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史

时间:2019-05-13 04: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修辞学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修辞学史》。

第一篇:汉语修辞学史

汉语修辞学史

袁晖 谭全基 宗廷虎 戴婉莹李金苓著

袁晖 宗廷虎 主编 胡裕树作序 山西人民出版社

所谓修辞,即是语言运用的方法或技巧,换句话说,也就是调整或修饰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活动或规律。

修辞学三大领域:描写修辞学,解释修辞学,修辞学史。

修辞学史研究的任务:首先,多角度研究——从时间上,可以编写修辞学断代史。——从部门上,可以编写辞格、语体、风格研究史等;也可以研究学者和专著,例如刘勰修辞思想研究,《修辞学发凡》研究。——从体裁来说,还可以研究某一种文体的研究史,如诗歌修辞史等。其次,可以从修辞学史的角度开展对比研究。如:曹丕、陆机修辞思想对比研究,大陆和台港澳的修辞学著作对比研究等。再次,可以进行修辞学史的资料整理和汇编工作。

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分期。古代(20世纪以前)分为七个时期。现代(建国)分为现代、当代两个时期。

先秦——萌芽期

儒家文质并重的修辞观。孔子:“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道家疾伪主朴、顺乎自然(“不饰之饰”)的修辞思想。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

墨子实证逻辑的修辞理论。《墨子。小取》修辞学史上第一篇专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记,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模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法家韩非尚质重用的修辞理论。“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韩非。说难》(情境修辞观的实质即根据特定的环境或对象的特点来遣词放言。)”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解老》”。

先秦经传中的修辞思想。《周易》“修辞立其诚”,首创“言不尽意”说。《尚书》“辞尚体要”。《左传》的“言以知物”,“以辞为功”说。《国语》的“巧言辩惠则贤”说。《礼记》的“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说。

两汉——成长期

《淮南子》(《淮南鸿烈》)是汉初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合著的哲学著作。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兼取儒法道墨的思想。“”反映的是综合修辞观。质、情为重,朴素为美。首评《离骚》情志统一的修辞观。

董仲舒(今河北枣强广川镇人)的中和辞质论 “质为文,物为文,文著于质”的质文兼备修辞观。

司马迁的综合修辞观 “题旨情境”说——《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 首倡审美性修辞——《屈原贾生列传》。

刘向的“辞不可不修”说 《说苑。善说》:“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 “六比”说(比德、比智、比义、比勇、比仁和比情)是对荀子的“比德”说的发挥和归纳。

扬雄的文质并重观 《法言。吾子》“或曰:女有色,书亦有色乎?曰:有。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屈法度也。” 《法言。重黎》“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王充的言文一致修辞观 《论衡。超奇》“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自纪》说:“”把“意欲”提到决定修辞方式的中心地位,比起情动言形,言为心声说又深入了一步。“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对“心意所欲”的重要补充。

桓谭、班固等的修辞观

《诗大序》及二郑诠释中的修辞思想

魏晋南北朝--修辞学建立期

一、文学概念的净化促使文和史、诗和论的分家,从而推动了修辞学的发展。西汉的文学观是载道尚质的,魏晋的文学观是缘情重饰的,修辞理论自然由尚质重用而向文质兼备过渡,审美性修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曹丕提出文体论和风格论。

三、言意之辩推动了修辞已经与哲学的结合。

四、《文心雕龙》标志古代修辞学的初步建立。

曹丕《典论。论文》的修辞思想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突出修辞个性化——“文以气为主,气(才能气质)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作家风格论——“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气质、天赋、才能不同,决定文章诗赋的风格不同。)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以赋的形式写成的著名论文。)论作文的构思、谋篇、创新,研究表意措辞等问题——《文赋.序》“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肯定意由物生、辞由意定的辩证关系——写作是从“玄览”、“典坟”和“瞻万物而思纷”开始的,有了感受,才引起文思。所以,修辞必由意生,意生必由学习和物动而起。文体分十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

