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

时间:2019-05-13 04:0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

第一篇: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

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

【摘要】本研究将对我国的外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学生在外语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中国外语教学的缺陷,发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借鉴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纠正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间合作和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今我们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融合,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实现有效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2)。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无论是其具体实施,还是理论研究,目前都还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虽然目前己有一些相关研究,但数量较少,而且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及高校有关人才培养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我国的外语教学的现状与中国学生外语交际中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然而随着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方面研究的成果,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从而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文化教学。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文化教学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全球一体化的动力(2: 19)。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文化与语言并重的外语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实践的重点。

中国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对外国文化知识严重缺乏了解,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也不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外国人,导致其使用外语进行成功交流的能力欠缺,同时他们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不同情境中如何体现也缺乏意识。

因此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人们对文化教学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创新教学模式

人文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研究地位,同时高等教育领域开始积极研究和尝试在高校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并在培养目标、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1995年开始,以全国部分高校为试点,文化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推广和加强。1998年我国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在实践中追求“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在此不断推进中,文化素质教育现已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展开。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北京大学的“文理双学位制”、浙江大学文科专业坚持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等实践作法日趋完善。因此,如何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师的研究视角。我国自1995年以来,公开发表了一些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数量不多,而且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探讨。本项目的提出和实践十分必要。

人文素质教育涵盖的内容应该将文化作为教学内容渗透于语言教学之中,实现以培养语言应用技能为目的,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内容的教学要求。将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两手抓。

三、结论

本文旨在讨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探索建立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创新模式。把文化贯穿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策略、程序和教学主体着手,形成一套有层次和系统的以文化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理解→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文学、翻译、写作等课程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其人文素养和独立批判精神。

此外,我们可以在选修课中开设中外文化对比、中外名著赏析、中外经典电影影视欣赏等课程,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某些跨文化意识与观念,如意识到不同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文化身份的差异、文化风格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不同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同时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对待不同文化的平等意识与文化理解和包容意识。

今后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摸索以外语教学法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文化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平台构建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2]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9.*本文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名称:“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创新设计研究”。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广大高校学生群体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自主性,能在使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形成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升,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人格。因此,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等。加强对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实现审美情趣和审美辨别能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讲,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精神的培养,是希望人类能够对真理形成清醒的认识,进而能够追求进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人文素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兴趣,但英语教师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强化,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英语学习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人文性功能的发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施加一种“隐形”的影响,进而能够促进学生自我的不断完善。其次,学生对国外文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在于其中的文化元素,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和强化,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真谛产生真正的领悟,强化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再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文本,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互动学习,指导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英语文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中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渗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针,其旨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鉴别能力和包容能力,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最大程度的进行情境教学环境创设,通过设置不同的话题、主题让学生现场模拟跨文化交际操练,利用教师收集到的或者教学教材中自带的视听材料创设形式不同的文化交际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讨论、辩论、表演配音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跨文化境域的体验获得丰富的语言交流技能。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的体验,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提升自身对体态语、手势语的认识。

(二)变更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为学生讲授基本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目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听说内容的重要性,加强对英语口语的运用,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运用。同时,英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英语学习内容绝非仅限于教材上那些有隔阂的基本知识,英语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他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目的进行英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善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必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这对他们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广大青年学生必须积极改变自身的学习思想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认为他们只要学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就可以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也能在后续的升学中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致使学生尽管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和教材中要求的基本英语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大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变更自身的学习观念,必须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操作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学生必须注重自身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的学习,不能对教师的引导和督促过于依赖,而是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果。只有在认识上和心理上能够切实转变学习思想,大学生才能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更大提升,进而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

三、结语

人文素养培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人文精神,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营造积极的人文学习氛围;以及如何让高校英语教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是广大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工作人员和关心英语教学的研究者们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强化文化意识、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教育,重视对学生高尚人格、和谐身心和高雅志趣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内涵更加丰富、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叶慧君,王鹏.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母语文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9).[2]张楚廷.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原理[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3]张云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1,(46).(作者单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论文

一、回顾历史

(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学习外语的大潮风起云涌,全国人民上上下下开始学习外语,学生阅读的教材多是一些小故事、对话、短剧等等。内容不外乎讲述的是工人、农民、解放军,都是中国人的事情。由于我们长期对外封闭导致的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文化所培育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作管理经验,社会对英语知识的需求只限于在阅读理解和翻译层面上。

