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高人钜)

时间:2019-05-13 04: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高人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高人钜)》。

第一篇: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高人钜)

《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饮马中学 高人钜)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在新课程的整合课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在实施新课改以后,小学数学课堂热闹了:课桌上有各式各样的学具,上课开始,便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或者有趣的游戏,课堂中学生一次一次的动手操作,又一次一次的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同学们各执已见,各有道理,教室里“你真好!”“你真棒!”„„的呼声响成一片、„„

课堂热闹了,可他们在课堂中学得到底怎么样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课程是数学?为什么弱势科目是数学呢?为什么太多的家长抱怨孩子数学不好?使教了十多年小学数学的我感到困惑,是现在的孩子智力有问题?还是我的问题?通过听课观摩课评课以及和专业教师的探讨中发现,数学课没有语文课的趣味性强,更没有音乐课美术课轻松,但深层的原因是数学课堂太看重“花样”,忽视了基本功的提高.忽视了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课堂效益的高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依赖于课堂的效益。就效益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全体学生而言,一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特困的,他们到底掌握多少,会了多少;二是效益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益,那么这节课能算是成功的课吗? 当我们剥去热闹课堂的华丽外壳后,却见不到许多数学的东西: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在哪里得到训练与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是否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这些数学课堂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没有被重视。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取决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模式的创新。但在随堂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出现了不顾教学实际,找来一些课件;教具或让孩子们在课下准备的等等„„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现象,结果由于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浮于表面,课堂讨论看似热闹,却没有实际效果;一些问题要求不明确,学生讨论如天马行空,讨论失去控制,根本达不到讨论的目的。事实上,他们错误地认为课堂上只要有问题讨论就是现代学习方式,只要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其实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

那么,究竟该为哪些方面拂华去繁,还数学本质化,让数学课堂更富成效呢?我有几点拙见:

1.课前钻研教材,讲解有侧重点, 在课前要认真备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把握关键,找到突破口;备学生,了解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哪些是已经知道的,知道多少,哪些内容会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备教法,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和这一群学生,该采用什么方法„„以此来减少无用的课堂生成,促使教学按正常轨道进行。新课改的教学需要用生活情境导入,这样容易让学生投入课堂,但问题情境不宜过长,过重,上得像语文课一样。如在上“回收废品”时,有教师先是展示白色垃圾,然后大量介绍这些东西对环境的危害,再描述同学们去公园捡塑料袋的情境,对这种行为进行评价,之后才切入正题。这样的情境导入确实生活化,但与数学的关系似乎扯得远了些。

2.学与教把握不要过,勿设圈套让学生钻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传统的诱导式教学就是设计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将学生引入教师设好的“陷井”既所为的圈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质上是没有多少自主探究的空间的。课堂上诸如“你喜欢吗?”“好不好啊?”“你知道了吗?”一系列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其实没有必要问的问题太多,既浪费掉许多时间,还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懒惰的恶习:回答问题想都不用想,只要顺口一说

新课程有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推进新课程以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在不断的“动”中越来越浮躁了,失去了坚韧的学习品质。

3.精心设计安排活动与小组合作,避免走形式

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有很多捆一捆,摆一摆,拼一拼之类的操作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将直观形象逐步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活动本身的目的性不清楚,只是为操作而操作,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破坏了课堂的严谨性;有的教师课前对学生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上无事可做,而有的同学不知道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有的教师却像个指挥家,说一句让学生动一下,没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像机器一样工作,不懂为什么这样做,做完马上忘了做过了什么;在操作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汇报交流。

如有人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35+2尽管题目一出许多同学就说出了准确答案,但老师并没对此进行充分预设,没有丝毫的过渡以及层次上的区别,要求所有学生动手摆小棒。一阵响声后,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无事可做,而有的又无从下手,便急着告诉大家:先摆3个十,再摆5个一,再在2个一那边摆5个一。这时同学们都摆出了令老师满意的小棒。老师接着要大家数一数结果是多少。于是学生再一起数,一起说。最后老师总结,几十几加几,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加起来„„啰唆半天,耽误时间

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数学思维何以体现?能力如何能提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数学情感又将走向何处?这不得不让我们教育工作者们深思.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作业时间。作业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避免因为文字等非数学的原因影响学习。其次是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老师更应多一些帮助和耐心。第三是作业后一定要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避免日积月累,影响后续教学。

