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班故事教学的策略和形式
浅谈小班故事教学的策略和形式
王娜
不同年龄的幼儿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不一样的层面,特别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对动物形象的故事是最容易接受,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故事要简单简短、对话要有重复性,要有生活化、动物形象可以选择1-3个。例如:《小乌龟晒太阳》的故事,他们会配上小乌龟的动作爬呀爬,然后弓起自己的背、崛起自己的屁股、拍拍自己的肚皮等动作一起来讲述故事。
二、故事教学惯穿多个活动故事是小朋友最喜欢听的,在语言活动中,我们有特定的故事教学,老师通过手偶或图片、音乐等教具,加上动作一起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从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掌握并学会说一定的词句,在教学活动中故事是一种添加剂,催化着各个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等。例如:在《小白兔和狼》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出示了图片等辅助教具先进行故事,用动作来帮忙记忆歌词;在《小乌龟散步》美术活动中,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起幼儿画画的兴趣,给小乌龟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地上画上绿绿的小草等,从而来丰富和添加画面。
三:要注意幼儿故事的时效性:
1、利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平时孩子们最喜欢看“巧虎”动画片了,我们就通过播放VCD碟片,更直观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故事讲述,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也就提高了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如:《大家一起玩》,一起观看“巧虎”是怎么和好朋友手拉手的。
2、运用故事进行良好的引导:
通过故事教学,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如:《我会洗小手》从故事中让幼儿知道洗小手的方法,知道水不可以洒在地上。《宝宝哭了》从故事中让幼儿知道哭是不好看的,要笑咪咪的上幼儿园,大家才喜欢。《我会滑滑梯》让幼儿知道懂得怎么正确滑滑梯,不可以头朝下滑,那样是很危险的。
3、利用故事教学培养孩子看书习惯孩子的看书习惯是最重要的,教会幼儿小手正确拿图书,人物要正面,从书的开头第一页看,而且学会一页一页翻书,保护要书宝宝,不可以把它撕坏或踩在地上等,最后让孩子要养成习惯,知道看完书后要把书宝宝送回家。
4、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上来扮演动物形象,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并且培养了孩子大胆、勇敢的上来表演,也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比如;《大灰狼是和小白兔》,男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女小朋友扮演小白兔,配上音乐,加上生动形象的动作,小朋友都大胆的上来表演,完成了里面的情节和对话。
5、利用故事教学解决问题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是孩子乐于接受并且能够接受的方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当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与妈妈分开,哭着要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随机创编一个找妈妈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丫丫(可以用班里幼儿的名字),他的妈妈不见了,他开始从家里找起,先找一下房间,没有耶!再找一下卫生间,没有耶!再找一下抽屉吧,还是没有耶!再找一下垃圾桶,妈妈不会当成垃圾扔掉了吧……这样,用诙谐的故事暂时转移幼儿的注意,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教师找一找自己的妈妈并来熟悉新环境,巧妙地解决哭闹的问题。因此,随机编故事,应该是每个幼儿老师都应具备的能力。
总之,故事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利用各种形式来进行我们的故事教学,让幼儿喜欢故事教学,学会一定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对多个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正确看书习惯,更好的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二篇:小班语言教学策略
浅析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策略
编码:14014 研究类型:B3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3、4岁的小班幼儿是接受普通话等语言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该年龄段是幼儿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语言的发展总是和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的。儿童在发展认知能力、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过程中,语言发展才具有了动力和原由。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有限,大多数幼儿在语言表达上不够准确甚至只会说短语在与别人交流方面有一些困难。很多孩子听不懂老师讲的普通话,也不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小班语言教学的具体实践主要通过教师灌输一定的词汇和模板造句实现,忽视了语言的自发性形成与交际性形成。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参加各种语言活动,学习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恳求。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环节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为幼儿真实而能丰富的语言环境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
【关键词】语言教学;幼儿园小班;语言环境;日常生活;早期阅读;规范语言榜样
一、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是幼儿语言开始规范化的基础教育环节,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开始获得大量词汇,还可以使其为中大班,乃至整个小学的全面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与人交往。
(一)搭建情境,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气氛和情感氛围的总称,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儿童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具体而言,在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一般可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和问题情境来实现情境的搭建。
首先,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以游戏的形式为儿童搭建一个情境,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自然地体会相关的概念和经验。
如在小班儿歌教学活动“五只小鸭”中,由于儿歌内容重复的词语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数字变化规律,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手指游戏,并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有五只小鸭爱玩水,沉下去浮上来少一只,小鸭的妈妈嘎嘎嘎,四只小鸭游回家;有四只小鸭爱玩水,沉下去浮上来少一只,小鸭的妈妈嘎嘎嘎,三只小鸭游回家„„”通过有趣的手指游戏让幼儿非常自然地感知了儿歌所描绘的情境和蕴含的数字变化规律,为幼儿感知和理解儿歌内容,并初步学念儿歌,搭建了有效的情境。
其次,教学强调儿童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应以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支持,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因此,不断提出挑战性任务,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并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
(二)借助图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示”作为幼儿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中介因素,在抽象的语言符号和语义内容之间建立了一种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表现的方式,以其形象、简洁的特点,将抽象的文学作品直观化,为幼儿理解、学习、掌握文学作品搭建了平台,从而促进了幼儿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发展了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快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来让幼儿接受并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发展幼儿语言的倾听、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和积极互动的,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举手发言的幼儿缄默不语时,有的教师一顿训斥“以后想好了再举手"。这样久而久之便会造成消极后果,导致幼儿变得不愿举手。其实,当幼儿举手发言而答不出来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原因,给予积极的策略支持,出现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情况时,教师可用分组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说话欲望。另外,对于能够积极举手发言的幼儿,教师应适时以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多给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敢说、喜欢说的倾向。
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以简单为主,不会把话说得很完整,很规范。但幼儿善于模仿,教师要鼓励孩子多模仿。在生活中鼓励他们多与成人交流,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依据小班幼儿喜欢被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想说、敢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的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
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亲自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
如: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又如:吃香蕉时,先不让幼儿剥皮,而是让他们拿在手上观察。并提问:“香蕉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呀?把它横着放像什么?竖着放呢?”
