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爱华 四年级《精打细算》
寻找新思路 构建新课堂
——“精打细算”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曾东槐
以“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问题延伸”为六步走的“大问题”课堂教学,是追求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它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黄爱华
课前思考 1.研读文本
“精打细算”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力求通过“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发展推理能力,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小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与算理,初步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发展推理能力。
(3)感受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2.抓核心词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依托情境的具体数量,借助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转化为整数的除法计算;也可直接根据“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跟着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因此,本节课的核心词为“转化”。3.提大问题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
(2)计算小数除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怎样计算小数的除法呢? 4.设计板书
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2.还有其他方法吗?3.怎样计算小数除法?
课堂回放
镜头
一、建立关系,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2000÷5=、200÷5=、20÷5=。
师:你能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生1:2000÷5=400,200÷5=40,20÷5=4,这几道题太简单了。
生2:计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是简单些,但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除数都是5,被除数从上往下看,每次都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商也跟着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生3:这不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规律吗?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跟着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生4:根据这个规律,我还可以往下写2÷5=0.4,0.2÷5=0.04。
师:这两个算式和上面的三个算式一样吗?
生4:不一样,上面三道题是整数除法,下面两道题是小数除法。
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5:可以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生6: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
生7:计算小数除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怎样计算小数的除法呢?
师:如果从这三个问题中选一个先研究,你会选哪个问题呢?
生9:我想先研究第三个问题,如果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第一、二个问题应该也会明白的。
策略分析:通过研究相关联的五个算式,建立起算式与算式的关系,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的联系。通过交流,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了一系列的疑问,教师与学生对疑问进行梳理,本节课的大问题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镜头
二、尝试探究,展示分享
1.初探算法
师: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甲商店 5包牛奶卖11.50元,乙商店6包牛奶卖12.90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
生1:这个问题简单,分别算出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就可以比较了。
生2:甲商店的牛奶单价,你知道怎么算吗?
师:生2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敢试一试吗?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打开练习本,开始尝试计算,我穿梭在他们中间,发现不同的算法时,让其板书到黑板上。
生3:①1150÷5=230,115÷5 =23,11.5÷5=2.3(元)。
生4:②先把11元平均分给5盒,每盒分2元,还剩下的1元与5角合在一起是1元5角,再将它平均分给5盒,每盒再分3角,2元与3角合起来就是2元3角。
生5:③用竖式计算
师:现在有三种算法,你们认为哪一种算法正确呢?
生6: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它根据我们学过的规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也是正确的,它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答的。第三种方法我没看明白。
师:那我们请出这个做法的原作者上台跟大家讲一讲他的想法,好吗?
众生:好!
教师请生5上台当课堂“小先生”分享他的想法。以下是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教学片断。
生5:(1)请大家听我说:我是先用11除以5,商2写在个位上,并在它的后面加上小数点。2乘5得10,11减10余1,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是15,用15除以5,商3写在十分位上,3乘5得15,15减15等于0,所以这道题的结果是2.3。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沉默许久,无人提问。
师:我想问个问题,可以吗?
生5:可以,请问吧!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
生5:2是11除以5得到的商,表示2个一。
教师的一个问题马上打破了班级的寂静,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提问。
生7:那这里的3又表示什意思呢?
生5:3表示的是3个十分之一。
生8:那15又表示什么呢?
生5:15是11除以5之后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的结果,它表示的是15个十分之一。
生9: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呢?
生5: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商“2”表示2个一,商“3”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2和3之间加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对生5的回答,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教室内又是一片安静。
生5: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众生:没有了。
(4)生5:感谢大家听我分享。
策略分析:以“元角分”相关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索小数除法的素材。围绕“大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有利于从多角度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续对比各算法之间的联系埋下伏笔。对本节课联系最紧密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方式进行展示,真正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为了方便学生互动交流,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话语系统”给“小先生”,这个系统共有四句话,分别是:1.请大家听我说。(让大家进入他的表达)2.我要强调的是。(实际是在找重点难点或者是易错点)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马上进入生生互动状态)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有礼貌地结束他的表达)
2.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刚才的三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生1:对比第二、三两种解法,我觉得它们是有联系的。第二种方法中的11角平均分给5盒其实就是第三种方法中的11除以5,1元5角也就是15个十分之一,第二次分得的3角表示的就是3个十分之一。结果2元3角其实就是2.3元,所以要在2和3之间加上小数点。
生2:对比第一、三两种方法,我觉得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我认为小数的除法可以把它先看作整数来计算,11.5除以3,可以想成115除以3,结果等于23,那么11.5除以3的结果就是2.3,所以第三种方法中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策略分析:学生板书的三种独到的解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二、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算理很好地进行整合。第一种方法是对第三种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加深了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理解。
3.融会贯通
师:乙商店的牛奶单价,该怎么算呢?
生1:12.9÷6。
师: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用列竖式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生试做。
师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当课堂“小先生”,一个讲解,一个板书。
以下是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教学片断。
生2:(1)请大家听我说:我是先用12除以6,商2写在个位上,并在它的后面加上小数点。2乘6得12,没有余数。把9落下来,9除以6,商1写在十分位上,余下3,在3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30除以6,商5写在百分位上,最后结果是2.15。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余下3之后,还要添0继续除。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生3: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呢?
生2: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看,这里余下的3表示的是3个十分之一,在后面添上0,表示的是30个百分之一,它与3个十分之一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
生2:对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3:你回答得非常好,听了之后,我完全明白了,谢谢你。
生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众生:没有了。
(4)生2:感谢大家听我分享。镜头
三、共同概括,问题延伸
师:课前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
生1:我会说今天在学校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生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要添0继续除。
师生共同梳理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到目前为止你有什么新的疑问吗?
生:如果遇到除数也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么做呢?