朦胧的音韵修辞观——“暨音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挚虞和左思的修辞思想 挚虞《流别集。文章流别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繁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 “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 左思《三都赋》--继承和发挥王充以来的实证修辞思想。

言意之辩的修辞学意义 荀粲的“言不尽意”说(“言不尽意”说源自战国《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及《庄子。天道》“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盖理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久立立像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也;系辞焉以尽意,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因蕴而不出矣。” 王弻的说(“得意忘言”说也来源于《庄子。外物》 “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鱼,得意而忘言。”)欧阳建“言尽意”说《言尽意论》“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苟其不二,则无不尽矣。吾故以为尽矣。” ¬--言意之辩三种不同说法,分属两种不同的角度,从表达角度谈的“言不尽意” “言尽意”,从接受角度谈的“得意忘言”。前者就传递信息而论,后者就接受信息而论。都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葛洪与的修辞主张 葛洪--因时因地因境措辞而异的修辞观点:《抱朴子。疾谬》“善于依因机会,准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不?人之所讳,不犯人之所惜。” 《抱朴子。喻蔽》“昔诸侯访政,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 沈约--(“永明体”领袖)声律说“四声八病”。

刘勰的修辞理论 钟嵘《诗品序》论诗的修辞 诗的起源--(同刘勰)物感性动说“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不满“永明体”把诗的音律引向刻板机械的做法。

萧统《文选》第一次区分了诗赋文学同诸子史传的区别,使《文选》成为第一部诗文总集。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事理、词语和音律三者统一的修辞观。说明“避讳”修辞。

宋金元时期——成熟期

欧阳修、苏轼论修辞 欧阳修(宋初古文运动领袖)《六一诗话》“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事信矣,须文。” 苏轼《答谢民师书》“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王安石、司马光 王安石:注重练字“春风又绿江南岸”;论“用事、对偶” 司马光:论“婉转、镶嵌”修辞格。

黄庭坚(江西诗派创始人)“点铁成金”说——“古人之为文章,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夺胎(规模其意而形容之)换骨(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说——一种意同辞异的表达方法。“无一字无来处”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叶梦得、洪迈 叶梦得“言与意会,言随意遣”;“言与竟会,言中有节”;“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不见刻削之痕。” 洪迈《容斋随笔》论“比喻、叠字、双关、对偶、歇后、避讳、仿拟”。

朱熹“不必著意学如此文章,但须明理;理精后,文字自典实”。《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陈骙《文则》——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标志我国古代修辞学走向成熟)。

王若虚

陈绎曾 王若虚(1174—1243)藁城(今河北)。不满于黄庭坚诗文片面追求新奇:“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南遗老集。诗话卷中》。他极力反对黄山谷提倡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说,未免过于偏激。论词语运用——用词不当,词语冗复,妄改成语、„成言‟,文势不相承接。论旋造(如:“泉香而酒洌”,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倒装”格)、示现(“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归去来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将„示现‟分为三类)、用典、比喻、比拟、歇后、借代、夸张。

陈绎曾《文说》(1916被周钟编入《文学津梁》)。《文笙》(流传日本,名为《文章欧治》)。

《文说》——论“用事”(现代称为“引用”格);“拗语”(现代划归“错综”格)。把篇章作为一整体,分为头、腹、结三部分,“头起欲紧而重”,“腹中欲满而曲折多,欲健而快”,“凡结欲轻而意足,如骏马驻坡”。

修辞论资料汇编 宋代诗话大量出现,便产生了诗话汇编的书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魏庆之《诗人玉屑》;王构《修辞鉴衡》(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专书。)

词论、曲论修辞的产生 李清照《论词》“词别是一家”。其词论是格律词派修辞论的先声。张炎《词源》。沈义父《乐府指迷》。周德清《中原音韵》(总结北曲的作曲规律)。

明代--修辞学的纷争期 明代——纷争期

明初的修辞论 宋濂支持“台阁体(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身之不修,而欲修其辞,心之不和,而欲和其声,……决不可致矣。”《文说赠王生?》。李东阳(茶陵派领袖),反对“台阁体”。胡震亨《唐音?签》——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文体论的代表作——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