4.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不可画蛇添足

曾听过一节低年级的课,教师先是让学生开火车算卡片上的算式。由于是复习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老师就给他们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这位老师表面上看似乎是给了学生应有的鼓励,达到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效果。细想一下,在这个问题上这样大张旗鼓,是否真有必要?首先,因为人多,老师光是分红花就浪费了很长的时间,这又怎么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时间呢?其二,这些简单的东西就让学生得到了荣誉,将会使他们自我满足,沾沾自喜,这种情绪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其三,表扬来得太容易,使学生丧失斗志,对表扬厌倦,影响学习兴趣。

教师的评价不可太笼统,好,好在哪里,是否做到了最好,还可不可以更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述。对于习惯性的表扬,可以减少口头表扬的次数,代之以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大家都能领会的肢体语言,形成一个默契的氛围,又能使教学流程不被中断,师生的思维继续延伸。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除了关注他们数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所表现的态度与情感。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会写的字更少,要尽量给学生布置书写较少的作业,避免那些文字多而杂的题目,看图提问一类题,先只要求学生口头提,对问题的答案也只要求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只有在新课程的整合课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在一堂课中,不会再像一个演说家那样讲个不停,课堂上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采用师生问答,学生互说等多种形式。

5.精简作业,拒绝简单重复

作业从类型到难易程度上来讲,要具有层次,由简单问题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好不要去布置那些偏蕊偏怪的题;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层次,学困生能掌握最基本的就可以了,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则可以安排一些训练思维而又有趣的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作业的量要适中,有教师为了弥补课堂效率低下带来的损失,采用了题海战术,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布置大量雷同的作业反复操练,结果学生只机械记忆,不仅能力不能提高,反而因为单调重复丧失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分类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A层学生基础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好,在教学中,我们允许他们适度超前。B层学生基础一般,但学习态度尚好,我们在教学中希望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进度来完成学业;C层主要由基础极弱或学习习惯很差的学生构成,我们主要以培养和保持兴趣为主,在教学中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学生在通过三年的学习后,还能有所收获,并能在今后继续学习,而不是像过去的一些后进生那样完全放弃学习;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在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时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

一节不成功的课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但如果每一节课都低效甚至无效的话,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只有减少不必要的“花样”,提高学生的基本基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及脑的应用能力;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对学生收放要把握好,不可画蛇添足。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 切合实际。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科教学规律特点;双基教学要扎实有效;对低层次学生采用“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欢乐。当教师意见和学生本人意见相对时,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该生学习态度极差,经常影响课堂纪律的要告知家长和学生所属班级的班主任。注意适时要与学生谈话,做好沟通。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尝试了许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分角色表演、分组辩论、动手丈量校园等等。同时从倡导素质教育起,学生学习负担轻了,动手动口的机会多了,可真正让学生静下心来刻苦钻研时,学生的畏难情绪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几乎不习惯独立系统地复习与整理,不习惯安静地思考解题„„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娇宠待遇、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对困难的畏惧情绪,都导致他们丧失了坚韧的学习品质。我深深的感悟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优化课堂结构上下功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一切的媒体、手段和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体现互动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命力。才能给学生高效的课堂,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主阵地,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取决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模式的创新。还给数学有趣而又有奇妙的本质。

第二篇: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发展,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此,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转变观念,开放生成空间

一个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理念走进课堂,就会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理念支配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沉闷乏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基础教育”实验向教师提出了“五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还学生“空间”,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他们的思维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也才能产生多种教学资源,促进“生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允许他们自主地思考。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为每小组准备了一个钟面,请他们自由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跟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比比哪组的发现最多。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思考、交流过程,在反馈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说出了最基本的数字、大小格以及针的特点,还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有的同学说钟面上的针走的有块有慢,像在进行比赛;还有的学生说,要知道从12至6有几个小格,只要用6×5就可以了,有一个同学更有趣,神秘的说:“要想知道有几小格,用5的乘法口诀就行。”这些真实的经历、真切的感受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利用资源。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展露自己的独特思维。如“有趣的图形”一课,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一段动画《雪地里的小画家》,使学生再次感受小动物们留下脚印的过程,之后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柱等学具,“你能想办法留下它们的脚印吗?”学生想象力很丰富,纷纷各抒己见,如:在沙滩上、描下来、印下来等等。趁热打铁,接着让学生利用为他们提供的材料,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留在纸上,学生乐在其中,从玩中体会了面从体来、面与体的关系,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最后由学生利用这些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展示。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还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富有生命灵性,真正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二、预设精彩,发展生成空间

