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03:3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

荣昌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度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校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研 究 报 告

荣昌县广顺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老话题,之所以老话重提: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阅读时代。

(二)基于学生这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经典教育理论。

1、现代课程观

现代课程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

“最优化”归根结底即最好的结果、最少的时间。基于此,以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基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核心,最终使学生形成发散的创造的思维能力,以达到阅读的高效率要求。

3、科勒涅斯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将学生引于课外阅读的正途中,让学生在墨韵书香的浸润中,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这正是将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成生活外延的重要途径。

4、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叶圣陶曾指出:教学为了用不着教。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总量,是实现目标的桥梁,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标志。

5、阅读认知理论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基础和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好读书。

6、儿童阅读心理

儿童阅读心理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来完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促进言语的发展。

三、国内外关于阅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时代的变化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语文教学中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更新,都无一例外地滞后于时代的变化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自主性课外阅读,正是让我们的学生突破语文课堂的限制,走出象牙塔,认识缤纷世界和融入多彩时代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语文教学真正踏准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之后,不无启发地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让学生进行“主体性的自由阅读”,追求较高的阅读效率,将课外阅读纳入正轨,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关于这种指导,刘国正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形象地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我觉得,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只要作三件事: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想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今天搞好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提高阅读兴趣又是学会阅读的前提。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适时的评价,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通过研究,使老师提高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五、研究的内容

(一)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状况,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对策;

(二)研究、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三)总结农村小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规律;

六、研究的对象范围及方法运用

(一)研究对象范围:

广顺小学1---6年级。

(二)基本方法及运用:

(1)调查法: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目前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对研究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及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时总结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提升理论思考,揭示实践运用的规律性。

七、研究程序: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2年11月-----2015年4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

3、成果鉴定和验收

八、研究的成果

通过近几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感到欣慰.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可以说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开阔了教师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 识非常清醒,教师们都深刻意识到必须多读书,不读书就要 落后,都觉得一个远离课外书的老师,根本不可能向学生推荐好书,也无法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已成大家共同探讨实践的话题。教师在实践中认真撰写随笔,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部分实验老师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论文。

(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变浓了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经常在课余时间找书看,并且阅读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而且我们能见到教室内学生常聚在一起交流读书体会的身影。学生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使自己受益匪浅,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各种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学语文。书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给自 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此外,课外阅读还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速度都达到课标要求,每分钟均不少于300字,甚至不少学生已超过这个标准。学生课外阅读面大大拓宽。现在学生已不再是只看故事性极强 的书籍,漫画、连环画、中外童话、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古今诗词、优秀作文、名家名篇、中华散文„„都已成为了学生的最爱。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和语 言的发展,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每个学生每期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部分 学生达到两周一本,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好词佳句本、课前三分钟读书交流等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基本形成了

以往学生是被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或者是依照自己兴趣随意读课外书籍,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一有空,就会手捧一本喜爱的书籍,在教室,在家里,看得爱不释手。学生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学会了制订课外阅读 计划。整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现在学生已不再是只看故事性极强的书籍,漫画、连环画、中外童话、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古今诗词、优秀作 文、名家名篇、中华散文„„都已成为了学生的最爱。每个学生每期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部分 学生达到两周一本,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九、研究的实施影响及效果:

(一)明确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认识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课外阅读量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汇量少,作文水平低,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作文中出现无材料可写,无好词可用,无结构可仿,无好句修辞,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可见,课外阅读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点,我们开始着手提高学生的认识,在早读、班会课、语文课上,经常花时间向学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或相机指导读书的方法,或介绍名人、身边人刻苦攻读的事迹„„以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二)开展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不足,我们定好计划,开展问卷调查,并认真的撰写了调查报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环境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妹,能自觉完成作业就不错了。教师也忙于授完课本知识,而无暇顾及。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场所。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活动的氛围。家长的读书习惯,周围的环境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影响。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看课外书,但如何支持却无从着手。67%的家长不会主动给孩子买课外书。要买也是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84%的父母很少指导孩子看课外书,有的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要求过。91%的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书房,90%的家长自己也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家中的藏书少之又少,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课外读物涉及范围小

在问及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时,60%的学生回答,不知看什么书。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那么,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调查,只有33%的同学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75%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可是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太局限,对学生不太开放。这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中,100%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有图书角,学校每周开一节课外阅读课。

3、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没有好的读书方法,就算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书,也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即可。看了就看了,读完就完了。看书时也只是囫囵吞枣的过一遍,没有做到手脑并用。

4、教师方法指导不当,检测不得力

要想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只有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学生才能自觉的、正确的开展课外阅读。由于在应考的模式里兜圈子,很多教师都报有“考试为主”的思想,考什么教什么,始终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调查表明,只有25%的老师经常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16%的教师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有的教师虽然也布置了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从不检查。40%的老师没有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

(三)研究探讨,寻求对策

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我们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随时提醒、要求大家多读书。周末,假期规定读书的数量,经常开展读书汇报活动。鼓励大家互相借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未必个个都浓厚,要靠老师的培养。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动力,鼓舞和推动自己主动学习。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听故事,喜欢表演等特点有意组织了别开生面的活动,如背儿歌,吟诵诗词、朗诵散文、猜谜语、讲故事、编故事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而且使他们了解了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途径,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

