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3:4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

第一篇: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

第一章

理解管理的涵义;领会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明确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一、管理的涵义:

1.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3.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者是实施管理职能的主体。

6.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二、管理的性质: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四、管理者的分类: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2.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为: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

五、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看看各个层次管理者应该有的技能)

第二章

掌握二重性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和人本原理。理解相关的概念、基本内容。一、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二、系统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我系统的特征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系统的特征:集合性,整体性,层次性,有一定的周界,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原理强调整体性,一加一大于二。

三、动力原理:管理的动力原理认为,管理必须具有动力,并且管理者必须会正确的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管理的基本动力有三种: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四、人本原理:人本原理认为,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人本原理不是把人看成是脱离其他管理对象而孤立存在的人,而是强调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的人。第三章 掌握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及特点,以及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一、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为传统管理阶段,是积累管理经验阶段,也有人称之为早期管理或经验管理阶段。

产生背景:1.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其特征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能源。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大量工人。3.随着人们对自然地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管理职能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点:1.是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也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没有摆脱小企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的影响。

2.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习惯、感觉和意志,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3.员工被认为是经纪人。激励方式“胡萝卜加大棒”。4.此阶段的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分工和协作问题。

5.理论上未出现论述管理原理的著作,管理思想不系统、不全面。但这些管理思想对促进生产及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二、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被称为科学管理阶段。

产生背景:1.生产力方面。(1)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2)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3)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更多工人。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成立死对头,许多企业成立工会组织,要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资。经验式的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特点: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理想的组织理论体系,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等人开创的科学管理方法,第一次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法约尔、韦伯等人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设想了理想的组织结构框架、提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为后来组织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科学管理阶段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机械模式及经纪人假设是劳资关系不能长久。

三、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及贡献: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磨洋工)标准化管理思想“搬运生铁块实验”“铁锹实验”;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例外管理

2.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雷斯

动作研究:工人干活的合理性(砌砖过程)动素的概念 3.哈林顿、埃默森

对“科学管理”的推广 《十二个效率原则》积极宣传效率观念。4.亨利˙劳伦斯˙甘特 甘特图

第四章

掌握行为科学的概念、霍桑试验的内容及结论。掌握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行为科学是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科学。行为科学基本知识体系: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等。

二、霍桑试验内容结论

1.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 4.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

结论:A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不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工作中职工除了考虑金钱因素外还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领导的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等。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利益群体

三、激励理论

所谓激励理论,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施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第五章

理解计划、目标管理、SWOT分析等概念,掌握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按时间跨度分类的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 划、计划工作的程序。

理解计划、目标管理、swort分析等概念

一、计划工作的性质:

首位性 目的性普遍性 有效性 科学性 创新性

二、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 使命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 方案 预算

三、按时间跨度分类的计划:长期计划(超过5年)中期计划(1年以上5年以下)短期计划(1年以内)

四、战略性计划是由组织高层管理者制定大大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一般是由组织中低层管理者制定的、如何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的计划,也就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

五、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拟定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 5.评价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编制预算 第六章

一、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权责对等原则 4.层幅适当原则 5.部门化原则

三、组织设计结构类型:1.简单结构 2.只能型结构 3.分部型组织结构 4.矩阵型组织 5.网络型组织

四、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 2.结构型变革 3.流程主导性变革 4.以个人为中心的变革

五、组织变革的方式:

1.根据下级参与变革决策和程度分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的变革。

2.按变革解决问题的深度可分为计划性的变革和改良式的变革。

3.按变革进行的步调可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的变革。

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七、组织文化的特点:1.个人自主性:组织中个人拥有的、能激发个人努力工作的责任、独立性及机会。2.结构:监督和控制行为的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程度以及直接监管的程度。3.支持: 经理对下属的支持程度和热心度。4.认同感:成员把组织看做是一个整体,而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专业领域 5.绩效回报:基于工作业绩,组织给予员工的回报(包括薪金增加和职位晋升)。6.对冲突的容忍程度:同事间或者工作团队间出现冲突的情况以及对差异坦诚接受的程度 7.奉献承受度:组织鼓励员工敢于冒险的程度 8.对待变化的态度:对新方法、新方式和新观念的反应。9.集中点:组织对可控运营目标与结果的关注范围。10.标准和价值观:无论是用正式标准海华丝用非正式标准来衡量都可以接受的行为和业绩 11.仪式活动:支持和强化组织文化标准和价值观的事件 12.对人的关心:对组织员工、管理团队及股东的关心和关注程度 13.公开、交流和监督: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的数量和类型 14.市场和消费者的取向:组织对市场和消费者作出的反应 15.兴奋、自豪以及集体荣誉感:对组织及其活动的良好感觉。16.贡献:个人为组织目标持续努力的愿意程度 17.工作团队:为了共同利益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群

八、组织文化的结构:

(一):精神层 1.企业精神 2.企业最高目标 3.企业经营哲学 4.企业风气 5.企业道德 6.企业宗旨

(二):1.一般制度 2.特殊制度 3.企业风俗

(三)、物质层 1.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 2.厂容厂貌 3.产品的特色式样、品质、包装等。4.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5.厂服厂旗厂徽厂花厂歌 6.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7.企业造型或纪念建筑 8企业的纪念品 9.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

