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

时间:2019-05-13 04:3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

第一篇: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

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文教育,历来都是一件令人头痛之事。本人从汉语言文学大专专业毕业至今从事彝族小学汉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在此做一细细梳理,既能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亦可对新入门同仁抛砖引玉。

我县彝族小学一年级之前开设有语言过渡班(类似于学前班,使彝族儿童能听懂基本的汉语),因此彝族儿童具备了能听懂最简单的汉语语言的能力,汉语教育均以此为基础展开。

如何开展纯彝族地区学生汉语言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彝族地区现在的教育状况。

一、彝族地区教育之现状

(一)历史原因

本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学校所在地,属本县纯彝族地区,也就是说99.9%的常住人口为彝族人,所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语言基本为彝语,且由于此地以往交通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教学条件差,教师资源缺乏严重等原因导致此地教学严重落后于本县其他地区。

(一)父母观点

由于彝族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彝族同胞祖辈思想较为闭塞,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放牛、养羊便是生活的出路,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完全没有意识到教育对现代的重要性。所以,轻视教育在他们身上严重体现出来。在他们的认知里,读书不如回家养牛、放羊好,所以,绝大部分家长只是为应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让孩子在校上完小学、初中即可,更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家中经济负担等原因,让孩子辍学回家。

此外,此地学生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读好书不如嫁好人,完全不注重对女孩子的文化培养。

(二)学生自身原因

由于学生受到父母思想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有的学生早初的认知里,也认为学习无关紧要,只需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好,加上父母的纵容,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了轻学、厌学,最后走上弃学的道路。还有部分学生,因通过听他人对外界的胡乱讲述,说读书不如到外面去打工,可以挣很多钱,这使得他们对外界产生了盲目的向往,认为只要走出学校,便可走上打工之路创造巨大财富,从而产生了弃学的念头。

(四)教学成绩

从以往到目前来看,因为学校的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家长的不配合、学生的混学观念等原因,使得彝族地区学校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落后于汉族学校学生。

为何彝族地区汉语教学实施这么困难呢?可以从彝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的差异中去寻找原因。

一. 彝语与汉语的差异导致汉语教学的困难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本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与汉语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用语差异。其具体差异表现如下:

(一)语音

彝族语言,自成一派,与其他民族语言完全不同。一音一义,彝语于口腔的发音部位,与汉语稍有不同,无论唇音、齿音、舌音,均须参以喉音,或者鼻音,其语调才能准确,而且有时发音及其短促,有时发音又特别深长。

除此外,彝语还有一突出特点,便是它的声调。彝语有四个声调,从对平常与彝族人的接触来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相同的彝语,只要调不同,那么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改变了。而汉语发音不像彝语一样,每字须参以喉音或鼻音,并且汉字的每一个字都有相对应的音节。

(二)词汇

彝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按词的使用范围,彝语词汇可分为方言词和全民词(同源词),两者比较,同源词约占所比较的2800多个词的40%—60%。据了解,各彝族地区所使用的同

源词,代表的意思也存在着差异。按词的结构方式划分彝语词汇,有单纯词、复生词和派生词三类。从构词角度看,双音复合词在现代彝语词汇中占首要位置,代表彝语词汇发展的趋势。据当地彝族居民所讲,他们本民族存在的彝语规范字很少,大概就八百来个,许多彝语词汇都是经已有文字演变而来。

而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我们所常用的字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字又有三千多个。与彝语字词相比,汉语字词量太多太复杂。

(三)语法

彝语与汉语在语法上有较大的区别。彝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特别是动宾式的合成词与汉语完全相反。如“吃饭”的彝语顺序是“饭吃”。在汉语教学中,由于彝语语法同汉语语法相反,所以在字词造句或写作文时,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彝汉直译,而闹出了不少笑话。记得一次,我班上两个学生因玩闹而发生了小摩擦,在我问其原因的时候,其中一名学生则直接告诉我,“他玩我”(其实他想表达的是他和我玩)。所以,由于彝语和汉语语法的相反,这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四)文字

1975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共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彝文从形体上看虽与汉字接近,实际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它是长方形为主体的音节汉字,自称一派。其书法从左到右横写或纵写,这与汉字的书写恰好相反。

