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研总结2015年

时间:2019-05-13 04:0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研总结2015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研总结2015年》。

第一篇: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研总结2015年

学 教 研 课 总

九台区师范附属小学

2015年4月

数学教研课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承担教研任务的两位老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研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堂教学,为我们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示范、引领、导向的作用,达到了本次教研的目的。刚才大家能够依据教研主题并结合具体课例展开评析,汲取了示范课中的精华,认识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评价得比较全面客观、有针对性,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把观摩到的可学指出行之有效的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活动目的

学校确立本次教研主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以往的听课中发现:我们有些课堂,存在着重记忆、轻能力;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弱,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标准》明确提出:“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面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元化、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开展以 “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目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索,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二、活动成绩

从本次活动的两节教研课上看,两节课都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多维互动,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

1、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前提。我们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过程组成的,要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教与学协调发展,互相促进,首先在教学时应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以师生、生生之间情知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目标。如《角的认识》一课,商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猜图形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大胆想象,积极地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角”,在自主的探究中体会 “角”,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圆锥的体积》一课,赵老师的课前导入并不新颖,首先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内容在知识和方法上都为新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孕伏。这种导入的方法是传统的复习导入法,这种方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但是我觉得,课程改革的意义并不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于继承和发展。运用复习导入法,不仅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新知识的迁移转化。这种传统的导入方法不但简单而且有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同样适用。

2、有效的自主探究是实现生本课堂的保证。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地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发现规律的过程。从两节课上看,两位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自主探究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角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找角、动手折角、摸角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再看书自学,提供给学生自学的提纲,让学生通过看书,填写提纲上的知识点,使学生知道看书看什么,学习学什么,汇报说什么。真正的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圆锥的体积》一课,赵老师巧妙地设计,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先明确学习的目的,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充分,并不是留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会学习,会探究,会合作,会总结,会表达,这些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长期培养训练中形成的。也是我们有效的自主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

3、有效的多维互动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必要途径。多维互动:是指有教师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材互动,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题能动性,去主动的建构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师生互动”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活动,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生本互动”则体现了师生与教学中介(教材、教法、媒体等)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创新的精神。两位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多维互动,实现有效教学。如低年级《角的认识》一课,教师以导为主,课堂在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氛围中,在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中,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中实现了课堂的高质高效。高年级的《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重视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大胆的猜想,然后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学生在这个环节上,又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动手验证——总结问题的全过程。明确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探究的结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不断地产生共鸣,知识与情感的和谐互动。实现了高质高效的最终目标。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应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做活动的参与者。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应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交个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多“尝试”、多“操作”、多“思考”、多“表达”、多“讨论”、多“质疑问难”、多“观察”、多“求异”;凡是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二,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由学习,教师是幕后的点播者和指导者。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要求、有信息反馈、有反思的主动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式的学习。首先,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具有导航和激励作用,师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要尽量不偏离学习目标。其次,自主学习的课堂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学习时间、速度、效果等,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注重学习信息的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学生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在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当讲则讲,讲则讲明讲透。四是自主学习的课堂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及时矫正学习过程的不足和谬误。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领会、自我感悟、自我习得。教师的作用在于幕后的点播和疑难处的指导。

第三,生本课堂,需要教师的情感参与,教师是情感体验的分享者。

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多边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话,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动作、引导的语言时时引发出学生的思考及思维的火花,是情感体验的分享者。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与学生形成知识与情感的互动,用激情去点燃激情,用兴趣去启发兴趣,用探究去引导探究,用信心去鼓励斗志,用快乐去分享快乐。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腾飞的起点,我们的学校也一定会变成学生终生难忘的乐园。

第二篇:生本课堂主要特点

◆生本课堂主要特点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在: 四突出

l、突出学生。它规定每堂课把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2、突出学习。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

3、突出合作。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港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三转变

l、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变“学会了”为“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生本课堂教学方法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生本教育定义学校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堂。它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教学的出发点及归宿点都应是在学生的发展上。()掌握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 ◆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

l、独立前置检查落实(前置是基础)

2、小组讨论对学群学(讨论是平台)

3、展示汇报引领点拨(展示是重点)

4、当堂检测反馈提升(检测是核心)◆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解读 第一环节:独立前置检查落实