第七章

掌握领导的概念;理解人性假设理论及管理对策,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掌握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领会领导艺术相关思想

一、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必要的手段 方法 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有效性受三个要素影响,他们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

领导是一个集体的进程,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或具有不同冬季和权利(包括技能)的人,在动机和目标上冲突到和谐,进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进程。

领导活动的中心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下属使其保持高昂的士气,促使并引导他们很好的完成任务。

领导活动体现艺术。

二、领导者和管理者

(一)从管理职能上看

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一般管理”过程之父亨利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轮。他认为管理具有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五大基本职能。20世纪90年代末期多数教材开始将五大职能改为四大职能,及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二)从组织层面

决策层 管理层 执行层 操作层

(三)一般意义的领导

领导的任务组要体现在企业的定位 发展方向 风险规避 管理等概念。管理是执行,是某项工作顺利进行。管理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工作正常 有效的运转。

(四)领导和管理的实施方法 管理=权力+制度

领导=权利+制度+地位+威信

三、领导类型的划分

(一)利克特模型 1集权剥削型2集权仁慈型3民主协调型4民主参加型(见书P120)

(二)管理方格论(见书p121)

四、人性假设理论

(一)中国传统思想对人性的人识 1孔子的观点:人之初,性本善。2孟子:人之学者,其性善 3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4老子:人性自然 5庄子:人性的自然本性

(二)西方关于人性假设理论 1.X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

美国麦格雷戈提出。

基本思想:人性丑恶,人喜欢享乐,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

对策:胡萝卜加大棒,需强制和监督管理,靠金钱奖勤罚懒刺激工作。2.社会人假设

梅奥提出。

基本思想;人除了物质利益等生理需求外还有社会与精神方面的需求。

对策:在物质刺激的同时,实施感情管理 差异化管理等措施。3.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麦格雷戈 基本思想:人本善论

对策:管理重点放在关心和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方面,创造条件,是下属的工作更具挑战性,是下属更有责任感和成就感。4.复杂人理论 德加 沙因

基本思想:人性本身是复杂的,由所处的环境 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生活层次所决定。对策:了解员工在不同时期 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差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五、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道德高尚,有独特的领导魅力 2有较好的智力因素

3善于发现人才 团结人才 使用人才 4有市场观念

5有雄心 有创新能力 用于承担风险 6有较好的组织 指挥和激励能力 7培训能力 8领导要会讲故事

六、领导艺术

1.意识 思维方面 2.文字表述方面 3.方法手段方面

第八章

理解控制的内涵;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及控制的类型;掌握有效控制的实施。

一、控制的内涵

概念: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作用:一方面起检验作用,它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起调节作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

控制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完成计划的保证,控制和计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控制与组织:管理的控制职能,是对组织的计划,组织,领导等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控制的基础与前提:1,控制要有明确、完整的计划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3控制要依据有效的信息

二、控制的基本过程

(一)、确定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是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控制标准来源于计划目标 常见的控制标准:1实物量标准2价值标准3时间标准4质量标准 控制标准的要求:简明 适用 可行 易于操作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1统计方法2工程方法3经验估算法

(二)、衡量实际成效

衡量社么是处理有效控制的关键

衡量方式:1个人观察2统计报告3口头汇报4书面报告

(三)、鉴别并分析偏差 鉴别偏差的大小和方向

(四)、采取纠正措施

三、控制的类型

(一),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类型

1、预防性控制 是为了避免产生错误有尽量减少今后的更正活动

2、更正性控制 当出现偏差时,使行为火实施进程返回到预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二)、按控制的位置划分类型

1、预先控制 是在问题发生前做出预测,防止问题在随后的转换中出现

2、过程控制 是在系统进行到转换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事后控制 可为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以及系统持续的运作提供借鉴

(三)、按照控制源划分类型

1.正式组织控制 是根据组织明文规定的政策、程序并通过正式的组织机构进行控制 2群体控制 是指不通过正式控制过程进行的控制 3自我控制 是指个人有意识地去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四),按照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类型

1反馈控制 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火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2前馈控制 也称为知道未来的控制,可以在一定成都上减少由于时滞作用带来的损失

(五).按控制手段划分类型 1直接控制 2间接控制

四、有效控制的实施 一. 有效控制的特征

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效益

3、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 二,有效控制的原则

1、控制要反映计划要求

2、控制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

3、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4、控制应具有及时性

5、控制应具有客观性

6、控制应具有准确性

7、控制应具有灵活性

8、控制应具有积极性

第十章

掌握“定量决策”中的“风险决策”方法,及“不确定型决策”的悲

观、乐观、折中、等可能、遗憾决策准则和方法。

一、掌握风险决策中的风险决策:(掌握方法)

1、期望值法

期望值法是风险决策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通过求出每种方案的期望损益值,根据决策目标要求选择最大或最小期望值所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步骤及案例分析P211

