村小学办学的自主、自强意识,帮助农村小学理清关系,明确职责,建立规范,全面提升农村小学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乡农村小学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一)明确与落实乡镇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1、中心小学负责制定本乡镇场教育发展规划,报教育局审批后实施;中心小学负责管理辖区内公民办小学,协调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2、中心小学负责建立全乡镇场学区内档案资料。认真做好本辖区教育教学资料的汇总、管理和归档工作,及时填报基础统计报表;统一管理辖区内学生的学籍,认真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和不足龄儿童入学。
3、中心小学负责对全乡镇场小学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指导全乡镇场小学全面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各学科教学规范和课程标准;制定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制定本乡镇场小学教育教学奖惩方案,考评结果一并报至教育股备案;制定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组织、选送辖区内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参加省、市、县、局组织的相关活动;统筹管理辖区内小学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教辅资料订购等工作。
4、中心小学牵头组织本辖区内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中心小学负责对本辖区内小学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专项检查;每学年进行一次质量状况综合评定;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小学参加全县质量监测等工作。
5、中心小学牵头对本辖区内新增的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协调校建工程、电教仪器设备、幼教玩具设备、幼儿园改造等项目的
管理。
6、中心小学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小学招生和保学控辍工作。辖区内小学按行政村划分学区,就近免试入学。未经教育局同意,中心小学不得面向全乡镇场范围招生,不得跨乡镇场招生。
7、局年终评估方式不变,继续以中心小学为单位接受局年终评估小组的考评。
8、乡镇场中心小学牵头协调本辖区村完小附属幼儿园教师选聘、培训等工作。
(二)明确与落实村完小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1、村完小负责制定本校教育发展规划,报中心小学审批后实施;负责本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接受中心小学对本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的监管。
2、村完小应设立兼职学籍管理员一名,配合中心小学学籍管理员管理本校学生的学籍,认真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和不足龄儿童入学,村完小保学控辍工作排名靠后的学校,教育局将直接追究村完小校长的领导责任。
3、村完小负责做好本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各村完小要制定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负责组织、选送本校内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各项活动。
4、村完小负责本校招生管理工作,严格按行政村划分范围招生。要合理控制规模,确保本校生源稳定。村完小未经教育局同意不准跨学区招生,对村完小招收的学区外的学生,教育局不予拨付公用经费,不予建立电子学籍,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村完小校长责任。
5、村完小在中心小学的指导下,要切实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自觉接受教育局和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和过程督查等,如发现村完小在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出现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得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教育局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村完小校长相应的免职或降职处理,并同时追究中心小学校长的领导责任。
6、村完小在中心小学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及新增非法办学、办园的整治工作。
7、村完小代表乡镇场中心小学接受局年终评估领导小组考评
时,村完小年终综合考评结果排名靠后的学校,教育局将直接追究村完小校长的领导责任。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管理
(一)控制管理岗位设置,明确管理岗位职责
1、乡镇场中心小学管理岗位设置及职责
⑴乡镇场中心小学设校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各1名,原则上设副校长2名,较大规模的副校长也不得超过3名,较小规模的只配1名副校长。现有副校长超职数配备的,待逐步消化。
⑵中心小学校长全面负责中心小学工作并负责其辖区所辖小学的教育教学、学校安全及其他业务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评估工作;中心小学副校长协助校长指导、协调、督查、评估所辖区域教育教学、学校安全、财务后勤等工作;工会主席负责中心小学及所辖区域小学工会工作,组织工会活动,维护教工合法权益;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实施中心小学及所辖区域所有小学的教育教学教研业务指导、协调、督查、评估工作。
2、完小管理岗位设置及职责
⑴完全小学一般设校长、副校长及教导主任各一名。开办4-5个年级的小学设校长、教导主任各一名。只开办了1-3个年级的村小、教学点,不设管理岗位,由所在村委会村完小负责管理。一个村委会中只有开办1-3年级的村小、教学点,则该村小或教学点由中心小学代管。
⑵完小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管理、安全稳定、财务财产、学校建设等工作。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导主任主要协助校长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教研和教师日常管理工作。
(二)明确中心小学的人事管理权限
1、中心小学具有对辖区内完小校长(含主持工作的副校长)的任免建议权。中心小学根据工作需要,向局提出完小校长任免建议,经局考察研究,由局统一任免。