明中叶后的纷争 修辞学上复古思潮,前(李梦阳、何景明、等)后(王士祯<“……篇法、……句法、……字法”>《艺苑卮言》,李攀龙、等)七子。反复古思潮: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竟陵派(钟惺<竟陵人>、谭元春)。

李贽“童心说”和焦竑“性灵说”,都提出把真实感情放在第一位,反对复古修辞。

杨慎《词品》 谢榛《四溟诗话》 李腾芳《文字法三十五则》 高琦《文章一贯》——修辞资料汇编

费经虞《雅论》——一部重要的修辞资料汇编,提出一个带有总结性的修辞体系。

王骥德《曲律》(明代,南戏兴盛)

清代——丰收期

清初——进步思想家:顾、黄、王;反对封建专制,批判程朱理学。王士祯(康熙时期诗坛主要人物)提倡“神韵说”(力求“超脱”,要做到若即若离,容易使人脱离时代现实。)康熙下令编《分类字锦》(供修辞作文使用,并作序。)

乾隆时期,编《四库全书》。出现乾嘉学派(淹没于繁琐考证。)汪中《释三九》体现了考据学在研究修辞方面的作用。刘青芝《续锦机》(修辞学资料汇编。总结古代诗歌的修辞学的成就。)

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黄宗羲“诗以道性情”。邵长蘅《与魏书子(魏禧)书》论“定体、定格、定理”。叶燮(反潮流<即反形式、复古、教条的文风>的修辞理论家)《原诗》(继《文心雕龙》后,在修辞理论方面非常重要的著作)李渔《闲情偶寄》(论戏曲修辞)

康熙年间修辞工具书《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分类字锦》。

清代中叶——沈德潜“格调说”(代替“神韵说”);翁方纲“肌理说”(两者都带有复古色彩)。袁枚“性灵说”与以上两者相反。

清中叶及中叶以后的修辞学:清代中叶,特别是乾隆嘉庆年代,出现“考据风”。文风也走上拟古和形式的道路:文有“桐城派”,诗有沈德潜“格调说”《说诗?语》;翁方纲“肌理说”。反对的:文有史学家章学诚“文德说”和“文理说”、《古文十弊》;诗有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性灵说”。

李?《秋山论文》具体指出叙事的手法“顺叙、倒叙、分叙、类叙、追叙、暗叙、借叙、补叙、特叙、夹叙夹议”。袁守定《占毕丛谈》谈文和诗,甚为精辟。方东树《昭昧詹言》论诗法(“学诗六法”)及文法。包世臣《文谱》独创一修辞系统。施补华《?佣说诗》论修辞手法和辞语分类。唐彪《读书作文谱》论“修词”。

清代中叶及末叶——“桐城派”(方苞《望溪文集》论“义法”;刘大?《论文偶记》“行文之道,神为主,气为辅。”;姚鼐《古文辞类纂》论文学理论三要素“义理、考据、文章”、“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修辞四要素>);反对者是史学家章学诚“文德说”和“文理说”;《古文十弊》。

汪中的修辞论文《释三九》(一篇科学的修辞学论文)把数分为两类“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指出“虚数”的修辞意义;“辞之形容者”。

蒋澜《续诗人玉屑》精选千人的论诗歌方面修辞手法的材料;

修辞批评的代表作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说(„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怒,则知文德矣!‟”和“文理说(为文的„法度‟)”;

传统修辞学的重要里程碑刘青芝《续锦机》辑录前人修辞学的论述而加以编排。(金代元好问《锦机》); 传统修辞学的殿军刘熙载《艺概》文体分类的代表作。“文不外理、法、辞、气。理取密而通,辞取雅而切,气取清而厚”。“盖文惟其是,惟其真”。“辞之患,不外过与不及”。论叙事法、情景交融;“眼”:文眼、诗眼、词眼。

