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摘要: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源于科学的教学方法。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参与式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注重理论积淀,又重视实际操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实践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37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37―03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提出
21世纪后,新型人才培养战略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职业发展上遇到障碍的矛盾凸显出来,教育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手段被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由此产生了一些在知识传递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层面的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社会学项目实施中使用的参与式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因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将受助者参与项目策划、实施、管理、评价的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逐步开始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中推广开来。
二、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教学”一词由两个词素构成,即“教”与“学”。“教”体现在两个层面,“教师”与“教学”,“教”侧重教师的职责,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学”同样体现在两个层面,“学生”与“学习”,“学”作为与“教”并列的词素,意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拥有与教师平等的民主地位,对教学设计、课堂安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学”一词从产生之日起就将“学”置于与“教”等高的地位,只是在过去的某些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单纯在完成“教”的环节。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的修正,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部分权力让渡学生,赋予学生参与课堂环节的权力,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充满活力的交往和互动中完成文化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道授业,还要注意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能力基础、心理轨迹,让学生将丰富的生活感知与课堂内容碰撞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悟,释放自己的激情,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将传统教师的课堂变成师生共享的课堂。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肤浅与深入、残缺与完整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享其他同学的经验,完成理论变成实践的演练,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学生也可以根据他们对内容的理解适当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程式、增设教学内容,在和谐的互动学习空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有机结合,令学生最终实现发现学习、非指导性学习。
三、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引向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看做是教学的主体。倡导教学中“非指导性”的原则和方法。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教师是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自我操作的鼓励者、支持者、资源提供者、情境创设者。人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知识的吸取能力,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容易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变成人生的乐趣,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充满自主性、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主动学习、潜能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角色期待。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否定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核心位置的做法,转变传统教师中心主义为学生中心主义,将教师课堂控制转变为学生主导,由学生来主导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并负责开展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二)合作教学理论
合作教学的实践在国外形成侧重师生合作与侧重生生合作两派,两派合作教学理论的初衷均以在互动中增长知识和在互动中提高个体能力为理论基础。改变课堂上教师主导、师生对立教学格局为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有利于提升其自尊心、自信心。合作教学方法因其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被广大师生接受的程度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大学课堂上已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以认知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主张教学应该从过去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认知结构、学习的内部认识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培养,倡导过程中心、结构中心、学生中心的教学心理思想。教师起到辅助、支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图式中新旧融为一体的作用。
知识的连结与关联性的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打破定势思维,破坏知识结构的平衡,在不断的冲突与实践中建立新的图式,扩充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课堂互动中他人的经验分享、思维模式亦可丰富学生的主观经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内部驱动性结合外部合适的土壤令他们的知行意结合,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感的合格学生。
四、参与式教学的特征
(一)师生的互动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从学习层面出发,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经过精细加工的学习内容会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有利于大脑对教材的理解和信息的存储。从课堂管理层面出发,恰到好处地设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注意分散现象,问题提出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课堂回答是学生参与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相互理解,有利于学生以增长知识,消化教材为目的的学习与教师教学计划的顺利高效完成。
(二)生生的互动
小组讨论是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法,以5~7人为一单位,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组员的有限性逼迫每个成员必须参与讨论,同时为了在讨论中更好地展示自我,满足青少年的尊重需求,学生在每次讨论前都会深思熟虑思考讨论主题,准备发言内容,与同学的每次切磋、探讨都会加深自身对讨论主题的认知。同学之间因文化学习而产生的讨论让同学之间加强了互动,增加了相互了解,有利于同学友谊的增长。因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惜而结成的学习小团体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向更高目标的学习迈进。
在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后,将理论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重要的一步。应用型专业都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而情景模拟是提升操作技能的练兵场。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学生将具体情境下应然行为在模拟场景中表现出来,由同学点评,老师总结,这是理论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
