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4: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

第一篇: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

1986年我从师范毕业才2年,正遭遇学校教师紧缺,我包了五年级11班的语数,还得上整个五年级的自然,一周28节课。那时我就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如果不想办法,我哪有精力应付这些课?为此,我悄悄做过试验:每节课坚持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学习。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三类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我专门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且还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正是这些讲解和介绍,让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灵感。

那年的12月是多事的一个月,县里搞教学比武,我外出了三个礼拜。加上县里正好开团代会,又耽误了一个礼拜。这样,整个12月,我根本就没在学校上过课。

从县里回到学校,我差一点哭了:实在没有老师,学生在教室里上了一个月自习。

校长说,虽然没有老师上课,但学生的纪律还算好。有一点校长是不知道的,我在班上实行的是值日班长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一天当值日班长的机会,大家都想表现自己,纪律自然会好啊。

我担心的是,很快就会期末考试,学生用什么成绩向家长汇报? 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那年期末考试,这个班的语数成绩是整个五年级最好的,语数两科平均分都比其他班高出了20多分,并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他们小学毕业。

大家说这是个奇迹,但通过学习余文森老师的《有效教学的意义》后才知道,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迹,只不过是有效教学的一次实践而已。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给学生怎么学习,他们自己吃透的东西总比老师讲的记得更深刻,成绩自然不会差。

下面就说说自己对有效教学的意义的认识:

1、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前面所讲的,学生们相互介绍学习经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这是老师一个人做不到的。前些日子去北京学习时,在北京工作的一位学生告诉我,就是那两年学习决定了他的命运,因为他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

2、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课堂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充裕,作业时间充裕,下课后学生有大量时间玩,有更多的时间看课外读物,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样,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长达一个月的自习课中,学生是怎么过来的?就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3、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教学直接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真正“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也会成就自己。87年元月,因为刚到县里参加了教学比武,学校要我给全校语文老师上一节汇报课。这节课事前没通知我本人,临上课前大家走进教室后,校长才告诉我要来听课,并且临时指定的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的辅导教学。我只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备了一节草案。这节课我只讲了五分钟,其他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下课时检查学习效果,学生绝大多数都能讲清学过的东西,那节课还有一篇习作任务,除两名学生的作文还没抄写到作文本上之外,其他学生都完成了。还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读了他们的作文。老师们根本不相信上的那节课是新课,然而下课后问学生,学生都说是新课。后来校长在全校教师会上说:如果大家的语文课都上成这样,学校一定会变个样子。

4、有效教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今年年初,一位家长对我说,他和学校的老师骂了一架。原因是他儿子的课外作业没做完,老师责怪家长不配合。他说,才读小学三年级,除了课本之外,学校发了两套辅导练习,一套同步练习。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全部做完,并且,书上的作业每题要做十遍,他儿子每晚要做到12点多钟,总是在写作业时就睡觉了。有这个必要吗?

这是典型的愚人教育,和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提倡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体验到快乐,又怎么会好好学习呢?

5、有效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为了低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说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绝不能以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给新课程改革造成消极的影响。

第二篇: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余文森

源自:中国教育学刊2012.05:42-46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维度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学效用;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全国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要正确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必先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那么,有效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的,即沿用经济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可以说,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本文将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

一、教学有效果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1]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出现的情况,是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包括受教学的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一切成果。[2]对教学有效果的认识,涉及动机与结果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首先,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它与动机无关。这就是说,它不关心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只关心教学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尽管它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教师再也不能说: “我课上完了,教学任务完成了。”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按照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培养” “引导” “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进步、提高则不重要。这是典型的只讲计划、任务,不重效果、质量的行为。其次,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进一步说,获得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因此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教得好不好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足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尽管它们之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教师再也不能说:“我课教得很好,只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教被认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学是被决定的,教得好必然就会学得好。这是典型的以教代学、以教定学的观念。正如于漪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一文中所指出的:“衡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感情的感染。”[3]但是,教学有效果只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它只是考查和衡量有效教学的一个维度,它只

关注效果的有无,既不考虑教学效果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也不联系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来考虑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

