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衔接总结-数学(改)
“中小衔接”教学总结
北京市东方培新学校
2013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
1、教学内容的衔接
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从六年级开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以便学生进入七年级后能够很顺利的适应学习。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而初中数学教学则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并不是把知识的结论简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知识点,蕴含或产生知识的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我尝试,归纳、总结知识特点和规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4、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继续保持小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刚从小学升上七年级,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其次,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从六年级开始就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三、后一阶段展望
1.从数与代数角度看。鉴于六年级这一学期包含大量的应用题,所以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怎样衔接中小学的方程以及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图形角度看。六年级这一学期我们接触到位置、圆的知识。由于在中学阶段的知识中含有有序数对,所以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适当渗透有顺序的数对,以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能够很好的衔接。学习圆的知识时,在练习题中出现的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与中学的题目类似。所以我把求阴影面积这一专题课的知识进行扩充,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这样能够补充学生对图形认识这一领域的空白。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我把相关初中的统计题做过一遍,把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前渗透,这样能够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更深入,也能减轻初中阶段综合统计图的教学难度。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
2013-11-23
第二篇:中小衔接活动总结
关于“中小衔接”问题,早在1981年于漪就曾撰文用“接力赛跑”的比喻形象阐述过,它既是我们一线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问题,也是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很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都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对其以后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衔接不良的现象一直都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最现实的问题。这次由教研室组织的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有效沟通中小学的教学衔接,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北片小组五所小学,在教研室吴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在23中学和20中学,分别听了初一年级的英语、语文和数学课共计六节。此次活动是我区开展“中小衔接”的第一次活动,形式新颖、有效,确确实实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在听课交流过程中,几所学校的领导教师一致认为:“中小衔接”问题应当引起小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一位小学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小学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小学教师今后要关注中学和小学在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评价的联系,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此次活动中,每位执教教师,课前准备相当充分,专业素质很高,课堂容量很大,师生配合默契。教师将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既放松又自然。教师提问的难易梯次性很明显,围绕中心层层深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兴趣性。教师讲课时,在看似随意之间,就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同时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很得当,对课堂的调控也很具功力,使整堂课的气氛静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在听课中,大家对第二十中学的数学导学案非常感兴趣。教师上课不用课本,所讲内容都是以导学案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导学案的内容很丰富,既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又有知识网络、导学过程等。导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提升、展示交流、反思、学习后记和分层的课后作业。大家觉得这种导学案非常实用,补充了许多知识点,学生把每次的资料保存起来,还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复习资料一举两得,有学校建议教研室在小学高年级推广。
五、在二十三中听课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每节课老师基本没有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听讲完全由学生自我控制,并且课堂密度非常强,这就是中学教学模式在逐渐向自律型转化。反思我们小学教师包办代替的东西太多了,每一项作业老师都要盯着完成,课堂上一个问题要重复好几遍,如同“高级保姆”一般。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如果没有养成自觉地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上了初中他就会错误地认为没有老师坐班,认为学习比小学要轻松。因此学习不够认真,贪玩、甚至外出上网打游戏,造成成绩急速下滑,误入歧途。殊不知,初中比小学的学习任务更重,对学习的自觉性要求更高。
六、在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中小学衔接不是口头上的空话,也不是形式上的丰富,而是需要小学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和中学老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并做深刻的沟通。中小衔接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中小衔接”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延续。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初中老师的工作,小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铺垫,做好学生的小升初衔接,也为学生进入初中轻松学习打好基础。
本次研讨活动加强了教师们对中小学教学中“学生身心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的了解。另外,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共同分享了教学资源和经验,达到了中小学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彼此支持、展示才华、提供榜样、有机融合、共同成长的目的。
“中小衔接”教研活动的开展,对于所有参与活动的领导老师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盛宴,我们衷心希望此类活动能够继续开展下去,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交流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在中小衔接的研究领域中将会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第三篇:英语中小衔接论文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之我见学