三、彝语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正负迁移的理解

所谓“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则叫负迁移。

(二)影响

彝族学生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交流都是使用彝语,彝语是他们的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大脑中的彝语信息量已相当丰富,在接受汉语信息的时候,彝语对汉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干扰的程度会因年龄、语言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这和汉族学生学习英语会受到汉语 的干扰道理是一样的。比如,我班学生处于小学低段的时候,听写字词,往往会把“吃”写成“乞口”。到目前为止,也依然有同学会将有些字反着写,因为在彝语字的拼写上,彝语写法和汉语写法顺序恰恰是相反的,在他们的脑海里,还深受着彝语写法的干扰。这种干扰在短时间内想要排除,是不可能的,只有在长期的汉字拼写积累中,潜移默化的改变。

四、结合实际,找到最佳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正视彝语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彝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学习中由于经常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彝语的影响,使得彝族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在进行交际时,由于彝族学生经常借助彝语来表达思想,所以与汉族学生交际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借助彝族学生已掌握的彝语知识及积累的彝语学习经验,充分激活、利用、发挥彝语的正迁移,防止彝语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彝族学生汉语学习质量,促进汉语教学。比如,要想改变学生在汉字拼写上反着写的问题,除了在学生学习生字时,强行地死记硬背而外,还可以编一些儿歌,让他们对彝语字写法和汉字写法进行比较,从而加深记忆,巩固学习。

(二)多与家长沟通,开展家长座谈会,请教育专家进行交流等方式,逐渐转变家长思想观念,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

由于本地学生家长受祖辈封闭思想的严重影响,形成一种读书无用的观念。更甚至,有的外出务工家长只是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他们认为孩子在家不安全,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天经地义的该由学校和老师负责,而对孩子的学业及各方面表现却是不闻不问。因此,针对此类现象,学校、班级可多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打电话,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当今社会的现状、当地的状况、轻视教育的后果、重视教育带来的好处等方面,也可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真人真事,多次与家长进行交流,让他们明白只有让孩子接受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的现状,逐渐影响他们的认知,转变他们的思想。

在上期,由于家长的顽固思想与我教学理念差异太大,从而导致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件发生。某天晚上7点30左右,一位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大伯)打来电话,凶狠的口气问我,把他的侄子送回去是啥意思?其实,这位学生因从上学年到现在,在家长的保证下,屡次不完成作业,最后,我只好在当天下午,送

他回家,让他父母教育好了再说,结果我不知道这学生回到家后,被他爸爸揍了一顿。这位学生的大伯就看不下去了,认为孩子回家被打是我的责任,是我要求太高,在他大伯的观念里,觉得他侄子能做多少作业就做多少,何必要求他非要完成作业呢?认为我教育太差,导致他侄子在家被打。其实这个孩子他很聪明,只是因为懒惰而已。所以,当时我听他大伯的语言后,也很生气,与他大伯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事后,我也觉得自己当时的态度有点过了,对于此事的做法也也有不妥的地方,我应该事先打电话与学生家长进行相应的沟通,让他事先有个了解,而不是茫然的面对回家的孩子。如果事先进行沟通的话,那么这个学生也不会回家就挨一顿打。所以,通过此事,我也深刻的明白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很重要。

所以此后,在我们班,每次我都会做足充分的准备,揣摩家长的内心,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说到家长们的心底里去,从内心让他们对重视教育产生共鸣。记得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的妈妈,抓住我的手紧紧不放,眼含泪水,用着蹩脚的汉语告诉我,之前他们都不懂教育的重要性,只是觉得能认识两个字就行了,现在通过老师的反复解说,让她的内心震撼不已,明白孩子还是要多读书才好。所以,通过此次事件,我再次深深的明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除了开家长会外,我还会通过打电话与家长进行交流,让他们及时的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同时请求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提高他们的教学成绩。

此外,学校还可与本地教育部门联系,请相关教育专家对家长思想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就像前不久,我们学校刚刚请了一位教育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座谈交流,主要针对的就是家长,会后,从家长的反应可以看出,请相关专家与家长进行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分析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习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低年级的学生,则因刚接触汉语,所以在沟通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汉语教学起步最困难的时期。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的特点,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导方法不要太过呆板,形式可多种多样,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里接受新的知识,以免让他们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失了学习的兴致。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 5

