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4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

第一篇: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

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

永修县虬津小学:江亮

随着我国入口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农村每年的新生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样,就使许多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学校,每年的入学人数逐年在减少,出现了一个教师带几个小学生的“农村小学研究生班”。如果这些学校不进行改革,不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势必给国家造成财力、人力上的重大损失。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农村山区小学来说,最好莫过于采用“复式教学”。复式教学具有班级授课制的本质特征:学生固定在复式班里,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预定时间内使学生达教学大纲的要求。它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进行。同单式教学形式相比较,它受到特殊条件的限制,对于保证和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确实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教师所教的科目多、头绪多,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教学组织复杂,而且几个年级同在一室进行着不同的教学活动,容易发生互相干扰的现象,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复式教学也存在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潜在优势:

1、复式教学班额一般较小,各科均由一个教师承担,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复式班由一位教师全面负责,有利于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全面按排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各科教学的横向联系,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

3、复式教学是通过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般情况下,直接讲授时间少,从而有利于“精讲多练”教学原则的贯彻。由于自动作业时间较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显,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4、同一班中有大同学和小同学,他们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有利于形成大同学帮助小同学、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也有利于培养与形成班级的骨干力量和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因此,要强调掌握复式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发挥其潜在的有利因素,加强科学管理,同样可以取得教学的高质量。为了搞好复式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有复式。教学的教师注意:

1、编班。复式教学的编班十分重要。学校要以有利于组织复式教学为前提,依据各年级学生的人数、教师的水平和工作量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择较为合理的编班方式。例如:两个年级学生合编在同一教室授课为两级复式。可以把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各编一个班,由二位教师包班。这样做,低年级学生可以得到较多的照顾,教师也可以“跟班走”,有利于了解学生,教师工作量相对平衡。

2、课表的编排。复式教学的课表编排,除要遵循一般课表编排的原则外,还要结合复式教学的特点,注意教学科目的配合,把需要直接教学的科目和可以做动作业的科目配合起来。如一个年级的语文课与另一个年级的手式劳动课或美术课配合;一个年级的数学课与另一个年级的自然课配合等。这种叫异科目搭配。这样可以减少干扰,知识不容易发生混合;还有一种是同科目异教材的搭配方法。

3、座位的排列

复式班的座位排列,一般可按以下要求进行:(1)、便于教师讲课、巡回检查和辅导;便于学生听讲、看黑板、看教师教学演示。(2)、便于学生自动作业和小助手的活动,避免学生间相互干扰。(3)、为了照顾学生学习基础、视力、听力、维护课堂纪律和学生身材高矮等因素,要把视力、听力差的,身材矮的,低年级的学生排在前面;把同年级学习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自觉性强、纪律好的与自觉性差的排在一起,便于他们互相帮助。

4、教案的制订复式教学不同于单式教学在于:在一节课内,同时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工作头绪多,教学组织复杂,直接教学时间少。因此,制订复式教学教案要注意:(1)、妥善安排“动”与“静”。直接教学是教师对一个年级面对面地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检查、布置、指导学生的课内外作业。自动作业是指教师在对一个年级直接教学时,对其它年级所布置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默读课文、查字典、演练习题、写作文等。通常把直接教学活动称为“动”,自动作业称为“静”。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轮换交替安排,形象地称为“动静搭配”。一个年级在一堂课内的“动”和“静”应当互相衔接,紧密配合:几个年级之间的“动”和“静”也要衔接和配合。(2)、教学步骤及其顺序要合理清楚。教师备课要认真设计教学步骤,步骤先后顺序合理,则教学过程紧凑,容易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直接教学先从哪个年级开始?不同学科如何掌握?各种类型的课有无区别?这些问师的处理,没有固定的框子,常常从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具体教学任务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3)、要精确分配教学时间,并在教案上注明,便于掌握。教案写法宜简不宜繁,做到简明、醒目、实用。教案形式,以并列式教案为常用。在一张表格里,有几个年级的复式,就划纵行平列的几格,每个年级的教学步骤各占一格,逐项填写;并在横的方面使各年级的“动”、“静”活动对应起来。

复式教学是我国居住人口分散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这是农村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人口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搞好复式教学,对于普及小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在实施新课程中投掷教学案例

