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有效性的信息化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性的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的反思和体会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几张图片和播放几段视频,实际效果似乎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
虽然我们开展和推行了多年的信息化教学,但持以上观点的老师却对什么是信息化教学理解模糊。实际上,所谓的信息化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特征来实现教学的过程。表面上看,信息化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际上它涉及到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这一点上出发,它就不仅仅指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方式了,因为对设备的使用只强调了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性,即强调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一些工具、技术上的变化,比如,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性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的教学材料等。如果只是这样来认识信息化教学,我们就无法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仍然在“灌”——由人灌变成电灌,把技术凌驾于人之上。其实,要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还应该把握其人文性:在教学中从人的发展角度去思考人的教学本源、教师的角色、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抓住人与技术、人与教学、人与信息的关系,在这样的视觉下,强调信息化教学注重个性化和交互性,强调的评价多元性和价值取向人文性。
理解了信息化教学后,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虽不只是使用多媒体插入几幅图片、播放几则视频那么简单,但对这样一种教学还是存在理解偏差。事实上,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注重人文性,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使用非常必要。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或媒体实现有效教学,创设有助于学习的环境,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呢?
我认为,首先,从我们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中就要把封闭的教与学这个二元主体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互动对话的交互主体性教学。在以往的信息化教学讨论中,我们把教和学对立起来:要么认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是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支持有效的“教”。这样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就变成了关注如何促进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实施更为优化的教学策略等,主要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在教师的教的角度。要么认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是有效的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是从学生的学是否有效来评判的。如果我们单方面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角度理解信息化教学有效性,便割裂了教学双边二元主体之间的交互特性,我们既不赞成教师为主体,也不支持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任自流的做法,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课堂问题,还应更全面地从教育教学的本质上来理解,教学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信息化教学有效性也应该是从双边关系的基础上来处理各种教学问题。既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关注教学的双边互动性以及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模式都必须在充分尊重双方主体身份平等性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和实施,教师和学生作为互动主体都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其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中互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如今,我们的课堂确实对学生主体性地位关注程度多了起来,这有赖于信息化教学的推行,但让教和学的互动关系和谐起来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基于升学的压力,基于教育的功利意识逐渐浓厚起来,我们在信息化教学中也逐渐增加了对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诉求——追求人的发展。看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是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影响,看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获得了怎样的实质性发展。当然,对有效性的人的发展的理解,我认为,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关注学生通过课堂的发展,同时更应该坚持: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应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发展、生态的发展。前文说到,实现交互主体性教学要实现教与学双方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必将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同样,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很难真正实现。试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只是疲于完成任务,其体验和价值实现得不到满足,那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也很难带给学生持续的、全面的发展。
综上,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全面而准确理解信息化教学,从而在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中关注师生二元主体的互动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篇: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可以分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楚”。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观念活动处于静态的钻研状态,对学习的内容逐个地进行深入的学习;把所学的内容加以分解,逐个地提出,使学生能清楚地、明确地看到各个事物。我们可以明确的把主要学习只是进行系统整理发布,清晰简明的讲解和直观示范等的叙述教学法,通过逐步引导,把教与学上升到互动阶段从而达成新课标的互动学习,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治疗。
我们就可以明确的把主要学习只是进行系统整理发布,直观的指出学生需要学习内容,通过逐步引导,把教与学上升到互动阶段从而达成新课标的互动学习,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治疗。
第二阶段,“联想”。这个阶段,学生的观念处于动态钻研的状况;“从一个专心活动进展到另一个专心活动,这就把各种表象联想起来了,此时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始给学生灌输其相关知识,从而把之前第一阶段的各个学点串联起来,由点变线。通过无拘无束、风趣多变的交谈,运用分析法,加速学生观念的接通,组合成高水平的未知的新观念。贯通其学习内容,使其可以更为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加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
第三阶段,“系统”。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扩到到更多的相关层面,把各个学习线之前联合起来变为一个系统面,从而上升到“普遍领域”,引导学生在新旧观念结合的基础上,获得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性的知识。这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探究”,而我们则应重点采取综合法,指导学生找到所学知识内部的系统联系和确切的定义,从而更好的把握系统性、次序性和关系性。
第四阶段,“方法”。在方法阶段,我就应让学生通过习题、独立作业和按照教师的指示改正作业的错误等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能在各种条件下通过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得到运用,根据实际的需要而重新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习体系得以不断形成、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第三篇: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渐趋丰富,目前对于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硬软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评价技术在学校和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另外,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发展来看,对于如何有效运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直伴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历程,是每个技术应用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以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革新的主要实践倾向,因此,本论文提出探讨和分析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即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论文主要分为文献综述、研究界定、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四部分。