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16个)书法比喻的正解
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16个书法比喻的正解?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 4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
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
/ 4
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
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
“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
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
/ 4
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16个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
笔是将军,犹若登阵。
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
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
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
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
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迹。
/ 4
第二篇:古人书法用笔16个经典比喻
古人书法用笔16个经典比喻
书法讲究的就是笔法,可笔法有时直接地还真不容易说清楚、说明白。怎么办呢?要说还是古人厉害,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经过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现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1.用笔如“鹰望鹏逝”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上面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笔是将军,犹若登阵。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
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宝。
第三篇:党课题目部分正解
1.党的性质: 1个最高理想2个先锋队3个代表4个指导思想 外加科学发展观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3.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区别 “无表决、(被)选举”
10.什么情况下被认为是自动脱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
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
11.新时期发展党的十六字方针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12.预备党员预备期和党龄 从支部大会通过它为预备党员起;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起。
13.看影视资料感受
14.党的纪律处分 [5]
15.发展党员的原则 个别吸收
16.申请入党条件(什么人可以)[6]
17.党员权利和义务 8-8
18.入党介绍人的任务 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并如实向党组织作负责介绍;向申请人宣传、解
释党的纲领章程;热情地帮助申请人提高对党的认识及端正入党动机;向党组织汇报申请人的教学、考察培养信息;指导申请人填写志愿表并认真填写对其意见;支部大会讨论时负责介绍申请人情况,给出自己意见;申请人成为预备党员后仍给其帮助和教育。
19.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
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0.党徽和党旗 镰刀和锤头/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21.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入党
22.怎样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入党自传
23.积分考察主要内容 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入党动机和本职工作表现等。
看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能否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能否严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纪律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表现和完成党组织交给任务的情况。
24.政审主要内容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政治审查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
25.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主要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
第四篇:·比喻[定稿]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五篇:比喻
雪飘如絮 细雨如烟
碧空如洗 暴雨如注 挥金如土 疾走如飞 一见如故
安若泰山 傍若无人 背若芒刺 辨若悬河 炳若观火 炳若日星 灿若繁星
差若天渊 齿若编贝 蠢若木鸡 呆若木鸡 洞若观火 恩若再生 奉若神明
功若丘山 固若金汤 浩若烟海 化若偃草 画若鸿沟 欢若平生 涣若冰释 较若画一 斠若画一 噤若寒蝉 敬若神明 口若悬河 旷若发蒙 烂若披锦 烂若披掌 烂若舒锦 朗若列眉 冷若冰霜 寥若晨星 燎若观火 了若指掌 凛若冰霜 凛若秋霜 面若死灰 渺若烟云 邈若河汉 邈若河山 邈若山河 明若观火 命若悬丝 目若悬珠 判若黑白 判若鸿沟 判若两人 判若两途 判若水火 判若天渊 判若云泥 旁若无人 翩若惊鸿 弃若敝屣 契若金兰 亲若手足 轻若鸿毛 情若手足 阒若无人 色若死灰 势若脱兔 视若儿戏 视若路人 视若无睹 思若涌泉 谈若悬河 如出一辙 如法炮制 如虎添翼
如数家珍 如汤沃雪 如影随形
:笔头生花、挥汗成雨等。
第三个是如字的成语
【爱才如命】 见“爱才若渴”。
【爱财如命】 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白首如新】 同“白头如新”。
【白头如新】 谓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
【暴跳如雷】 跳脚怒吼。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暴躁如雷】 犹暴跳如雷。
【爆跳如雷】 盛怒貌。
【笔翰如流】 谓文笔快捷无滞。
【表里如一】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宾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 谓宾客到此如归其家。形容待客亲切、周到。
【不断如带】 犹不绝如缕。
【不绝如带】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发】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缕】 见“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 亦作“不绝如缕”。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 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臣门如市】 语出《汉书•郑崇传》。喻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甚多。
【臣心如水】 ①谓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②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称心如意】 完全合乎心意。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谓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齿剑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出门如宾】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从恶如崩】 亦作“从恶若崩”。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从谏如流】 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 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从令如流】 谓服从命令如流水就下。极言有令则行。
【从善如登】 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善如流】 亦作“从善若流”。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 迅速和顺当。
【答问如流】 形容对答流畅。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胆大如斗】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 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亦省作“胆如斗”。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
【胆小如豆】 极言胆子小。
【胆小如鼠】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 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胆小如鼷】 见“胆小如鼠”。
【倒背如流】 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畅。形容书读得极熟。
【德輶如毛】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德輶如羽】 见“德輶如毛”。
【度日如年】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
【度日如岁】 同“度日如年”。
【断决如流】 见“断决如流”。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堆积如山】 积聚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对答如流】 答话敏捷顺畅,象流水一样。形容口才好。
