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

时间:2019-05-13 03: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

第一篇: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

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

姜山镇中学 王芳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从我国浩瀚的文学宝库中精选出来的典范之作,文质兼美。阅读这些情文并茂的作品,不仅有助于现代文的阅读,也有助于写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阅读古籍,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古诗文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1.“总目标”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2.“阶段目标之第四学段(7 ~ 年级)”,“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3.“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古诗文的教学既要落实字词,为读懂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好字词基础;又要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为背诵打好基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好处,指导自己的现代文写作。言与文两者必须是有机的结合,而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但是我们平时的古诗文教学基本上把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和积累上,教师只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被动地听记和机械地做题。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被异化为通过考试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在几乎要全面推行“幸福课堂”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法,新形势下必须重新探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一味的背诵”中解脱出来,在学习古诗词时也能感觉到“幸福”。

一、反复吟咏,享受古诗词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的幸福。

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当然诗歌的朗读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一开始的初读只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基本把握感情基调即可,切不可操之过急、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学生还没有理解内容,无法恰当的读出诗人的情感,一味强求只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反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就像《行路难》一开始就强调了抑扬顿挫,给学生划定了一个框框,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读呢?就像吴老师所说只要学生把握了情感,至于怎么读,就可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个体感受,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惊喜。

读书百变其义自现,读的形式也可以千变万化,但形式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比如初读时,最好是个别朗读,而且应该挑选学生中程度中下的同学来读,这样容易发现学生不懂的字词可以及时纠正;精读时,让学生揣摩这句话的情感、这个词的作用,就可以让大家反复读,在读书中感受、在读书中想象,有难度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以后再挑选程度中上的学生个别读,以读促悟;最后分析完全篇文章之后,还应该对整篇诗文做一个整体的朗读,因为刚才的分析是零散的、局部的,最后可以通过朗读来对这篇诗文进行一下回顾和把握,把之前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这时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个别读、小组读,如果这篇诗文的情感较为强烈,则个读比较适合,而且应该挑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来读,可以更好地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首先,古诗文教学必须遵循文、言结合,相辅相成的原则。只是一味地教授字词,好好的文章会上得味同嚼蜡;只是一味地理解内容,则无法完成字词的积累,导致学生无法举一反三,最终造成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正如吴老师所说,初中阶段古诗文的教学必须遵循“从文字到文章到文化”的顺序,在字词理解的重点之上,稍带内容的理解和章法的鉴赏,然后再加一点文化的熏陶和渗透。

平时我们对于字词的积累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内容的赏析,从这次的优质课评比来看,每位老师都遵循了文言结合的原则,并用尽种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好处,反而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内容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湖心亭看雪》一课中分析环境时的换字法、减字法,《行路难》一课中加字法、换字法的运用,无一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当时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字词,对于内容的分析实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应该像现代文教学一样,抓住“重点词语”去赏析。特别是古诗,由于跳跃性很大,就更应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把诗歌串起来,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就像《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中就抓住了一个“望”和“怀”字把整首词串了起来,条理清晰。而《行路难》中则通过分析诗人的动作,体会诗人的心理,以诗人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起整首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课外内容的补充要适当,不能让整堂课太满。记得有一位老师上《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用了很多的ppt,对于诗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补充,一堂课的容量很大,感觉像“百家讲坛”一般。但是这样却忽略了上课的受众仅仅只是初二的学生这一学情,他们对于南宋朝廷的认识不多,对于补充的很多内容无法消化,反而阻碍了对诗歌的理解。因此,对于课外补充的内容必须精挑细选,学会取舍和整合,更重要的是必须符合学情,否则过犹不及。而且一堂课应该有张有弛,不能过满,节奏必须有所把握。

再次,板书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从散到合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我以前是比较困惑的:到底怎样的板书才能称为好的板书?是在黑板上用关键词语勾画出一副素描、一个汉字抑或是一颗心,还是对文章内容纲领性的概括?听了这次的优质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板书不在于如何花哨,关键在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当他上完这堂课,看到你的板书,能够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这样的板书才是好的。就像《逍遥游》中,正是庄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逍遥游,所以借鲲鹏的雄奇壮阔的形象,反映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就是对逍遥游的向往,到最后老师的板书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谋而合,形成了一个从散到合的过程,这样的板书才是真正为内容的理解服务的,才是好的。