独立前置,就是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同学,能够有时间独立完成前置。关键点在于是否独学,是否通过前置引导学生去“想”过。检查落实,就是通过同学、小组和老师,自查或者他查,落实前置的完成情况。独学是基础,完成是核心,检查落实是手段。关键点是通过检查落实,了解学生完成前置情况,从而以学定教,简单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学确定教师的教。

该环节教师要遵循低入、量少、开放的原则,精心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前置的形式要多样化,力求趣味、新颖、精致,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的自学、预习。同时,可以给每道题设置一些小星星,以表示该题的难度。另前置中要有学法指导。前置的表述要力戒模糊的、抽象的成人化表述。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前置性作业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一般情况下提前下发前置,让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独立完成前置,低年级阶段要多安排课内自学。有晚自习的学校,最好统筹安排,没有晚自习的,课前留足时间,学生在10分钟左右完成前置性研究或者按照程序进行预习。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对学群学

关于小组讨论,我们可以借鉴杜郎口中学的做法,“任务具体化,单位缩小化,效益最大化。”

1、任务具体化。也就是说,小组讨论应该是讨论明确的题目,讨论前置上学生已经独学过的题目。具体做法是,上课时留足时间,让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前置,只有知道怎么做了,哪怕做不出也独立思考过,小组讨论时,才会积极参与,才会有兴趣参蒯讨论。

2、单位缩小化。以4人为好,不能超过6人。2人对学在前,4人讨论在后。教学任务一定要落实到最基层,要分解到每个人才真正有效,只有小组的每一位成员的高效,才有整个小组的高效。培训小组长,健全评价机制是外在的,内在的是保证学生独学,贯彻两人对学,提高学生单兵作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小组建设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3、效益最大化。对学是小组学习的基础,如果对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解决。这样才能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

第三环节:展示汇报引领点拨

一般情况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对学的基础上展示。

l、一种流程是一个小组同时上台展示,然后互动质疑。这种流程是单向的,面对一种解法,然后点评、质疑。建议整个小组的同学都上台展示,有人板书,有人检查。特别是展示解题过程、方法时,相互补充、完善,在接受同学质疑时,更能集中小组的智慧,机智应对。小组全部上台 展示,更能锻炼小组的合作、配合,给弱势学生更多的机会。

2、一种流程是同时展示几个小题,几种做法同时呈现时,互动质疑会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板书答案时,同样可以小组成员一起上,依旧是有人板书,有人检查,尽可能展示出小组最优秀的一面。面对多种答案、解法,这时学生的反应,会集中在不同的解法、答案上,会去比较,会去想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等等。如果答案一致,让一个小组解说过程、步骤、方法。看看一致的答案中,解题过程是否有不同,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如果答案不一,就让不同的小组分别解说。在比较中,自然会收获更多。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所以,作为学生,需要养成如下一些课堂学习习惯:会听、勤思、敢说、善问。

(1)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思考。(2)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解答情况。(3)敢说:上课时要大胆发i’“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4)善问:在练习反馈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第四环节:当堂检测反馈提升

l、当堂检测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下课时老师带走作业本。

2、当堂检测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3、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学生当堂检测时,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如有错误,待课外辅导。

特别提醒,这个当堂检测,下课时,老师~定要带走,最好能及时批阅、总结。(三)建构有效的生本课堂模式 生本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中,都需要通过教学的基本流程去体现,我们把这种基本流程称为课堂模式。我们向大家推荐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吸纳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使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操作性、实效性,更符合我校实际。◆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模式一】

前置作业(生本对话)——讨论交流(生生对话)——抓住焦点(全体对话)——探究提升(对话作者)——总结评价(对话自己)第一环节:前置作业,生本对话 前置作业内容主要包括:

1、基础知识——积累生字生词和有文采、有内涵、有哲理的语句。

2、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作者基本情况、趣闻轶事,了解作品时代背景等。

3、整体感知——通读后的整体感觉。

4、质疑——通读后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的设置有几个意图:一是学会预习;二是学会积累;三是学会搜集信息;四是学会整体感知;五是学会发现问题。第二环节;讨论交流,生生对话

