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第一篇: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陌生化理论”起源于俄国著名的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其实质在于不断革新人们对人生、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不断增加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感知程度、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方式等,使得人们在面对其所熟知的事物时,仍然能够有新的感知,进而发现熟知事物隐藏的另一面。而如若将该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则会使熟悉的教学内容变得陌生化,既增加了教学新鲜感,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巧妙置疑,于熟悉中找寻陌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文本属于何种题材,若想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那么该教学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作者本意和文本意义都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也就是说该教学文本中阅读问题的设置也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表象逐渐深入到文本的本?|之中,从而深刻领略文本所表达的价值观,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实现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的多项教学目标,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在学习苏教小学语文教材《三亚落日》这一课时,对于三亚落日景色到底如何,大家没有亲看并不是十分清楚。此时教师就可巧妙设置疑问,通过提问,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可能出现的跟三亚落日有关的景象,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心目中认为的景象走进课文,仔细阅读书中描写的落日景象与自己的想象有何不同。这样利用“陌生化理论”巧妙设置疑问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丰富教学,于无形中打开新窗

课本中所展现出来的教学文本只是阅读教学的很小一部分,若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止步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素材,只有这样才可真正满足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如若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在讲解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制作与该教学文本有关的书籍或短篇文章的链接,来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文学熏陶,还可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提高其文字鉴赏和写作能力。

如在学习苏教语文教材《燕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将文章《春燕》放在多媒体链接之中,让学生从两篇描述不相同的文章中找出与燕子有关的信息。这样不仅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使其明白如何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样事物,从而不断丰富其文学素养。而在配乐朗读型教学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则可通过将声乐链接置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方式,来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感受文本,于自由中找寻本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忌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内进行自由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也不应将阅读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而应将其作为一种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爱上阅读,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在承受巨大心理负担的过程中进行阅读。

比如在学习苏教小学语文教材《掌声》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可在引言中向学生提问:在平时生活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因为做了什么事而得到某人掌声的经历?当时的心情如何?对以后的人生有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而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逐渐走向文本,找寻小英获得掌声的经历及对其未来人生的影响,还可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深刻的明白掌声对其人生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而懂得文本所蕴含的本质与内涵。

“陌生化理论”对于改变人们对熟知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增加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感知程度、打破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惯性思维方式、发现熟知事物隐藏的另一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将“陌生化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将熟知的教材内容转变为陌生的文学素材,增加阅读新鲜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文学素养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推广“陌生化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与价值。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化定位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教师的“指挥棒”转。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要体现“双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化角色,在课堂上起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意识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角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存在偏颇,不知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双为主”。而实际上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出足够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应当绝对是学生学习伙伴,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这样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

2.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3.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成为搞活课堂的引导人

教师的教学活,才能带动学生的学法活。为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3.1灵活组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地教,而我试着打破常规,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被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时,我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同中求异,使知识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3.2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能达到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3.3巧妙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

4.突出主体,培养意识

人本主义者认为,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并在生活和行为中普遍产生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将会大大的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目的主要在增长学生知识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的配合程度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有的老师课上砸了,埋怨学生“配合”不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而不在于体现老师教学水平怎样,讲台毕竟不是舞台。

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是倡导民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在教学研讨上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作为研究者的老师和研究对象的学生其目的是一致的,即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与学生应保持“平等协商”的关系,力避“一言堂”。二是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对于人的惰性,是一次真正粉碎性的打击。“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竞争即是逼那些依恃“有食”而安于现状的“笼鸡”成为“无粮野鹤”,竞争就是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靠实力去获胜。这样竞争就成了迫使人们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追求进取的真正动力。

5.明确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是用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装满它。其实,蒙台梭利和重视儿童内在潜能激发的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而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为形象思维。由此看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其内在潜能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反思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看。一般来说,小学生会在各种心理因素中表现得有强有弱。当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对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6.我们要热爱语文

因为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中体验它、探索它、感悟它……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起步段,小学生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时候让学生爱上语文,喜欢语文,培养出学生对语文的感情,让这种情感在此阶段生根发芽,为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第三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微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微

新课标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它适应形势的发展,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蓝本。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学习了新课标,数学教师应形成新的教育理念,高中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在乎时的教学中,注意多利用直观因素的作用,多采用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具体的模型与具体的实例,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直觉思维,然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新课程下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可采用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比如合作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愉悦的、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给予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学好数学。

平时教师要重视个别辅导,深入的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争取做到一把锁,至少有一把钥匙开,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社会动机化作个人的内在动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不能解决的原因和思路,并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与老师不断地交流思想和情感。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诱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台、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出于公分母太太。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3,13/6,9/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太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探微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探微