师: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先回家自学。
策略分析:经历了算法探索、算理分析之后,教师适时提供小结、建构的机会,能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整体印象,很好地将本课所学的重要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炼出来。课后反思
“精打细算”既是小数除以整数的第一课时内容,又是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可以用“讲解法”,讲清解题步骤和重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课的设计中,执教者选择的是后一种做法。纵观整节课,主要应用了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
(一)接通源头,引出活水——“大问题”生成策略
一节课的“大问题”如何来,是很值得去研究的。上课出示的三个算式2000÷5=、200÷5=、20÷5=,让学生感受整数除法的意义,体验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当学生继续写2÷5=0.4,0.2÷5=0.04这两个算式的时候,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整数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让学生由此沟通五个算式的联系,并引发种种疑问。执教者采用的是将本课学习内容的“源头”接通,并引出问题的“活水”来,本课的“大问题”也顺势得出,由此学生也对本课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简中求实,以简驭繁——“大问题”导学策略
本课主要安排两个范例:11.5÷5=2.3,12.9÷6=2.15。其中前例是初步探究算法的共性问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其竖式算法和整数除法的基本相同,只要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此乃本源,算法本身虽简单,探究生成却不简单,更何况它是整个单元的支撑点,所以这“简单算法”的教学须扎实。在这一环节的导学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问题时,教师及时介入,扮演学生提问,引发全班学生互动、交流,真正做到深入理解“简单算法”中的道理,在简中求实。
后例则属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算法的一类特殊情况,乃支流,算法虽复杂,但只需以简驭之,在前例基础上专攻一点——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 0再除的问题。体现简单与复杂的这种辩证关系。同行评析
本节课中,教师以五个算式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提出三个“大问题”。接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这一问题情境中尝试计算小数除法,在多种算法展示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去质疑、去梳理,学生在老师特意构建的交流展示平台上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法、算理。最后,在教师的有意设问下,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回顾与整理,再次完善知识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新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整节课以“大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新旧知识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算法、分析算理、概括提升,达到自主高效地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我认为这节“大问题”课堂教学有三个大亮点:
一、引领与放手,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空。
教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让学生计算三个算式的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教师在“引”,引领学生从旧知中挖掘新知的生长点。师生开放式交流是教师在“放”,放手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最佳自主学习状态。
二、“课堂小先生”构筑自主表达、互动交流的平台。
一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能得以突破,尝试后的展示交流是关键。本节课使用的“课堂小先生”策略及教师为“小先生”提供的“有效话语系统”使展示交流活动成为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充分放手,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表达、互动交流,让“小先生”利用“有效话语系统”顺利、高效地开展生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对比、分析、概括,从而完成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突破本课重难点。
三、策略性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课堂小结阶段,我们常常习惯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试图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与建构。殊不知,学生在回答时常常“只见木,不见林”,答案是凌乱而零散的,完全不能达到完整建构知识的目的。而本节课中,教师的有意设问“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有技巧的提问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回答者变为主动的“讲解者”。这样的转变促使学生自动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概括与梳理,这就是一个高效的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评析: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程红霞)
第二篇:黄爱华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黄爱华
(板书:百分数)
师:黄老师让每位同学到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到的请拿出来。(众生开始翻开自己的本子)师:好找吗? 生:好找。
师:怎么会那么好找?(面带疑惑)生:有很多。
师:这说明什么?(走向一生)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师:很常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来,(做举手状)说说在哪里见到过? 生:它在衣服上就有的。生:在新闻联播上有播出。生:在书里有。生:在旅游景点有。师:旅游景点怎么写的?
生:就是,假如说今年比去年旅游的人多了50%。师:有这样的数据显示的?很好!(请旁边一生回答)生:在牛奶盒上里有。师:上面怎么写来着?
生:上面写着牛奶的浓度是95%。师:哦,95%的牛奶啊?可能更多的同学喝的是100%的牛奶。生:在地图册上有。
生:在旁边的座位和老师上面有。师:(侧身看老师座位)老师座位上有? 生:老师的人数占座位的80%。
师:哇!你都能看出来啦?今天的上座率,是吧?或者今天老师的人数占整个座位的80%,这个好象没有啊?(右手放在腰上,做疑问状)生:在上面。
师:上面很多空的(右手指向“上面”方向),你就能做这样的判断,是不是?这个同学的百分数啊,没有写明,就能很具体地看出,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一种思考、自己的一种计算来判断出来的(边说边用手做思考状)。这不是一般的水平了!厉害,厉害!还想说,(走向另一组后座一生)你说。生:我的铅笔盒里面也有。师:铅笔盒里——
生:铅笔盒里的东西,占我的铅笔盒的90%左右。师:90%,还左右,好。(返回讲台,面向众生)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有的是在生活当中找到了百分数,有的是对生活当中一些现象做了一些分析、计算得到的百分数。总之说明一个问题,生活当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地广泛。我也找了,愿不愿意看看我找的? 生:愿意。
师:好。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个百分数。(大屏幕显示: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认识这种酒吗? 生:认识。
(大屏幕显示:茅台酒的酒精度38%,酒鬼酒的酒精度52%)。生:哈哈。(众生笑)师:知道我在哪里找到的吗?(众生猜测)生:酒瓶的标签上。
师:没错。酒瓶的标签上也找得到。我在想,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研究。想不想研究? 生:想。
师: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还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啊?(众生思考)
生:百分数后面为什么要加一斜线和两个圆圈? 生:为什么那个数字在%号前面而不在它的后面? 生:百分数怎么长的跟分数不一样呢?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呀?(一生坐着回答)师: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好问题!还有吗? 生:百分数后面那个两个圈加一斜线,那叫什么?
师:什么符号?对吧,百分数到底是怎么写的,我觉得可以把你这个问题放在他那个“和分数有不同”里面,好不好?(返身请一举手学生发言)生:百分数代表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这句话可换成,什么叫百分数?或者是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为什么许多商品后面的标签上都用百分数,而不用分数?
师:对啊,为什么?这还是我那个问题啊,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用百分数而有的时候不用分数呢?
生:为什么百分数说起来都说90%,从来没有说超过100的?比如说101%这样。师:有啊,谁说没有呢?除了有90%,也有101%,你想问什么? 生:90%人们常用,为什么101%、102%都不太用?就是分子超过100的。师:不太用是吧?(众生轻声答是)这生活当中为什么101%、102%这么少见?见得比较多的却是小于100%的,是这个意思吧。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的,值得思考。刚刚那个同学就问这个问题,说“人们在生活当中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却不用分数呢?”,反过来想,是不是生活当中都用了百分数,就没有用分数了呢? 生:(齐声)不是。
师:那说明百分数是有的时候用,有的时候不用。那这里有个问题就可以讨论了,百分数在—— 生:在什么时候用? 师:对啊,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用百分数?这又是问题啊?太棒了,一点点时间,我们问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稍微整理一下,写在黑板上,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好不好? 生:(整齐、大声)好!
师:那你们认为,第一个问题应该写什么? 生:为什么要用百分数? 生:用处。
师:也就是到底用它有什么好处?(板书:1.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好,第二个问题?
