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五篇)

时间:2019-05-13 03: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

第一篇: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

【摘 要】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了将“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学习同伴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后导”,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先学后导 ; 任务型语言教学 ;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任务; 同伴合作、探究

“先学后导”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正符合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学校英语组进行了将“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学习同伴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后导”,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

我们学校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全校初中英语组教师通过理论培训(江苏阳思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学习交流,乃至“赛课”的形式,大力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学校英语组统一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先学后导”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

老师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性。我认为:通过了教学比武,老师的观念在教学比武中得以更新,思想在教学交流中提升。现谈谈本人在培训、授课、赛课、听课过程中得到的心得体会,与各位“教学探索者”共同分享。

一、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活动,倡导先学后导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作到了课堂教育的素质化。

我们学校倡导的是先布置当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看录象,听录音,要求学生通过看听后,回答有关课文的简单问题(只要求用 YES 或 NO 来回答),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自读课文 2 遍,难以理解的语句作上记号,然后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融入所提问题中,也就是设置好任务,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揭示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短语、句型和语法现象,这项工作也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做。接着进行朗读训练,最后做笔头巩固练习,有条件的班级可让学生当堂复述或背诵课文。这里以初二年邓红梅老师上的Unit6 Topic3 Bicycles are popolar with people.Section A为例,她就是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先学后导”模式与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整合。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学习目标(即布置任务)。

把本节课的Studying aims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1.Learn some new words,phrases and useful expressions.2.Learn the usage of adverbial clauses of condition.(条件状语从句)

3.Know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icycles.老师布置好任务,学生明白这堂课的学习任务,同时提问同学,朗读词汇,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

第二步:导入新课。

红梅老师先后出示了两幅寓意深刻的情景画,让学生自主探索2-3 分钟后起来描述图中的情景,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就用到了学习目标中的一些词组或句型。

老师帮助学生说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型并板书出来,让学生朗读,以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我认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十分新颖,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还把本课的德育目标融于知识目标中。

第三步:指导学生自学。

Listen to 1a and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riding bicycles.1.让学生 看课文录象(两遍),要求学生看后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是用YES,NO 回答)。

2.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能根据录音回答问题。

3.放领读带,让学生跟读两遍。

第四步:检查自学效果。

由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把要求掌握的词组、句型穿插在其中,学生回答时,老师作必要的讲解、补充。

第五步:学生打开书自由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第六步:指名朗读:分角色表演

第七步:完成练习:主要是老师自编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单项选择题。

第八步:让学生复述课文。让两名学生起来复述,学生在复述时,基本上用到了本课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且语言流畅,从表面上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很好,其实这与红梅老师一学期来的长抓不懈是分不开的。

我认为邓老师的这堂课上得相当精彩,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她一堂课“教”的所占用时间不多,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和进行操练。学生课堂上训练的时间不下十五分钟。她的这种让学生“先学”,并不是无目的的自学,自学前老师必须要先布置好任务,学生在自学中有怀疑,自学好了,用自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运用过程中如出现了问题,大家再互相学,既可以是“兵教兵”,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只有共性的问题,教材中的难点,老师才“后导”,教的时候还采用启发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创新。

这种“ 学生明确任务,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是运动的,活跃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积极状态。人人都有练的机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两极分化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教学效果当然就好。

我认为“学生明确任务,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推崇,尤其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更值得借鉴。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不仅使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学生在“先学”过程中自己整合教材,围绕“任务”完成学习目标

老师应该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和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一年叶钦老师在传授Unit6 Topic 3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 Section A 时,叶老师要求学生把Section AB大胆整合,课堂上她要求同学们可以小组共同讨论,然后“竞赛”的形式要求同学分别归纳出“Asking ways ”and “Giving the direction ways”的不同方法。

S1:Excuse me,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A1:

S2: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bookstore ?

A2

S3:Excuse me,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

A3

S4: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A4

S5: Excuse me,where is „?

