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每周4课时的时间内,教师需要完成精读、泛读、听力、练习讲解等教学内容,因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训练。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大多数高校在过去的几年中,为改进外语教学设备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建立语言实验室,使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等。但主要教学手段仍然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材”,未能营造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缺少“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似的浸染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衡量学生英语水准的主要依据只能是应试成绩和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难以顾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要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为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Piaget’s Constructive Learning)。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实行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是对这种新的教学观的实践。
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输人假设”理论提出,理想的输人应该做到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且有足够的输人量。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外语。教师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人量。(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而实行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能切近这种理想的输人境界。
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具有学习节奏快,信息量大,信息 1 的可控性、准确性强等特点,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共享英语语言信息资源,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对学习任务内容的关注度并能强化其英语思维活动,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交际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等优秀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加强校园网建设,构建适应个性化英语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可以不断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观念,更新、教材更新和手段更新,促进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打造多维度、立体型的英语教学环境,开创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寻求正确的方向。但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本课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同行提供应有的借鉴作用。所以,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大标志,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教育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刻,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发展从简单的语言实验室,到多媒体的语言学习系统,从单机到网络的发展,从计算机到英特网、计算机网络、电视网络与卫星通信的整合发展,应当说对教学及其改革是一次大的飞跃,是一次高速高质的飞跃。这次飞跃的明显特征不仅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联网,而且是全人类智慧大脑和计算机、卫星通信的“联网”,是人脑智能的延伸,是世界文化的荟萃。它的发展必将影响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必将向教育提出种种挑战。
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一(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扩展到了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和自行研制的软件。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外语系建立了JDEST语料库北京钢铁学院外语系建立了CES语料库,2003年推出《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开展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试点,南京大学研制出IBM-PC。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了《大学英语精读》多媒体教学与辅导系统 2(MCES一IR),清华大学研制了“新英语教程”光盘系统,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研制出了《大学英语听力》多媒体配套教材等。
近几年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及网络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Levy, M.1997;Warschauer and Kern 2000:151; Brett 2000;Reid 2001;贾国栋1999,2003; 张华2003;王春岩2004;翟舒 2005;修月祯2006;杜楠 2008;冯奇, 郑晶 2006;杨敏,潘俊峰2009;等等)。这些成果的共同特点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或是网络在二语习得中应用,或是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或是对网络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或是基于网络的各种英语教学设计与成效。但2001-2009的文献表明,近些年的这些研究中“就事论事”的个案研究或实践较多,而代表未来教学趋势的基于 “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完整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却很是鲜见。本课题在参阅了国内外目前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文献及网络教育平台,并在作者学校近年来的外语多媒体教学、网络支撑教学实践及远程外语教学的基础上,对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做了比较完整的设计与实践,以适应目前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以课堂教学与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
目前,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成为创新的教学手段逐步在高校中得到推广。虽然从刚开始的试点方式到最终达到它的目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实践证明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是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研究“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一条更适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水平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积极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是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进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和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和发展,从而真正地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最终目的。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沿袭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教师主宰课堂,花费大部分时间传授单词、语法知识等基本语言规则而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信息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信息的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往往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易导致学生机械的、被动接受,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忙于不停地记笔记、阅读课文,与老师、其他同学很少互动,导致了教学方法日益死板、得不到改进、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被严重束缚的恶性循环。而单纯的考试模式无疑更加剧了这一现象,这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对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可见,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要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内容有内在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气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和思考。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努南(David Nunan)强烈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课堂教学。他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怎样评,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好满足了这样的教学要求:
第一,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课堂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中,使他们全方位、多感官、多角度理 4 解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目标。
第二,语音实验室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不受资料来源限制,在选材的形式上实现多样化,除了教材的光盘,还可以包含如电影、电视节目、歌曲、短篇新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的刺激,让他们听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并进行模仿;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厌倦心理,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触和感受语言材料的真实意义。既可以把课文中那些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也可以自由地选取多种英语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生动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自然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三,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缺陷,可以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听录音或看录像,进行跟读或模仿;同时,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和教学片等,甚至可以和英语国家的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答疑,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的强度和效率。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一对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需要学多长时间就可以学多长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进行学习,可以反复练习,可以自我评估学习成绩,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做出调整,从而通过高效率的学习和训练切实提高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大学英语教学要尽量满足时代要求,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封闭的,在互联网、校园网技术应用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将必然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是有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多地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形式,使课堂成为交际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真正的实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需要。