华亭县皇甫学校 邓丹霞
自从参加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已有九年,我想我是与小学英语教学共同成长的,尤其是我们学校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最近几年常听到初中英语老师抱怨刚升入中学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且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等等。这使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中小学英语同属基础教育的范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小学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的教学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又是小学英语的深入和扩展。但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英语只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而中学却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考虑学习兴趣。种种原因导致现在学生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是提高广大学生英语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英语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从启蒙知识开始,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渐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科目,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要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应在教授单词上下功夫,我认为音标、字母是必须要教的,单词量也要加大。背单词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背单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简单的语法知识。这样,上了中学以后,学生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的教学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特别注重创设教学流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积极创设情景,把听、说、读、写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较注重语法教学,词汇教学,重视句型,中译英等方面的操练,教法形式单调,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教师的教学无法适应,渐渐地失去了原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力。
三、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四、培养师生情感,使孩子减少心理压力,平常心对待中学英语学习
小学生与英语教师的情感很深。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
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许多初一学生对初中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这些归根到底是学生还留恋小学的老师和环境。初中阶段,师生情感未跟上,而师生的情感和谐是学生学习的有效保证,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提早熟悉环境,让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减轻压力,用平常心对待初中学习阶段,同时小学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和初中老师提前交流心得;让孩子走进初中课堂,体验英语学习氛围,消除压力等。让学生爱上学习英语。
五、提高英语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做好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上的衔接。
首先,中小学教师要自觉地熟悉彼此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以便使新旧知识自然融会贯通。第二,通过考试和培训,可以选拔合格教师进行轮岗教学,第三,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观摩示范,听课评课,加强中小学教研活动、学术探讨和各个案分析,了解对方教育现状,摸清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共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衔接办法。
教师还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已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中小学教师应互相了解中小学阶段的不同评价原则和方式。小学高段在评价时除了使用奖贴纸、五角星等活泼有趣的方式,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初中阶段靠拢;而初一的英语老师也应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的评价方式,可以在平时教学中穿插各种评价方式。中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
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要从现在做起,从每堂课做起,从我做起,为中学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篇:中小英语的衔接
专题讲座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研究
王庆兰(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
一、为什么进行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研究?
(一)关注学生终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学生从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是关键的几步。许多学生迈入小学时欢天喜地,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可在小学到初中的这一步中却出现了问题: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兴趣锐减;英语成绩开始分化,有些学生干脆放弃英语的学习;对此家长疑惑不解;中学老师也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面对这些问题,有的说是中小学教材的不衔接,有的说是中小学教师教法的不衔接,因此,作为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师,掌握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衔接点,使中小学英语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避免重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和中学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忽略了英语教学宏观规划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怎样才能让各个学段的教学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语言学习需求,培养该学段学生应该具有的语言学习能力,避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重复与脱节,从而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目标要求的有机衔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
优点:
教学设计重视情景注重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轻松愉快注重学习兴趣培养
教学活动趣味性强注重学生积极参与
不足:
课堂教学注重形式语言知识落实不够
基本技能训练不够语言的准确率较低
教学不够兼顾全体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中学
优点:
采用交际教学策略注重训练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训练增多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活动训练“四会”,注重学生有效参与
不足:
课堂教学注重讲解技能训练不够充分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有些“任务” 脱离实际教学有效性需提高
三、从哪些方面进行衔接?