生:百分数的意义?(众生断断续续说)
师: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板书: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众生各自表达意思)在什么情况下用?好的,在什么情况下?(板书:3.在什么情况下用?)第四个问题?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师: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板书:4.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刚刚这位同学说的,为什么生活当中6%、90%用得多,101%那些就少呢?这个问题也可以思考的,我们不作为今天的重点,有时间我们也讨论讨论,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你们看,这几个问题,是黄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你们自己研究? 生:(异口同声)自己研究。师:自己研究,你们手头有素材? 生:有。(一生附和)
师:自己找了一些百分数,是不是?(返回讲台)黄老师又提供了几个,这些都可以,那这四个问题,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也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生:好。
师:必要的时候,抓个笔,把关键的地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如果不够就再长一点,好,开始。(众生陆续拿笔写字,师走向学生中间巡视,不时走近学生,看其在本子上回答的问题,还对一生进行肯定和对一生进行指正)
师:非常好,同学们写出了很好的想法,且非常有自己的见解,继续。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跟别人交流交流? 生:想。
师:好,我的意思是我们还没写完的先不写,留在脑子里头(做双手抱头动作),我们来讨论!谁最想先说的,就说吧。
生:我想解释第四个问题。百分数是在比较精确的情况下用的,而分数是比较大概的内容。
师:比较大概,没有了精确。(看黑板)第四个问题,“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是吧?他的观点是百分数更精确一些,分数就没有那么精确了。这个问题啊,再思考,还有呢?(几生举手,请一生发言)
生:我想解释第二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跟分数相同,比如50%,可以写成50/100。(师作认真听状)
师:同学们,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怎么去描述它呢?(返回讲台,面向大家)咱们班 5 同学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它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众生附和)那么我们的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吗? 生:不是。(一生原位作答)
师:应该怎么说?它表示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不是几分之几,它是百分之几,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是不是每一个百分数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是。(大声)
师:比如说,我们的青岛啤酒,它的酒精度是3.4%,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3.4。(一生答)
师:3.4看作100份?这个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写成3.4/100?(板书:3.4/100)那这个3.4/100是表示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把青岛啤酒看成100份。
师:这句话再说得具体一点,多少青岛啤酒啊? 生:一瓶青岛啤酒看成100份。
师:把一瓶青岛啤酒看成100份,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这里头什么占3.4份呢?(返回讲台)生:酒精度。(几生举手,但都齐声说)生:酒精在一瓶青岛啤酒里面有多少含量。
师:(点头肯定)把整个这一瓶酒看成100份,这里面的3.4份是纯酒精。再看第二题。(指向大屏幕)
师:茅台酒把什么看作100份?(众生回答嘈杂)把整个这一瓶茅台酒,但不一定是一瓶,有时候一杯也是可以的啦!一杯就谈一杯嘛,一箱就谈一箱嘛,总之你把这个酒要看作多少份? 生: 100份(众生齐声答)。师:那里面这38份就是—— 生:(大声)纯酒精。
师:没错,纯酒精。再看酒鬼酒。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齐声)酒鬼酒。
师:把整个这个酒鬼酒看作100份,这个里面的52份是什么啊? 生:酒精。
师:对了。同学们手头还有很多的百分数,是不是总是把一个整体看作100份?看看,(用手指向大家桌面)生:是的。
师:那我们就刚才那个同学说的第二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它表示什么?一个数,(板书: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百分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几分之几。师:到底怎么写? 生:百分之几。
师:几分之几还是百分之几? 生:百分之几。(大声)
师:没错,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就叫作百分数。这意义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生:是。
师:这三种酒咱们比比看?(指向大屏幕)哪种酒最厉害啊? 生:酒鬼酒。
师: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
生:能。师:怎么看的呢? 生:看谁数字大。
师:都是100份,是不是?大家都是100份,就很容易比较出,是吧?是这个意思?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正是因为它,大家都是100份,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出哪种酒的酒精含量更高一些,是吗? 生:是。
师:那么谈到这里,好象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指向板书)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啊?因为大家总是把总数的含量作为100份,所以特别的便于—— 生:比较。
师: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人们干什么的时候会用百分数?(走向一生)你说。
生:一般在很复杂的事情里,可以用百分数。师:什么叫很复杂的事情?
生:很难弄的一件事情。(几生举手)
师:什么叫很难弄?(几生发出笑声)很难弄好像很难比。生:很难比的。
师:就是用分数去比,就没办法比较的情况下,我会用百分数,是不是?你比如说,你到商场里面去给你爸爸买一种酒精含量较低的酒,结果我们到了商店里面一看,那酒瓶的标签上写的不是百分数,而是写了很多分数。生:太麻烦了!(一生附和)师:难不难? 生:难。
师:主要是很难比较,哪种酒的酒精含量低还是高?是不是?所以说,人们这个时候,用上百分数就很好比了。
师:人们的生活当中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的时候,人们也会用百分数。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指向大屏幕)你们看看。
(大屏幕显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占23.8%)
师:这是一次亚运会的金牌分布统计图。看到中国没有? 生:看到了。师:还看到谁?
生:韩国、日本、其它。师:还有其它。中国厉害吧? 生:厉害!
师:怎么一眼就看出那么厉害的呢? 生:因为中国百分数高。(一生回答)
师:你看,(指向大屏幕)中国占40.3%,中国获得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40.3%,你韩国才多少? 生:18.5%。师:日本呢? 生:17.4%。
师:参加亚运会的所有的其它国家合在一起才—— 生:23.8%。
师:中国厉害不?(竖起大拇指)生:厉害!师:那么从这个图本身(再次指向大屏幕),我们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百分数好不好? 生:好!
师:便于人们去分析、比较。当然这是调查统计出来的一个结果了。往图上这么一画,我们就一眼能看出来。其实这个时候,虽看不到,我们到底获了多少枚金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咱们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百分之几,一眼就能看出。好,我想第三个问题我们又解决了。第四个问题,那么“和分数比较到底有什么不同?”,在意义上跟分数比较,有没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一生举手,师走向该生)生:就是如果把百分比,那个百分之几化成分数的话,那个一百分之几,它的分母是永远不能变的,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师:同意吗?(转向旁边学生)生:同意。(齐声)
师:这个同学说的是,百分数的分母始终是多少?(转身指向黑板)生:100。
师:但是分数的分母就? 生:可以变。
师:就不一定是100。这样说可以吗? 生:可以。
师:(伸出一手指高举)第二个不同是什么?(高举两只手指表示,并请旁边一生)生:分数是几分之几的,百分数是百分之几的。
师:这个同学说得跟那个同学说得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分数怎么读? 生:几分之几。
师:百分数我们就把它读成? 生:百分之几。
师:从这个同学的回答中,我们能悟出这个道理。咱们百分数的读法还是有点不一样 的。(走向大屏幕,并指向数字)会读吗? 生:会。
师:中国占多少?(再次指向)生:40.3%。
师:非常好!读百分之四十点三,不要读成一百分之四十点三,这跟分数是不一样的,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个不同呢?(一生举手,走向该生)这个同学没回答过,好,你来说吧!生:就是百分数用的多,而分数不太常用。因为有时候我们比较起来,分数难比较,百分数容易比较。
师:他从这个百分数的一些特征上来说明,百分数便于比较,分数就没那么好比较,是吧?但是分数可不可以比呢? 生:(大声)可以。
师:好,第三个不同。第四个呢?
