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每天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每天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每天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的小课题研究已经开展了一学期,本课题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总结经验,槟弃不足,更好的完成新阶段的实验任务,现将本阶段的课题活动进行一下总结。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计划开展了各种活动(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在要求家长尽力给孩子创造学习读书氛围的同时,我也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们创设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之中。
1、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书源。开学初我发动学生把自己看完了的书自愿带到班里,学生之间相互借阅。
2、保证学生课外读书时间。在学校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为阅读课,供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生每天在家中读20——30分钟的课外书,家长每天填写课外阅读记录表,一周一上交,教师检查阅读情况。为此老师布置作业尽量做到精、巧、活,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依托学校文化创设读书班级文化。在学校的走廊、墙壁上、每个班级的玻璃上随处可见贴着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学生所处的每一角落都会受到熏陶。我也在教室门外的墙壁上和教室的展示栏中粘贴孩子们写的有关古诗、经典文章的书法、读书的手少报和优秀日记等。课间休息时间有的孩子也经常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二)诵读经典,陶冶情操,激发阅读兴趣。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而且有些读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喜欢又能懂得道理,还能激发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题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学生诵读经典的培养,从一年级要求背诵《弟子规》和37首古诗到二年级背诵的《三字经》和37首古诗,孩子们边背边唱边表演,兴趣高涨。
(三)推荐优秀读物。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都比较差,孩子怎样才能读好书,老师起很大作用,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如本学期我向学生推荐了《小猪唏哩呼噜》、《格林童话》、《神奇的校车》系列、绘本《逃家小兔》等。
(四)鼓励同学订阅报刊、杂志,并互相传阅。每学期学校都组织订阅《当代小学生》、《汉语拼音报》、《小哥白尼趣味科学》《我爱科学》、《儿童文学》等等,尽量鼓励学生积极订阅,充分阅读,增长知识,激发兴趣。
(五)上课外阅读教学课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仅仅布置学生去读哪些课外书,有些孩子并没有兴趣去读,而如果在读之前激起孩子读书的情趣,或者是在读后能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就会高一些,本学期我上一节《小猪唏哩呼噜》的读书会和一节《童话故事》推荐课,孩子们很喜欢,收获也很大。
(六)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水准后,教师搭设各种舞台,让他们尽情展示多彩的阅读成果,让孩子们感受到书香的熏陶,读书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本学期开展了讲述“我们家的读书故事”比赛、“好书推介会”两个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成就感,逐步变得爱读书,主动读书。
(七)评选 “五星”阅读“小书迷”
根据课外阅读记录表、学生阅读表现、活动表现、实际家长电话采访评出本学期十名获得 “五星”阅读奖章的“小书迷”,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它们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一)家长支持力度小 有的家长的支持力度太小,家庭没有读书的氛围,家长忙于生计或自己的工作,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学生经常连作业都不完成,更谈不上读课外书的监督与指导了。有的家长认为把作业做完就很好,学好习就行读课外书不重要。在订阅杂志书刊时家长也不舍得给孩子定。
(二)家长和学生存在应付现象
课外阅读表本来是用来记录孩子的实际阅读情况的,可有些家长怕完不成这项任务孩子会被批评,在孩子没读书的情况依然把表填得很完整。有些孩子在自己没读书的情况下,自行完成阅读表的填写。这就使得课外阅读表形同虚设,没有了它的实际意义了。
(三)图书角管理比较混乱
孩子们拿的书放在图书角,想看什么就拿什么,有的拿了就不还回去,找不到书的现象也出现过。孩子们带来的书也五花八门,像一些字迹很小的漫画书孩子们看有没有好处,我现在比较纠结。
(四)课外阅读没有一个评价机制
只是让学生去读课外书籍了,但一学期下来读多少书、读到什么程度、怎样去读都没明确的标准。
针对本学期出现问题,我将在下一研究阶段继续完善研究方案,争取探索出更好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每天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梅丽丽 2013年12月25
第二篇:小学古诗实践活动研究探索
小学古诗实践活动研究探索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李彩香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诵读。厚博的文学功底、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因为在人生成长的早春,在记忆的黄金时期,所学的知识往往记忆深刻,受益终身。因此,我校将古诗文诵读作为语文综合实践的特色活动,意在通过此举使学生吸收祖国语言的精髓,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几年来,我们在诸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将古诗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挑细选,编制教材
我国文化渊源流长,古诗就像这条文化长河中的粒粒贝壳,丰富多彩,赏心悦目。我们有意识地把儿童引入其中去尽情捡拾贝壳,必将丰富他们的视野.于是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70篇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博览群诗,从我国古典诗词的精美篇章中挑出适宜小学生诵读的篇目,共200首,编印成册人手一本,作为阅读教材供孩子们诵读。并根据不同年级规定相应的篇目,采取滚动式积累。如一至六年级分别诵读1-30、1-60、1-90、1-120、1-160、1-200首,每年级的数目又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同时我们又按年级组织学生将古诗配乐朗诵,制成磁带发放到每个班级,还将古诗制成具有动感的PowerPint放在校园网上供师生浏览,从视听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感受力。
二、措施得力,促进落实
为了保证古诗诵读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1、设臵为地方课时:我们在教材落实的基础上对诵读的时间作了统一设臵,将地方课时中拿出一节作为古诗诵读课,进行统一学习。
2、营造古诗氛围:我们要求每个教室的黑板一角辟出‚每周一诗‛专栏,让古诗占有一席之地,便于学生熟读成诵、理解记忆。特别是高年级的专栏,1
都是学生自行设计、抄写,不但书写美观,还配上插图,不失为一道亮丽风景。另外,学校板报、橱窗、走廊等地方都展示着各年级学生的硬笔、毛笔书法作品以及诗配画、手抄报等,这些作品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墨香阵阵,使校园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3、明确考核目标:学校还定期组织个人和集体朗诵读竞赛,在单元过关和期中期末卷上也必有古诗内容。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如古诗填空、配画、对诗之类的拓展练习,同时对全体教师也有背诵要求,期末纳入工作考评,这样形成了全校背古诗的浓厚氛围。