2、中心小学负责对本辖区内村完小副校长、教导主任的职务任免,报局备案。
3、中心小学及其辖区内小学的教师确因工作需要,需在中心小
学辖区内调动的,由中心小学呈报意见报告提出调动建议,交局统一研究决定;中心小学及其辖区内小学的教师需调出中心小学辖区的,由教育局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配,但原则上须经中心小学签字同意;中心小学及其辖区内小学需补充教师的,在每学年结束时由中心小学提出补充意见报局,局统一研究并直接补充到完小。
(三)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几项规定
1、建立完小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完小校长一届任期为三年。
2、建立完小校长岗位交流制。完小校长的交流依据上级中小学校长交流的有关规定实施,但只在中心小学辖区内进行。若完小校长调出中心小学辖区,则视同普通教师调动。
3、局定期向中心小学了解完小管理人员情况,并在过程督查中进一步加强对完小管理人员的考察。
4、中心小学及完小教师一律实行全日坐班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请假制度,事假1天内或病假3天内提交书面请假条,所在完小批准;事假2-3天或病假一周内由本人书面请假,完小签署意见,中心小学批准。事假7天内,病假3个月内由完小证明、中心小学签署意见,送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凡病假一周以上者都必须附病历卡及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教师婚假、产假,假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完小报中心小学汇总后报教育局人事股备案。
5、严禁完小聘请代课教师。一经发现,一律免除校长职务并由校长个人负担代课人员的一半工资。
6、严禁教师脱岗私自请人(含家属)代课。一经发现,停发该教师工资,并追究校长责任,每例(次)从当年校长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扣除3000元。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公用经费管理
(一)人员配置
各完小设报账员一名,负责办理本完小资金收付和登记备查账;报账员要由本完小熟悉财会业务的公办教师兼任。完小校长、副校长不得兼任报账员,同时要遵守财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
(二)收入管理
上级下拨的公用经费全部直达各小学。
(三)支出管理
1、为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中心小学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活动产生的公摊费用按各完小拨款学生人数分摊。
2、为确保公摊支出在分摊时的资金保证,在每季度经费拨至完小后,在完小账上先按以下比例预留公摊支出备付金:中心小学业务辖区财政拨款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含)25%,1000-1999人30%,999人(含)以下35%。公摊支出备付金主要开支因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产生的费用、学生文体活动费、培训费、校园方责任险、上级统一订阅的党报党刊和业务刊物费、中心小学统筹安排的临时聘用人员薪金、工会费、老协活动费、失业保险、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及其它财政代扣资金等必须公摊的费用。
公摊支出备付金每季度按比例预留,据实分摊,按年结算,多退少不补。如预留的公摊支出备付金不足以支付公摊费用,经县教育局同意可按资金缺口继续提取。
学生人数不满100人按100人拨款的完小和教学点,如实有学生人数不足50人(含),则提取50人经费预留在完小账上,主要用于该教学点教育教学,但该笔资金的用途须报经县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列支。公摊费用分摊时此类学校按50人分摊。
临时聘用人员由中心小学统筹安排聘用,在开学两周内,中心小学将完小确认的临时聘用人员信息表交局财审股,财审股汇总后转给核算中心;教育局财审股将本学期发放金额按拨款学生数分摊至各完小。
3、从各小学公用经费中提取5%—10%,用于校建维修。中心小学业务辖区财政拨款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含)10%,1000-1999人7%,999人(含)以下5%。该笔资金统筹用于中心小学业务辖区内小学10000元以上(含)校建维修项目,资金在使用时须履行报批报建及验收手续,经县教育局同意方可列支。该资金按季提取,按计划使用,年末余额结转下年使用。
4、为确保外地教师在校有伙食、学校财产有人看管,各完小必须自聘(薪金自己负担)一名勤杂工。其薪金标准参照列入公摊支出的临时聘用人员标准执行,财审股先按季预留,发放时由学校提供
名单、账号、金额,局核算中心通过银行代发。
若完小不聘用此勤杂人员,则不予报销其他开支。而且,除一名勤杂工外,完小不得自行支付任何临时聘用人员薪金。
5、中心小学在本意见出台前已有的旧欠,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应制定还款计划,逐步清偿,偿债资金按学生人数分摊到各完小,按季度预留。各小学要量入为出,学期末结算时不得新增债务,如确因学校安全与发展需要新增债务项目,由学校呈递书面报告,报请中心小学同意,5000元(含)以上的还需报请县教育局同意,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中心小学或完小擅自新增债务的,一经发现,校长一律免职,扣除当年绩效工资,新增的债务由校长个人承担。
6、直达完小的公用经费除开支公摊费用外,用于完小日常教学用品购置、小型维修、完小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全日制坐班教师中餐伙食费支出,完小不得列支招待费。教师中餐伙食费支出按《余干县学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第四十七条执行。
7、完小单笔支出1000元以上(含)须报中心小学核准方可报销。10000元以上(含)的修缮支出,应事先到核算中心领取《自筹资金校建报告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局校建办验收后才能列支,物资采购按干教通字[2013]124号文件办理。
(四)会计核算
1、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为每一个中心小学设立一个账套,中心小学业务辖区内的各完小在该账套内分部门进行核算。教学点财务纳入所属完小核算。
2、完小支出由完小指派专人进行审批,不经过中心小学审批,各完小应按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核、审批原始凭证,并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预留审批签名笔迹对照卡,作为核算中心审核的依据。
中心小学、完小报账员按期整理好本校收支票据,做好本次报账的支出明细表,学校教师要在支出明细表的每一页签字(教职工20人以下(含)的学校全体教师签名,20人以上的不得少于20人签名)。
学校报账员携整理好的票据,教师签名的支出明细表,每季度
集中到局核算中心报账一次。
3、完小支出业务谁签字谁负责;公摊支出报销时,由中心小学提供合法票据并附分摊数据表,票据由中心小学签批,分摊数据表由中心小学和完小负责人共同签字,共同对该业务负责。未附分摊数据表的公摊支出票据,局核算中心不予入账。