与有效(有效果)相对应的是无效。从教学实际来讲,绝对的无效(效果是零)是不存在的,它一般表现为低效和负效。低效即效果少,负效指的是教学活动对学生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的那些结果(反面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都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4]

从实践来讲,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学者玛扎诺(R.J.Mdrzno)等人在其所著的《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把“有效”定义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5]。及格率和优良率是学习成绩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消灭不及格率、提高及格率和优良率是教学有效果的突出表征,当然,及格率和优良率建立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测试上。

第二,学生的认知变化。如果说学业成绩是教学结果的外在表征,那么学生的认知变化就是教学结果的内在要素。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具体表现为学生从不知到知(知之少到知之多)、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当然,对学生进步和表现质量的判断必须反映出课程标准所列举的适当表现的特征,即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目标。

第三,学习态度的变化,即通过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所发生的变化和改进。从这个角度讲,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越学越爱学的教学。

概括起来,有效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的教学。

从教学论的角度讲,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看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完成与否;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而不是看自己讲了什么、教了什么。在具体教学操作上,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准确);第二是教学内容要清晰(清楚)。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教什么必须放到课堂教学的第一位来考虑。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组织和开展,均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3]

二、教学有效益

有效益即有效用。在经济学中,把商品作为能够满足人的主观愿望的东西,叫效用。有效果强调的是学到了东西(有结果),有效益强调的是学到韵东西能够为学生所用(有益处)。也就是说,学而无用的东西,即便有效果,也无效益。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获得高分,即使认知有提高、成绩有进步、教学有结果,也不能说是有效益。当然,如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本身是无用的、没有活性的、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那么无论学生怎么学,也是没有效益的。

从经济学角度讲,有效性指企业不仅要有东西生产出来,而且生产的东西卖得出去,为人所用,前者是产量(效果),后者是效益。教学效益实际上是教学价值的体现,具体来说,教学效益指的是教学及其结果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如何。“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显然,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具体来说,它表现在对于社会效益,符合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努力造就合格和优秀的公民;对于个人效益,为个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

基,引导个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促进个人智慧、品质、体格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从实践来讲,教学效益(效用)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会应用。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效用之一:直接用、显性用)。只有能够被应用的知识,才能显示其价值和力量。在这方面有个典型的案例:印度洋海啸发生的当天,一位10岁的英国小女孩和父母一起在泰国海滨浴场游泳,因提前发现海水中泡沫增多,凭着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她意识到马上要发生海啸,并迅速将海啸即将发生的前兆告诉了周围的人们,使得该浴场无一人伤亡。

第二,学会学习。教学效益(效用)不仅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更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学会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学会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价值和意义,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影响更大(效用之二:长期用、终身用)。

从“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来看,“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展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作准备,所以中小学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带得走”,应该陪伴学生行走一生。显然,“带得走”的东西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所以它并不意味着立即生效,而往往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会显现并产生效用,而且这种迟效往往是真正有效甚至是长效的。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里,有一行字被放在醒目的位置上: “只有无用的知识,才是最终有用的。”这也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6]

“带得走”的东西内涵相当丰富,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它的核心内涵是指让学生掌握进行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他认为最主要的基本技能是“阅读”“书写”“观察”“思考”和“表达”这五项。

第三,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之大用。教师要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高度从事教学,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总之,对“有用”的认识不能片面化、狭隘化、急功近利,而要以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予以审视。

从教学论的角度讲,教学要有效益,就是要全面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知识在客观上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其核心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的育智价值。知识(真理)不仅反映着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外部现实及客观规律的反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中凝聚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积淀了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才华、能力和追求,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的方式亦浓缩其中。”[7]所以,知识对个体的智力开发、智慧增长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

二是知识的育德价值。知识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具有丰富的道德因素,体现着人类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品质。知识教育对于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时候,正确的逻辑推理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与合理的行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知识的

精神化育价值表现在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而且是人类道德理想、精神品质的体现,人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尊重事实、依据事实、反映事实、敢于冲破教条的束缚、批判谬误、破除迷信的科学精神,为人类自由和解放、为维护真理而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谦虚诚实的品格以及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对于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具有深刻的、能够触及心灵的精神化育作用。”[8]一句话,知识能够充实人生,克服无知和偏见,完善道德人格,而一个人的无知必然造成精神的空虚、思想的偏见和人格的堕落。