2、决策树法

概念、组成、方法及案例分析P212

二、不确定型决策

1、悲观决策准则

概念:悲观决策准则的基本思想是决策者对客观情况总持悲观态度,认为在未来发生的各种自然状态中,最坏状态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故其从每个决策方案可能出现的最差结果出发,最佳选择是从不利的结果中选择最有利的结果。使用场合及案例分析P215

2、乐观决策准则:

基本思想是决策者对客观自然状态总是持乐观态度,进而选择其最满意的方案。对于以收益最大为目标的决策者来说,首先要找到各个方案的最大收益值,然后选择这些收益值最大值中的最大者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对于损失而言,则是选择各个方案的最小损失值,然后选择这些损失值最小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运用场合及案例分析P215

3、折中决策准则

概念、使用场合及案例分析P216

4、等可能决策准则

概念、使用场合及案例分析P216

5、遗憾决策准则:

概念、使用场合及案例分析P217

第十二章

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理解并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及等值换算公式。理解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掌握各个评价指标的定义与计算。

一、工程经济基本概念:工程经济是介于工程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相关理论。工程经济学是运用工程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工程经济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财务数据提炼、方案设计并进行科学评价与决策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系统分析原则、资源最优化配置原则

三、资金的时间价值:指资金随时间的延续而发生的价值变化。

四、等值换算基本公式:P271

五、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P272

六、各个评价指标的定义与计算:P276及以后

第二篇:天津大学管概(管理概论)要点总结(2011.6月)

天津大学管概(管理概论)要点总结(2011年6月)

作者:孙逊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者与组织

组织:组织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的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的特征:1 每个主治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2 每个组织都是有人组成的,这意味着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3 每个组织都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可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第二节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管理: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组织:是对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的结构的实体。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能力。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即与特定的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第二章 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亚当斯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纪人”“劳动分工” 工业革命: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在工业革命中,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机械力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使得在大型工厂中采用动力驱动的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成为可能。第二节 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书中提出科学管理四原则。

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公认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并用此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四原则:1 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用以代表经验方法。2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并使之成长。3 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所有工作按已提出的科学原则去做。4管理者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应承担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

作。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A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b倡导管理教育c提出五大管理职能d提出十四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

A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b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c人与工作的关系d成员的选用与保障e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d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4亨利甘特创造了甘特图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 二 行为科学理论 1。福利特的工作

玛丽-福利特被称为“管理理论之母”,她关于管理和管理者对员工应采取何种行为的著作,很多内容是针对泰勒对人性的忽视。2。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运动

梅奥的“霍桑试验”主要结论:1 企业中的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霍桑实验为基础形成的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后人称之为“人际关系学说”,是行为科学的早起理论。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组织中人类行为的理论”研讨会上,“行为科学”正式定义 三 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科技成果为手段,运用计量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资源作系统定量的分析,进行规划和决策优化的理论。

管理科学包含很多分支:运筹学、系统工程、运作管理和定量决策等。第四章 计划职能 第一节 计划概述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

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计划的类型(按形式分):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短期计划一年以内,长期计划五年以上。第二节 计划制定的程序

计划制定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第三节计划工作的基础

目标:目标是组织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

目标的性质:a目标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b目标的层次性c目标的网络化d目标的多重性e目标的可考核性

目标的作用:a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b激励作用c凝聚作用d目标是考核主管人员与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目标管理: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是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一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每一级组织单位的具体目标,即从从整体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的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的特点:a明确目标b参与决策c规定期限d反馈绩效

目标管理的过程和步骤:a制定目标b目标实施(1上级对下级委以权限让下级在“自我管理”下进行工作。2信息交流3上级要为下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督促下级主动承担义务。4加强诊断5为了使目标管理贯彻到日常活动中,每个职工在每天工作一开始首先要自问)c成果评定(1自我评定2民生评定3上级协调评定)第四节战略性计划

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结构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是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

战略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使命与目标(a确定业务领域b确定主要目标)2外部环境分析(a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数量b潜在入侵者的威胁c购买者的力量d供应商的力量e替代产品的威胁)3组织内部条件分析(a组织结构分析b企业文化分析c资源条件分析dSWOT分析与战略形成 一 制定公司层次的战略

公司战略的主要内容:1业务设计范畴及组合情况2中心业务3资源在各业务间的分配

公司战略的基本类型:维持战略 发展战略(集中战略 集成战略 多角化战略)榨取战略 退出战略 二 制定业务层次的战略

业务战略的主要内容:1依照公司战略的指示,各业务单位须作出的贡献。2确定竞争方式 3对各职能部门的要求4业务单位内的资源利用 适应战略模型 1管理问题2战略类型3竞争战略模型 三制定职能层次战略

战略实施:1领导2结构设计3信息与控制系统4人力资源5实施全球攻略

战略:是为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路线以及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政策:也是一种计划,它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和行动方案的明文规定。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预算:预算作为一种规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第五章 组织职能

第一节 组织概述

组织结构:是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即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三个特点: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原则:劳动分工、统一指挥、权责对等(一定的职权应当与一定的职责相一致)、层幅适当原则、部门化原则。

管理幅度: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能够直接而有效地管理的下属的可能人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数。