(二)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速度加快和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交往日益增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交通、通讯日益发达,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与外国人面对面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严重脱节,学不致用,因此这期间就以交际法原则为指导,改善课堂教学,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变为以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培育社会人才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三)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同全世界其他国家中23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发展经济和贸易往来的相互关系,并且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经济贸易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以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加速。而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使得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国际化语言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由此产生的翻译文化和翻译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一直以来我们是以将外国语翻译成汉语为主导,无论是历史上的佛经,还是清末民初以来的文学名著以及社会科学的经典翻译莫不如此。但今天随着全球各大领域交流的扩大深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服务的意识不断创新,公共外交的内涵已扩大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与外国人接触的公民。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心“中”译“英”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关心如何通过翻译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中国的教育教学方式在逐渐地做着朝向更适合中国国情文化发展需要的方向调整,英语课程不在是单纯地填鸭式灌输或者是分数比对,改革的重点转向在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重点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不断地鼓励学生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宗教、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学习他们的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更多的文化交际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世界的格局也正在悄然改变,新的国际秩序尚待建立,与此同时科技与网络的创新,正时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校园再不可能是梦幻的超现实的象牙塔,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让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联结的如此紧密。校园是小环境,社会是大舞台,时代在变化,依托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校园生活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气象和面貌,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学校人文素养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让老师不得不深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如何把人文价值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具有自觉教学意识的课堂教学行。但现行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新的教学改革内容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上,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学生们运用英语语言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很严重,除了他们的英语词汇量掌握的太少以外,即使知道懂得的词汇也是一知半解,不扎实,再叫上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其表述语言前言不搭后语,无法表明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英语单词读音不正确、其中文含义模糊不清楚、常常把单词的中文意义张冠李戴。语言交流相当困难,最基本的英语简单句学生都难表述。例如:What doyou do?Where are you from?Why are you late again?So on。如果讲一个复杂句型,就需要重复几遍学生才能听懂,别忘了这是在大学课堂,下面在座都是学了十几年英语的水平的大学生。每每看到这些让人心痛不已。我们国家的教育真的该好好深思深思,不光是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会受到巨大的损害,看到这些,身为教师心情特别沉重!由于近年来各大院校扩招生源,学生上大学的门槛明显降低了,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都在下滑,其中班级之间和学生各自的基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个别学生英语基础文化水平几乎是零。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的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1800个单词(包括1200个单词的复义)的学习任务和相关要求根本无法实现。这样勉为其难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能力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和翻译,课后习题更是无法自行完成。课堂形式趋于僵化。再看听说课,由于单词和语法基础都很薄弱,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日常交际用语像天气、介绍、问路、问候、致歉、道别、饮食等。掌握商业信函、传真、广告、产品介绍说明等这些要求都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大打折扣,其矛盾焦点在于相对于教学对象而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相对于教学实施者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教学实施力度大,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难度。教师在择其必要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脱节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不能真正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毁之一旦,教学效果成为一句空话。

(二)在几千年社会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人类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知识、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现代化文明设施建设等精华得到广泛的传播、发展和创新,这些都不能没有教育,更不能没有教师。教师在人类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但是,在现代经济体制大潮的冲击影响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也不例外。现在大学教师的收人待遇完全与职称有关,而要想取得更高职称,就需要做教书以外的很多工作,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大学教师热衷于抓科研、抓项目、做课题研究、搞各种大赛、对无利可图的本科教育敷衍了事,造成了谁在本科教学投入时间精力越多谁越吃亏的现状。而这些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就像一阵风一样刮过就偃旗息鼓了。参与这些文化运动的人从中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利益,而与真正的教育教学无多大想干。因为这种活动没有什么深度,不具备什么影响力,更无从对现行教育起到指导和提升作用,那又何谈促进和发展教育事业,有点儿滑天下之大稽。试想这种教育教学制度和导向与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一致吗?恰恰相反,它背离了教育教学的性质和教学任务,破坏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止步不前,最终损坏了我们的治国大业!要知道我们高校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这就如同马路的清扫工,如果都去搞运动、去说教喊口号。那马路就会成为垃圾的海洋,说千句万句不如踏踏实实地干上一天更加有成效,所以能让教师为人才培养静下心做学问,踏实行做教学厚德载物才是正道。