A5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依据教材必备的发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选用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对教材做适当的调整。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替换和删减,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选用上网的方式教学英语就是学生爱做的事。

三、学生通过“小组竞赛”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设置好情景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英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问答既是语言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又是心灵的碰撞,精神的熏陶。中学生在学习时善于摸仿,爱说、爱唱、爱表演,学得快,学生们乐意尝试的欲望特别强。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说、做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说。如初一年的陈亚惠老师在传授仁爱版英语Unit7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Topic 3 Section A 时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为了引出“Birthday”这一话题,陈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Teacher: Excuse me.When is your birthday?

Student A: On February 11th.Teacher: Do you know your father’s / mother’s birthday?

Student A:...教学片段二:在谈到得到生日礼物时,陈老师这样问道:

Teacher: Now Kangkang will get a lot of birthday present.What presents would his good friends like to give ?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教学片段三:课堂上分组讨论:How do you plan to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party?学了本课后,你打算怎样过好你的下一个生日。通过不断的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想说,会说,乐说,一方面深化教学主题,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这样在课堂上的激发、讨论、探究,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学生热情学习,使师生间产生共鸣。教师创设自由安全的教学气氛,让甚至内向性、学困生也能大胆发言,教师微笑着给予及时的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如:做一些单词卡片,有助于单词的记忆与积累。做一张自己的名片,做一些节日贺卡、生日贺卡,做一些调查记录,从练习中归纳语法知识,写一份活动计划等,办一份英文小报,组织一场英语晚会,还可以编一本属于自己的词典;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 “先学后导”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结合的课堂中,任务与活动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教师出示事先设计好的任务,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很好地实现了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英语新课程标准》

《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 中国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怎么样教得精彩》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篇:感悟新课标 建立新观念感悟新课标 建立新观念

感悟新课标 建立新观念

对于新课程标准在参加国培,之前看过,觉得知识有些顺序发生变化,与以前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参加国培,通过专家解读,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刻全新的认识。

1、新化学课程标准,再次强化科学素养观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再次强调要加强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是国际形势的需要,因为科学素质代表了国民的素质水平,也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所谓科学素养就是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为的各种事能够发现,提出问题,能描述、解释、预设科学,有能力提出并评价。而化学学科因其特有的课程性质,在课程中时时落实科学素养,就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2、整合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咪表涵盖了初中化学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应落实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应依据初中化学教学具体内容,抑或形式化、表面化,应有机的整合与化学叫足额中,不能讲三维目标机械地割裂开。这样将无法实现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养成。

3、重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

十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而实施过程我们往往走向极端。课堂过多注重学生的展示,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学生的展示,表面上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其背后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而新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引导、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引导。总之,适合于学生的教学就是最好的。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该表教学效果。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关。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联系身边的化学,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更让学生喜欢化学。在情境创设时,还要从正面引导,注重学生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感受并赞美化学,有内心的愉悦,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

5、强化化学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好功能,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做好化学实验室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虽然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邵桂秋

第三篇:作文新观点新观念doc(最终版)

个人简介:

教育媒体人,做过多年语文教师,以发掘新人、助人成长为乐,对教育创意、作文教学略有心得。

从听、说、读落实到写的完整课程体系。编写者从儿童本位出发,找回写作的乐趣,激活生命内在的写作需求,引导儿童让儿童的写作从功利的应付学业之需,回归到儿童生命成长本身,让儿童在真诚的写作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自我,书写童心。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说自己的话,说内心真实的话,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写出童心、童言、童趣、童思。坚守儿童本位,让儿童亲近写作;五种类型的建构做适合儿童的写作课程;独有助写系统的设计让儿童能够写得更好。

亲近母语 我的写作课 小学四年级(完整构建儿童写作指导解决方案;突破写作教学难教、难学的困境,让孩子掌握写作方法,轻松到达写作目的地,爱上写作)坚守儿童本位 让儿童亲近写作

独有的助写系统、五种写作类型的设计、写作技巧台阶式点拨,使儿童“一写一得”,为儿童写作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户,让孩子拥有一支有色彩和魔力的神笔。

孩子们为什么讨厌写作文?孩子们的作文为什么总是千篇一律?孩子们写作文时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背范文,抄作文选?写作能教吗?写作可教吗?

