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张自泰

时间:2019-05-13 03: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张自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张自泰》。

第一篇: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张自泰

编码 研究类型 D 学科分类 A

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1.研究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新理念、有效途径作简要分析。

2.研究方法

采用实践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建立的途径。

采用信息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途径研究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建立的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学习、分析,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研究。采用观察法对自然状态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实质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叫师生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过程的运转、教学效果的质量。传统 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不利于教与学的目标的实现。新体育课程要求构建融合、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建立一种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生关系一直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同的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所持的观点各不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3.2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3.2.1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总体评价都较一般。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结果都不太近人意,说明目前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和不协调等问题。

3.2.2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是淡薄的,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谈得最多的恐怕也只有纪律和学习。

3.2.3喜欢和敬佩老师虽然与学生年龄和见识有关,但老师不能被学生接受是令人沮丧的。教育要面向全体,能否赢得学生的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3.2.4喜欢体育老师和老师课上得好这两个原因说明,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3.3影响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但多年来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师生间良好关系构建的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 传统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

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受“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3.3.2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个性发展

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仍将是班级制。学生较多,对体育的兴趣各有不同,体育的素质水平差异较大,这将是班级制教学的最大特点。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的个性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向,体育教师依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有严格的规定性和不容更改性。但有些内容学生并不一定喜欢,这就必然造成教学内容规定性与学生个人兴趣的矛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

3.3.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教师教的方法,教学组织追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性和统一行动的有序性,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课堂教学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这种体育教学形式,不但容易扼杀青少年好动的天性,还严重打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制约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完成教育目标。要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师生关系良性循环,更多地促进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必要环境,而且还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教师应为开创新型师生关系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4 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后的主要心理效应

3.4.1能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教师热情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教师毫无保留地向学生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才干和学识,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信赖老师,愿意向老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决心以老师为榜样,按老师的指导去行动。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2 能改善课堂心理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它能传播健康思想,促进行为的规范化,练习的刻苦性、主动性,还可以净化不良的班级风气,消除不健康的意识形态,使小群体处于和谐稳定、有秩序和有高涨的情绪状态之中。相反,则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情绪不稳,理智活动下降,机械重复的练习多,混乱反应多,以至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学习任务难以完成。

3.4.3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

对于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实际上就是人际关系环境。师生关系是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通过交往认识自己的老师,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是体育教师本身的良好个性品质和个性倾向,在师生交往中影响着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

3.5.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5.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上,教师同样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正是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偏袒、歧视和冷淡,才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不满、疏远乃至反抗。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素质较差,体育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怀、多指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努力帮助他们。我们应该相信教师如此真情地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

3.5.2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服务学生

过去我们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能够控制式的管理,学生只是在整个过程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其主动性。而课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教学生去“做”,而且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教师已成了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服务者,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3.5.3师生共同选择学习内容,共同参与教学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兴趣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就是学生有权在课中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和器械练习,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在体育展示活动中,《体育超市》一课就采用了多器械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器械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接触器械时间多了,学生的运动量也同步加大了,练习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在制定教学计划前,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做哪些运动?在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爱好,课堂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4创设宽松、愉快、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传统的军体化、三段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抹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现在的体育课多采用:学生自我练习和自由结伴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器材场地练习、学生自由站位听讲观察、学生可以自由结伴讨论等等。做到“能放则放,放而不乱、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的宽松、愉快、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3.5.5利用视、听等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优美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丰富多彩的色调运用会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既能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节奏感强的音乐能使人兴奋,练习时不易疲劳且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频率和节奏感;优美柔和的音乐能使人放松、愉悦,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还有恰当利用位觉、皮肤感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3.5.6调整教学语言,形成亲切的教学语言风格

教学语言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教学的氛围中,与学生融合一起,才能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如课堂上有些学生做徒手操很不认真,我调整了以往严肃批评的语言风格,换了一种语气和批评方式,我对学生说:“刚才做操时,我看到你有几节操做的动作不够正确,我想放学后到操场上来,我们一起来纠正一下动作,好吗?”。这样,学生听起来备感舒适,从而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为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重要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总体评价较为一般,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和不协调等问题,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4.2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态度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兴趣及体育课学习成绩与他们同体育课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4.3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角色认知不一致,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是关爱学生、尊重与平等对待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而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一直停留在知识传授等旧观念上,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角色认知的趋同和趋近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深层因素。