这个环节是准备环节的延续,学生的学习由个体到群体,学习行为由自主到分享。教师面向全体,鼓励激趣,学生分组交流、相互修正。第三环节:抓住焦点,全体对话

这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的引领下,全体师生就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主要问题,用对话的形式学习文本。l、提出问题。

2、讨论、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分享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这个环节要注意:一是文本的基本框架和深度;二是文本的语言价值;三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四是学生的读书时间。第四环节: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1、就文本的内涵或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探究。

2、语言风格和文学价值。在这个环节,教师提供不同的支架,让学生走入作者的写作意图,揭示文本最深层次的东西,探究作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片区域,阐释文本的核心价值。第五环节: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1、师生小结。

2、评价修正。

3、解惑存疑。这个环节,是对~堂课知识的回顾整理。缺乏整合的学习环节是残缺的,在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总结能让知识系统化、明朗化,巩固并深化知识。【模式二】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互问互答,交流发现——教师巧问,探究解读——迁移链接,拓展运用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学生领受老师布置的前置任务后,充分利用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自我阅读,自我解决力所能及的字词句的问题。对文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和不理解的思想内容,要~一圈点出来。第二环节:互问互答,交流发现

l、小组内交流,互问互答。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他们把在完成前置作业时找出疑难知识说出来,向已经学会同学请教,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教师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于求异,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每个小组集思广益,由小组长筛选整理最终的讨论成果,准备发言。

2、全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第三环节:教师巧问,探究解读

前面两个环节都是学生的学习实践,问题是学生提出的,结果也是合作探究出来的。但是,毕竟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是粗浅、有限的,所以老师可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巧妙地设问,进行探究解读。探究解读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品读、研读、赏读、美读、展读。最后教师要做适当 点拨、归纳,即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这就防止了那种片面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牧羊教学所造成的散漫无效的弊端。

第四环节:迁移链接,拓展运用

1、画龙点睛,学有所悟。师生归纳文本在知识、方法、情感方面的收获。

2、阅读链接,迁移运用。给学生时间,以读带读,以读促研,以读促写。◆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一】

独立前置,发现问题一一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一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第一环节:独立前置,发现问题

学生接受前置性任务后,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就是教师针对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就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小组长要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小组同学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并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准备代表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小组意见。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就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

2、师生探究,内化提升。就是在小组交流以后,对于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探究。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对于相同意见指导学生不要重复。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1、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地学习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2、深化提高,拓展应用。就是在回顾整理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现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尤其是体现基础性与层次性。◆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一】

第一环节:精英展示

授课前由一至三名学生每人讲一分钟英语,学生可以说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足球比赛、家庭情况、班级活动、城市气候、旅游景点等,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刚开始练习时,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后逐渐加深。可让学生提前准备,写在笔记本上,老师提前 批阅、修改。

第二环节:主持导入

主持人的任务按以下环节进行:

1、先和同学们用英语问好。

2、Let’s sing.或者Let’s say a chant可以由主持人起头全班唱,也可以让学生随着录音昕唱。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l、呈现新知(方式有:图片呈现、多媒体呈现、猜谜呈现、实物呈现等)

2、学习新知(教师引导学、组长引导学、小老师引导学、组内互相学、同桌互帮学等)

3、听力训练(认真听、认真仿、大声读)第四环节:课堂竞赛

1、采用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进行竞赛。

2、组内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3、组与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深化对知识的认识。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l、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活动。

2、把听听做做、听听找找、赛读、表演、模仿等各种游戏带进课堂,让学生在仿真的生活环境中,把课文里的英语和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模式二】 匹段六步模式

四段:情境构建,激活课堂一一互动探索,学习新知——成果展示,动态生成一一点评反馈,拓展升华

六步:预习检测、告知目标、独立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点评、归纳提升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一】

筛一环节;自读文本,自主设计

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模拟表演

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或播放一段生活录象,或展示一处杜会场面。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模拟表演活动,让最具代表性的小组在全班公演。学生模拟表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社会生活原型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

第三环节:合作讨论,提升感知

模拟表演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表演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感知,在错误与正确的交互认识中,学生会逐渐明晰自己的观念,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社会观的目标。