四、为幼儿树立规范语言的榜样
语言是先吸收,然后再模仿而成的,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孩子们,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就像是成人的一面镜子,你哭他哭你笑他笑。
(一)语言要轻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尖声叫或者扯着嗓子大声说话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们会大嗓门说话?是不是平时成人对他们的语言刺激也是这样的分贝,怕孩子没听清就大嗓门说话。然而,声音越大孩子们的注意力越不集中。老师应根据课堂情况,有意压低声音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理解老师所授内容的主要意思。另外,聆听轻柔、优美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孩子乐于倾听,也只有学会了安静地倾听才能学习别人的语言,了解如何去表达。
(二)语言要清晰,指导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当孩子说不清楚时,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如老师在教授小班语言《毛毛虫》这一课时,老师问:“毛毛虫第一天吃的什么食物?”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食物吗?此时,孩子对老师这一要求很容易做到,他们会很顺利地说出。或许你会觉得很麻烦、很累,但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一点都不会拒绝说这些话,因而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建筑在爱心上的耐心是值得的。
四、我们要为幼儿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进行小班语言教学中发现,有些幼儿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除了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提醒家长注意日常生活的用语规范,他们是孩子的第一导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使用语言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自由、轻松,充满着爱和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能力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被教育教学范畴视为重点培养能力之一。为促进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育,幼儿园需根据孩子的兴趣设立专门的图书室,以及班级图书角。教师适当的给予孩子启发、鼓励,可以更好的辅助孩子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绝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断、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课程。我们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尽量真实的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论文2013 [2] 努力创造良好的幼儿语言环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 现代幼教
第三篇:名人故事教学策略
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策略研究
名人故事类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章类型。此类文章常常讲述名人成长、成功的经历,侧重弘扬逆境成长、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四年级上册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李时珍夜宿古寺》,四年级下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五年级上册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五年级下册的《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六年级上册的《詹天佑》《钱学森》,六年级下册的《莫泊桑拜师》等都属于此类文章。这类文章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闪现出人物伟大的人性光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精神的鼓舞,播下智慧的种子。名人故事类文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写作方式灵活多样,语言特色鲜明,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品味。
一、名人故事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1.人物形象鲜明。名人故事同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名著故事、历史故事、成语寓言故事等同属于故事类文章。这类文章在编入教材时,考虑到教材的典范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经过修改加工,一般主题集中,故事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特点都非常鲜明。而名人故事是写人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件集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或伟大精神。或执着、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一篇文章只注重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即使牵扯到其他人物也是为了表现名人来展开故事情节,或者从侧面烘托名人品质,体现名人个性。因此,此类文章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名人一生中可写的事情很多,作者写作时根据要表现的人物特点或品质,(即根据文章的中心)从人物一生中选择了最能体现其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而不是面面俱到。如为了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选择了她学习阅读、学习说话的典型事例来写,为了表现谈迁坚定的信念,选取了他两次编写《国榷》的典型事例来写,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选取了他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三个典型事例来写。
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往往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通过这些细节,能见微知著,凸显人物精神。每一篇名人故事文章中,都有体现人物个性或品质的典型细节,用这些细节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由于这些细节具有丰富的内涵,且是人物独有的,与其他人物丝毫不雷同,所以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名人故事类文章中常见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是名人故事类文章常用的方法。如《钱学森》一文,作者就是重点通过人物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短短的两段语言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远大的报国志。
②行动描写。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描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品质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詹天佑》一文,这样写道:他亲自带着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段行动描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工人同甘共苦的精神,这精神的背后饱含着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③心理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或坚定、或犹豫等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遭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司马迁有一段心理活动,“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段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坚定执着的司马迁形象。
4.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就是“点”上的详细描写和“面”上的概括性叙述有机结合。这样的写法既能让人对人物有整体把握,又可以让人很真切地了解人物事迹中的细节。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具体数据概括写了谈迁20年来的心血,这是“面”上的叙述;还写了他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这是“点”上的描写。在第二次撰写《国榷》的过程中,作者以点带面,选取了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孤灯写作几幅画面来写,充分体现了他多年来艰辛的付出。再如《郑成功》一文,作者详细记述了他收复台湾的经过,简要介绍了他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叙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郑和远航》详写第一次远航过程,略写二——七次远航,详略得当。
5.有特定的人物活动场景。即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更能凸显其性格特点或高尚品质。如徐悲鸿是在受到外国学生嫉妒、讥笑的情况下发愤努力,取得成功的。詹天佑是在外受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内有中国人民的满心期望,自然环境无比险恶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寺内的断垣残壁,头顶的皓月当空、耳边的山风呼啸,都是李时珍活动的环境。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也只有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人物形象才越发高大。
6.语言精炼生动,条理清楚。名人故事类文章大多没有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但语言生动形象,遣词造句精当贴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类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些是按照事件发展的经过为主线叙述的,如《小草和大树》,有些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的,有顺叙、倒叙等等。如《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时珍一天中所做的事情。《钱学森》一文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名人故事类课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1.“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管什么样的文章,一旦进入教材就成为一个“例子”,用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是线性提高的,而是借助一个又一个“例子”反复练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名人故事类课文与其他文章一样都是例子,都承载着这些任务。