(五)资金支付
局会计核算中心对票据审核后,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现金管理的规定,将报销款项转账支付至完小报账员账户(零星支出)或商品供应商账户(大额支出)。
(六)监督管理
各完小应按月将本单位收支明细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学期终了一周内,完小要组织教师对本校本学期财务收支进行结算,并将结算情况报告中心小学及局核算中心。
加强公用经费支出内部审计,县教育局财审股应指导中心小学对完小财务收支进行内部审计,提高完小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违规使用、虚列支出等骗取学校资金的,将按有关法规对完小校长和相关责任人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完小校长离任时,必须进行离任审计。
(七)其他事项
1、中心小学应牵头本辖区内完小制定本辖区财务管理制度,在教代会通过后,交局财审股一份,局核算中心二份。各完小应在中心小学指导下制定本完小的财务管理制度,交中心小学备案。
2、本意见未尽事宜,按照《余干县学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执行。
3、以前规定条款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如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XX县教育局 2014年7月23日
第四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思南县香坝小学
我校通过二年创建寄宿制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直参与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我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就以香坝小学推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谈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学校硬件建设方面
(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整合资源、搞好硬件设施是实施寄宿制建设的基础。在寄宿生并入寄宿制学校,要得到妥善安排,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国家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1102.31万元,到目前为止,除教师周转房、行政办公用房未启动外,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858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937平方米、学生宿舍楼3437平方米,食堂(含浴室、锅炉房)1214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309.03万元,2010年我校1200名学生住上了宽敞明亮、标准化的宿舍、教室。
二、寄宿学生管理方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学校管理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特殊作
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通过制度把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4个,除了规范宿管专、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宿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1、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生活指导教师)7人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
2、管“穿”。我校给每个寄宿生床铺都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鞋袜。为此,我们的生活指导老师就会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10人一间的宿舍,每间宿舍门上帖有“住校学生家校联系卡”,生活指导老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生活指导教师帮助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4、管“行”。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来自流水方向的4个村,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10里,远至近20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此,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绘制了住址分布示意图,确定学生集散和情况联络
点,并将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编成若干组,学校选派教师来负责监督该路寄宿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确保了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解决了家长担忧孩子上放学的途中安全的忧虑。
5、管“医”。生活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乡卫生院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每天每班安排有两节晚自习,由该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流下班辅导,下班辅导教师工作作为超课时安排。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生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作指导,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班主任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晚自习、图书的借阅、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即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我们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学校设立了“亲情电话”,以楼层为单位配备了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知道与教育,帮助本室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从而健康成长。