《投掷教学课中的创新与参与》教学案例

朱强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高中《体育与健康》中投掷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

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二、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完整的投掷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本次课是以“实心球”这一投掷项目为主教材进行讲解。由于投掷实心球对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是由每个单一动作所组成的连续动作,掌握它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强调循序渐进、从分解动作开始反复练习,要求同学不厌其烦、勤奋刻苦地练习技术动作。在教学中运用了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将掌握技术与训练力量、投掷能力相融合、相贯通。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及创新思维的学习意识,增强自信心。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投掷技术原理,着重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投掷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方法。在规则的约束下表现出竞争、合作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安全防范技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吃苦耐劳、坚毅勇敢、拼搏向上的精神。

教学内容:★双臂前掷实心球的技术

【教学重点】:

1、掷球时的用力顺序:由下向上的发力顺序即蹬(腿)>>顶(髋)>>挺(胸)>>挥(臂)>>拨(指)

2、掷球时双腿蹬伸,展髋挺胸,双臂快速挥摆。

【教学难点】: 全身的协调用力和动作的衔接配合。

设计思路:投掷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学校体育的测试项目,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参与不积极等因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由教师制定投掷课的单元计划,通过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授教及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锻炼,让学生在运动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叙述:

课的开始阶段

课前预备铃声一响过,高一(3)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实心球、橡皮筋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朱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

“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掷实心球。”我回答。

“啊!”两位女同学叫出声来。同时我看到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投掷课的学习确实让很多学生感到苦恼,尤其是女生,第一,对这个项目的学习缺乏兴趣,第二,由于掷实心球可以在体育会考中作为选择项目,可以用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代替,所以,很多同学对投掷课的学习采取逃避态度,大多同学还有一些恐惧心理。课的开始,我先强调了投掷课的安全知识,要求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要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安全的完成学习内容。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准备活动中增加了几节投掷专项操,采用了“双手拨球”和“连续传球”等方法来让学生熟悉球性和热身。同时也使学生逐渐把的注意力转移到实心球学习中来。

兴趣激发阶段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熟悉球性后我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 “投篮。”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扔石块”、“扔飞镖”„„

我提高声音说:“不错,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么它们都有那些共同点呢?” “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

“看谁投的远”又有一位同学回答。

“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呈现出迷惑神态。“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嗯,„„,是”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以投远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好”同学们高声地回答。

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我将队伍带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老师先来”,我以原地侧向的方式将实心球双手抛出,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的,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的练习开始了,真是千姿百态,花样迭出:弓步正向、后抛、侧向抛、单手推球、单臂投球、双膝跪姿前后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课堂上,大家在非常兴奋的状态下创造了许多种投掷动作。有很多同学投掷的还很远,虽然大多数的投掷动作很不规范,但是同学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学生们在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创新练习。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规定动作的投掷练习,原地双臂前掷实心球。“先看老师的示范,我们要做的是原地双臂前掷实心球,注意动作要领:双手持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屈膝,上体后倾形成背弓姿势„„”学生认真的在听我的讲解。“我示范一次,大家可以看老师的动作,看完后可以在一侧做徒手技术模仿。随着实心球在12米开外落地,同学们大声鼓掌,为我的精彩示范叫好。我又拾起地上的一个球,对同学们说:“只要大家认真练习,巩固技术动作,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在考核中成绩优秀,老师在做一次,大家仔细体会我的用力姿势….好,现在男女生两人一组分开练习,老师分别指导,注意,每组同学之间留出15米左右的投掷区域,注意安全。投掷的过程中也可以用橡皮筋做原地模仿练习。前排的同学去拿球,准备练习” “好„„” 接下来是同学们投掷练习,用力声、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应用拓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原地双臂前掷实心球的技术来过渡到完整技术上步 双臂前掷实心球技术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提高投掷能力,稳定技术动作。通过集体协作和自身努力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下面我先做两遍示范,然后我们分开练习。”我说。动作示范后。我说:“每人以刚才的排列队形做10次投掷练习,然后我们做一个推远度上“台阶”的实验:就是设4~5个不同远度的投掷区,每区远度相差30~40厘米,一旦达到规定远度,便可上一“台阶”,进入另一区练习。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分别练习。大家有没有信心步入最高的梯队?” “有”同学们大声回答,接着是很有序的各自排开进行练习了。操场上同学们练习的那种认真劲甭提有多带劲了,大家使出浑身力气,你追我赶,逐步有很多同学的成绩得到提高。“老师:你来看看我的”“老师:你来给我指导一下”不时有同学让老师来观摩和指导„„最后我按照“台阶实验”所分出的梯队进行分组教学比赛:按学生的成绩水平分组进行教学比赛并排出名次。“我说:现在以每个台阶水平的同学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每人只投三次,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做裁判,每小组取前三名。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大家很快就投入到了比赛的气氛之中„„