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细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被教案牵着走,有时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答不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对学生的起点估计不足,但是也有的教师可能会产生误解,现在追求生成式课堂教学,那好了,可以不写教案,不必预设,这样既有利于摆脱教案的束缚,又有益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其实不然,叶澜教授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我们在关注教学生成的同时,更要关注预设,我们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基于充分预设,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才不至于手足无措。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我们要说,生成会因预设而精彩。

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让我们预约精彩!

三、捕捉“亮点”,激活生成空间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的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互相接纳、生生互相接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暴露许多新的思维。当面对学生一次次的“节外生枝”,是不受这些“枝节”的扰乱,赶快去完成教案;还是及时地调整预设的教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理由,解释自己的推断?预设应服从于生成,不管是否预料到,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我们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随机应变,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为学生学习注入新鲜血液。如在“约数和倍数”这一课中,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约数与倍数的一些特点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从约数和倍数的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却出乎意料的冒出这样一个“发现”:双数约数的个数比单数约数的个数多。当时教师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发现”又推给学生:“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意见。”这样一来,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原教案搁浅并没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终止,相反,自由的想象,热烈的讨论,大胆的发言,充分的阐述,引出一次次精彩,掀起一个个高潮。

试想,如果对于学生的“发现”,要是不屑一顾或简单处理,不让学生把“疑”说出来,把“理”辩明白,学生永远困惑在心中,那么课堂哪有灵性?哪有让人感动的地方?哪会折射出学生创新而富有个性的光芒!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力,教学的真实展开与推进是很难被规定与计划的。我们要以居高临下的驾驭能力,充满智慧的教育机智,民主开放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兴趣、情感、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互动生成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及至生命的同步发展,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让课堂教学充满人性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力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力

【摘要】此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问题,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思想观念的更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及使教学充满艺术。【关键词】艺术

活力

观念的更新

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的教学活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语言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语言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俄罗斯教育家乌早斯斟说:‚人类每一代生活成果都保留在语言里,成为流传给下一代的遗产。‛那么如何让这些文化精髓逐渐渗入到学生的头脑里?我认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至关重要。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的社会,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塑造出来的人才也应具有这样的素质,这就更显得每四十分钟的重要性。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里,通过激励、唤醒、启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素质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最高艺术。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尤其是语文课堂,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热烈响应,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是课堂气氛能否活跃的基础。严格地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通过课堂培养出来的,却又不是在课堂上形成的,它是通过一制一夕的相处,才使学生对他所产生的信赖。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如果老师冷漠,知识浅薄,那么学生必然会心灰意冷,对学习失去兴趣。

老师要做到可亲。老师上课对学生要充满热情,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要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不可不顺学生,一味讲课;课堂提问,老师的语言、神情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学生: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通弄会,不可采取处罚、冷嘲热讽等方式对待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纪律,教师要即时采取暗示方式,使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可粗暴对待;同时,课堂教学要注意营造民主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要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允许、鼓励学生和老师争论探讨问题。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就生动。只有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敢讲话,教师才有可能教会学生。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良好的教学气氛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良好的教学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对认知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意识和创造力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理想的教学气氛应该是学生们好学上进,认真求实、积极主动、热烈活跃、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程序井然,纪律严明。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问的小融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烦闷、厌恶等消极的态度。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常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而实际上,这一正一反阔种效果的出现完全可能在一念之间,只要教师善于调动。我遇到了这样一个特例:在讲述《从小就要爱科学》一文时,刚开始课文较平实,讲到一半时我发现学生还没有兴趣,正好这时外面有人敲门,半分钟我又回到讲台上,看着人家好奇的眼睛,我灵机一功:何不就此词节一下气氛?因此我笑着对大家说:‚我知道同学们现在最想听我说什么。‛学生们更加诧异地望着我,‚希望我说‘老师有点事,大家先自己预习一下’‛。同学们会心地哄堂大笑,‚可惜我没事,还得接着学‛说到这,我发现学生们相互传递着眼色,然后兴致很高,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很兴奋,那是我最喜欢看到的目光,接下来的课很顺利地进行完了,而且收到了比我料想还要好的效果。中学生绝大多是善意的,是容易调动的,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完全是师生的默契形成的,有时候只要我们稍微一动脑,正确理解他们,完全可以把他们引入愉快教学。