采用做游戏、学儿歌等形式,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里接受新的知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实施礼品奖励制度。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莫名的敬仰之情,如果能因表现好而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这会让他内心雀跃,增强他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学生想要好好表现受到表扬的决心。其次,在汉语初学阶段,不宜讲解过多、过快,只需一天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好,牢牢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这为今后的汉语学习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中高年级的彝族学生,因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此阶段的教学,多以语言鼓励为主,因彝族学生上学年龄都较汉族学生晚一些,虽是小学,但他们已有一定程度的自尊心,切不可用过激的语言刺激他们,更多的是用勉励的话语鼓励他们,支持他们,促进他们认真学习。

(三)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使用彝语,塑造语言环境,增强汉语表达能力

彝族学生因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时间交流都用彝语,即使在校内或课堂上,都随处可闻彝语,这大大影响了汉语的教学。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在校内使用普通话,不得使用彝语,如违反规定,需采取一定的惩罚制度。例如,如果在上课期间使用彝语,那么便可以让该学生在班上为同学们表演节目以示惩戒,切记不可使用过激的方法迫使他们不得使用彝语,而是通过向他们讲诉在校期间还使用彝语的话,对学习的严重影响,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在校期间不再使用彝语。这样逐渐减小彝语对汉语教学的消极影响,通过长期的汉语交流,不断增强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汉语语感,使汉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对于绝大部分彝族学生来讲,基本上没有任何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吃了饭,作业乱写乱画就当是完成任务,更甚至有的人连作业也不完成。每天走进校门书包一放,外面的操场就是他们的快乐天地,根本不懂什么是预习、复习。所以,对彝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汉语的关键。6

比如我班汉语教学,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对课本进行预习,熟知课文内容。每天早自习前十分钟到校开始大声朗读课文,第二天教学新课前让学生起来回忆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内容,久而久之,使他们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汉语教学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留给他们较大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自我发展。

(五)听、说、读、写四项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彝族学生最先接触的汉语来自课本,所以必须要求每一个学生牢牢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字词,能够跟随老师正确的朗读出来,并且能够准确地听写出来。其次,能够运用课本中出现的生字组成新的词并造句,为以后的看图写话,甚至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量的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以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此外,大量的背诵课文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因为彝族学生最先接触的大量汉语就是来自课本。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汉语语感,又为写作积累了必要的语汇量。本人在汉语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培养。本人认为大量的朗读、阅读,不但能增强学生汉语语感,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大胆的说出来,则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量的阅读与大胆的表述则为写(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每天我都会要求学生反复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对文中出现的字词反复的进行搭档式听写(即两个学生一组,一好一差,相互帮助,相互督促)。每天课前五分钟会安排一个学生到台前进行演讲与学生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

(六)走进学生心里,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

彝族学生面对的环境很简单,所以他们的内心很单纯,很淳朴,在他们的世界里就简单地存在着喜欢与不喜欢。而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又严重影响着汉语教学的质量。所以,老师要懂得去理解学生,去尊重他们,明白他们的内心变化,要刚柔并济,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好友,让他们从内心里接受你,喜欢你,从而喜欢学习。比如,我们班有的学生很腼腆,遇到问题,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样向老师讲述,那么这个时候我便会用隐晦的方式告诉他们,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那么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老 7

师,老师也会通过回信或其他方式帮助他解决问题,并且为他保守秘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每天我都会收到学生的来信(从门缝塞进来的),了解到他们所存在的烦恼,并且及时的回信给他们,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不好意思说出困难的尴尬,让他们的内心了有一个宣泄的出口,也增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七)坚持不懈,坚定信念

在彝族地区进行汉语教学,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如语言障碍、办学条件、家长观念等,而且这些困难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当我们面对这些时,就需要我们拥有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不放弃、自己的付出,总会有收获。例如,我现在所教班级,刚接手的时候,全班语文成绩很差,考二三十分的人占了很大部分,特别是有一个女孩子语文成绩只有3分,之前教她的老师已经基本放弃她了,但我认为她可以学好,她需要的是老师的关注,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于是课后我会经常辅导她,从最简单的拼音开始,再请成绩好的同学每天带着她一起学习,直到现在,她已经能考上五十分,虽然成绩仍然很差,但是每次考试她都有进步,这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成绩有多差,只要自己不放弃、只要自己坚定信念,那么我相信只要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