07汉语言文学(1)班

2007010101

陈海霞

现今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革命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普遍性地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设。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许他们会认为,我将来从事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认认真真学好语文专业知识就好了,至于有关这些电子操作技术留给那些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来学,我们只要略知一二就可以了。撇开网络技术的现实使用性不说,当就课堂教学方面来讲,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呈几何倍数地增长,随着新的课改的不断进行,摒弃旧的语文教学观念、方式、手段而接受新的东西确实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次花开,每次花落,每次微笑,每次落泪,都可能成为文学殿堂的一朵奇芭,语文的这种灵活性决定了其资源的丰富性。为了使它的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大限度的开发,我们无法回避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一种的多媒体,它由简洁明朗的文本、多姿多彩的图形、悦耳动听的音响、精彩逼真的视频等组成。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学习环境,以及更为丰富的学习信息。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百分之八十三是通过视觉,百分之十三是通过听觉。由此可见,形象生动的图片,影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使其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透彻,也更深刻。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享有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果,我们作为未来新一代的教师,必须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服务,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那么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利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作文教学中

众所周知,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文成绩,因此抓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了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潜心研究的难题。由于作文时大部分学生的心结,他们写作时,习惯于胡编乱造,记流水账,使作文惨白无力,空洞无物。面对此种现象,教师在抱怨、无奈之时更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会使得学生对写作产生如此畏惧心理呢?由于满满的课程,满满的作业,使他们只会忙于勤读苦练,进而忽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写作素材的匮乏,以及写作词汇的短缺。为了能够扭转这样一种不断恶化的局面,笔者以为要将多媒体技术请进作文教学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意思就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为了让这一源头不至于流出死水,弥补学生没有学生没有时间观察生活的缺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作业占去,无暇关心周围的各大事件,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与作文教学相关新闻以视频的形式,让全班同学一起观看,如,观看“舟曲泥石流灾难”的视频,其中一些感人的画面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内心的怜悯与爱被唤起,这时他们就需要情感的表达,于是一篇“言为心声”的作文就诞生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的的弥补了学生学习中“源头活水”这一空白。它可以给我们作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的资源,诸如景物再现,音乐欣赏,文字材料的收集,新闻的播放,画面的特写等等。它可以超越时空,为学生写作提供生动、丰富,快捷的素材,创设优良生活情境,开拓学生视野,使其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下笔无文的难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引导鼓励学生写网络日志。由于网络日志它在内容、主题、文体、时间任务等方面没有限制,这样学生们可以随感而发,自由的表达情感,等学生逐渐地熟悉这种形式的写作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为他们的“杰作”加点效果,比如说,配上音乐插图,音频视频等,这样就化单调为趣味,写作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表达,而是集文字、图形、影视、声音、动画于一体,这么一来学生的创作热情无疑得到了很好的激发,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时代的要求,还可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这种个性化的作品会增添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接着老师还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浏览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让每个人在写作中都享受被关注的快乐。以此让学生体验到在写作上“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阅读教学呼唤多媒体

无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是“读书百变,其义自现”,亦或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表明了历代名家们对阅读给予的高度重视。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泛运用,我们知道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我们要试图改变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语文阅读平台更为广阔。由于网络技术能按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为知识信息的获取与保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纸质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所带来的缺陷。由此观之,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阅读教学已成了现实与时代的需要。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阅读教学服务呢?以笔者之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布置网络阅读作业。让学生主动地去搜索与所学的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对这些文章资料进行阅读赏析,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认识的深度,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对教师所提供的资料的被动的接受,提高上网质量,而并非只是利用网络来进行游戏与聊天等。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与网络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蕴,使传统的学习环境转为全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文化品位与人的审美情趣。

其二,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我们教师在课堂事实践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文本信息的单调解读,而是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教师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且能表现园林特点的图片,通过Premiere等有关软件做成电子相册形式,如果能配上好听的音乐与生动的字幕,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由于有了动画的展示,学生便有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再造想象的翅膀最终获得美的感受。同样的如果教小说体裁如《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段剪切过的视频,如阿Q被赵太爷打的那一幕再加上阿Q打小D 的那一幕。等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谈谈对这两段视频的认识”。这样那些不管是有看过小说还是没看过小说的同学都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以及想象,这无疑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 进而在阅读中提高认识。

三、让多媒体技术与诗歌教学相伴

中国文学的长河本就是以诗歌为主流,诗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是以声韵、节奏、格律等外在形式组成的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精神情感的文学样式。由于应试教学的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解读诗歌,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对其进行被动的接受,这使得他们对诗歌这种高度凝练的艺术的个性体验无从产生。为啦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教学局面,笔者看来应适时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以此达到丰富自己情感世界的目的。

众所周知,诗歌是可诵可读的,优秀的诗歌具有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等特点,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示范诵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韵律之美。如,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对诗歌的基本

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应使用媒体播放器,将网络上的示范诵读播放出来,之后可请同学起来试着朗读,这时候教师应将所学的录音操作技术派上用场,使用COOL EDIT等相关软件将同学们朗读的录制下来,让学生去对比,去体会,在对比体会中发现不足与优势,以此来提高学生诗歌的诵读能力。