在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从教学实践要求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两个方面阐明技术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然后针对中文核心期刊和22种外文权威期刊中的108篇技术有效性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技术有效性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定量方法采用的比例最高,技术对于阅读和数学的效果得到的关注比较多,关注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很少。在研究界定部分,本论文借鉴实用主义哲学和语用学的核心思想:效果和情境,以实用取向来审视教育技术有效性问题,探讨其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来的启示。并进一步依据实用思想,界定技术有效性概念的含义,提出以符合有效教学标准、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技术有效性判定的根本,建立了技术有效性评价模型。这一模型从效果和情境两方面形成接下来的量化、质性研究的研究框架。在量化分析部分,共开展了五项研究。(1)建立起一套评量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科学的测量工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并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2)采用国际通用的学习策略量表(LASSI)考察上海地区初中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特点;(3)通过对网络班和对比班的因果比较研究,研究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业成就、学习策略和发散思维的影响;(4)考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和特点与学生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5)分析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兴趣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在质性研究部分,本论文对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进行以关键事件法为重点的情境访谈,并对访谈记录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的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1)发挥技术功能,将技术的优势与学科特色结合起来:(2)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实现有意义学习;(3)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4)必要的教学准备,包括学生准备、技术准备等。同时也发现目前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1)倾向归因于技术本身:(2)主要以课堂表现作评价依据;(3)教学活动模式化现象。【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化有效性实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3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9目录9-11表目录11-13图目录13-1
5引言15-20
一、研究背景15-16
二、研究问题16-17
三、研究框架17-18
四、研究方法18-20第一章教育技术有效性:困惑中的要求20-42第一节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的背景20-26第二节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元分析26-35第三节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述评35-42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实用取向42-56第一节实用与语用的引入42-46第二节技术资源的实用性46-48第三节技术资源应用的情境化48-51第四节相关情境理论的比较51-56第三章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界定56-85第一节技术有效性的涵义56-75第二节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75-85第四章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量化研究85-130研究一测量工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85-97研究二上海地区初中学生学习策略现状分析97-105研究三网络班与对比班的学习效果差异105-120研究四技术应用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120-124研究五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技能与学习的关系124-130第五章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质性研究130-140
一、研究问题130-1
31二、研究方法131-13
3三、研究结果133-136
四、分析与讨论136-140结语140-14
4一、结论要点140-1
42二、研究创新1
42三、改进方向142-144附录I文献元分析技术类型与技术效果变量指标细目144-146附录II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学生调查问卷146-147附录III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教师调查问卷147-148附录IV访谈提纲148-149参考文献149-158中文文献149-152英文文献152-158后记15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在进行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对教学设计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知道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对教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从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应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内容、学习者特点、实际条件等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在讲优质课时,需要进行缜密的教学环节,并多次修改,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育信息化就是依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应用IT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数字化和改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共享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会使你的课堂变得精彩无比的!
在进行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对教学设计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对教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从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应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内容、学习者特点、实际条件等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在讲优质课时,需要进行缜密的教学环节,并多次修改,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会使你的课堂变得精彩无比的!
第五篇: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如何保证其教学有效性
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如何保证其教学有效性
第七小组马瑞杰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的技术基础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超媒体技术。超媒体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通过超文本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传播的新型信息组织方式。传统的教学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成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联想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加工信息。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具备综合处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和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转换和压缩技术,能够迅速实时的处理和存储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既可以方便学习,增加信息容量,又能够提高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可靠性。
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并能够通过实时地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学习创设条件。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
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就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因而我们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来辅助教学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在利用信息资源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学生负责。因此,对学生负责,提高教师驾御信息的能力,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有效性的关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