四、使教学充满艺术

调动学生的情结在课堂教学效果上固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也需要教师的激情洋溢于课堂之上,但真正使语文具有魅力,引导学生主体去体验学习的,还要看老师的素质。教师除了具有人格魅力外,更要有广博的知识技能。这种技能太复杂,就好比演艺界这一行,演员说、学、逗、唱会一皆可,而优秀的演员则必须样样俱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教师就应是这样的优秀演员,虽然他更是一个导演。简概为以下几点:

1.以书悦人。课堂上,整洁的板书、美观的书写、观范的字体、合理的布局能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这既是对课文知识的总结,更是对学生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

2.以言醉人。优秀语文教师的敦学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述的科学性、描述的艺术性、声音的柔韧性、表达的情感性上,还体现在文化的负载上。前几者不必多说,教师在运用这种语言时,问题自觉的导入或融入该语言承载的古今各种文化因素,使自己的语言行为从整体上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浸润感化学生,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

3.以技迷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些必要的技艺与手段,扬长避短,更好地烘托教学内容。如:导入《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先用投影仪把图片——周总理的遗像展现在问学眼前,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使同学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再加上录音与总理鞠躬尽痒的几幅画面,这样,几种电教手段的综合运用,营造出一种气氛.创设了一种意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以意喜人:即以创新的意旨,巧妙的构思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教《爱莲说》一课,我们去外校听一位老师在授此课时,大胆刨新。他先把制作好的莲花拼图显示在显示屏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莲花的特点,逐一对照君子的某种品德,并拼贴一张‚君子图‛。当学生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动手的‚君子图‛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从而激发了学习本文的兴趣。

5.以智取人。教学过程充满变化.难以预料,教师的教学机智必不可少,处理恰当更能赢得学生。应变的原则:尊重事实,心胸广博,反应灵敏。

语文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实施这门艺术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引导:真心希望语文教学这枝古色古香的奇葩,能散发清香,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首先让语文课堂魅力绽放、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年1—10期 2.殷显耀等主编的《新教学方法》吉林出版社1995年11月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4.《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首都出版社2003年1月 5.《教育新理念》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

文 题:《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力》 论文类别:初中语文 作者姓名:刘夫珍 年 龄: 38 单 位:江苏赣榆青口五中 联系电话:0518—82620297

第四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郑州市惠济区胖庄小学

刘艳丽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我们要以互动生成的新教学过程观来反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对互动生成的理解是不同的。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井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第五篇:有效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有效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初探

新课程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从课堂特征上看,新课程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韩立福博士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指出:有效课堂教学观是一个大教学观,强调课前准备行动和课后拓展行动,其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行动、课堂行动、课后行动三部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这种新的教学行为要求我们必须“超出和突破”,从高一个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引领下,我们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加强课前行动策略研究,实行多维度备课(1)师生一体化合作备课

所谓师生一体化,就是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让学生提前参与学习内容。课前教师布置好预习任务,学生统一预习,生成部分问题,并把生成的问题提供给教师,以便教师编写导学提纲用。这样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生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案,同时根据各小组生成的问题在新课的学习过程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实施有效教学起始阶段,最大的困惑就是苦于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发现和生成问题,即使有了一些问题,质量也不高,往往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学案的设计为学生指名了目标、重点,出示了重要的问题并设置了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现和生成了问题,同时也为教师课中备课提供了素材。学案制定好了以后,学生根据学案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首先自主学习文本(读、划),接着批注文本(写、记),做好预习笔记,最后做好预习作业(练、思),预习作业可以是课后作业,也可以是学案提供的或辅导资料。(2)师师整合合作备课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实行学科集体备课制,首先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根据各自收集的学生反馈的预习信息(生成问题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然后由一位主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按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备课,并把备课的电子文稿及时发到同学科教师手中,然后教师再根据各自的学情进行加工整理,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师师合作备课既发挥了集体智慧的优势,又有利于各自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3)加强课前备课反思