三是知识的育美价值。知识具有陶冶价值,美育离不开知识。知识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能力,使人不仅能够发现美、鉴赏美,也能自觉去追求美和创造美。这是知识的育美价值所在。

从主观角度讲,知识教学要积极提高有效知识量。所谓教掌的有效知识,一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知识;二是指有助于学生智慧和人格发展的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笔者认为:只有能够被应用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只有能够转化、内化为方法和能力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只有能够内化、升华为智慧和人格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因此,知识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应用中、联系中、情境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思维中、建构中、质疑中、创新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不仅用头脑进行学习,而且用心灵进行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活知识、有用的知识。

三、教学有效率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1]教学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教学有效果、有效用是从教学产生了结果且这种结果是预期的结果来判定的,但两者都没有考虑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如果大的、多的教学投入只获得了小的、少的教学产出,那么这种教学也算不上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在保证有效果、有效用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有效率。教学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产出。根据这种定义,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就成为教学活动有效率所追求的目标。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曾指出,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9]。他倡导的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新的教学有效观,即学校教学要减少投入,增大产出。教学有效率也可理解为师生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时间、精力等)获得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如果对教学作广义理解,鉴于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师生时间、精力、努力等的投入,教学产出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将教学效率表达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教学效果)/教学投入。显然,教学效率与教学产出成正比,与教学投入成反比。可以说,有效率的核心就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比较,即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在比较中才能够获得有关教学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的判断。经济学中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这种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教学有效率就是指教学的各个要素、各种资源进入最佳的状态。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按照巴班斯基的说法,“最优的”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这里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教学效果,即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一定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可能的水平;二是时间消耗,即学生和教师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教学效果和时间消耗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最优”的标准,也是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从实践来讲,教学效率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减负增效(节约时间);二是解放学生。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图1作进一步的分析。在达成课程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共同前提下,我们把课堂教学分为四种模式(状况)来分析其效率。

第一种模式教学效率最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改革的方向。第二种模式是传统的常规模式,其效率关键是看课后作业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率,逐步把课后作业移到课堂,当堂完成。第三种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常见模式,先学移前,当然这也是一种作业,即课前先学(读书)的作业,其效率关键是看课前先学的时间,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做到把先学也放在课堂进行。第四种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怪胎”,这种改革不仅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倒加重了学生负担,当然,负担的量取决于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时间。在改革初期,作为一种过渡模式,它有存在的必要,但一定要通过改革做到不超前不留后。

从教学论角度讲,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这方面全国有两个很好的案例。一是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不留家庭作业”的改革。[10]梅岭小学课堂唱响“四了歌”,实现轻负高效,25年不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所谓“四了”,是指课上该讲的要讲了,该练的要练了,练后要立即评了,下课时作业本要收了。“讲了”重启发,“练了”重时效,“评了”重反馈,“收了”助成长。二是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零作业”的改革。[11]北宋一中取消一切课后作业,大胆实行“零作业”,教学成绩却大幅度提升。学校规定:“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后书面作业,不准课后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后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取消课后作业,就要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学校配套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使学生“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教师上课必须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减少教学时间浪费,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教与学的活动上;二要精选教学内容,使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在这方面,不少一线教师也总结了许多很好的经骏。例如,江苏省苏

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提出课堂教学的“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12]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严丽荣老师提出教师应“学会洗课”:就像洗莱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要减少课堂的“冗余”,还学生一个简约、朴实和高效的课堂。[13]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维度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有效教学。形象地说,有效教学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教学。所谓“多”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学生的进步快、收获多;所谓“快”是指单位教学时间短,更主要指除了教学之外,学生还有娱乐与休息的时间,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全部投入到教学或学习活动之中;所谓“好”是指教学的质量好,不是个别学生的成绩好,而是整个教学对象的成绩好;所谓“省”就是花的时间、精力与所取得的成就相符合,当然,理想的结果是事半功倍。[14]总之,有效教学是指师生以课程标准为导向,遵循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90.

