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探究》的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探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取得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途径丰富,方法多样。本课题组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第一: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因此,教学中师生互动构成课堂结构。第二:教学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学的任务是立体化,既要教知识,训练技能,又要发展智力、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因此,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增强体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了生机,但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偏差: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2.教学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因而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数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4.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 ?→ 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 ?→平行”多边型互动。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起步较晚。国内主要近五年开始,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有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较单调,多师生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我们在网上查阅到大兴安岭地区图强第二小学(2006、5—2009、2)正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第二步实施阶段,昆山市锦溪中心校、桦川第一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已经结题,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没有找到专门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因此我们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
2.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展现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数学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建构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教研组的这一课题的研究,就能最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的“课堂互动”面貌,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素质。
四、课题的界定
1.初中数学:是指本课题研究的学科仅是九年级的数学学科。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3.师生互动:“互动”是“师生关系互动”的主体概念,“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师生互动的方式:可分为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5.有效性: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五、理论依据
1.社会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认为知识是社会性的,知识的建构得自对学习、理解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合作性努力,得自团体成员交换信息和见识,相互发现弱点,相互纠正,并将自己的理解建筑在与他人理解的调试之上。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3.自我教育理论:包括教师集体的自我教育、成员相互的引领、教师个体的自我教育。自觉主动的把新课程理念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教育方针,从实际出发,将传统的教育思想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融为一体,运用整体优化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策略。具体分为: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
这套方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能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本子课题主要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教学策略。负责人:韩建平、陈昱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
数学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实践研究如何增强师生情意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负责人:吴欠儿、李谦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优选合适的学习方式后选取多名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学习方式是否能使这些学生更好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负责人:曹佩红、王慧英
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研究。
该子课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开设校内或市级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负责人:许敏、蔡宏
八、研究的实施原则和措施
(一)课题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师生互为主体,既着眼于师生双方都能从双向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益,更着重于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亲互爱的师生关系;既体现师生对实践活动价值的尊重,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更体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重建,强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2.全方位原则
师生关系互动的重要表现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使师生交往人本化、情感化。使教师从“惟我独尊”状态“居尊下放”,回到学生中间。使学校教育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由“单一化”变为“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新格局。
3.创新性原则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学校应为师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师生在和谐、互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4.科学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研究保障措施
1.本课题组以许敏为负责人,组员为数学组全体教师。教师整体水平较高,都取得本科学历,专业知识深厚,基本功底扎实。教研课题逐层分解,形成网络,责任到人。
2.组织数学沙龙,定期开展教科研讲座,收集学术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经常组织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课题顾问: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夏蕴萍老师,太仓市第一中学马学民副校长,教务处丁玉萍主任。
4.图书室、网络资源中有丰富的教学教育理论资料,可供参考与查阅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3.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新课程课堂的一些元素变化的基本情况。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十、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成立课题组,使每位组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明确分工,布置任务,并且着手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0月)
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将制定的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方案落到实处,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⑴通过听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发现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
⑵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注意实验材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⑶课题组经常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课题进展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加以改进和调整,保证课题研究能得到顺利的开展。
3.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要认真总结,根据自己和同事的实验心得撰写有关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总结,同时,学校将采用各种手段,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全校其他学科进行推广。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文字资料。2.问卷调查。
3.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学案例集。4.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公开课
十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之本,针对目前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2.有成功的经验作基础:我校数学教研组多次参与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上学期刚刚结束了市级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的研究》的研究,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