不仅如此,我们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明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水草木、田野园林、花鸟虫鱼等优美画面。我们古代诗歌往往用形象描绘,表现出诗的境界和情调。教师在教学中应事先通过网上搜索查找搜集与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通过Photoshop软件的技术处理,把诗的内容用一张一张画面表现出来,如讲授杜甫的《登高》时,展示出疾风、高天、哀猿、白渚、孤鸟、落木、长江等景物画面,从画面底蕴中突出作者浪迹天涯,茕茕孑立的形象,通过这些可感的画境表现出这首诗的“意”,即浓浓的忧世感时,哀民伤身及思乡之情。讲解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画面上一个孤寂的人独立江岸边,向孤舟消逝处眺望,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那一份依依惜别之情。因此,可以说,一幅与诗的内容相一致的画能引导学生快速入境,体会情感。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综上所述,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不会发表那种“现代教育技术”与我们无关的言论了吧,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意识到,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现代教育操作技术是必需的,因为这牵涉到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教师不仅仅只是需要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这种教学设计能力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因此,我们要善于学好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利用其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既不滥用,也不仅仅把它当成一种摆设与点缀,让语文教育在教育技术的协助下想着更为健康,更为美好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小学古诗教学探微

“诵读经典”专题教学随笔

小学古诗教学探微

潮阳区贵屿石峡小学 郭晓纯

2012年11月21日

小学古诗教学探微

古诗,作为一种文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如何达到有效、高效,让学生有更多的得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诗文大意

小学生古诗文最主要的方式是“读”,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重复的只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如果没有意境的丰富,感悟的深化,语言就失去了感染,就吸引不了学生,学生会失去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重复诵读就成了精神的负担。所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整体感知,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的解释,并从中积累词句的关系。整体性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在吟读中产生意象,让形象产生感染力。要把古诗文转化为形象,不可能不顾及古诗文中关键性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在重点字词的理解中要注意最具活力的字义理解,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理解,只有较准确的理解积累,这个字词才是活的,它具备了迁移的功能,当它在其它古诗文和现代文中重新出现或组合出现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突破疑难,理解诗文句意

理解重点词与重点句是理解诗句的关键。教学时我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不过多的讲解,少给点“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用自己的话串出诗句的大意,在串句意时,有时要重点把握好诗句的“序”,使“疑”得到了及时的排除,从而使学生在 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文进一步的理解。比如《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引导学生了解是因为“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才“粉骨碎身全不怕”,这样顺序一变动,学生对全诗的理解就加深了。在古诗文的教学中,突破疑难,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

三、寻找诗眼,探明写作思路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诗眼,对巩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探明诗人写作思路,感悟诗人的情感大有裨益。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我启发学生说:“文章有中心句,句子有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可以牵制文章,倾注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诗也一样,有的古诗有一个诗眼,这个诗眼如果找到了,就可以窥探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理解古诗文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是否能给这首诗找找诗眼呢?”学生一听,就立即忙开了。意见的分歧也由此而生:有的说是“闻”,理由是“闻”是听说的意思,因为整首诗都是在写作者听说了“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后的事情;有的则说是“好还乡”,理由是作者漂泊在外,想回家了;还有的说应该是“喜欲狂”,理由是作者听到好消息很高兴。在学生争执不下的时候,我适时的点拨,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杜甫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他当时的处境,使学生了解到当时作者是因为战乱而漂泊在外,然后联系诗文,帮助学生抓住诗人的情感发展,从“涕泪满衣裳”——“喜欲狂”——“放歌”、“纵酒”——最后想象“好还乡”的路线,可见作者听到朝廷军队收复失地的时候,心情是多么的高兴啊!真是“喜欲狂”啊!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四、品味欣赏,理解诗歌情感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时代离现在已经是非常久远,学生不了解诗词的背景,不懂古诗的韵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呢?我认为可以采用品味诵读的方法。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我先播放一段描绘初夏夜乡村田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我动情动容地吟诵,极力地感染学生,以声传情,让学生从老师的“音”、“调”中去体会古诗的韵味,领悟其中意境。接着,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何读出“音”、“调”,读出感情。这样学生的“读”不仅“多”,而且会充满了激情,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在微风习习,有月,有鸟,有蝉、有蛙,还有稻花香的乡间小道上散步,从而就容易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因丰收之年而喜悦的情感了。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较好地把握朗读、理解、品味、赏析,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小学生对古诗文充满好感,古诗文的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下载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摘 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而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 和提高学生对语......

    新课标下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探微

    新课标下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探微 李靳 当构建和谐社会不再是令人奢望的空中楼阁,而变成时下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和谐教育就理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追求目标。和谐社会......

    语文个性化教学探微论文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具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创新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敢于并善于跳出现有教育的某......

    山区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微

    山区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微 清新县浸潭镇六甲洞小学 2010年5月12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语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人教版新课标 课文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微 重庆市南川区冷水关乡中心小学校 卢林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下高中英语新课改探微

    河池宜州市高级中学 苏钰梅 【摘 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参考要素的“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其涵盖着学校软硬件的全新构建;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素养,积极参加教学培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探微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探微 【内容摘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阅读课教学研究得较浅,远不如高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