(三)多方面兴趣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完成任务,同学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个体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必须的素质。社会、工作是一个团队,需要有团队精神的人一起来完成一项工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宽容、理解、信任。在经历过与人相处失败而造成合作失败、学习失败、工作失败后学会人相处下的包容、接纳与自我的收敛,完成人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成功过渡。
语言表达能力:在社会互动中首先要言简意赅地把自己想要告知他人的内容表达清楚。这要求学生学会阐述问题的技巧,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阐述清楚,将所要表达内容进行分点分类阐述,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思维能力:在合作中观察别人看问题的视角,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在经验累积中转化思维模式,扩大思维视角,由常规思维向发散思维发展。学会于众多观点中抽丝剥茧、推理演绎与概括总结。
五、注意事项
(一)教师角色定位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转变,由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严苛的管理者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责任、备课任务的减轻,而是对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了解青少年的爱好兴趣。其次,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实现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能有力管理课堂秩序。参与式教学虽然因将课堂部分交与学生而使教师在知识讲授方面的时间减少,但是教师在课堂筹备方面的压力增大,要花费更多精力在课堂安排上,并且做好多方面准备,以平衡好因权利下放而带来的管理上的困难。
(二)教学技巧
人的个性具有多元性,无论怎样努力,给予什么样的自主学习,总会有学生不够积极,甚至不参与。有同学会不参与小组讨论、不准备讨论资料,不进行小组总结发言,这样的小组学习不仅不能有效调整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反而可能不如传统教学的效果明显。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严格控制小组的人数,从外在环境逼迫小组必须按人员进行分工,每个同学必须按计划去完成作业任务。如若个体仍不活跃参与小组学习及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了解原因,采取措施推动其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如果应用不当极易产生课堂教学一盘散沙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较准确预计讨论需要时间,要时刻观察课堂,在关键时候进行课堂秩序干预。此外,要想提高讨论效果,还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如本次表现优秀的小组下次优先发言等,累计优秀次数给予奖励,如参加各种活动机会等,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六、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需求、掌握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安排,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实现路径。
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化的传播不能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身为人师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就动机、意志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拥有,将是他们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学生自身的不断摸索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应在课堂互动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完成我们的素质教育。经过不断地摸索前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将在参与式教学中获益。
[责任编辑:韩璐]
第二篇: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园林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实践
林学系
张淑英
凡是担任过《园林工程制图》课的教师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课堂教学难:教师教的难,学生学的难。据调查,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高职,学生的不及格率均高于其他课程。究其原因,大概如下:它有严格的制图规范要求,但繁杂,不系统;它有准确实用的画法要求,但偏于格式化,不生动;它要求足够的空间想象力,并且表达方式精细。所有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都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平淡、呆板,甚至给学生的感觉是照本宣科,既严重影响教师形象,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如何避免和改变这种现状,使制图课讲得实用而有趣,让学生学得扎实而显效,本人做了一些尝试。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制订教学方法和实施方案的先导依据。《园林工程制图》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投影基本原理,制图的基本知识,严格训练制图的基本技能,能熟练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即要求学生根据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绘制出各种符合制图规范和要求的园林工程图。这种能力,不仅是“会”,更重要的是“能”。“会”是学习过程中的低层次,通过学即可达到,“能”是学习过程中的高层次,只有经过“练”和“用”才能达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会画“圆”容易,但要画出一个定位准确,线条光滑,粗细均匀,标注正确的符合制图规范的“圆”就完全不同了。所以,《园林工程制图》课教学目标定位应是识图绘图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根据《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宜选择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它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把心智技能分为模仿、操作、精确、形成、自然化5个层次,把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分解为“学”、“练”、“用”3个递进的层次,逐步推进。参与式教学法分析了教学的基本构成即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它认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依托。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引导”上,当代教师的职责决不是仅限于书本的、固定的知识的传授,而要将知识作为活性的培养基,去培养学生能力。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能定位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一致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参与式教学的关键或本质意义所在,它特别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其能动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最大限度的启发、调动和利用学生的能动性,就能增加教学的知识含量,扩大课堂收益。从而打破填鸭式、满堂灌、原理加例子的传统讲授模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贯串始终和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精选教材,其次要适度剪裁,再次要以人为本有效利用教材。以一种探索精神和灵活开放多解的方式,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上。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不是以两学时为单元组织教学,而是以某种图件的识读和制图为项目单元制订授课计划。
(一)备课
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所以备课就是先编制“引导课文”借此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再准备练习素材,借此让学生练得技能。
引导课文,即提出一系列问题及提示:如果你仔细阅读教材,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你要知道制图要点,可以看挂图,如果你理解有困难,相信你通过讨论会有另一种感受。诸如此类。
准备练习素材,即收集一系列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向到综合的作图习题。
(二)教学过程