4、进行等级认证:为了鼓励学生诵读古诗,我们还进行了等级认证活动。即根据年级高低,设臵六个等级,每一等级又根据学习程度不同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只要会背诵该年级规定的数量就可以获得丙级证书,相当于合格等级。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根据诗的内容配画,或者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等,分别可获得乙级和甲级证书,通过此举,促进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内化吸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5、成立研究小组:根据兴趣爱好,每个年级挑选爱好古诗的老师成立古诗研究课题小组,定期开展古诗教学经验交流和古诗教学成果展示,如研究课、讲座等,加强了交流,提高了古诗教学的质量。如蔡娜老师写道:‚古诗或叙事,或抒情,或咏物,或写景,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我通过让学生角色表演,进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如教《静夜思》这首诗时,可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情感性:你站在窗前,在悠扬的古筝音乐伴奏下,扮作诗人,在静静的夜里,思念故乡,想到这轮明月正照着自己,也正照着故乡,照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由得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此时你会说些什么?由此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情感性。‛
三、开展活动,内化古诗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生动的形式兴致勃勃地学习古诗。
1、古诗京剧:
我校是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京剧教学研究成果已饮誉省内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京剧教学资源,进行京剧与古诗文的整合研究。请京剧老师为古诗谱 2
上京曲让学生演唱。京腔古韵,朗朗上口,全校师生都喜欢上了它。每学期学校按计划教四首古诗京剧,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瞧,有的学生学唱时还跟着老师边唱边表演,一举手、一投足,有板有眼的,真像回事。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敲着桌子打着节拍,还摇头晃脑地,很陶醉的样子,叫人忍俊不禁。目前,全体学生会唱十多首古诗京歌,有《春晓》、《山行》、《娥眉山月歌》、《风桥夜泊》、《绝句》等。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两次京剧古诗演唱比赛,特别是几千人同唱京歌的场面煞是醉人:铿锵的旋律、优美的诗文闪烁着中华瑰宝的熠熠光辉,孩子们如沐春风、如浴春雨……
2、古诗诵对:
为了增加交流,我们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到操场上进行会诗,有擂台赛、男女应对、班级或年级赛等,还特别邀请家长来检阅,让家长当场点背。同学们在家长面前更是士气高涨,激情飞扬,你呼我应,一浪高过一浪。另外,我们还开展‚古诗进课堂‛活动,将古诗学习渗透在平时的每节课中。即每节语文课前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对诗后再开始学习。这样见缝插针,点滴渗透,日积月累,相信聚沙终会成塔。
3、古诗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校各年级都成立了‚诵诗会‛,吸收了一大批伶牙俐齿、善于表演的学生参加。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古诗改编成各种各样的情景剧搬上舞台表演,再配以音乐、画面、服装、道具等,通过舞蹈、歌咏、情节等形式表现古诗内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京剧班学生穿着古典戏装,走着京剧圆场,还翻着跟头演唱古诗京歌《山行》,五年级的一个男生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独钓寒江雪‛呢。同学们的表演诠释古诗的内涵,再现了古诗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4、古诗游戏: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唱好动的特点,老师让孩子把古诗配上欢快的节奏来吟诵,很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如有拍手吟唱的《少年郎》,有蹦跳吟唱的《绝句》,有跳绳、跳皮筋唱的《登鹳鹊楼》,甚至有男孩子边打溜溜球边说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就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是‚学玩相长‛,趣味多多呀。
5、古诗书画
书画教学是我校的又一大特色。我校经常围绕古诗开展书法和配画比赛,比赛时学生在专用书画纸上进行创作,经过评比获奖的作品就被装裱成精美的 3
条幅或镶在玻璃框里悬挂在学校的走廊、活动室、展览室等,让古韵充盈着校园,墨香浸润着孩子。另外,平时的考试卷上也经常让学生给古诗配画,于是就出现了彩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老师们批阅试卷时也多了许多趣味。
6、古诗改写
古诗内涵隽永,意味深长,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这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于是,我们还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将其改写成散文、记叙文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如五(3)班赵云霄同学改写的《游园不值》中写道:‚他走上前去,轻轻地敲了敲门,可是,好久没有人来开,‘哎。真扫兴!’诗人失望地说。他正要转头离去,无意中发现墙边有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已探出头来,这枝杏花可真漂亮!她低着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于是,诗人眼前一亮,便即兴写成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古诗活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诵读,让孩子们获得了语言积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还调皮地活学活用,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
‚日照门前烤鸭店,烤得鸭子香又甜。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掏口袋没有钱。‛ 当学到《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有的学生随口感叹道:‚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有一孩子晚上看书,妈妈催他赶紧睡觉,他灵机一动,脱口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说得妈妈既心疼又高兴。还有一孩子请求爸爸为他买东西,爸爸老说今天没时间,明天再买,经常这样搪塞孩子,孩子不由发出感叹:‚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呀‛!说得爸爸都不好意思了。邻居一学生去亲戚家玩,见亲戚家堂兄弟为一只皮球撕打起来,这孩子急忙上前把他们拉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让旁观的大人笑得合不拢觜。……
中华古诗博大精深,也许学生对所背古诗一时还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但人的顿悟需有一个过程。正如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所说:对诗的内涵理解幼年时感受一个样,成年时感受一个样,老年时感受又一个样……,这就是古诗文的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校开展的一系列古诗诵读实践活动定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因为这些名篇佳作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而漫漫释放出浓淳的芬芳,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孩子们的人生质量和品位。4