以前自己教授古诗文时,特别是古诗时总是比较随意,有时间了多讲几句,没时间索性只划一划重点句子;讲也是自己讲得多,学生自己思考的少。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所以只能自己一言堂。听了这几堂优质课,我深受启发,相信这些东西会对我以后的古诗文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者: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林茂彪 时间:2006-8-22 8:51: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5655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可是,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当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时,这是何等可怕可悲的事情。我想,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中学的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对现实暂时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这些充当“知识”的假设总是不断被否定,或被不断出现的新假设所代替。建构主义强调认识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崭新的诗词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对重个体轻合作、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的行为主义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以“立人”为中心,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手脚架,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意义是经验的生成。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象与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书刊,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名家大师,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4、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评传),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

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手脚架搭建的高度。搭好手脚架,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其知识和能力相生相长。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我们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

1、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2、定期(周末或周日)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4、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

5、开展总题为《生活因诗而精彩》的系列写作活动。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和对话教育。以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建构,必定带有差异的色彩,从自己的经验基础出发,对同一言语事实,选取的理解角度及理解的广度、深度会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个性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又补充了个体经验的局限,把个体建构推向合理与完善,个体建构因此取得了开放的胸襟。而且,学习主体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时,教师主要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选择探究主题。如“意象特征与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与诗词的主题、风格”“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这些专题还可分为更具体更小的主题,不求高、大、全,这才适合实际。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态度、方法等上给予指导。比如对书刊、网页的泛读和精读。三是指导学生把探究形成结果并进行交流。多肯定多激励不苛求。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强调经验建构、探索、合作和对话,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这个学期我们语文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古诗打磨教研活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语文老师才能品尝到,有苦就有甜,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古诗的新的解读: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古诗词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标一般都为背诵古诗、理解诗意及诗的意境等。而理解诗的意境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围绕新课程目标,在古诗词教学打磨中,我对古诗词有了更进一层的解读:

第二篇:阳安中学古诗文教学总结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资阳市古诗文教学大赛参赛有感暨总结

参赛时间:2012年5月28日29日 地点:乐至中学

参赛人员:资阳市高中语文教师

我校代表队:唐斌彬

钟时林

周玉玮

大赛过程:

㈠独上高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2012年11月学校窦银强老师告知,来年,资阳将举行古诗文大赛。

教书近20年,总有一种偏爱。每学期一开始,总想尽快接触文言文的教学,不知是幼年喜欢唱歌咏诗,还是喜欢听读水浒三国,平日说话也想简短和悦耳。古文教学,就好像看见老朋友,总有一种说不完的亲近感觉;就好像一杯爱人所调制浓浓的饮料,总有想把他一饮而尽的冲动。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到长大时的独钟偏爱,再到如今的浓墨浸染,我已经想说不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平日里,自己喜欢用文言说话作文,一则因为他的韵律,二则因为他的含蓄,三则因为他的凝练多义。平日的独自坚守,在这个文化进入快餐,教育也变得功利,一切言行都讲短平快的时代里,古诗文已经像茫茫戈壁里,踽踽独行的老者。听到消息,我有一种想上台做表演的想法,哪怕是一个老丑,我也要用滑稽的表演证实我的存在。于是,我盼望着,期待着。附自作文一段:

㈡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2012年4月,资阳李老师,学校窦老师告知,古诗文大赛定于2013年五月28日,29日在乐至中学进行,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中的“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中的“第二单元”。

初听有点晕,李老师真会想办法,上一堂课要准备三单元,让你不存侥幸。按以往的惯例,一堂课,先告知,先准备。然后,细细想来,上个十次八次,多次彩排,众人品鉴,像是舞台剧,更像小品赛。教师不是在上课,为学生作知识的传输,作学法的指导,而是像街头卖艺,自弹自唱。

我总认为,教语文者就好像加油站的老总,你要不断的输送,就得不断的蓄积。只有江边有春水,船舰才能如飞燕。

语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腹有诗书气才能气自华。我一直追求,满腹经纶,人格完美。这虽说是竞赛,其实是锤炼,是一次带有强制意义的迅速成长。

㈢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2013年4月,简阳市教研室决定选派阳安中学钟时林老师代表简阳参加古诗文大赛。

钟时林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所带毕业班一直优秀,而且是资阳市的优秀教师,并且是多年的高考阅卷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让他去参赛,既是对他多年教学功底的展现,也是新课改下老教师的一次涅槃吧。钟老师是一个把语文教活的老师,不单教育中言传身教,而且从身边现实说起,用语文老师最大的人格魅力引导着学生的做人做事。经常为学生开报告会,做讲座,而且时常为一些企业写广告词,写童谣等等。我所知道的,就获得国家旅游局,国家海洋局的奖励。他经常吟诗,也时常做赋。如今他还担任网络正能量的宣传任务,用他的正统思想,恪守着语文这块最后的净土。