1.提出知识学习目标,进行理论教学: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尽量不用模糊动词,如学会、了解、掌握等,而要用易测量的有确切结果的动词,例如叙述并解释基面、画面,默写点的透视特性,抄绘透视图基本术语示意图等。让学生明确应学习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或进行理论教学后独立完成。在理论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抓要点,一般只要用30分钟时间,完成知识传递。此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准会”状态,好象会了,又好象不会,说不会,又知道一些,说会,又不会用它解决问题。
2.提供简单习题,实施训练:这是学生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在课堂上画图,有些同学始终不愿动手,教师要鼓励,要督促,除让个别同学上黑板做外,可把练习当作小测验,记录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如何使训练切实有效呢?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习题能体现知识要点、难点、易出错点等。例如,在学习点的透视的画法时,让学生练习点在基面、点在画面、点在画面前、点在画面后、点的高度等。这个过程强调了实用技能的获取途径只有一条,这就是勤练、苦练和精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提供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用”的技巧:综合练习一般是绘制园林工程设计及生产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接触了未来工作中的任务,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下来,学生也有了几十张不同种类的制图习作,显示了绘图的基本功。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与“用”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的规范要求,具备了得心应手的绘图技能,体现了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学得理论知识”,“练的绘图技巧”,“养成应用能力”。
(三)考核
考核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考核方式能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是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对制图这门课来说,本人以为不是最好的方式。首先,这门课技能性很强,要求学生在识图绘图实践中完成,其次,考试受题量、题型、时间的制约,仅凭一张试卷很难考核出真实水平。作为技能考核,应关注能力发挥的最高水平。就象运动员掷铅球,给三次机会,记最好成绩,这是很科学的。学生制图也是这样,作几幅图,应将最好的成绩计入成绩总评中。所以,考试的成绩只能在最终结果中占较小的比例,如40%,而平时的训练、综合练习成绩应占较大的比例,如60%。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制图兴趣,不少学生主动画两遍、三遍,课堂作不完的课后也会主动补上,改变了应付作业、草草了事的不良作风。四、评价与结论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取得以下明显效果:
1、教学质量提高了
据调查,以前学生学完制图课,制图能力普遍较差,尤其是绘制专业图的能力 几乎没有,给代专业课的教师造成好多不便。参与式教学法使学生提前参与了专业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综合练习中,学生绘制过《总体规划设计图》、《园林建筑平面(立面)图》、《园林工程剖面图》、《园林建筑透视图》等等,使学生的制图技能真正体现了专业的需要。
2、教师授课轻松了
过去教师上课,不停地讲,不停地绘图演示,口干舌燥嗓子痛,满身粉末胳膊捆,画了一板又一板,学生在下打哈欠。参与式教学法倡导精讲与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
3、学生兴趣提高了
教师讲的多,学生听不懂,自然就没有兴趣,参与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每堂课都有收获。做得好的当堂表扬,不能完成任务的后进生给以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4、课堂气氛活跃了
由于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脑、动手,不会做的学生以下子就会显示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因人施教。
5、教学目的达到了
因为学生普遍感到制图课很难,不少同学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要放弃。参与式教学由于可以因人施教,消除了学生的精神恐惧,后进生也能逐步的练得绘图技巧,教学目的达到了。
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值得大力推广。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人群体的状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参与式就是指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这里也包括个体活动,只要他是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和同学互动也行,这也是参与式。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扬了教学民主、学术自由、创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尤其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 毕业扔笔记”的现状,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学者或专家进行评论,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以学习者和内容为中心,鼓励学习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最终制定出项目的研究或实施方案。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编故事、绘画、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者要求制定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报偿。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但是,每个人在智力和认识备选方案的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法有的特点
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有一定开放度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内容中,除了包含该学科已经有定论的内容,还要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前人未能解决的或者教师正在研究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提问式的讲课。提问式的讲课是指在讲课中鼓励学生提问题,由其他学生作出回答,或由教师作出回答。
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无标准答案的习题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入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使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4、论文形式的考试。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出,或者教师从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抽取一些题目让学生做。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辅导上机;出考题及答疑等。因特网的出现也使得参与式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用互动式课件在网上答题或者在网上完成自己的设计等。
四、参与式教学的过程
1、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2、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制。要改变单调的教学结构,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竞争、学生互问互答互评等。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创设,要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的重新设计和调整为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交流频繁,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3、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伴而随。学生参与教学,就是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各个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激发学生兴趣,注意分层参与。兴趣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要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如精心设计新授课指导语,巧设问题、制造学习障碍、强化操作环节、创设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发掘和运用人体无声语言等,都可以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同时。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是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目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对待,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