第二篇: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

六(2)班 陈阳晶

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传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本词条将从彝族火把节起源、传说、主要活动和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啊!彝族的火把节真好,我爱彝族的火把节。

第三篇:彝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调研报告

彝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调研报告***乡党委书记——****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彝族有一句谚语“一顿不做成九顿吃,就不会过日子;九顿不做成一顿吃,就不能待宾朋”就充分的体现了彝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而在大凉山的彝族同胞则更是如此,谁家来了亲朋好友或者是举办红白喜事都要大量宰杀牲畜隆重接待八方来客,方显主人家重视来客,主客双方有感觉很有面子,若不如此,则主人家会被人认为是小气吝啬,主客双方都会感觉尴尬。这种风气给本就贫困的彝族山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彝族聚居区的干部,我对此作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乡基本情况

我乡地处**县东南部,东邻***乡、**乡,西与**镇隔河相望,北与***镇相邻,南与***县***乡接壤。为彝族聚居乡,全乡现有总人口为****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绝大部分是农业人口,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农业作物为水稻、玉米、土豆、一部分人外出务工,劳务经济为我乡农民主要经济收入。

二、农村主要铺张浪费现象

调研中,我们问了一位正准备请朋友聚餐的小伙子,他 1

说:“朋友聚餐,目的是请大家吃高兴,吃来剩起点没有关系,朋友高兴了我的地主之意就达到了。”在农村,我们遇到一户彝族正在办喜酒,酒席完后桌上留下许多剩余的肉和菜,我们悄悄问主人,剩下的肉和菜怎样处理,你不觉得可惜吗。主人说出了心中的乐和苦:“地邻和亲戚朋友送来的礼金和祝福,你总得把他们招待好呀,不能做出扣兮兮的样子,让人瞧不起,为了这次喜酒准备半月之久,再说我们彝人讲究吃不完为乐、为富。不过,酒席过后得背上许多债……。”

而彝族亲人去世其场面就更加隆重,与主人家稍微熟悉的朋友都要牵羊去奔丧,而于主人家是亲属的,则更是要牵牛奔丧,现今一头普通的耕牛价格也是在1万元左右,而大家为了顾面子往往争相购买更大更贵的牛,经济条件差一点的甚至不惜举债购牛。而主人家为了接待好亲朋好友也要大量宰杀耕牛待客,此种风气严重助涨了铺张浪费之风,严重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甚至有的家庭在办完红白喜事之后已举债累累,家徒四壁,又回到特困状态,有的人只好远走他乡,有的人只能干些违法乱纪之事来弥补亏空,已严重影响到了彝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彝族人自古就讲究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那是一种美德,得到歌颂和赞扬,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美德被铺张浪费取代,反而以“剩”为乐、为美。

三、提倡移风易俗,改变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改变铺张浪费,首先要从我们的饮食文化陋习做起,彝族人讲究要宰牲待客,桌餐讲究要有酒有肉,甚至更多。不如此,就显得对客人不热情,招待不周。餐饮消费,可是关乎到我们每一家每一个人,我们应当改变陋习放下虚荣的面子,因为虚荣我们浪费了不少钱财,甚至背了一屁股的债,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劳民伤财,过后又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这是何苦呢?同时,改变落后的观点,不惜一掷千金,讲排场,玩大方,奢侈豪华,腐败糜烂,这是一种腐朽的过时的风气!