在如今追求文化快餐的时代,他还慢慢地熬煮古诗文这锅粥,真是不容易。

㈣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013年5月上旬,学校教研组展开会商,以知识落实为主,渗透新课程理念。

学校决定任务的担任者后,教研组积极行动起来,出谋划策。有的找最近的上课实录,有的找类似课文的视频材料,有的出点子,有的供资料。但,语文教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怎么办? 我们很快想到了晋老师,他是听了无数的课堂,做过多次的评委,看了很多精彩的表演;我们还有德高望重的窦老师。几十年的教学,多年的高三教学,多地的巡回讲演和授课,还有教坛里的前卫思想,全国各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借鉴。

听了他们的建议和见解,我们的心理开始有了大概的思路,包括理论支撑和教法依托。

㈤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2013年5月中下旬,以竞赛课文为标准展开研究,备课组牵头,构思策划,课堂讨论探究。

如今全国很多学校都在以学习新绛中学的方式贯彻新课改,我们也跃跃欲试。但学校诸多条件的不成熟,又让我们望而却步。那么我们的这次参赛以怎样的知识的讲解为突破,还是以新课改精神为要着呢? 新课改强调: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而竞赛课堂只有40分钟,新课程的贯彻不是一朝一夕,那怎样在一节课中有所体现,而又不显得过于的空洞而乏味呢?

学习,借鉴,思考中„„

㈥兄弟姐妹齐上阵,换得收获笑颜归。

2013年5月下旬,唐斌彬、钟时林、周玉玮三人代表备课组参赛。该上场了,该比赛了,该展示钟老师和我们备课组实力的的时候了。

5月27日下午6点。刚到资阳,李老师组织抽签,钟老师在最后一天,最后一课既欣喜,又遗憾。欣喜的是还可以再思考,遗憾的是不能马上上场,让我们的成果得到马上的展示。

5月28日下午6点。抽签确定,钟老师上课内容为《劝学》。

5月28日晚上7点。我们临场准备开始,研究,借鉴,思考,选材,立意,舍取,制作课件。

5月28日晚上9点。钟时林老师到乐至中学和学生见面,回来就感叹:这是理科班,基础很一般,怎样调动积极性,只能到时,在看看。

5月28日晚上11点。外面起风了,雨稀稀拉拉下了起来,我们的准备工作也渐进尾声。而我们心理的渴望与着急还刚刚开始。

5月29日早上7点。用完早餐,再次复习,重温。5月29日早上8点。我们三人进入乐至中学课堂。

5月29日早上9点30分。该我们了,我们三人一起上阵。调音,视频调制,检查话筒。准备就绪,我们轻松一下吧。

5月29日早上10点30分。课堂结束,我们的心也变得平静了。

总结:通过这一次的赛课,我们感觉是很多的。通过李老师的指导和听课老师的教坛,经过我们与会三人的交谈,我们认为:

⒈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⒉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⒊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总之,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只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执笔人:钟时林

唐斌彬

周玉玮

李老师:我们附两篇钟时林老师的作品在后面,请你雅鉴好!