5、教师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除了宏观上处于主导地位外,他和学生应是平等的。他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自由地选择问题、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大胆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参与活动要切忌简单地作出“ 对”“ 错”“ 好”“ 坏” 的判断和评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过去的旧的相比,参与式教学法由于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五、参与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他们以为,上课时把桌椅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让学生围坐一起就是参与式教学了。这种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把桌椅摆在一起仅仅只是课堂组织的一种形式,而参与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采用阅读——指导形式;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就可以采用示范—— 参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之前, 首先必须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
2、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选择。
课堂组织形式总是相对于某种教学内容而存在的。不同的学科, 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 其课堂组织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如: 这一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在一起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并通过讨论才能更好地获得学习, 那课堂上就需要把桌椅拼在一起, 以便学生们能更好地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内容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学生转过身就可以满足学习的要求, 那课堂上就没有必要把桌椅拼在一起, 让学生转过身进行讨论就可以了。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智力水平和先前经验等来进行选择。
不同年龄、背景、智力、知识结构等的学生对课堂组织形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适用于小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就不一定适用于中学、大学的课堂; 一个班的学生活泼, 另外一个班的学生不活泼, 这两个班的课堂组织形式就该不一样。
4、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
教师在选择参与式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时要考虑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格及身体等方面的条件, 尽量扬长避短地选择最能表现自己才华、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课堂组织形式。
5、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
参与式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物质条件, 达到最佳的教学果。如果说选择超出了教学的物质条件, 往往就会增加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负担, 就会降低参与式教学原来的价值。
六、参与式教学方法应遵守的原则
1、平等参与,共同合作。让学生参与决策,而不是一切由教师说了算。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协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发生了角色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也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参与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他们交流;既不能居高临下批评他们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应包办代替,为学生提供现成答案。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积极发展的主体,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
2、尊重多元,形式多样。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水平是有差异的,要照顾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关照弱势儿童的状况。教师要意识到每个人的观点都非常重要,应想办法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不同观点都表达出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灵活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3、用已有经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经验,关注他们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教师要明确知识不仅是自己已有经验的建构,而是学生已有经验的建构,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已有的经验支撑下,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4、重视过程,促成变化。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要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过程中体验,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充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这样才能心领神会,促进发展。
5、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结合。
在真实的情境下开展活动,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促使参与者进行具有问题意识的高层次的学习。另外,参与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时非常具体,有时又很抽象和复杂,对此,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让其具体、直观。例如愿看录像、阅读案例等活动中,教师可先将参与者自己看到想到的向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现点,然后结合有关理论,针对具体实例进行深人探讨。
七、参与式教学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以分组教学为主,在进行教学分组时首先应充分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践情况,在分组时应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尽量使每组学生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避免每组都是学习较慢或学习较好的学生的情况。
2、参与式教学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0 人为宜,便于分组,人数过多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教学课程宜选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3、由于参与式教学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并且需要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分析,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必须切实合理,具是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设敢问多问,互相合作争论、争辩的课堂氛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详细进行理论讲解,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和复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4、参与式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方法不同,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对学生行为进行适时的控制、监督,对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应能及时进行协调和引导,不要简单地否定,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须选定该组的发言人,防止学生发言时出现失控,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1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各位领导、同仁下午好!