3.有热心科研的师资作保证。我校数学教研组有一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青年教师,有多位老师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在教学年会上交流;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市级评优课中获奖。这些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热情和一定的理论功底支撑教学科研,是实施课题的保证,是学校的未来。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 高春峰 李跃华
所在单位: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
宝应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第1页
共7页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
高春峰 李跃华
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老师们:
本课题于2010年11月申报批准被列为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处在强势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掌控着教学的进展与节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五个强调和五个忽视”,即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
第2页
共7页 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提到不适宜的程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起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成为破解这一“沉疴”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3、学校发展的要求。
我校在“十五”期间,开展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地实施,从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一课题的着力点仍然是课堂教与学中强势的一方——教师,学生仍然作为一个因变量,学习的主体地位仍然不够突出。为了切实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这一课题就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同时我校创立了“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互动的方式研究,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广泛研究基础,也为学校的“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从新兴的“课堂教学”内涵和外延展开,试图通过师师、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探索一条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的新方式。通过对方式、策略和效果进行研究,试在数学新课程下让教学同行共同重视和探索数学新课堂的教学之路。
师生互动方法及其有效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同局限于传统的师→生单向活动,也不是师←→生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师生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师、生→生、师→师等之间的多边互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既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进行综合性、批判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师生互动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研究应与时俱进没有止境的,师生互动方式优化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尝试实践、探索
第3页
共7页 总结,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和先行者。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当学生碰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时,通过同质互动或异质互动的方式达到互相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2、“师生”互动的策略的研究。教师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采用相应的课堂互动策略,淡化角色,实行磋商性互动;遵循规律,形成常规性互动;建立期待,实行激励性互动。
3、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把握师生互动的“路径”,关注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4、激励的方式、效果及评价的研究。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有效激励方式,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5、迁移、提高、联动的探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延伸知识,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变理念数学为人文数学,变单科数学为综合数学。
研究重点:
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教学标准与基本规律。
2、通过了解当前我校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师生互动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3、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培养适合新课堂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4页
共7页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课题组开展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更现实的实践指导价值。
⑵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一套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的评价体系显得越发重要。从生命意义的高度看,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⑶ 社会对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视程度空前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建立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健康发展。
(4)有效互动的研究: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其中,师生互动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的能力。③它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④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习数学不要让学生觉得毫无用处,要学以致用,要让数学为社会服务、为实践服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好处,自觉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困难。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以满足社会的新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和后面“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本校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我们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发生明显变化,第5页
共7页 开始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单
一、守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很好发挥。数学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也比过去更为密切,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应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实效,力求特色,贵在创新。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9-9至2010-8
1、组建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制定研究方案。
2、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以便对课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3、举行开题论证会。
4、采访同行的老师专家,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以使课题在实施阶段顺利进行。
㈡方案设计:2010-9至2010-11 ①课题组人员明确研究目标 ②设定研究的节点(分工)要求 ③形成研究方案
㈢实施阶段:2010-12至2011-9 ①调查分析
②相关理论的对比学习
③实践提炼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⑴依据原则(一般写3点,理论较多)
⑵策略实施
⑶策略的提炼与总结(穿插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㈣总结阶段:2011-10至2012-5
第6页
共7页 ①反思(过程的反思)②进一步的思考 ③形成课题报告 研究方法:①文献法
②调查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座谈会调查法)③思辩法(对效果的反思)④行动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提炼)⑤比较法(实施前后进行比较)
此实施方案分学期进行,最终完成时间为2012年10月。
八、预期成果方式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及其文件和相关音像资料。
2、论文集。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及其有效性案例集。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高春峰(数学备课组长)中学一级
李跃华(年级部副主任)中学一级
各位课题组成员:
倪 军(副校长)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课堂教学 负责课题申请、开题报告
李 元(教科室主任)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课堂教学 负责结题报告
李立新(教师)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中一 教学管理 负责教案集 徐 齐(学科主任)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中二 研究教材 负责论文集 田 骏(教师)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中一 网络管理 负责中期报告 本课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只要大家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我县“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谢谢!