2.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崔峦老师在第七次、第八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分别提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是针对语文教学只关注内容,忽略形式,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阅读方法的习得和言语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而言的。名人故事类课文更容易陷入内容分析式的泥潭,很多老师一味地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情感,至于课文丰富的言语形式,独特的文本结构,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被老师们忽视,很少关注。当前,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的滋味,领悟富有特色的表达,积累言语范式和言语素材,习得终生受益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应该是每位语文老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3.从关注“怎样教”到关注“教什么”。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王尚文先生说:“应当引导学生去学习经典的、起码是优秀的汉语作品是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说得简洁一点,就是一篇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而不仅仅是它表达了什么。”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这位文学大师的话当然不是针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的,但当我们细细品味时,似乎觉得再没有哪句话,能如此言简意赅的阐释出阅读教学的真谛了。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读懂文本内涵,让学生也成为文本阅读的有心人。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文本内容绝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要我们去提炼筛选。关注言语形式,关注如何表达,关注文本相对于其他文本体现出的独特训练价值。
4.内容学习与言语形式感悟有机融合。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他们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如果阅读教学过分地关注言语形式,关注文章是如何表达的,他们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言语形式的感悟必须润物无声地渗透在内容的学习中。表面看是情节的分析,实质上是对言语形式的关注和玩味;表面是人物形象的剖析,实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表面是内容的理解,中心的体会,实质是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的具体策略与优化路径
遵循学生阅读的特性,牢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名人故事类课文的教学,必须在“走进”与“走出”之间寻求统一,寻求平衡,寻求融合,以人物形象、典型事例、语言特色为基础,为媒介,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人物,理解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性情,丰富积累。
(一)聚焦典型事例的理解
阅读名人故事类文章,学生最关注的是人物的事件。人物有着怎样的经历?事情如何进一步发展?结果怎样?既然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在这里,我们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典型事例。
1.梳理文章条理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章条理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名人故事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人物的典型事例,有的文章加上开头结尾即组成全篇。所以只要抓住了人物的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晰了。如《郑和远航》一课,我们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远航写了哪几个场面?理清“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文章除了写第一次远航的过程,还写了什么?让学生了解还略写了二——七次远航,结尾点出了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聚焦典型事例,梳理文章条理,简洁有效。
2.核心问题引领
名人故事类文章看似简单,没有什么难理解之处,但要真正让学生走近人物,感受名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师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我们可以提出一两个核心问题,提纲契领,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并在此过程中落实言语训练。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然后以核心问题引领学习。
师:李时珍为了察访药材已经在外走了好几个月了,一天,他和弟子因错过客店住进了一座古寺里,夜晚师徒俩生火谈话,仔细读读他们的话,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段话让我最感动。
师:这句话道出了李时珍的心声,大家能读懂他的心声吗?
生: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长时间在外奔波,十分辛苦。
生:李时珍虽然长年奔波,生活艰辛,但是他觉得只要修订好《本草纲目》,让老百姓得福,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愿意。
师:那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呢?
接下去学生默读文章,从吃得苦,行的苦,住的苦,笑谈吃苦等方面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的情怀。在此过程中,用换词法揣摩“啃”和“吃”的区别。用比较法揣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个四字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凝炼及汉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李时珍品质的作用。
3.重点词句带动
有的文章只要抓住了几个重点词句,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思考,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如《诺贝尔》一文第六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什么是毫不气馁?(一点儿也不放弃)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3)
6、7这两段文字写得很概括,然而承载了诺贝尔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伤痛!我们再设身处地地想想读读,一定会把这个词语的内涵读得更加丰厚。比如:当读到实验室化为灰烬时,要想一想,实验室里还有什么也化为了灰烬?(设备、资料、研究成果、所有付出的努力与投入)当所有这一切都没了时,诺贝尔还有什么?(信念、决心、理想)
(4)你看,我们从这里读到了毫不气馁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但只要信心、信念、决心还在,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这就叫设身处地地想。仿佛我们就是诺贝尔,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联系课前搜集的资料,设身处地再读读想想,哪句话让你感受到诺贝尔的毫不气馁是多么令人钦佩?
(5)指导朗读:毫不气馁就是遭受“弟死父残”的深悲巨痛仍能化悲痛为力量;是遭受邻居、政府的责难却能顶住压力、嘲笑不被打垮的韧性;是在经历几百次失败后仍不放弃的坚定决心„„
(6)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诺贝尔向着自己的理想挺进——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围绕“毫不气馁”这个关键词,从细处着手,圈划批注,通过“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读,设身处地地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思维走向深入,引领学生发现词语背后的意思。整个过程,理解词语与感悟文意紧密结合,指导朗读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读其文,感其情,悟其神,得其法,一举多得。
(二)聚焦人物形象的感受
感受人物形象是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的重要内容。紧扣具体事例的描写,在品词析句中,在判断评价中,让人物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心中,这形象是鲜活的,高大的,决不是标签式的,而且整个感受的过程必须是多层次的语言实践训练。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领悟语言表达都是离不开“读”的。首先,就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来说,在朗读中,形象会越来越饱满、情感会愈来愈丰富,仿佛文本中的那人、那景、那情就在眼前。有时候,费尽心思的语言表达,却比不上一番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情感。可以说,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过程,读是以一贯之的首选策略。其次,文本中的言语形式、言语素材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们是紧紧附着在具体的内容之中的,是文本内容一点点地把言语形式显现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言语形式的过程,离不开文本内容,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把言语形式的外在特点,如总分总的构段形式,特殊的句式等,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有时候,通过朗读,又可以把言语形式的内在秘妙,如前后对比、侧面烘托,话里有话等,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
2.资料补充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适时补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人物生平、成就资料,其他名人或历史典籍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资料,可以丰满人物形象,深化对事件的认识。如学习《二泉映月》,插入阿炳坎坷经历的资料,小泽征尔对乐曲评价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阿炳虽历经磨难仍充满了对音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他创作的《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伟大。学习《郑和远航》,插入哥伦布、麦哲伦远航的资料及何芳川对郑和远航这一事件的评价,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在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学生还收获了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培养了搜集梳理信息的能力。