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和发展

新派修辞论的代表——引进日本修辞学的“仿日派”:龙伯纯《文字发凡》、王易《修辞学》《修辞学通诠》、陈介白《新著修辞学》。——模仿英国讷斯菲的《高级英文作文法》:唐钺《修辞格》(用白话文写作,建立我国第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修辞格系统。)

旧派修辞论的代表——郑奠《中国修辞学研究法》。杨树达《中国修辞学》《词诠》《高等国文法》。马叙伦《修辞九论》。张文志《古书修辞例》

修辞史上的丰碑——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年问世):建立一个崭新的、科学性强的修辞学体系。

白话修辞学和实用修辞学的发展——董鲁安《修辞学讲义》,金兆梓《实用国文修辞学》、石苇《作文与修辞》,汪震《国语修辞学》、宋文翰《国语文修辞学》。

第二篇:汉语修辞学论文

汉语修辞学论文

姓名:套德格日乐学号:2010147

5小品《奥运在我家》修辞分析

摘要:

近几年来,赵本山的小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多次被评为春晚的“小品王”,而其原因不仅在于自身的表演才能的突出,更得益于小品语言所采用的修辞方法。通过借助语言来塑造、描写人物达到舞台幽默效果,使得赵本山的小品在中国的喜剧小品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而本文将对其代表作《奥运在我家》中修辞的运用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引用 互文 谐音 俗语 讽刺 双关

一,引用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修辞手法。比如说小品剧本中赵本山的台词:“《许三多》看多了你,啥561是非常六加一。”,“你说当初网上申报遭到熊猫烧香 ”“不,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都色戒了吗?还扫黄。” “《投名状》兄弟不可信《集结号》阻止不可信,就是《色戒》才让我觉得女人更不可信。”等等。《非常六加一》《许三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投名状》《集结号》《色戒》这些都是通过恰到好处的引用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和节目名称从而表达其语言特色的,不仅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了说服力,富启发性,还达到了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的效果。

二.互文

互文指的是两个短语或句子中,语义必须互相补充,互相拼合的修辞手法。在小品的语言中,这种修辞的运用,可以是达到语义加强,强调自己的效果。比如说:

开场白中的:“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 昨天申奥,今天来电。儿子出门,收取信件;我在小屋,准备操练。”此处“明月”和“光阴”,“昨天”和“今天”,“儿子”和“我”,即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了互文修辞的作用。两两补充,互相拼合,语言简洁精炼的同时,还表达出了丰富内容,且读起来琅琅上口。

再如 “你看人家不显山不露水。”中的“不显山不漏水”,以及赵本山的:“她写书,我宣传,我出力她赚钱。扭秧歌腿脚不灵了,唱二人转嗓音不行了。”这段中的“她写书,我宣传”“扭秧歌腿脚不灵了,唱二

人转嗓音不行了”,宋丹丹的:“我们头可断血可流,奥运火炬不回头。”都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不仅避免了行文的单调,赋予话语变化美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和作用,同时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三.谐音

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的修辞格。谐音可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是构造幽默风趣的重要手段。

比如说黄健翔说;“我叫小黄 ”赵本山对答:“扫黄?”,赵本山说:“央视的?”宋丹丹却反问道“不是俯视的?”以及“捂到死精神”与“武士道精神”中的“扫黄”和“小黄”,“央视”和“仰视”,“武士道”和“捂到死”都是谐音修辞。这些谐音的运用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性和幽默感,在小品里相当出彩,起到了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四.俗语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熟语和歇后语三种形式。一般都短小,风趣形象且多为群众熟悉的语言。

比如说:“先初赛后复赛有去了大决赛。才知道人家哪个才叫帅,咋们哪个真是菜”“其实也不赖只是国民素质都提高,就是刷下来也不恼,只怪咋们太草包”。中的“草包”和“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用到的俗语,所以小品中运用这些语言,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内容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人物特征。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而且耐人寻味深受广大命中所喜爱。

五.讽刺

讽刺就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的修辞手法。

比如说宋丹丹在描述自己的书刊《月子》时的台词:“还行,虽然因为属于内部刊物所以市面上没有销售,但村东头的的厕所客流量创出历史新高。”