2、推荐好书,拓宽阅读来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要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推荐各种好书,让学生多读。首先,我们积极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多带书来。同时,教师积极寻找书源,丰富图书量。使学生有书共读。其次,教师跟家长进行联系,和他们阐明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课外阅读,节省点不必要的开支,多选购些思想内容健康、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最后,还和学校沟通,保持好图书室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书读,广览博采,开阔眼界。

有足够的书读,还不行,教师还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及爱好把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报章杂志,在课内、课外推荐。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也让学生互荐好书。每月召开一次阅读好书经验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是什么书,它好在哪里,来源何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书上最精华的部分概括出来推荐给大家,以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3、结合课堂教学,营造阅读气氛

一是强调“自主体验”,给学生自我创造的空间和时间,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中能运用自己知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的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是强调“自由提问”。读而能问,不仅是学生认识的突进,还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读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老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够提。

4、开展各项活动,检查阅读成果

阅读的气氛提高了,但如何持久,这是关键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多开展阅读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加以肯定,才能促使他们不断阅读。如,开展讲故事比赛,当他们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我们让学生汇报成果。这样不仅肯定了他们,而且还可以带动少数不爱读书的学生一起读书。因为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而且能从讲演者声情并茂的讲演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明辨是非善恶,对已听的故事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完待续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继续了解下文的欲望。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就会纷纷借阅书籍了。同时,我们还定期进行写读后感的评比活动、成语典故、读书心得交流、美文点评等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心得同同学分享。

十、问题讨论,结论与建议:

本课题研究在以下两个问题上尚要讨论:一是研究还局限于以实践为基本载体,缺少了精细有效的研究分析成分。研究过程中,缺少个案跟踪,使研究实验过程的效度不够彰显?二是应加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力度,真正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阅读课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应在阅读课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能力?

实践研究证明,进行“农村小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应以学生阅读状况为起点,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为条件,以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平台,以家长与老师沟通配合为桥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归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最后,使每个学生自由地阅读,充分展示个性和生命智慧,能主动谋求自身发展,拓展知识视野。

为此,大家一致建议:

(一)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二)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内外教材内容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推广,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

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我们打算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

我们准备开展更多的活动,比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检查落实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4、师生共读落实

作为一名师者,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走师生共读之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是朋友,有很多话题,真可谓同品读书乐,共同成长.可以说,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是一种双赢!学生收益,老师受益,乐在其中!学校规定的每月一书我们本课题组老师打算一定和学生共同读完。

总结: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分析》这一课题,不仅带动了我校语文组的教学工作,对其他学科拓展性学习的开展也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让我们倍感欣慰。今后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科学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是一个有待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远远不够,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将会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2版。

崔 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月版。

第二篇:乡镇干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乡镇干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成为当前基层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大部分乡镇干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由于乡镇工作的非凡性,即工作具体、繁杂,时效性强,大多数乡镇对学习抓得不紧,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无助于更好开展工作。即使开展学习活动,也多以“集体”学习为主,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存在形式主义,甚至部分乡镇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学习。

2、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开支渠道、人员身份等原因,内部人员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干部有“铁饭碗”的优越感,合同制干部觉得自己是“泥饭碗”,有后顾之忧。由于待遇、晋升条件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

3、工作作风不扎实。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即乡镇“机关化”。调查研究少,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包村形式化。虽然都建立健全了包村制度,但包村干部一般只做“传达员”,蜻蜓点水转一转的多,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工作简单化。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被动。形象“非公仆化”。少数乡镇干部下乡时热衷于奔大户富户和村干部,无形中拉大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加上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十分反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外在形象。

4、生活待遇较差。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极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县级部门形成了巨大反差。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乡镇干部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作为下乡交通工具,但乡镇因财力紧张无法补贴,摩托加油费用全部由干部自己掏腰包,成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乡镇年轻干部上进心强,想通过

进修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紧巴巴的乡镇财政却爱莫能助,年轻干部只能望“学”兴叹。

5、民众理解少。乡镇上对县级各部门、下对社会民众,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选检查很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选往往又是“一票否决”,这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对顺利开展工作带来许多阻碍。

6、进出口不畅。乡镇干部易进难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欠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从调查的情况看,在乡镇干部中,工作年龄最大的有54岁,连续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满12年,在一个岗位工作最长的已满8年。乡镇领导干部一般是由上级机关或县直部门直接下派,多年在乡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却机会极少,许多乡镇干部感到升迁无望,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历史遗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观因素是问题存在的主要方面:

一是部分乡镇对干部队伍管理有所松懈。一方面对新时期乡镇干部思想动态、内心需要、情感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有些空洞乏力,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切中要

害,致使一些消极的思想发展蔓延。另一方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下乡镇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估计不足,教育培训内容滞后、方式陈旧,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用脱节的问题。

二是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要求不明确。对乡镇干部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乡镇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明确设定,造成乡镇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臵的任务就算做好了工作。缺乏对镇整体工作的认知,开展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是对乡镇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有的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四是乡镇干部的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乡镇干部大部分是本地人员,导致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工作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乡镇地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工作和乡镇干部关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加强乡镇工作,关心乡镇干部,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应当深入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乡镇干部的工作现状,组成专家组进行研究解决,形成具有代表性、规范性的整改方案,并适当提高乡镇在政府体系中的地位。

