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过对学生作业纠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汇总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作业纠错的习惯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昆明官渡区第六中
650031
陆俊云
【摘要】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而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更是解决学生学习盲区的主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帮助学生订正的纠错行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批改作业方式、把错误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等方法抓好学生家庭作业纠错、并整理错题集的这一环节,来强化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思考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关键词】 数学作业
纠错本
提高效率
良好习惯
错题集
一、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对官六中初2015级的近200名学生进行关于作业纠错习惯、整理错题集习惯以及改错给他们带来的数学学习效率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和练习后基本没有纠错,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还是错了,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凡是善于总结 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因而整理错题集不失为一剂良策。
二、学生作业纠错指导具体做法
1、研究对象
初期每班定10个学生进行重点对象研究。(80名学生)中期扩充到每班20人。(160名学生)末期推广到全年级全体学生。(将近350名学生)
2、研究目标
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作业中有错必改,课堂练习或测验后及时纠 错的习惯每个学生有一本规范的作业纠错本,并且长期坚持,有评价和监督体系。
3、研究方法
前期抽样实施实验调查——初期每个班选取5至10个学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象的组成应该是抽取每个层次相同比例学生人数)中期测验观察法——经过制定纠错本,在监督评价的机制下进行易错题测验,观察研究对象的成绩变化。推广普及至全年级学生养成人手一本纠错本,并有教师指导其进行规范纠错以及更新。总结反思,对突出学生进行奖励,对待优生进行问题分析,使其规范化。
4、初期每班选定5——10人定期检查纠错本,养成有错并改的良好习惯,并给与阶段性测验,包括期中、期末统测均有进步。
5、中期扩充学生对象范围,并让第一批学生参与监督与指导,达到通过养成纠错的习惯提高数学的学习成果。
6、本年级基本形成数学学科作业(包括课堂练习、测试)纠错的基本实施方法,并推广到整个年级学生,结题、撰写论文,定制为校本教材。
三、学生错题集类型指导与方法整理
(一)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二)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步骤为:
1.分类整理。
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 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记录方法。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章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章碍(即错误原因)。
3.必要的补充。
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 样的错误。
四、错题集的编辑与整理方法
(一)整理错题集过程中错误类型的分析及学习方法的改进
1、不同错题类型产生的原因迥然不同,其解决的策略也各异,方法也有别。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的话,是不可能做到轻松学习,更谈不上学会学习和享受学习了。要根据错误的原因运用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才能不断收获进步的果实。以下是相关策略的初步运用:
2、不会做的题:这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对于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一遍二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这要视你自己对错题的把握程度而定。这类错误是我们通过学习,建立自身知识体系时存在的漏洞,通过重做错题,并认真分析,把这个漏洞补上,就可以健全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用10分钟的时间可取得平时1~2小时的收益。也能发现自己究竟是学习行为方面存在问题,还是某些思维方式需要加以调整。
(二)常出现的错题范畴
1、概念不清类: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结构板块、知识点、基础知识(诸如具体的定理、公式、概念等等),容易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和记忆,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有效地进行目标时间管理。
2、题型类:这类问题往往是未能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却无从下手展开解题活动(牛吃南瓜无从下口)。其实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共性),只要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以及能够仔细区分某一特定试题的“个性”,就能顺利将题解出。加强训练,假以时日便能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能力,增进解题的灵活性与变通力,并且随时都能够有所感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能力应用类:这类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点(概念)的理解较为浅显,思维单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使用障眼法,把曾经解答过的题变换某些条件,移植一种情景时,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再细辨其中的异同,自然会被虚假条件搞昏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某些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同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探 索精神。要针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多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现象,做操作题时多与理论相联系,加强典型题与日常生活应用训练,多做试题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五、通过养成作业纠错的习惯达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效果
1、本年级数学备课组,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对作业进行纠错的习惯,在作业和平常练习中出现过的错误和错题依然会再犯,从而导致数学学习效率很低,作业完成情况较差,长期以来,部分数学思维好但由于习惯不好的学生在屡次考试中无故丢分现象严重。
2、本备课组为了避免此类学生频频丢分,因此,对学生进行作业(课堂练习)纠错习惯养成的研究。
3、为什么要建立和使用错题集建立错题集,是以“”攻“错”最好的方法。在学习中积累错误,直面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错误中不断提高;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会让自己对这一类错题的认识逐步加深,而且很有巩固作用。错题集是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把错误汇总在一起,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如:将数学错题本上的问题总揽一下,就会发现,遇到数形结合的问 题,自己就容易出错,那么,在这部分基础方面就需要下功夫了。
4、错题集可以帮助我们熟悉知识点,总结出该知识点出题的方式、命题的角度,命题的变化,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命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错题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作业;可以提高思路质量,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育报刊》 2013年03期
【2】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章士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申建春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吕凤祥 《中学数学解题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刘长春、张文娣 《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能力培养》 【6】濮安山 《中学数学教学论》上海文汇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陆俊云 男 1986年1月 彝族 籍贯:昆明 学历:本科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 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 职务:教研组长
教学科目:数学 通讯地址: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 邮编:650031 联系电话:***
六、附件
附:部分学生经过长期整理错题集后成绩统计
1、通过纠错班的培训,以及以上同学的把改错养成习惯,已经有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稳定在及格分数以上,特别是在本次官渡区一模的考试成绩中,本年级的A组学生:张正磊、李艳芳、张皓、龚瑞恩等10位同学的数学成绩已经基本稳定在70分以上。
2、在2015年5月14日的官六中5月份初三模拟考中,本年级《纠错班》成员在A组的成绩统计如下:1班:张正磊(86分),李艳芳(82分)
6班:龚瑞恩(79分)7班:徐珺(70分),周善勇(77分)8班: 杜灿(63分),赵庆芳(69分)