3.创境想象法
有时,教师在文本的细节处或空白处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透过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再现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学生仿佛来到人物身边,看到了他的奋斗、拼搏、付出、经历的一切,人物形象会跃然纸上,在学生头脑中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聚焦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过程中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孤灯下写作的那段文字,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中有文字,脑中有画面,谈迁那不辞劳苦、坚韧顽强、用生命撰写《国榷》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在学生脑海。此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再如:《二泉映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此段作者用了比较概括的手法,叙述了阿炳生活的艰难和他执着的追求。教师创设情境: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只见阿炳
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只见阿炳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只见阿炳
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日子里,阿炳
作者用寥寥数语,概括性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通过创境想象,学生切身感受到人物的不幸与倔强不屈的精神。
4.换位体验法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静静阅读,走进文本,换位体验,来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采用组块教学,分四个板块——不幸的海伦,乐观的海伦,不屈不挠的海伦,伟大的海伦。第一板块。这样设计: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在舒缓低沉的音乐声中,出示这段话,让学生默默地读,说说自己心里的感受。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小海伦会怎样呢?先由学生练习说话,再相机出示海伦失明失聪后的情绪反应的句段:
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默读,假如你就是海伦,你会是什么心情?引导学生抓住“隔绝”“无边无际”“死一般的”“不能喊一声妈妈”等词句换位体验,感受小海伦不幸的命运。此时的海伦就是邻家的小女孩,她不幸的遭遇牵动着每个孩子善良的心。如果这两段这样写:“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看不见,听不见,也说不出话。”与原文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
5.联系对比法
大多数名人生活的年代都比较久远,即使是现代的名人,离学生的距离也很大,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名人,走近名人呢?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是很好的教学策略。如:为了更好地体会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远大的报国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钱学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回国的。
出示资料: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向美国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千方百计加以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陷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他被美国当局整整迫害达五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学生再联系当时钱学森作为冯卡门最得意的门生,在美国享受的优厚待遇及新中国的贫穷落后想一想,两相对比,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立了起来。再如: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谈迁20多年的奋斗呢?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写作文、修改作文的经历去理解、感受谈迁20多年来,6次修改400多万字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联系上下文、由数字想开去等方法感受运用数据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三)聚焦表达特点的领悟
名人故事类文章选材多样,写作的方式多样,语言特色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文章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其表达上的特点。首先,作为高年级段的学生应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作者赞扬了名人的什么品质?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开头结尾有无特别之处?事例是否有详略之分?„„其次,应关注表现人物的方法,着重在语言描写,还是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兼而有之?有没有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哪是面上的概括叙述?哪是点上的细致刻画?还有哪些表现人物的独特之处?„„再次,应关注语言特色的品味。用得传神贴切的词语,富有感染力的句子,独特的句式等等。值得关注的是,表达特点的领悟必须巧妙融于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就形式而形式,否则阅读教学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四)聚焦课外阅读的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得多的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名人故事类文章的教学应该激发起学生更广泛阅读的兴趣。这类文章在每册教材中都有安排,少则一两篇,多则四五篇。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例子功能”,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巧妙设置悬念,适时推荐相关书籍,精心策划阅读活动。课外阅读可以考虑两种拓展方向。一是人物拓展阅读。即阅读该名人的自传,或相关书籍。将名人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视野中来审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走近名人。如学习了《海伦·凯勒》,给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学习了《钱学森》,给学生推荐《钱学森故事》阅读。二是名人专题阅读。实现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人事迹,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如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推荐阅读《让青少年一生受益的励志故事》,学习了《轮椅上的霍金》推荐阅读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的故事等等,让学生更多地占有阅读资料,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
第四篇:故事小班
好饿的毛毛虫
月光下,叶子上躺着一颗小小的蛋。
星期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砰!”从卵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
他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可还是好饿。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可还是好饿。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可还是好饿。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乳酪、一条火腿、一根棒棒糖、一个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肚子痛了。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绿叶子,肚子好多了。
现在,他不饿了,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他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咬了一个小洞挤了出来。
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长尾猴过夏天
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上。一只可爱的长尾猴在大树上跳来跳去,热的喘不过气来。过夏天的呢?还是去问问吧!于是他就出发了。
走啊走啊,他走到了河边,看见了一头大象,于是他问:“这么热的天您是怎么过的?”大象伯伯看了看她说“我用鼻子吸点水,然后喷到自己的身上,也可以用我的耳朵扇一扇,这样就凉快多了。”长尾猴看了看自己的鼻子和耳朵,说:“可是我的鼻子短,没法泼水,我的耳朵也小,那怎么办呢?”大象说:“那你就得自己想办法吧。”
于是他又走啊走啊,她看到了一只水牛钻在水里睡觉,他就着急问:“水牛大叔,您钻在水里干什么?不怕被水淹死吗?”水牛大叔睁开眼睛看了看“我钻在水里太阳晒不到,就凉快多了。”长尾猴说:“可是我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水牛大叔也笑了笑说:“那你自己想办法吧!
长尾猴正在想办法,他妈妈过来了。长尾猴看到妈妈就问:“妈妈,我们是怎么样过夏天的呢?妈妈说:“我们只要静静地躲在树上,一阵阵的凉风吹过来就会凉快多了。”于是,长尾猴跟妈妈回到大树下静静的躲了起来。
三只蝴蝶(故事)
花园里有三只美丽的蝴蝶,一只是红的,一只是黄的,还有一只是白的,他们天天在花园里一块儿舞蹈、游戏,非常快乐。
有一天,他们正在草地上捉迷藏,突然下起大雨来。他们一同飞到红花那里,齐声向红花姐姐请求说:“红花姐姐,红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把我们淋得发冷了,让我们到你的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红花说“红蝴蝶的颜色最像我,请进来,黄蝴蝶、白蝴蝶,别进来!”
三只蝴蝶齐声说:“我们三个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儿走。”
雨下得更大了,三只蝴蝶一同飞到黄花那里,齐声向黄花请求说:“黄花姐姐,黄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把我们淋得发冷了,让我们到你的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黄花说:“黄蝴蝶的颜色最像我,请进来,红蝴蝶、白蝴蝶,别进来!”
三只蝴蝶齐声说:“我们三个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儿走。”
三只蝴蝶一同飞到白花那里,齐声向白花请求说:“白花姐姐,白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把我们淋得发冷了,让我们到你的叶子下避避雨吧!”