附:⒈5月29日才艺表演,临时自创作品,后改换内容了。

简中和阳安

作者:钟时林

简中和阳安就像平行线,共饮沱江河,相守成渝线。

简中和阳安就像江里船,同在河里淌,避风江水边。

简中和阳安就像教坛并蒂莲,雨天听霹雳,寒冬知冷暖。

简中和阳安,就像山里两人家,在春天播种,等秋天举镰。

简中和阳安就如三岔与龙泉,息息一空出,脉脉共相传。

简中和阳安就像郫县和灌县,一地略有别,相知也相恋。简中和阳安就像大陆和长空,只是空间差异,诗书礼仪贯其中。

简中和阳安就如孔孟两学派,只有历史先后,都把道德仁义盛传

简中和阳安如文君与相如,不为居家有万贯,但如沙鸥天地旋。

简中和阳安就像诗歌两流派,现实如杜甫,浪漫如李白。

简中和阳安就像唐诗和宋词,诗言雄州志,词达状元情。

简中和阳安就像梅与兰,竹与松,谦谦君子溢校园,窈窕淑女如花丛。简中和阳安就如东坡与稼轩,易安和三变,诗词歌赋描天地,轻歌曼舞共翩跹。

时代发展描蓝图,简中阳安肩并肩,携手并进通有无,浓墨重彩齐争先,一尺布共裁缝,一钟粟相与舂,一心同谋中国梦,万古恩德天地中。

⒉征文“爱我中华,从我做起”学生作品,指导教师钟时林。

中国少年说

高 2014级7班

钟夷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泱泱华夏,文明三千。满清之末,朝纲混乱;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愚民钳民,民不敢言;国力衰微,列强虎眈;可怜国土,沦落大半;半殖半封,生灵涂炭。八国联军,携手为盗;悲我国宝,流失海外;亡国之危,灭种之际;精英觉醒,国民反抗;魏源秀全,师夷长技;有为启超;变法图强;辛亥革命,推翻君专;自由民主,暗长枝蔓;新文化潮,思想呼唤。五四北京,青年激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先锋组织,雨后春苗;确立我党,势不可挡。

纵观历史,忆我先辈——振兴中华,上下求索。鲁迅之《呐喊》,以血荐轩辕;润之有梦,风流人物看今朝;恩来有志,为中华而读书;朱德有愿,锦绣山河收拾好。

今日之中国,红日初升,鹰隼试翼,雄狮初醒。然没落思潮,潜滋暗长。韩剧入侵,消我雄心;享乐主义,夺人心志。西洋油彩,甚嚣尘上;国画精品,门庭鞍稀。侧耳一听,爵士铿锵,钢琴流水,吉他行云。然不知奚琴沁心,不爱古筝入脾。一旦风雅颂,冥冥梦周公。问诗歌赋,头如浪鼓,缄口不言,张冠李戴。虽识国字,不知国有门;虽识爱字,不知爱有心。科技学洋须不媚,民族文化源流长。复兴中华之重任,我辈岂能独观望。

然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复兴中华,少年为先。我辈少年当雄心,民族精髓贯古今。继承传统,谙习母语;親永相见,導恒有道;鉴史兴替,考今得失;赏鉴古戏,生旦净末;推陈出新,变幻无穷。游苏州园林,逛八大胡同。赏传统音律,宫商角徵羽;学诗经六艺,风雅赋比兴。读聊斋红楼,诵诗词歌赋,品青梅煮酒;吹杏花天影,走黑白将俥。弹琵琶,唱出塞,挥狼毫,绘牡丹。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歌今朝。寻回国宝,探寻古艺;传承经典,不忘炎黄。爱我华夏之文明,朝朝夕夕不相离。

博学广才,磨砺三秋。日出而咏,日落而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颂我文化立古今,赞我文明存天地。“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华夏翌日之腾飞,我辈壮志看踌躇。

待彼日,看祖国上下,如画江山,勃勃生机;盛世百姓,和谐康泰;物资丰裕,思想文明;清流赋诗,以歌咏怀:

壮哉,我锦绣山河,九万里繁华国土,奔腾黄河,巍巍昆仑,嶙嶙泰山,与天地并寿。

美哉,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国,万里长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与日月争辉。

3.庆祝中国共产党91周年征文。

为中国共产党员歌

简阳市阳安中学 钟时林

泱泱华夏,文明三千。满清之末,朝纲混乱;愚民钳民,民不敢言;国力衰微,列强虎眈;半殖半封,生灵涂炭。辛亥革命,推翻君专;自由民主,暗长枝蔓;新文运动,思想呼唤。十月革命,鼓舞东方;受压民族,明确方向。五四北京,青年激昂;六五上海,工人反抗。义愤填膺,当政恐慌;巴黎和会,拒签投降。

马列思想,如雷贯响;新民主义,指领航向。李大钊兴学说,陈独秀做传播;俄共来华,助我列纲;先锋组织,雨后春苗;确立我党,势不可挡。

二一之秋,七月之末;南湖之会,确立中央。无产有盟,民众有靠;拯救中国,强盛有望;反帝反封,苍生觉悟;黑暗中国,迎来曙光。八十余载沧桑中华,终有一群志士来疗伤。

三一仲秋,日寇犯边;我东三省,惨遭踏践;血肉同胞,遍体鳞伤;东北抗日,我党领导;众志成城,同济外向。

七七事件,日倭施暴;洛川会议,对敌抵抗;山地游击,以弱敌强;国共合作,安内攘盗;八路威风,平型大捷;新四重组,大伤强敌。

八年抗战,民族利益重天,国共合作不计前嫌,浴血奋战,迎来四亿同胞抗日胜利尽开颜。

文革十年,航向误导;个人崇拜,是非颠倒;热情中国,反被迷茫;小平同志民心所向,拨乱反正,重握指挥棒。

三中全会,结束混乱。奠定规划绘宏图,国门大开促发展。企业蓄势待发换新颜,工农齐心协力锋芒展。摩天大楼,遍地花开;交通运输,上天入海;铁路四通八达,速度快马加鞭;开山凿捷径,桥架凌险滩。经济提速,民众康健。