8、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保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的工作方法正确,用全体教师的努力换来了“家长的两个转变”和“寄宿学生的三个变化”。家长疑虑变为了信心。去年刚开学,我校就有100多名学生在外校就读,今年开学,就转回我校70多名。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
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又不赞成了;寄宿学生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肯定会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我们将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边前进。
第五篇:初探“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策略”[模版]
甘肃省省委宣传部、教育厅
教改论文征集〃评选
论文名称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姓名 杜强秀 工作单位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通讯地址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 联系电话0943-6681206 电子邮箱duqiangxiu@126.com
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
2011年8月
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方法初探
杜强秀
(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教管中心,白银 730917)
摘要:本文从班级规模、师生关系、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小班额条件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客观优势,并对在小班额条件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班额、教学、教学活动模式
在我们农村地区,由于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新时代农民心中,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加之打工子女进城就读趋势的影响,从而直接导致农村小学近年的生源数量减少。就我们本地来说,王家山镇辖区五个小学,2009年班级人均数为18.7人,2010年班级人均数为16.2人,2011年班级人均数为8.5人,小班化趋势十分明显。这为我们探索小班额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和难题。但专家们却指出:小班额教学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和密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会得到全面发展,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小班额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不仅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频率增加,而且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认为当前农村小学实施“小班额”教育教学,应着重从以下
几个方面开展:
一、变化教室空间,增大师生接触面。(一)师生相处一室,教与学两位一体。
首先要求教师把办公桌由办公室搬入教室,促使教师基本全天在教室办公。为此,可以把教室的1/3(也就是教室的后门处)围装起来,留给任课教师办公。班额在5人以下,也可以把学生放在教师办公室里教学,这样教师就很少离开自己的学生,课上课下相处一室,从而很大程度上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在形式上平等师生关系,彻底体现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教师的一言一行全在学生的注视之下,学生的喜怒哀乐尽在教师目光之中,情感上的师生互动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二)班主任在课间活动中创特色,蕴内涵。
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实际,以班或班内小组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学生的课间活动,开创出班级或小组特色。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有针对性的帮助情况特殊的学困生,让他们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体验到被接纳、被信任的安全感,体验到教师给予的理解、支持、体谅和鼓励,体验到其个人价值,从而促使其发挥潜能。
(三)学习环境要美化、优化、个性化。
小班级环境布臵遵照的原则是: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环境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安全性,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学生思维,融合师生情感。首先,为了便于分组教学的实施,学生课桌可按学习小组分片儿摆放,形式相对稳定,打破死板的“秧田式”,并提倡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使之便于小组学习和讨论。其次,教室墙壁布臵力求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栏目的形式、名称不要求统一,师生自由设计创新。
二、教师备课要有特色,因人而易,因材施教。
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大班额教学方法,备课时要充分体现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家庭环境等方面做到案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初步将学生分为三层:(1)学习兴趣浓厚,成绩稳定;(2)学习不用功,有潜力,成绩不稳定;(3)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不理想。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学生的不同层面进行教学,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同时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设计坡度,设计弹性练习。
三、学生分组学习,强化师生互动性
