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综观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克隆母体或局部改良降格培养,其实质是变相降低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独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的特殊性,致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迷失。
(1)课堂教学“灌输”为主,缺乏活力,已成为英语教学成效提高的发展瓶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未脱离传统模式中的 “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极大妨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对学生评价方法也不科学,造成培养对象只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不加思索,不会应用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但范围不统一,层次不深,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给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课堂教学改革将成为本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是基本上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小,没有为大学外语辅助学习开设选修课,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外语策略指导。对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学生评价制度不合理,对大学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多,难以形成长效促学机制。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方式死板,不愿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于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对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要求过低,客观上忽视了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运作模式的主要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强化语言操作实践、强化语言应用技能、强化语言学习策略培养,提升语言思维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二要有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我们认为:
A.积极营造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和心理氛围,在不同层面为学生设计实施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步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低起点的基本现实,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成增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把学生带入思维的新境界。
B.转变“教案”设计的价值取向。变常规“教案”为课堂“学案”,使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求真务实,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即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习惯:首先,预先启动学生课前自学解决基本问题,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仍不能解决的“顽固”问题就是本节课教师“精讲”的重难点;在教师精讲时,要始终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探究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其次,随堂进行目标检测以强化教学效果:利用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跟踪检测,教师监督,独立完成,互批互改,然后,教师总结学习情况,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C.改革课堂结构,增加学生课堂展示时间(show-time):实行课前预习自学申报展示、课堂学习成就展示、课堂学习行为自我评价展示;在实践流程上设定新的指标,以改变以往语言课堂教学中“教的多,学的少、学得多,用的少、用的多,想的少”等徒劳无功、高耗低效的现象。
D.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单元主题内容为依托,编排表演课本剧(text-based drama)等;英语学习源于书本又超越书本,链接生活(go from textbook to real life),积极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定期盘点国内外“热点新闻排行榜”,把社会焦点话题讨论有机嵌入课堂教学讨论中来,构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操作平台;学习“每日一句”英语励志名言、每天点亮一盏思想明灯。
E.拓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树立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的新范式,并启动学生经常性参与教学活动反思,如进行“本节课你最赞成的是什么”、“最不赞成的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调查,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以全面真实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时状况,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F.在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整合上,参照不同科系的课程规划,强化外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关联性,凸显外语学习对拓展专业视野、了解专业前沿最新进展状况的重大意义,提升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价值认同,以更好地激发外语学习动机。
第二篇: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模式
我们英语教研组经过不懈的探索,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特点和现状,逐步形成了“两案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两案是指学案和研学案。“五环节”主要是:
一、Warm-up;
二、Maim tasks;
三、Group work;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五、Summary。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广采博取,创新思维,把教材、学案、研学案融为一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两案五环节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热身(Warm-up)
Step 1.话题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
结合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师生或者生生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流活动,Step 2.复习/头脑风暴(Revision or Brain storm)
针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有
关内容,进行旧知识复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创设适当的语境,复习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储备。
二、中心任务活动(Main tasks)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在学生热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教材,搜集信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知识点,使他们了解知识框架和结构。当然,不同的课型要求教师要有不同的展示途径。在讲授听说课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新句型;结合本课新单词对新句型进行专项练习,并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然后简要介绍听力素材的相关信息,如:人物、背景等。根
据听力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根据听力素材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结合本课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的训练,可采取造句、对话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
而在讲授读写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简介文章内容,导入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素材和阅读规律,深入挖掘素材,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章信息,并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对较长篇幅的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精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然后结对或小组内进行交流,不能明确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或指导;写作形式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素材进行仿写、改写,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以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由学到用的目的。写作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素材仿写、改写,然后再独立写作。让学生感觉有的写、写得出。
三、合作探究(Groupwork)
对于这一环节,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各小组知识掌握情况,弄清学生的难点并引导学生将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意见,从而教师在指导和精讲释疑 上做到心中有数。有些问题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小组或个别同学进行讲解,体现小组合作,实现“学长制”,“兵教兵”。用学习过的知识点、主要句型、语法等编对话进行表演或者写短文,让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拓展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提高课堂效率。
四、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教师根据话题提出任务,借助于图片与相关的Key words的提示,让学生运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练习。教师设计的任务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就是知识,对于他们熟悉的话题,学生总能大侃特侃,信心倍增。生活化的角色更易于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淋漓尽致地使用有限的课程资源,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针对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设计专项练习,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某些语法项目中还包括若干具体内容,需要各个击破,以保证学习效果。专项练习的设计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扎实有效。