三、落实人文教育

现代社会的文明特征很大程度体现在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上。而要提升公民的人文素养,关键在于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而人文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研究、探索、创新。

(一)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观念、情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它实质是一种精神,是人类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关怀。具体地讲,它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推崇人的理性和情感,主张思想的自由和对个性的尊重,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

(二)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普世价值观与人文素养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价值观显然是两种思维体系,虽然在内容上存有不少交合。二者的关系自可以另谋篇幅深入论述,在此不做展开。但就他们分别与人文情怀的关系来讲,显然在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念里,西方普世价值观与人文素养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乃是东西方文化、历史、哲学的发展进程不同,由此产生的客观差异而形成的这种状态:西方文化有距今二千五百年的古西腊文明做基奠,中世纪末有文艺复兴,十八世纪有以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首的启蒙运动;而与古西腊文明同时代出现的,占中国传统文化统治地位的孔孟儒学几乎统治了中国家庭社会政治生活近二千多年,直至清末民初。中国传统文化在维护统治阶级的王权中不断完善着自身的理论,形成了许多值得传承的文化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家庭秩序与政治稳定的关注中,人们忽略了对人性、个性及社会公共关系的关怀。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和取舍。

(三)教师不再是“工具”式的教书匠,而是一个闪烁着人文精神素养的导师。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已经无法适应现时代教学的需要。在专业教学课程中常常可以挖掘出许多含有人文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情怀的素材。例如那些精典的美文或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或让我们体会到人世间情义的无价与珍贵。在历史与社会等人文科学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前世今生,而且在跌宕变幻的历史风云、辗转浮沉的命运变迁、伟大睿智的思想光芒中常常沉入对世事、对自然与人性的思考;即使在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些刻板与枯燥的自然科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认识其实只是一个误会,在这个永无止境的科学世界里蕴含着无所不在的逻辑美学;在对科学的学习与探索中我们领悟到自然的广博与神秘,并心生敬畏;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成与败让我们懂得了坚韧与承受;而严谨而充满乐趣的推理与思考不仅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了我们在生活中客观、求实、讲道理的人生态度。

(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掘自身专业中蕴含的这些人文价值观念和思想,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文情怀积极、真挚地引领与感染学生,在美好的人文境界里徜徉。积极寻找课外素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更有针对的教学资料。比如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积累的很多具有人文价值理想的文学、艺术作品,各领域名人的某些精彩的演说或演讲,一些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艺影像作品等等。教师通过课前对这些素材的深入思考与总结提炼,在课堂教学中仿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而学生则因为这些事就发生在或远或近地现实生活中而兴致盎然、思维踊跃。这些事件中所包蕴的各种人文价值理想和情怀———包括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信仰尊重、家庭伦理与人类情感、社会公德与包容、平等与社会公正、人权与法律下的自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爱与保护等等,在观点的触碰和争论中,在教师的循循引领下,在轻松的氛围里融化、感染着我们的学生,并通过一次次这样的教学实践的积累,促进学生对人文价值的认识与思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与素养,促进他们心智与思维的成熟。

(五)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养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潘懋元先生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即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教师在终身学习方面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社会关怀等,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思维模式、心理道德情感、处事性格方式、专业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对学生无不都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人说过,一个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人,她的班级整体班风就是什么样的,虽有笑谈之意,但理儿也在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用自身人文素养的魅力,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人文理想和情怀的向往和追求。

(六)人文素养是人性魅力的体现,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融入社会、有益于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它是接受与选择良好教育和自我实践修正的结果。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风度与教养,展现学生的人格魅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是培养适应社会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它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他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踏下心来钻研理论,研究教材,分析总结学生的教学活动,积极拓宽专业教学领域和视野,充实和丰富教学的内涵,真正地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激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教学课程的实践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水平。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担当起培养符合祖国需要发展的外语人才的责任与使命!