写作是可以教的!不单可教可写,而且可以写得更好。

本书是亲近母语团队研发的母语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从听、说、读落实到写的完整课程体系。编写者从儿童本位出发,找回写作的乐趣,激活生命内在的写作需求,引导儿童让儿童的写作从功利的应付学业之需,回归到儿童生命成长本身,让儿童在真诚的写作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自我,书写童心。是继“日有所诵”之后重磅推出的儿童母语学习写作课程,更是实用有趣的儿童写作指导范本。

卖点:

1.亲近母语整体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近母语课题组集聚十余年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完整构建儿童写作指导解决方案。

2.具有儿童性、序列化、课程化三大特点。

坚守儿童本位,让儿童亲近写作;五种类型的建构做适合儿童的写作课程;独有助写系统的设计让儿童能够写得更好。

内容推荐

针对目前写作教学难教难写的现状,亲近母语研究院集聚十余年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编写了该套儿童写作课程用书。

该套课程用书从编写体例的安排到写作技巧的点拨都坚持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说自己的话,说内心真实的话,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写出童心、童言、童趣、童思。

从童诗作文开始,逐步加入生活作文、观察作文以及从图画书学写作,中高年级涉足专题作文,实际上遵循了写作循环上升的原则,实现写作引导的缓坡而上,让孩子慢慢爱上写作。

该套课程用书还设计了独有的助写系统,就像一张张写作的地图,引导孩子能轻松到达写作的目的地。

作文讲评的重要性何在?什么是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作文的“说话力”和“敏感力”如何训练?怎样让学生迷上作文?管建刚老师在本书中为您一一解答。独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诙谐晓畅的语言,将给读者带来一段愉快而难忘的阅读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的又一力作。书中汇集了管建刚老师的六个精彩演讲,内容涉及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写作语言等诸多方面,切中小学作文教学积弊,对一线教师极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丛书之一。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作者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学主张,它们是:“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可谓不少,情境作文教学法、“前”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个性化作文、读写结合,乃至读句、读段仿写,专门的想象训练,等等。我承认,这些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或多或少都有作用。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切中问题的症结。我认可管建刚的说法,许多方法着力点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字技巧”,而忽视了“文心技巧”。换句话说,教师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怎么写,怎么写得好上,而不只是设法让学生想写、爱写。管建刚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并长久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极少有人像管建刚那样琢磨出一套培养、保持学生写作兴趣和意志的可操作的方法。这恰恰是长期以来人们视而不见的却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教学层面上说,《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相当准确地切中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深层病根。

管建刚认为,情感、兴趣比较虚,文字技法比较实,前者难以捕捉,后者易于入手,所以小学教师严重地厚此薄彼,但如此一来,本末倒置的教学必然导致大量作文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注重培育学生的“心灵感受力”

我想说的是,管建刚的一系列主张乃至做法虽然前贤、时贤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管建刚理解更深入,运用更自觉,阐述也更鲜明、集中、系统。

管建刚提出“„发现‟重于„观察‟”,概念上可能有点问题。但管建刚的意思是清楚的,发现不是简单的观察,在让学生观察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要注意教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度的心灵综合和变异加工。

管建刚否定“作前指导”。认为“作前指导的一个个建议与要求”使“童言有忌”、“童言多忌”,扼杀了儿童作文的想象力。这与叶圣陶的观点不谋而合,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曾说,“所有指导和暗示,是八股精神,彻底抛弃。”作前指导乍看合理,细思荒谬,原因在于其无的放矢。管建刚认为,作前指导未见作文,就像未见病人就开药方一样。作后讲评才有针对性。当然,上好作后讲评课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还要有一系列的讲评策略。讲评课无法备一次用若干次,因为每次作文都不一样,讲评课最能检验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临场应变能力。