专项练习可采取先说后写的形式。说的练习建议以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写的练习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
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
五、小结(Summary)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馈,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在这个环节中,要重视时态、语态和语言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训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所学习的语言结构在什么语境情况下使用,具体的、不同的语言环境应使用具体的、不同的时态和语态,怎样用,让学生感悟、进行实践。同时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纯在的疑惑;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落实各项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所述就是两案五环节的基本流程。当然,在英语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两案五环节是我们英语教学的基本流程,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课型需要我们作适当调整,语法课,复习课的过程会有所
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活跃的思维,利用我们的智慧去处理学案和研学案之间的关系。
2.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力度还不够。教学中教师会有时不自觉地回归到旧的教学方式中,讲多练少,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这一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教师就会失去对课堂的驾驭,而我们一直在努力。
3.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还需提高。这种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只有学生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我们才能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我们会正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克服。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开展,加快了我们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拓宽了英语教学的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不断增强。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英语水平成为用人单位评聘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以教材和语法为中心来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难发展,所以合理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很重要,选择分层教学的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学校纷纷把提高学生能力为己任,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便是英语交际能力,事实证明英语好的学生在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强。而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高职的生源主要两种,一是高中毕业考入高职的,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但水平不高,第二种是从中专或技术院校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英语底子很薄,有的学生连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拼写都不会,所以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偏低。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以教材和语法为中心来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学生的课堂活动太少,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法、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要求,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难发展,久而久之,会严重损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提高。
学生的现状是我们一时无法改变的,但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现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如果我们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发展目标的差异,具体实施分层教学并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觉得英语也很有意思,也能学好,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那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指日可待了。
分层教学并创设情境说起来容易,具体如何操作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实际将学生分层;教师要分层授课,授课时可根据所学科目特点选择性的采用大班教学或小班教学,授课时结合情景教学,评价分层。学生分层
是指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为两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的目标不同,A层次的学生要对其英语知识和能力方面应适当拓宽加深,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则落在让学生初步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上,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英语的信心。两个
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末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滚动,让进步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进步热情。
讲授分层
教师实施讲授分层的前提是对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教材和大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考试标准,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置课堂各个环节的提问、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握各环节内容设置的层次和梯度。对于A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的目标是重基础,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增强他们学英语的自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授课过程中可采取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大班教学优点适合语法讲解,利于教师对课文的详尽讲解,利于对语言点、词汇、语法的讲解,保证学生对词、句、篇的深入理解,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大班教学也有其弊端,大班教学的方法比较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少,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利于因材施教,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可见,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各有利弊,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大班教学讲“读、写、译”时,由于教学内容较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学生容易逃课、旷课,所以不妨采用小班教学来教授“读、写、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精讲词汇、语法、写作方法、翻译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讲授课文时,师生可以共同挖掘文章的内涵,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还可就文章的某些观点师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既可以参与进来,又有机会聆听他人的见解,通过互动交流,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灵感,会大大提高“读、写、译”的授课效果。“视、听、说”方面的训练本来就很灵活,我们可以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配合多媒体,不但不会降低课堂效果,而且还会因为丰富的多媒体素材的介入,使课堂的信息量、课堂的容量、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会收到和小班教学一样的效果。所以,我主张“读、写、译”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而 “视、听、说”则大班教学。学生分层、讲授分层基础上注重情景教学
对学语言而言,语言环境很重要,我们为加强语言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创设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方式有很多,比如:分组就某一问题讨论;就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就某一内容进行知识竞赛等等。
评价分层
既然讲课时已分层教学,评价时就必须按分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评价。可将测试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属于基本要求,选做
题的要求较高为加分题,这样做可兼顾A、B两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让B层次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能激发A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模式的合理选取会影响到学生英语潜能的发挥、影响到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影响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合理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很重要,选择分层教学的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这一切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玉军.高职教师能力发展需求与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利平.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J].巢湖学院学报,2003.[3]文霞,罗立胜.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4]徐坤.面向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5]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3.