生:(看大屏幕)百分数后面有个百分号,分数不是,分数中间有个一横,跟它这个地方不相同。
师:就是说,刚刚大家开始提问题的时候就说了,长的不一样嘛!
其实就是写法不一样,百分数大家都发现后面有个什么符号,是吧?(返回讲台,望向大屏幕)那个叫百分号,百分号怎么写,大家看黑板。(板书:%)写百分号的时候,先画个圈,然后画一条斜线,这个斜线跟水平线大约成45度,然后下面对应的再画个圈,这就叫百分号,会写吗? 生:会。
师:(高举一手)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好!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先写40.3,再加上百分号,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
生:会。
师:OK。第四个不一样,叫写法不同。还有啊?(几生举手,走向一生)好,来,站起来!
生:一个是分率,另外一个是百分率。分数是分率。
师:很好啊,请坐!咱们百分数,它又叫作百分比,或者叫作百分率,那么分数又叫作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同学的回答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学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他说的分率,同时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有没有? 生:有。
师:生活当中很多这样的应用,(指着板书)但是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又叫作百分率。所以说百分数,生活当中看到的百分数后面通常加不加单位的啊? 生:不加。
师:不加单位,它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指向刚才那生)这个同学的回答很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这又是一点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如果把百分数换算成分数,分数下面这个分母永远就是一百,分数下面分母是可以变动的。
师:就不一定是100喽,是吗?什么都可以,这个同学他说得也有道理,他实际上在告诉我们,某些百分比,你看(手指向板书),还有3.4%,看到没有?分子上写得是什么数?小数,是吧?我们刚刚还看到38%,一百分之三十八,分子分母可以怎么样?可不可以约分? 生:可以。
师:是可以约分。分数里头一般要约分,但是百分数里头约不约分? 生:不约分。
师:一约就变成什么了?分母就不是100了,是吧?正是因为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分子就有可能出现3.4(指着板书3.4),就有可能出现38,还可能出现52,还可能出现 象这个图上那么多的小数这种情况(指向大屏幕)。这个不同我觉得找得也好,六个不同了。
生:分数和百分数的单位不一定相同。
师:单位,分数单位不一定相同?具体一点说。生:比如说,50%在分数里可以写成五十分之二十五。
师:它的分数单位就不是二分之一了,对吧?而百分之一总是一百分之一,它的分数单位,很好,(回讲台,指了一下板书)哇!我们刚刚找了多少个不同啊? 生:七个。
师:七个不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平时脑子啊,把它想开去,可以想出非常非常丰富多彩的这种想法。
师:想想,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回头看了一下板书)
生:为什么百分数那个一百怎么不写出来,(看一下大屏幕,师也跟着回头看了一下)而分数写出来一百,假如一百分之四十,会写出来,而百分数不写出来一百啊? 师:他的意思你听明白没有? 生:听明白了。
师:就是,百分数为什么要用一个百分号这样来写?你们说用百分号的目的是什么?(把话筒递给一生)你说。生:百分号就代替了一百。师:为什么要代替一下? 生:方便。(一生附和)师:方便什么?
生:方便书写。(继续答)
师:这倒也有道理。方便书写,还方便什么? 生:方便统计。(一生发言)
师:方便统计。那么我统计,正是因为它跟很多分数—— 生:不一样。
师:我觉得它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把百分数跟分数怎么样? 生:作比较。(有人答)
师:区别开来,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数啊? 生:百分数。
师:所以我们把它写成用%的形式,这样就区别开来了,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来看一两道题目。(望向大屏幕,指了一下,众生开始看)这里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们是不是都是百分数呢?(大屏幕显示:75/100、51/100、87/100)生:是。
师:不一定,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显示: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第一句话,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这个75/100可不可以看成是百分数? 生:可以。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大声)
师:把谁看作100份啊?(望向大屏幕)生:把鸡。
师:到底把什么看作100份?鸭的只数看作100份,鸡的只数就是这样的75份。我们再来看,(大屏幕显示: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生:是的。
师:有没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有。
师:好,谁看作100份? 生:铁丝。
师:没错。第三句话,(大屏幕显示:一堆煤重87/100吨)一堆煤。生:不是。
师:这就不可以了,为什么? 生:单位。
师:因为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 生:数。
师:是吧,它已经表示了一堆煤的实际的重量,所以我们认为它不是。所以我们看到,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不一定都是百分数,说明大家对意义有所了解。好,这里是一些百分数,(大屏幕显示:1%、18%、50%、89%、100%、125%、7.5%、0.05%、300%)认得吗? 生:认得。
师:你想读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开始,自己读。(众生相继读开了)
师:停!(众生相继停下)都读完啦?那么,在这一组百分数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然后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它,好吗?谁先来? 生:我最喜欢100%。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说明有一样东西非常地多,占100%。师:多到什么程度? 生:多到一样东西全部是。
师:(环顾众生)咱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 生:42。
师:42个人穿校服了没有? 生:穿了。
师:今天穿校服的人数占今天来上课的人数的多少? 生:100%。
师:假如把黄老师也算进去。生:不是了,99%。
师:就剩99%了,黄老师就是1%了?这个就要精确的计算了,咱们班42个人,加我1个变成43个人,那黄老师就占一分,一百份当中的一份,不止的,应该两份多一点,好,假如咱们班42个人,今天来了40个人,这40个人也全部都穿校服了,是多少?(众生各自说开了,什么答案都有)
师:不不不,我讲的是,来的人数跟穿校服的人数比? 生:100%。
师:也是100%,那么这个100%不一定是100个人,是吧? 生:是。
师:那是100个什么? 生:份,100份。
师:说得好!没错,这是100份。把我们全班人数看作100份,穿校服的人数就占这样的—— 生:100%。
师:没错,还喜欢什么? 生:我最喜欢1%。
师:说说为什么只喜欢1%呢? 生:因为我是中国的一分子。
师:哇!他是中国的一分子啊!他是一个人,那么他一个人占全国那么多人的—— 生:1%。
师:好象不是1%了。但是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是咱们13亿多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一分子。师:还喜欢别的吗?(举手示意)来一个吧,说!生:我喜欢百分之百。(看着大屏幕)
师:等一下,这个叫百分之百还是百分之一百? 众生:百分之一百。
生:我喜欢百分之一百。因为有些东西,就象牛奶一样,它含的牛奶成分是100%就比较好喝,质量也很好。
师:100%的纯牛奶喝得多好啊!这个好像有很多东西达不到100%的,就不是很好哦? 生:那不一定。(一生否认,举手)师:不一定?说!