随计算机技术发展,组织中的管理幅度变宽,组织层次减少,组织也日益由高耸型走向扁平化。第三节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一机械式与有机组织 二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1战略与结构 2规模与组织结构 3技术与组织结构 4环境与组织结构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分部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战略联盟和网络结构。矩阵型组织形成纵横两套管理系统,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的产品或项目系统。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是促进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以其所具有的经济性。缺点是放弃了统一指挥,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权力斗争。组织结构三特征定义:a复杂性:是指组织内部结构的分化程度。

b正规化:是指组织依靠制定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规则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c集权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组织层次集中的程度。

d组织设计:是指对一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造、创新或再构造,以便从组织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战略、规模、技术、环境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多个公司为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而交换或共享资源的一种正式协议。

网络结构:是一个组织为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而与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结成的一系列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将各个独立的、片段的事件联系起来,以发现其内在的互动关系的思考方式。这五项修炼中,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是基础,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是向上的张力,系统思考是核心,好比是火箭的发动机。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以五项修炼为基础而建立的学习型组织可以界定为组织中的所有员工都致力于识别和解决问题,并促使组织持续的进行试验、变革、改进,以不断提高其成长能力、学习能力和实现其目标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善于不断学习,有四点含义:

1、终身学习

2、全员学习

3、全过程学习

4、团队学习

第六章 领导职能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者的特性:1进取心2领导欲望3正直与诚实4自信5智慧6工作相关知识 第二节 领导行为理论 一、三种极端理论(专制作风、民主参与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二、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管理系统理论

四、领导行为四分图

五、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用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用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有贫乏型管理(11)、乡村俱乐部型管理(19)、任务型管理(91)、团队型管理(99)第五节 激励理论

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二 早期的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较低级的:生理需要、较高级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人性假设理论

A X理论:人性为恶理论(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强制的措施或惩罚的办法,迫使他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B Y理论:人性为善理论(1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样快乐自然2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4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具备这一能力。激励——保健理论

保健因素:指那些和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地位、安全和生活等。

激励因素: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和工作内容有关,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因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三 当代激励理论

1。三种需要理论:大卫提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公平理论 a改变付出b改变所得c离职d其他一切恢复公平的办法集中在改变他人所得与付出的比率d人们还可以改变对付出和所得的看法来回复公平期望理论 努力——绩效的联系 绩效——奖赏的联系 奖赏——满足个人目标的联系 第六节 管理群体和团队

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满足特定需求而组成的集合体。

团队:也是群体,其成员间紧密合作以实现一个特定的、共同的目标。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群体并不一定是团队。

团队区别于群体的特征:成员间的紧密合作和特定的、至高无上的团队目标。1。群体和团队的协同效应 2。群体和团队对客户的响应 3。团队和创新

4。作为激励因素的群体和团队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方针和规则。

群体的类型:1高层管理团队2跨职能团队3自我管理团队4特别任务小组5虚拟团队

群体动力:群体动作的方式及最终体现的群体小略都取决于一系列的群体特征和过程,这些特征和过程被称为“群体动力”

因素:1群体规模任务和角色2群体领导3群体的发展4群体规范5群体凝聚力

高校群体和团队的特征:1清晰地目标2相关的技能3相互的信任4一致的承诺5良好的沟通6谈判技能7恰当的领导8内部和外部支持 第七节沟通理论

沟通:它是信息交流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伴有激励或影响行为的意图。沟通的方式:口头沟通 书面沟通 非语言沟通 电子媒介沟通

沟通的渠道:一正式沟通渠道(轮型模式 链型模式 环形模式 全通道型模式)

二非正式沟通渠道(1非正式沟通效率较高2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3非正式沟通渠道的建立与个性的相似点有关4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状态的晴雨表)

单串型 饶舌型 集合型 随机型

一要高度重视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小道消息,一定要究其原因,因为他可能反映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不能置之不理

二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非正式渠道为自己服务。

三对待正式沟通信息中的错误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旺旺效果更好。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意曲解2选择了错误的沟通渠道或信息发送媒介3信息表达能力不佳4信息发送者的权威获荣誉5减少沟通的计划6部门之间需求和目标的差异形成了对沟通的干涉7缺乏正式沟通渠道削弱了沟通效率

需要加以检查的四大沟通网络:1属于政策 程序 规则和上下级关系的管理网络或同任务有关的网络2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等方面的创新活动网络3包括表扬奖励提升以及联系企业目标和个人所需事项在内的整合性网络4包括公司出版物,布告栏和小道消息在内的新闻性和指导性网络。

领导行为四分图中:建立制度:指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角色的倾向和程度。

关心下属:指的是领导对下属信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情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程度。

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力并取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简述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假设人有五个需要的层次,较低级的是生理和安全需要,较高级的是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简述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人性为恶理论,对人性作如下假设: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逃避责任,安于现状,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必须对他们采取强制的措施或惩罚的办法,迫使他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Y理论:人性为善理论。对人性作如下假设: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样快乐、自然,能够承担责任。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具备这一能力。