还有:“那是-------想当初我的《月子》曾轰动一时,推动了一股月子的热潮大街小巷的传诵手抄本,不但丰富了厕所文化,也改善了环境卫生。也改变了一种从随地大小便到文明入厕的生活习惯。对积极推动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曾出现梁沟畔子厕所纸贵现象。”以及赵本山的:“曾收到村前村后的光棍们追捧。这次村长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上厕所质量,所以实行了售票入厕读书。而且独家发行内部刊发,没想到刺激起了村民的强烈的读书欲望,相互宣传吹捧似周边村民骑车骑驴步行前来上厕所。形成梁沟畔子东西两头厕所一条街的繁荣景象。在新事物的催生下,带动了周边的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兴起,大大的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带动了一方的经济迅速发展。”

一本书刊没有起到丰富人们的文化充实人们内心的作用,而是对厕所的环境卫生起到了作用,显然是对人物白云的文化内涵以及村民的文化素养的讽刺,厕所一条街繁荣景象更是充分显示了《月子》这本书价值不高以及村民们素质低下和不注重文化素质提高的现状,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六.双关

双关 就是有意识的使用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和上下文中,同时兼有两层活两层以上的意思。例如:赵本山问:“谁先说呢?”黄健翔说:“随便把。”而后赵本山回应道,“随便,我不是个随便的人。”还有就是赵本山对宋丹丹说:“唉!老伴啊?17大召开了社会和谐发展了,嫦娥都能上了天,我们还有啥不能的呢?”

这两例中的“随便”和“嫦娥”都是双关语,“随便”本意是随意,怎样都行的意思,而这里的“随便”却有作风随便的意思;而“嫦娥”本意是传说中的人物,这里却指的是我国研发的嫦娥一号飞船,都在意义上有双重含义,运用这样的修辞不仅很好的将所表达含义体现出来,更有语言渲染力,提高表达效果,增加了话语的美感和情操。

总之,这部小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原因,不仅靠演员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同时更离不开剧本台词的设置,唯有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修辞,使小品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具趣味性个幽默感,更耐人寻味,才可以将人物形象和小品主题表达的更为贴切也更具吸引力。所以,一个成功的小品最主要的是它语言中的修辞所发挥的作用,让我们去细细品味小品中的语言特色。更能让你发现里面更多的趣味和知识。

参考书目:《汉语修辞学》王希杰

第三篇:汉语修辞学4多选

四、多选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现代汉语修辞学著作的有(ABC)。

A、刘勰《文心雕龙》 B、张志公《修辞概要》 C、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D、陆机《文赋》

2.解放后我国出版的修辞学专著有(CDA)。

A、《现代汉语修辞学》 B、《修辞学发凡》 C、《语法修辞讲话》 D、《修辞概要》

3.语言的三要素是指(ACB)。A、语音 B、修辞 C、词汇 D、语法

4.下列属于语言环境的是(AD)。A、社会、时代B、逻辑C、思想品德D、对象 5.下列句子表达效果不好的有(ABD)。

A、三个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B、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C、铜臭染污了灵魂。D、我们不仅要把文章写得生动,还要把文章写得通俗易懂。

6.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是(ACDB)。A、准确朴实 B、简洁有力 C、新鲜活泼 D、生动形象

7.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有(ABD)。

A、暑假里,爸爸陪同我去黄山玩,爬天都峰。B、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C、程老师的一番话,好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流到我的心田。D、上课以前,班主任就把王老师生病的新闻告诉了同学们。

8.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ABC)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臵。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9.下列各句都有成语活用的现象,活用方式为“易色”的是(CA)。A、此人的字龙飞凤舞,只能半认半猜。B、不占不贪,理得心安。

C、为了考取研究生,已居高官的他仍执着追求,迎难而上,这种自讨苦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D、珠江漂流队骑“虎”难下。

