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的“五读”》

时间:2019-05-13 03:2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教学中的“五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教学中的“五读”》》。

第一篇:《古诗教学中的“五读”》

古诗教学中的“五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语文有她自己丰富的学科特点和魅力,古诗更有她无尽的内涵和高远的意境,古诗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博大精深,体会诗歌的美妙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要达到教学目的,却少不了阅读教学。

在古诗教学中,我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五读法”,即默读——寻读——朗读——诵读——默读,在“五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不同的美,进而使他们理解诗歌,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下面我以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

一、默读全诗感受美

语文学习中如果一接触文本就大声朗读,或者老师要求学生刚接触文本就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显然是不够妥当的,特别是古诗学习,都用一类“抑扬顿挫” 的腔调去朗读,其实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在古诗学习的开始,对全诗要有轮廓性的认识,完成对诗歌的初步认识,因此进行从头到尾连贯的默读十分有必要。这是课堂上动静搭配的有效组合,先静——静静读思;再动——书声朗朗,以至议论纷纷,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做感情朗读才可能做到。教学前的默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美,使他们“大抵观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开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环节: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默读时间后,学生们定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首诗写的是荷花。”“这首诗写六月西湖的美。”„„学生各抒己见,并结合图片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及意境美。默读让学生神情专注,初步品味,感受诗歌美。

二、寻读诗句探求美

在语文教学中,寻读是一种速读方法,也是质疑寻答的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古人言:“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会读书的人,总是在辩难释疑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在阅读课上,当学生对文章有了一般性的理解之后,教师若能抓住值得探讨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的思考并积极阅读,那么他们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和分析问题,这就需要用到一中阅读方法——寻读。不管是篇幅较长的文本,还是短小精悍的古诗,都适合这种阅读方法,因为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能抓住重点,并从阅读材料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课时,我们可以借助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荷花图,在学生对这幅图发表议论完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诗人通过这首诗,写出了六月西湖的荷花,你能找出相关的诗句吗?”很显然,我们要寻读的诗句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下来通过引读、赛读、小组读、齐读等各种方式读出对这句诗的不同感受。然后通过讨论解读诗句中的“无穷碧”和“别样红”来体会诗人笔下的荷花之美。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交流探索中更深刻地感受荷花的美,西湖的美。寻读让学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探求诗句美。

三、感情朗读享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特别是感情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更有着独特功能,它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音节、语调、语速乃至轻重缓急的节奏、韵律的感受,还让学生从思想感情进行转化,激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行于外”的意境。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是有效的感情朗读方式。先出示六月西湖景色的图片及荷塘景色的图片,配乐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语言渲染:“西湖固然美丽,但六月西湖的荷花更是西湖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了图片后,你也来夸一夸荷花吧?”生:“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着,还有的快要凋谢了。”(师:读出荷花的千姿百态吧!)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读出小荷对大自然的热爱吧!)„„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在真切地感受艺术形象、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分别安排各种读的形式,个别读,齐读,分小组读,同桌对读,男女生赛读。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常读常新。围绕“读”引导学生融情入景,巧思妙说,往往能使他们达到情感的升华。朗读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享受诗歌美。

四、诵读延伸想象美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感情朗读古诗后,我通过让学生诵读的方法来进行想象。我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可朗朗出声地诵读,可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加上动作诵读。想象入境法是一种很好的诵读方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这便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情传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接着通过语言再创情境,让诵读成为一首连贯的、抒情的美妙音乐。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清晨,当你和友人从寺中走出,一池娇艳欲滴的荷花映入眼帘时,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微风吹来,一湖的荷花翩翩起舞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在阳光的映衬下,忽见湖池中的荷花如此晶莹剔透时,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荷花池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扑来,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片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诵读让学生自主感受,入情入境,想象意境美。

五、默读提升追求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再次回到默读,已“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实现了“感知”与“内化”的和谐,“欣赏”与“感悟”的共生。学生们沉浸在古诗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得到提升。在静静的读书场中,默读让学生们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细细咀嚼,领悟诗歌的内涵。然后提升文本,抛出问题:“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你们在静下心来好好默读一番,能说说原因吗?”充分的阅读理解后,学生在静静的默读中有了自己的理解: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也可能觉得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还可能是„„再次默读让学生领悟内涵,追求审美,于无声外听欢歌。