课前反思是我们着力倡导的一个教学前的环节,即教师通过师生一体化、师师整合等合作方式备完课后,根据各自学生课前生成的问题,并对“推测”中出现的不良教学效果进行矫正,通过课前反思,教师作为总导演和设计师,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全面而系统地预演一遍,有效地预防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糟粕,当然,反思不能胡乱进行,而是有标准的,其标准就是《教师备课行动自我评价表》。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严格来讲,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不应该强调模式化的实施步骤,而是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所以,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只是一个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路,我们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期待教师在实践中创新出更多,更好,更富有个性特色、教学风格的新课程教学模式。通过长时间探索,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结构预习〃问题生成+合作探究〃能力提升+有效测试”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结构预习〃问题生成:分课前预习和课中预习两个环节,课前预习即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看要学习的内容,把看不懂、学不会的东西记录下来,生成部分解决不了的问题,把生成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即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老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本内容,并对各自课下生成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2)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课堂上教师把甲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乙组,乙组完成不了的问题交给丙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展示,各小组选出主讲人,进行主讲,其它组的同学专心听,认真看,积极评,并做好记录。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点评,并有预见性提出新问题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将学习内容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评讲者的问题,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和对待其他学生的发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有效测试:即当堂达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结束,每堂课教师都要设计部分达标训练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要像考试一样,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当堂测试题认真批改,做好记录。这样,教师才能真实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建构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流程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始于创设问题情境,随着问题的呈现,教师和学生进入了一个多元对话系统,在教师的不断刺激,适时指导和正确评价中,使预设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如果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后拓展延伸中去进一步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口号和行动是“我的学习我作主,我的课堂我主宰”,老师由主角退位于次主角,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堂堂正正地挺起腰杆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话、交流和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形式和方法。

(1)师徒结对、小组竞赛:各班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均衡分成几个小组,并签订“师徒结对”的合约,采用目标激励、量化管理等手段,激励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小组之间通过“考一考”这一模块,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测试,并根据完成情况评选出每周、每月、每学期的优秀小组、学习标兵、最佳师徒。(2)“兵”教“兵”:对于做错人数较少的题目或个别性的问题,可以让“师傅”教“徒弟”,教师检查落实。

(3)集中评讲:对于做错人数较多的题目,教师应集中评讲。教师应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兵”教“兵”的方法,充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包括归纳要点,小结规律。

韩立福博士曾指出,符合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景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事实上几个步骤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对话交流”贯穿有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对话交流”,而“对话交流”中又包含着有效指导和全面评价,“问题呈现”也是随着问题解决的不断深化,而在其他步骤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问题—评价—解决”为核心,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其间,教师的行动策略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1)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2)建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互动的探究式对话关系;(3)合理整合问题对话情况,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效益最优化;(4)科学组织对话秩序,能灵活驾驭并艺术化地处理对话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课后拓展,保障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后拓展就是“留作业+批作业+考试”,这种课后拓展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经过“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不断总结,多数学科主要实行“学生问题思考”和“学生作业评价”两项课后拓展方式,“问题思考”主要采取“撰写反思日记”、“个性化师生对话”、“小组问题交流会”等形式。“学生作业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种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种行动的挑战,我们所知晓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更少。我们将不断学习新的经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有效促进新时期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学生成长的乐园,学习成为教师、学生愉快的生命体验。

下载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高人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高人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张青利 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 222203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

    浅议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议“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黑林镇中心小学 王志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

    电子白板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雁江区回龙乡中心小学教学工作简报 2012年(上期)2012年4月13日 回龙乡中心小学编 电子白板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记回龙乡电子白板赛课活动 为积极备战2012年雁江......

    艺术结尾,让数学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

    艺术结尾,让数学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 游仙区新桥中学 周树恺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教学“序曲”,引人入胜的主弦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 日期:2008-12-19 作者:杨广华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如何把新课改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是课程改革初期的必然产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善......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似一缕和熙的春风,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了成功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