第三篇: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3篇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己觉得在这次假期社会实践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下头是小编整理的课外体育活动总结,欢迎来参考!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供给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贴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经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一、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活动计划。
(1)学校领导始终把课外活动摆在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新学期制订计划时,校领导都要下达半年的达标工作计划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各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自我的活动计划。
(2)为了便于开展课外活动,学校给每个活动小组定资料,定时间,定地点,设置活动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安排固定时间,每周二、三、四的午时第四节课为全校性课外活动时间。
(3)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学校注意选拔思想好、职责心强、学识广博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由各年级组负责落实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奖励。
(4)在学生中培养活动骨干分子,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学校发挥了各年级组和各年级备课组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各类活动的核心力量。注意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采取以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组员带新组员等方法坚持各类活动的连续性。试行让学生自我制订计划,自行组织活动,辅导教师只起参谋或顾问作用。
(5)以丰富多彩的资料、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一是结合“冬锻”长跑和课间操评比及各种体育竞赛等形式来激发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并评选达标先进班级,并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表扬,有力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建立与第一课堂紧密配合的学科小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小组,使第一课堂知识得到加深、巩固和实践,受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欢迎。三是建立以培养体育、文艺人才为目的的体育、艺术团体、舞蹈队、合唱团等,发挥文、体进取分子的一技之长。学校还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体育比赛、书法比赛、歌咏与朗诵比赛和各种学科竞赛等;这样既可活跃学校气氛,又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此外,学校还配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专题组织讲座、参观、访问、讨论等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不断地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本事。
二、主要成绩:
我校课外活动成效明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张扬。本学年我校学生在市“三好杯”比赛中获得了一系列好成绩。
1:按期初制定的计划完成任务。
2:举行了xx班级篮球赛。
3:举行了xx班级篮球和气排球赛。
4: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美术小组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用笔用墨方法临摹,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中国画金鱼。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四、迎新画展
积极组织全校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取得良好效果。涌现出一大批美术拔尖学生,共产生一等奖18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60人。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处理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3.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数字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三)、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人类认识事物,尤其小学生是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这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2.脑生理依据。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大脑两半球具备一种合作关系,两半球虽然功能不同,处理的信息不同,但在完成心理活动时,又是协同统一共同作用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以及协同活动,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3.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知识,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力而产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
结构,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学习新知、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
4.学习方式依据。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是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而发现学习,学生必须通过对自然现象,文字材料等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来完成,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要加强体验学习、发现学习,还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1.认知性实践。
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行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持下完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验证和强化所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正确和深刻理解。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线段图,列式操作:30- 18=12(米),30-12=18(米),18+ 12=30(米),对比讨论归纳规律:减数 =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练习应用数学法则的两种方法验算减法。“实践”印证了“前人经验”,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有了正确和深刻的理解。2.模拟性实践活动。
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数学小制作,让学生了解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运用摆摊设档模拟商场购物,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买笔、球等现实活动,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现实实践的购物,在简明、安全的课堂里学习解决问题,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总价,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延伸“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并且让学生了解购物的“选择商品——观察单价——购买数量——计算总价——付款”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真切而深刻了解购物这一现实实践的存在、发生、发展过程。再如,模拟“家政服务”,请同学们为××