2010 年6 月
第7页
共7页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2009-12-28 14:02:50转载▼ 标签:教育中师生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实验教师分类: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在2000年,我们就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引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了“尝试教学法的移植实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改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讲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教师主导控制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参与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做、会探索、会创造”?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实验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一教学实验的指导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我校确定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关注的是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所产生的实效性。其意义在于通过实验研究,在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通过这项实验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
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师生互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对本课题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其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其效果,积累其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我校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本子课题主要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教学策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实践研究如何增强师生情意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优选合适的学习方式后选取多名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学习方式是否能使这些学生更好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研究。该子课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开设校内或市级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具体措施:初步制定如下,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修定完善: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学定教,要使学生在经历学习中感受师生共同演绎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
2、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是前提,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转变学习方式是关键,既使是师生互动,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互动。
4、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是基础。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创设情境,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个心理氛围,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是支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环境。创设学习情境是要容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课伊始,趣即生”良好的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⑵主动探究。进入学习情境,自学(实验或操作探究,感悟、领会、理解知识;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
⑶交流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感悟和新的体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周密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和结论。
⑷质疑问难。对于共性的问题和学生模糊不清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分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修正、补充,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通过协作深化对知识的构建。
⑸迁移应用。迁移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掌握的新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多边活动论”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诸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通过研究构建如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图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教学操作程序: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质疑问难→迁移应
主体学习程序:引入新知→探究新知→反省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新知构建程序:准备构建→自我构建→协作构建→深化构建→意义构建。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1、课题启动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方案。(2收集资料,学习体会(3申报实施方案
2、实施探究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1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策略及操作方法。(3具体实施。
(4及时记录与整理相关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6月--2011年6月(1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2编印教案集、整理相关的论文、案例、课件等。(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送审。
八、预期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2 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点评、心得体会、教学论文或教学课件;
九、实验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尤其是实验教师对待实验的态度、热情、欲望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通过培训,以促教师素质提高。每学期都要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相应的教学理论。根据教师的现状,抓专业教师、带动兼职教师,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情况。
2.加强实验研究:参与人员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切磋、交流,指导等活动,督促深化课题实验。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说课、课堂教学观摩、实验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交流等活动,促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3.争取领导支持:各实验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建立适当的教研制度和优惠政策,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支持实验教师参加有关培训或外初学习,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十、研究方法设计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形式。
㈠实验研究的主试和被试:
1、课题研究由行政领导和实验教师组成。
2、实验面向各年级学生,每个子课题选一个实验班。㈡实验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创新教育模式和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品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因变量: ⑴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把握现代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和能力。
⑵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掌握获取知识信息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变量控制: 一是根据等组要求运用分配法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二是选择教龄、学历相近的青年教师担任主试。
三是实验班对比班的教材、课时量、课内外作业量基本一致。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①撰写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理念、特征等若干专题论文。(各研究阶段
②推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示范课。(各研究阶段
③编辑教师优秀教案,个案,论文集。(第三阶段
④完成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⑤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⑥实验班学生素质发展数据资料及分析报告。(第三阶段 ⑦出版优秀教师课例、案例等光碟。(第四阶段
⑧《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及其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报告。(第四阶段
十二、实验的组织机构
组长:王建军成员:刘永锋张庆梅刘淑杰刘凤杰陈学文
第四篇:“初中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立项单位:当阳市教学研究室 课题类型:一般课题
实验单位:当阳市玉阳初级中学 课题负责人:贺继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世纪经济知识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加快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各学科相继提出了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以学促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时有显现。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有效教学”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力争使教师教得恰到好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到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的综合体现,为初中数学教学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本课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依据数学教育观念而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因而它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另外,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教师的有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对进一步完善现代教师观、学生观以及现代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堂教学现状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实施课堂改革已七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有的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的东西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有的课则弱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训练不得法、方法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被淡忘; 有的课教师一味依赖课件,课件制作越来越复杂与花哨,让人眼花缭乱,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探讨;有的课学生课堂上有效时间得不到保证,课堂效果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知识迁移能力差等;有的课教师只关注优生的学习效率,忽视甚至淡漠学困生,造成弃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真正在学习的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我们的课堂费时多,教学效率低。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性的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生主体间交流活动缺失;教师教学激情的缺失。