第一,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推荐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培养他 5 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给予一定的监督和考查,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学习效果的适时反馈、通过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习过程、学习状况有深入的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权威,依赖教师评价的习惯。
第三,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与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协作学习,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
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传统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尤其更不能取代教师的备课与讲解。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教师不发挥作用,相反,它对教师的英语教学知识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只是设计好教学程序,布置好学习资源,消极地等待学生前来学习,而是要努力调动一切因素促进学生的自主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不是完全抛弃书本和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地以计算机为主进行教学,而是使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结合,为实现向个性化、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而服务,使两者相互弥补,相互促进。
(三)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2)如何让教师与学生、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因素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新教学模式的作用。
3)教师监控是有效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应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
(一)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验方法、课例研究、和访谈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1.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项目研究。行动研究是在“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节(计划)”的螺旋发展圈中,深入研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除了分析前两届学生的实验数据,还计划在2010级本科生中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验,运用调查、观察、统计等各种手段,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整体推进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知识的支撑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提升反思、研究的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可以通过“以老带新”、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3.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给予论文论证更加有效的支持,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证调研,包括课堂设计,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以及听课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4.收集参考文献。通过收集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习总结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具有符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教学体系。
(二)计划进度
2010年7月开始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调查研究,9月至1月进行试验对比研究,2011年7月写论文,尽快发表能体现教学成果的论文。
第二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
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
【摘 要】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全民普及英语教学,然而由于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僵化,我国进行了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入了生态模式的教学,生态模式的教学时通过对英语教学的分析与定位,将其引入生态体系,科学的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推动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推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一体化。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英语教学的生态模式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
生态模式运用在英语教学之中,是为了详细分析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的学习环境以及对学生和老师的学习能力研究,通过得出的结论对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和思考。如今我国的英语教学方面存在许多弊端,通过生态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促进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英语学习现状
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在编写教材以及教学大纲、语言测试等方面有所进步,但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下;在教学理论方面,我国的英语教学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科研意识,科研的专业能力也不强,导致我国英语教学的研究的整体水平低下。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人员被浮躁的社会气息所感染,能够潜心做英语教学研究的人才越来越少。并且我国对于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对英语教学的基础没有打好,研究的课题和成果对实践研究相对不足,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没有宽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不足是理所当然的状况。
另外,由于我国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式普遍偏向于应试性教育,中小学、大学、研究生以及各种等级考试,它们的教学理论无论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面,还是从教学评价上方面来看,都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倾向,尤其是在中、高考时,三年级的学生们普遍利用题海战术来复习中高考的常考考点,而不注重于创新教育模式,而大学英语四六级也是常有刷分现象的出现,对英语的学习仿佛只是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而不是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郁,英语的教育机制体系也不完善,导致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速度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改变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急功近利”性,构建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英语生态课程体系,成为一种趋势。
二、生态模式教学基础
生态哲学是将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相应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研究人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客观规律的科学,它融合了哲学与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与思维方法,具有良好的创新性[1]。生态哲学这种观点,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的观点,是以人与自然及社会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哲学在社会、教育、经济和政治等诸多领域上具有能统领全局的特点,但这种统领全局的特点在指导教学具体方面则发挥不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从生态哲学学科中衍生出了教育生态学模式,教育生态学模式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对语言学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对生态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在生态模式下进行的英语教学,找出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发挥英语学习的整体性,促?M英语生态学模式的研究和发展。
英语的生态模式教学特点:英语的生态模式教学特点为将语言的句子成分以及应用范围结合在一起,使句子各成分之间具有关联特性,这种与生命类似的生态模式,重视英语的整体性,受到当前语言环境的影响,对英语教学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通过对英语教学的生态模式的内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对语言的教学可以称之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对语言、教师、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这几种元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结合体,表明了对语言的教学也有整体性。另外,生态英语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生态英语教学模式涉及语言、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保证该教学模式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2]。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与学生进行语言互动交往的过程,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知识和语言体系,学生的学习状态则是教师的能力的具体体现。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往的媒介,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英语教学的生态模式表现出了其与过往的一成不变的教育体制的优势,表明了自身的地位,表现了现有的教育体制应该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带动我国教育业的发展。
三、生态学模式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改善
(一)对教学的主体素质的问题与增强