白花说:“白蝴蝶的颜色最像我,请进来,黄蝴蝶、红蝴蝶,别进来!”
三只蝴蝶一齐摇摇头说:“我们三个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儿走。”
三只蝴蝶在大雨里飞来飞去,找不到避雨的地方,真着急呀!可是他们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朋友。
这时候,太阳公公从云逢里看见了,连忙把天空的乌云赶走,叫雨别再下了。
天晴了,把三只蝴蝶的翅膀晒干了。
三只蝴蝶迎着太阳,一块儿在花园里快乐地跳舞,游戏。
(附:请各位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第五篇:小班故事集锦
22个幼儿园故事-不怕没好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喽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园故事教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生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
1、爱笑的小花
公园里有朵花,真好看,看见小天天,总是笑眯眯的。
天天问花儿:“你叫什么名字?”
花儿只是笑,不说话。
天天伸出小手,要采这朵花。
外公摆摆手说:“天天别采!你不采她,花儿总是对你笑,你一采下来,花儿就哭了。
”天天不想看到小花对他哭,天天没有采。
这时,小花笑得更可爱了。她成了天天的好朋友。
天天回家以后,告诉外婆:“公园里有一朵花,很乖很乖,对他一直笑,一直笑。”
外婆说:“天天也很乖,你也是一朵爱笑的小花。”
故事目标:
1.知道微笑是一种美。
2.懂得要爱护花。(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看花)
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天天和花儿都有一个什么特点让人喜欢?
2.小天天为什么一直没有摘公园里的那朵花?
3.外婆为什么说:“天天也是一朵爱笑的小花?”
让幼儿明白:微笑会让大家喜欢,爱护花的孩子更让人喜欢。
2、笨狼阿灰
笨狼阿灰经常想歪点子欺负其他小动物,还得意洋洋。这一天,笨狼阿灰又吓唬小公鸡,说要吃掉他。小公鸡请求阿灰晚上再来,笨狼同意了。小动物们知道了,一起来帮小公鸡想办法。大家在小公鸡的家里布置了一些特别的陷阱。小狗说:“小公鸡,这下你可不用害怕了。”笨狼阿灰一走进小公鸡家就掉进了陷阱里,大家高兴得拍手称快。
引导幼儿讨论下列问题:
1.笨狼阿灰是一只什么样的狼?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公鸡吗?为什么?
2.如果笨狼阿灰不同意小公鸡的请求,没有等到晚上就来了,公鸡可以想什么办法呢? 向幼儿提出新的假设条件,帮助幼儿思考新的可能性,然后要求幼儿想象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小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老爷爷的帽子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天气很冷。有一只小鸟真可怜,它在树枝上冷得直发抖。一位老爷爷走来,看见了小鸟,心想:“这只小鸟多可怜呀,这么冷的天,它一定会冻死的。” 小鸟对老爷爷说:“风把我们的窝给走了,我们没有家了。”老爷爷说:“别着急,我来帮你们想办法。”老爷爷就用自己的帽子给小鸟做鸟窝,帽子真暖和。
小鸟想到树林里还有许多怕冷的小鸟,就把它们都叫来,一起飞进了老爷爷的帽子。它们非常感谢老爷爷。以后老爷爷也天天来看小鸟,小鸟们每次都唱歌给老爷爷听。
有一天老爷爷没有来,原来他病了。小鸟想:“一定是爷爷把帽子给了我们,自己着凉生病了,我们赶快给老爷爷做顶帽子吧己的羽毛做了一顶帖子送给老爷爷。老爷爷非常感谢小鸟,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是一篇社会性教育童话故事,适用于中班年龄的孩子。
《老爷爷的帽子》这则童话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这一主题,将我们还入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世界。会关心”。
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他人的需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2.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5、想飞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刚刚生下来。第一天,他看到了许多小动物。到了第二天,他认识了许多花儿、草儿。女大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会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而未来社会需要幼儿从小第三天呢,妈妈带他到河边,他看见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说:“世界真大呀!”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
小象爬到树上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
蛇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
狮子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
老虎说:”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大象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着爸爸妈妈运木头。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欢他。小象说:”我是小象真幸福。“
故事目标:
1.专心听故事,记住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
2.学习动词:爬、摔、钩、搬。
3.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4.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与幼儿讨论:
1.小鸟、蛇、狮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种动物会飞?哪一种动物会爬?哪一种会游泳? 2.小象从树上摔下来后,谁对他说了什么?小象一开始为什么总是羡慕别人?
他是怎样变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我是小象真幸福“的?学习并运用句式”我不会×,可是我会×××。“
学习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请幼儿说一说:”我也能做×××事,我是妈妈的孩子真幸福。“
6、小荷花找朋友
一朵荷花孤零零地站在池塘里,她感到孤单,因为没有朋友和她玩。一条小鱼游过来,小荷花说:”小鱼弟弟,咱们一起玩吧
。“小鱼说:”不行,我还要去参加游泳比赛呢。“说完,小鱼就游走了。
一只青蛙跳到荷叶上,小荷花说:”青蛙哥哥,青蛙哥哥,咱们做朋友吧。“小青蛙说:”不行,不行,我还要练唱歌呢!“ 天渐渐黑了,小荷花很伤心。月亮看见了,问小荷花:”荷花妹妹,你为什么不高兴呢?“ 小荷花说:”因为我没有朋友和我玩。“月亮说:”那我和你做朋友吧。“ 小荷花看了看月亮说:”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怎么和我玩呢?“ 月亮说:”不要紧,我可以陪你说话呀!可以唱歌、讲故事给你听呀!“ 于是,月亮天天晚上陪小荷花说话,她们俩成了好朋友。
幼儿讨论:
1.启发幼儿说一说与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不开心,为什么?
2.小鱼弟弟和青蛙哥哥为什么不和荷花妹妹玩?它们怎么说?
3.小荷花最后找到朋友了吗?
7、小猪和靴子
清晨,小猪去树林里玩。忽然,他发现树边有一个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咦,这是什么?好像是个皮袋子,是谁丢的呢?
