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诗词吟诵中培养兴趣和习惯”总结
“在诗词吟诵中培养兴趣和习惯”
我们低年级语文组本学期实施的校本课程“在诗词吟诵中培养兴趣和习惯”。教学中,我们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诗词吟诵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先就此项工作做以总结。
古诗词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是我国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秀的诗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本学期,我们围绕爱国诗人、词人杜甫、李清照、苏轼等人的优秀作品,用富有表现力的吟诵来学习他们的作品,感悟他们的思想境界,欣赏其艺术性,在诗词吟诵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中国作为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而吟诵这一传统方法自诗词产生就得到应用。吟诵是古人学习读诗读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学习诗词吟诵对于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弘扬民族精神都是有意义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我们注意到不能只评成绩高低,要特别注意学习态度。对于那些成绩虽好,但滋长着骄傲情绪的学生,要着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鼓励更上一层楼;对那些成绩虽欠佳,但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以充分肯定,进一步鼓励其上进心;对于成绩一般,无显著进步或退步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提高标准,争取前进一步;特别对那些遭到挫折失败,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巧妙地动用口头或书面的肯定性评价方式,鼓励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其内部动因。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我们还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最后还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第二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西安外国语学校 马亚军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往大处说,阅读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阅读呢?首先一个问题是,怎么使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是前提。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有喜欢阅读的。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和电视上,而从这些传媒中,他们大多得到的是明星轶事、错误观念、错别字、毫无深度的内容„„等负面的不利于语文能力提高的信息。论及阅读的内容,大多都是满脑子的玄幻小说、穿越小说、黑帮小说等,而对于正典的阅读少之又少。甚至对正典怀有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我在这里所讲的阅读就主要指的是正典阅读。学生喜欢网络小说也是有理由的。因为网络小说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富有想象力。这是时代氛围和消费文化造成的结果,我们无法扭转。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他喜欢的网络小说中解脱出来,去读读网络小说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记。网络小说涉及到历史人物都是任意胡写,几乎不去考虑历史真实。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漫画式的或简笔画式的。
此其一。即,不要一味地否定和打击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开他们的视线。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做个比较,然后引导。如苏童的小说《武则天》﹑《我的帝王生涯》﹑《碧奴》等,因为这些历史小说写得幽默生动,情趣盎然,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其二,想要学生喜欢上阅读绝非“一日之寒”就可奏效。要在课堂教学中间渗透。有一句说烂了的话讲:“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很难想象,一个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师,如何能让激发学生去阅读?一个自己阅读品位就不高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的阅读品位高。相反,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名著如数家珍,那么学生多少会心向往之。如果一个老师出口成章,才华满腹,文采飞扬,也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大概是有刺激作用的。所谓的“潜移默化”就是如此。
其三,阅读不可固守一端,一味地强调文学性。这大概很多语文老师的偏见,把阅读弄得急功近利。其实,我们在讲授古典诗词时,一幅古代山水画或人物画也是阅读的内容,国画除过有不完全再现情境的作用外,它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在讲《兰亭集序》时候,《兰亭贴》无疑也是借以感受作者心境和风度的媒介,继而也是诱发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的契机。再比如,教授《曹刿论战》,顺便提及《孙子兵法》,此书虽属军事,然而对于迷恋武器与杀伐的学生来说,也是文之至宝。
第四,作文教学也是渗透阅读的大好时机。笔者曾在批改作文之际,发现一生对贾平凹的模仿可谓能传其神,于是就借此大做文章,效果甚佳。另外,学生在作文中往往道听途说,引错诗句名言,或者,只引用不理解。对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布置阅读内容,让他们知其然,寻本溯源,明白认真阅读仔细记忆,才能正确引用,增强文采。
第五,教学不分课内课外,渗透阅读要在课外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读什么,为什么喜欢读,想读什么,他们也可能好奇老师在读什么。给学生开了书目,不能光让学生做个读书笔记就算完事,他们阅读之后,肯定希望与人交流,想得到高明深刻的见解,教师在此时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主动与之沟通。这样,学生在交流之后,才会有更深入全面的思考,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自信和阅读兴趣。
言而总之,阅读非一时一地之功,要有长期的考虑,要找契机,要视野开阔。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
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
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着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
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 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
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
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 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
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
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 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
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第五篇:培养习惯 激发兴趣工作计划
培养习惯 激发兴趣工作计划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时保持对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儿童的特性是爱玩,好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中学生充分积极主动,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的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即满足了他的表演欲望又培养了他的兴趣,同时还调
动了他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二、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活跃思维,调动学习兴趣。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而音乐更需要幻想和想象才能身临其境。
(一)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尔克洛滋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给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段动人的故事,引起情感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
如欣赏《夏》一颗,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教师徐徐朗诵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数星星,学生的思维于是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形象,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
(二)通过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
在音乐教学中,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插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如:我上《动物说话》一课时,画了一副抄有歌谱和歌词的挂图,在写标题是,我没有写上正规的动物说话几个汉字,而是用各种颜色写了一个卡通的说话二字,然后画了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这样原本很简单的挂图变的漂亮起来,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对学这首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如;《动物说话》这
一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小鸡、小鸭子、青蛙的形态时,说上老半天,学生脑子里还是没有很清晰的图像,如果电脑出示动画片,表现小动物的形象,学生自己去看,了解小动物的可爱和活泼,会帮助学生在歌唱时表现出小动物的可爱形象。再如:在教学二年级《郊游》一课时,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我就启发学生,春天多美呀,现在把你感受到的春天画出来好吗?结果,每一张图画都是那么美丽,让学生达到了创造美的境界,更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三)通过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进想象的天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灵性,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以便使他们享有一种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我在音乐教学中用音乐舞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创编,不断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是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三、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乐器渗透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营造气氛和激发兴趣的功能。它能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食物、现象和过程,和无法听见和听清的食物、各种音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如:歌曲《小动物唱歌》,我就进行电脑制作,制成小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意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学生头脑中不再是空白一片,而是有了完整的音乐形象,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美的直观事物激发兴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如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现美。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出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现场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的教学带来了音符。电教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和现场欣赏一样。享受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乐器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介绍戏剧时,可以播放同类戏剧的精彩片段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戏剧特点的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和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其次,我在音乐教学中,坚持开展竖笛吹奏课。当学生学会歌曲后,让学生童竖笛吹奏,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学生在每次吹奏时都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欣慰,同时也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在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我还在唱歌教学中使用打击乐器结合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教师通过音乐的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充满音乐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南口前中心校
201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