“哎呀!投低了”、“用力一点”、“助跑了投”„„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投掷动作。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课要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

教学反思:(一)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投掷实心球的完整技术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规则的约束下表现出竞争、合作和应变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运用分组教学,和小竞赛的形式,缩短个体成绩差异,体现学生主体,从而引伸到规定投掷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投掷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在教学案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通过比赛,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三)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注意运动中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投掷的练习时,一定要在老师的统一指挥和要求下完成练习,做到安全第一。

第三篇:在新课程教学中

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王敏勤

这次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老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新的教材观为什么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由于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指导思想不同。旧的教学大纲在指导教材编写时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过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扣纲扣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就不错了。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所以我们感觉新教材容易了,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要整合课程资源。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老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不重要了,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虚晃一枪,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甚至整堂课都是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书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这是误人子弟。我国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若干次,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但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认真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教学)。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都没有学会,联系实际又有什么用?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所谓“超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替换教材的例子

为了说明基本概念,教材中往往选用一些例子。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如小学《数学》中有一节教材是“找规律”,教材中选用了一些花朵、几何图形、人物图像等,让学生探索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图案制作成幻灯片、剪纸、图画、学具等,在备课时费了很大的功夫。其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不用这些图案,因为教室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教室里的桌子排列有什么规律?窗户排列有什么规律?电扇排列有什么规律?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教室里每排课桌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距离差不多;教室里的窗户南北都是对称的,窗户之间的间距差不多;每排电扇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的距离也差不多。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大致知道了什么是“有规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和同学衣服上的图案是有规律的,人的五官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马路上会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学生就会联想到:马路旁路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树木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汽车和自行车的行走是有规律的„„这样逐步拓展,学生从眼前看到的,到脑子里想到的,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这样的例子比教材上的例子更熟悉、更丰富,更符合学生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放学后学生走在路上回到家里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找规律,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体验课程。

二、拓展教材的主题

一般说来,文科教材的主题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初中语文《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写的是罗布泊的变化史:现在的罗布泊神秘、荒凉;过去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它为什么消失了,与塔里木河有关:塔里木河过去也是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而后来由于盲目用水导致干涸,罗布泊断了水源也就成了死湖,成了沙漠,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木也成了“木乃伊”。最后作者提出“救救青海湖!”本文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但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就会觉得自己离罗布泊和青海湖很遥远,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强烈。如果教师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谈一下黄河的断流情况,海河的缺水情况,白洋淀的枯水情况,微山湖的污染情况,学生就会对课文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就会自发的发出“救救黄河”、“救救海河”、“救救白洋淀”、“救救微山湖”的呼声。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搞一些调研活动,了解附近水源的丰缺情况和污染状况,提出保护水源和环境的措施,教材的主题就会得到深化和拓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就会得到强化。

三、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开发课程资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条件性课程资源,二是要素性课程资源。前边所说的替换教材的例子和拓展教材的主题,都是开发课程的要素性资源。所谓条件性课程资源就是把单一的文本教材变成学生容易理解和喜欢的多种形式,如制作成挂图、剪纸、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这样平面的教材就变成了立体的教材,枯燥单调的书面资料就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学生对教材就会有兴趣,就愿意学习,也更容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这次课程改革一方面通过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课程来整合学生的知识,如“科学”课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艺术”课整合了音乐、美术的内容;“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与地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分科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系。如初中语文新教材设立了“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设立了“生物学与文学”栏目;历史新教材中有许多是文学、科技等文化发展史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教材则一方面强调语言的人性化,一方面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坚韧精神。这些,都是在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教师在运用这些教材时要理解编者的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除了教材中已有的学科渗透外,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的进行多种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如学习小学语文《第一场雪》(峻青),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雪地里观雪景、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拍照,回来后写感受;也可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雪有关的小说、诗歌、散文、图画、照片、歌曲等;也可自己创作与雪有关的图画、文章等。这样上课时,在基本学习课文字词、结构和写作特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体裁和形式的与雪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朗诵诗、唱歌、绘画等,内容都与雪有关系,丰富多彩,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与传统教材不同,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了发展的空间。如人教版历史新教材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中提供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初中生物新教材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的共同特征时也写道:“请注意,关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专家们做出的概括也不尽相同。请你分析一下下面的概括是否全面、准确。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建议吗?”这就引导学生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权威。这些设计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对于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超出教材”了。