厉行勤俭节约,首先要从党员干部做起,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凉山州有针对性的出台了“十项规定”甘洛县委、县政府也下发了公务接待不准宰杀猪宰羊、宰杀耕牛待客的文件规定,这些规定有效的刹住了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的风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广大党员干部更希望上级能明文规定在举办红白喜事时,党员干部不准牵牛道贺、牵牛奔丧,违者重处。在体制中,上行下效是一种很重要的传达信息途径,上面做好表率,对下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相信有了这样的规定,抓好“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带动“一群人”,如此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就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再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能为广大彝区的移风易俗,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有一个强力的促进作用,厉行勤俭节约,也要从广大群众做起,针对群众为顾面子不惜举债购牛奔丧等,我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有约束力的措施规定和村规民约,比如规定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不得购牛奔丧,如购牛奔丧,一经调查核实则立即取消其全家所享受的“五保”、“低保”等资格,使广大农户也能感到牵牛奔丧、铺张浪费的压力,也使广大农户有了不再牵牛奔丧的理由,从而从根本扭转彝区红白喜事宰杀耕牛,铺张浪费之风。

铺张浪费少了,好的风俗就会回归,我们的民族的风俗和素质就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合基层实际,顺应了党心、民心,对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从现在做起,从微小事情做起,严格执行各种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事事简朴、处处节约,大力助推勤俭蔚然成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我做起,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让全社会树立节约意思,让节约真正成为一种美,受人尊敬的美。

第四篇: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

彝三天。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节期要举行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一片欢腾,彻夜不息。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华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第五篇:三毛作品对彝族汉语诗歌的影响(推荐)

内容摘要:当年,三毛以一部《万水千山走遍》享誉全球华人地区。在她去世前的那年,彝族青年诗人吉狄马加出版了第二部个人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一年之后,彝族诗人阿苏越尔发表了处女诗集《我已不再是雨季》。本文试图从三毛作品里的体现的精神,来探析她的作品对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三毛作品 当代彝族汉语诗歌 影响

三毛,原名陈平,汉族,浙江省定海县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一、身份意识的认同和觉醒

在三毛的作品《故乡人》中,有段她在西班牙的经历。当时她的丈夫荷西在尼日利亚上班,她一个人住在岛上。每周她都会开车送一位残疾的朋友去给妻子到墓地献花。有一次在一块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她发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曾君雄之墓。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曾先生,你怎么在这里,生前必是远洋渔船跟来的一个同胞吧?你是我的同胞,有我在,就不会成为孤坟。”三毛从朋友那里分来了一束花放在曾先生的墓碑旁,心中默默地对他说:“曾先生,我们虽然不认识,可我是一个故乡来的人。请安息吧,这朵花是送给你的,异乡寂寞,我就算代表你的亲人吧!”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三毛作为一名流浪异乡的中国人,她细腻的内心里那颗火热的心。无论身处何方,她永远都记得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之根。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说到:“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份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这是在他知道三毛去世之后写的《哭三毛》里的句子。当时海峡两岸关系紧张,三毛几次来到大陆进行演讲和访问,和贾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她写给贾老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和热爱。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6月23日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中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出版诗集《初恋的歌》(1985年)、《一个彝人的梦想》(1990年)、《罗马的太阳》(1991年)、《吉狄马加诗选译》(1992年)、《吉狄马加诗选》(1992年)、《遗忘的词》(1998年)。多次荣获中国国家文学奖,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诗歌(诗集)奖;组诗《自画像及其它》获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学诗歌奖最高奖;组诗《吉狄马加诗十二首》获中国四川省文学奖;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88年应意大利蒙代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邀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成员访问意大利,1994年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1997年应邀参加歌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1999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泰国,2000年作为中国文联代表团成员访问约旦和埃及。现为青海省副省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

吉狄马加出生在大凉山布拖县,是凉山古侯(黑彝)的后代。因为从小随父母在县城长大,他在接受汉民族的文化教育同时,彝族语言的能力基本消失了。1985年,他出版了当代少数民族第一本汉语诗集《初恋的歌》,引起了中国诗坛的震动。1990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奠定了在当代中国诗坛的地位

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我在等待雄鹰的出现 我曾一千次/遥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知道我是鹰的后代 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我在期盼民族的未来 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我还保存着无法忘记的爱 啊从大小凉山/到金沙江畔/从乌蒙山脉/到红河两岸 妈妈的乳汁像蜂蜜一样甘甜/故乡的炊烟淋湿了我的双眼 ————《彝人之歌》