这里建立的学生学习小组是互助合作型的,它坚持的理论基础是:“当个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工作时,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必然依赖每个个体的力量。这种内部的依赖使得每个人都去激励、帮助他人做好每件有助于集体成功的事情,热爱他人”。它组建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4-6人,相对稳定;公平竞争。这样,“组内异质”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 “组间同质”又可保证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为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激励创造条件。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学习小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少进行面向全体的满堂讲,多进行个别指导,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小组去动手、动口、动脑。与此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活动进展,及时深入到小组之间,学生之间,为某个小组或某些小组成员定目标,并进行个别化的群体指导和个体指导,最终创出组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面对全体对学生个体提问和评价(这一环节只在小组内部进行),只对小组群体提问并做整体评价,以此促进小组的团结协作。
四、教学方法要恰当适用
首先,作为教学方式、手段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经常用的基
本方法。如老师的讲述、提问、演示、指导,学生的听讲、读书、联系、观察等,是教学活动中的单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教学活动的元素。其次,作为教学活动程序或操作步骤的方法,即教学活动模式,是教学手段、方式的组合,它相对独立完整,能够完成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如一般教师上课应用的最基本的“诱导动机—讲授新教材—复习巩固—练习应用—检查反馈”的程序。第三,是有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这三个层次的的方法是相互依存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综合而言,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三疑三探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五、实行弹性作业、多向检测。
由于学生人数少,可以进行逐个面批。面批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帮助其解决,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学习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营造出舒缓、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运用口头的激励性评语,调动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做好自己的面批记录,用以查找教学中的得与失。
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学习留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长了,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必然迅速增强。但受这种相对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松懈散漫的消极情绪,教师也会在强调锻炼学生“会学”的能力的时候忽略对学生“学会”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应该是教师提高教学的实施能力、监控能力,提高督导的力度和密度。其中重点要抓好学习质量检测这一环节,借此找出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差距,及时进行巩固性或弥补性训练。检测的形式和方法要注意灵活多变,做到“听、说、读、写”与“点、线、面”紧密结合,避免“为考而教”、“为考而
考”的考学弊端。检测频率上,我们要求每周至少进行1次小型检测,防止“消化不良者”远离分层目标和个体目标。
六、注重心理帮助,关爱学困生。
学生之间从一开始入学就显现出个体差异,并且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明显,最终产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但对每个学生而言,学习上的困难往往是阶段性或某一方面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此,教师进行及时辅导非常必要。由于“小班额教学"班小人少,教师及时准确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与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辅导帮助,真正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一般采取小组带动、优生协助、多设问题、多重训练、单留作业、互改作业、详细面批、激励评价等方式表现和落实对学困生的关爱。
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一样,心理健康问题呈明显增多态势。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要客观认识、积极排解小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思想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及时主动地给予其心理帮助。教师在思想中要明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社会角色,尊重、关爱、理解、支持学生是这种职业的职责;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关注学生的心理疾苦,采取积极恰当的教育方法,帮助克服心理危机,促进健康成长。
以上所述的几点内容和方法,在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小班额”中,都可以有效地进行实施,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农村小学应该本着“提高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这一目的确立符合实际需要内容与方法,实施自己的“小班额”教育教学,从而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董波: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策略
[EB/OL].http://.2003-11-28/2011-10-24(报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