管建刚否定“作文教材”,认为作文教材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必然流于“普泛”,而作文最强调个性。这是有道理的。叶圣陶有一篇文章叫做《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多写日记。确实,鲜活流动的生活感受写作教材是无法涵盖的。美国的小学作文就没有教材。没有教材格外考验语文教师的水平,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周密组织。管建刚有一系列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到作文中来,这无疑是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即便面对作文教材,教师也要像课程标准说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美国的小学作文就特别强调、讲究学生的参与,作文也有不少是命题的,学生要花若干天查阅、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交流探讨。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增加了知识,扩大了眼界,提高了材料的组织提炼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锻炼了思维。正如管建刚所说,作文要注重质量而不是要求每学期有多少数量。有人概括美国小学作文观为“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

让学生把眼中事物化为心中事物,留心观察的关键是“留心”

管建刚说,写作“本质上属于内部的心灵发现”。宋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就说过:“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中小学生的写作强调的不应是贴近生活,而应是贴近自己的心灵。

综观管建刚的作文教学,其要点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用丰富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管建刚的敏锐、勤奋、智慧再一次展现了出来。

内容推荐

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作者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是在丰厚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土壤上开出的美丽的思想之花。自谦为“一管”之见,实有超迈的视野。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的作者是管建刚。

学生作文说了自己内心的话,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说话”,有着不一样的效应和价值。一个人正JI,A经地拿起笔来说的话,等于一个作业,打个等第,扔进垃圾桶、卖给收废品的,谁会喜欢?只有当学生明白,拿起笔来说话的别样性,他的写作才会发生“质”的飞跃。糟糕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被当作一次又一次的作业,一个又一个的练习,为的是交一个作业的差,为的是试卷上的一个阿拉伯数字。

我反对将学生的作文称为“习作”。那怎么是“练习之作”呢?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愿说的话,藏在心里的话,说那些不宜用嘴巴来说的话,特意用笔来说的话,居然被当作“练习”,居然被挑几个错别字、干巴巴地来几句批语、一个数字了事。儿童研究一个他未知的、实际上是已知的事物,其伟大性和成就感.和科学家探究一个未知的科学问题完全相等。儿童写的一篇批判班级、同学或老师的作文,其伟大性和成就感,和鲁迅的杂文完全相等。那是学生心灵的表达,15灵的呼唤,情感的宣泄,那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声音。要关注学生发出的生命成长的内在的声音!教代会让你交提案。你饶有兴致地提,提一次,“暗”一次;提两次,“暗”两次;提三次,“暗”三次,你还会提第四次吗?说的话,一直被看作没用的话,不加理睬的话,有什么好说的,你还起劲个啥?你还起劲,那叫心理不健康。你满怀真情地说了心里话,听的人却打瞌睡,你还有说的兴趣?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发出声音,发出真诚的、自我的声音,得到重视、得到真诚的回应了吗?没有,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学生还会怀着喜悦的心来写作、来表达吗? 怎样让学生的话得到回应?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读,有的老师张贴在墙上,有的老师办“班级作文博客”。我的法子,办“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拥有固定的显性的读者和潜在的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首先,他坚定地认为,写作文说到底是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写作文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老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这三种人,“写作文的那个人”是关键,是核心人物,“教作文的那个人”是为了“写作文的那个人”服务的,即使“作文里的那些人”也往往是“写作文的那个人”。学生既然是作文教学中的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反之,不以“写作文的那个人”为主体、为核心展开的教学不应视为最好的作文教学,甚至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其次,管建刚坚定地认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说:“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他们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意思非常明白,“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只能学生亲历亲为亲悟亲身体验。为此,他语出惊人:“他人的施舍不能解决真正的温饱”,否则,学生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学生应当自己去找饭吃”。他还十分勇敢而有见地地说:“教材救不了作文教学的命。”谁是作文教学的“救世主”?是学生自己。只有学生才能自己去擦亮作文这颗星星。在此,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管建刚认为,“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金矿”。所以,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开发内在的金矿,是开发生活的金矿。而这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又建立在两点上,一是学生都有巨大的可能性。用马克斯·范梅南的话来说:面对儿童就是面对可能性。不可否认,学生有自己学会作文的可能性,而且有写好作文的可能性。二是,作文是学生自己的发现,用管建刚的话来说,作文是学生自己心灵的发现。可见,唤醒学生的“心”,就是唤醒学生的可能性,就是唤醒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自豪感。基于以上的认识,管建刚的结论是:作文教学同样应该贯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他既认为,这是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更认为这是作文教学的方向,方向偏了、错了,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这就是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可贵的是,他的作文教学主张来自他内心的发现,全是他用最普通的、平实的而又有个性的话语来表达和阐释。管建刚说的全是“自己的话”,而不是“普通话”——他开始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

