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2016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模拟试题[推荐]
青海省2016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试卷
结构和题型示例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建立系统论的科学家是。A:贝塔朗菲 B:维纳 C:申农
D:普里戈金
2、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_,制定本法。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中学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A:强制性 B:明确目的性
C:知识性、趣味性 D:注意时机
4、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学记》 D:《论语》
5、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A:讲读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E:阅读指导法
6、提出顿悟说的是心理学家。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E:重视个别差异
7、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称为____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E: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8、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9、下列不属德育原则的是____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0、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____的依赖性更大。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教育环境 D:社区环境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__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 D.学生的隐私权
12、在多个选择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试题称为单选题,至少有一个但也可以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的称为多选题。对于一道严格的单选试题来说,作为答案的选项一定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正确性;第二,唯一性。所谓正确性是指,答案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所谓唯一性是指,不存在其他选项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因此。如果对同一道单选试题。我们感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满足正确性,那么一定是遇到了干扰项.即似乎成立但实际上不成立的选项。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I.一道严格的单选试题的选项。如果满足正确性。则一定满足唯一性Ⅱ.一道严格的多选试题的选项。如果满足正确性。则一定不满足唯一性Ⅲ.一道不严格的单选试题,至少存在一个选项,满足正确性,但不满足唯一性 A:仅仅I B:仅仅Ⅱ C:仅仅Ⅲ D:仅仅I和Ⅲ
13、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__。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15、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6、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__ 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1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____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8、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__。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9、下列不是朱自清散文作品的是。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正义》 D:《风景谈》
20、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__ A.暂时性 B.深刻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21、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__ A.学习需要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22、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____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23、当Exce1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命令则____ A:只保存工作表文件 B:只保存图形文件
C: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D:分别保存工作表和图表
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践锻炼法
25、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__ A.收集信息资料 B.选择问题情景 C.分析解释问题 D.解释形成概念
26、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7、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在____ A:2~3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健康的概念是指__。A.身体健康 B.生理上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4、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A:促进发展功能 B:满足需求的功能 C:诊断功能
D:指导社会规范功能 E:矫正功能
5、微格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____ A:3~5分钟 B:5~20分钟 C:5~10分钟 D:10~30分钟 E:30一50分钟
6、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_。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社会因素 D.家庭因素 7、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A:相对论光学 B:相对论电磁学 C:光学电磁学
D:相对论量子力学
8、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9、我国学者依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知识的学习
B.技巧和熟练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
D.以思维为主的智力的学习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0、在对某乡镇情况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如下的信息(1)富裕的张村的村民都非常勤劳;(2)相对贫困的李村也有村民非常勤劳。由此可见____ A:非常勤劳但不是李村的人一定是张村的村民。B:非常勤劳但不是张村的人一定是李村的村民 C:非常勤劳的人有些不是张村的村民
D:该乡镇非常勤劳的人不是张村的就是李村的村民
11、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A:《堂吉诃德》 B:《地狱》 C:《炼狱》 D:《天堂》
12、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__。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13、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发展的是____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14、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6、以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福禄贝尔 B:杜威
C:裴斯泰洛奇 D:夸美纽斯
1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__。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20、”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存l9世纪初的____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1、下列有关素质教育说法错误的中。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22、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等要素。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3、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__。A.成熟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
24、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____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2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__。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认知协调
26、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7、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在____ A:2~3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第二篇:2015年内蒙古《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模拟试题
2015年内蒙古《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试卷结
构和题型示例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课外活动呈现出的特点有()A:自愿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自主性 E:交流性
2、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原则。
A:人格示范 B:乐教勤业 C:教书育人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从儿童听觉发展看,新生儿听觉特点是()A:没有听觉
B:听觉个别差异小 C:听觉个别差异大 D:听觉没有差异
4、以下哪个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5、经计算,数学与计算机这两门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72,可见这两门课程()
A:中度相关 B:高度相关 C:极高相关 D:正常相关
6、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
7、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__。A.20世纪20至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至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初
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9、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自私性
10、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1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__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12、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____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泰勒
1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____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____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课程
15、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____(贵州省)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6、()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三国志》
17、”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____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8、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动作方面的基本内容。____ A:学习“安静” B:学习剪指甲 C:学习穿衣服 D:学习浇花
19、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__期。A.幼儿 B.童年 C.少年 D.青年 20、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____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1、”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__传承的。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2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技成就中使中国在空间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A:“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B:战略核导弹的发明 C:“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D: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24、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出现于____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2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__。A.6岁 B.7岁 C.8岁 D.9岁
26、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____ A:痛苦不安 B:感到惴惴不安 C:感到极端焦虑
D: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下列关于中国的航天航空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航天第一港”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B:“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翟志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漫步
C: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68年遨游太空 D:航空火箭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2、属于社会类的教学模式包括。A:直率性训练模式 B:角色扮演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课堂会议模式 E:群辩法模式