10.下列各句中都有成语活用现象,活用方式是“别指”的有(CA)。A、这出戏与原作虽貌离却神合。B、白洋淀农民望“洋”兴叹。C、元旦将至,商场天天人山人海,对此,一家新闻单位以《商家开始度日如年》进行了报道。D、我校新建了一栋教工宿舍楼后,教师人人安居乐教。11.整句包括(AB)。

A、对偶句 B、排比句 C、长句D、短句

12.下列各句对长句的特点解说正确的是(AB)。

A、信息丰富 B、气势充畅 C、明白易懂 D、感情色彩多样

13.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ABD)。A、合叙改分述 B、运用叠用句 C、复句改单句D、抽出修饰语

14.下列对口语句表述正确的是(BCD)。A、整齐的句子相对较多。B、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C、语气词相对较多。D、简略的句子相对较多。15.下列各句属单句中成分倒装的句子是(ABCD)。

A、可惜了,空调滴水。B、四时皆美虎山丘。C、解剖实习了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杨的声调对我说…… D、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16.下列对基本语音段落表述正确的是(AC D)。

A、四音节的语音段落具有很强的双音节节奏化倾向。B、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顿歇不一致的地方只限于四音节的语音段落。C、在现代汉语的语句中,双音节是占优势的基本语音段落。D、在现代汉语语句中,三音节语音段落是为了和双音节、四音节语音段落起调节作用。

17.下列词组属偏正结构的是(ACD)。A、参考资料 B、南水北调 C、投资项目 D、服务态度 18.下列词组属主谓结构的是(DC)。A、调查结果 B、服务态度C、南水北调 D、西电东送

19.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是(BDA)。A、现代汉语的押韵方式和古代大致相同。B、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C、非韵文文体不能用韵。D、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20.下列对叠音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相同语素或音节的重叠有两类:一是重叠后自身成词,一是重叠后与其它语素组合成词。B、数量词不可重叠。C、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D、相同音节的重叠带有音乐性,显得和谐悦耳,流畅动听。

21.下列著作中,对修辞格进行详细分类的有(BCD)。

A、刘勰《文心雕龙》

B、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C、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D、唐钺《修辞格》

22.下列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格的有(BCD)。

A、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B、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C、夕阳西下,晚霞似火 D、猫在稿子上踩几朵小梅花

2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是(BCD)。A、“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B、话里有文章。C、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D、我国的大城市很多,像北京、上海、广州等。

24.借代的方式常见的有(ABC)。

A、以部分代整体B、以具体代抽象 C、以专称代泛指 D、以特征代本体

25.下列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格的是(ABC)。A、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今天回家了。B、大树穿“盔甲”。C、教材——让历史告诉来。D、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26.话语的具体环境是指(BC)。A、社会、时代 B、上文 C、下文 D、场合 27.下列句子在语言的锤炼方面做得不够的是(BCD)。

A、铜臭染污了灵魂。

B、病房只住着一个被烈火烧伤的重伤员。这时,小分队的同志们已经有些累了,但谁也没有显出松懈。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在这一个观众面前表演起来。

C、在我们成长的每个脚印中都有您关注的目光。

D、南京万人坑的累累白骨,揭露了当年日寇大屠杀的罪行。这个血淋淋的历史事实是不会被篡改的,今天不会,明天也不会!

28.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BD)词语运用不当。

A、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B、公安战士早就设下了陷阱,量他们也跑不了。C、您的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D、老爷爷,您几岁了?

29.以下属于修辞方法的是(BC)。A、疑问句B、设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30.下列词组属述宾结构的是(BC)。A、调查报告 B、调查真相C、传播消息 D、传播媒介 31.下列属于叠音词的是(AB)。A、悄悄 B、纷纷 C、天天D、炯炯 32.下列各句属于借喻的是(AB)。

A、西宁八名金融蛀虫平均三十二岁。

B、山西筹建教育立交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C、“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D、指甲——体内疾病的荧火屏。3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是(AD)。

A、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B、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C、猫在稿子上踩几朵小梅花 D、流连期间,仿佛臵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篇:汉语史论文