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也是一个系统。在“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主张的统领下,他提出九个具体的主张。这九个主张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文心”重于“文字”。我认为,“文心”决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哪怕说它是第一技能。“文心”首先是学生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理想的追求。而“文心”,管建刚将其聚焦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上,他说: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也许还应该补充一句话:没有意志的写作是“短命”的写作。第二层次是“生活”重于“生成”。管建刚有一个精辟的观点:学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种生活。意思很清楚,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因此,“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但是,学生不是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为了生活。当学生具有幸福的意义的时候,作文也才是幸福的。第三层次,是关于兴趣与技能、发现与观察、讲评与指导、多改与多写、真实与虚构、课内与课外、写作与阅读。必须指出的是,这第三层次的主张也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技能性地,同样充溢着思想和智慧。读这些文字,总觉得,管建刚的那双稍稍凹陷的眼睛在闪亮、在微笑——好动人啊。最懂得孩子,最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最能从孩子出发。

夏中义的《大师们是怎样写作的》。他里面反复强调的也是这个观点,大师们的写作不是通过观察来写的,不是的。这是我们引进前苏联的教学,一直以来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严重的误区。“作前”的写作技巧“指导”,可以休也

写作有没有技巧?——既“有”又“无”。所谓“有”,有的是“文字技巧”,如“悬念手法”“前后呼应”“场面描写”等等。所谓“无”,即老舍所说的“最大的技巧即无技巧”。这个“无技巧的技巧”,我姑且名之为“文心技巧”。“文心技巧”包括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文心技巧”没有实实在在的训练,却巨大地左右着作者的写作。一个有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对文字的感觉,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是光有“文字技巧”的人无法进入的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夏丏尊先生会说“写作最大的技巧是读者意识”。

“作前指导”的“技巧”指导,属“文字技巧”。文字技巧,对中后等学生,需要。要思考的是,技巧的指导,该放在学生写作之前,还是学生写作之后。这是个必须认真思考的严重问题。

作文上的帮助,你是否确定,你的帮助是正确的,有效的,人家需要的?如果不能确定,那么,你的帮助很有可能是一种负面的帮助,这种帮助,会使学生陷于一种“伪作文”的境地:我们极有可能在学生年幼的心灵上,刻下假作文、套作文、空作文的印痕。该学生自己用劲的时候,就得学生自己用劲,不用教师瞎帮忙;帮的也许是倒忙。一个蛹出现了一道裂缝,幼蝶在里面挣扎了很久,没出来。有个孩子不忍,用剪刀将蛹剪开,幼蝶倒是脱蛹而出了,但它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永远无法飞翔。一些不恰当的作文上的帮助,会使学生的作文永远无法“飞翔”。

在我看来,“作前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文字技巧”,弊大于利,甚至“有弊无利”;99%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教师的“心”是好的,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帮的结果却是“坏的”: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的说话的语气与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是不一样的,嘿,偏偏,教师“指导”一两年后,学生的作文都长一个样儿!