【模式二】

第一环节:激情引趣,设问引思

激情,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引趣,是弓l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设问引思,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环节:展示思路,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行分析,展示学生的思维,理顺学生思路,规划参与实践的方案.论证进行活动的可行性,制定参与实践的具体步骤,设计带着怎样的问题去实践,明确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第三环节:参与实践,体验探究

实施这一环节,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指导实践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对社会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小学科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做中学”教学模式】 环节一:提出问题

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问题。环节二:猜想假设

在学生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提问后,学生就上一环节所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借助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过模拟想象再加工,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说明方式,形成他们的猜想假设。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环节三:动手探究

动手探究是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必要急于在学生动手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权利在学生操作之前和操作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

环节四:合作交流

交流就是将自己探究的结果以口头、书面表达或派代表陈述等多种形式告诉别人,当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前汇报自己的动手探究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四)处理好生本课堂的几种关系 l、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各学校要成立生本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教学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与责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本《指导意见》,扎实做好“听课、说课、评课”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活动,推进“集体各课+小组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突出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科学引领本单位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同时,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践行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特色。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拓展和升华。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可以说,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序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化的操练。“预设”使课堂有章可循,“生成”让课堂精彩纷呈。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就是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两者相得益彰,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处理好过程与方法的关系。

“在活动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使每一位学生在其智力、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发展。

4、处理好自主与接受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即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或条件,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独立的学习技能。但自主性学习的提出,并不是对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否定。有许多时候,在学生经历了自主性学习这一过程之后,还不能得出规律性认识时,教师就需要进行点拨和必要的讲解与演示。

第三篇:生本课堂主持人用语002

生本课堂教学流程用语

1、课前预备铃响后开始组长带领全班同学诵读。

主持人:请全体同学做好诵读准备,下面有请组组长带领大家进行诵读。

2、主持人:请全体同学起立,向老师问好。

全班同学齐声:老师您好!

3、主持人:请大家向来听课的老师问好。

全班同学齐声:老师您们好!

4、主持人:请全体同学坐下。下面有请第分钟展示。

5、小组代表上台演讲。

6、主持人:谢谢的内容是:,下面有请老师带领我们上课。

7、主持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全体起立!跟老师告别。

全班同学齐声:老师您辛苦了,再见!

8、主持人:跟来听课的老师告别。

全班同学齐声:老师您们辛苦了,再见!

第四篇: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主持词

江阴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来自于江阴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并有幸请来了我们江阴市教研室刘专员(语文教研员刘生权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各位兄弟学校的老师和刘专员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大家相聚在一起,就“生本课堂”这个话题进行研讨,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为我们展示的是我校的丁丽英老师和南闸中学的蒋波老师上的同一篇课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下面分别有请这两位老师就这堂课谈一下各自的教学设想或授课思路。大家欢迎!

感谢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的课,也感谢两位精彩的说明,感谢两位老师的幸苦付出。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智慧在碰撞中会更亮丽!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宗旨,在此举行评课、议课活动。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或收获等。

下面先有请来自于共同体兄弟学校的老师对这两堂课作点评。

再有我校陈立新老师作出点评。

谢谢各位老师的中肯而精彩的点评。

最后有请刘专员就今天的这两堂课作指导。大家欢迎!

如果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也是一种享受,而听专家的点评就更是一种享受。刘专员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我们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指引。感谢刘专员的精彩点评!

各位同仁,助学案到底如何设计和如何运用才能更好切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何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文本的丰富宝藏,以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们不懈的追求。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理性与深沉的思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完美。

再次感谢大家光临我们璜土中学,感谢你们给我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

谢谢!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长安区第五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毫无疑问,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发展方向是十分正确的,推行素质教育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贯彻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就在课堂教学。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考分和教师的讲解,采用题海战术的练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效率低下,不仅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书包越背越重,而且,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终身受用的知识,素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实施高效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世纪初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对新课改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和研究教学策略。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能力培养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上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省级标准化中学,学生生源较差,每年都有不少优秀中学毕业生流向一中、二中。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留住优秀生源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校进行新课改已经三年多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但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新课程的推进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教育科研。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引领广大教师不断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各学科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明确“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做到“六个尊重”(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又过错的学生;⑤尊重又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六个不”(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四个赞赏”(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三)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生源的条件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品位和知名度。