管理群体和团队的优势:群体和团队对组织取得竞争优势是非常有利的,他们有助于组织取得优良的业绩,加快对客户的响应,促进创新,增加成员的激励和满意度。

群体动力:群体运作的方式及最终体现的群体效率都取决于一系列的群体特征和过程,这些特征和过程统称为“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的五个关键要素:群体规模、任务和角色、群体领导、群体的发展、群体凝聚力。群体角色:指根据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位置,期望由他来执行的一系列的行为和任务。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及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

第七章 控制职能 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

控制的作用:一方面起检验作用,它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起调节作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控制的目的:1是对经常发生变化的而又直接影响组织活动的“急症问题”2是对长期存在着得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病症”。

控制:是通过制定计划或业绩的衡量标准,以及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检查实际工作的进度和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控制的过程四个阶段】: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成效 3。鉴别并分析偏差 4。采取校正措施 控制标准应满足的需求:1要使标准便于对各部门甚至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衡量,当出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2建立的具体标准都应该有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际3标准应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应有利于组织的长期兴旺发达4标准要根据工作而定,不能根据完成工作的人来制定5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可以打到的,标准过高,人们将因为无法实现而放弃努力,标准太低,人们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6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有一定的适应性,特殊情况能够做到例外处理

出现偏差的原因:1计算操作原因2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3计划不合理

控制标准出现的三种情况:1控制标准不存在问题,环境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偏差是由于组织和领导工作不力等原因造成的。2控制标准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原本适用的标准不合时宜3控制标准本身不合理,过高或者过低。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 一 控制的基本类型

控制的基本类型:预先控制 过程控制 事后控制

过程控制的内容:a向下级指示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b监督下级的工作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c发现不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过程控制的弊端:1运用这种控制方法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 精力 业务水平的制约。2过程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3过程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着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张性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其他控制类型:1正式组织控制2群体控制3自我控制

1、预先控制:是在问题发生前作出预测,防止问题在随后的转换中出现。

2、过程控制:是在系统进行到转换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事后控制:当系统最后阶段输出产品或服务时,来自系统内部对生产结果的总和和系统外部顾客与市场的反应,都是在计划完成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二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1、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2、前馈控制:是以系统的输入或主要干扰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以此来预测由于外部干扰和输入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据此对系统的输入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有效控制。第四节 有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则

有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则:

1、控制要反映计划的要求

2、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

3、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4、应具有及时性

5、客观性

6、准确性

7、灵活性

8、经济性

第三篇:天津大学 管概(管理概论)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天津大学 管概(管理概论)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作者:陈颖璐

----------------------------试卷就是老师给的--------------------------2008.1 2008.6.20 2009.1.8 2010.1.20-----------------------------填空&选择&判断涉及的知识点-----------P3按照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不同可将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P6优秀的管理者做事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P10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

P19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国富论》一书。书中描述了劳动分工给经济上带来的好处。P21泰勒被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而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P25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创立的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P25管理科学理论主要运用严格的数量技术帮助管理者最大化地利用组织资源,以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P26“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指现代管理理论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观点。P27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P67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P68计划是对组织未来的活动以及未来的资源供给与使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筹划。P70计划的表现形式

使命、目标、战略、决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P73按时间跨度可将计划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P99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是指组织内部结构的分化程度。组织的部门越多,组织单位的地理分布越是分散,协调人员及其活动也就越困难。P100组织设计的重要原则

劳动分工、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等原则(职权与职责相一致)、层幅适当原则(管理幅度)、部门化原则。P102管理幅度指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能够直接而有效地管理的下属的可能人数。P107分部性组织结构也称“事业部结构”。

P109矩阵型组织中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

P138领导者的六项特性:进取心、领导欲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P138专制作风的领导者以力服人,即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

民主参与作风的领导者以理服人,以身作则,拟议中的行动或决策同下属磋商,鼓励下属参与。

放任自流作风的领导者,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一切悉听尊便。P142管理方格理论

(1,1)贫乏型管理,领导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完成工作。

(1,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领导者只注重关心下属而不关心生产效率。(9,1)任务型管理,领导者只注重生产效率而不关心下属。

(9,9)团队型管理,领导者通过协调综合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士气。(5,5)中庸之道型管理,保持对生产和员工的一定程度的关心,维持一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士气。

P154人的内在动机是促使人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

P15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层,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P156 X理论和Y理论由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人性为恶;Y理论——人性为善。

P157赫尔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激励因素指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和工作内容有关。

工作上的成就感、因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成长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

保健因素指和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地位、安全(工作保障)和生活。

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部环境引起,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P161期望值理论中,公式M=VE,M表示激励力(受激励的强度),V表示效价(对工作目标价值的评价),E表示期望值(实现目标的期望概率)P164虚拟团队是正式群体。P164群体动力 群体规模、任务和角色 群体领导 群体的发展

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方针和准则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及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 P170沟通的方式有口头、书面、非语言和电子媒介

P182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起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起调节作用。P190控制的类型有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 P196有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则

控制要反映计划的要求;控制要和组织结构相适应;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控制应具有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灵活性、经济性。P252决策的核心是选优。