九八洪峰,来势汹汹;无情猛兽,吞噬幸福 ;华南大地,汪洋如海。中央号令,上下齐心;人筑长城,力保安宁。热捐款,共排险,参演出,献余款,同胞善心让漂泊重返。

二零零八,喜忧共掺:顽劣煽风,孽民点火,引我国民揪心看;神舟遨游,太空漫步,天上人间一线牵;五月地震,海内外同胞灾难面前把心连;北京奥运,腾飞民族让世界刮目看。中国党人,灾难面前,安如泰山;荣誉之间,清风自然。

壮哉,我中华民族,抗争奋斗几千年;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抬头把前看;与天地竞日月,与外敌抗主权,革命气概压倒反动气焰。

美哉,我共产党人,愿为社稷谋蓝图,甘为民族谋幸福;地动不了坚强信念,天撞不倒长城好汉——那一群中国共产党员。

成渝路边,一群好汉,默默辗转,三尺杏坛;精品阳中,立足身边,钟灵毓秀,戮力同心,写雄州教育之奇传;

沱江河畔,寒窗学子,聚精会神,通古博今追兴盛;书生意气,学贯中西,养江河胸怀逐发展。

我们,一介教员,耕耘教坛不知黑白交替,呕心沥血不管时令变迁,敢斗烈日,敢战严寒,生病不下教育第一线;焚膏继晷,师生秉烛,只为一生桃李三千;淡薄虚名,只求微财,唯只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员,唯只为我们把把民族兴旺重担放于肩。

拙作于2012年6月28日

第三篇:古诗文如何教学

古诗文如何教学

古诗文教学看似简单,因为我们常常以串讲的形式贯穿全文,一点也不用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也不用担心课堂上会忘记接下来讲什么。通过专题“温习背诵的诗文”教学的视频学习,我深感到要真正上好古诗文教学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首先,古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具体表现:一是大量的课堂教学有“言”没有“文”;二是走极端,只有“文”没有“言”;三是简单的“言”加 “文”,没有将“言”和“文”融合在一起。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也犯了第一条错误。花很多的时间去翻译句子,而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言文教学之所以不好把握就因为它是是文言文,横亘在学生面前的困难就是看不懂文言文,记不住、枯燥。老师为了面面俱到,而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而采取了最文言文的教学方式:串讲。但这种单纯式串讲的不良效果就不言而喻。不串讲吧,学生又都掌握不好文章内容,更不用说去体会情感了。这也陷入了两难。其次,古诗教学。诗人把内心的情感浓缩在一首篇幅短小的诗里,感情细腻而隐晦。如果把古诗当成文言文那样拿去翻译的话,这样古诗教学又完全支离破碎了,完全没有韵味。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再结合专题们的意见,我个人谈谈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关于文言文教学,我们要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不能再走以前的弊端,要兼顾“言”和“文”。理解文本为欣赏文本服务,欣赏文本以理解文本为前提。要在课堂上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至于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我认为串讲要改变形式,不能一味地老师讲,学生记。要变换一下,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上来,让学生讲,这样学生才会有“紧张感”,才会下意识地去结合课下的注释去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讲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就知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如何,再适时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内容。再配以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有古诗教学,一要加强诵读,关注学生的积累,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积累,在平时要督促学生对古诗的背诵积累;二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去感受、去体验,就是所谓的“入境”;三是通过诵读入情,想像入境,再引导学生悟理。古诗词欣赏要由内而外,从文本入手。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进步。

第四篇:古诗文教学

1、抓好拼音教学,奠定读书基础。

培养读书习惯要从孩子做起,但二年级的孩子汉字还未学好,怎么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读书活动。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我们首先从抓好拼音教学入手,强化拼音练习,边学拼音边指导孩子读简单的儿歌,开展拼音比赛。拼音练好了,才有可能读好书。

