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

时间:2019-05-12 23: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

第一篇: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

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全国高中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第5期

今天的研修主题是有效教学。早晨,我向黄牧航老师请教他对有效教学的看法。他只说了一句“要看教学目标是什么?”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深藏的理论功底。大家都知道易中天品三国征服了全国观众。如果从观众欣赏语言与史学魅力,以及启发观众思考的层面看,易中天的讲授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假设易中天先生招收十名弟子,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像他一样的讲授才能,恐怕只听他的讲座是不行的。讲座的有效性并不指向才能的培养。易中天教授至少要从阅读理解、史学思维、语言表达三个层面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并让学生们不断实践,学生们才有可能成为新的易中天。

国内对有效教学的重视开始于新课程改革推进以后。历史学科对此问题的大讨论开始于2006年(注释1)。历史教育专家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该问题讨论的依据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历史教育价值的追求。这一讨论从理论上梳理了历史教育的目标、作用与理想追求。这是历史有效教学的第一个层面,即价值层面(因讨论内容丰富,大家可去阅读注释网页,这里不再赘述)。历史有效教学的另一个层面——实践操作的层面,即“如何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如何有效实现培养十个易中天”的操作层面,这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

在国际上,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经过25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提出了很多对一线教师极有启发的原则和方法。他的成果汇集在《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在这本书里,鲍里奇首先研究了有效教师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即“

1、清晰授课;

2、任务导向;

3、多样化教学;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这五个标准比较符合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每一项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例如“清晰授课”有九项要求,笔者将其归纳成以下八项:

1、告诉学生课时目标

2、把教学内容放在已知、未知的知识体系中

3、新知教学前检查学生的基础

4、明确的教学要求

5、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

6、用解释、图解、示范等各种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7、每一节课结束时总结与梳理

8、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如果你的教学能够达到这八个要求,你便在这一指标上符合了有效教学的标准。又如“任务导向”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反馈,也就是将目标贯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试从教学设计来举一例加以说明,其他内容限于篇幅不再介绍。老师们可以去看那本书。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的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明确目标

(1)知识: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汉郡国并行、元行省制等史实。

(2)能力:

1)列举:对构成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元中书省、汉代郡国并行、元代行省制的主要知识点非常清晰,达到脱口而出。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B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2、教学过程

(1)讨论核心问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典型史实说明。

(2)分析概括

1)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与权利——史实举例——评价利弊

2)君臣关系——史实举例——评价利弊

3)中央与地方关系——史实举例——评价利弊

3、评价设计

(1)基本训练

【君权至上】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君臣关系】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央与地方】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皇权而实行的B.行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一省军国重事

C.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2)迁移与提高

【综合探究】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评价标准】

1)清晰的思维:表达条理清晰、符合论述逻辑

2)合理运用史实:史实无误、典型、全面

3)观点合理:论点有论据的支撑、论据充分、引用观点恰当

4)引用规范:引用资料有出处、出处详细完整

注释1:参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相关讨论

第二篇:党委层面2

党建绩效管理引领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在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常村煤矿工会

(2011年9月1日)

随着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不断丰富和完善,2007年集团公司党建绩效评价体系率先在常村煤矿推行,常村煤矿在建设精品强矿、效益大矿的战略实践中,坚持以党建工作绩效管理为引领,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王书记提出的“人有岗、岗有责、责有标、标有考”的要求,运用党建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使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落实、有绩效,形成闭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公开实效。

一、抓绩效计划,规范工作程序,实现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标准化运作

根据党建绩效评价体系的程序,年初按照绩效计划要求进行周密计划。通过制定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计划书,对全年工作进行部署;通过制定月度任务书,对全年工作细化分解,明确当月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点。把职工关心的所有事项,分别按日、月、季、年进行公开。根据公开程序的要求,企务公开办公室对企务公开工作进行周密策划,合理安排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把矿、科(队)、班组三级公开内容细化分解为68类1856项。

根据公开的需要,党政工联合下发了《常村煤矿关于进一步强化企务公开工作的通知》,规定了每个责任单位提供公开资料的内容、时间,确定了每项公开内容的责任人,企务公开资料必须经责任人审核盖章后才能按程序上报,确保公开的真实性。队务、班务公开资料必

1须经基层分会民主管理小组审核盖章后才能公开。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常村煤矿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常村煤矿企务公开实施办法》、《常村煤矿职代干部政绩考评制度》等25项工作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主体、工会操作、纪委监督、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矿务公开首先公开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点。包括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和生产经营重大决策方案,企业改革、改制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二是公开廉政建设的焦点。包括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物资采购、工程招标和领导干部的经济收入、住房购房、企业领导民主评议的情况、干部的任免情况、重大技改项目以及职工培训计划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重大安全事故调查结果等;三是要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包括医疗制度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技术工人等级评定、职工退养安置方案等重大事项和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队务公开的内容为“八公开八上墙”。重点坚持把各单位每月月度生产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评比标准及结果、评先选优结果等事项公开的同时,重点突出了材料配件消耗、材料配件价格及队组生产成本等内容的公开。只有各种消耗减少了,综合收益才能最大,职工得到的实惠才能更实在。每月由科队长亲自讲工资、讲指标、讲消耗,分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过去侧重于工资分配公开基础上,实现了成本指标、工资收入、材料消耗、配件消耗、奖惩情况等全面公开。