第四篇: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摘 要:协同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推力。大学英语应积极推进协同教育,探索大学英语协同教育模式,努力调动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力量,合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协同理论;协同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Abstract: Synergetic education,as an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provides a powerful thrust for modern education study and research.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apply it,and explore the practical ways and mode actively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three powers,society,university and students,to make common efforts to promot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Key words: synergetics;synergetic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ype;mode
一、引言
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协同论具有强大的普适性,诞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已被应用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及教育学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协同教育是协同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成果。协同教育是指联合对学生有影响的各个社会机构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将协同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致力于协调和整合学校、社会、学生三方力量,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效率,提升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业成就,无疑是一次有益有效的全新尝试,对于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协同理论概述
⒈协同论的概念及内涵
协同论(synergetics)又称协同学、协和学,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的。协同论是现代系统思想的发展,是一门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协同作用是系统有序结构形成的内驱力。如果各个子系统内部和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围绕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就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协同论具有普适性,为人们处理各类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自诞生之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⒉协同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协同教育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开展较多、应用较早。在国外,协同论被运用于教育改革的多项实验中,且已有成功经验证明其对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协同论。1990年,徐绍仲在《用协同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首次将协同学引入到教学研究领域。1996年,刘纯姣在《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一文中首次将“协同教育”正式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关注系统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一大批协同教育资源平台先后面世,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力量。
将协同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已逐渐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要尝试。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协同教育的研究多局限于基础教育,主要强调家校协同,对于受教育者等其他力量未做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白和空间,有待探究和求索。
三、大学英语协同教育模式
大学英语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协同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大学英语协同教育,实现学校、社会、学生三元共育,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高校可从英语网络学习的平台建设与应用、机考试题库建设与应用、大学英语社团建设等方面着手开展协同教育,打造教学共同体,全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益。
⒈学校与社会(企业)协同
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优势明显,势在必行。校企协同发展、开展合作能够使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双赢。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不仅双赢,尤为三赢。大学英语教育可以具体从三大个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1)学校协同社会(企业)研讨确定各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计划和语言技能培养目标
积极促进校企双方进行互聘,让高校教师进入企业为员工做交际英语或专业英语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英语能力,企业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为大学生做讲座或课程教学,将工作流程和岗位英语引进并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和岗位英语能力。
(2)学校协同社会(企业)推进英语网络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建设和应用,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和特点,引进或开发以网络教学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和引进网络学习的平台、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费时低效等问题。然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仅靠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是很难实现的,这就离不开企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在此方面的作用尤为突显,势在必行。
(3)学校协同社会(企业)共同建设大学英语机考题库和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建设科学的评价方式和优质的教学环境
高校应协同企业共同建设和完善大学英语机考题库,提高大学英语评价效度和效率;开发和建设慕课、微课,积极推进慕课和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⒉学校与学生协同
学生即是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者,是现代教育主体中重要的一元。在我国,过去的教育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和缺少创新的不佳状态。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广大教育者开始日益认识到并重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大学英语教育强调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呼唤和要求师生的协同合作。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积极促进和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也是开展大学英语协同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显著表现。大学英语教育可以重点从师生协同和生生协同两个方面着手,积极开展大学英语协同教育,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协同发展。
(1)师生协同
①第一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师生的合作与协同,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推进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学习的平台,探索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由“讲”向“练”转变,由“教”向“学”的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实践技能。
②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发展教师指导和监督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和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充分利用学校引进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和QQ、微信等通讯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时有效的自主学习指导和科学客观的自主学习评价,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2)生生协同。