今天能同大家共同探讨“参与式” 教学法。三月份接到王老师的通知,让我把我们学校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整理成材料在会上交流,当时我想,参与式教学法虽然我们培训过几次,在实际教学中也正在尝试应用,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学校的一套模式,此次交流,我只能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我们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探讨、改进。
我的汇报分为三部分。
一、对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解。
参与式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方法。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以人为本、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光盘、角色扮演、画图、座谈、打分等。综合以上方法的效果,可以说,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多,归纳能力增强,印象深刻;(2)课堂教学不像以往那样枯燥无味,集中了同学们课堂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个体潜能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发挥。(3)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同样的教学方法所参与的对象不同、针对的对象也不相同,其效果就不尽相同,那么,怎样使参与式教学法的诸多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我要与大家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
下面,我就以我校语文学科为例,谈谈参与式教学法在我校教学活动的浅薄做法,不到之处望共同探讨,必尽大家都在摸索中。
(一)巧引妙导,多角色参与。
1、“小医生”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索、尝试去获得新知,难免会走些弯路,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时就应当让学生自己来当“小医生”,帮助同学改正错误,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听写时容易写错字,教师把错别字写在黑板上,让 “小医生”给错字的“病情”开出处方,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兴味盎然,而且“小医生”的处方很容易被同学接受,可谓是要到病除根。
2、“小导游”、“解说员”角色。
阅读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一些介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争当“小导游”、“解说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玻璃公公一家》,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六年级十二册《世纪宝鼎》等课文时,我校几位老师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当导游,或进行解说,全班同学当游客或听众,让小导游、小解说员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组织语言,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学生个个兴致盎然,这样课文内容也生动了、课堂也“活”了起来。
3、“小老师”角色。
“教学相长”不只是教学上的互补、互助,而且也体现了“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客观规律。如教学生字新词,先让学生充分自学做准备,然后请小老师带着大家学生字,再由全体学生评判,哪里讲得好,哪里还不够,甚至老师还可以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有意识地提些问题帮助“小老师”教得更到位,这样的“师生反串”,创设出师生“零距离”的情感互动氛围,无疑就给课堂教学注入民主、平等、和谐的新鲜空气。我校在字词教学上多采用此方法。
(二)善搭平台,多方式参与。
1、提供自学平台,让学生充分“读一读”。
根据课文的类型,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有些课文的学习可以将学习目标、学习提纲和思考题,事先告知学生。学生依照提纲自读自悟,还可以进行自测,检查自己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比如四年级上册《仙人掌王国》、十二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学生就可以根据这样的方法自学。
2、挑选精彩片段,让学生“画一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写景状物、文字优美的段落及篇章,讲授这些文章时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把“话”变成“画”。如教学《登上企鹅岛》一文,课文主要介绍了三种企鹅,各具特色。金企鹅最漂亮,它的嘴是金红色,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帽带企鹅颈部有一圈圈黑毛,像系帽子的带儿。阿德雷企鹅最凶猛,尖叫声像毛驴,又叫驴企鹅。课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出其中一种企鹅的图片,涂上色,在同学面前展示评选,看谁画的最像,贴到黑板上,全班赏析。然后引导学生带着喜爱之情阅读课文。学生在参与读、想、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体验了语文课中的创造之乐,艺术之美。
3、根据课文情节,让学生“演一演”。
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如《成功的路》、《离开妈妈的小黄鹂》、《鹬蚌相争》、《蜗牛搬家》等许多优美的童话、寓言故事,还有六年级的《奴隶英雄》、《半截蜡烛》等剧本都可让学生过把表演瘾。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朗读,把握人物形象,准备道具,教师做帮手。通过表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内容,陶冶情操,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课本剧引进课堂,在教学形式上是一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
4、动手实践,让学生“试一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的体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执教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前,先让学生试着用黑板漆刷刷黑板,体会粉刷工作的难度,再读课文,结合自身的实践谈感受,自然会深切体会到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打电话》一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主动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叔叔、舅舅等打电话,第二天课上交流。课上,一个个说得小脸通红,神采飞扬。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懂得打电话是给别人的一份关心,一份祝福,留给自己的是快乐。所以,课文内容在生动的试一试中内化和记忆,孩子们也在尝试中积极地运用和创造、发挥。
5、合作讨论,让学生“议一议”。
讨论式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我们常用的合作讨论学习形式有三种:①同桌互帮式:学生在同桌的小范围内可以互学、互查、互练。②四人小组式: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理解、归纳、掌握学习内容。③多人协作式:为学生充分提供表现的机会、合作的机会和竞争的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如在学习十二册《詹天佑》一课时,我校吕文芬老师将课堂分为两个环节,先介绍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詹天佑勘测线路的一丝不苟以及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然后,设计了四个问题:①请说一说居庸关隧道的开凿方法,并画出示意图,试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开凿。②说一说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并画出示意图,并分析原因。③认真读课文,体会火车是怎样爬上陡坡的,并演示给同学们看。④“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然后将学生分为四个组,要求每个组围绕一个问题讨论探究,做出合理解释。学生们变得非常活跃,各组经过激烈的讨论,认真的分析,都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并进行解释。整个课堂活而不乱,热情洋溢。
在作文教学中,我校教师也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法,也有很好的效果。如在进行“假如我会克隆”这一习作训练时,老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事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图书室或网上查询,我校学生微机室、教师备课室全部能够上网,每天下午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开放,教师可组织学生查询资料),互相交流阅读。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在课外就主动参与到了习作训练中。上课时让大家说一说自己最想克隆什么,并将同学们的设想一一写在黑板上。大家的设想五花八门,有人、飞机、地球、家园、树木、农作物等等。面对这一黑板要“克隆”的事物,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克隆”?当同学明确了“克隆是生命体的复制”后,一些非生命体的克隆对象被删去了。这时,老师让同学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最想克隆什么以及理由,然后归纳汇报。在小组汇报中,大部分同学的克隆对象遭到了同学的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十分客观,如“地球上不缺猫,没有必要克隆猫”;“克隆树肯定不如种树更经济”等许多。这是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参与进去就势概括“克隆”技术不同于电脑片的复制粘贴,需要在实验室里取样、检验、培育、观察,一个个体的复制就要很多时间,因此,克隆一定要考虑它的必要性,也就是它的科研性和实用性。教师再让学生读读“克隆”事例,至此学生重新审视,确定自己“克隆”的对象,并说出理由,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节课,学生在讨论中度过,积极参与,能够用所查的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思考的头脑探究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将在这里起步并且腾飞。