2、听故事,培养读书兴趣

借助拼音读书,速度慢,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我们在学期初与广大家长联手,采取听故事的读书形式,先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当他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时,告诉他们,其实这些故事就在书中,你也可以来读书,就会看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3、读书识字互利互惠

读书与识字其实是一个整体,读书可以帮助认识更多的生字,识字又可以提高读书的速度。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就将读书与识字融为一体,读书时将认识的生字圈出来,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制作读书卡,把新字摘抄或者剪贴制作成读书卡,瞧,各种漂亮的读书卡:苹果型、桃子型、星星型„„各式各样这些都是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收获与结晶。

4、古诗文诵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背古诗的积极性,我们把诗文背诵记录张贴在墙上,每个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古诗背诵情况,整个班级营造了一种竞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程目标·总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7—9年级)“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的编排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学生初始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教材中,每单元5篇阅读课文中有一篇为古典诗文,八、九年级教材中有二个以主题为线索的古诗文单元,每册教材在附录中推荐课外背诵古诗词10首。这种编排形式改变了以前以文言文知识为线索编排、集中教学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体验上推陈出新。由此可见,新课程中的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求要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

然而,传统的古诗文阅读讲读解译的教法,又造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少、差、慢、费”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不摆在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

二、“自主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古诗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这种模式以学生有组织有步骤的自主阅读为主要特征,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教学流程:

1、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纠正初读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错误。

这一步骤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可采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学生再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句读——学生顺读课文(效果检测)”的教学流程。

2、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这一步骤旨在让学生在读懂课文注释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可采用学生个人自读自译、小组内读译听评的形式。

这一步骤只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不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文白对照,否则又落入了传统的文言演绎白话的费时费力的窠臼。

3、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理解课文大说明书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这一步骤开始时教师要对课文中有关作家作品、文体特征、创作背景等内容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场景或景物)、笔法的理解。还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每组由一主讲人谈出理解,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4、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的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这一步骤旨在学生对所学的文言字词进行清理、梳理、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提高积累的效率。

5、背读。

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一步骤是学生最终形成积累的关键。前面四个步骤到位后,这一步骤似乎水到渠成,但要对学生的诵记读背作精要的指导。这一步骤要尽量避免单调枯燥,可采用个人表演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各组之间比赛背读等多种形式。

6、移读。

所谓“移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利用所积累的语言和掌握的方法阅读课外难易相当、意趣相近的古诗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这一步骤可用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掌握程度。

“正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移读”这一教学流程,不仅是亍诗文阅读教学的新型课堂模式,而且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臻于更高境界。

三、“自主阅读”教学的指导艺术

“自主阅读”教学,以学生大密度在直接接触文本为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如何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大而不散?这还城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教师在课堂的指导艺术主要体现如下:

1、设计合理。

首先,教师要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每一步骤的读提供一个准确的目标性框架。其次,教师要从学科思维训练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深浅难易相宜的方法性框架,如朗读、默读、通读、精读等方式的选用,对比、交流、归纳、概括等方法的选择。

再次,“移读”的内容教师要作精心的设计。设计既要有梯度、难度,又要使学生在已有语言积累和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顺利进行,从而有成功阅读的体验。

2、调控有度。

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时呈一种无序状态,随意性很强,每一步骤都需要教师作好实时调控。教师在实时调控时,要做到三个“有度”:文言知识要难易有度,问题探究要深浅有度,思维训练要收放有度。总之,既要肯定学生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发现,又不能偏移既定目标,费时费力过多。

3、点拨到位。

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时会遇到困难和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作精准的点拨,如《木兰诗》中对“互文”句的理解,学生往往有积累障碍,教师就要作出适时的举例点拨,让学生充分了解句式特点而去找到相应的文句加深理解。

总之,在“自主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点拨为主,这就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自己如何作精要点示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

1、营造诵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1)提高认识,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学期本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积累、诵读的积极性。

注:我们的班级博客里已经开始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乐园了(其中有“给画配诗”,还有“古诗文知识竞答”),希望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参与!

(2)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3)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本班充满朗朗诵读声。

(4)每周周末回家诵读,家长积极评价。

2、开展“亲近古诗文”活动,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我通过“民族文化知多少”的口头以及书面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还很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3、、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 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周为学生提供一两首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探索出有效的诵读教学模式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4、、创建“语文与文化”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从本期开始,我们通过书本、网络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2、在目前,我们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内容教死”的现象,理解紧紧扣住教参。其实,诗歌的理解是有多样性的,我们如何能够在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现方面找到突破口,使他们既能有自己的理解,又能平衡测试?