第二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培养观察能力,产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重视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从这首童谣里可看出人的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也就是指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教育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强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规律,然后在每次发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快的体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
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学习往往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数学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持久的动机,惟有热爱数学,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去克服和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去归纳与总结数学规律,最后达到运用自如。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为新奇情景所吸引,新奇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情境:狐狸和狗熊分得一块面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有事离开菜地一会时间,将狗熊的篱笆从左图移成右图的形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狗熊回来后很生气,“我的菜地怎么变小了?”狐狸却说:“你的菜地的篱笆还是那么长怎么能说你的菜地变小了呢?”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两块地的周长一样吗?请你们帮狗熊评评理。同学们很快自己动手量了量长度,发现果然一样长。于是就来了兴趣“为什么周长一样面积却缩小了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情况下,激发了他们对质疑问题的兴趣,从而展开讨论和思考,学习新的知识。
二、巧妙引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新课而言,如何引入显得极为重要。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所以,合理、巧妙地引入,也就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导入的方法来说有很多种,笔者通常在教学中应用图片资料和史料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如在教学“几何体”时,可事先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像金字塔、清真寺、钟楼、古塔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这样就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从而学生自然地会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感知这些雄伟、庄严的建筑杰作。紧接着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其中所含的多种几何体,学生肯定会愉悦、轻松地去寻找和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另外,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影像工具,事前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兴趣的数学史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高度的求知欲望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实践证明,利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具有使教学多样性、全面性,便于学生理解,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因此,如何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质疑,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知识。质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四、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数学及其各分支的发展上,都存在着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数学发展史上的转折时期为重点,通过有选择地介绍为突破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拉格朗日将物理和数学相结合引入的向量记号和方法,当时是思考了很久才想到的,这不仅仅是在数学概念和符号的突破,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在数学规则,定理和问题的发展方面,能体现古代数学家聪明智慧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勾股定理,据说已达到四百多种,足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如果在平日数学教学中,我们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了。何愁学生的知识不丰富?何愁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没有方法而束手无策?学生会的方法多了,自然创造能力也就提高了。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这就必然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在增加。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法的创新。教师要创设思维的环境,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联想,勤思善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心人,不断培养学生猜想,探索,突破常规,寻求变异,善于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和升华。加强数学史的学习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内容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六点要素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素养:
一、诱发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
二、以生动的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三、要求学生计算迅速,调动学习兴趣 ;
四、重视操作过程,发展学习兴趣;
五、鼓励争辩,提高学习兴趣;
六、体验成功的快乐,巩固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探究学习、内驱动力、发散思维、体验成功
【正文】“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而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诱发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以生动的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学生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会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要求学生计算迅速,调动学习兴趣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速算能力的基础上应向学生提出速算的要求,为此练习是应用时间指标,开始指标可以低一些,让大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完,以后逐步提高要求,鼓励算得快的人进一步提高速度,还可以采用一些有利于提高计算速度的练习形式如几分钟内完成下面的练习、计算竞赛、抢得数、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等,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灵活选择算法能力,在教学口算计算方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
记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教育,如:熟记25ⅹ4=100,125ⅹ8=1000,口算125ⅹ32时可这样算:(125ⅹ8)ⅹ(32÷8),所以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培养速算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计算,动脑筋,找窍门,走捷径,对他们的作业要多肯定、多鼓励,使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尝到速算的甜头,养成自觉进行口算和简便运算,选择最佳算法和验算的习惯,学生不仅乐于速算,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重视操作过程,发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因为仅是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实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发散思维,使其印象更深刻,学习兴趣更浓。
五、鼓励争辩,提高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自我体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地,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六、体验成功的快乐,巩固学习兴趣 要想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提高。
第五篇: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雪珍 指导老师:郭秀娟
(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项目置换研修培训河西学院小学数学研修班
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中沙墩小学 甘肃武威733000)
摘 要 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愿意走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从刚接触数学就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
