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

时间:2019-05-12 23:1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

第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

谈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扶风法门高中

张伟刚722201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本文从案例教学对地理教学促进;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等几个方面做了探讨。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

地理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特点

1、案例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兴起于美国,后来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普通教育学中运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方法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2、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 案例选择的多样性与生成性

学习所选的案例要因时、因地制宜,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可以选取当代的,也可是历史时期的;只要符合地理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 思维训练的多维度

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 评价更注重过程

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让学生获得体验,就是成功的。

二、案例教学对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1、案例教学符合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

地理科学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同时,现代地理科学门类众多,分枝愈细;上至天文、宇宙,下至海洋、地壳;自然、人文、经济、政治、军事都在研究之列,综合性很强,知识庞杂,时空跨度很大,在学习和研究中,不可能具体到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才能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

2、案例教学促进了地理新课程教学

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要求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中大量采用,必将极大的促进地理课教学。

同时,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应用案例教学更符合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结构,以案例为中心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引用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新鲜、生动的案例提出问题,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在《海水的运动》这一节,学习洋流之前,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二战中,英军严密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连苍蝇飞过都要仔细分析,但德军的潜水艇却照样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出入地中海,德军是怎样做的呢?”——设疑:进而提示德军正是利用了“洋流”的特性助战的,导入“密度流”的学习——启思、激发兴趣。再如:学习“洋流的运动”时,可由“秘鲁漂流瓶”、“中国小鸭历险记”设疑,“漂流瓶”和“玩具鸭”怎样环球旅行的?导入——洋流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2、列举案例,辅助解释、验证地理原理、规律

地理课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原理,有些很复杂、抽象、难于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因地制宜选取典型案例加以解释、说明;有些为加深理解,还要对所学原理加以验证。如在“地质构造”学习中,可列举“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直接感知断层;在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对“垂直运动”缺乏认识,可以出示“那不勒斯海岸石柱位置变化图”,让学生观察、验证。另外,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难点的学习中,可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验证“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可通过对“本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纬度的测算”来掌握。

3、类比、分析、探究案例,归纳结论、原理、规律

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这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旨之一,在这一方面,案例教学优势明显。它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运用对比、类比、归纳、抽象思维与综合,通过探讨、调查、和实际验证,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传授“真理”,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与体验。

四、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模式

1、案例的选择——实施的基础

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有人文的、有自然的,有中国的、世界的,也有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各个方面;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必须防止随意性、盲目性;防止“为学习案例而学习”;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客观性、典型性、时代性、全面性,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学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案例,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时,可选择“中国的石油安全”进行探讨。总之,课堂教学所选用的案例,要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2、展示、呈现——实施的手段、途径

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德国鲁尔区”这一案例时,利用教材上的“鲁尔煤田剖面示意”“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鲁尔区的交通网”等图形或地图,以及“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数据统计图等呈现方式,再配以高中地理图册上“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鲁尔区综合整治前后的对比”等景观照片。除此之外,在学校网络上,还能找到关于鲁尔区的教学录像资料。以多种呈现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前做好准备,将编写好的案例以教学案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行阅读,提出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作好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进行分析。

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案例展示方式,如阅读教材,分发材料、口头描述、挂图展示、实景模拟、电脑多媒体展示。教师在呈现和展示案例时,要注意方式恰当、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层次多,例如,鲁尔区的教学,可先展示鲁尔区的基本情况,再分段、分层分析,必要时可重新展示案例的全部或部分。

3、案例的分析、探究——实施的核心 ①研讨案例,展开分析

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分组讨论或公开辨论。对于复杂的案例,鼓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探讨。分析案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多鼓励,积极的实施引导,对学生要适当评价,力求分析透彻,全面。

②类比、分析案例,总结、归纳规律,提炼理论。

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这对老师的要求提高,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分析,总结出理论。分析要符合逻辑,条理清晰,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如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时,在学生对本节课案例反映的问题有了较透彻的认识;理解了“石油的耗竭”、“煤炭开采和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后,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体系、结构进行剖析,分析教材是从那几方面安排组织的?对其他的矿产资源是否存在该类问题?应对有何共性?继而归纳出所有非可再生资源利用及保护中的普遍问题、导致资源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应对资源危机的经济、技术、政策等措施。