我的回答是:转变观念,提倡个性化,加强诗歌教学与考查改革的力度 首先谈谈个性化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实践能力,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指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怎样来理解这一概念呢?本文打算从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来阐释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特点,并探讨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对于阅读活动而言,个性又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个性化 阅读行为。

1.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何谓自主?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鉴赏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而我们现在阅读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教师对于课文总是唯恐讲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从字词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剖析到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的诠释,方方面面都要讲到,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的情境,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2.创造性 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前经验不同(心理学上称之为图式),当然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对于课文的空白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3.体验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在《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一书中利用阐释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阅读世界,将世界铭刻在心,要求人们与世界协调或者说倾听世界,并要求大家听从生活最深处的共鸣”。阐释学主张对话,阅读活动也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对于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鼓励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而不是去刻意地寻找关键词和中心句。

4.批判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地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如何针对个性化阅读的特点来开展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 展开:

1.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进行个性化阅读,是不是只读少量精品文章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讲与精读,一个星期就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与现代语文的特点不相符合。我们知道,人类现在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刊和因特网上每天充斥着惊人的信息。阅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的方式,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手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而现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一堂课的教学只围绕课文转,很少能跳出课本,超越课本。我认为,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而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比如,教师在进行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

2.鼓励学生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我觉得,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有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认真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在讨论中真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

3.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方式教学,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验。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 6 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的水平。

4.把阅读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语文阅读内容应与现时代的生活和儿童的生活相一致。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现时代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主要反映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上。语文教材上的一些课文一用就是几十年,有的文章与当今时代观念相左,有的课文内容描写的是四五十年以前的生活,与今天儿童生活世界时空距离相距太远。这些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关,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促使学生产生体验,引发共鸣,起不到课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对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要进行重新筛选,《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已提出了具体改进的方案。然而,教材不可能每年更新一次,这客观上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做更多的工作,及时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及时补充新的信息,保证阅读内容与儿童经验的一致性。总之,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领会、运用。

其次谈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阅读教学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理,处于素质教育背景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最有活力,也是最有魅力的。但阅读教学现状却恰恰相反,看看对此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学生的回答:据一份对闽、浙、苏三省10所高师院校、30所普通中学作的“语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不满意,而不满的症结主要在阅读方面(见《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3期第18页)。

“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承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于漪语)。”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承担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倘以上述要求来衡量,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难当此任。另外,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爱阅读,但有许多学生不爱上阅读课,这其中的反差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反思。客观反思,当前阅读教学的弊端主要有: 1. 忽视阅读主体、导致兴致丧失

学生常说“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精彩”。究其原因,就在于自由阅读时他们可以驰骋无边无际的想像,可以用自己的体验、情感、经历等去重新构建作品的意义,从阅读中他们得到了愉悦和满足;而一旦进行阅读教学,他们作为读者和教学的主体地位常被漠视,主动感知得太少,被动感知得太多。他们接受的往往是教师的学习心得或教参资料既定的结论,在课堂上全然没有作为读者去探究、去体悟、去发现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导致了他们阅读兴致的丧失,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教师的答案,而与自己无关,从而习惯于被动感知,而不会去主动创造。2.注重求同思维,压抑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本是一项最具个性的教学活动,阅读更是读者融入自己心智、情感、想像,极富自我色彩的思维活动。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片面注重社会化 而讳言个性化,在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只满足于教师讲解,教师只满足于现成结论的求同状态,思维好似被套上了别里科夫式的套子,理解只有一种,答案只有一个。这样,本来十分广阔的阅读天地被赶进了一条窄胡同,本来灵动多彩的阅读教学成了千篇一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一百个学生只剩下了一个哈姆莱特,这无疑是可悲的,然而更可怕的是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渐渐泯灭。阅读教学的上述弊端显然与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背道而驰,因而利用新教材实施之际,用新的理念重构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五篇:浅谈古诗文教学

浅谈古诗文教学对作文的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学李 娜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事精神上的富裕。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我们不能在应试的压力之下,使古诗文教学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目标,成为了考试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只记住文字层面的东西,把“会背会写”变成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歌艺术的同时,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古诗文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

鉴于此,我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充分挖掘古诗文的精华,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积累古诗文佳句增添文章辞采