2.规范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方式。

确定和规范乡镇职能是乡镇改革的首要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应进一步强化乡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促进发展的职能。要转变工作方式,从计划管理,转变到总体谋划、铺路架桥、引导服务上,在市场和农民之间架起桥梁,解决农民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二是维护稳定的职能。包括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必须贯彻到村镇;完善信访考核方式,及时把矛盾消化在基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打击车匪路霸、偷盗扒窃,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组织村民排查矛盾,及时解决民间纠纷。三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职能。特别是要提高乡镇干部和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的依法行政素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四是推动

公共事业发展的职能。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根据实际条件,加强本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条件。

3.理顺编制、待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要理顺编制。人事部门制定针对乡镇进人的有关政策规定,采取考试和业绩推选的办法,每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考选,逐步将乡镇现在编外的业务骨干转入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二要理顺乡镇干部待遇。省有关部门应对乡镇干部的待遇项目及其执行标准,提出统一的政策指导性意见,各市、县根据本地发展程度,制定地区性待遇标准,作出统一规定,消除差别。三要建立乡镇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理顺编制待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乡镇干部的“因素工资法”。以公务员前四项工资和事业人员的基础工资为基础,将其他岗位津贴、补贴纳入岗位浮动工资,按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浮动发放;将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年底奖金统筹起来,按乡镇统一部署的中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或扣减。四要关心特困乡镇。市县对困难乡镇进行排查,然后对特困乡镇的办公用房和微机、电视等设备配臵,或市县财政拿钱,或协调责成市县直部门帮助解决。

4.减压减负,营造宽松环境。一是减压。对乡镇现有的“一票否决制”,建议省委提出要求,由市县统筹考虑,不搞单项评比否决。对乡镇的上访工作责任,要区分情况,客

观对待,改变“一刀切”的责任追究办法。同时对于“无理无序”的上访者,不能过分地“宽容”。二是减负。对于乡镇所背的沉重债务,一方面要鼓励乡镇领导干部通过发展的办法,逐步消赤减债。另一方面,对于关停并转的乡镇企业,依法该破产的破产,清查资产,抵转债务。同时,今后兴办公益事业,上级部署的工程活动,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搞“一刀切”的硬性推进。三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予以规范,以正面宣传为主,正确评价乡镇干部,营造有利于乡镇干部开展工作的宽松环境。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形下,乡镇基层要促发展、推改革,但更要保稳定,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现阶段各种社会利益的关系。乡镇干部肩负着服务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使命,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领导能力,提高乡镇政府在国家政府体系中的地位,规范乡镇干部的编制体系和晋升途径,才能改变当前乡镇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篇: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状调查与分析

3.1.调查目的为配合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全面掌握汕头市交通现状,特别是交通需求特征、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客流分布等情况,从

交通供需两方面分析和评价汕头市公共交通现状,并指导远期交通需求特征和规模的预测。

3.2.汕头市公共交通基本情况

汕头市从1953年12月成立第一家公交公司——汕头市公共交通公司以来,从 1条线路、2台公共汽车发展至今,截止2004年3月,已开通36条公交线路,营运线路里程507公里,投入车辆435辆(折合495标台),到2003年共运送乘客7168万人次。截止2004年3月,有经营企业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 家,中外合作企业1家,有限责任公司4家。8家企业累计注册资金4229万元,职工总数1192人,离退休人员266人;资产总额12752万元,负债总额4195 万元,资产负债率38%,净资产8556万元;到2003年底,营运收入达7922 万元,亏损578万元。

3.3.调查方案简介

为配合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全面掌握汕头市公共交通供需特征,于2002 年1月至3月底进行调查工作。由同济大学制订

调查方案,汕头市交通局具体组织安排,汕头市统计局城调队和各公交企业配合展开。调查工作共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

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

汕头市公交车客流跟车调查



汕头市城镇居民出行调查

2004 年初,由于汕头市行政区划的变动,为全面掌握行政区划变动后的汕头市公交情况,同济大学再次对汕头公交开展了 调查工作。

由同济大学制定调查方案,汕头市交通局具体组织安排,汕头市各公交企业配合展开。本次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部分:



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

汕头市公交车客流跟车调查



汕头市站点问卷调查

2005年5月,为了深入汕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同济大学对潮阳潮南、澄海和市区南岸开展了调查工作。调查方案由

同济大学出具,汕头市交通局具体安排,对各区相关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并在实地进行了考察。本次调查工作分为三部分:



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



专家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

线路实地考察

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总报告

3.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2002 年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表 3-1

主要调查走访对象

汕头市交通局

汕头市旅游局

汕头市南翔巴士有限公司

澄海市交通局

汕头市国土资源规划局

汕头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汕头市南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潮阳市公共汽车 公司

汕头市统计局

汕头市深展巴士有限公司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

汕头市交警支队

汕头市冠忠巴士有限公司

澄海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3.3.2.2004 年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表 3-2 主要调查走访对象

汕头市交通局

汕头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汕头市南翔巴士有限公司

澄海区、潮阳区交通局

汕头市国土资源规划局

汕头市冠忠巴士有限公司

汕头市南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澄海汽车运输总公司

汕头市交警支队

汕头市深展巴士有限公司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

潮阳汽车运输总公司

3.3.3.2005 年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表 3-3 主要调查走访对象

澄海区交通局

潮阳区交通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

潮南区交通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

濠江区计委

濠江区国土资源部门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

澄海汽车运输总公司

潮阳汽车运输总公司

走访调查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

汕头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

1、汕头市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数量和交通工具结构现状导致现有公交客源不足,市场和企业脱节;