在古诗教学中,多“读”而不“毒”。古诗中的“五读”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学生不再为古诗词阅读而头痛,而能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理解出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篇:古诗教学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贞操。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诗歌教学自身不仅是审美性的,还兼有伦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第三篇:读中悟、悟中读:《望洞庭》古诗教学案例

读中悟、悟中读:《望洞庭》古诗教学案例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中悟、悟中读:《望洞庭》古诗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背景分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片段描述:

片段1:(读中悟)

学生很喜欢读古诗,我激励数名学生朗读表演之后,同学们的朗读热情更是高涨,“我来读!我来读!”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给大家朗读。

我趁势继续叫了一位学生朗读,只听他响亮的朗读声让本来喧闹的教室骤然安静下来。读毕,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赞扬他读得响亮,但我注意到有位学生不同意,他发言说:“这诗不是这样读的!”

我因势利导,问道:“那你觉得该怎样读呢?”他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整个教室又一次安静下来,而且似乎比刚才更加静。

于是我问:“大家觉得他俩读得有什么不同?”

有的学生说:“他读得很轻。”

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

有的学生说:“比刚才的更加有感情,刚才的太响亮了!”

……

“那你们觉得谁读得更好?为什么?”

教室沉寂了片刻后,同学们顿时讨论起来。学生普遍认为后面一位同学读得更加好,因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洞庭湖宁静的景色。

朗读,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把书读熟,但读熟了还能怎么样?在朗读的训练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在朗读中发现并有所收获,最终做到朗读之中的领悟,不经意之间使学生感悟到了诗句的意境。

片断2:(悟中读)

师:还有哪些词你能体会到洞庭湖的宁静?

生1:“镜未磨”一词也让我体会到了洞庭湖的宁静。

生2:还有“白银盘”一词也说明洞庭湖很宁静。

师: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这首诗给你的感受吗?

生读……

品味、领悟词语的含义,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主动寻找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内涵,进而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升华朗读的情感。

三、教学感言: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无疑是教师教学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在整个小学阶段,朗读的训练也是最为关键,正如《大纲》中所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中,以读促思,再以思促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道理,无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

第四篇:浅谈诗歌教学的五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诗歌教学的“五读”

徐闻县城南中学

柯志娟

内容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逐渐关注朗读。朗读在诗歌教学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许多诗歌课堂上,朗读仅仅是一种形式。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五读”,即以朗读贯穿整个诗歌课堂,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读出体验、读出灵感,从而改变诗歌教学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朗读 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诗歌,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语言优美,意蕴丰富;开合跌宕,摇曳多姿。那是一片诗意的世界。如何才能经常在诗意的田野中漫步?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喜的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逐渐关注朗读。朗读在诗歌教学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许多诗歌课堂上,朗读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为诗歌教学服务。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读”应不同于以往的“读”,不能为了读而读,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迁移。

一、读出感情。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诗歌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诗歌的朗诵,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可以分为三步: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这就要求 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欣赏过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读叙事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从而更好地感受其意境之美。

二、读出感悟。

读诗歌应善于找出诗人的情感突破口。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种事物,可以是一次经历,可以是一个念头。如瓦雷里所说:“一个意外的事件、一个外界或内心发生的小事:一棵树、一张脸、一个题目、一种情感、一个字就能触发人的诗情。”

一个理想的突破口往往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如果阅读时找到它,意味着阅读思路从混沌到有序,为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这时再放声朗读,已经是更高层次的朗读,诗人的情感与学生的感情己融而为一,这时学生往往会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如教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文诗,如果能引导学生理解“荷叶”是母爱的一种寄托,那么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指导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悟。如“理解法: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想象法:从___________中,我仿佛看见了__________;拓展法:从__________中,我想到了___________。”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畅谈自己对全诗或某个语句的独特感受。这样一来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穷,他们在与文本、与自我对话中敞开心扉,思绪飞扬。这是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的感受结合了起来,学生的感悟与倾诉更是他们的独立人格、独特体验的具体体现。

三、读出问题。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后,不仅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意蕴,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理解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还有萌发一些疑问。如 果教师能创设一种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质疑、解惑,学生的思维将在对话中闪光,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有一位教师在上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然后展开讨论,筛选出一两条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的问题有:

一、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二、“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却不让她知道?