P289双代号网络由活动(或称工序、作业)、事项、虚工序和线路四部分组成。P289虚工序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P291网络图绘制中的冗余关系是指两道工序之间存在不必要的紧前或紧后关系。P295网络图中节点的最晚时间指以该节点为终止节点的所有工序最迟必须完工的时间。P327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P328计息期利率

P331等额分付现值系数(P/A,i, n)表示

P338净现值(NPV)和净年值(NAV)关系 NAV=NPV*资本回收系数(P332)

(以下木有找到也懒得找了。。)

管理的自然属性告诉我们:管理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受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内因因素和外因因素,其中内因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

群体压力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因与群体规范或其他多数成员意见分歧时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职责、职权、负责、组织系统图。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勇气和毅力、豁达的心胸。管理者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

-----------------------------名词解释-------------------6【管理】

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68【计划】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72【规划】

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99【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即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101【权责对等原则】

权责对等原则是指一定的职权应当与一定的职责相一致。102【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指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能够直接而有效地管理的下属的可能人数。153【激励】

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56【X理论】 假设人性为恶,主张在管理中实行强制性的措施是第一位的,管理者必须对于员工采取说服、奖赏、惩罚和严格控制的措施。182【控制】

控制是通过制定计划或业绩的衡量标准,以及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检查实际工作的进度和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190【预先控制】

也称“事前控制”或“前馈控制”,是在问题发生前作出预测,防止问题在随后的转换中出现。191【过程控制】

也称“事中控制”、“现场控制”或“同步控制”。它是在系统进行到转换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36【静态投资回收期】

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项目各年的净收益抵偿期初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这仨木找到也懒得找。。)【有限理性】 【企业文化】 【群体文化】

-----------------------------简答题-------------------P10简述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P25 1933年梅奥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中总结了霍桑实验的结果,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这些结论有哪些?

企业中的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P20在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人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列举两个以上的相关人物及相应的贡献。

P20简述管理发展史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及其主要贡献。P20&P25谈谈你对“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理解 P69简述计划工作的性质

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P73计划按时间跨度分类可分为三种,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P100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劳动分工、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层幅适当原则、部门化原则 P15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P156简述X理论和Y理论的区别

P157何谓“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P183控制工作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指的是什么? 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鉴别并分析偏差;采取纠正措施。P328简述资金的时间价值

P125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科学管理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原则、教育与培训的原则、确立标准的原则 P192谈谈你对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理解(这俩木有找到也懒得找了。。)简述组织工作的特点

系统管理原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计算题-------------------决策树、现金流量表/图、网络图

-----------------------------论述题-------------------

1、谈谈你对管理四大基本职能的理解,举例说明它们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P7、第四~七章= =。)

2、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实际决策时必须遵循管理的弹性原理。也就是说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留有缓冲余地。请你解释管理者必须遵循弹性原理的原因,并结合案例谈一谈你对该原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试卷上的): 原因: 1)、不同于其它学科。管理是软科学,理论认识水平不够,没有最优解,只有满意解。2)、多因素性。

细节考虑的过细是不可能的。管理者应事事留有可调节的余地。

3)、社会活动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没有一劳永逸的管理措施,管理必须是动态的,充满弹性的。4)、行为问题

管理是行为科学,会产生后果问题,管理应保持可调节的弹性。

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克)雷戈提出了有关“人性假设理论”的X理论和Y理论。谈谈你对相关理论的看法,它们在管理中有哪些作用?P156

4、组织是管理的第二大基本职能。你知道的组织结构形式(如职能式结构)有哪些? 有人说,只要把组织结构设计好了,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P103

第四篇:天大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总结3

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指使用技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即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激励和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3.概念技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思考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二重性原理: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体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体现为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系统原理: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系统的特征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弹性原理:指现代高效的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留有缓冲余地。管理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多因素性,社会活动的不确定性,行为问题)

传统管理阶段:产生背景:1.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其特征是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资源。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大量工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新矛盾开始显现。此时需要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处理好劳资关系。3.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管理职能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管理日趋复杂。特点:1传统管理阶段没有摆脱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的影响。2多数企业所有者职能与管理职责没有分开,所有者指挥、管理生产。3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习惯、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4员工被认为是经济人,激励方式“胡萝卜加大棒”5主要解决的是分工和协作问题。6理论上尚未出现专门论述管理原理的著作。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生产力方面:1.1870年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2.生产力的变化以及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需求增加,企业数量增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复杂程度提高。3.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更多的工人。需要建立某种法定的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方面:劳资关系,传统方法主要靠工厂主个人经验,靠饥饿政策迫使工人工作,经验式管理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科学特点: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理想的组织理论体系,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等人开创的科学管理方法,第一次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法约尔、韦伯等人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设想了理想的组织结构框架、提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为后来组织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科学管理阶段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机械模式及经纪人假设是劳资关系不能长久。代表人物及贡献: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标准化管理思想;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例外管理2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动素的概念3哈林顿、埃默森对“科学管理”的推广 《十二个效率原则》积极宣传效率观念。4亨利˙劳伦斯˙甘特甘特图 科学管理的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2.机械模式3.管理者单方面测试,劳资关系不长久4.只注重工作现场作业效率的提高