由于我国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之家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对待学习的思维过于急功近利,不肯脚踏实地的学好语言的基础。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观念陈旧,无法取得良好地教育效果,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应对教育的两大主体加以重视,教师应该主动增加自身的知识量,提高文化内涵,并积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在学习初期带领学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学会思考,夯实基础,与教师进行课程上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持续发展,进而有效地增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与改善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的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教师们对学生们的能力要求仅在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考试分数上,教学模式单一,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为参加英语能力的等级考试而非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对英语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这种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导致学生英语水平达不到目标。
为了改善教学模式单一这一问题,对英语教学的方式引入了多元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适应英语教学的要求,有效提高英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多元化教学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大纲来开展教学内容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生态模式的英语教学教育体系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进行生态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的同时,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课堂上注重对英语的日常应用,增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以及会话沟通的能力,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显著地高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与学校应选择与时俱进的英语教材,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时要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增强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生态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能显著的改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也通过生态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新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郑玮.英语教学的生态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6(01):52-53.[2]文佳,章静.生态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探究[J].林区教学,2015(08):34-35.[3]任丽.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综观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克隆母体或局部改良降格培养,其实质是变相降低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独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的特殊性,致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迷失。
(1)课堂教学“灌输”为主,缺乏活力,已成为英语教学成效提高的发展瓶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未脱离传统模式中的 “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极大妨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对学生评价方法也不科学,造成培养对象只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不加思索,不会应用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但范围不统一,层次不深,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给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课堂教学改革将成为本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是基本上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小,没有为大学外语辅助学习开设选修课,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外语策略指导。对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学生评价制度不合理,对大学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多,难以形成长效促学机制。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方式死板,不愿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于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对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要求过低,客观上忽视了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运作模式的主要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强化语言操作实践、强化语言应用技能、强化语言学习策略培养,提升语言思维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二要有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我们认为:
A.积极营造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和心理氛围,在不同层面为学生设计实施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步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低起点的基本现实,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成增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把学生带入思维的新境界。
B.转变“教案”设计的价值取向。变常规“教案”为课堂“学案”,使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求真务实,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即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习惯:首先,预先启动学生课前自学解决基本问题,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仍不能解决的“顽固”问题就是本节课教师“精讲”的重难点;在教师精讲时,要始终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探究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其次,随堂进行目标检测以强化教学效果:利用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跟踪检测,教师监督,独立完成,互批互改,然后,教师总结学习情况,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C.改革课堂结构,增加学生课堂展示时间(show-time):实行课前预习自学申报展示、课堂学习成就展示、课堂学习行为自我评价展示;在实践流程上设定新的指标,以改变以往语言课堂教学中“教的多,学的少、学得多,用的少、用的多,想的少”等徒劳无功、高耗低效的现象。
D.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单元主题内容为依托,编排表演课本剧(text-based drama)等;英语学习源于书本又超越书本,链接生活(go from textbook to real life),积极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定期盘点国内外“热点新闻排行榜”,把社会焦点话题讨论有机嵌入课堂教学讨论中来,构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操作平台;学习“每日一句”英语励志名言、每天点亮一盏思想明灯。
E.拓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树立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的新范式,并启动学生经常性参与教学活动反思,如进行“本节课你最赞成的是什么”、“最不赞成的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调查,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以全面真实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时状况,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F.在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整合上,参照不同科系的课程规划,强化外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关联性,凸显外语学习对拓展专业视野、了解专业前沿最新进展状况的重大意义,提升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价值认同,以更好地激发外语学习动机。
第四篇: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学英语发展几十年来,逐步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的传播,大力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
大学英语教?W改革实施十多年来,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突破。在这一背景下,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大教育出版社和高校不断共同举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发展研讨会,探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发展与改革。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外语教学改革,这场改革致力于能否打破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具有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建构主义理论针对外语“教与学”提出全新的理论和思路,赋予外语教学与学习崭新的含义。首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其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和教材内容,书本知识不再是反映现实的唯一准确渠道,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只是对客观现象的1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一、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不同于以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对全国范围内各类各层次高校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研究为支撑,提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指南》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等级。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大学英语课程将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设的三级目标体系首先满足了英语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标要求。
多元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三个类别。在课程设置中,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在教学安排上,不同的目标体系所需课程时间也不相同。同时,各高校应控制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二、慕课时代大数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