第四篇:大学体育与人文素养

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努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质教育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作者作为一位一直在一线教育工作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中如何把人文素养融入于课堂提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创造人文教育思想氛围和突出教育个性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人文素养体育课堂

0 前言

体育教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但如何把体育课堂紧紧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作者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中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刊在众多人心中,体育似乎与粗鲁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人文精神成了迫急的任务。只有实现了人文素养和体育课堂紧紧融合在一起,我们体育教师在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完成任务。1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到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美丽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探寻天地的奥妙与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质,孜孜不倦地追求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一身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端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出色的专业才能和高尚的文化素养积极影响学生。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代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了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体现人的价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唤起学生的主体精神。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加大亲和力度。教师要放下身架,由课堂上知识拥有者和话语霸权者的地位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们。比如,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个同学的名字,来说明你对他们的重视度。其次,教师必须要防微杜渐,及时制止一些不良趋势,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犯错误时要立即制止,在没有人的时候严厉批评,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人多的时候要注意转换批评方式,尊重学生,使学生主动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改变。如在上动作讲解课时,有同学老讲话,我会说好像有同学在帮我解释哦,让大家在笑声中知道了错误,问题也就很轻松解决了。最后,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下也要尽可能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条件要经常参于他们的娱乐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更了解教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对事物的见解,真诚与学生交流,用自生的言行让学生处于人文素养教育中。积极创造富含人文教育思想的学习氛围

为了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教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中的对话者、激励者。针对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学生的情感目标上投入,能收到在合作中共同探讨新的知识,在互动交书与育人的双重效果。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我经常跟学生一起比赛,在比赛中及良好的氛围时加以指导,要求学生加强配合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同时可以实施分组联系,要求组长汇报练习情况以强化他们的服从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多样的教

学手段和方法,创造人文素养氛围,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使学生向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发展。合理积极利用课堂评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课堂上,只要学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后进生的努力尤其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千万不要因为动作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如何鼓励人,如何善待人。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对优秀的学生要把他们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告诉他们。当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他们会为之感到骄傲,从而产生自己要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学会对别人的评价,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以人文素养为基准,突出教育个性化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把学生比喻成船的,教师就是航标灯,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中的方向引领、方法指导、辅导心理等,提高学习、应变及综合能力。首先,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基础、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将复杂的成套动作变成直接的感性认识的简单动作。在基于大纲要求基础上,所选资料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可操作的,要防止思想僵化,善于内容的相互贯通。再次,教师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教师要使课堂由传统的“统一”走向“个性”发展,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避免教师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懒得尝试,要利用漂亮的示范或多媒体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讲解动作要领要多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先根据以往经验和想象尝试做动作,对正确的部分给予强化,在纠正动作中把要领讲解清楚。这样可以避免光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听得雾里云里。第三,考核内容要人性化。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基础,又要关注他们得情感和态度,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要列入考核标准,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和发展人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的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以上几个方面显然不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部内容,但是,就体育教学而言,他们无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在纯锻炼身体的歧途上已经走得十分遥远,以致有些误解众多了。如何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落到实处,我们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教学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们能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参考文献:

[1]王成明.优化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2008知网期刊

[2]刘文静.语文教学提高人文素养初探.希望月刊.2008.4

[3]吕海东.人文素养教育于.机械基础.课程相融合的策略丛谈.中国校外教育2008下旬刊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张书芳.在语文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吉林教育.2008.2

[6]曹立余.结合作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文学教育.2008.8

就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与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思维水平、进行美育教育、拓展和完善个性等人文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可从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理论课教学、保障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等多条途径,促进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也应是学校体育未来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前言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改革,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然而应当看到,体育对人的教育意义,除了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外,它对培养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往往侧重于生物学方面的意义,而忽视了其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本文试图就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紧迫性

新世纪,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享受和自由。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人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与享受,而忽视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在中国,当前青少年一代均为独生子女,家长在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外,更是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而忽视对下一代各种生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关心他人、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以及良好品质与精神等的人文素质培养。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对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美国于1994年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就把对学生进行促进个人良好品德的教育,规定为美国2000年国家八大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博伊认为:“如果学生只局限于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难以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应该把儿童教育成有仁义之心和关心他人的人,具有运用他们的技能为更大的社会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日本教育界强调并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日本提出的现代人才素质要求中,将有高度教养和出色人品放在了第一位。韩国在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养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专门的教育与培养。由此可见,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不仅仅只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是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国内学者认为,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既是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人的各种社会实践之中。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显而展示个人”,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从价值功能上看,体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表现在关怀人生实现和促进人的发展;从价值评价上看,体育的评价标准更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因此,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倾向。就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也只注重生物性的体质增强与技能掌握,而忽视人文性的学生个性与道德精神等的培养。当前人文素质培养之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体育教育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体育是在具体的身体运动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协调配合、遵守规则、参与竞争。同时,学生又是在克服身体困难中,实现超越自我、增强意志、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为直接、具体,并是在身体的运动之中实现,是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体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3.2 增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成就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外,更大程度上是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意志力、进取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力、自我激励、人际关系、处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是一项具有按一定规则参与竞争;通过意志努力超越自我;与他人合作争取胜利;相互交流愉悦身心等特点的教育活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配合,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更可以在意志努力和复杂的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自信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正是人文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3.3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人们普遍认为,科技教育紧密地同逻辑思维相联系,它保证思维的条理性与求同性,这是一切正确思维的基础。人文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却紧密地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相联系,它保证思维的求异性与创造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对思维的启发,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3.4 有助于美育教育的实施