第四篇:在新课程实施中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在新课程实施中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顾名思义就是校长在领导一所学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校长在处理各项事务中的工作技巧,更是校长自身散发出的,一种令人钦佩折服的魅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校长领导力的开发与提升是关键。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在领导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经历与经验,是支配力与影响力的统一,职务权威与自然权威的统一,知识、态度与能力的统一,主要由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执行能力构成。校长的领导能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那么,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校长呢?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这些年来自己工作的体会,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业务学习,靠理论指导工作提高校长的领导力。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够推陈出新,使自己永远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学校管理的脉搏。同时,不断的学习,能让一名校长完成从一名管理者向一名学者的转变,这样就能网够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用渊博的学识征服心灵。

正确的价值取向下才可能产生正确的课程目标,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保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校长应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以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为保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把握办学方向,注重细节落实,提升校长领导力。作为校长的首要任务应该要加强学习,加强对政策、法规的解读,明确办学方向,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大势。只有这样,教育的航船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在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校长要具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能够把握关键问题,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在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在细节上做文章。校长还须具有宽广的胸襟,应该高瞻远瞩,海纳百川,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教职工。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提升自已的领导能力。

三、深入教学实践,创设和谐氛围,提升校长领导力。校长是学校课程开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促进学校积极挖掘自身的传统优势和隐含的潜力,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开发技能与水平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应以主体身份投入校本课程实践之中,探讨“ 实践—反思”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学生的心理状态、社会需求和兴趣爱好,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导向,促进学生发展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原则。家长是与课程利益有关的人员,他们能够协助课程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力是经验性的,没有丰富的经历,校长领导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校长应走入师生员工中间,深入学校实际,参与教学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与师生员工的沟通,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让大家都来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校长还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创设和谐氛围,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使各种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效率最大化,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稳步前进。走进教学一线,靠与教师齐心工作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教学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课堂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一名好校长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更应该是一名能够驾驭课堂,明晰课堂教学优劣的好老师。因此,作为校长必须走进教学一线,通过与教师们一起备课、上课、评课,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校长的内心想法与工作要求,与校长齐心协力办好教育。

四、加强自身修养,增强非权力影响,提升校长领导力。自古贤人重修养,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条件。正如讲座中谈到的:现在的管理更多受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大的校长,才有较高的威信,而非权力性因素即知识、能力,待人接物、表达等。所以校长要谨言慎行,善言敏行,经常反思自己的做人与做事,经常自检自己的言行,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使之在师生员工的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头领”,政府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利使他能够统领整个学校。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权利会使校长渐渐“特殊”起来,殊不知这正是校长开始失去民心的前兆。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校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校规校纪校长应该第一个遵守,会议决议部署校长应该第一执行,教师不管亲疏校长必须一视同仁……只有这样,靠着以身作则才能使校长赢得民心,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五、营造民主氛围,靠赢得大多数教师的拥护来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营造民主氛围就是让学校的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实现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民主化。真正的民主,能使教师感受到主人般的荣耀,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由命令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最终使校长得到大多数教师的拥护。校长的成长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摸索前行的,可以说每一次问题的处理,每一次工作的开展都能成校长走向成熟的阶梯。因此,校长应该具有一颗勤于反思总结的心,每天、每月、每学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看到成功要学会持守延续,看到问题要学会思考解决加以避免,以达到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最终目的。

六、校长的领导力是课改实施的核心要素

实施课程改革,依然是今天基础教育的首要命题。基础教育存在脱离教育本真和偏离教育正轨的危险。学生负担重、学得累,教师教得苦、效率低,违规补课,有偿家教,择校问题等等。