很难想像已经失去了母语能力的吉狄马加是在怎么的煎熬和痛苦中完成了这首诗歌的。他的另一首成名作《自画像》,以自画像勾勒出民族的历史的轮廓,用传统的彝人对英雄和美女的审美观念,描绘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的爱恨和情仇。他通过对葬礼的描写,刻画出这民族互助、深沉的情感,并向世界发出了“啊,世界,请听我回答,我是彝人”的呐喊。

二、孤寂、忧郁与故乡情结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7762272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体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

阿苏越尔,男,彝族,1966年生于四川凉山越西县,198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1985年开始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创作。

1986年创办了在当时的大学生诗社中间影响较广的〈山鹰魂〉诗刊。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自行油印个人诗集<梦幻星辰>,1994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部诗集<留在雪地上的歌谣>﹙又名<我已不再是雨季>﹚,2005年12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三部诗集<阿苏越尔诗选>。诗作“雪花”曾获得第二届“黄河杯”诗歌大赛特等奖;诗作“昆明湖畔”曾获得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几家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杯”诗歌大赛奖;诗集<阿苏越尔诗选>获得第五届四川文学奖提名并获得第三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有诗作入选<当代彝族作家作品选>、<民族魂.时代风>、<地域诗歌>等选集,“听一位老人谈雪”等诗歌作品被译介到美国。鲁迅文学院第十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真大/那种远离人的感觉上/空白袭来/我注定迷茫一生

这是冬天的灵魂深处/寒风声中/倘若我找到适当的词汇/我必定会拥有你/我举目无亲/除了 孤独洁白和陆离漂泊/你已失去我 只因在我出门的刹那/碰到许多人/款个的创伤难以消除 亲爱你/只是为了迎接你/我才走向低低的平原/离开天国的山水 离开梦幻的星辰/亲爱的/我已多年未曾呼唤

伴随生存的欢乐如此久远/我真的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否则我早已拥有了你 ——《雪的自述》

彝族古籍《勒俄特依》里对万物的出生有动人的传说——雪人传说。远古的三场大雪过后,雪人和他有血气的五个兄弟(猴、熊、蛇、蛙、鹰)以及没有血气的六重植物来到世间。诗人以雪花自喻,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但是孤独和洁白又是诗人作品里彝族人特有的精神内涵。忧郁是在几千年迁徙中留下的印记,洁白是纯洁的浩浩荡荡做人的民族气节。诗人表达的情感正是三毛一生所实践的人生座右铭。

关于彝族来源的争论从上个世纪到现在,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说法。但是远古的彝族人的祖先经历了迁徙的苦难和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迁徙”这个烙印深深地印在了彝族人的心底。吉狄马加是这样描写这个民族前夕的历史的。

我看见他们从远方走来/穿过那沉沉的黑夜/那一张张黑色的面孔 浮现在遥远的草原/他们披着月光编织的披毡/托着刚刚睡去的黑暗 当一条深沉的/黑色的河/从这土地上流过/在那黑暗骚动的群山上 总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无畏的关闭/可祖先的图腾啊 照样要高高地举起/尽管是一个勇敢的酋长/在黎明时死去(我看见一个孩子站在山岗上/双手拿着被剪断的脐带/充满了忧伤)

——《一支迁徙的部落》

从最初到德国留学到后来进入撒哈拉沙漠,再从后来移居大加纳利岛,直至中南美之行,三毛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漂泊,在漂泊中的孤独和寂寞可以想像。此刻,我们再回到《橄榄树》,那首三毛写的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橄榄树》

当时海峡两岸关系异常紧张,三毛作为一名知名的台湾作家,能够打破两岸的隔阂,用自己的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向往和平的歌声来点燃海峡两岸热血青年的激情,值得赞扬。歌声里的“故乡”——大陆,是几千年的故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诞生地。

从小生活在彝族聚居区的阿苏越尔,自小受到非常浓厚的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学毕业后有机会深入彝族地区调查研究,体验了民间的生活。他凭借天赋和禀性写出了很多对民族生存环境的忧思和对故乡的深度热爱的情怀。他诗歌里的“生命意识”很强烈和赤诚,他对大凉山这片沧桑和古老的土地进行了追忆和缅怀,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命运与未来前景予以关注和深思。