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资治通鉴》 B:《永乐大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四库全书》
4、以下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的是。A:操作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目的性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6、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8、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贮存时间大约为____ A:0.25秒~2秒 B:5秒~2分钟 C:2分钟~5分钟 D:5分钟~l0分钟
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0、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11、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2、下列属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是()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 E:朋友关系
13、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____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4、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为出发点的。A:儿童中心 B:儿童生命 C:适应自然 D:反对成人化
15、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B:贵州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C:湖北是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D:湖南是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16、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称为。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7、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____的集中。__ A.触摸觉与视觉
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 C.口腔触觉和视觉 D.动觉和机体觉
18、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其作用是()
A: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 B: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 C:弘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 D:对教师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19、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__。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0、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 A: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B: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C: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D:形成实体化的教育
21、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是()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C: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D: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E:自觉提高个人修养
22、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____o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努力
23、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哪些条件__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24、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些都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25、按评价的功能,可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26、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____ A:痛苦不安 B:感到惴惴不安 C:感到极端焦虑
D: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第三篇:2017年安徽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模拟试题
2017年安徽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
大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 A.“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B.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
C.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D.12月21日,沃尔玛宣布,已从全美3000多家超市撤回一批美臣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原因是密苏里州的一名新生儿上周日在食用这种奶粉后患上重病。
2、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托儿所教育的特殊对象决定了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是()A:以保为主
B: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C:以教为主
D:以教为主,保教并重
4、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是____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类型 D:课本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我国法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A:9月1日
B:秋季开学后首个星期日 C:9月10日
D: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
7、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__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就是利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在某个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A:流程图 B:网络关系图 C:系统结构图 D:组织策略
9、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__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1、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__。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__ A.现代教育理论 B.形式教育理论 C.传统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14、在化学课上,为让学生掌握滴定的基本技能,教师应以方法为主。A:演示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____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16、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的掌握为前提。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7、如果希望查找与“玻璃复合薄膜的研究”这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较好的检索词应该是()
A:玻璃复合薄膜研究 B:玻璃复合薄膜 C:复合薄膜研究 D:玻璃薄膜研究
18、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19、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E:重视个别差异
20、一份试卷的题量应使中等水平的学生()A: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
B:在规定时间的90%内做完 C:在规定时间的80%内做完 D:在规定时间的70%内做完
21、记笔记有助于引导个人的注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2、我们刚从电影院走入阳光灿烂的室外,突然觉得阳光很刺眼,但过不了多久,这种感觉就减弱或是消失了。这属于感觉的____ A:适应 B:对比 C:补偿
D:相互作用
23、George couldn’t remember when he first met Mr.Anderson,but he was sure it was____ Sunday because everybody was at____ church. A:/;the B:the;/ C:a;/ D:/;a
24、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25、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小 C:多 D:增加
E:重视个别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班级管理法主要有__。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活动教育法 D.情境陶冶法 E.实践锻炼法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3、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是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个左右。A:3 B:5 C:7 D:9
5、群体的主要功能有__。A.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B.认知功能 C.角色功能 D.目标功能
E.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6、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环境差异
7、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医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8、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人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属于()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9、__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A.试误法 B.类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简化
10、”一丝不苟”中的“丝”的含义是____ A:计量单位 B:丝线 C:丝绸 D:发丝
1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以上三点均正确
12、”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__的言论。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13、人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A:性机能成熟 B:能独立生活 C:个性形成 D:发育期结束
14、《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寓()于教育教学之中。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5、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冯特 B:弗洛伊德 C:詹姆斯 D:罗杰斯
16、阅读技能是一种____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17、《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A:1985年 B:1993年 C:1998年 D:1999年
18、素质教育是面向__的教育。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19、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A.起始状态 B.中间状态 C.目标状态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答案 20、《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赢则
21、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2、课堂上教师提出如何治理空气污染?诸如这类问题属于。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闭合式问题 D:启发式问题
23、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C:直接性动机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2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25、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属于动力机制的____ A:推力因素 B:拉力因素 C:动力因素 D:压力因素 E:内驱力因素
第四篇: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B。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答案】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8.灵感现象是()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16.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7.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8.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D。解析:略。
1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辨析题
1.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这种锐法是不正确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四、材料分析题
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3)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4)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 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不正确。他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第五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三、试卷结构
(注:可根据当前小学教师培养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具体情况,在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中分别设置语文、数学等科目的选考内容,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科目作答)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
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