4、案例的拓展、延伸——能力提高的关键

在实现对案例的分析和原理的归纳后,要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使学生能应用所学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思维的方法。如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后,又选择了“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⑴中国的石油利用现状如何? ⑵影响和制约的因素有哪些? ⑶如何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

又如在学习了《鲁尔区的工业》后,①进一步安排对俄罗斯与美国、中国的传统工业区对比,分析他们的异同?②分析鲁尔区改造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五、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  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

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精选案例、精心设计,要对教材、学情、课标非常熟悉,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收效不佳。 课程、课时设置的保障

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要求课时要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而由于地理课的现状,课时比较紧,课堂上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效果及效率不太好。安排合理的课程和课时才能有效保证它的实施。

 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环境的营造

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才能开展案例学习,这需要一个合作的环境。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研论文

谈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张 伟法 门刚 高 中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大庆市岳柒军老师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二中 孙俐红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奥的,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概括与灌输,使学生获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让学生理解清楚。(不详叙)

2、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城市规划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农业交通区位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4、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迁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励其情感,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

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三、实施策略

1、教师的“三导”角色

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当“三导”角色——“导航”、“导游”、“导演”。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的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当然,讨论中也要求学生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勇于纠正错误的观点。

教师在积极扮演“三导”角色的时候,切记充当“三员”角色。一当“演说员”,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不注意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二当“评论员”,对学生的发言评头论足;三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除案例的提供、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总结由老师完成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论都要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当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地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对那些观点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学发言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其积极性。

3、案例的萃取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

传统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例如在地理必修下册农业地域类型部分中就选取了一些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相信在新课程教材中选取的优秀案例会更多,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2)从多种媒体中选取有用的案例

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他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平时要注意搜集,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把一些媒体中出现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精选设计为典型案例。但是选取一定要遵循“热”(热点)“精”(不贪大求全)“度”(深浅难易)三字原则。

(3)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设计案例

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只提高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例如,在讲气候与季风时可以提供给学生三国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破曹营火烧赤壁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案例材料,然后课堂讨论解决问题。

(4)模拟情景

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假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对情景的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然后再把得到的结论运用与课本知识中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农业的区位时,可以假设给你十亩地,你如何利用好这十亩地?如何才能获得较大的产值?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等等

4、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效果及效率。(2)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并且要把握好时机。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案例教学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它可以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选择和决策,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第三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施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施

[摘要]

新课标的提出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既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且不同的教学案例可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的延伸。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需要明确选择案例的原则,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一、案例的选择要适当

选择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是提示地理原理与规则、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载体,只有正确认识案例的作用与地位,充分钻研教材,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关注社会实践,才能够选择出最恰当的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想要选编有效的案例,教师应当先熟悉地理案例的编写技巧,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例如在讲解荒漠化防治的问题时,教师就可选择我国西部地区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省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案例。此外,教师选择的案例还应当注意具备启发性。案例教学中,多数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过于简单的案例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且不利于学生吸收与内化地理知识。因此案例的各组成要素(图表等)应通俗易懂,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地理规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开放性的案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集体探究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来选择具体的地理事实作为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从中发现地理原理,掌握学习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可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案例自身并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点带面,不能太过死板。例如在讲解“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在教材中,对于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假如在课堂上,教师以此为案例,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解,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具体分析长江流域,教给学生案例分析的方法,将田纳西河作为补充材料,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对不同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此种处理形式不仅可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后遇到河流开发类的问题时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案例联系当地实际,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时代感与现实性强,是地理教学案例的主要特点,这些案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教育价值与社会功能,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地理课堂上,通过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就能够避免直白无趣的陈述,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可有效实现开放式教学。例如教师可结合当地的情况,针对城市中河流污染较为严重且具有继续恶化趋势,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与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的问题,结合地理教材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设计“家乡河流的变化”这一案例,在上课前一星期,可先围绕案例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主要有哪些污染物。(2)询问家长,20年前、10年前河流是怎样的情况。(3)观察与思考导致河流变化的原因。(4)针对现在的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问题?你会怎么做?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进行观察与访问,收集详细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因为都准备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都积极发言,相互交流与补充,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加以归纳,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此种教学形式,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都可得到有效的加强。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第四篇: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导向是问题,基础是探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展开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教学实用性是改革的重点。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研究的问题丰富多样,但是当前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并不高,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本文主要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及应用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是一个综合性教育理念。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地理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更有利于发现地理学科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案例教学法符合综合性教育理念。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理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原理、地理知识的概念[1]。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意识,给学生提供便捷的研究地理知识的途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交流,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地理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紧密联系的整体,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会提高地理教学结构的灵敏度、灵活度,而且会提高教学质量[2]。在日常地理知识学习中,案例教学法能够把知识点连接起来。如《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关系》,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较熟知的农业区域,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如光照、温度、水分、风力等对农作物的影响,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