小猪手里拿着这东西,嘴里叫着:“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
树上的八哥听见了,“叽叽喳喳”地说:“小猪,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呀!”
“噢,不是袋子是帽子。”小猪连忙戴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谁丢了帽子,谁丢了帽子?”
狐狸看见了,嘻嘻地笑起来:“小猪,这不是帽子,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呀!”
“嗯,这瓶子真不错。”小猪采了许多美丽的野花放进瓶子里。
“谁丢了瓶子?”小猪捧着瓶子走一步,叫一声。
这时候,来了一只小花狗。他知道了这事,对小猪说:“没人丢,没人领,就送给生病的小熊吧!”
小猪和小狗来到了小熊家,把这个没人领的瓶子和花送给小熊。小熊一看,高兴地跳起来:“哇,这不是瓶子,是我心爱的红靴子呀!”小熊炙得病也好了,三个好朋友嘻嘻哈哈,庆祝红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角色的语言。
2.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体验乐于助人的情感。
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猪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总结出小猪的性格特点)[憨厚、善良、助人为乐] 可组织幼儿围绕“我丢了东西以后”为主题进行谈话。例如:你丢过东西吗?心里怎么样? 如果别人捡到了,还给你,你心里怎么样?如果你捡到了东西会怎么做?
学习量词的不同用法:一样、一顶、一只、一双。
8、借你一把伞(童话)
下雨了,糟糕了,娜娜没有带伞,娜娜站在雨中。
小蚂蚁拿着小小的酢浆草走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娜娜拿着,小蚂蚁的伞真小。
青蛙拿着瓜的叶子跳过来,说:“借你一把伞。”青蛙的伞是漏斗伞。
兔子拿着上头有叶须的有萝卜,说:“借你一把伞。”兔子的伞会漏雨。
小狐狸拿着“芋头叶”给娜娜,小狐狸的伞是不是刚好呢?撑着撑着,啊雨漏下来了,娜娜和小动物跑了起来。
大熊拿着大大的荷叶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大熊的伞好大好重啊。
小狗强强拿着伞跑了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啊,那就是娜娜的伞嘛!
下雨天,拿着伞排队走,还有谁没有伞吗?
故事目标:探索像伞的植物,感受故事人文怀的温情。
幼儿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拿了哪些伞?人家借你一把伞(或你借别人一把伞),心情会怎样?
学习句式:“××拿着××说:'借你一把伞'。”启发幼儿有创意地表演,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9、胆小先生
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因为他的胆子很小,大家都电他胆小先生。
一天,一只大老鼠闯进了他的房子。胆小先生马上去捉,结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你放了我!”大老鼠挣扎着说,“我要是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
胆小先生害怕了,连忙放开了他,还允许他住在地下室里。地下室里吃的东西真多,大老鼠吃呀,喝呀,真开心。
后来,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又长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满了老鼠。
“不行,不行!”大老鼠冲着胆小先生嚷嚷:“这么多老鼠住这么一个小小的地下室,而你一个人住那么多房间,太不合理了,得
”换房子?“胆小先生住在地下室,老鼠们住进各个房间,他们在宽大的客厅里唱呀,跳呀,在喷香的厨房里喝呀,吃呀,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你应该搬出去!“大老鼠又冲着胆小先生嚷嚷,”你干嘛住在地下室?这么好的地下室,你配住吗?“
”什么?“胆小先生气愤得跺了一下右脚,”咚--“老鼠们害怕了,他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哦,原来我是很有力量的!“胆小先生抓起旧扫帚,这儿一扑,那儿一打,这儿一戳,那儿一捣,老鼠被打得”吱吱“叫,全逃走了。
胆小先生后来怎么样了?小朋友能猜到吗?
故事目标:
1.感受故事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情节所产生的美。
2.理解童话内容及”胆小先生“的形象特点。
3.学习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表演故事。
幼儿讨论:大老鼠为什么要与胆小先生换房子?胆小先生为什么答应换房子?房子换成后,大老鼠又怎么样了?
胆小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胆小先生最后有什么变化?
10、小猴穿鞋
有一只小猴跑到山下去,看见人们都穿着鞋走路,感到很好玩。他悄悄地溜到一户人家,偷偷地拿了一双鞋跑回山上。他穿上鞋后,很得意地走来走去,伙伴们见了都笑话它。这时来了一只凶猛的老虎,猴子们一见纷纷爬上了树。小猴穿着鞋怎么也爬不上树。猴妈妈叫他把鞋扔掉。小猴扔掉鞋很快爬上了树,从此再也不乱模仿别人了。
幼儿讨论:(让孩子想像)
1.小猴在山下玩时看到什么,它脸上的是什么样的?
2.小猴怎样溜到别人家里去,它干什么,又怎样想的呢?
3.小猴怎样跑回山上,它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说明了什么?
4.伙伴们看见小猴穿上了鞋,感到怎样?可能对它说什么?
5.老虎来了,猴子们心里怎么想?
6.小猴被妈妈救上了树,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说明它心里怎么样的?
7.小猴最后怎样扔掉了鞋子?小猴的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
8.穿鞋的猴子是什么样的小猴?