生:那老师,万一是酒精度是100%的话。(众生笑)
师:没错,没错,这不一定!假如我们买酒,酒精度是100%那就糟了!(师笑)师:我觉得那个50%还是蛮可爱的。生:为什么?(众生看向大屏幕)
师:为什么?对啊,为什么50%会认为很可爱呢?它什么意思啊? 生:一半。
师:一半,对啦!它表示一半的意思,其实表示一半不光是50%,还有谁? 生:1/2。
师:1/2,还有谁?那就多了,分数可以用表示一半的意思,1/2,小数呢? 生:0.5。
师:0.5跟这个50%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是吧?(指了一下大屏幕)而那个300%呢? 300%是什么意思啊? 生:超载。(一生发言)
师:哦,300%就是超载,对了。(众生笑)你这个车子本来只能运5吨的,结果你运了多少吨?15吨,那么超载了300%,就不行了。当然有的时候就不一定是超载,比如说老师叫你回家做数学题,今天回家做十道题,做了多少道? 生:30道。
师:30道。象这种超载呢,(一生答“有好处的”)好像有的时候感觉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表现出同学们很勤奋好学,对不对啊?像这样的超载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选些有效的题目去做,不要做些简单、机械、重复的,否则就没意思了。师:这节课再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准备,抓笔。(众生各自拿出笔来)黄老师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写10个百分号,要一个比一个写的好看,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开始。只写百分号,不用写百分数。停(高举一只手),不写了,可以了,写一半那个就不算了,每个人用手挡着不要给别人看见,不要给旁边的人看见。悄悄地从手缝里头数数你写了几个?不要告诉别人。好,数完了吧? 生:数完了。
师:老师叫你写几个? 生:10个。
师: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写10个,不要讲,你写了几个呢?站起来,举个手,肯定能说得清楚。老师,我写了6个,那这个说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啦,是不是?咱们今天,(一生举手)那个同学非常踊跃啊,他说我要用百分数来说,不说出几个,我也能让你听出我是几个,这就厉害了!(相继又有几生举手,气氛活跃起来)你想说,来!生:我写了60%。
师:我写了60%。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能理解吗?猜猜他写了几个? 生:(齐声、大声)6个。
师:好,都猜出来了,怎么会是6个呢?(邀请一生)生:因为60%代表100里面,你给他100个任务,给他一份任务,把它分成100份,然后他只完成了60份,如果把它的单位化小一点的话,就等于是他完成了6/10。(众生小声笑)
师:这个同学显得有点着急,但是她是理解的,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他说60%怎么想?实际上他写一个,就是十分之几啊? 生:1/10。
师:那么要是写6个就是—— 生:6/10。
师:用百分数来想,不就是60%?所以你猜他是6个,对不对? 生:对。师;你写了多少? 生:我写了70%。师:猜猜他写了几个? 生:他写了7个。
师:好,那你也说一个给前面的人猜。生:我写了30%。(几生踊跃举手)
师:他写了30%,他写几个?(返身给前面一生)你说。生:他写了3个。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也说一个给别人猜。(指了一下众生)生:我写了20%。(师看了一下他本子,表示怀疑)师:他写了几个啊?
生:他写了两个。(旁边一生)
师:写了两个,你说一个给别人猜。生:我写了50%。
师:等一下,前面大概有四五个同学都说过了,全部都说,我写了百分之多少,我写了百分之多少,你就不要总跟人家一个说法了,你得有变化。生:5/10。
师:不能用分数,要用百分数。(几生举手踊跃)你们想帮他啊?说。生:我写了60.5%。
师:什么叫60.5?(众生大笑)
生:就是6个,加上另外一个的一半没写完。(众生不同意,发出声音)师:那是不是60.5%呢? 生:65。
师:你别说啊,刚刚那个同学说,我完成了,我写了50%,其实有没有别的说法?(几生举手,请一生)生:有。我写的占60%。
师:他50%那个呢?实际上他还差多少任务没完成? 生:一半。
师:一半,实际上他可以怎么讲? 生:他没有完成50%。师:或者怎么讲?
生:我还有50%的任务没完成。师:这样说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这样说也是可以的,非常好!(返回讲台)同学们,你们今天非常踊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上课,好吗?
生:好。师:下课。
第三篇:四年级《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课题:精打细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精打细算》教科书第61页
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除法,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除法。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小数除法的第一课----《精打细算》
二、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除法,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除法。(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要想达到学习目标还需要我们认真的看书。仔细的阅读,认真的理解。大家能做到吗?有信心学好吗?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看课本61页的例题,重点看绿底色的内容。想一想:你怎样知道哪个商店的商品便宜?(5分钟后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比一比,看谁看书更认真。4分钟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完成习题。)
四、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只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基本学情。)
二、做一做。
1、过渡语:(根据需求灵活的引入下一环节)
2、检测题:列竖式计算 7.42÷7
8.2÷5
15.9÷15 生上台来板书。(重点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五、后教
1、议一议:学生纠错更正。
2、讨论:边做边想
(一)列竖式计算:
17.6÷8=
边做边想
(二)列竖式计算:
13.5÷6=
(习题出示要有目的,是让学生在做题中寻求规律或技巧。)
3、归纳小结:
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二、当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的时候,可以在余数的末尾补“0”,然后再继续除。因为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当堂训练
列竖式计算
29.16÷18= 74.2÷7=
28.8÷4=(在课堂本上完成)
六、知识拓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展开)
课题:精打细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师:王智勇
第四篇:特级教师黄爱华培训感想[范文]
返璞归真 返本开新
——“第20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深度课堂专题培训”有感
由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办,度假区教科所和倪方友中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第20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深度课堂专题培训活动暨黄爱华教学艺术提升工作坊”活动于2015年3月21-22日,在度假区实验学校顺利开展。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利用两天的时间向我们诠释了“大问题”教学的理念和精髓。来自省内外的200多名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盛宴,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第五篇:24时计时法 黄爱华[范文]
在仙桃市教科院举办的“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暨教学专题报告会”的活动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这节课上的十分精彩,让所有听课的老师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黄老师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们这些在新课程背景下苦苦探索的老师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一、课前谈话,别具匠心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姓黄!