[2]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9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143.[3]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6):31-35.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 [5] MARZNO ROBERT J,PICKERING DEBRA J,POLL-OCR JANE E.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M].张新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

[6]庄子,庄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30.

[7]潘洪建.教学知识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93.

[8]辛继湘.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6):17-20. [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 [10]冯长宏.25年走出的“轻负高效”之路团.中小学管理,2007(8):13-15.

[11]宋全政.“零作业”需要课堂教学改革跟得上: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取消课后作业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8-04-04(5).

[12]黄厚江.删减:让课堂由多到精,以少胜多[J].语文建设,2011(6):64-66. [13]严丽荣.学会“洗课”[N].教育时报,2011-06-15(2).

[14]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10-114.

(责任编辑 崔若峰)

第三篇:体育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体育有效教学的意义

1.效益意识的养成是有效教学的呼唤

体育教学中要有效益意识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所收获。体育教学的效益要看学生的变化,而且是很快的变化,而不是浪费时间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效果是一致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从大的方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的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要与教学计划相符合,与预期的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所以,为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就要进行体改革,使体育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2.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体育有效教学不是理论就可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的实践中进行改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不断的领会,并把这些理论逐步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能在实践时与理念进行对比,形成新感悟,而实践周而复始,这样问题就会发现并在分析中解决。落实与贯彻新课标就是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过程。如果体育教学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反思精神,那么,新课标准的精神就会无法理解,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也很慢,体育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改革的实践者。

二、体育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途径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等向个环境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每个策略中落实有效教学,如果我们无法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体育教学的两个阶段中重点来谈一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准备阶段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这一阶段的实施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或者上课前的教学行为,或者说是教案的制定、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的情况了解等。其中,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而策划的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在操作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写在纸上的教案,还有一种是写在头脑中的教案。写在纸上的教案是死的,它适用于所教的几个班级,在几个班级的教学时,方案是一致的。而写在头脑中的教案是以纸上的教案为准的,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就要用到活的教案,根据班内的不同学生,上课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事情等灵活的处理纸上的教案,使教案活起来,甚至让纸上的教案变得更科学。在教学设计前,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每个班中的学生风气、兴趣爱好、原来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等。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做。当教师了解这些之后,教师就把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疏理,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排序、改造、补充等,再筹划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课程的结构、所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如何处理这些意外等等。这些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准备,有了这些预案,才可以打一个胜仗。教师们不要怕花费多于上课几倍的时间去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2.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实施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过程,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策略。课堂实施才能真正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有效性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环境的创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参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无法让学生兴奋起来,在活动时也无精打采。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活动,与同伴一起探究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师生之间是民主的,是朋友关系,教师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应该鼓励,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之间能有正常的交流,能有竞赛也有合作;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教学内容趣味化。

第二,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的教给学生知识与技术,不如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保障,他们能自己进行活动,这是主动性的前提,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的指导。比如说,在学习跳远时,有的小学生不能做出蹲踞式的动作,自己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提醒她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进行试跳,比如,可以站到高的地方跳下,在空中体会蹲踞的动作,接下来就可降低起跳的高度,直到体会蹲踞动作为止。其实,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学不会,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如果教师给以指导,他们就会很快掌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过程。

第三,体育教师要保持教学的热情。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没有精神,不想说话,处处表现得懒洋洋的,学生的精神肯定也不会足,他们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口号宏亮、运动敏捷、表情丰富,他的这种情绪很快就传染给学生。这种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后,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喜欢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练习时也表现的格外卖力。当然,体育课堂需要高涨的热情,在体育学科的研究中也需要高涨的热情。表现出对自己的体育工作热爱,喜欢去探索与研究体育,不断学习体育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有较高的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体育教学的评价改变以传统上以技能与体能的评价方法,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能在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时,既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情感体验。评价时也要注意平时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同伴对其的评价,也可以把家长的评价引入评价体系中来。这样的评价就会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能迅速改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学要做到有效,有效的程度判断主要以学生的进步为准,本着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断反思,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作者:朱敏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第四篇:浅谈对后进生有效教学的理解