被动式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并阐述汉语中被动式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关键词:古汉语,意念被动句,被动式,发展演变

汉语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句式,根据主语与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两类。主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的句子。简言之,被动句就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古汉语由于历史悠久,它的被动句式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且拥有丰富多变的句式,这必然会产生被动句与主动句难以区别的问题。本文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意念上的被动句

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指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句子中的意思上去理解,没有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也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这与主动句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例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从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金石”、“兵、地”、“蔓草”是不能发出动作行为的事物,所以只能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即“金石”是被“镂”的,“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蔓草”是被“除”的。又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兔”在前一分句中是动词“得”的宾语,是受事者,在后一分句中则是动词“得”的主语,但表示被“得”,仍是受事者。“人”在前一分句中是动词“知”的主语,但表示被“知”,是受事者,在后一分句中则是动词“知”的宾语,仍是受事者。

二、被动式

被动式是指被动句中有表示被动词语的句子,是一种有被动标志的句子。被动句发展到后来,被动式逐渐取代意念上的被动句,成为古汉语中占主导地位的被动句句型。被动式的标志是放在句子谓语动词前面或后面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归纳起来主要有“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见„„于„„”式、“被”字式等。

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种被动式句型:

(一)“于”字式

这种句式常以“主语+动词+于+名词”的形式出现。例如: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传・鞌之战》)。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篇》)。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对于这种带“于”的被动句,介词“于”本身是没有表示被动意义的,其被动意义是由介词“于字所介绍或引进的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而产生的。因此,在分析和理解“于”字式的句子时,就不能单从介词“于”字来判断是否为判断句。在古汉语中,“于”字宾不限于表示被动,还常用以表示处所和时间、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比较对象等。例如: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越王勾践棲于会稽之上。(《国语・勾践灭吴》)。“于”表示处所。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尚书・无逸》)。繁启蕃长于春夏,积蓄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以上表示时间。

先民有言,询于芻荛。(《诗经・大雅・板》)。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郑伯克段于鄢》)以上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上表示比较对象。所以,在分辨“主语+动词+于+名词”这种句式是否为被动句时,关键是判断“于”字后面的名词是否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当这个名词是施事者,则句子为被动句,否则就不是被动句。

(二)“为”字式

这种句式的结构主要是“主语+为+名词+动词”例如: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句中的介词“为”用以引出施事者,“名词”作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施事者),后面的“动词”为及物动词。有时,“为”字后面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为”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与其后紧接的及物动词构成被动式。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为戮没”就是“被戮没”,“为禽”就是“被擒”。

有时,“为”字前面的主语也可以不出现,同样具有被动性质。如: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到战国末,用介词“为”的被动式逐渐发展成“为„„所„„”的被动式,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放在“为”和“所之间,即构成“主语+为+名词+所+动词”的句式。例如: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上下》)。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为„„所„„”结构是战国末期以后,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在古汉语里,介词“为”后的行为动词优势也可以省略,使“为”和“所”连载一起出现。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为”字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比较广泛。用介词“为”表示被动意义的语义是由动词“为”转化而来的。所以“为”的本义是作动词,表示“做、作为、成为”等,之后才慢慢演变为表示被动的意义。

(三).“见”字式

这中句式通常是在及物动词前加助动词“见”构成“主语+见+动词”的被动式。例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盆成括见杀。(《孟子·尽心下》)。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话总用助动词“见”构成的被动式“见”字后不能直接引进行为的施动者。放句子需要明确表示动作的施动者是,则需要用“于”字里引出。这和“为„„所„„”式都是比较确定的被动句式,一般只要出现这样的句式就可判断为被动句。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后来表示被动的助动词“见”又演变成了副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人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这类句子的结构域“见”字句的被动式结构相同。但是,根据前后文的语义关系,可以看出,当“见”字表示被动式,句式结构为“受事主语+见+动词”,当“见”做副词时,句式结构为“施事主语+见+动词”。由此可辨析句子是否为被动句。