这时,你或许再度产生/深深的失落和离群索居的念头.而我依靠了你/固守这生命的源头/头枕积雪和希望/任大好年华随水而下

——《无怨的雪》

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着的是彝人的梦幻/无论回忆还是梦想/彼此的脚印都蓄满了深深的沉思。。。/有一支友谊的歌曲/ 在远方抒情地吹奏 ——《在故乡的土地上》

“小时候的你是否有过远走他乡的梦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于不知不觉中让那些土里土气的形神渐渐土崩瓦解的想法是否撞击着你的内心,让你热血沸腾并且一往无前?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让那些曾经对你不以为然的人们又气又羡,那简直就是人生中的至遇。这一切会激励你去奋斗去抗争。你会忘记一路的艰辛和作为被梦想充斥的劳累。”从阿苏越尔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想见他深深地故乡情结。这和他曾经喜爱三毛的作品,被三毛那种流浪后思念故土的感情影响至深。

三、特立独行,不肯随波逐流的人格魅力

司马中原曾经这样评价三毛的一生:“如云的生命,舒展随心所欲的形状,生命的感受,无论是甜蜜或者悲戚,她都无意矫饰,字里行间,处处是无声的歌吟。”从台北到香港,从马德里到伦敦再到撒哈拉,三毛坦然而执着的眼光冷冷地看到那些可笑的人和可爱的人如何在制造文明的同时制造着荒谬。

吉狄马加以动手“剪断脐带”的勇气和无比尖锐的批判意识写下了“不幸,他安置的最后的一支暗器,却射穿了自己的胸膛。”(《最后的召唤》)这样刻骨铭心的暗器。(1)

爸爸/我看见了那只野兔/还看见了那只母鹿/可是/我没有开枪/要是你要我开枪/除非有一天/我遇见了一只狼/那是我会瞄准它/击中它桃型的心脏/可是今天/我不愿意开枪/我会毁掉这篇/安徒生为我构思的/森林童话吗/我不能开枪 ————_《一个猎人孩子的自白》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在多雾的早晨/人们发现那头牛死了/在那昔日的斗牛场/它的角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全身就像被刀砍过的一样/只是它的那双还睁着的眼睛/流露出了一种高傲而满足的微笑

_______《死去的斗士》 这里的猎人代表了老一辈的彝族,而诗人以小孩自喻,通过童真的想法表达自己渴望和谐远离屠杀和灾难的思想。而死去的斗牛里,诗人用老去的斗牛暗示这个古老而沧桑彝族文化,在失去了青春和力量的时刻,用死亡换取重生。这种精神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里清晰可见。

结语:三毛走了,她给世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和悬念。但是,她的这种精神给从自觉中醒来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带来的方向和信念。三毛的时代或许会结束,但是她的这种勇于发现自己、勇于向现实挑战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不停地走下去。参考文献:(1)罗庆春——《灵与灵的对话》13页香港天马图书优先公司 2001(2)阿苏越尔——《阿苏越尔诗选》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5(3)吉狄马加——《吉狄马加诗选》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4)栗原小荻——《栗原小荻文学

下载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全文5篇)

    彝族的火把节 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风民su,我是彝族,我们老家每年都在过“火把节”。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彝族的火把节吧! 古时候有个魔鬼canku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就起......

    彝族舞 教学教育方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彝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 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专业:09级学前教育 姓名:卫庭英 彭鳞清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彝族基本动作的教学,让泰国小学生了......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

    几种常见的凉山彝族美食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

    小学汉语教案

    第一课 一年级汉语下册 2012年8月 27日 第一课 我叫王丽 第一课时 (学说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四个词语能准确发音。 2.让学生区别“你”和“我”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能......

    小学汉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疆版小学汉语双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课文一。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像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

    小学汉语量词大全

    量词大全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颗杏子 一颗桃 一座楼房 一朵花 一把扇子 一本书 一双鞋子 一个人 一块西瓜 一件衣服 一瓶墨水 一封信 一只......

    1、你从哪儿来的教案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1、你从哪儿来 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辨析形近字、音近字的细微差别;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分角色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模仿会话......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共5则范文)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房春蕾小学 王德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剧,应该加快彝汉双语教学的步伐,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