慕课时代俨然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流,本文以清华大学杨永林教授的TRP为例,根据杨教授题为“慕课时代大数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以TRP平台为例”的主题报告,现代技术在教学上起到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杨教授从“慕课”(MOOC)理念的广布,各类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行,到高等教育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模式的转变提出了TRP(2.2)系统的研究背景。杨教授亲自展示并说明了TRP(2.2)的系统特色,智能自动化、虚拟交互性、区域开放性、应用全科性、浏览双轨制以及大数据特色,具体说明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满足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以及对数字化教学未来的展望。此外,他还重点演示了数字化课程特征,从教学效果展示、教研成果、团队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大学英语系数字化教学改革举措和具体的实施及效果,对如何推广大规模、发展式教学改革模式,建设以数字化写作为核心的课程做了具体阐述,呈现了数字化课堂的教学掠影、课堂乐学以及学生的在线反馈。虽然许多学校利用慕课这一新兴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的背景下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首先学习慕课制作方法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建立以慕课为模式的大学英语慕课教学系统,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强化教师对学生慕课学习的统一管理与监督,努力搭建慕课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时效性。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提倡混合式的原因
信息化,作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也必然引发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观念的 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教育信息化是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教育信息化最早是美国在上世纪末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时所涉及的一个词语,随后,信息化技术这五个字频繁出现在很多国家的教育计划或战略方针中。纵观国内外专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见解,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包括整个教学环境的网络化、信息化,还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思想的信息化,也涵盖了信息化的教学评估等。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是标准化生产、批量定制、广谱适应性,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而同时信息社会的挑战,内容无处不在,海量信息采集、加工速 度、传播带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观层面课堂面授的 现场性不可复制,伦理观层面教育伦理关系的消解与重构,技术的本质是回归人的自然属性,教学内容需满足可定制、自适应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一部自定义、自组织、自适应的遥控器可以自主选择。除了作业、考试作为评价依据外,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轨迹,需要混合教学以此调节教学(备课、设计、制作)之所以要混合:寻求针对每一个学习者的最佳方式。
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理念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也必须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文秋芳教授认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即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在此基础上,文教授从课程视角出发,建议体现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应为:EGP和EAP相结合,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包含口头表达、笔头表达、口译、笔译/编译等输出模块。她认为,学生有权根据自身需求来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她还提出了“输出驱动”的两种教学法:综合技能法和教师辅导递减法。总之,“以输出为驱动” 既是教学阶段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 是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之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应为“工具性” 和 “人文性” 的结合,无论是EGP、ESP、EAP还是EOP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其阶段性、个体性、专业性和适度性。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规划课程,有效实施教学;大学英语应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大学英语工具性的学术英语与专业英语,应与体现人文性的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等相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应形成区别于其他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的课程特质和核心竞争力,即负载系统的文化知识,营建浓厚的人文氛围,注重人文素养;数字化写作模式引起热烈反应,慕课时代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方式从网络化到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对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语境下,有许多大学讲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动态分层,开展分级分层教学,主要包括听说分层、阅读分层和写译分层,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在多媒体教学进行,同时,学校还着手建设英语教学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电子阅览室、英语自主学习机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再教学形式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拓展与创新,这对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态分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层进行落实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动态分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现代突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具有深厚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相对有效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概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其具备时代的属性。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组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化语境下,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自身已有的知识或者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接下来由学生自行消化、分解接收到的知识,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通过课堂环境反馈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身为主导者的教师和学生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学习者的环境因素。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已成为新兴的视觉传播载体,承载着用户需要的大量信息和资源,有助于用户获取最大资讯或享受网络服务,更方便教师授课。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存在不足,使得原本运行稳定的大学英语课堂受到强大的冲击,课堂生态结构严重失衡、功能相对失调。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外部环境,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变成了系统内部因子,甚至是主导因子。在信息技术的生态位转变过程中,英语课堂的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偏移,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明显增多。信息技术的强行介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生态因子达不到和谐统一,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矛盾凸显、关系失调,这些问题的累积引发了整体效应。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问题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似乎进入了瓶颈期,生态化的英语课堂依然处于失衡状态,重构生态平衡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存在失衡现象,而重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作为主导者,对学生进行“自主学法”指导显得比较重要。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健康、和谐、良性、开放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思辨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新方向。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应该让生态系统内的诸如教师、学生、英语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个元素的最大潜力,充分、合理和适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以最自然的学习状态、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老师一起创建高效、良性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丽丽.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英美社会文化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文学,2018,(01)
[2]高原.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02)
[3]叶玲等.“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4)
[4]沈春蕾,袁欣.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6,(02)
作者简介:关继东(1980――),男,吉林长春,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生,研究生方向:教学法。
第五篇: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关键词: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我国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阐述了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32-03
1背景