总之,新课标要求确立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现在的教学中,教与学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技能与见解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与学和谐互补。

参考文献:

[1] 常汝吉 [2] 祝蓓里 [3] 季 浏 [4] 黄小鹏等[5] 季 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心理学新编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与健康教师手册 体育社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篇:新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新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106-01

摘要 新?r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图远景,教育是关键。体育教学作为支撑农村学生专业体育知识获得和竞技技能习得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还将为他们的更高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并可能会在回馈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新农村

一、引言

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概念,因切合当下中国农村建设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而命名。其框架图景由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给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定位。“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作用尤为突出。研究当前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指出问题并给出切合时代需要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初级中学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体育教育

按照我国现行学制,初级中学属于基础教育学段。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我们是要培养身体健康,体质强健,有自信心和积极心态的青少年,一方面实现自身身体机能的全面成长,同时要关注身体作为工作和学习之基础载体的能力。但新农村背景下,这一定位必须得到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农村近年来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文化大创新和社会的大进步。那么究竟,新农村这一时代背景下,农村该有一个怎样的体育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定位上,可以逐步向专业人才储备方向靠拢,在教学上适度以兴趣为导向,辅之一必要的课堂管控,在评价上综合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估、家庭反馈和学校既定教学评估的手段。旨在培养利用高水平运动员这一专业型人才来带动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体育健康理念。

三、当前新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成就、问题、对策

(一)取得的成就

正如一切教育都有广义和侠义之分一样,体育课也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在专门场合如各大中小学校乃至于少年宫训练场等集中开展体育教学的属于侠义的体育教育,而无论地点、时间突破时空限制都可开展的就是广义的体育课堂了。这里以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为例,重点而扼要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教学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从新中国在农村开设体育课以来,中国的农村体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代际体育技能的习得来比较,因为体育课堂的教学和熏陶,我们已经从“斗鸡走狗”、“玩泥巴、“过家家”、“摔跤”等极为原始粗暴的体育活动技能逐步成长为懂得甚至是精通各类现代体育技能的新农村人。从基础设施开,改革开放前我们在泥土上打篮球,烂木板铁圈作为篮板,而现今绝大多数的农村都用上了硬化球场,并且大都安置有钢化玻璃的标准篮板。一句话,体育项目由单一而丰富多长,体育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展,几近国际水准,而农村的孩子们的体育专业节能也呈现出几乎级数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定位不够清晰。农村的体育教学工作不是说没有定位的问题,而是存在着定位不够清晰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农村教育的决策者们认识的滞后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大幅度倾斜,农村经济出现重大转型,社会关系正在经历巨大调整,农村具名群体的知识增长速度和认识水平的提升幅度超出了决策层认识。这是一种突变,但是决策者应该尽快沉下去,到农村去进行田野调查,以便于为农村体育教学的重新定位刷新理论误区,做到“定位要能推动和引领行动”,而不是拖行动的后腿,制约我们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其次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的体育老师。要么是执行上级决策的时候不够到位,不然就是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够好。一般而言,政治决策尤其是教育层面的重大决策都必要具有前瞻性,某种程度上是有开放空间的,它可以容许实际操作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创新,因此教师体育教师必须牢牢抓住契机,增加对体育教学定位的动态认知和实践活动。而当下农村体育教学的定位,我们认为适度地向专业化方向努力已经具备了条件,进一步践行全民健身,终身体育。

二是教学模式稍显滞后。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形式上依然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所需人才定制化生产之间的根本化冲突。但改革是大势所趋。未来中国的体育教学必然合乎世界的潮流和趋势,走兴趣为导向的个性化体育之路。所谓“全面教育”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部个性化需求,选择的权利必须属于学生知己,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走上正规化的路子。

三是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学校体育的评估主体是学生及其教育部门,单一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是不健全和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引人社会、家庭特别是学生自己的评估,某种程度上,我们还要更加重视学生们的自我评估。有没有进步,特别是有没有培育期体育兴趣和爱好,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有没有植根进身体骨血里面,这些只有学生自己才能真正了解。