11、鸡毛鸭
一只生来没毛的小赤脖鸭,把鸡毛掸上的鸡毛粘插到身上,从此成了鸡毛鸭。
鸡毛鸭逛大街,走得热了,买一根棒冰。撕下棒冰纸,刚要找个垃圾箱丢走去,忽然刮来一阵风,把棒冰纸吹跑了。
鸡毛鸭跟着棒冰纸跑过三条马路。好容易棒冰纸落到地上,鸡毛鸭弯腰要去捡,只见棒冰纸被一只大脚踩住了。
”乱扔废纸是要罚钱的!“那人说。
鸡毛鸭急了:”我没乱扔,是风吹的。“
”有谁证明?“
真倒霉,没人证明,只好认罚:”我的钱买了棒冰了,我就把棒冰给你吧。“
可是大脚不要棒冰:”没钱,我就罚鸡毛吧!“他从鸡毛鸭身上拨下三根鸡毛,走掉了。
鸡毛鸭很想知道他的鸡毛被拿去做什么 用,就悄悄地跟在那个大脚后面。
才走了十步,只听大脚咳嗽一声,射出一口痰。他立即被一个脑袋挺大的人揪住:”好!我总算等 到一个随地吐痰的啦!罚钱吧!“
但大脚也拿不出钱来,他对大头说:”我只有准备给儿子做飞镖三根鸡毛,你拿去吧!“
三根鸡毛被大头插在帽子上。
大头走了。可是大脚悄悄跟在大头后面,就和鸡毛鸭悄悄跟在大脚后面一样。
又走了十几步,大头把手伸进口袋掏东西,他掏出了一个打火机主一柱香烟。
大头刚把香烟点着,吸了一口,大脚飞快地赶上去:”哈,这回你可被我抓到啦!吸烟会污染空气,也是受罚的。“说着大脚就把大头帽子上的三根鸡毛摘了下来。
这时,鸡毛鸭赶到了,他从大脚手上夺回鸡毛,说:”自己在干脏事,怎么还好罚别人?“
大脚和大头目瞪口呆地看着鸡毛鸭把这三根鸡毛插回屁股上,摇摇摆摆地走掉了。
故事目标:
1.从漫画形式的人物中获得幽默感。
2.注意公共卫生的环保意识。
3.观察”鸡“和”鸭“二字的异同点。
幼儿讨论:
1.讲故事时要有意识地突出人物动作,让幼儿明白那三根鸡毛用到哪儿去了。
2.故事中有哪个不讲公共卫生,所以被罚了?那么我们自己讲不讲卫生?
3.认识鸡鸭这两个字,通过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2、不嘛不嘛
佳佳有句口头禅”不嘛不嘛“。早晨,起床时间到了,妈妈提醒佳佳该起床了,佳佳还想睡,就一个劲地嘟哝:”不嘛,不嘛!“
好不容易哄佳佳起了床,妈妈对佳佳说,你自己洗脸刷牙,我给你准备早餐。佳佳不称心,小嘴一撅:”不嘛,不嘛“。
爸爸说今天是休息日,早饭后带佳佳去公园。这下佳佳乐意了,快快吃完早餐跟着爸爸出了门。到了公园门口,佳佳看见有人在卖气球、风车、纸蝴蝶什么的,佳佳吵着要买。爸爸给她买了一个红气球,佳佳不满意,还要买别的,爸爸说:”手里拿那么多东西,怎么玩呢?“以后再买吧。”佳佳不肯,一边嘴里说:“不嘛,不嘛!” 一边干脆蹲到地上不起来了,非要爸爸买不可。
到了公园里,佳佳玩完了碰碰车,又玩小火车,爬上小山还划了船。
爸爸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吧,下次还可以再来玩。佳佳不听话,小脚一跺:“不嘛,不嘛!”
爸爸费了好大的劲,才使佳佳同意回家。路上,他们看见一个小弟弟在哭,原来他的气球破了,看着小弟弟伤心的样子,爸爸劝佳佳把手中的气球送给小弟弟,并答应以后再给佳佳买新的。佳佳不乐意,一手护着气球,嘴里叫着:“不嘛,不嘛!”就是不肯给小弟弟。
公共汽车站到了,爸爸让佳佳等着车来,可佳佳想坐出租车回家。
爸爸说,己经到车站了,下次再坐出租车吧!佳佳就是不肯:“不嘛,不嘛!”汽车来了,佳佳也不上去,爸爸来拖佳佳,佳佳干脆躺在了地上……
这一天,爸爸又疲劳又生气。小朋友,你知道佳佳爸爸疲劳和生气的原因吗?
13、瓜瓜吃瓜
有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他叫瓜瓜,就是西瓜的那个瓜。瓜瓜'吧!“ 瓜瓜可爱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几大块,吃完了,把小背心往上一拉,挺着圆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澎澎澎“地响,说:”西瓜在这儿呢!“
有一天,天气热极了,瓜瓜又闹着要吃西瓜。妈妈拿出一个小西瓜来,对瓜瓜说:”就剩这个小的了,先吃着吧。一会儿,外婆要来,说不定会给你带个大西瓜哩!“
妈妈切开西瓜,上班去了,瓜瓜斜着眼儿瞧了瞧那西瓜,翘起了嘴巴,心想:”哼,这也叫西瓜?“可他怪口渴的,又想:”瓜儿小,说不定还挺甜哩!就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哎,一点儿也不甜。
他吃完一块,心里生着气,一甩手,把西瓜从窗口扔了出去,掉到胡同里的路上了。剩下的几块,瓜瓜气呼呼地咬上几口,也一块接一块地往窗口外面扔。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带个大西瓜来,又大又甜的,那该多好啊!他干嘛叫瓜瓜呀?原来他生下来的时候,胖墩墩,圆滚滚,就像个西瓜。他爸爸正想着给他起个名字呢,他妈妈说:“甭伤脑他就趴在窗台上,一个劲地往胡同东口望着。外婆每次上他家,都是从东口来。
哟!来了个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没错儿,是外婆来了。真的,还抱着一个大西瓜呢!
瓜瓜大声嚷嚷:”外婆,我来接你--“然后连蹦带跳,跳下楼去了。
外婆听见了,心里一高兴,加快了脚步。走到垃圾箱旁边,不小心,一脚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里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个粉碎。
外婆一边爬起来,一边说:”哎哟,谁把西瓜扔了这一地!“ 瓜瓜出了门看见外婆坐在地上,连忙跑去把她搀起来,一边气呼呼地抬起脚,往西瓜皮上踩: ”该死的西瓜皮,哪个坏蛋扔的。“
咦,西瓜怎么这么小--坏了,可不是他自己搬掉的吗?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头,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块一块的拾起来,丢到路旁垃圾箱里去。
瓜瓜再看看外婆带来的大西瓜,瓤儿红红的,一定很甜,可惜全都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咽着口水,拿起碎瓜块往垃圾箱里扔。
外婆不知道西瓜是瓜瓜扔的,只看见瓜瓜把西瓜扔到垃圾箱去,就说:”真乖,真乖,都像咱瓜瓜这么懂事就好了。“
小朋友,你们猜猜:瓜瓜听了外婆的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故事目标:
1.学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诙谐。
2.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幼儿讨论:外婆为什么会摔一跤?瓜瓜为什么会乱扔瓜皮?生活中你见过这种人没有?