互联网时代,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全民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水平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我国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对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图书馆界非常重视阅读推广与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1];传播学界在引进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同时,主动推进媒介素养教育[2-4];信息素养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力推,学者们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标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及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5-6];在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实践中,有学者打破学科界限,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观点[7],但学者对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念上。罗文华、唐芬芬认为随着媒介的融合,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日益融合,分析在高校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8]。笔者提出把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从互联网时代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出发,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2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
2.1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人的基本素养,能帮助个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自我、享受权利、成就自身;个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客观上也提升了全民素养,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更好地实现我国“文化强国”和“走出去”战略目标。1982年的格伦沃德声明、2005年的亚历山大声明和2014的媒介信息素养巴黎宣言反复强调媒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国际图联媒介和信息素养建议书》非常重视这种权利的落实。我国也非常重视新媒体环境下国民的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2国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和战略指南》,首次将媒介与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复合型概念,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统一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进全球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11]。
2.3国内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006年,我国首次开展了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200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牵头设立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全民阅读工程”被列为新闻出版总署五大工程之一。全民阅读战略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把“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引进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我国新闻传播学学者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卜卫首次将媒介素养引入国内学者视野。2003年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受到国内学者的热切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学界研究从不同层次推进了国民媒介素养教育[12]。1999年,王吉庆教授首次将信息素养引入国内学者视野。2000年起,我国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清华大学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李希光教授撰写出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方案》。学界从各自的学科领域论述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方法[7-8]。
2.4高校构建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帮助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互联网时代,媒介如影随形,媒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阅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培养信息检索和信息解读能力。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从社会文化视角、信息素养教育侧重从科学技术视角来培养人的素养。随着媒介的融合,教育目标日益趋同,即注重成人教育,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教育并举。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殊途同归,最终落实在人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人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高校具备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融合教育的资源优势,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3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
3.1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图书馆在用户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开展阅读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
互联网环境下,宣传部、团委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积累了不少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教师的课程教育中也自觉融入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教育,在高校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切实可行。
3.2教育模式的建立
3.2.1教育目标。构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媒介信息知识,具备媒介信息意识和批判解读媒介信息及主动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媒介信息伦理道德观。具备媒介信息素养的学生融入社会后,有利于提升国民媒介信息素养。
3.2.2教育内容。①文化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有较高的道德水平,遵纪守法;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身心健康。文化素质: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个人发展服务,有思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②媒介信息意识和能力。媒介信息意识:大学生必须有检索利用媒介信息资源解决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的意识。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大学生必须具备质疑能力,对检索到的信息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③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必须具备在正确解读媒介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信息资源。
3.2.3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阅读素养、媒介素养是社会文化的概念,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的概念,它们之间常交叉融合,在各自的领域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把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概念来研究,尝试从多学科的视角研究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明确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分析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讨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问题,思考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要素及可优化问题。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主体教育理论和批判教育理论设计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构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根据时代特点和高校大学生的特征,结合学校和所在地区的特色,利用多种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教学―环境涵养―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实践,融学习生活工作为一体。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分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实施不同的、有侧重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运用生活教育观评估教育成效,及时调整完善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
3.3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3.3.1提升教育者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师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要争取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一支精干的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师队伍,负责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3.3.2课堂教学与工作、生活实践相结合。根据大学生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以主体教育理论、批判教育理论做指导,依托高校图书馆,主动与校内外各机构各部门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构建理念上超越保护主义、以赋权为核心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①课程教学模式。独立课程:开设阅读欣赏、媒介素养、文献信息检索、新闻写作、电影电视评析等课程。融合课程:探索在教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培训讲座:在新生读者培训、专题讲座中融入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开发在线阅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资源。②环境涵养模式。图书馆与学校团委、宣传部、网络中心等部门协同工作,共创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以文化环境育人。③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到报社、电视台、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
3.3.3对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及时完善教育实践。
4结语
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应是一项全民教育,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媒介信息素养教育难以普及到全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针对教师的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和战略指南》的八个主题之一,从具备媒介信息素养的教师到学生,最终到整个社会。我国媒介信息素养课程教育的普及也受到种种制约,可把普通高校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当下全民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突破口,以终身学习理念作指导,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实践,让学生具备媒介信息意识、思辨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备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学生融入社会,可达到提升国民素养的目标。同时,这种教育实践可为开展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