(三)合乎时代背景的对策:用好政策,做好方案,评估

目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这些以新农村建设为宏图愿景的重大举措都在不断地改造和改变着农村。农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巨大变迁。因此,农村体育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利好,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打造,到教育理论层面的推陈出现和自我突破,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们都要抓住大好契机,做好教学方案的调整、规划,动态考察和评估现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和成效,做好第三方评估信息的整合尤其是学生自我肯定性评价和批判性的声音的思考。

第三篇:课改,教改背景下生物教学的体会(反思)

课改、教改背景下生物教学的体会(反思)

乐东中学生物组邢宝妹

我是刚毕业不久的老师,仅有两年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只能浅浅谈一下对我市新课改和我校新教改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生物科学作为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只有在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给学生有独立活动的充足时间和发挥想象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再由数据进行实验推论,高质量地完成实验预定目的。揭示了教材内在的注重学生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理念,以及让学生了解科学认识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并且从研究性课题课的新实验类型的出现,还可以看出新教材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的新理念。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呢?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一、要重视初高中的衔接

1、课标要求的衔接

要去通读初中、高中的课标,了解学生初中所储备的知识范围,是否与高中的内容自然过渡,所以在设计每堂课学案之前,要充分考

1虑到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知识的障碍。并适时用各种方法清除这些障碍。例如《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中,学生对血浆与血液的区别,课文中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图理解上可能存在障碍,在学案上展示血液的组成图、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示意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2、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学校的师资、实验条件设备缺乏,而生物是一门重视实验的科目,会考只要求笔试,没有考察实验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为了参加会考,采取死记硬背,“背多分”,对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全然不解。到了高中再采取这种方法肯定不行,所以先要介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不能只靠背,更重要的是锻炼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和思维训练。

3、教材的衔接

要通读所有教材,知识常常是螺旋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知识的拓展,不能过渡,有些内容在选修会滚动出现,否则会影响课程进度。例如必修2基因工程只是简单介绍基本步骤,详细细节在选修3再出现。

二、让教师和学生同时认清新课改新教改的优越性

经过学校一年多来的新课改下的教改活动。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我校新教改的巨大优越性,但是据我和学生交流了解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新课改、教改的实质和作用,他们都认为这种模式根本就是“过家家 ”,只利于同学间的说话和小打小闹,不利

于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课改教改的新课堂。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加强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行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现在的中学生同样也有这种需求。要善于改变传统问题回答式、讲授,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鼓励合作性学习,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方面:

1、在学案导学问题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不是老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该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让学生对问题本质大胆做出尝试性的展示。

3、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计划,版面展示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各组之间进行质疑讨论修改来完善过程内容。

4、让学生小组实施活动方案,充分使学生体会合作精神。

5、诱导学生参与推理的活动过程,通过表达和交流,论证或修正他们自己的解释,培养学生动手和交流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勤于钻研,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第四篇: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编织活动的实践研究[最终版]

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祁幼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 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指南》中提出:“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共同生活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这些表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况且在当今社会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世界其他各国优秀文化养分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保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支撑,就很有可能会迷失于光怪陆离的物质诱惑中。教育对此承担着相当大的责任,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牢记民族文化是国家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而编织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编织艺术又是造型艺术,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证明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同时,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编织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方向,灵活的编出物体形象,使幼儿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编织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通过了解编织,在编织艺术的熏陶下,生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编织的魅力,提高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编织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技能、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品格和能力,同时又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养成。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编织艺术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它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几千年来形成的“编织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综观目前幼儿园的编织研究和实践,一般存在以下问题:较多的研究只停留在制作层面,缺乏对编织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和渗透,对编织活动与教学活动内在的教育规律把握不足。我园虽地处郊区,园所规模较小,远离交通要道,但是一直以来我园都在努力探索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践形式。根据幼儿园及幼儿的具体实际,自2005年9月起,我们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指南》的指导下,以“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切入口,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整个幼儿园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民间艺术活动日益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为了充分实现民间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鉴于此,我们发现民间艺术中的编织活动更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我园地处农村,家长中又不乏有编织的能手,再则周边社区编织活动丰富多彩,如:草编、竹编、珠子编织等,深受人们喜爱。请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进课堂参与幼儿园编织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亲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对编织教育作深入研究。构建编织教育课程的前提是必须以幼儿发展为本,必须坚持将课程内容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我们以二期课改为引领,不断吸收编织艺术的精髓,充分挖掘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幼儿园内构建起编织艺术教育课程,并将编织活动融入到环境创设、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中去,探索编织特色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热爱中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幼儿的个性和特长,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积累更多的编织经验,热爱编织,关注编织,让编织走进我们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在民间仍在发扬光大。同时,使我们的编织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确立幼儿园编织活动的框架。1)构建编织活动的总目标、层级目标。2)确立编织的系列内容。

