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点总结
《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点总结
王振红
摘要:新课改课堂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本文尝试总结新课改课堂教学遇到的困难,并从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课下准备、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激励学生、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模拟活动 激励机制 边缘化
新的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一转变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尤其是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动起来成为我们的一大课题,下面我就对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无话可说,出现冷场;学生虽然说了但离题太远,说不出老师理想的答案;课堂发言七嘴八舌,毫无秩序;讨论与中心太远耽误了很多时间,使得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某些学生边缘化,成了课堂教学的局外人。
二、解决措施
1.讨论的问题应力求接近学生的生活 只有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和视野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如果课本上的问题和素材离自己的学生实际太远,则可以进行替换,当然替换的内容必须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比如在讲到人教版《政治生活》的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时,因为学生没有选举的实际经验,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班要选一个优秀班干部是每个同学都投票好还是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投票好,如果全校呢,如果全市呢?”
2.适当利用一些模拟活动 产生情感体验 激起思想火花
比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一框货币的产生过程时可以让几个人当堂演示商品买卖的场景。在讲到《企业与劳动者》这一课时,要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比较,可以找几个同学“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再让另外几个人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然后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并且比较。另外,像《政治生活》的第二单元很多地方都
可以采用模拟活动的方式。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给学生新鲜感 增加课堂趣味性
虽然课堂很小,但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多,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老是采用学生自己看书完成学案的方式或者整堂课讨论起来没完,前者让学生感到枯燥,后者让学生松懈,都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应该多样而且富有变化,但是一定要紧凑,协调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能形式过于单一,也不能只流于形式。比如除了前面提到的模拟活动外还可以采用辩论赛、分组竞赛、我来当老师、互相提等,还可以每周让学生提出一个和课本有关的问题,然后大家分组对此问题搜集材料整理答案,最后展示成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协作能力。但一堂课采用的形式不能太多,否则使学生感到课堂松散不成体系。
4.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自豪感
比如可以每堂课选出最佳发言人,最佳辩手,最佳发问者。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鼓励和肯定的评价语,且不可说“你提的这个问题考不到”,“这个问题你没必要知道”这样的话来搪塞学生,扼杀学生对这门课的好奇心和热情。
5.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课下尽可能做充分的准备 防止无话可说或者离题太远
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借助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是不够,因为这些知识和经验要么太少要么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是不系统的,这样当我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学生就感到突兀,或者没话可说,要么说跑题。所以对于有些课时,有必要老师设定主题让学生搜集资《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料或者对以前的经验加以梳理,比如在讲《政府的职能》时就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我们身边的哪些事是政府办的,政府有哪些部门都是负责什么的?比如讲到《对人民负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了解一两个政府官员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实例。
6.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防止课堂教学某些学生的边缘化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上在做一些活动时,有些学生总是表现很积极、很活跃,而有的学生总是不言不语,好像教学活动与他无关,对这样大的学生万不可不理不睬,长此下去他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边缘人。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应找一些合适他们的他们很有可能回答正确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与表扬,应多做鼓励的眼神交流,努力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其当辩论赛的组长,让他做评委等等使其融入课堂教学。
7.利用学生所学的其他课程资源
政治学科和学生所学的其他很多科目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很好的借用这些资源来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讲到哲学的很多框题都可以引用学生语文课上学生学到的古诗、成语、名言等,在讲到政治时可以利用很多历史知识,在讲到经济 的时候甚至可以用到数学知识。
8.莫怕学生向我们发难
新课改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观众,知识的集装箱,而是教师平等的交流着,学习的发动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维,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会提出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我们要珍惜这种宝贵的灵感和营养,千万不要加以扼杀,也不要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加以否定,应该汲取合理成分加以发扬,而且这样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惊喜,古人讲“闻过则喜”,我们教师也要“闻异则喜”。
三、将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到底
对于我们新课改教学,相比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耐心和决心还有信心,我们对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要一两此失败就放弃,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实施新的课改教学,不要一时不出成绩就退缩,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 高中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
[2] 山东省新课改2011年暑期培训资料
第二篇:高一政治新课改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新课改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备课组 张丽娟
新课改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走来了,新旧教学模式在相撞,所有的困惑已经毫无意义,冲破困惑,更新教学理念,放开手脚往前走,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工作,一