家选择两位工人装修房屋。学生把工程问题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小树立效益观念,省时、省钱,多办事、办好事,学会管家理财。3.社会性实践活动。
将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这类活动一般采用调查班级、家庭人口、商品价格、图书藏有量、银行利率、存款利息、汽车号码编排规律,还有门票问题、节水节电问题、运输、乘车、绿化、经营、包装等问题,到室外测量操场、广场、房屋面积等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措施 1.弘扬主体。
儿童并不只是受教于成人,他们具有内在的生命潜力,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不是静止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地发展。2.营造氛围。
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中,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类的全面对话,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求,共同体验,共同实现自身价值,共同完善健康人格,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真实的、沸腾的生活。3.注重操作。
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学生在做动作中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即“从做中学”。教学中,通过摸、指、画、剪、折、摆、比、找、量、掂等操作,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参与,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使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4.加强合作。
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学生互相学习、讨论、争辩。不同见解、不同意见相互碰撞,引发各种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认识差异和认识矛盾,使师生间的信息联系与反馈在多方面、多层面上交流、开展。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学会展示,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5.鼓励创造。
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儿童生命运动取之不竭的内在动力,教育教学的天职就是要激活儿童的创造性,着眼于创造,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重演或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突破口,运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1-2006.5 主要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培训、分工,搜集相关研究信息。
2、实施阶段:2006.6-2008.5 主要工作:课题的实施、资料的积累、方案的修改和完善。
3、结题阶段:2008.6-2008.12 主要工作: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
协调课题组全面工作 副组长:
具体实施,资料整理 组员: 实验班、对照班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组长所主持的课题曾获市规划课题三等奖,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教学设备齐全,我校作为一所省级实验小学,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经验积累丰富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尤其是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为贝壳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人才条件优越 我校有一支上进心强、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的数学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省教科院及市教科所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3)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5)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课外实践与活动方案
小学三年级课外实践与活动方案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组员:何军、郑耿涛、温雪茹
一、活动设计者基本信息
随着社会的繁荣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的勤俭节约意识却没有得到加强,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和大约可提供蛋白质800万吨、脂肪630万吨。巨大的食物浪费还增加了生活垃圾量,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也不轻。除此之外,我国水资源也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例如我国农业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人们对资源的节约意识有待加强。节约资源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大计,而且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资源,增强勤俭节约意识,要靠你、我、他。
二、活动主体的基本信息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加强人们对资源的节约意识,降低浪费资源的比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我设定一个名为“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小学生深刻认识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因而要做到勤俭节约,必须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间长了,这种勤俭节约意识才会深入人心,增强国民的节约意识才会有可能。
三、活动背景
在班主任的带领和引导下,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小组,以学校周边的餐厅和市场为主要的调查对象,通过分组调查深入了解在生活中人们对资源是怎样利用的,还有在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拍照下来,等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
四、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铺张浪费资源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性。
2、并使学生通过该次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去深入发现生活中存在严重的资源节约现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检讨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过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社交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工作,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在生活中资源是怎样被利用的,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学生也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习。
五、活动准备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通过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小学生对节约意识的重视和思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收集好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开拓自己的视野。