班务公开重点公开班组分配办法、职工工资分配、出勤、工分奖

罚等事项。班组长在岗前仪式上将每人当班工资登录到个人账户,并由职工个人签字认可,月底汇总合计,职工收入做到了“想挪挪不动、想拿拿不走”,消灭了“小金库、私房钱”等侵占、挪用职工工资现象,职工对工资分配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基层工会主席作为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的组长负责督促队务、班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实施,并监督公开内容的真实性,矿工会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检查,避免了经济分配中的暗箱操作。

二、抓绩效实施,严格过程控制,提升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时效

按照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要求,坚持公开、监督、整改并重的原则,不断把矿务公开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延伸拓展,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变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成为矿务、队务、班务“三级公开”的阳光工程。日常工作注重规范公开的流程,重点把握收集预审、定时定点公布、征询意见、建立档案四个环节,按照这四个环节的要求,制定公开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图表。提出每一个公开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检查标准。通过每月一次公开例会、每月一次检查、每季征求一次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公开工作的每个环节达到有效控制。例如对评先选优的公开,每年年初我们根据矿井的生产实际,提出模范先进的评先标准,向职工公示后,由职工自行申报,每月考核公示,全年累计考评,根据考核排名,提出拟评名单,报矿长办公会决定,使评选模范先进的过程更加公正、透明。

我们始终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公开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对涉及矿井发展、生产经营、劳动安全等重大事项在职代会上公开,接受职工代表审议,接受全矿职工监督。狠抓职代会召开前的参与、培训,召开中的审议、讨论,召开后的检查、考核三个环节,提高了会议质量,保证了职工代表参政能参在主题上,议事能议在重点上。工作形式上具体做到四点:一是安排足够的时间让职工代表对报告和议案进行充分讨论。二是安排职工代表向有关领导当面质询,当场回答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三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矿领导进行评议。四是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大会决议表决实行多数通过制,使各项方案和决议的出台,充分体现民意。

职代会闭幕后,我们及时督促行政召开党政工联席会和矿长办公扩大会议,就职工代表提出的问题逐项研究落实,责成有关领导和主办科室认真研究解决,对代表提案坚持做到时间、责任人、处理结果三落实。同时,由职工代表组成巡视检查团,负责监督检查职代会审议通过的议案的兑现落实情况,追究不落实议案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有效地保证了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另外,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在矿务公开栏公示;对一些突发的具有较强时效的,以有线电视、内部局域网、简报等媒介及时公示;对于一些重要工作和工作中存在的改进问题,应该让职工知情的在调度会、环节干部会上公开。同时还开辟了许多辅渠道为载体,如每月一次经营考评例会、政工例会;每周一次环节干部大会、矿长办公会议;每天一次调度会。形成了以职代会为核心、以公开公示栏为载体、以各种会议为平台、以宣传媒体为窗口,把职工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予以公开的多层次、全方位、透明化的公开机制,不仅有效遏制了乱作为或不作为现象,而且改善了干群关系。近年来,常村煤矿没有一起因不民主、不公开、暗箱操作而导致职工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抓绩效评价,提高认知水平,保证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

康发展

按照党建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在每项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结束后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分析和评价。我们坚持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月度评价与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检查预期目标的兑现情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

自我评价是由各公开单位对本单位逐月的公开情况进行的评价,提出本单位在公开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组织评价是根据公开流程,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评价的责任人。由工会和纪委组成考核评价组,一方面对职能科室提供公开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对基层单位的队务公开情况、班务公开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排队打分,纳入全矿党委绩效考评当中,同单位的工资奖金挂钩。

四、抓绩效提升与激励,实现闭合循环,保障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绩效提升

按照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要求,为了保证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和时效性,每月由领导组牵头,公开办公室组织召开企务公开民主管理例会,分解工作、听取汇报、沟通障碍点;对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对公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立即加以整改。

我们本着“公开是形式,真实是基础,满意是目的”原则,对于整改工作提出要求,整改要定存在问题的原因、定问题责任、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保证绩效改进及时、有效。另一方面,运用“一般性”、“原创性”、“突破性”、“带动性”标准评价,对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绩效预期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具有推

广价值的在《矿工风采》中加以宣传,对于绩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同时制定了《关于对违反企务公开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搞形式、走过场,弄虚作假者,给予组织处理;同时每半年组织一次公开工作问卷调查,对职工满意度不达80%的,取消责任人评先选优资格。