我不能不冒着被一线教师的唾沫淹死的危险,摸着良心说,这里的罪魁祸首,正是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指导”。我遇到很多教师,都觉得教材上的作文,没什么好“指导”的,不会“指导”,可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次,都拿着根鸡肋,翻着花样,想做出鲍鱼的味儿来。作文前,教师都要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作文。好心的语文老师从材料选择到内容安排,从作文提纲到文字修饰,从详写到略写,从开头到结尾,不厌其烦,面面俱到。有一位语文老师偷偷跟我说了句真心话:我们的起步作文,就是“填空”,学生把我们老师的“空”填出来,就是作文。

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先写呢?哪怕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宁让学生暴露出真实的缺陷,也不要所谓的老师“指导”下的伪装的完美。只有见到学生真实的当下水平,教师才能做最真实的切中学生当下发展的指点和训练。这就像一个糖尿病人,应该做“馒头餐”测试,他不,服用降血糖药物去测量,结果当然“正常”。这个自欺欺人的“正常”你要来干嘛?

一线教师说:“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他们忘记了,学生学的是母语,学生在认识字之前,对母语的表现规律已经有了潜在的认识和把握。如此“指导”,学生的作文怎么可能还有自己的、儿童的生态与姿态呢?如此“指导”,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的灵动性,怎么不荡然无存?学生的作文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指导”的后面,把自我全部抛开!有人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语文”,而是“关于语文”。同理,我们的“作前指导”所讲的,大都是“关于作文”。这就像有人向你描绘天堂怎样的吉祥,怎样的如意,怎样的和谐,怎样的山明水秀,怎样的瑞气缭绕。你听得再仔细,再投入,你知道的不是天堂本身,而是“关于天堂”。直到此刻,我依然不知道天堂本身是怎样的。所以我留在人间。作文教学上,我们一直在做着向学生描述“天堂”的事。

教师的“指导”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好心办坏事”。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学生作文不是想着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老师提供的技术和技术的要求,来完成作业,这样的“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变一律、面目一致的作文。

“作前指导”的祸害,不说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地、割掉肿瘤一样地抛弃,至少,可以大大地淡化,——你的干预越少,学生的写作就越自由。要强化的是“作后讲评”。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讲评”在作文教学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步!

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

一“管”之见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江门市新会区平山小学

梁奕笑

跟岗学习二十天,收获真不少!其中,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非常认同管建刚的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我在作文教学中,也曾体会到,学生想写的作文容易写,也写得开心,并带着感情去写,写出自己的话。否则,学生咬着笔杆也写不出皮毛。

一、“文心”重于“文字”

“文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应是学生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理想的追求。而管老师认为的“文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上,他强调: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是的,管老师点出了作文教学的关键处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更何况是公认难的作文呢?对于一个小孩,让她们写什么呢?怎样写?没有兴趣如何实践!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师的这一个观点。

“你要好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啊。”这是一些老师见到管老师问及作文训练的方法时,管老师回答的一句话。管老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我也觉得是:因为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因此,管老师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张,我愿跟大家分享: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套话;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二、“生活”重于“生成”

学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种生活,即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是啊,“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因为学生不是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为了生活。因此,我也认为,如果觉得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时,我会扪心自问,我限制了学生的心灵没有?每当此时,我会把作文教学停下来,因为让学生再写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种另外的“写作生活”。记起,在春节后的开学初,班里举行一次茶话会,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谈谈茶话会的情况,再用笔头写在纸上,愿意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的兴趣可浓了,写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侧重于春节的趣事,有侧重于庭聚会,有侧重于对同学的思念„„有诗歌、散文、记叙文,形式多样,这不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吗?还记得,在举办的心理团体辅导中,我班的学生是活动的对象,于是我让他们抓细节、抓气氛、抓过程,把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一篇篇多好的作文,就在学生的笔下记录下来。每当手捧着这些美文的时候,心里不由地再次感慨:学生要写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走向生活中去,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写作金矿”。

三、“发现”重于“观察”

众所周知,观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我又突然想到:海伦凯勒成名的事实。所以,我觉得写作,重要的是内心的发现。倾听内心,发现题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留心观察”这四个字,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因此,学生的发现是与众不同的,唯有这样才会写出独一无二的文章。

作文教学是一个弱势的群体,作文教学研究是一个落后群体。看了管建刚的这本书,让我掩卷沉思,作文教学的路子,自己在管建刚的主张下,努力绽放作文教学的奇葩!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1]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十余年的教学感悟和育儿心得。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写作高手,这背后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智慧的父母。在这本书里,她将告诉父母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如何让孩子不再为写什么、怎样写而发愁?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写作困境?