现象一:“两苦”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两苦”现象是我们现在教育的真实写照。现象二:“两重”现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心理负担过重。这里重点讲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现象三:“拖堂”现象。前不久,在我的博客上,有位老师给我留言:“”拖堂现象至少有两个弊端:第一损害师生双方身体健康,第二教学效果几乎为零。原因两方面:两个了解:“教材、知识点理解透彻”“对学生学习基础,思考习惯方式方法‘学习态度的了解,家长期望值和家庭教育方式”

有效教学=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学生养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脑力负担就咱们学校的现实谈谈我自己的几个观点:

课前:了解您的学生

(一)了解您的学生

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一天,青蛙跳到岸上,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头奶牛,青蛙仔细观察了很久。回到池塘以后,小鱼儿问:“你到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想到了奶牛,于是详细地向小鱼描述了一番,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牛”。看了小鱼画的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哪位老师能谈谈你的看法?(互动)

这是“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由此,可以想到有关教育方面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习是怎样实现的?

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第二个问题:小鱼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

是根据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第三个问题:教学需要什么?

从“鱼牛”的故事可以看出: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如果小鱼不说出来,不画出来,青蛙知道小鱼的“鱼牛”吗?肯定不会。建构主义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构。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需要学生把自己问题抛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这份耐心,不给学生机会,或者对学生的错误建构冷嘲热讽,消极的评价使学生闭口不言,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似懂非懂,教师糊里糊涂,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第四个问题:教师的作用何在?

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价值的引导方面。第五个问题: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

避免错误的建构,应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正像池塘中的小鱼一样,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远远超过青蛙的仔细描述。这就是加强教学直观性的意义和价值。“鱼牛”的故事的启示: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主动建构)。

☆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取中的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

☆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需要)。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学生在建构上的困难。

当然,只是了解还很不够,还要从感情上对学生充满爱。

一、爱和信任:

二、充分的接触

三、充分的了解

(对错误的重视了解。)

四、刨根纠底

五、对知识的深层把握

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知识;

2、用自己的话解释;

3、解变式题,解相关问题;

4、解综合问题,实际问题。

六、计划、目标性

七、团体利益

八、能力和方法的教学

九、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好好学生的互助)

十、及时的反馈纠正改错和错误资源的积累

十一、班级课堂管理

十二、沟通

第五篇: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首先,辛亥革命的本身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而且,辛亥革命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当然以上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然而它还蕴含这一种革命情怀。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她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她“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更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更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可以抛妻别子的崇高境界。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公开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

也是辛亥革命维系了海峡两岸、世界华侨共同的历史记忆。辛亥革命的历史,还是今天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和所有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正确阐释辛亥革命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反“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重要思想基础。华侨给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人力、财力的巨大支持,香港和澳门是当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发地,港澳人民也给予孙中山巨大支持。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但两岸尚未统一。海峡两岸同胞及全体中国人都要厉行孙中山振兴中华及中国应该统一的伟愿,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站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

下载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学计划对于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计划对于有效教学意味着什么?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有什么不同?有效教学始于制订好的教学计划。因为好的教学计划能够确保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

    办案有效原则理解(定稿)

    对查办案件“有效”原则的理解 按照委局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查办案件“安全、共享、主动、自查、有效”十字原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单阐述一下对“有效”原则的粗浅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

    有效沟通的意义

    有效沟通的意义 沟通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而有效的沟通对提升和促进我们的工作水平、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何谓沟通呢?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沟通的目的......

    如何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大全)

    如何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随机变量X的方差为:D(X)E(X-E(X))2 ,方差的平方根D(X)称为标准差,它描述随机变量取值与其数学期望值的离散程度,描述随机变量稳定与波动,集中与分......

    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

    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全国高中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第5期 王雄 今天的研修主题是有效教学。早晨,我向黄牧航老师请教他对有效教学的看法。他只说了一句“要看教学目标......

    对有效教学、有效管理的理解与思考

    对有效教学、有效管理的理解与思考 一所学校,在今天如何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当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生源状况优良、教师队伍素质良好的时候,学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教师的......

    如何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如何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内容摘要: 民族精神是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实践性的完美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当代民族精神的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