二、案例教学应用探讨

以北京市延庆县小丰营村为例:小丰营村的蔬菜种植闻名国内外,80%的蔬菜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广东、港澳等地区。该村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有机物多,土层深厚肥沃;有两条主河流,便于灌溉。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小丰营村延续了百年左右;再加上后来政策的调整,以及本村积极改革创新,天时地利人和,使其获得了非常有利的农业区位。

(一)分析蔬菜种植的区位因素。

教师以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案例中体会情境,并剖析解疑。设疑,需要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在此案例中,各环节应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可以尝试设置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

浏览案例资料,从中找出影响蔬菜种植的因素?(浅层次的探究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所以此为知识性研究)

找出描述蔬菜种植的关键性句子,分析其如何影响蔬菜种植?(提升层次,升华认识)

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创新机会给学生,加大探究力度)

设疑后,实现两个目标:(1)巡回检查,掌握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对学生的各项活动和创新进行微观调控;(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着手问题,掌握主要方面,把握内在联系,学会系统地分析并阐述问题。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教师成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主体。

(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换意见,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对案例中蔬菜种植的区位因素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集思广益。

(三)班级交流,互相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以交流加深对蔬菜种植的区位因素的理解,发掘并强化已有认识。这项活动的价值在于:(1)肯定并尊重每个人的探究成果,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中获得动力和进取心;(2)众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案例资源开发工作。

知识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选取是否得当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用心开发地理知识案例资源。在开发案例资源时,教师要将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案例教学的应用价值。首先,确定案例教学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划分,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和课件。其次,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并及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优化。最后,所选案例所蕴含的知识体系应当具有完整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选择合理案例难度。

案例纷繁复杂,选择合理的案例难度,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案例,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案例选择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学目标是在对广大学生基础地理知识水平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的,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一致。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选择教学案例,可以显著提高所选案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其次,案例内容应具有趣味性。课堂教学尤为忌讳教师唱独角戏,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所选案例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必然不高,这就与案例教学的理念相悖。再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所选案例为空中楼阁,过于理论化,则势必会降低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三)加强课堂指导,注重师生交流。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教师是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案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可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具有差异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这时急需教师辅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积极的课堂评价。在师生间广泛的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结语

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架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讨论归纳,建立清晰的思路,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氛围,积极改变以往沉闷的思路,挖掘学生潜力,在参与实际中学习知识,高质量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凤梅.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60.[2]陈健.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04.

第五篇:在实施新课程中投掷教学案例

《投掷教学课中的创新与参与》教学案例

朱强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高中《体育与健康》中投掷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

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二、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完整的投掷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本次课是以“实心球”这一投掷项目为主教材进行讲解。由于投掷实心球对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是由每个单一动作所组成的连续动作,掌握它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强调循序渐进、从分解动作开始反复练习,要求同学不厌其烦、勤奋刻苦地练习技术动作。在教学中运用了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将掌握技术与训练力量、投掷能力相融合、相贯通。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及创新思维的学习意识,增强自信心。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投掷技术原理,着重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投掷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方法。在规则的约束下表现出竞争、合作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安全防范技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吃苦耐劳、坚毅勇敢、拼搏向上的精神。

教学内容:★双臂前掷实心球的技术

【教学重点】:

1、掷球时的用力顺序:由下向上的发力顺序即蹬(腿)>>顶(髋)>>挺(胸)>>挥(臂)>>拨(指)

2、掷球时双腿蹬伸,展髋挺胸,双臂快速挥摆。

【教学难点】: 全身的协调用力和动作的衔接配合。

设计思路:投掷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学校体育的测试项目,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参与不积极等因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由教师制定投掷课的单元计划,通过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授教及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锻炼,让学生在运动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叙述:

课的开始阶段

课前预备铃声一响过,高一(3)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实心球、橡皮筋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朱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