3)积累行之有效的组织指导方式。2,积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系列方案。3,收集活动的案例。

4,验证编织活动对培养幼儿民族精神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以“二期课改”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编织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幼儿素质教育中的编织艺术活动课程资源,建构各年龄段活动课程,探索开展在编织艺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

2,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编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从编织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教师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研究的内容:

1、开发幼儿编织活动课程资源。

2、幼儿编织艺术活动开展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1)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园内教学、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幼儿园实施编

织艺术活动的保证,只有找到编织艺术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编织艺术教育穿越时间和空间,取得成功。

2)特别要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作为实施课题的重要途径。

3)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对幼儿园、家庭、周边、社会环境中可供利用的

教育资源对编织艺术活动开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3、研究幼儿编织艺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

4、研究开展编织艺术活动与提升幼儿综合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5、对实施编织艺术活动的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的监控、记录、反馈、调

整、评价,了解课题实施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日常反思中不断推进编织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

途径:

(1)美化环境,让幼儿处身于编织艺术的氛围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挖掘编织艺术的瑰宝。我们可以通过把家长请进课堂,为幼儿介绍他们已有的编织艺术方面的知识,并传授给孩子,提高幼儿对编织艺术的兴趣。

(3)借用外部力量,开阔幼儿的视野,我们通过聘请一些从事编织艺术的专家,当场为幼儿献艺,并教幼儿一些基本的本领,激发幼儿学习编织艺术的欲望。

(4)开展亲子民间活动。幼儿园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在共同参与编织艺术活动中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亲子之情。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了解编织艺术,走进编织艺术,并习得相关的编织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在编织艺术活动中使幼儿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为本课题的关键。

创新之处: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让幼儿动手动脑,提高其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婴幼儿时期,对其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智能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关键,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及时下对策,转变教师、家长的观念,寻找出一系列适合提升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活动方案及经验。将有力推动我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园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幼儿

五、研究步骤、时间安排、预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编织艺术技能的了解、掌握程度和家长对我们实施编织教育所持的态度。

2、文献资料法:寻找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内容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师的环境的创设和家长们的密切合作,不断发现问题,修正研究方案,使研究更趋合理,科学。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选择对象,进行基础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1)对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实地指导,案例分析,经验介绍,交流讨论的方式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与指导。

(2)教师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让家长了解编织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家庭的事。

(3)实施课题方案,积极进行反思与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及时评价,突出日常性、过程性的评价。

3、分析整理阶段: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具体安排:

1,在小班进行研究。通过材料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其注意力、观察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并撰写阶段小结。2,在中班进行研究。通过区域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并撰写阶段小结。

3,在大班进行研究。通过操作活动,萌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意志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撰写阶段小结。预期成果:论文集、活动方案、影像资料、结题报告、活动观摩。写出《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我园开展科研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园内领导集体形成共识,全面参与,探索可行的途径。在前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及时积累资料,写心得体会、教育随笔和个案分析。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有以下特点: 人力:、充分利用上大家长资源,聘请上大教授直接指导此课题的研究。2、有一支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财力:

有专项科研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在以上的背景条件下,我园确立此课题的研究,我们相信能顺利实施并完成。

第五篇:《在课改的新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概要

《在课改的新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概要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案不能混为一体,对这三个概念要正确地区别。

教学案例: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写在教之前;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写在教之后。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①教学内容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显性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隐性教材: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知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②教学对象分析: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

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新课改要求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 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①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地市两级职教室倡导“师生互动,高校有趣”、“入情”、“入做”的课堂模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②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③学法指导: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④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⒋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

①过程设计意图: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 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②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是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二是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三是对于每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⒌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 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⒉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

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②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⑤教学过程;

⑥教学反思、评价。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教学设计的书写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表格,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3)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

(4)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 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课的准备的设计)、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1.分析《教学大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相关教具: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的实施中的设计)(可以结合我校的四趣八步进行设计)

(一)课前探究: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目的和意图)

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后记(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

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下载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张自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张自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