创造性缺失: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僵死,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性的缺失:因家庭状况或教师关系的原因,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况,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不珍惜时间也不会利用时间。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系统的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形成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特点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课堂的研究成为探讨课堂教学的热点,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有效性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性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观念; 有效性教学更多的关注可测试或量化
有效性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 有效性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效性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校子课题研究内容:“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学生学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2.行动研究法: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3.课堂观察法:深入课堂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诊断。
4.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研究课、示范课,研讨会等,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11月-----12月)课题宣传、发动、计划阶段; ①教师反思查找制约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②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交备课组、骨干教师讨论。③做好课题申报、立项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
①达到目标:95%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深度、学习的广度得到全面提升,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②各备课组确定子课题并制定本组课题实施方案 ③请专家、领导、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④学习理论、问卷调查、探索探究性学习有效教学的策略。
⑤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 ⑥案例研究,每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⑦教师每月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写一篇教学反思并在集中学习时间互相交流、探讨、总结经验。
⑧2014年5月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文集。
⑨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并有优质课获奖。第三阶段(2015年7月—2015.11)总结深化阶段。
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③课题研究汇报课。每位教师准备一节课,每节课两种课型:多媒体教学的和非多媒体教学的。学校组织考核小组对每位教师进行验收。
第四阶段(2015年12月)结题阶段 ①撰写结题报告
②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论文、反思、课例、图片等装档。③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合我校教师在全市上示范课、竞赛课等活动,使我校数学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
1.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结合我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使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2.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理想的课堂应有六条评价标准:一是参与度——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二是亲和度——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三是自由度——课堂宽松和谐自然;四是整合度——知识方法能力交融;五是练习度——引领发现体验实践;六是延展度——着眼关注生活实践。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树立“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自练、自纠、自 思,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高效课堂”这一模式,教师只有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导和学的矛盾,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3.课题的研究明显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学习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不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开始以来,课题组成员共撰写多篇论文,其中有论文在省、市获奖,另有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发表。计有多人次在各级层次上公开课、评优课或示范课。
九、收获与感悟
经过近三年多的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已经快要结题,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外,我们觉得还有以下收获: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要改革、模式要更新、教育科研必须先行。
2.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同样,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的督促缺一不可。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4.结题不息题。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将要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十、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课题组成员都处于教学一线,理论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2.课题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总结,理论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3.我们进行的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研究的具体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如何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
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展开。
十一、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
当然,我们的研究与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有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努力实现充满活力、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有效教学,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二0一六年三月(执笔
贺继红)
第五篇: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2009-12-28 14:00:11)转载▼ 标签: 教育 中师生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分类: 论文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教学过程的互动等。其基本模式为:
互动要求师生双向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师生根据观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具备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学会倾听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会倾听。倾听,就是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听,听学生怎么读书、听学生怎样发言争辩,听学生怎样评价体验。在倾听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原因及矫正措施。倾听,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想说的话说完,让学生把正在操作的步骤进行到一个阶段,经过仔细周密思考和梳理,听出一点门道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劳动的尊重、理解和鼓励。倾听,要求教师不能光听正面看法,还要耐心听取反面意见,不仅要听取优秀生那些富有创见性的答问与发言,还要认真听取态度较差学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见解,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面观察,深入了解和客观研究。学会倾听,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胜任互动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二)学会诱导
诱导,就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奇趣、指导学习探究的迷津。诱导,就是教师千方百计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口、自己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共同探究去获取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培养情趣。那么,怎样去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学记》中有段话说得十分精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道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喻”,即诱导启发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优秀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压抑学生或是推着学生走,诱发诱导学生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做结论。
诱导的方法很多。创设情景,特别是创设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情境,是一种诱导。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利用教材内容制造矛盾,让学生去解决矛盾,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诱导。提示思维的方向,提示运作的条件,这又是一种诱导。
(三)学会鼓励
鼓励者,夸奖、鼓动、激励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信息来源多,摄入角度多,新奇见闻多。既有正强化,也有负刺激,对于缺乏辨别力与抵抗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需要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对于学习新东西出现错误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时,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当学生取得了进步,甚至是出人意料的成功,同样需要教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鼓励。
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丝会心的微笑,赞赏地点点头,肯定性的言语,击掌喝彩,真诚的默然相视,都是鼓励,都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四)学会交往
交往,就是结交、认识、来往。教师要学会交往,交往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相互熟悉、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或者说一个窗口。教师要善于主动的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秉性各异、知识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交往、打交道、交朋友;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
行交往。
(五)学会合作
合作,指双方平等相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某项任务,做好某项工作。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首先,要排除教师思想上的习惯性的传统思想障碍。教师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论阅历、凭经验、比能力,学生与老师根本不在相同或相近的起点上。师生双方相差悬殊,怎么能够合作呢?其实,只要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相处,有与学生合作攻克一个课题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得到教师信任的学生,思想与手脚都能得到较大限度的解放;完成任务的责任心会促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奋发进取,其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教学的整体效益可以发挥到最佳;学生的知识阅历比不上老师,但他们很少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虽然不如教师考虑问题周全,但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常常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六)学会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的交流和人与人心理相容而引发的情感共鸣与认知共识。师生互动中教师善用情感沟通,能激发学生从思想上对教师及其涉及学科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率就高。
(七)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创新,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标志。
师生互动的重要宗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这样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