2、汕头市外来人口少,运力和线路增加了很多,但公交市场变化不大,企业截至2003年亏损680万;

3、摩托车、残疾人车和人力三轮车数量较多,严重瓜分了汕头市的公交市场。企业亟需限制摩托车和人力三轮车的政策出台;

4、汕头市公交企业正处于一定意义上的整合之中,企业改制正在进行。



汕头市深展巴士有限公司:

1、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和残疾人车数量的大幅增长,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公交成本增加;

2、汕头市公交占有率较低,道路拥挤,企业缺乏必要的停车和维修场地,投资者举步维艰,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措施。



汕头市冠忠巴士有限公司:

1、汕头市目前公交企业数量偏多,造成公交市场的过度竞争,企业规模亟需整合;

2、新增线路效益不佳,对今后新增线路持保留意见。



汕头市南翔巴士有限公司 :

1、企业规模小,经营状况较两年前相比没有太大改善;

2、新增线路企业建议采用招投标形式,为使公交企业良好循环,并扩大规模,应取消有偿费,而采用信誉招投标方式。对

原来无偿、为竞争的线路,在规定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因全部进行重新竞投。

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规划适应考虑供需平衡,切忌重复投资,对开行从汕头市直接至潮阳、潮南的的公交线路持保留意 见。

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总报告

3.现状调查与分析

潮阳区交通局、潮阳区公共交通总公司

:潮阳、潮南地区大部分为农村人口,出行率低,因此公交规划要考虑潮阳潮南区

城镇的空间布局和人口往来出行的实际情况(很多农村人口在潮阳潮南中心区工作经商,但居住在乡镇)。



潮阳潮南区相关各部门: 1、在公交方式选择上要进行长远考虑,由于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目前常规公交还难

以满足大汕头的公交出行需求,那么大运量公交方式在未来发展中必将得到重视; 2、潮阳潮南区目前没有正规的车辆维修 站场和保养站场,需要引起规划的重视; 3、潮阳潮南区目前有序运力剩余,居民出行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其中主要是无

序竞争太严重,特别是非法运营猖獗无法遏制,而此次规划应该担负起引导交通客运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重任; 4、规划时要

考虑旅游景点的布局,潮阳区旅游景点占的比例非常高,礐石大桥年票制的实施导致游流的大量增长,公共交通规划应该 考虑到一些重要景点的覆盖; 5、目前短途运输应该为大潮阳布局,公交线路则潮南潮阳分开布局并进行有机衔接; 6、每

个镇要有开到汕头的公共线路; 6、区与区之间南北方向和广汕公路沿线的线路需要加强。



汕头市交警支队 : 1、大力发展公交,现阶段公交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缺乏必要的投入,缺乏适当的优惠政策。

2、应进一步加大摩托车、残疾人车和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的整治力度。



澄海区交通局、澄海区公共交通总公司 : 1、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企业规范经营无法可循,经营没有方向。

2、澄海内部交通网络自成体系,城乡一体化模式建议采取在汕头市和澄海分别建立中转换乘枢纽,而不采取直接延伸的模式。

第四篇:“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

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

早在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1世纪初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这一建议,我校的英语课程已经在全校各个年级普及开来,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设的学科在我们秦岭小学起步较早。我校的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氛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小学英语课更趋向于活泼,生动,科学,具有特色的外语教学的同时,使得儿童在学习英语的条件上更多了宽松与生活化。然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今天,各个任课教师冷静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一些严峻的问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用心思考问题之源,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在平时教学中付诸实践。

1.通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他们的学习效果还是呈现出相当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英语成绩上,更体现在他们学习语言的方式和行为表现上,其中学生所获得的英语成绩与对英语语用能力的驾驭上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比较正确,他们知道英语作为当今国际上的一门语言,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挫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兴趣呈逐年级下降趋势,在缺少母语学习环境的小学英语学习的困难确实很大。

3.家长的个人文化差异、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同及教育孩子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4.初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有新鲜感,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呈逐年级下降趋势,相应的,讨厌英语学习的学生呈逐年级上升趋势,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减退。

5.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同,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很大。学习自觉性高,课堂听讲认真,作业按要求按时做完的同学,显现比一些有畏难情绪、懒于学习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因为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增强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而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前提。所以,小学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小学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②通过该课题研究的实施,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找出产生、造成学生学习英语有困难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操作的、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学英语学习规律和学习策略等。这当然会对我们基础教育英语教与学的理论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③该课题的研究实施将会有利于小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在具体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研究中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快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从而实现一切为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一切等素质教育目标。

二、课题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教师及时发现在教与学方面的成绩与不足,进一步提升、规范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使我校的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各个任课教师试图从学习敏感度、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教师因素、学习体验等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为以后学习英语奠定良好基础。

3、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利于学生发展的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一批英语教学骨干。同时进一步促进我校英语教学的有效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对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归纳,并通过调查认真分析原因;

2、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我校改进英语教学的建议,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多种调查问卷,发现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解决问题的策略;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实践,并不断反思、分析和总结,经常撰写教育随笔、论文或教学案例等;

3、比较研究法:在实验班级和普通班级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将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4、经验总结研究法:对于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五、课题研究对象:

一年级1、2班,二年级1、2班,三年级1、2班,四年级1、2班,五年级1、2班,六年级1、2班。

六、课题研究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9年2月---4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专题讨论,制定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指导。

3、编写调查问卷,归纳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产生问题原因。㈡、实施阶段:(2009年5月---12月)

1、加强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2、全方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全面实施。

3、编写调查问卷,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已形成的有效英语教学的策略,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4、完成阶段性小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及案例,并做好实验研究过程的记录。

㈢、总结阶段:(2010年1月---4月)

1、认真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对实验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归档。

3、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

4、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上报咸阳市教研室,请专家鉴定、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目前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2009年4月,学校课题组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调查问卷,下发400份,全部收回,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归纳、整理,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随后召开了课题专题会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

1、教师方面

我们从授课方式学生是否喜欢、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教师敬业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评价方式及课外作业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较尖锐地反映出传统教法和学法与新课标所要求的教法和学法之间的矛盾;我校英语教师普遍在学生英语兴趣培养和传统的成绩考核、学生两极分化、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角色转变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等方面亟待提高。

①教师自身素质、观念和教法有待提高

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听、说、读、写、唱、游、演、画等方面的授课技能,更需要领会消化新课标的精神,把新课标中各项要求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虽然现在有了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了语言知识的讲解。但是,由于成绩考核制度,高年级英语教师所采用的依然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形式授课,以课教课,教学的关注点主要还在知识的传授上。由于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和支配,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信息量小,教学过程干涩,课堂操练机械单调,缺少乐趣,作业布置死板,评价手段单一低效,而且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老师应多尝试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学法指导不到位

新课标要求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英语学法地指导,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如今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等方面情况的影响和干扰,缺乏对学生学法指导的认识,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受教材、教参的限制,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教材写多少就教多少,教参如何设计就如何遵循,这样做一方面教师会对教材的欠缺而不停地寻找课外资源而忙碌;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教学的原则,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吃不饱”的学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扩展,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弹性和创造性,也无法体现出教师个性。

③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这样的学生人数呈现递增形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教学法、交际法、游戏教学法等都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方法的应用,又使我们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多媒体教学法虽然以其直观,灵活,生动,可视性,趣味性强的诸多优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但网上可直接利用的课件资源非常有限,要给学生奉献一节优质的多媒体课,往往需要老师花费很长时间精心制作课件,而且好的课件还要求教师电脑操作技术很熟练,所以教师没有高频率的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交际法是学生在领会语言意思后,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交换信息,完成任务,能熟练应用主要句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直接的英语交流中感受到新鲜,喜悦,自豪。游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可是由于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组织过程考虑不够周密,活动安排不够合理,对学生出现的状况估计不足,往往出现活动过程散乱,重点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达到语言运用的目标。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桶与时俱进、注满活力的水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

④ 教师评价学生出现偏颇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的法宝。因而,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被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转化为用考试的方法得出的考分。使教师的人才标准不得不定位于考试得高分的学生,从而产生种“爱乌及屋”的情感和评价的偏差。由于这些原因,教师难免忽略对学生的学力、性格和道德品质、体质做一个素质教育要求的整体性评价。素质教育评价应坚持整体性原则。所以目前现存的评价学生,看他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他的学习方法,而且忽略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的评价方法是有偏差的。

⑤ 教材编写存在一定问题 教材选用上有问题

低年级的《新标准英语》虽然进行了再次的改版,但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与教师的交流,普遍反映内容还是偏难,容量大,学生接受较困难。而高年级所采用的旅游版的教材重知识的学习,适合应试教育,但缺少文化意识,而且上面的歌曲以美声唱法为多,音太高,节奏感不强,学生不喜欢。这些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有待于我们一边实践,一边去研究,能否把大问题化小,尽量减少这些不利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干扰因素,同时也有待于我们与有关部门,特别是编者的探讨解决。

2、学生方面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他们日常学习状况的观察发现,目前有75%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7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50%的学生具有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

①学习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特别影响着学生有效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调查显示,一部分学生在师长的教导下,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好孩子,将来要有一个好的前途,这些学生具有初步的、模糊的英语学习目的,在他们身上就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状态。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不清楚学习的方向,不明白为什么而学,必须朝什么方向努力。而学习动机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欠缺,这些学生学习缺乏坚持性、认真性、稳定性。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学习自觉性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受挫感及厌恶感,使这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自觉性也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被动,抓不着要领,不能掌握学习方法。

② 学习兴趣与学习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初学英语时的新鲜感以及对新学科浓厚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递减,究其原因是学习内容难度增加,对学科的新鲜感减淡。低段时以听、说、读、唱、玩、演的课堂学习方式被高段时的读、背、写、练所代替。学习英语时所遭受的挫折以及学习障碍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③学习习惯与学习

学生的习惯养成不同,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学习自觉性高,课堂听讲认真,作业照老师要求并能按时完成的同学,显现比一些有畏难情绪、懒于学习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好习惯没养成,学生就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够自觉学习、自信心缺乏、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习惯不好,上课坐不住,精神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

④能力、方法与学习

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仅是学习成果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能力的差异也确实会给某些学生造成学习的障碍,并使某些学生学习掉队。这部分学生又没有能力寻求快捷的方法赶超其他同学,上课理解不了老师讲解的内容,因而对教学内容感到厌烦。在课后只知道死记硬背,时间精力付出了,效果却不明显。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能够学好的自信心。