“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掷实心球。”我回答。

“啊!”两位女同学叫出声来。同时我看到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投掷课的学习确实让很多学生感到苦恼,尤其是女生,第一,对这个项目的学习缺乏兴趣,第二,由于掷实心球可以在体育会考中作为选择项目,可以用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代替,所以,很多同学对投掷课的学习采取逃避态度,大多同学还有一些恐惧心理。课的开始,我先强调了投掷课的安全知识,要求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要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安全的完成学习内容。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准备活动中增加了几节投掷专项操,采用了“双手拨球”和“连续传球”等方法来让学生熟悉球性和热身。同时也使学生逐渐把的注意力转移到实心球学习中来。

兴趣激发阶段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熟悉球性后我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 “投篮。”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扔石块”、“扔飞镖”„„

我提高声音说:“不错,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么它们都有那些共同点呢?” “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

“看谁投的远”又有一位同学回答。

“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呈现出迷惑神态。“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嗯,„„,是”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以投远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好”同学们高声地回答。

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我将队伍带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老师先来”,我以原地侧向的方式将实心球双手抛出,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的,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的练习开始了,真是千姿百态,花样迭出:弓步正向、后抛、侧向抛、单手推球、单臂投球、双膝跪姿前后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课堂上,大家在非常兴奋的状态下创造了许多种投掷动作。有很多同学投掷的还很远,虽然大多数的投掷动作很不规范,但是同学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学生们在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创新练习。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规定动作的投掷练习,原地双臂前掷实心球。“先看老师的示范,我们要做的是原地双臂前掷实心球,注意动作要领:双手持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屈膝,上体后倾形成背弓姿势„„”学生认真的在听我的讲解。“我示范一次,大家可以看老师的动作,看完后可以在一侧做徒手技术模仿。随着实心球在12米开外落地,同学们大声鼓掌,为我的精彩示范叫好。我又拾起地上的一个球,对同学们说:“只要大家认真练习,巩固技术动作,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在考核中成绩优秀,老师在做一次,大家仔细体会我的用力姿势….好,现在男女生两人一组分开练习,老师分别指导,注意,每组同学之间留出15米左右的投掷区域,注意安全。投掷的过程中也可以用橡皮筋做原地模仿练习。前排的同学去拿球,准备练习” “好„„” 接下来是同学们投掷练习,用力声、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应用拓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原地双臂前掷实心球的技术来过渡到完整技术上步 双臂前掷实心球技术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提高投掷能力,稳定技术动作。通过集体协作和自身努力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下面我先做两遍示范,然后我们分开练习。”我说。动作示范后。我说:“每人以刚才的排列队形做10次投掷练习,然后我们做一个推远度上“台阶”的实验:就是设4~5个不同远度的投掷区,每区远度相差30~40厘米,一旦达到规定远度,便可上一“台阶”,进入另一区练习。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分别练习。大家有没有信心步入最高的梯队?” “有”同学们大声回答,接着是很有序的各自排开进行练习了。操场上同学们练习的那种认真劲甭提有多带劲了,大家使出浑身力气,你追我赶,逐步有很多同学的成绩得到提高。“老师:你来看看我的”“老师:你来给我指导一下”不时有同学让老师来观摩和指导„„最后我按照“台阶实验”所分出的梯队进行分组教学比赛:按学生的成绩水平分组进行教学比赛并排出名次。“我说:现在以每个台阶水平的同学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每人只投三次,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做裁判,每小组取前三名。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大家很快就投入到了比赛的气氛之中„„

“哎呀!投低了”、“用力一点”、“助跑了投”„„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投掷动作。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课要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

教学反思:(一)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投掷实心球的完整技术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规则的约束下表现出竞争、合作和应变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运用分组教学,和小竞赛的形式,缩短个体成绩差异,体现学生主体,从而引伸到规定投掷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投掷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在教学案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通过比赛,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三)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注意运动中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投掷的练习时,一定要在老师的统一指挥和要求下完成练习,做到安全第一。

下载“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在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丰......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选]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对教学工作进行不......

    “三段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三段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作者姓名: 李 治 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源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dyzxlizhi@126.com 1 “三段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必2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深圳市滨河中学姜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浅谈口诀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口诀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自:《教学资源网》[内容提要]:现代的高中生为了应对高考,要学习若干本教材,仅地理一门就要达10本左右,学习负担相当沉重。在平时的地理......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教师在高中地理科目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充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选择完善的案例......

    体育教学反思:在实施新课程中体育投掷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中体育投掷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