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已经一改以前重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重知识、轻能力的缺陷的弊端,而更加注重从具体事例入手,十分关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强调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现由浅入深,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深入认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中找出它们共同性的东西,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在这些具体活动中所反映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再加以高度提炼,所以教材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面积的铺开知识发散性很强,也导致了一些知识的零乱。我们在教学中: 对于一些主干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和重新组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我们删去了相对滞后的、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大的课文实例,增补了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师生共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既开放了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探究环境,又凸现了每节课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例如:课文第4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例子,第16页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离学生太远了。我们就增加了当前金融危机一些常见的商品在市场上的跳楼大削价给厂家的打击对生产的影响。又如我们增补了商品的质量、新的功能在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憨实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格的相互关系。
2按照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新教材是一种充满了变数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我们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开发、完善。例如:第18页消费的类型中的信贷消费,它作为目前的时尚消费方式,我们进行了挖掘,总结它的特点和在此类消费中特别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二、构建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注重实效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态。1我们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由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例如:课本第13页价值决定价格这框题必须要学生课前预习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我们开展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开放了课堂,开展了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对“物价越低越好吗?”组织正反方进行大辩论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通货紧缩的危害。在学习第9页现代信用工具时,我们开展了小品表演活动,让学生知道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教学中,用富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沐春风般的快感。这样,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某种启迪。挖掘课堂空间设立学生自由论坛,让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例如课本第17页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学生自由讨论不仅看到外表的现象,也看到它本质的东西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就这样我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学生政治课参与意识,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全方面的素质。
三.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中根据每课的课型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也克服了一些不必要的松散气氛,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把所学习的知识紧凑有序地衔接起来,尽可能多地完成本学期高容量的教学目标。(当然就目前这是在1、3班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地反映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去总结出它深层次的原因。例如金融危机下的通货紧缩引发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变化。
2我们通过语音、影视片段、电视讲座录象等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例如我们通过让学生观看贾长松老师的讲座,让学生明确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确定自己发展的具体方向。3我们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发散、凌乱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展示出来,构建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例如我们对每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总之我们正在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去完成新课改下的新任务。
第三篇:高一政治新课改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高一政治新课改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走来了,新旧教学模式在相撞,所有的困惑已经毫无意义,冲破困惑,更新教学理念,放开手脚往前走,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了以下两方面。
一、构建合乎新课程理念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1 我们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由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例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先给学生发下预习资料——几种消费现象以及同学们消费的问卷调查,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对几种消费现象进行探究,然后学生自己得出那种消费是科学的。最后教师点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开放了课堂,开展了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主动学习。例如:我在讲民主决策的渠道时在讲到听证制度时我让学生召开了一次中学生能否使用手机的听证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从各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听证会开的非常成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学习第9页现代信用工具时,我们开展了小品表演活动,让学生知道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挖掘课堂空间设立学生自由论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例如我在讲正确的金钱观时就采取自由谈话讨论的形式,同学们发表了各自对金钱的看法,总结出对待金钱的观点,这样做提高了学生政治课参与意识,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全方面的素质。