师:没错,我是来自深圳的黄老师!今天来给咱们的沔州小学三几班同学上数学课? 生:沔州小学三(1)班!
师:刚才我跟同学们一起,还有在座的老师看了你们学校的介绍,你们学校有那么多的荣誉,是吧?
生:(很自豪的说)是!
(赏析:教学即沟通。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就必须俯下身子去了解学生,真诚的与学生展开对话。在谈话之前,会场上播放了沔州小学的专题片,黄老师用心去看了,并很快就用到和学生的谈话里去了,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师:你们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好厉害呀!你们学校的刘校长说要让每一位小朋友变得学会学习。其实我们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在生活当中你们会思考吗? 生:会!
师:我到了咱们仙桃,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城市为什么叫仙桃?这里真有仙桃吗?你们想过没有?(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我一听说给我们上课的同学是沔州小学的学生,咱们这个学校为什么叫沔州小学呢?这都引起我的思考!像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我都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跟同学、家长和老师有所交流,经常会发现我要想解决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学数学有一条很重要的,那就是头脑要灵活,反应要快。你们反应快不快? 生:快!
师:真快呀?我来试试看,看谁反应最快!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小问题,谁第一个举手的肯定是反应最快的,是不是? 生:当然是的!
师:有一天,有一个聋哑人,他要到商场里买一把铁锤,他到了商场,做了一个用铁锤敲钉子的动作,(师边说边做敲的动作)他很顺利的买到了铁锤!接着他还要买手套,他做了一个戴手套的动作,也很顺利的买到了手套。第二天,来了一个盲人,他要买一把剪刀,你们说怎么办?
生:(马上举手)他学一学用剪刀剪纸的动作!
师:你的反应最快。你能学给我们看看吗?(生用手势表示剪纸的动作)师:啊!做一做剪纸的动作别人就明白了,她的反应真快!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盲人不一定是哑巴呀,可以用嘴巴说买一把剪刀就可以了!师:哦,盲人可以说话,直接说买一把剪刀,可以吗?
生:可以!
师:是呀,这一位同学的回答和刚才的那位同学一样吗?你们更欣赏哪位同学?
生:不一样!我欣赏后面的这位同学!
师: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更加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第二次来的盲人可以说说话啊!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像他一样,不要老师说什么就学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好吗?
生:(大声齐说)好!
师:上课前,在聊天中老师给了你们两点建议,希望大家在学数学时用到它,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赏析:教学伊始,黄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谈。看似闲聊,实为切切实实的心灵交流,可谓亲切自然;简短的故事游戏,不露痕迹的让学习方法—“勤于思考、思维敏捷,敢于创新、个性思维”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想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标题音乐2遍)。同学们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师:是什么音乐?
生:是“新闻联播”的音乐!
师:谁知道“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间看? 生:7点半。
师:7点半看完了啊!
生:7点看!
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7点?说完整。生:下午的7点。师:还可怎么说? 生:晚上的7点。
师:是啊,这个时候天要黑了。我们把它叫做晚上的7点。准确的说,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看?
生:晚上的7点看新闻联播。师:(大声的说)是晚上的7点!黄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晚上7:00)师:(指着板书问)黄老师这样写,你们看的懂吗?(学生都说懂)想不想看一个真的“新闻联播”?
生:想!师:(课件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啊!这就是“新闻联播”了!上面写着晚上7时吗? 生:没有,是19:00!
生:19:00其实就是晚上7:00。师:为什么呢?
(赏析: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巧妙的制造了学生的原认知与现实生活间的冲突,十分自然的引发了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生:因为19:00就是12:00过了7个小时,所以就是晚上7:00。
师:你看到19:00,也不把它当作19:00,非要把它当作7:00,并且是晚上的7:00,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你们的意思就是说,这里写着19:00,其实就是晚上的7:00,那它们就是一个意思了。我们把它写下来。(在7:00上面板书:19:00)
师: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说早上几点,中午几点,晚上几点,电视上偏偏出现了一个19:00,这个19:00是一个什么样的计时间的方法?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电视的右上角经常会告诉我们现在什么时刻了,就像19:00这样来表示,你们还见过吗?
生:见过!
师:见过啊!那黄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大家来看!(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这是一个电视节目预告,它会让我们知道我们喜欢的节目什么时候播出。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最喜欢看的节目?
生:能!(纷纷举手)师:那你能不能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上午看还是下午看?(学生相互说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间)8:50 金色童年 9:30 儿童英语 14:00 六一剧场 16:40 七巧板 18:30 大风车 22:00 晚间新闻
师:黄老师选了几个时刻,跟19:00并排写在上面了,同学们,如果黄老师也想象19:00的下面写晚上7:00,那么16:40的下面写什么呢?会不会?(生有的举手了)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8:50 9:30 14:00 16:40 18:30 22:00(学生纷纷举手,师点了6名学生到黑板前写)
师:跟晚上7:00和19:00一样对齐写就好看了,其他同学看他们写的对不对!
(学生对应的写出了:上午8:50,上午9:30,下午2:00,下午4:40,晚上6:30,晚上10:00。)
(赏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探究材料,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发现和认识。)
三、对比教学,深化认识 1.认识和比较两种计时法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金色童年8:50就是上午8:50,对吗? 生:对!
师:儿童英语9:30就是上午9:30,同意吗?……
师:现在我们黑板上出现了两行,下面一行出现了我们经常说的上午几点、下午几点和晚上几点,它的上面一行有吗?
生:没有。
师:像这两行的不同的计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数学问题想提出来吗?
生:我们可让老师出些题目给我们做。
师:看来我们同学们喜欢做题,但是做题之前我们要把知识搞明白啊!
生:我们想让老师告诉我们怎样快速的判断出时间。
师:也就是说像13点是下午的几点这样的题目的判断方法,是吗?(学生点头)有人能帮他快速的判断吗?