古典组织理论1.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5大职能;提出管理活动应遵循的14条管理原则。

2.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管理科学学派(伯法、运筹学)、管理过程学派(孔茨)、行为科学学派(梅奥)、系统管理学派、经验学派 行为科学概念:是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主要对于工作环境中个体、群体,领导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说。霍桑实验结论:梅奥得到1.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不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2.工作中职工除了考虑金钱因素外还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领导的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利益群体。“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4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公认的满意度 行为科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科学是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分水岭,使人们用崭新的思想认识管理,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管理。1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中心的转变。2由事物到人行为科学饮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由监督管理到人性化的管理激励(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过程)计划:广义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指计划的制订工作。计划工作的性质:首位性、目的性、普遍性、有效性、科学性、创新性 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方案、预算 战略性计划: 由组织高层管理者制订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性计划:一般由组织中层管理者制订的、如何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际的计划,也就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计划工作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制订派生计划;编制预算。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职权和职责)4.层幅适当原则(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能够直接而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可能人数)5.部门化原则 结构类型: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分部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网络型组织 矩阵型组织的优缺点:优点是促进专业资源在各项目中共享,便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的所具有的经济性。缺点是放弃了统一指挥,向两个老板同时汇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有共同下属管理者的权力斗争。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方式:1根据下级参与变革决策和程度分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的变革2按变革解决问题的深度可分为计划性的变革和改良式的变革。3按变革进行的步调可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的变革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特点:1.个人自主性: 2.结构: 3.支持: 4.认同感: 5.绩效回报: 6.对冲突的容忍程度

7.风险承受度8.对待变化的态度9.集中点:组织对可控运营目标与结果的关注范围10.标准

和价值观:11.仪式活动:12.对人的关心:13.公开、交流和监督:14.市场和消费者取向:15.兴奋、自豪以及集体荣誉感:16.贡献:17.工作团队: 组织文化的结构:P110/精神层(企业精神、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气、企业道德、企业宗旨)、制度层(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企业风俗)、物质层领导: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必要的手段、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西方关于人性假设理论:1.X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人性丑恶,人喜欢享乐,胡萝卜加大棒,需强制和监督)2.社会人假设(注重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改善)3.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创造条件,使更有责任感、成就感、挑战性;激励措施)4.复杂人假设(因人而异)领导者基本素质:1.道德高尚,有独特的领导魅力2.有较好的智力因素3.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4.有市场观念(外部市场、内部管理)5.有雄心、有创新能力,勇于承担风险6.有较好的组织、指挥和激励能力7.培训能力8.领导要会讲故事 领导艺术:意识、思维方面;文字表述方面;方法手段方面、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所有管理者都应承担控制的职责)控制的作用:1.起检查作用,检查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起调节作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控制与计划关系密切:1.计划起着指导性作用,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的产出与计划一致

2.计划预先指出了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控制是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果

3.通过控制过程制定有效计划4.没有计划表明控制的目标,管理者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要有明确、完整的计划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3.控制要依据有效的信息

(简明、适用、可行、易于操作);衡量实际成效(个人观察或称为直接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鉴别并分析偏差(大小、方向);采取纠正措施控制的类型: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分:预防性控制、更正性控制

按控制点的位置分: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

按照控制源划分: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自我控制

按照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按控制的手段: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弹性控制 有效控制原则:控制要反映计划要求;控制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灵活性、经济性 工程经济:是介于工程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相关理论。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2.系统分析原则3.资源最优配置原则4.兼顾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原则5.兼顾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原则6.注重长期经济效益原则7.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8.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原则9.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原则 资金的时间价值:亦称货币的时间价值。指资金随时间的延续而发生的价值变化。钱会贬值的,是资金时间的消极面,即资金承受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资金增值能力是积极面,钱能生钱 关键点原则:指控制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只从某个局部利益出发,要针对重要、关键的因

素实施重点控制。例外原则:指控制工作应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偏差。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现场控制或同步控制。他是在系统进行到转化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直到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缺点:只有输出量偏离目标时,纠正措施才能开始 前馈控制:以系统的输入或主要干扰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以此来预测由于外部干扰和输入量变化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硬i型那个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据此对系统的输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有效控制。四大管理职能⑴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⑵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⑶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⑷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1、要正确理解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先要执行计划职能,然后是组织,领导职能,最后是控制职能.但另一方面,上述顺序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管理中这四大职能又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2、正确处理管理职能的普遍性与差异.原则上讲,各级各类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具有共同性,都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但同时,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执行这四大职能时的侧重点与具体内容又是个不相同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是、人们维持其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层次需要的基础。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想到安全问题。爱和归属的需要:生理安全需要的到满足后,就会产生爱、情爱、社会集团的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希望归属一个团体得到关心和爱护。自尊的需要: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的了问题的关键。是研究需要结构和人员激励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人格、动机的重要理论,揭示了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有助于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缺陷:1对需要层次分析简单,机械。2以人本主义为其理论基础,认为人的需要都是与生俱来的,更多体现的是利己的本能。3诞生在私有制的社会里4没有反应社会的意识和环境对人的需要模式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理论基本思想,人性丑恶,人喜欢想了,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人们基本上厌倦工作,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投篮。人们的工作基本目的就是为获得经济收入。人生想来以自我为中心,安于现状。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只有物质刺激才能工作;;;管理对策:采取或萝卜加大棒的方式,需强制和监督管理,靠金钱奖勤罚懒刺激工作。