早在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就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德,欲达此理想,于上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美育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运动之美(即审美),在实践中感受运动之美(即美感),更能够让学生体育运动中创造美,实现自我完美的追求。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对学生美育教育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5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拓展与完善

完善的个性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加上学生中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个性发展的不足和弱点。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在一定的规则规范下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竞争中,在通过意志努力克服自身生理障碍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对于学生个性的拓展与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也是室内教学和理论教育所不能替代的。4 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4.1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注重的是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和体能的增强。而忽视了学生在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发展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因此,应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加强教与学双方的互动。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其意志、培养其情感、铸造其性格、熏陶其审美观的多种体育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2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主导性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在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为,首先,教师只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才能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第二,教师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对所学的行为、意识做出正确的评判和引导;第三,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意志、责任感、爱心等各人文素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4.3 加强学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学校体育理论课应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应改变以往许多学校只在雨天临时安排的状况,而应将理论课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有计划地安排。结合理论课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将学生在实践课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意识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条重要途径。

4.4 重视和保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按规定学校每天都应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而使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难以得到重视和保障。尤其是中小学的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多被占用。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自我为主的活动,小伙伴共同进行竞赛和游戏,可增进相互的交流。大多数学生也会在可能产生的冲突中学会处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共同兴趣爱好也能使学生形成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社会小群体,根据社会学理论,小群体是个人通向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因此,重视和保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4.5 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全体学生的参与

体育竞赛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行为意识最为丰富和复杂。体育竞赛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培养荣誉感、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最佳时机。以往学校的体育竞赛受“选手体育”的影响较大,参加体育竞赛的大多是有特长的学生,而大多数无体育特长的学生,往往被排斥在运动竞赛之外,最多也只是充当一个观众。学校体育竞赛应是全体学生的竞赛,应通过组织“拉拉队”、服务保障队等方式,将全体学生都吸引到体育竞赛之中。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与功能。结语

无论是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还是从国外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思维水平、进行美育教育、拓展和完善个性等人文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可从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理论课教学、保障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等多条途径,促进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也应是学校体育未来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第五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莫让遗憾的历史成为历史的遗憾

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它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又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就高中历史教材而言,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先生曾说:“知识教育是基础,人格教育是核心,文明教育是相对于一生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重心应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国近现代的民主思想和实践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观、公民观、民主观、法律观、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教育,又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的屈辱史、血泪史和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从1840年至1949年,列强对中国发起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日本大举侵华战争等等侵略战,任意践踏和蹂躏中国土地和人民,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曾有许多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付出过艰辛的探索,他们在黑暗中执著勇敢地前行,尝尽了失败的痛苦,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找到了解救中国的良方,中国革命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整个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这些探索包括: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的英勇斗争,在救国救民的探索中,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曾国藩、李鸿章等领导的洋务运动;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陈独秀、胡适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素材,深刻的、多视角的、全方位的挖掘在这其中蕴含的教育要素,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历史在学生身上转化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勇于并善于开放创新的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仁人志士对民主思想的的探索,从而对学生进行革命发展前途的教育,激励学生发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这样就教育学生认识到了人生的全部意义,积极体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感受。追求精神上的至高境界,会使学生感到做人的尊严和高贵。近代史上的林则徐、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有着崇高的生命品质。中国近现代史的民主思想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对学生的人格会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感染。中学生人格可塑性强,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人格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使学生在学习中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确立学生的健全人格。

下载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综观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克隆母体或局部改良降格培养,其实质是变相降低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独立学院大学外语......

    加强英语教学人文素养培育功能的研究

    高海燕 张彬 李倩(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论的影响。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

    人文素养小议

    人文素养小议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如何把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与......

    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职业礼仪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

    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论如何提高人文素质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