生:我能!比如13时,用13-12=1,就是下午1时。
师:还有问题吗?是不是所有的都要减呢?(学生思索后摇头)师:那就说明我们还是要区别对待。我提议我们班现在一起来研究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建议,这两种计时法我们要不要给它们取个名字呢?(学生说要取名字)如果不取名字,你怎么称呼它呢?对不对?第三个问题,我建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呢?我说了几个问题? 生:三个问题。
师:这三个问题是我讲给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来思考?
(赏析:妙极了!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我们自己动脑筋思考!
师:好啊!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自己来思考,你们来研究这两种方法到底有什么不同,等一下要快速的判断的问题就很容易了。现在开始!(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并小声的和同学们讨论)
(赏析:黄老师首先着眼的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善于在问题中诱导学生学习。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准确的提出问题,老师先引学生提问后再适时的将问题引到学习的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方向和目标)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同桌相互说起来)
师: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全班同学来交流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吧,你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就会越来越清楚了!好吗?第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生:第一个问题是上面的一行和下面一行的有什么不同?
师:好的,你有没有找到它们的不同啊?
生:找到了,下面一行是直接告诉了上午、下午还有晚上的几点钟,而上面一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师:哦,上面一行没有准确的告诉呀,什么叫没有准确的告诉啊?人家还是蛮准确的告诉了啊!
生:没有说清楚呀,没有告诉是上午还是下午或者晚上。师:没有直接告诉啊,那就不清楚不明了,是不是啊? 生:是!
师:那我们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它们到底有哪些不同?
生:上面一行不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的。
师:那你们刚才怎么知道19:00是晚上的7:00呢?这说明上面一行还是可以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的,对不对? 生:对呀!师:下面一行是从上午几点到中午几点然后又到晚上几点这样计时间的,那上面一行是怎样计时间的?
生:是从8:00到22:00,直接计下去的。师:一直到多少呢? 生:一直到24为止!
生:下面 一行是从1到12计时的。
师:刚才有同学说有的要减去12,是不是所有的都要减12?(生摇头)哪些是需要减去12的?哪些是不需要减12的? 生:从1点到12点不需要减12。师:哪些要减12呢?
生:在12点以后就要减12了。
师:如果黄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条竖线指导它们分开,你们看哪些是要减12的,哪些是不需要减12的?你们能在黑板上指出来 吗? 生:(用手指着黑板上的时间)从这里分开,左边不要减12,右边的要减12。(师就在学生指的地方竖着画了条虚线)师:我们现在找到了它们的不同,那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好称呼啊?
生:我给上面的一行取了个名字叫数字计时法,下面的叫汉字计时法。师:可以啊,可是下面一行好像有文字也有数字啊!这位同学找到了它们的不一样,再想想,怎样称呼它们更准确一些。
生:我给它们编了一个名字,上面的我叫它懒人计时法,下面的我叫它聪明人计时法(学生自己都说的笑起来,下面的老师们也都笑了)。师:(很惊讶的)为什么上面的叫懒人计时法?下面的叫它聪明人计时? 生:因为上面的没有写清楚,下面的上午、下午、晚上写的很清楚!师:呀,就因为没有写上午、下午和晚上就懒呀?
(虽然名字取的不是很准确,但是却实实在在的体现了儿童的语言和想法。)
生:我反对,我觉得上面一行虽然没有写上午、下午,可是也很清楚了,能想出这一种计时法已经很不错了。
师:那你知道怎样的不错吗?
生:我认为上面的方法比下面的更简洁一些!一看数字就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
师:听到没有?他在夸上面的一种简洁啊,不要那么罗嗦啊!不要写什么上午下午了,除了简洁,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数学,可以让我们思考!比如,假如今天到了14:00,我们就知道这一天过了14个小时。假如今天到了19:00,表示这一天过了19个小时。
(看,学生多聪明,看到时间都能想到数学和思考!这说明前面的谈话对这个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师:怎么办呢?这个名字取不好,我们就叫它A方法和B方法吧。
生:不好!
生:老师,我发现上面一行是从1到24来计时的,下面一行是从1到12来计时的。师:是啊,可不可以在24和12上想名字呢? 生:我们就叫它24计时法和12计时法吧。
师:可以啊!上面的我们叫它24时计时法,下面的叫12时计时法。(分别板书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这样称呼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说实话,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计时法呢?
生:我喜欢24时计时法,它可让我思考,变得更聪明!
师:那老师出一道题目给你思考:假如一个人14点上火车,一直到19点到达目的地,经过了几小时?
生:经过了5小时,很简单的。
师:假如一个人坐火车,8点钟上车,到14点下车,他坐了几个小时? 生:(一齐说)6小时的火车!
师:那你们说24时计时法好不好啊? 生:好!
生:可是我还是喜欢12时计时法,因为它更清楚。
师:哦,它一看就让人明白了是上午还是下午,对不对?
生:对!
师:有的同学喜欢24时计时法,有的同学喜欢12时计时法,你们觉得怎么看呢? 生:我觉得12时计时法比24时计时法清楚些。
生: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上面的计时法可以持续到一天完了,一直到24点,下面的只能持续到12点。师:是啊,上面的可以持续到一天完,就像钟面上的一样,转一圈就是12个小时,下午到了1点2点……就会双转一圈,这样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会出现两个7点。
师:对呀,上午有个7点钟,下午又会有个7点钟,就会出现两个7点钟,有什么不好?
生:出现两个点钟,就要把它们分开,上午的是7:00,下午的就要加上12变成19:00了。我觉得上面一种计时法好一些。
师:如果出现两个7点,人们把上午和下午忘了写,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那容易相混啊,别人就不知道是哪个7:00了。生:别人以为你是个大笨蛋,不会看钟了呢。(全班都笑了)生:我觉得24时计时法就好一些,不会弄混了。
生:我也觉得24时计时法好一些。数字越大就表示时间越晚了。(学生有的点头表示赞同了)(赏析: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开心灵自由的发表观点,学生的精彩不正是说明了老师的精彩吗?)师:平时我们说话喜欢用哪种方法呢? 生:我们说话时喜欢用12时计时法。师:那看电视时电视上用的是哪一种呢?
生:电视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哪些地方用的是24时计时法呀? 生:电脑上用过,还有电子表上也有。生:手机上也有。
生:火车票上也有啊……
师: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个银行,银行门口的营业时间牌子上有营业员作息时间表,用的就是24时计时法。还有邮局信箱上标的取信的时刻也是用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方便、简明、不易出错,12时计时法在交流对话时应用的较多。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很有主见。
(赏析:老师提出的看似一个个漫不经心的问题,实际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知识的获取并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教师把思考的权力和时间大胆的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乃至争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并掌握了知识。)2.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师:我出一道题目,考考同学们:黄老师坐飞机来武汉时,飞机票上这样写着起飞时间,(板书21:30),请问黄老师什么时候上的飞机?、生:9:30 生:不对,应该是晚上9时半。
师:飞机到达时间是23:00,实际上是什么时间到达的?