让作文变得生动的秘诀是什么?

孩子写作速度慢,家长应如何应对?

写作之外的功夫该如何练就?

怎样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力?这篇是五年级“生活的启示”作文,属于中规中矩之作。以我的标准,孩子的应试文能力已经过关了,不用担心考试问题。

妈妈主要精力可以放在孩子的随心文写作水平上。一定程度上,应试文只是一个面具,不得已要戴而已,随心文才真的是语文能力,甚至是精神生长、丰厚的必要之路。

当然,作为应试文,孩子这篇已经很好了,但文无第一,即使文豪的文章也还有可提高处,孩子的也是如此。

提升点:

1,生活启示类文章的切题,最好是自己体悟到的小启示,而不要写这种大路货的启示。当然,这是应试对作文的扭曲,本来孩子年龄、阅历,有这样的启示已经很好了,可是就像人们对春晚的期待越来越高,我们老师对孩子的作文内心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这种常见的道理很难令老师有惊喜感。而自己体悟到的,往往有切身感受,会好一些。

2,讲故事的方式做一些变化。一群人在一块,最受大家欢迎的,要不是漂亮的美女帅哥,要不是可爱粉嫩的小盆友,要不就是幽默诙谐的逗笑大叔。老实人,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引不起人关注,自然成不了焦点。作文也是如此。要不文章语气或行文风格活泼、灵动,要不纯美、俊逸,要不机智幽默管建刚不是个老实人。他的不老实,恰是因了他的灵慧。在教学上,他天生不消停。

他的“以投稿代替作业”的写作教改,把作为权威象征的教材,随手撂一边去,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班级作文周报”。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被点燃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写作教学,被捣鼓得风生水起、生机勃勃。过去,我们把学生从喜欢写变得不喜欢、讨厌写,现在,他不但使学生不畏惧写,而且痴迷于写。他似乎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语文界的梦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这一成功的秘诀,是言语生命动力的激发。他懂得,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带来的荣耀与愉悦,比什么都强!只要他们想写、想学,喜欢写,多读多想多写,迟早会写好的。

可见,教好写作并不难。写作教育之道,就是懂得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懂得为学生的自由言说加油鼓劲。只要学生想写,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言说欲、表现欲、自我实现欲,人皆有之,教师需要做的,无非就是将它们唤醒、激发、释放出来。

在我的词典里,语文课程根本就不存在纯粹的阅读教学: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表面上是阅读课,骨子里必须是写作课。明白了这一点,语文该教什么、怎么教就有谱了。

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主要看写作水平。说一个人语文学得怎样,首先就是看他文章写得怎样——写得好,就是语文好;写得不好,就是语文不好。既不是他书读了多少,读得怎样,也不是他听、说的水平如何。读得再“好”,要是写不好,能说语文好吗?要是写得不好,也不可能真正读得好。

离开了“写”,说“读”得怎样,阅读课教得怎样,这是一个“伪命题”。

朱光潜先生说,在读写上,不存在“眼高手低”。如果“手低”,“眼”一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只有“手高”,才有真正的“眼高”。就是说,二者是不对等的,写作能力大于、高于阅读能力。

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阅读能力没法决定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则涵盖了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二度创造,写作是一度创造;阅读是非产出性的,写作是产出性的。写作的要求高于阅读的要求。这表明了,阅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指向培养写作能力,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一个人写作很差,你能说他语文很好吗?书读得再多,再能说会道,也不意味着他语文水平高。读、听、说的能力,必须要转化成写的能力,即言语想象力、精神创造力,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

阅读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阅读是“前写作”,阅读是手段、过程,写作才是目的、归宿。

语文成绩关键看写作,写不好,便可以一票否决的。试想,一个高中毕业生不会写文章,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文笔不行,说他语文怎么怎么好,谁信?