3、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六、活动实施
(一)子课题的提出与确定
本次小学三年级课外实践活动的子课题是节约资源,珍爱生命,人人参与。
(二)分组和制定活动计划
1、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分组去实地调查,旨在让学生看清当今我们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严重的浪费资源的现象,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去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调查能力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活动方式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开展有效的活动。
3、人员分工
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八个人,再分别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和副组长,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采访当事人。副组长的职责是负责统筹资料和保护本组员的人身安全。其余的组员每个人手上要拿着一个采访记录本和一支圆珠笔,把被采访者所说的话记录在本子上。
4、活动时间
结合实践课时、课余时间
5、活动范围
为了学生的安全起见,经讨论决定,本次调查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校周边的餐厅和农贸市场。
6、活动成果的预期展示方式收集好各小组的采访记录和拍摄的图片,届时学生在课堂上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成果交流会。每个小组的组长要向科任老师汇报调查情况,各组组员说出自己在调查期间所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三)活动开展过程
1、各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带好自己的组员井然有序地到选定的餐厅或者农贸市场进行人物采访和拍摄浪费资源的现象,每个组员要认真做好提问和采访语录,调查结束后每个小组把本组组员的意见收集起来并达成一致,然后把这意见作为本小组讨论后的最终结果。
2、开展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讨论课。老师把课堂的主控权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最后,由老师作一个完满的调查总结。
七、活动成果
老师在课堂黑板上板书小学三年级课外实践活动讨论交流会。接着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通过本次课外调查活动,老师相信你们肯定是满载而归的,现在老师要求你们每个组都分享一下你们的活动成果吧。”这时同学们纷纷地拿出自己的调查记录本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同学们都很主动激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认识到浪费资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性,这进一步使学生们懂得要想勤俭节约,不光要口头说,还要用实际行动去做。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浪费资源现象,学生能通过网络资源去揭发浪费资源的害处并引起社会人们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人们从中反思是否要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学生们从这次调查活动中不仅认识到浪费资源的弊端,同时也学会了要爱护资源、节约资源的道理。最后,由老师来总结课外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八、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次课外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小组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生活上、工业上、农业上、环境上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特别是我国的南方地带,这里淡水资源十分的丰富,能够满足人们在各个领域用水的需求,由于水资源的充足而人们却大量的消耗水资源,其中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每天将会有大量的水被浪费,这些被浪费的水很多都是因为人们的不合理利用行为而导致的,如在公共厕所的水龙头没有扭紧,在社区的地下道出现喷水现象,洗完菜后的水被直接倒掉,农业的不合理灌溉等等。从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我国的国民在节约水资源方面的意识很薄弱,特别是对于水资源较充足的地区的人来说。从某种角度上来对比,中国人人均一天的用水量相当于非洲国家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在地球上能够供人们利用的水本来就甚微了,如果人们再不制止自己这样随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那么我们下一代就很有可能面临水资源枯竭或者没水喝的惨象。我们活在当下既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甚至发展到对全民族,全社会,全世界负责。珍惜好每一滴水,给别人留一线生机。在地球上,不关人类需要水,同时动植物也需要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以身作则呢?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多次分析总结,我们组认为造成人们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的主要问题不是因为水资源充足而人们是无忌惮的浪费,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意识十分的淡薄,甚至某些人根本不知道水资源的概念和它的分布状况。其实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担忧的事。如果我们还不加大防范措施去减少这些现象,我估计不久的将来水资源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前进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现在我们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浪费水资源的惩罚制度,在全社会宣传有关节约水资源的条例,政府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巡查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给予一定地处罚的话,相信这些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会逐渐减小。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宣传节约用水,而且还要提倡科学用水。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们要针对这一国情采取科学的手段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无论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我们都可以通过利用科学手段去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如,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空气反冲原理为农作物安装灌溉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可以大大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间接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在工业上可以建造废水处理池,用它专门处理一些受污染的废水,被处理后的水还可以用在某些工序上,这间接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损耗;在生活中要视具体情况去多次利用水,如洗过菜的水可以拿来浇花或者洗衣服。其实节约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开
动脑筋,深化节约意识,从身边每一件细节的小事做起。相信我们下一代的人依然还会用上放心、干净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