3、家长方面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我们可以观察出,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但是从家长对英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与学习机会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①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有应试学习的观点,这些家长观点基本一致,他们认为目前无论什么考试英语的地位似乎都是坚不可摧的。所以他们就力求从孩子初学就为他们打好英语基础。这表面上看起来家长确实是用心良苦,然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学习及未来似乎成了他们父母为完成自己愿望的载体。部分家长认为学校英语教学书写作业过少,无法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他们就想办法为孩子购买各种资料大量补给“营养”,并且把孩子每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首先要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挺好玩的、是有趣的,用英语能交流是有用的,只有当他们不断地被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功吸引着时,才能坚持学下去,才能学好了还想学得更好。而并不是对孩子讲一些个人的前途等大道理。更不是给孩子一味的灌输应试这样的思想。

②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存在偏差。

尽管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然而他们的重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根本就没有明确地认识。他们只知道英语很重要,为何重要,重要在何处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他们却并不知道。他们认为人家孩子都在学,如果自己孩子不学岂不是比别的孩子要落后一步?他们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些家长就在“人云亦云”,“盲目效仿”的思想指导下只知道一味的将孩子的英语学习寄托在课外辅导班上,孩子在外面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他们却并不关心。虽然大部分家长重视的态度是正确的,可是他们重视的动机和方法却是不当的。他们没有重视孩子学习的内因,而是简单的徘徊在外因的周围。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培养和保护孩子学习并能获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即自信与毅力、情感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的跟踪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道路上,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更大的作用。③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孩子学习英语非常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与学习机会,然而众多家长在“望子成龙”之心的催促下往往不由自主的将 大量的课外资料,名目繁多的辅导班,超负荷的早期教育全部给孩子实行拿来主义,却不考虑孩子的个体情况和真实感受。另外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据我们对孩子的调查得知,有85%的家长都只看孩子的分数且在分数不满意时会采取比较极端或是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走入“恶性循环的陷阱”。

④家长不能与老师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学校、家庭、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舞台,而家庭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大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何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趋于最大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属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然而调查显示,只有27%的家长能及时主动与老师沟通。究其原因,有一些家长不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平时不愿意与老师主动沟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家长会,对孩子存在的问题不得而知,因此也就疏于管理。还有一些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对家长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意义缺乏充分的认识。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找家长的,没有认识到“沟通”是相互的,家长要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要主动向老师“提供”引起孩子种种变化的信息,以便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学生,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另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懂英语,无法帮助孩子,他们所能给予的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实际上家长并不需要精通英语,给孩子英语课程的辅导,重要的是配合老师完成孩子的作业检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以上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讲研究决定相应的对策改善这一现状。

(二)、研究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强化新课标的进一步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教辅用书等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

为提高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我们收集了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文章,如:《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小学英语教师素养的提高》等多篇理论文章。为学好此方面的理论,我们为组员们作了学习的相关要求,要求组员把所读教育教学理论向其他组员们汇报,以分享读书心得,获得共同成长和发展。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还要自己学习理论书籍,或者借助网络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抓好上课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备课

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教师的备课,我们认为抓好备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注重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是优化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教材时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所用教材。正确、合理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参考书》,研究、确定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真正把教材钻深钻透,进而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教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是一对矛盾,“教”要通过“学”才能起作用。目前,在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成了共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等都是教师备课非常关注的要素。教师只有真正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学生身上。但又充分重视“两端”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备学生”。

在钻研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备好上课环节,选择合适、科学,新颖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例如做游戏、搞活动、唱英语歌曲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同时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备课方式。有常见的个别备课形式,是指教师个人按《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独立对教材进行充分学习与研究,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撰写教案。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有的教师擅长画简笔画,有的教师擅长设计软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每个教师都各展所长,这样备出来的课既有特色,又可扬长避短。

有集合集体智慧的集体备课形式,我们实行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形式,每位教师在每周的集体备课前先自行备课,形成各自的粗略设想。集体备课时由一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谈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后大家再交流,商议出一套科学的备课思路。

同时教师都将各自在备课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源提供给组内成员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教学参考材料积累较多;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大家互通有无,充实各自的备课内容。备课时准备得再充分,在实施过程中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新问题,或者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难、困惑,教师都会在备课组提出,共同研究探讨,共商解决方案。

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听课

“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听课虽不需像备课那样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但是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在课题组听课中,我们要求教师听课前,首先要做好目的准备、教学内容准备、学生情况准备、先进理念的准备。其次,让教师明确在听课时对课堂教学精彩片段要作详细记录。这种有效地听课活动,一方面能从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去寻找自己的灵感,这是自身的学习。另一方面,能为帮助执教老师提出有价值的意见而打下基础。

(3)评课

我们在每上完一节研讨课之后都抓住时机,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评课。评课时主要采用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和自我评议式的几种形式。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评课时应做到“六个不”,即不敷衍了事,不平淡肤浅,不面面俱到,不以偏概全,不评新弃旧,不为追求完善而找亮点。以此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得失,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改善环境、开展活动,激发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校积极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与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配置必备的英语教学设施设备,如:语音室、录音机、电视机、CD机、投影仪以及必要的英语教学辅助材料,如英语教学图片、磁带、光盘、卡片、挂图等。学校还订阅足够数量的英语图书、报刊,满足师生学习需要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拓宽视野。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多角度增加学生的英语信息量,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强化习得。例如我们在教学楼内里开设了“英语专栏”,在楼道的醒目位置都有英语小板报,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每个班都有英语角活动,利用课间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童谣,并开展“快乐英语,快乐生活”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一些西方节日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例如圣诞节晚会,愚人节游戏等。