提升教师素养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关健;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佳渠道。校本研修:即在校长领导下,围绕校本问题,组织领导全校教师进行研究学习,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让教师个人和团队在研修过程中提高素养。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群体。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是以开展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它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研究校本问题。校本研修追求的结果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也包括校长的发展。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而校长则是教师成败的关键。校长在课改实施中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校长的引领作用,校长的带头作用,校长的激励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是课改实施的核心要素,离开了校长的科学领导,课改实践就可能会出偏差,会走弯路。在校长对课程改革的领导中,除了校长个人的作用外,校长还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机制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校长“孤军奋战”。

第五篇:生本课堂 怎样在教学中实施

生本课堂”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

在开始生本教学研究中,我发现这样几点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第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有的老师觉得:课上,交给学生问题,学生准备,再交流,也是先学,答案是否定的,生本教育中所谓“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思考,也就是自己学,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胸有成竹,有备而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先学的舞台。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一二年级不适合做生本,也是错误的认识,也许有老师要问:一二年级的孩子这么小,能养成这个习惯吗?我想:生本教育模式从入学开始,养成习惯,才更有发展潜力,试问若是中年级或是高年级凭空做起,不是一样从零开始,而且半路杀出的学习方法难道是对一二年级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所以,生本绝不是中高年级的事情。无论路有多迷茫,我们还是竭尽全力寻找着回家的路,以生为本是方向,比起漫无目标的走,当然容易的多。

第二点,前置性作业布置。在各类观摩课,常态课上,常看到老师设置的前置性作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前置性作业是任务性作业极少,腾出时间给孩子大量阅读,预习。有的老师要问,大量查找资料,我们都是做过的,不见其效,其实,以往我们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搜集的资料,在生本课堂上是要求学生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汇报给同学。大家都知道,要与人交流是需要思考的,尤其是将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首先,他要吸收这段文字,还要通过逻辑思维使句子完整通顺、讲得生动。课前,学生大阅读、课上大交流,久而久之,语文能力不是无形就在提高吗?要比我们逐字逐句的帮助他咀嚼,消化吸收,来的不是自然和有效吗?

前置性作业设计是要动脑的,一定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起点、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给学生。“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真正的“低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坚实的支持、清晰到位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感悟知识。

第三点,生本教学中的大阅读。难怪我们的教育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我们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样的教学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啊!束缚,束缚,还是束缚。束缚中包涵了对教师能力,对学生能力。

暂不说阅读教学策略,单是阅读一个字眼,就让我们联想起,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民众阅读相当匮乏。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万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3000万人。这个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马克思、爱因斯坦、卓别林、毕加索、、卢森堡、基辛格、摩根、巴菲特……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占美国总人口2%—3%的犹太人占了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1/3;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1/4,华盛顿和纽约两地的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犹太人占40%;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不胜枚举。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所以,我们应该向生本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看齐,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的。

第四点,小组评价。大家都在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课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交流,这里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交给小组最恰当,如:晏子使楚一课,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围绕晏子的第一次反驳过程,结合前置性作业,抓住描写晏子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夸父追日的找到夸父想法神奇感动你的句子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一定要有一个对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评价的具体评价方式。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不但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好学,善于思考,还要形成生生互评,组组互评,更要有具体的评价结果。

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在自己班级里做一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实验,完全可行。只要坚信自己行动的价值,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

下载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在复式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在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中实施

    怎样在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 绥德县第二小学 张晓丹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美育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美育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刘霞 心理学认为:艺术能启发人的创造思维。而创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人格特质。可见,艺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有重......

    浅谈复式教学中2009.4.17

    浅谈复式教学中“先预后学再教”的体会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大石崖小学教师---吴延金 我想,让自己的学生在面对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能立于不败失地,除了良好品质的塑造......

    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

    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张远礼今年秋季,广东开展了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各学校正如火如荼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我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

    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则范文

    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城郊乡中心小学邢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怎样在教学中掌握主动

    怎样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陈梅群 发布时间: 2010-1-24 11:43:19 当前小学生厌学、怕学现象比较严重,怎样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教学反思:在实施新课程中体育投掷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中体育投掷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

    说说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反思

    说说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反思 长阳弓 2013.8 关键词:创新,实验. 实践摘要. 新课程重视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