以党建绩效管理为引领,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公正、透明的运作方式,维护了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密切了干群关系,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发生,调动了职工与企业同发展的积极性,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生产、安全、经营工作稳步推进,矿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第三篇:部门层面2

科学计划、强化执行、创新思路、突出绩效

常村煤矿企业文化办

(2011年9月1日)

在推行党建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绩效管理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绩效管理是把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任务通过《计划书》、《月度任务书》和《岗位责任书》的形式进行责任分解、任务分解,并按照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的工作步骤推进,使部门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闭合高效,螺旋上升。结合企业文化办工作,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科学计划

有一句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倍受穷。是说科学计划的重要性。干任何事情 都必须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

企业文化办在制定企业文化《计划书》、《月度任务书》和员工《岗位责任书》时,就很好的体现了事前科学计划的重要

性。在工作中,把工作目标和月度工作任务,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适才适位”的要求,根据办公室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合理的定位,准确明了地把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到每个人的头上,使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了岗位,落实在人头,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件件有着落,岗位有标准、工作有考核。科学计划、合理明了的责任划分,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执行力

按照管理学界的说法,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高质量执行是企业绩效文化的全面反映。结合到企业文化办来说,再完美的目标、实施方案,再完美的绩效管理系统,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文化办不断强化部门人员的执行能力,把强执行变为员工自动自发自觉的工作行为。

2011年,进一步抓好6S管理与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对接,制定出台了《文化办内部市场化运行方案》及文化办员工工作量收购价格和文化办员工6S考核细则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从3月份开始实施。从实施的效果看,员工之间的收入,特别是绩效工资收入差距拉开,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每周一次的科务会雷打不动,文化办全体人员通过科务会这个平台,钻研本职业务,研究分析企业文化推进过程中的“焦点”、“难点”

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工作中的挡手问题。

三、创新思路、突出绩效

在企业文化6S运行过程中,文化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创新,切实推动工作发展,提出了“五级巡查闭合管理流程升级”工作法,在原来6S管理三级巡查的基础上,把业务部门和矿领导的检查纳入到6S管理巡查中,形成由下而上、层次分明的五级巡查制度,实现了从矿领导到普通员工层层落实责任,一级巡查一级,全员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全时段动态监管的管理格局。

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提出“员工不文明行为纠控法”,通过规范员工8小时工作外的社会行为,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计划书》、《月度任务书》把党委的各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任务分解,按照计划、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步骤稳步推进,充分印证了“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员工《岗位责任书》明确了岗位工作标准,实施个人月度绩效评价使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减少了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通过填写个人月度绩效评价表,能很好地对全月工作来一个回头看,通过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低效率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员工本人在评价中不断得到激励和鞭策,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工作中,文化办人员做到了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强化了集

体观念,提高了团队意识,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释放出自己的个性和能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全体工作人员把“既要能干事、又要会共事”作为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能力,共同树立了文化办同心协力、团结互助的良好形象,2011年,文化办荣获矿党委推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第四篇:历史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社会发展很快,我们面临着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历史教学时间课时少,一周只有两节,但教学任务重,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教学效率就很低,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我想对一节历史课有效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有效教学”正如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所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主体”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应该是对世界经济有所发展”,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哦,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作为教师只有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尽快转变教育思想,立足于教学实际,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大潮,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有效的历史教学