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例如:一二年级英语游戏活动,三年级书写比赛,四年级英语手抄板比赛,五年级英语板报比赛,六年级各国国旗标志收集及介绍比赛等简单易组织的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长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4、形式多样,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英语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而且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要求教师多维化设计作业,以便让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学习英语。我们在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上,尝试少布置一些以机械抄写、做题为主的练习,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1)展现自由,发展个性

因为不同学生对语言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作业量上应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能力,灵活地选择家庭作业的数量。考虑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侧重面各有不同,教师允许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形,选择不同的作业内容。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乐事。(2)结合活动,启智育能

将家庭作业与唱、画、玩、演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联系起来,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有趣。同时,将语言知识的训练与多元智能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发展语言的技能,培养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歌曲以其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有些英文歌曲虽然歌词有些拗口,但学生都能把它熟练地唱出。在布置作业时我就试着把一些单词配上乐曲,以唱歌的形式来练习。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枯燥、抽象的英语单词常常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若能将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单词就容易多了。于是,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便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自行设计图画。那些平淡无奇的单词,在孩子们的生花妙笔下,竟变得如此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将英语作业与绘画相结合,使绘画真正为教学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很好地开发了视觉空间智能,同时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我常把“玩”渗透到作业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例如,在教学“Time”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回去自己制作一个纸钟,然后拨动时针到各整点练习时间的表达法。这样的作业,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爱玩的身心特点,达到寓学于乐、以玩促学的目的,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作业中,如果仅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这对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甚微。我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课本剧,回去后表演课文,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5、注意评价的科学性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教师的期待与鼓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十分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1)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A、口头激励性评价。平时,教师应坚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Good!/Very good!/Great!/Well done!/Wonderful!/Good job!/Clever boy/girl!这几个简单的单词,往往在教师不经意的流露中改变学生的听课情况。特别是一些对英语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一旦听到老师在课堂中一用到这几个词,原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学生看来也会异彩纷呈。

B、荣誉激励性评价: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可用荣誉激励性评价方式,如画五角星、奖红花、粘贴纸、盖印章、赠送小礼品、发表扬信等多种方式。这种评价对后进生尤为适宜。

C、体态语激励性评价: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身体语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大胆,发音准确,就可以点头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You’re very clever,对其他同学竖起大拇指A clever boy, A clever girl等等。(2)、自主评价、促进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疑也是评价的主体。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新课程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模式,坚持发展、变化的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促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这一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A、自我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在课堂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评。学生课堂自评的方法主要有:a)口头及时评价:如在表演英语歌曲、说唱童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跟学生约定自评方法A、我很棒B、我相信我会更好C、我会加油的!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give yourself?,学生根据表现从A、B、C中自选一个等级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b)填写《自评表》,进行反思式自评。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英语学习自评表》,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的反思。通过自评获得个人反馈,全面的了解自己在某一段时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B、他人评价:

小学生往往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除了在课堂上的同学互相评价外,还让家长参与评价,将孩子在家表现通过表格或者文字以及语言交流的形式进行评价,同时反馈给老师即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关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6、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知识更为重要,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用,得益非浅。比如,在英语学习中,学困生最头痛的“记单词”,不管怎样记都记不住,记得快,忘得快。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忽略了单词和词汇、句子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单词孤立地记忆,很难掌握其意义,感受其运用方法。给学困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学习策略,能使他们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石。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把单词背熟,会经常布置学生抄写单词,这种做法常常事倍功半。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从一开始就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他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大量的单词,句子时将会一筹莫展。在教学中就应多引导学生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去记。我们课题组经过研究总结出了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⑴ 展开联想、音、形、意相结合记忆单词。有一部分单词的音、形、意之间有许多有趣的联系。只要大胆的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就会找到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带着新奇和创新的悦感去记忆单词,不仅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去学习,而且记忆效率高,保持时间持久。

⑵、字母接龙游戏。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并对智力游戏日益感兴趣。在对高年级的单词教学中可开展字母接龙的游戏。如am—milk—kite—eat—teacher—room„„最后看哪一组表现最好给予奖励。

⑶、及时作出归纳总结。英语中的词根,前缀后缀、字母组合等对单词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小学生开始不会总结和归纳。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只要把所学单词分类,把含有某一字母组合的单词归在一起,从读音,词形上找出他们共同的规律,就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以后记忆相关的单词

7.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针对教材的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课时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状,要摒弃“教教材”的思想,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念。要认识到: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和资源之一,是教学内容的来源,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语言规律,根据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扩充,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并制订可行的教学目的。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建议,考试(如果采用考试,特别是大面积的统一抽测)也不能过于依赖教材的具体内容,而应该以能力为主,突出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欲望。

8.家校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在学校里布置英语角, 举办各类英语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是无处不在。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教师可以不经意地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教师还应联合家长的力量。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父母与孩子有着血缘关系,又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因此,主动与家长交流,彼此反馈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就能对症下药,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家长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注意对家长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指导,教会家长科学的教育孩子,科学的与老师和学校配合,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家长讲座,告诉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培养孩子学英语的方法,同时通过与家长进行书信往来,交流谈心等形式互相沟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搞好英语学习。