①第一课堂。协同学习、合作学习,是开展大学英语协同教育,实现生生协同合作的得到主要方式。协同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概念虽有差异却相互交融,故下文中对此不做区别。协同学习、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富于成效的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聆听者变为实践者,不仅可以实现多边交流,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承担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责任,有利于提高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课内外全面合作协同,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学生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在搜集资料、展开讨论、组内互教互助等小组活动中,学生自主地做好预习、复习及材料收集处理等工作。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高,团结协作方面广,成长和进步幅度大。
②第二课堂。大学生英语社团建设是开展协同教育,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建设大学生社团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培育和建设英语调频台、模拟联合国社团、英语推广协会等大学英语社团,并依托社团开展晨读、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各类常规性或竞赛型的活动,建设英语学习微信平台,可以为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辅助提升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四、结束语
协同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推力。大学英语应积极推进协同教育,努力调动学校、社会和学生三大主体力量,共同致力于大学英语教育,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最为主要和积极的因素,高校应充分重视并在此中发挥好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5):11-12.[2]邓华.协同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5(7):109-110.[3]古月.现代科学方法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和突变论[J].学术交流,1986(6):8.[4]徐绍仲.用协同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通,1990(9):53-55.[5]刘纯姣.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J].怀化师专学报,996(3):329-330.[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指南(征求意见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注: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4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协同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华(1978―),女,文学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公外部主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五篇:基于WebQuest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基于WebQuest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WebQuest教学模式及将这一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整合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尝试,以提高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WebQuest教学模式 探究式 自主学习能力
一、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的字面含义是网络调查。WebQuest教学模式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于1995年提出,是一种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它将专题研习与资讯科技整合运用,即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材料、方案或技术等。WebQuest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不应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也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WebQuest模式在本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得到我国教育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个完整的WebQuest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前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和结论(Conclusion)六个部分。也就是说,WebQuest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对网络信息进行获取、筛选、比较和运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二、WebQuest整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基本上属于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往往是在老师讲授后,通过复习和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的地位始终是主导,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禁锢,形成习惯性思维定势,缺乏自主和创新。
WebQuest模式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这种理念可以使师生之间实现充分有效的互动。同时,它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相整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学双方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终生学习能力提供更优化的外在条件。在WebQuest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关注。
WebQuest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知识获取者。教师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提供最合理有效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创设最佳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角色分配始终贯穿于WebQuest的六个部分中。
三、基于WebQuest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简单地说,基于WebQuest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授课计划及实施,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依据此目标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论坛、各种社交软件、Email等形式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传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经过亲身探索钻研,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学习成果的展示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基于WebQuest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教师方面,首先查找相关领域的网络资源并进行甄选;再次确定三至四个备用主题供学生选择;最后设计好任务执行的步骤及评价标准。学生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在供选择的主题范围内,根据各自小组的兴趣,确定一个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然后利用网络工具,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形式进行资料收集,找出能为己所用的资料,即实施发现、归纳、推理、创新的思维过程,完成探究式学习;接下来各组成员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和重组,集思广益,a以最佳表现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对学习过程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实现WebQuest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否取得了最优的学习效果。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硬件设备等学习环境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如精神鼓励和关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使学习环境有利于网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出网络探究式学习即“资料收集”并“原样复述”的误区。
参考文献:
[1]蔡少莲.WEBQUEST在网络教学中的探讨.外语电化教学,2005.6.[2]曾秋霞.WebQuest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国外资,2013.6.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改革专项2014重点课题B《培养基于WebQuest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研究成果,编号WYZD1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