(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子课题1:新课程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子课题2:新课程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子课题3:培养学习兴趣促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4: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5: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策略研究 子课题6: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子课题7: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研究 子课题8:新课堂管理行为策略研究 子课题9:新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教师

1、教育观念逐渐转变,教师角色正在定位

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的课程观决定着教学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材解读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彼此倾听和分享各 2 自的认识成果的过程。由此要求教师应具有收集教育教学实践信息资源的能力及对信息资源加工处理、整合的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我们教师深刻认识到,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使自己具有与时相通的教育观念,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具有独特的教育网络与教育智慧。因此,我们通过学习交流、案例分析、课后反思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近一年来,课题实验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

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一年多来,我校教师围绕课题方面写了将近20篇论文,并且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有的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二)、学生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新型的课堂教学策略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因此,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虽然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恰恰又是建立在集体的荣誉之中,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了个人进 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三)、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形成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

1、生成性教学策略

“生成性教学”认为学习是知识意义的自主生成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生成知识意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意义创造情境、条件和提供帮助。

生成性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生成性教学策略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指导生成型。教师提出学习课题,设想、假设由学生作出,但是验证和生成结论的资料由教师事先准备或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好准备。第二类是协作生成型。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对于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生成均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学习都要协作,这要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区别,第三类是独立生成型。课题由学生自己或教师提出,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组织者

教学设计运用生成性策略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生成性教学策略的核心概念。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

第二,强调情境对意义生成的作用。即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第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生成的关键作用。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学习者群体所共享,从而提高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生成质量。

第四,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意义生成。为了支持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主要用来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会话交流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关注差异策略

所谓“关注差异策略”主要认为,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所谓成功并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找对自己的位置,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成功。个体在成功智力上存在着差异,这种 4 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身成功智力优势领域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身的成功的优势,发现获得成功的途径,为此应注意以下方面。

(1)、了解差异确立最近发展区

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位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应注意在教学前,要准确了解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及其各发展水平间的差异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授内容要达到的水平确立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从学生现有水平差异与潜在水平差异出发,教学才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2)、注重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力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个体间能力上的差异主要是潜在优势的领域的差异。我们认为在课堂上尊重这种差异,做到在目标的设置上要以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中心,为每个学生创设条件体验成功,做到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进程基础上不同的目标要求,目标要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选择,要能促进学生经努力而达到、并最终走向成功。

(3)、针对差异分层要求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进而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实施差异教学策略,依据学生差异现状,及教学内容的特性,制定出不同层次目标要求,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和非智力等优势,自主选择经努力能达到的要求。在层次划分上克服静态观点看学生及贴标签等为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弊端。为此,依据学生学业成绩分为独立水平、教学指导水平(经过学生努力可达成目标)、受挫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生个体的内差异。所谓内差异是指个体在发展中以自身为参照在同一时间的横向层面与不同时间的纵向层面的表现出来的成绩、能力、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和发展情况。这样对克服当前学生评价中因过分强调个体间成绩差异所造成的不正常的心理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3、合作分享生成策略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集体的条件。课堂教学是师生和生生间合作、交流互动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做为课堂学习的全体学生,都企盼学习成功,都希望感受成功的愉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合作、交往及团体动力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具体体现在:(1)、倾听:形成尊重与信任的精神环境

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人格、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信任每个同学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各种意见及看法。对学生的谈话表示关注和兴趣,了解学生话语的内在含义。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倡的五大解放。(2)、交流:形成理解与沟通的人际关系

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沟通和交流中,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亲和力。交流的内容是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中间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习一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交流的过程是排除障碍,促进每个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成功的过程。

(3)、协作:互助与挑战是创新心理生成的条件

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相互协作,在互助中有挑战,在挑战中体现相互激励,从而促进探索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合作学习过程是为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产生的互帮、互助行为。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合作学习活动明显表现出共同努力的特点,同学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即使他们之间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学生也会认为他们的水平、能力是相近的。这种认识会引起一种平等的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活跃。教学实践还发现,学生在成功的集体与在不成功的集体中,对自己的成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更能激起个体成就动机的追求。