有效的历史教学-----2013年暑期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这个话题曾在2007年的国家级刊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进行过广泛的征文,本人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中,也不断地在探讨、摸索。下面就借着本次学习所提供的机会谈一谈本人的鄙陋之见。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表述。”历史课堂教学中艺术化的提问,正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所以设计艺术化的提问是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传统的历史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并非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知识,教材的根本特征已经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材只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促进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建构。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传统的问法是隋朝大运河的建成有何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提问总是把提问的针对性集中在课本知识上。这样的提问确立了教材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性,限制了学生自己对事物的反思批判。这种远离生活情境“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提问观与新课程的教育观相差甚远。如果这个问题换成这样的问:“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对后来的社会发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种提问方法体现了教材只是“范例性”的新观念,所针对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而是针对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的思维过程,针对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教学提问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学生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因为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挖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提问一定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多角度提问,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如在学习明清经济发展时,我没有直接问明清时社会经济状况如何,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明朝末年,广东学子从广州出发沿内河赴京赶考,沿途经过哪些地方?会看到明末社会的哪些情况?要求展开合理想象,讲述旅途见闻。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情绪明显高涨,学会积极思维所学过的内容,从秦始皇的灵渠到隋朝的大运河等等。最后会得出结论:经过路线是沿珠江经漓江,过灵渠,入湘水,进洞庭,至武昌,再沿长江而下到南京,最后由大运河北上到北京。沿途会看到江浙的蚕桑等繁荣的商品经济,南方的水稻、北方的玉米,棉花、甘蔗已推广到全国,手工作坊发达,有许多宦官在进行特务活动,随意逮捕百姓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第二,比较性提问,培养比较思维能力。比较是历史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比较可分为求同和求异两种形式。求同是找出历史发展的普遍性,求异是找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这两种形式的比较都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例如在教学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时,我曾经设计了一个比较型的问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制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你谈谈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请你从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说明。这样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经过独立思考,同伴合作,还可以回去查阅资料等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比较不但使学生对中西方差别有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比较思维得到训练。第三,综合性提问,培养聚合思维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问,不仅需要学生的记忆力,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所以这类提问最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如在学生学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我曾经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说:“开元之治,几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假如有一天杨贵妃突然醒来,得知后世对她的评价后,她感到委屈。她感到唐朝由盛转衰不是她一个人的责任。如果她今天在这时,会怎么诉说委屈呢?这个思考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但这个有趣的情景一出现时,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生在置疑的活跃状态中,自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学生观点,认为唐朝衰退的原因主要是:(1)唐玄宗暮气沉沉,不理朝政,一心只想纵欲享乐;(2)唐玄宗重用奸唐人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使唐朝政治更加腐败与黑暗;(3)唐朝中期以后,租庸调制和府兵制逐渐被破坏,为了加强边境防卫而设置的边镇节度使势力不断发展,终于形成藩镇割据之势,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4)天宝年间,贪官污吏肆意搜刮,租税十分繁重,阶级矛盾尖锐。当然杨贵妃也有一定的过错:因为对她的宠爱,使唐玄宗更加昏庸。因她引起的裙带关系使杨国忠踏上仕途等,但这些绝对不是主要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经常设计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综合性问题,只要创设好历史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这样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问题的设置要有时代性

新课程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体现时代性。新教材所选择的是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并有利于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历史知识,加强教科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历史问题赋予新领悟和阐释,使学生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问题时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形成正确历史意识和历史感。

所以历史课堂提问也要有时代特点,能很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例如,我在上《隋朝的大运河》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隋朝以前长安城为什么长期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而在唐之后,几乎不再作为政治中心?从中给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这个问题很有时代性,原来长安城的兴衰与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注意可持续发展。想到北京的沙尘暴和唐朝时的长安有惊人的历史相似之处。如果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北京有可能会和长安一样,丧失作为国都的条件。历史敲响了警钟。所以历史提问一定要有时代性,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对历史的解释中让学生预见社会和个人的未来任务,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懂得各种可能性和应承担的责任。

(四)问题的设置要有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无论是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出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提问,作为历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也需要具有趣味性,维持学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采用形象语言创设新情境,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某个朝代的一个冬天晚上,北方的一个家庭里,一家人正围着煤炉烤火。其中一个老人正在抽烟,一个孩子烤番薯吃,一个中年人正在吃大米饭,三人身上都穿着新棉袄。请问这种生活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的根据是什么?对这样的提问学生颇有兴趣。如果这样问:原产美洲的烟草、番薯在什么朝代传入中国?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

其次,教师用趣味性的知识提问,学生也会以愉悦心情去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明清经济发展时,传统的导入提问是:“清朝时期最强盛是在哪一段时间?这时经济发展体现在哪里?”而我引用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话:“中国是举世最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得最好的国家,请问伏尔泰所说的中国是指哪一个历史时期?(康乾盛世时代),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确实能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可见,同样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提问,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改进提问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下载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个朋友阅读理解

    两个朋友 莫泊桑 这一天,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和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两位钓友在大街上碰了面。在这个天空蔚蓝而晴朗的日子里相约钓鱼去。 “到什么地方去钓?”“老地方......

    浅谈对后进生有效教学的理解

    现象一:“两苦”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两苦”现象是我们现在教育的真实写照。 现象二:“两重”现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心理负担过重。这里重点讲讲......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汇编)

    历史教学案例 余江县平定中学江裕兰 在减负增效的新形势下,如何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

    有效历史教学的体会

    有效历史教学的体会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热门话题 如何理解两个责任5篇

    热门话题:如何理解“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编者按]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许多重要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

    两个概念的认识理解

    媒体广告营销与广告媒体策划的认识理解 一、媒体广告营销的认识与理解 在我国,媒体广告营销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的理论思想和实际操作是随着传媒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传媒改革......

    语文教学三个层面[范文大全]

    初中语文教学应关注的三大层面南漳县肖堰中学 闫德珍 语文,作为必不可少的思想交际工具,在时代飞速发展,教学方式急剧变革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

    办案有效原则理解(定稿)

    对查办案件“有效”原则的理解 按照委局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查办案件“安全、共享、主动、自查、有效”十字原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单阐述一下对“有效”原则的粗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