写作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

因此,以下位的低涵盖性的“阅读”为“本位”是错误的,以上位的高涵盖性的“写作”为本位,才是应然的选择。

事情的荒谬在于引车卖浆者都能想到的,可偏偏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名师就是不明白。多少年了,语文教学是“为读而读”的一统天下。在大家的观念里,语文教材,等于课文;教语文,就是教课文,教阅读;教阅读,就是教解读、读懂文本。一篇课文嚼来嚼去,嚼得连自己都反胃,还要地老天荒地嚼下去。

没人问为什么,只因历来如此。于是,在各种会上,我不得不不厌其烦地讲:教语文,本质上就是教写作,所有的语文课都是写作课。

语文课程中的阅读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一切语文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服务。

我常把语文比作一座三层小楼,一楼是识字,二楼是阅读,三楼是写作。会阅读自会识字;会写作自会阅读、识字。一楼看二楼,仰起头,脖子酸;二楼看一楼,登高俯视,很容易。三楼看二楼,也是这理。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找到了核心,做起来就简单、快捷、有效。你在核心之外的外围,做了很多的事,很忙,很累,效果却不明显。就内容的理解来讲,核心能力我找到5个:(1)概括的能力。(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3)抓重点句、关键词的能力。(4)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5)联系生活来理解。一个小学生,以上5个能力扎实了,阅读能力一定“优秀”。5个能力,一个学期主攻一个能力,也只要5个学期。小学中年段,以“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训练”为主,到了高年级,完全可以“指向写作”。

第四篇:树立数学教学新观念

树立数学教学新观念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好多农村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现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一、要开放教学观念,注重思想教育。

经过培训使我认识到,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惟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也不再以考分为惟一的指标,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做事的作风。同时,使学生自觉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于生活,应注重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的过程。

在教学中,第一,应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力求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第二,应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第三,应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所以对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不能只留于表面,留于形式,要做好,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三、教学课堂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作为新课程的课堂纪律,应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争取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数学教育本身讲究严密性,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使学生自由地想像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广博的知识成正比。数学教学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数学教学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第五篇: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新课标体会

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刘志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已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教学中的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4.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有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可以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因此,教学中的探究性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方式。

5.教学的体验性。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6.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另外,语文教学还有实践性、多元性、整体性、活动性、创造性、发展性等多种特征。这些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应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选择运用,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富有情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下载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 新观念 新教学模式(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知新课标 更新新观念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认知新课标 更新新观念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摘要]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全球化进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也比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显得激......

    解放思想 树立教学新观念1

    解放思想,树立教学新观念 四高中陶春萍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是观念上的革命。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

    新观念描绘新蓝图 大招商带动大发展

    新观念描绘新蓝图 大招商带动大发展 坡头镇办公室 过去的几年,在济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坡头小城镇建设成绩卓著,未来的几年,坡头镇要继续创新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新观念方有新作为(大全五篇)

    树立新观念方有新作为 “有新思路,才有新出路。”出自一位领导同志之口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落实新大纲,必须首先更新观念。 当前,需要确立哪些新观念呢? 新的训练目的观。新大纲坚......

    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创造新业绩

    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创造新业绩 ------与金陵小学老师谈自我心理调适宝鸡文理学院彭志启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生爱戴、家长称赞、同行乐道、领导欣赏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在......

    数学组新授课教学模式

    高一数学新授课“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课堂基本模式: 复习及引入——创设情景(新知形成)——新知应用——实战演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二、具体实施 1、复习及引入:根据......

    初中语文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语文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泗洪县第三中学 魏贤军近些年来教学改革频出新招,大的方面如高考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的方面如减负增效,教师的轮岗制度等。这些都暗示着教......

    数学教学模式(新授)

    兖州市十三中学 数 学 教 学 模 式 数学教研组 2012-12 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教育的生命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