八、研究的成果

1、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践和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他们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互相交流经验,积极探索课件的制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新上岗的教师,在实践中收益非浅。随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们撰写了一些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经验文章,并有多篇获奖或发表。同时,课题的研究也打造了一支敬业勤奋,吃苦耐劳,讲奉献顾大局的教师队伍。各个实验教师在各级比赛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2、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学生们对英语也有了很大的兴趣,对英语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不喜欢到爱上了英语,由不爱说到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一些学生还改变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回家及时预习新知,复习旧知识,并能跟录音读课文,“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学习兴趣的提高带动了学习总成绩的提高。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训练,同学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九、存在问题

同时我们也发现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第一、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观念。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去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创设真实的情景,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教材的问题

低年级的《新标准英语》虽然进行了再次的改版,但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与教师的交流,普遍反映内容还是偏难,容量大,学生接受较困难。而高年级所采用的旅游版的教材重知识的学习,适合应试教育,但缺少文化意识,而且上面的歌曲以美声唱法为多,音太高,节奏感不强,学生不喜欢。即使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进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目前应试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实际问题,每一次的抽考,统考试题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在选用教材时能够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地区差异,在选取考试题时应改多以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试题形式和内容上能够有所创新。

第四、课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对问题表面的研究,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综上所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培养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成功。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探索一种更为适合我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对策,为小学生英语学习和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作一点贡献。

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分工:

顾 问:高引红、王华、李春霞 负责课题实验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组 长:侯海莹 负责课题实验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研究顺利进行;

副组长:李香维、李棉雪 负责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各阶段研究计划,及时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成 员:郑票亚、张红娟、崔青、李晓娟、杨俊 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撰写教学随笔、论文、反思及案例。

秦岭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四月

第五篇: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弊端,诸如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校园基础建设薄弱,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学资源配置

有位伟人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则是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仍占全国的绝大部分。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农村教育的基础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使我国更快地向科教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面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分析。

一 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1.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是其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农村中小学所能分得的经费就十分有限。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小学因没有能力购买多媒体器材,老师们的教学活动仍然还是靠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进行。因此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45岁以上的教师竟占一半,这给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学校教学活动中接受新事物、传递新文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农村小学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小学自身条件落后,尤其是工资待遇不高,再加上房价等其它生活用品价格高涨,根本吸引不了年青人。其次,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的学历基本偏低。好多教师是县级师范毕业,或是高中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另外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直存在“骨干名师向东南飞,乡村教师往城镇挤”的现象,教师队伍中主干力量不稳定,教学骨干连年大量流失。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过来,难得有英语专业的师范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3、校园基础建设问题突出

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学校校园基础建设不足,仍有不少学生整天在危房中学习。有的学校在寒冷的冬天还没有能力及时安装好窗户,有的小学连课外活动的操场都没有建设等。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基本不存在这种现象。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普遍不足。教学仪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课程的实施,使中小学课程不能开足开全。中小学生使我们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4、农村中小学辍学率较高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

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另外,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一些重点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认为学习找不到好的出路,不如提前让孩子进入社会,多打几年工,多攒一些钱,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索性让孩子辍学。

二、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现状的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也要以法律为准绳,从权力控制走向法律规约。科学规划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及平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要使教育转移支付常规化、制度化。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鼓励、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和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

3、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学应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4、鼓励民办教学,实现资源配置的多元化

推进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单一的政府计划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因此,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永恒话题。积极鼓励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 建立起灵活多样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这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三、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意义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重点。从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来,虽然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得到了比较明显的遏制,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没有达到“初级中等教育在校生年辍学率应控制在3%左右”的底线标准。教育教学质量越低的学校,辍学的比例就越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而言,提高教育质量,控辍保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只有学得好,才能留得住;只有留得住,才能学得好。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有助于加快高中教育规模发展方式。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潜力在农村,关键在义务教育质量。加快发展农村高中教育除了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外,更应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适度优先重视有质量的公平教育,体现以学生为本、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

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深刻影响着农村人口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有助于农村青少年积累受教育资本;有助于促进农村人口在知识社会中持续学习。另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解决教育公平的突破口。提高农场教学质量,增强广大农村和薄弱学校学生的竞争实力,使他们同城市学校学生具有相同的入学权利、学习机会和教育结果等教育过程的公平。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教育均衡发展有外延均衡和内涵均衡两方面。外延均衡是形式上的均衡,这种均衡可以通过持续的投入得到解决。内涵均衡是实质上的均衡。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要求我们不能以外延均衡代替内涵均衡;以形式均衡代替实质均衡。

下载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以山东省东营市为案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于发友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托幼办主任李玉珍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托幼办......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姚莉 王艳玲 一、调查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2012年4月我们加入学校《培......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新建县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查报告2010年3月7日上午,政协会议共青团、青联小组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发言时指出:“选聘高校毕......

    网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编号:20***6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网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院 系: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完成日期:2017年5月 摘 要 本文以公共体育网球学生及专选......

    政府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政府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 也是建设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本文从分析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为起点,指出中国政府公信力呈......

    郑州市轿车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

    郑 州 科 技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0、题目郑州市轿车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1、设计的目......

    政府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调研报告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也是建设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政府的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