(4)、分享:体验与反思是思维生成与提升的途径

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课上,通过在分享每个同学成功的愉悦中反思自己,扬已之长,补已之短,增强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念。从相互分享成功之处,由结伴效应产生新的想法和做法,在相互学习中促进合作精神,使创新人格不断形成和发展。

4、鼓励质疑策略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力,鼓励其敢疑、敢问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地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及养成善思、勤思等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鼓励质疑策略与生成问题策略,有很大的联系,同时又有所区别,主要表现于,鼓励质疑策略,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敢疑及会疑的创造性心理的品质:生成问题策略的_主要任务,在于教师如何将学过程设计成为能充分体现教育的生成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生成真实意义下的学习,用生成的问题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实施鼓励质疑策略中应体现以下要点。

(1)、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鼓励质疑问难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中小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疑问本身是学生天性的表现。实际上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好问,有些学生则不好问或不敢问。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做到鼓励学生凡是有不懂、不明白之处要及时发问,哪怕问错了也应受到表扬。课上要对那些敢于挑战“权威”,“标新立异”的做法以鼓励,让学生们对质疑充满极大的兴趣。

6(2)、让学生敢疑

无数的事实表明,学生质疑的“火花”是极易扑灭的。为此,应给予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学中一要尊重每个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肯定、鼓励他们敢于提出的一切问题。无论问题有多么荒唐、可笑或多么的幼稚,都真诚地表示鼓励。当年哥伦布提出“地球是圆的”,不是被认为是荒唐的吗?可最终却成了他创造发现新大陆的奇迹。因此教学中切忌对学生的问题予以嘲笑、挖苦甚至讥讽的态度和作法。二是让学生敢于怀疑或否定前人或权威的看法和作法。因为当孩子们一但认为权威永远是正确的,长此下去会导致迷信、盲从、缺乏创造的勇气。创新的“火花”就会被扑灭,这是非常有害的。三是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只要认真研究导致失败的原由所在,就是成功的开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敢想、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探求。只有这样就会成功,坚信从错误中寻出导致失败、错误的根源,这本身就是创新。

(3)、指导学生会质疑

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必须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让他们会疑。实践证明,主要从两个方面让学生会疑。一是让学生掌握质疑的视角,即知道从哪个方面质疑。在难点处质疑、在困惑处质疑、在重点处质疑、在关键处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质疑。二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即知道怎样质疑,抓住课题质疑、抓住主要内容质疑、抓住课后问题质疑。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步步质疑,层层释疑而走向成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对后续课题研究的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市级规划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的工作不够到位,随意性大;课题研讨课的工作比较滞后,精品课例比较少;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网络运用技术参 差不齐,影响研究效果;学科网站内容还不够丰富,有待丰富及完善。再如我们已经形成了上述几个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策略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生成性教学策略就具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效率不是很高。第二,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三,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如问题意识,发现或探索知识的经验,确定有效的假设,选择有效的学习资源等。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则学习效果不理想。第四,难以适应不同差异的学生同时学习,或许会造成认知负荷过重和情绪上的挫折等。

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丰富、积累研究性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

3、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尽量减少其局限性。

4、围绕课题,多做些调查研究,争取多出一些有质量的论文。

5、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服务。

.2010-9-24 长安区第五中学课题组

下载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研总结2015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研总结2015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学科组生本课例研究阶段小结

    数学学科组生本课例研究阶段小结生本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已有一阶段,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展示,案例研究等方式,教师课堂教学稍许有了一些变化。教师行为的变化也直接促......

    生本课改总结和困惑(哈城)

    哈城学校生本教育课程改革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前 半 学 期 总 结 哈城学校生本教育课程改革前半学期总结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是“生本......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有更多对生活的观察机会。学习生物知识技能可以......

    低年级“快乐写字”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低年级“快乐写字”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摘 要: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阶段目标中提出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所以,在低年......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总结

    课题编号:JXKT-XS-04-016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总结 ----问题的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西峰区彭原初中 英语课题实验小组 一、课题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

    分析物流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物流人才培养是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本文在分析物流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进一步对物流管理......

    生本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生本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反思这样的课,使人感慨万千。 己的板书。教师就组织学生们实现这些活动,站在离讲台摘 要:生本教育的产生基于我国新的教学法的涌现;作为家长,在这样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