(四).“被”字句

“被”字句在先秦时很少出现,在汉代才出现得多一些。“被”既可以作为助动词放在动词前,也可作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发出者,构成“主语+被+动词”或“主语+被+名词+动词”的被动句式。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白居易《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含有“被”字的句式都理解为被动。例如: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墨子・尚贤中》)。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闻妻言,如被冰霜。(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被”字的本义为“衣被、寝衣”,表示被动意义的“被”是由本义引申为“覆盖”,再引申为“蒙受、遭受”,最后由及物动词“蒙受、遭受”虚化为助动词的。因此,当“被”字后面仅有名词而无动词即为“主语+被(动词)+名词”时,“被”字本身就作为动词用,再结合全句或上下句的语义关系,即可知上面三个例句中前两例句的“被”的意思是“蒙受、遭受”的语义,第三个例句中的“被”的意思为“覆盖”的语义。三.总结

综上可知,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丰富多样,我们在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积累,巧妙地运用语境关系、句式转换、文言常识和历史知识等方法来分析、了解古汉语中被动句式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从而发掘汉语无限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王力《汉语史稿》

王力《古代汉语》

《汉语被动句的发展》

《古代汉语中典型的被动句标志和句法结构研究综述》

第五篇:汉语史学习心得

《汉语史》心得

学了一学期汉语史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本人对语言类的课程有些恐惧,感觉语言类的课程太难了,但通过这一学期对汉语史的学习,虽然没有学的十分好,但我对语言的反感不是那么的强烈了,也对我们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语史这门课程给我的感觉是语言特别是汉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地增加音节,减少音节或者音节永远的消失。通过学汉语史我对一些语言学学家有了比在古代汉语课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古代的学者段玉裁,近代的学者王力、吕叔湘、蒋绍豫、向熹等人,外国的学者太田辰夫。

通过这一学期的上课,我了解了汉语史这门学科的创立的标志是1958年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出版,对于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有了比以前跟深刻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是较浅层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而且接触到了《切韵》这本韵书,知道了“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等36字母,知道了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了解声母类别和韵母类比的方法。

总之,通过对三十多节课对汉语史的学习,虽说没有把汉语史学的十分精十分透,但是也是我比较用心学用心听用心记的一堂课,也了解了汉语史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它的组成部分,哪些学者对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还是要谢谢老师的讲授,辛苦了。

下载汉语修辞学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修辞学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修辞学》教学考一体化资料解析

    《汉语修辞学》教学考一体化资料 一、 单项选择:每个小题1分,共50分(总分50.00) 1. 下面句中的“东西、人家、报告、地道”需要读轻声的 是( ) (1.00分) A. 下午听报告 B. 你的发......

    修辞学

    春晚小品中的修辞运用春晚作为全国人民除夕之夜的必备大餐,已经伴随我们近三十年的时间,而其中的语言类节目更是让大家记忆深刻。小品是一门借助语言来塑造描写人物的舞台幽默......

    修辞学教案

    对偶 听《杀破狼》,分析歌词中的对偶现象,引出对偶的定义。 板书歌词 “生是为了证明爱存在的痕迹,火 燃烧后更伟大的生命; 杀是为了歌颂破灭前的壮丽, 夜是狼深邃眼睛,孤独等待......

    修辞学论文

    浅析白岩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之 修辞与题旨情境内容 【摘 要】修辞是人们准确表达生活的必要手段。修辞要适应题旨情境,要根据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

    修辞学读书笔记

    修辞学读书笔记 一.分析比喻和比拟的关系。 比喻是指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一个比喻包含了主体和客体两部分,而且主体和突破口体是互不相同的两事物,这样,比喻才有意义;但是二者在书......

    言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期末模拟试题 (2008-12-13 13:25:05) 转载 标签: 分类: 2009宽城电大辅导 文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 押韵,隔句押韵。排韵,即......

    修辞学重要性

    不管西方所理解的修辞是被定义为“说服艺术”,“良言学”(“the science of speaking well”),还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它在以非暴力......

    英语专业修辞学

    Simile and metaphor Simile: A simile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