生:实际上是晚上11:00到达的。我用23减12得到11。
师:这两题都是把24时计时法转动换成12时计时法,反过来,你们会吗? 生:会!
师:现在时刻是上午9点 17分,转换成24时计时法,怎样写呢? 生:就是9 点17分。
师:今天晚上8点黄老师坐飞机回深圳,晚上8点就是几点呢? 生:晚上8点就是20点呀。我用8加上12就得到20。
师:老师出了4道题考同学们,同学们全答对了。那么同学们能出题目考老师吗?平时总是老师考你们的,现在要你们考老师,可要抓住这个机会哟!生:好!(学生非常的兴奋)(赏析:设计巧妙!哪个学生不愿意考老师呢?黄老师的设计处处抓住了儿童的心理。)师:先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你们的题目,不要太容易了哟,不要让老师看见哟!要用手挡着!(学生都神神秘秘的在纸上写着,生怕别人看见似的)
师:题目还要有标准答案呀。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旁边,等会儿就很快知道黄老师答的对不对了。
师:现在啊,题目出来了,答案也有了,自己评价一下,题目出的有没有水平!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出的怎样,小声点,可不要让老师听到呀。
(学生做出答案后相互交流自己出的题目)
(赏析:写好答案再考老师,那学生不就先练了题目吗?哈,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师:开始考老师!谁第一个?(学生纷纷举手)
生:请问黄老师:晚上12点 28分,转换成24时计时法是几点几分?
(这下可好,一下子将老师难住了,可能黄老师也没想到第一个会出这个难题的)师:你有标准答案吗?
生:我有,是24点28分。
师:你怎么把答案说出来了啊?(板书:晚上12:28)这个问题好难的,你们知道答案吗? 生:知道,是24点28分。
师:呀,这个答案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等会再解决,好吗?还有没有别有题目考考我?
(赏析:这个问题真的难解决吗?老师将这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一定是有意图的。)生:我爸爸每天开车,21:32才回来,请转换成12时计时法。师:谁帮我?怎么这么难啊?
生:我来帮老师,是晚上9:32回来。
师:如果她爸爸晚上赶回来看10时的晚间新闻,能赶得上吗? 生:能!
生:13点到24点经过几个小时?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生:经过了11小时。
师:这说明了24时计时法还是挺好的嘛。
(赏析:“谁帮我”,“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唉,学生们全掉进了黄老师设计的语言陷井里,因为呀,学生考老师的题目还是学生自己答出来了,老师多轻松啊!)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刚才的那个同学提的问题,我们来解决一下。晚上12:28到底怎么办?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写了昨天、今天、明天)师:假如黄老师用这条笔直的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是不是有一个分界的点啊?(学生表示是的,师在昨天和今天之间打了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是不是有一个这样的点啊?(学生也点头,师也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打了一个分界点)昨天 今天 明天
0 12 24(赏析:黄老师说,他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这个设计来源于一个小品,看来,教学也有灵感!也是一门艺术啊!)
师:同学们请看,两点之间就表示今天的了,黄老师把它画成红颜色,这个红颜色的一段是多少个小时? 生:24个小时。
师:假如黄老师在这一段的中间取一个点,(在表示今天的线段中间取了一点),这一点应该是几点?
生:是12点!(师在这一点的下面写上12)师:(指着右边的点)这一点表示多少点呢? 生:这一点表示24点。(师写上24)师:(指着左边的点)这一点表示多少点呢? 生:是1时。
生:不对,应该是0时。
师:到底是写1还是写0呢?
生:我觉得写0。一天有24个小时,后面是12个小时,前面也是12个小时啊。如果写1,那不只有11个小时了。(其他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师也表示同意,写上0)(赏析: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心服口服,多棒啊!)师:那请问,今天从0开始到12再到24,那明天从哪开始? 生:明天从24开始。
师:就从24开始啊?(很惊奇的问)
生:就把24当作0来看!师:(激动的)这个同学说,就把24当作0,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生:我也同意,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今天的0时也就是昨天的24时!
师:那这位同学说的晚上12:28在哪里呢?这个时刻是在这个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师指着今天与明天的分界点)
(赏析:看,前面的“难题”抛出来了。)
生:右边!
师:那在这一点的右边,是今天的还是明天的? 生:是明天的!
生:哈,我明白了,晚上12:28也就是明天的0时28分。(师板书:00:28)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赏析:“0时”是学生较为难懂的地方,黄老师能巧妙的利用学生考老师的题目,顺其自然的将“0时”较为艺术性的引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在观察和讨论中解决“难题”,使学生悄悄的轻松的掌握了教学的难点。)师:今天的0点过去了吗? 生:没有过去!(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师:现在是今天的什么时间?(看表同学都说现在是9:20)现在已是9:20了,怎么0时还没过去呢?
生:今天的0点过去了!
师:是啊,今天的0点已过去了,明天的0点还没到呢!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钟面上的0点!(出示“0时”的钟面)
师:这个时刻,就是今天0点的钟面。看到针了吗?它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除了看到时针和分针,还看到星星和月亮。因为这个时候,小朋友们正在睡觉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昼夜钟面从0时到24时的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
(随着钟面的变化,同时演示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过程。学生看的非常仔细,全场十分安静)
(赏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配以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整体感受到一昼夜的变化过程,效果很好,完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趣味游戏,加深感受
师:同学们下课之前想不想做一个游戏? 生: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学生都站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钟面,这个时候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点,你能用2个手臂表示出这个时刻吗? 生:可以!(学生伸出2个手臂,合起来指向上面)
师:假如老师要你用2个手臂表示时针和分针,我说一个时刻,你能不能很快的做出动作? 生:能!
师:3点钟的时候。
(生马上做出了动作:一手臂朝上,一手臂朝右)师:同学们做的真好!听好呢,9点!
(生一手臂朝上,一手臂朝左)师:很好!听好了,15点!18点!(生立刻做好了动作)
(赏析: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既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师:(师加快了速度)注意,0点!12点!24点!昨天夜里12点!今天中午12点!今天夜里12点!(两手可以拍出声音来)师:为什么这几个都能拍掌呢?
生:因为它们都指向12。
生:因为这个时候,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
(赏析:强化“0时”,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真不错!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的更棒!下课!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