我们的城市(乡村)有没有乱扔果皮纸屑的坏习惯?外婆为什么说“都像咱瓜瓜这样懂事就好了”呢?
叠音词较多(如“瓜瓜”、“圆鼓鼓”、“气呼呼”、“嚷嚷”、“猜猜”等)要处理好轻重音。
14、在医院里
妈妈带小明去医院看望一位阿姨,还没走到病房,小明看见走廊上挂着一个大大“静”字,就大声的问妈妈:“这是什么字?”妈妈赶紧把手指放在嘴中间:“嘘--不能太大声了,这是医院,这个'静'字表示要你安静的意思。
小明兴奋地大声说:”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哈哈--“妈妈赶紧制止他,可他不听,仍旧大声地讲话。妈妈生气了,只好将小明强行还到了病房大楼外面再跟他讲道理。
幼儿讨论:
1.小明的行为为什么不受欢迎?我们应该怎么做?
2.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在其他什么环境中还会的什么规则(如:医院里的”静“等提示,公园里的”爱护花草“等提示,垃圾筒上的”垃圾入箱“等提示,)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这些规则?
3.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并遵守环境中的各种规则,做个文明人。
15、我的美丽签名
咱们的书换着看,好吗?
丽丽在专心至志地看书,那是爸爸刚给她买回来的书。书里的故事非常精彩。瞧,小丽丽一边看书,一边还搭着嘴乐呢。
帆帆看见丽丽边看书边乐,就走过去看了一眼。
”啊,这本书我没看过,“帆帆想,”瞧丽丽的高兴样子,那本书一定很好看。我多想好好看一看啊!现在丽丽还在看着呢,等她看完了我向他借一借。“
帆帆耐心地等着,过了一会儿,丽丽看完书,把书合上了。帆帆走过去,轻轻地对丽丽说:”丽丽,我想看看你带来的那本书,可以吗?我今天也带来了一本书,我己经看过了,你要是愿意就拿去看吧。“丽丽很痛快地说:”行。“她俩互换了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幼儿讨论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如何协商与提醒)。
16、猪大妈请客(幽默故事)
小动物们要到猪大妈家做客。可是,猪大妈做事总是笨手笨脚的,她早早地将米、菜、肉和各种调料都放到锅里,还特意多加了一些她最喜欢吃的甜酱。做完这些事情,猪大妈将锅放到煤气灶上。她哼着小调,十分得意地走来走去,逢人就说:”今天我请客,我一定让大家饱餐一顿。“一会儿,小兔、山羊、小狗、小马都来了。他们围着锅馋得直流口水,好不容易等到打开锅,一看,锅里的食物全都是生的。猪大妈愣住了,小动物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猪大妈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兔笑得前仰后合,对猪大妈说:”你根本没点火呀!“
17、小和尚上楼(幽默故事)
小和尚来到一座塔下面,老和尚告诉他,这座塔共的九九八十一层,最上面有一小颗美丽的珍珠,谁能得到它谁就将拥有一切。小和尚听了不由分说便”蹭蹭蹭“往楼上爬,终于爬到塔顶,他开心极了!小和尚正准备取珍珠,可是他突然惊呆了,原来他忘了带钥匙。
18、摇晃(幽默故事)
妈妈不在家,贝贝按时吃了药。
吃过药后,她不停地摇动身体,弄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妈妈回来了,问道:”贝贝,你这是在干什么?“
贝贝一边摇晃一边说:”药瓶上写着:用时摇晃。刚才吃药前我忘了,现在正在补摇……“
19、上当(幽默故事)
妈妈叫小马虎上街买肉。他东转转、西看看、想买几块好肉。他将买到的肉放在篮子里,在街上玩到天黑才往家里走。穿过树林时,小马虎发觉后面有只狼狗跟着,不由地吓出一身冷汗。小马虎怕儿狼追上来吃他,就扯下一块肉甩出去,趁这空儿,他向前飞奔。刚走出树林,狼又追上来了,小马虎又扔出一块肉。
就这样走一段、扔一块……到家时肉扔光了,小马虎再扭头一看,唉,跟在他后面吃肉的是他家的大黄狗!
20、帮忙(幽默故事)
爸爸出差,可早晨起得迟了,他忙洗脸刷牙,姐姐帮爸爸整理衣服,妈妈给他端早餐,帮他找笔记本。爸爸一边吃早餐,一边摸口袋,咦,火车票哪去了?爸爸放下牛奶、蛋糕,手忙脚乱地找车票,小弟弟多么想帮爸爸做点儿事啊,可他什么也帮不上。小弟弟想:”帮爸爸吃早餐吧。他爬上凳子,将爸爸吃剩的牛奶、蛋糕全吃了。
21、别告诉他(幽默故事)
大林和小林是对双胞胎,长得可像啦!小林最怕人家说他小,每逢有人问:“谁是哥哥”,他都避而不答。有一天,他们家来了不少客人,兄弟俩跟妈妈一起招待客人们。
有位叔叔盯着大林和小林,看了好一会儿,问:“你们俩谁是弟弟?”小林挤挤眼,叫哥哥别回答,他自己假装给客人倒茶去了。客人还在问大林,他忙大声说:“哥哥,别告诉他!”
22、听话(幽默故事)
小毛回到家,奶奶说:“你妈在睡觉,别大声说话。”小毛点点头,踮着脚尖走进屋子,摇着妈妈的身子,轻轻地说:"妈妈,我不大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