二.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中根据每课的课型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也克服了一些不必要的松散气氛,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大量图片,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例如在讲就业观时我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图片有人物,漫画,有图表让学生明白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2我们通过语音、影视片段、电视讲座录象等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讲企业成功的因素时我播放了一段海尔经营成功的录像,学生轻而易举的总结出企业经营的要素。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3我们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发散、凌乱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展示出来,构建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例如我们对每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摸索,以求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自己的教学。
第四篇: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胡锦超职校 政治组:孙玉梅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目标和项目、任务教学一起成为课改三原则。政治课首当其冲率先进行教改试验,教学思想得到很大解放。政治课教学如何贴紧自身学科实际,趁着改革之机,彻底摆脱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恶性互动,真正达成政治学科目标,体现学科价值,这是当前紧迫的任务。今天的政治课已经逐渐摆脱传统严肃冰冷的说教面孔,但政治课究竟教什么,怎样教,还有待一线老师在理解教改精神后于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摸索和总结。本文拟就此略作探讨。
一、“推寻善端”,德育之本
政治课究竟要教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似乎有点可笑。政治不是一门新学科,政治课的课程设置也由来已久。为适应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也有了相应调整,同时配套了新的教材。然而,本文仍要郑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其一: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知道一堂课的努力方向,不至于热热闹闹45分钟后结果却是莫名其妙。教学目标之于一堂课的重要性无须我多言。其二:政治课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是有了新教材就自动有了答案,毕竟教课不是教书。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我看来,政治课堂究竟教什么取决于对政治课的最终定位。恰好是我们的政治课长期以来没有更科学可行的定位,从而导致政治课自身优势难以发挥,陷于不文不武,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我们想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什么,这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政治教学,老师们大多不会再唱高调,教空话,任凭课本社会两张皮了。比较务实一些的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角度来定位德育课。新一轮的课改精神,让我相信这个问题也许可以有新的答案了。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明确把德育课同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区分,转而与体育、艺术一样定位为素质课。这就很重要了。文化课,即使在注重能力和应用的今天,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有多少知识性的东西必须掌握,这是前提。可是作为素质课,就是把先天禀赋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起来并使之相对稳定。“人之初,性本善”,从几千年的儒家学说“推己及人”的观点看来,作为素质课的政治教学只需要恰当地引导,把学生一代的善性引导出来即可,其后,则要允许他们的创造性和各自发挥。个人认为,新的定位是合理和科学的。变德育课为假大空当然不行,只作为外在行为规范,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社会上所谓“斯文败类”,“衣冠禽兽”越来越多,他们缺的就是内在的善性。德性本来为一种内在素质,所以有文盲然而道德高尚者。德育正是要引导这种善性,有了“善性”这一出发点,德行的培养和积累便有可能成为自然而然,与日俱增的事。
当然,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明白教什么不难,难的还是如何教。
二、“注重践行”,体验生活
基于对德育课作为素质课的新定位,我个人认为,在德育课的教学上必须“探寻善端”与“注重践行”相结合。总的来说,就是强调行,强调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教师提供给学生真实或类似的生活情境,让他去参与、去感受、去选择、去践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培养和提高素质。例如,学《职业设计》,就让学生去看人才市场,去看每年的各种招聘会,去捡一摞一摞求职者精心制作、招聘者随手丢弃的简历,去到不同类型的单位,去看看不同的岗位任职者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回来再和他们谈他们天天挂在嘴上的李嘉诚。学《法律基础》,带学生去法院旁听审判,跟宣传队一起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拿本地的几个实例让学生尝试断案。有这样许许多多的实践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生动得起来。也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因其立体和深刻而触动学生,让教育不流于表面,可以直达学生的内心,从而才有可能把学生的善性启发出来。强调“探寻善端”,同时隐含一层“留有余地”,更多的思考和行为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自觉行为。德育从来必须从内而外才能真实有效,只有不被念叨不被强迫的自觉选择,才能够发自内心。
以上是就大的方向而言。具体到一堂课的设计,政治课堂依然要遵循一般课堂教学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力求做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三、技巧课堂,艺术人生
一堂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双主体互动。然而教师毕竟不只是课堂的参与者,他同时还是组织者,更肩负着对整个课堂进行正确导向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技巧性设计与处理,这种处理又因为是做人的德育工作而更需要具有艺术性。兼顾到心理与艺术,政治课堂也可以很精彩。
紧扣教学目标,不拘形式与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为上。例如,这堂课为了论证和说明某个道理,教师准备有丰富的材料。可是如果学生偏偏不感兴趣,半途插嘴,教师可以考虑用学生提及的问题做材料进行分析,甚至稍稍示弱,鼓励学生完全表达他的观点,之后教师本人或者怂恿其它同学进行辩论和反驳。这样的探讨,效果会比每次课前中规中矩的分成小组,然后组内讨论、小组学习好得多。当然,前提是,教师始终记住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做好引导。
强化环节意识,注重课堂节奏。一堂政治课不能是笼统的混乱,更不能是流水账样的无聊,否则很容易让人感觉沉闷。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有清晰的环节意识,而每个环节在形式上要具有变化性。同时,考虑到课堂上学生视觉听觉的结合。同样一份材料,教师可以用讲述的办法,也可以用文字,或者视频,或者图片,每一种形式有自身的优势,关键是课堂不同环节在形式上要讲求变化。否则,再好的形式也会让人疲劳甚至麻木。例如,刚才一环节是热烈的辩论,接下来可以设计大段的文字,学生也能较好地阅读。小组讨论过后,可以是以组为单位发言,却也可以是每个同学结合讨论,写下自己的看法作为课堂作业。动静结合,追求沉淀。
教师讲课要留有余地。如同中国画作和摄影都讲求的“留白”,有“留”才不因太满而显得压抑,有“留白”才能吸引人的目光自然而然注意“主体”。一般科目都是这样,政治课就更加如此。教师讲的学生知了未必信,信了未必行。更多时候教师要注重“适可而止”,这反倒有点余味,令人愿意去继续。这也是前文讲到的德育课启发善端,更多的留给学生去想象和发挥。毕竟,作为一种素质的德性,任何教师都是无法为学生包办的,只有通过个体生命去感知,去体验,去践行。
前文所及还只是个人认识,具体的课堂教学部分算是实践的总结,但更多思考还只停留在理论。值此教改之机,惟愿能兴一大讨论,为政治课教学觅得更明亮的一条道路,政治教师可以为培养学生一代的良好德行真正尽到一己之力。作为人民教师,才能施施然、欣欣然。
第五篇: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进行政治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进行政治课堂教学