另外,在习作评价中,也采用人人参与的方式。每次的习作讲评,教师都让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交流评价,选出小组优秀习作,然后小组的优秀习作参加全班的交流评价,产生班级优秀习作。每次推荐、评选的优秀习作,都要说明理由。如果学生与教师推荐的不同,那么教师说明自己评选优秀习作的理由。允许双方推荐的优秀习作并存。如果双方推荐的一致,教师适当的做一点补充即可。教师善于搭建展示平台,就是为了摆脱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僵化不变的角色地位,引导学生以多样的形式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这块民主自由的天地里,充分施展他们的手脚,锻炼他们的才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学习中的作用。
根据我校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反思学习,我们认为:参与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也改变了学生,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出五个方面。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理念。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很少得到应有的关照,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不够和谐、不够平等的状态。参与式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它需要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要求注意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渗透到教学之中,做到突出主题、有的放矢。同时,也要注重师生间的尊重和感情上的平等。
2、参与式教学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和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广泛调动了学习主体的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许多“知识栏目”,如:课前的要闻综述,课中的时事问题点评、社会热点思考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们所关注的,所以,往往在课下认真收集、查找相关资料,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养成自觉查找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习惯,同时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随时准备参与。这样就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的教育和学习方法传授的有机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在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陶冶、才智得到发挥、潜能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累。
3、塑造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重新恢复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思考的头脑探究知识。参与式教学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多种形式的参与式教学,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舞台和条件。他们在参与中使自己思想得到交流,心灵获得开启,自信不断增强,为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4、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培养实践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作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方法,体现了师生两个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为学生内在潜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不论是“随时参与”、“集中参与”还是“人人参与”,可以说参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入手,着力打造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出自身创造能力。活动还可延伸到课下,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和锻炼他们运用学科知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由于参与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课堂教学难度大为增加,这就给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在知识上要博学、人格上要高尚、理论功底要丰厚、政治素质要过硬,以实力组织好课堂教学,而且也促使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治学严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与式教学法由于符合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内部活动,学生也是这样,旁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开得更鲜艳、更灿烂,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和激情。
以上就是我校开展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做法和我们对参与式教学的一点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启发。让我们在交流与对话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五篇:51.参与式教学法
51.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边互动”性。“多边”是指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互动”是指“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学学相长;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的统一。②教师作用的“主导”性。主导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导”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导学、导思、导做”;导出方法,导出规律,也就是起“导游”、“咨询辅导员”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搞“教师中心论”、“一言堂”、“满堂灌”,从而体现教师知识和能力的统一。③学生地位的“主体”性。主体性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动学习为主。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等,从而体现共性化学习与个体特征培养的统一。④教学质量的高效性。由于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学内容的科研含量更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更强了,从而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统一。
其策略如下:
1.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学生本节课要讨论的知识点、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等,各程序都要合理安排,否则,缺少一个环节,就意味着这堂教学课的失败。
2.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激励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就要求各小组代表要把讨论的任务分给本组的每个同学,做到人人有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动脑筋,个个动口说,才能避免有人蒙混过堂的现象。
3.记录发言者由本组同学轮流担任。
4.教师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以及考试出题的类型设计问题教学。因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还是为应试教学服务的,偏离这个“宗旨”,学生分数上不去,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一级学校,误人子弟。
5.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创造力才能被激活,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6.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来源:余文森,林高明主编《经典教学法50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