浪漫又神奇的古诗文,其中每一篇诗文,都展示着一幅画面,都凝结着一份情感,就像美好的春天里那一朵朵艳丽的鲜花,是它们让春意盎然。每一朵花,每一种开放的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篇古诗文,都可以通过灵活的用法,让文章流光溢彩。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语言丰富是文章文采重要体现,而语言丰富要靠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背诵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妙语,充实语言仓库。并在背诵的基础上,把一些名句名篇,适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二、了解古诗文作者丰富写作素材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李白的作品,处理时可先根据王荣生教授“定篇”的理念,把它作为经典作品来教,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人,欣赏其诗。《行路难》一诗中抒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果学生不了解李白生平就很难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全诗后,可引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引出对李白性格的初步介绍,进而全面介绍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及各个阶段的一些代表作品。然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或翻阅资料以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及作品。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李白的专题文章,可写李白的小故事,读李白诗歌后的感悟,对李白诗歌的评点,以及把李白做为写作的素材等等,加深学生对李白诗作的理解。丰富写作的内容。

三、体会古诗文意境激发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建议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有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体验,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就是让学生运用想象力参与到写作中来,是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的。诗文是语言的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精练的语言蕴涵着文人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诗文、解析诗文,抓住诗人笔酣墨饱、着力渲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深深地引入诗文的意境,要教会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填补诗文中的艺术空白,让诗文立体化起来、活起来。然后,学生尝试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最常用的两种训练方式就是“改写与扩写”。扩写和改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能力和相关联想能力等。如:语文版教材提出了改写《木兰诗》《十五从军征》《曹刿论战》三个作文命题。前两个命题属于变换文体的改写训练,后一个命题属于扩写训练。而对于续写、缩写等训练,则需要教师灵活安排,自主命题,进行明确具体的指导。

同时这种作文训练,为古诗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然而,对此类想象作文,不能任由学生毫无根据地“戏说”“篡改”。因为我们可以理解学生作文写得不够深刻高雅,但绝不能容忍庸俗不堪,或者歪曲了诗文原有的精神内核,甚至于亵渎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以至让漠视严肃性的写作态度蔓延泛滥。

五、学习古诗文之法提高写作层次

古诗文中有很多的手法,我们能够把这些古诗文的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去,是一定会给写作提高一个层次的。下面我来举例谈一谈。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借古讽今手法,这种手法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这些作品既能借历史来直射现实,达到了给人们以启迪,唤醒民众的目的,又以丰富的意蕴、斐然的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借古讽今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与永恒的艺术魅力。我们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学习,善于从历史经典中撷取材料,汇聚在自己的主题之下,恰当的发挥讽喻现实的作用,这样不仅显现了高远的立意,还使文章散发出古典而又灵动的诗意。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借《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片段敷衍成文: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孔明拨开情感的迷雾,以国事为重做出了英明果断的选择。这一考生借古说今,紧紧围绕孔明的内心矛盾做文章,艺术地回答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有怎样的联系的现实问题。由此看来,在确立好文章中心之后,化用历史材料,重新加以演绎或阐释,发掘新的意义,突出现实性,这不失为驾轻就熟、快捷入题的好方法。

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中,就采用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的手法进行写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揣摩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会这种手法后引导学生用这三种手法写作议论文,使说理很充分进而提高文章的写作层次。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块“硬骨头”。对于我们教师所布置的写作训练,大部分学生感到生活平淡,素材难寻,构思时苦于无米下锅,动笔时就常常胡编滥造。写作文成了师生双方的“苦差事”。那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将写作训练和古诗文教学结合起来,即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古诗文内容通过积累、扩写、改写、评写、等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写作水平。

古诗古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应注重古诗文教学,研究教材,寻找方法,勇于实践,让语文课堂阅读与写作更有效的结合,让我们把教学达到有效这样一个实际的教学目标上来。

下载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古诗文教学

    (关于古诗文教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571)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2-4B 李萍 “古诗文特色教学与学生人文 素养的养成”课题研究之初,课题 组曾作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 示,对文......

    古诗文教学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使学生知其义,悟其情。 古诗文......

    我县山区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我县山区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仁化县扶溪中学李汉球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思想,曾孕育了一代代名家大师,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同时,古诗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将进酒》为教学案例,具体分析......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松藻学校 李惠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兰州市民主西路小学 邹洪涛 程莉 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吟诵,让孩子们感受古诗文的声律美,真正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范文大全)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历经千百年能够流传下来,已说明其深厚的影响力。而从中又被选入小学课本成为教学内容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是字字珠玑。小学古......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中国是文明之邦,自古以来就有”诗的国度”之称。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神奇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