沈冬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关键词:和谐课堂 新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真正的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获得支持、立场、满足,拥有态度、精神、不懈的追求。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突出变化,就是课堂关注点的转移。关注教材—— 关注学生;关注知识点——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教学设计的完美——关注人的发展。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动态不清;课改无动于衷;复习方法陈旧;教师代替学生。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仅富有严谨、精炼的教学语言还不足以应付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不乏彩色与动感的语言,才能真正扣动学生的心弦,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发挥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功能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有教好新课程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全新内容和结构对每一位高中政治老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每一位相关教师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钻研新教材,研究新问题,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就会在探索教育教学新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课上,如果老师仅讲一些陈旧的事例,学生听多了,难以产生共鸣。组织新材料固然是个办法,但 采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的方式,则更有说服力。对于政治老师来说合适的材料到要上课前去找可能会很匆忙,也不一定找到最合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老师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积累好的素材,做个有心人,适时地做些摘录。对于举的例子那可以天南海北,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问题说清楚。例如语文中就有很多典故可以“嫁接”过来,使政治道理通俗化。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在每学期的头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如何活动、讨论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题,如何复习及如何进行记忆等等。另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班中选出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课堂上让他们介绍给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丰富课堂形式,让政治课“活”起来。上课不一定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也可以转换身份,让学生教,老师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查资料,收集信息,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他掌握了远多于教材的知识。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课件现在已经比较普遍了,我们还可以根据内容选择一些视频、音乐等,这对于政治教学往往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道理不是重复一千遍就会让人相信了,而是
要用充分的事实材料让学生信服。
再次,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倒不难,但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中,还得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政治的教学变得轻松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根本无法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在活动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对讨论也不习惯,课堂发言消极,甚至一言不发,课堂气氛沉闷,预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顺利实施。让学生习惯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的讨论是新课程是否能成功教授的关键。于是,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强制手段,在课堂上规定凡是点到发言的同学,就必须站起发言,否则就唱一支歌或讲一个故事、笑话等等。总之,必须站起开口说话,以锻练学生课堂发言的胆量和养成他们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的习惯。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慢慢地在政治课活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与此相反的情况。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且又比较调皮,在课堂活动中时有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发生,显得课堂纪律比较乱。我认为,处理这一矛盾首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切不可矫枉过正。使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平时教学中我尽力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少训斥、不挖苦学生,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学习上的信心和帮助,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一切相关的积极情绪。在严而有度的原则下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最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转换身份,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设疑或创造情境,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而不是为了应试而生硬地记住知识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
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会采取一些设疑。比如在学习:“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时有些学生不求甚解,为此,我设问:“劳动生产率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我在学生平时不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不会立即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在继续设疑,于是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肯定想让我告诉你们结果,但是我不能马上告诉你们,你们应该自己思考思考,同桌之间不妨先讨论一下。”正是这一逼人期待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终形成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潮。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
和谐的课堂,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就会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这样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有互动的,这一点在课堂中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潭死水,在师生双方的积极沟通中,会激发教师的灵感与创造性,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政治课的教学是一项高超的艺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
反思,不断总结,我们才能使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