三、为什么当妈妈叫“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就这样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再次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四、读出体验。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于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而我们赏诗时往往会受作者感情的触动而对照起自己的情感经历。正缘于此,我们在诗歌教学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

如:有一个教师在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在引导学生体会到泰戈尔借助金色花这一想象是为了表达孩子回报妈妈的心愿之后,来一下现场调查。让在座的学生能记住妈妈的生日的举起手来。结果举手者寥寥无几。这时教师趁机追问:“你们的生日,妈妈牢牢地记在心里,而你们呢?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齐声说:“对妈妈关心不够。”师再追问:假如妈妈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表达藏在心底那份深深的爱意?学生甲说:“我会给妈妈说笑话,让她捧腹大笑,把一天的烦恼和疲绻赶得无影无踪。”学生乙说:“我要变成一棵树,我会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我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有的学生还用歌声来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唱起了《妈妈的吻》、阎维文的《母亲》、容祖儿的《世上只有》等等,随着歌声的响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加了进来,教师也和着乐曲打拍,教师里飘荡着母爱的旋律。

五、读出灵感。有时候,灵感缘于别人的一篇好文章,诗歌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可以模仿的诗句或写法,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如:冰心的《荷叶.母亲》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这一写法值得借鉴。一个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母亲是_____,我是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写出了不少佳作,比如;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 的船儿。

“诗歌教学已经陷入尴尬境地!”很多教师这样感慨着。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课本中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篇目少,分量轻,考试比重不大,人们对其缺少研究,以至于诗歌教学成一个盲点。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实验后,新教材中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的篇且明显增多,诗歌阅读的春天才姗姗来迟。但是由于长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诗歌教学积重难返,因而陷于尴尬境地。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故冒味写下此文,与各同行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丁莉娟 赵志升编著:《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教材分社2007版。

[2] 沈伟主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版。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初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4] 自俞华芳:《诵读吟咏,回归本真的语文味—谈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3期。

[5]阮班莲:《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课该怎样上—读<特级教师范院校这 4 样教语文>有感》,《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3期。

[6]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7]边建松:《阅读现当代诗歌的方法》,《语文报》2005年第7期。[8]瓦雷里:《诗、语言和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版。

第五篇:古诗教学中也有美

古诗教学中也有美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下载《古诗教学中的“五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教学中的“五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古诗心得体会

    读古诗 心得体会 三(4)班 唐振博 国庆节,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拿回家后,我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篇是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我非常的喜欢。 “......

    古诗今读

    古诗今读 在现行小学语文新教材古诗词中,凡涉及多种读音的字,往往不注古音而改注今音(普通话标准音)。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衰”字原读c......

    五(上)古诗(推荐5篇)

    五年级(上)古诗复习1乡村四月 5乡思 7绝句漫兴(其七)唐 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夏景)宋 翁卷 宋李觏 绿遍山原白满川, 人言落日是天......

    五、六年级古诗背诵

    洛二小2012—2013年第二学期高年级每周一诗 1.次北固山下【唐·王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五、七言短古诗

    余生 红尘纷乱诱人醉, 清风徐面醒痴客。 断弦已无歌雅意, 油灯枯盏伴余生。 德 孔孟之德今安在? 思量移步汲水前。 恶水各据深渊处, 一泓清泉泻其间。 三生石 三生石旁刻三生, 莫......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读”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读”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59-01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历史悠久,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

    “五步法”轻松完成古诗教学(五篇模版)

    古诗教学之“五步法”轻松完成 杨峪河镇柿园小学王涛 从教20年来,本人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由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做起,达到说话与写话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我发现当中......

    传统文化课中的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反思 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