关键词 数学学习
激发兴趣
趣味性
动手实践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27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但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很枯燥。在题海战术的重压下应付学习数学,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没有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更没有探究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游戏走进课堂使学生喜欢数学
心理学认为: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里满意感时,他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我把数学课本改称“游戏书”把数学课称为“数学游戏课”。把做数学题改为做游戏,如开火车游戏,夺红旗游戏,闯关游戏,聪明宝宝摘苹果游戏等等。用扑克牌当作教具、学具,练习口算。也可以自制数学卡片当作游戏卡片玩。具体游戏方法是——每人做10张卡片,数字是100以内的数,两人可用数字卡片玩比大小,也可以四个人玩凑整数,前三人出一张卡片,第四人出的卡片与前三张卡片之和成整数,四张牌都是第四人的,还可在课堂上用卡片做加减法。这样的课堂学生从心理上不恐惧数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玩中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有了兴趣。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适时地采用教、学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使学生在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的数学有一节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长、短、大小、同样多,比多少这些概念。对于比较长和短,大和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对于“同样多”这一概念必须建立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学生在头脑中很难确立这一概念。于是,教师伸出5个手指,让学生通过观察后也伸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手指,或在小组内用学具摆出和老师伸出的手指同样多的学具。通过这个直观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很快就理解了。再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新课前,可采用让学生玩七巧板的方法,将七巧板拼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感到既好玩又新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触摸各种图形的表面,初步感知“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说说不同形状的特征。再用图形拼各种物体也可用图形画各种物体,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或画成了什么物体。这种直观教学让学生都积极动手、动脑,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对数学的探索兴趣不言而喻。
3、把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爱听童话故事,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巧妙的编入童话故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数学。如:一年级有一题目:“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左边是5个人,右边是6个人,一共有几人?”往往学生答成5+6=11(人)。我们不批评学生,而是讲故事给他们听小猴买了11个桃子,自己吃着一个,数一数盘子里却只有10个,怎么少了一个?得赶快找,小朋友你们帮他找一找。这时学生就会大笑,它吃的那个不算吗?真笨!再让学生翻开作业改正,学生马上明白过来,这样能有效地预防类似的错误发生。还可在每节课前创设故事情景把学生引入新课,如教学生认识1—5时,利用课件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数数小猴一共请了几位朋友,买了几份蛋糕,收到了几份礼物。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变枯燥的数字为有趣的故事,学生学得轻松,学习积极性较高,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把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亲历数学培养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较强,自己做过的事往往不会忘记,表演恰恰把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情境和谐结合起来。如:在学习有关“元、角、分的问题”时,教师请一位学生当售货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这两名顾客向售货员买东西,一个买一瓶饮料需2元钱,自己有10元钱,应该怎么买。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减法计算,并引导写出算式,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把身边的数学编成应用题,在课堂中解决。如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发现身边的数学,编几道加法应用题。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写到:今天妈妈捡了11个鸡蛋,我捡了5个鸡蛋,我和妈妈一共捡了几个鸡蛋?爸爸昨天摘了8箱黄瓜,今天摘了同样多的黄瓜,爸爸两天一共摘了几箱黄瓜?学了图形的认识后,布置学生课后发现身边的图形在课堂中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把数学生活化的能力。
5、把动手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他们会有兴趣地接受并理解其内容。如教一年级的“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先找一找纸上的直角。再把纸叠成小飞机、小鸟,叠好后问:“小飞机上有直角吗?小鸟呢?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找一找,并且用符号标出来。”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课学生学得轻松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直角的印象。
6、巧设练习,延续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繁重而又重复的作业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年龄特征出发,设计适合于一年级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习的,灵活多样的练习。设计的练习应力求达到以下五方面的要求:(1)针对性。针对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力求用较少的练习量,获得较理想的效果,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既符合“减负”的要求,又巩固了知识。如用针对性的编身边的加法应用题。发现身边的图形。收集家庭成员的年龄。统计家里家禽的数量。(2)层次性。针对学生好、中、差的实际,下放具有层次性的题目,分为基础作业、选择作业、发展作业,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各选所需。(3)趣味性。练习,特别是课外作业应追求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模式,使学生愿意开动脑筋,努力钻研,寓动手于兴趣之中。如动手剪不同的图形、制作数字卡片、整理自己的玩具、书包、文具。收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物品。(4)开放性。开放性习题被人们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它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延续学习兴趣方面有其自身的优越性。(5)实践性。鼓励学生挑战自我,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推理,灵活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作业,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容易延续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总之,兴趣能产生无限的力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7、让多元化的评价走进课堂,使学生时常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课中要让学生时常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能一学期只中期,期末两次测试作为对学生唯一的评价。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评出 “智慧星”“数学明星小组”、“解题能手”、“聪明宝宝”等等。而每天要做的数学作业更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机会。我校大多数数学老师都反映学生不交作业,不知是何原因?而我的学生却抢着交作业,而且还会因为交的迟而不高兴呢!主要原因是我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给予了及时的评价。每次作业以百分制进行评价,而每周达到5次100分的学生教师就奖励一颗“智慧星”作为本周的“数学小明星”。学生为了成为本周的“数学小明星”,作业每天都做得认真,交得及时,从未不交作业的学生。他们把写作业看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对于家庭作业我更重视,常常把做得好的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把他们评为“聪明宝宝”。还让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对学数学越来越感兴趣。他们盼望上数学课,盼写数学作业。学生有了这种精神还愁不爱数学。
总之,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当时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心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把学数学看做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常常对别人说:干什么事都要有兴趣。学生学习也一样,对数学课要有兴趣,才会爱学,才能学好。
参 考 文 献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