【恩重如山】 恩德像山一样重。谓恩德极大。
【防意如城】 谓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 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如磐】 ①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②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赴死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甘心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 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 见“骨瘦如柴”。
【观者如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语出《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 圃,盖观者如堵
墙。”
【观者如垛】 见“观者如堵”。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如云】 见“观者云集”。
【官法如炉】 形容国家和官府法度十分严厉。
【光阴如箭】 见“光阴似箭”。
【归心如箭】 见“归心似箭”。
【号令如山】 谓军令严肃,不容更动。
【侯门如海】 相传唐崔郊之姑有侍婢,与郊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郊相遇,郊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焕然如新】 见“焕然一新”。
【挥金如土】 挥霍钱财像泥土一样。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
【讳莫如深】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机变如神】 机智权变,神妙莫测。
【积甲如山】 见“积甲山齐”。
【吉祥如意】 谓诸事吉利顺遂。
【疾恶如仇】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雠】 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像狂风猛扫一样。
【嫉恶如仇】 亦作“嫉恶若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嫉贪如雠】 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家贫如洗】 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形容家贫之极。
【谨终如始】 谓谨慎小心、始终一致。
【决断如流】 形容判定案情或料理事情果断迅速。
【军令如山】 谓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可心如意】 称心如意。
【空空如也】 ①形容一无所知。②多指一无所有。
【烂醉如泥】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语本《后汉书 •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料事如神】 形容预测事情非常准确。
【临难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令行如流】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履险如夷】 亦作“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 强。
【眉目如画】 形容容颜美丽。
【眉眼如画】 见“眉目如画”。
【门庭如市】 见“门庭若市”
【面色如土】 见“面如土色”。
【谋臣如雨】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目光如豆】 眼光像豆子那样小。比喻眼光窄小,见识短浅。
【目光如炬】 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发怒时的神色。亦形容眼光明亮有神。后亦比喻见识高明。
【目光如鼠】 ①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处窥测,形容行为不正。
【囊空如洗】 口袋空无分文,象洗过一样。形容异常贫困。
【囊匣如洗】 犹囊空如洗。
【其应如响】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 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涌如山】 形容气愤之极。
【巧舌如簧】 犹巧言如簧。
【巧言如簧】 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
【求贤如渴】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趋之如鹜】 见“趋之若鹜”。
【人生如寄】 亦作“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如火如荼】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 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后以“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
【如饥如渴】 亦作“如渴如饥”。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如饥如渴】 同“如饥如渴”。
【如胶如漆】 见“如胶似漆”。
【如渴如饥】 见“如饥如渴”。
【如狼如虎】 见“如狼似虎”。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如泣如诉】 如哭泣又如诉说。比喻声音哀怨凄切。
【如切如磋】 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如兄如弟】 ①谓情意深厚,有如兄弟。②旧俗异姓结拜兄弟,年长的称“ 如兄”,年幼的称“如弟”。
【如埙如篪】 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 两物之响应、应和。
【如醉如痴】 见“如痴似醉”。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杀人如蒿】 见“杀人如麻”。
【杀人如麻】 形容杀人极多。
【杀人如蓺】 见“杀人如麻”。
【慎终如始】 结束时仍然慎重,就同开始时一样。指做事从头至尾小心谨慎。
【食古如鲠】 犹言食古不化。
【始终如一】 自始至终都一样。
【视财如命】 爱惜钱财如同爱惜生命。形容极为贪钱吝啬。
【视丹如绿】 看红色就像绿色。形容忧愁迷乱而致眼睛昏花。
【视民如伤】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
【视民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视人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人如子】 见“视民如子”。
【视日如年】 谓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视死如归】 把赴死看作如归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多指为了正义,不惜牺 牲。
【视死如生】 见“视死若生”。
【视死如饴】 谓甘心死去。
【视下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险如夷】 把危险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艰险。
【逝者如斯】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守口如瓶】 形容说话谨慎,不轻易出言。后多形容严守秘密。
【似漆如胶】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似有如无】 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铁案如山】 谓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像山一样不可推翻。
【铁证如山】 形容证据确凿,不可否认。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无可如何】 没有什么办法。
【无论如何】 不管怎样。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同一的结果。
【惜墨如金】 ①极言不轻易下笔。②指文字极其精炼,不拖沓。
【惜字如金】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相待如宾】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相敬如宾】 见“相待如宾”。
【相庄如宾】 见“相待如宾”。
【像心如意】 顺心如意。
【削铁如泥】 形容刀剑锋利。
【心急如焚】 形容极为焦急。
【心焦如焚】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心口如一】 想的和说的相同。形容为人诚实爽直。
【心乱如麻】 心情烦乱,像乱麻似的没有头绪。
【心细如发】 亦作“心细於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心绪如麻】 犹心乱如麻。
【栩栩如生】 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血流如注】 形容流血急而多。
【眼光如豆】 同“目光如豆”。
【一败如水】 形容大败,犹水泄地不可复收。
【一寒如此】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使须贾於秦,范雎闻之,为微 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后用以表示贫困潦倒至极。
【一见如故】 见“一见如旧”。
【一见如旧】 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扞吴公子札呴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一接如旧】 犹言一见如故。
【一面如旧】 同“一见如故”。
【一贫如洗】 穷得一无所有。形容贫困之极。
【一钱如命】 形容极端吝啬。
【一清如水】 ①喻廉洁。②喻空荡荡无人。
【一文如命】 见“一钱如命”。
【依然如故】 仍旧和过去一样。
【应答如流】 对答犹如流水。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应答如响】 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应对如流】 同“应答如流”。
【应对如响】 同“应答如响”。
【忧心如捣】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语本《诗•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忧心如焚】 心里忧愁得像火烧。形容十分焦急。
【运斤如风】 见“运斤成风”。
【执法如山】 执行法令坚定如山,毫不容情。
【众口如一】 同“众口一辞”。
【劚玉如泥】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罪恶如山】 形容罪恶极多且重,犹如山积。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