Y理论思想:人本善论。人天生勤奋,并非懒惰,为达到目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智慧和创造力,只不过人的才能和潜力通常得不到发挥。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是人们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需要。;;;管理对策:管理重点放在关心和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方面上,创造条件,是下属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使下属更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使职工自发的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管理,为企业做贡献。

第五篇:生物技术概论期末总结

生物技术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指对生物有机体在分子、细胞或个体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操作,为达到目的和需要,以改良物种质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产特殊用途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等。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世界各大医药企业瞄准目标,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生物技术,展 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在写学习心得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写,从哪里开始写,对于这门课我没有学习多久,对于这本书我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我只能凭着自己在学校里学习的记忆来写一些自己的感受。拿到这本书后随便翻看了一下,其中很多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深入的学习过,刚开始觉得这门课程没必要开,后来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对以前的课程有归纳总结的作用,觉得不错,但是我认为应该在大一上才好,当时觉得应该上一点关于专业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的课程。这是我的一点看法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学习方法上

对于这门课程,在我来看应该是一门综述类型的科目,内容繁杂但是相对来说都比较浅不会在每个点上点的太深,所以针对这个特点,我觉得一概在上课的时候跟老师很好的互动这样就够了,学习之余可以试着写一个章节提纲,或者画一张各个知识的关系图谱,记得我在学习生物化学的时候做过一张个中循环之间的一个结构关系图,复习的时候可真派上大用场了,关于记笔记我该说几句,如果要的高分还是乖乖的记笔记,但是我习惯上课看书再听听老师讲课这样比较好,如果记笔记我可就不能专心了,不过我的笔记还是记了——-课后的功劳啊。

但是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很茫然,现在让我回忆一下上课万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说实在的我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说万老师讲的不够好或者说讲的不够仔细,主要是自己就是提不起兴趣每次自己都想认真的去听,但是每次都坚持不到几分钟自己的思维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有可能是自己没有提前预习完全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在这一点上我需要改进。

但同时我也想对万老师说几点建议:

老师讲我们听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也在心里认定了老师就因该这样讲课的固定模式,就是因为这种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了习惯。这样不仅效率不高同学们也没有几个人认真在听。我觉得课堂上就要有活力,可以让我们先对要讲的章节给点时间先让我们自学,您可以根据章节的重点出几个问题,让我们来回答。这不仅可以让我们熟悉所讲的内容,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

率。还有就是让同学们来讲,上课的模式很重要,一个轻松的课堂就是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生物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今后的作用以及影响 :过去学历史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简史,那是因为什么我们对历史没有深入学习过,简史是一个概要,可以帮助我们去在众多繁杂的内容里面理出一个框架来,生物技术概论做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框架性的学科也起着和简史一样的作用,但是生物技术导论比简史更有意义,因为简史仅仅是对历史的简要的概述,而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前沿的学科,他的很多秘密还不为我们所了解,所以生物技术概论这门课程介绍有关生物工程的四大工程,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发展。不仅有概述的左右还有启迪我们心智,做出一些方向型的指引,思想是做科学的前提,唯物主义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蔚蓝的天空,生物技术导论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构画蓝图。从小的方面说,这门课程为什么我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只是做了一个蓝图,靠着这张蓝图我们将能更加高效有条不紊的学习这个专业。

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主要包括:更加准确地诊断、开发疫苗、预防或治疗遗传性疾病和传染病;开发可以生产化学药物、生物多聚体、氨基酸、酶类、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微生物;有效地作物的产量,获得具有抗病虫害、抗逆境、品质形状优良的农作物和家畜及其他动物;简化从环境中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的程序,并将这些污染物和废弃物再生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

下载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总结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总结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外部环境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商业贸易活动过程的一种方式,其最初的形......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通过有线与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概论期末总结

    《国际关系概论》期末复习概要 第二节 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体系是单位、客体或部分经某种有规则的互动而连接起来的集合。国际体系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以及国......

    风景园林概论 期末总结[五篇]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 一 自然环境要素 气候土壤地质水文植被野生动物污染 二人文环境要素 历史人口文化 产业经济结构 教育与社区参与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地形1.景观骨架2.......

    天津大学进修总结

    进修总结 2018年3月至7月,我有幸赴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近半年时间过得很快,进修结束了,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

    《旅游饭店管理概论》期末试题

    《旅游饭店管理概论》期末考试题 第一部分: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 10x1~ 二:多项选择题 10x2~ 三:判断题 10x1~ 四:案例分析题 4x10~ 五:论述题 2x10~ 第二部分:题目一:单项选择......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精选5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池生金【大题P1、7、9章】第一章:导论第1节 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1、公共事务2、【大题】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