(一)小学到初中的目标衔接
小学目标:兴趣优先,听说为主
初中目标:知识能力优先,听说读写并重
必须引导学生将已有的英语听说能力尽可能快、尽可能不损失地迁移为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把已有的词汇认读能力迁移为词汇拼读能力。
(二)小学到初中的内容衔接
教学内容:基础
无论小学学过几年,学生达到怎么水平,衔接的目的都在于建立扎实的基础。
衔接期教学的特点是基础性,不要求高度,只要求深度。
要求教学内容达到 100%的学生 100%的掌握,建立初中教学的起点。
建议确立不少于 100语句、200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
基本的有效学习策略。
(三)小学到初中的方法衔接
面向全体的教学,必须保证全体学生达到衔接目标。
面向基础的教学,主要教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结合小学的教学,采用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整合的教学方法,适当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和策略,养成适合初中的有效学习态度与策略。
四、初一英语教学(衔接阶段)的具体建议
(一)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接新初一前 , 教师应认真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一至六册的教材内容 ,了解小学的必会词汇、句型和日常的交际用语。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做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
(二)利用好衔接期。
要利用衔接期(升入中学的第一个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衔接期的教学,找到学生的不足,哪里不足补哪里。包括语音、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用语。应把词汇作为重点。对单词可进行集中处理。把单词按发音、词性、意义、结构等进行分类然后各个击破。
衔接期教学结束时,力争使学生的知识基础能满足继续学习英语的需要。
(三)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对英语学习也就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原因,他们兴趣也容易转移。因而经过几年小学英语的学习,到了初中学生学英语的新鲜感也逐渐消失,使得我们初中教师需花更多的精力来保持和再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小学生持久和稳定的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或是容易取得的成就感等。因而我们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深层兴趣。
1.采取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能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就尽量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如: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
2.精心导入新课,是整节课兴趣激发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好书的内容提要,一段好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例如: My family 一课学习介绍家庭成员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本班级一位学生父母的合影,让学生猜猜看是哪位同学的父母,这样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创设丰富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4.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游戏”等,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课前学唱英文歌曲。
一些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如: Heal the World, Sunshine in the Rain, Pretty Boy等很适合中学生们学唱。学生们可以放松心情,通过音乐这个途径来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6.课前说英文绕口令。
英文绕口令可校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从平时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对绕口令很感兴趣。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初中教师也要多关注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他们的情感因素,使他们不会因小小的挫折而影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要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鼓励他和他的同学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短剧等;有的学生善于英语口语,教师就要肯定她的优点,给她机会多读,然后再鼓励她提高其它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善长阅读,每次做题时就可以让他说说他对文段的分析思路,同时也要激励他练习口头表达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学有所余,鼓励他“一帮一”,热心帮助他人共同提高,还可以减缓初中英语教师因带班多、不能全面兼顾的矛盾。也能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减少初中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初
中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难,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增加形成性评价和口语测试,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格,保护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努力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如果平时的听写或者百词考试,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随时可以重考。
(五)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
针对小学生的语音薄弱,词汇缺乏问题,在初中起始阶段一定要适时渗透音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认读能力,以适应初中大量的英语单词的认读学习。在渗透音标教学时要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引导学生将语音和拼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按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的习惯。同时,学生在拼读单词时,老师借机渗透音节、字母组合的发音和拼读规则,集音素、音节、字母及单词教学于一体,使学生的拼读技能得以提高。音标的熟练运用可提高学生熟练拼读和朗读能力,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的信心,防止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语言规律
初一的英语学习中,语法点已占了相当的比例,因此,课堂教学中会渗透不少的语法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大量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演练和运用相关语法。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及时归纳总结重点,使他们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善于积累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要求学生要记笔记,并且定期复习笔记上的知识点。
2.做题时要学会注考点;做阅读时,要在原文中划出答案的出处。
3.要定期对所学的知识点,如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进行总结,写在笔记本上。
(七)促进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听读的习惯。小学生的发音,尤其是 26个字母的发音不够准确,语音语调方面也存在问题。因而要利用早读或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跟着磁带或其他有声教学媒体准确朗读的习惯,创造机会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使学生拥有纯正的语音语调,也为记忆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记的习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会有大量的语法教学或语言的习惯表达,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听录音或听老师讲解时作笔记。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规范书写的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示范并指导字母书写的要领,尤其要注意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单独辅导,在巩固了字母书写后,再对单词及句子的书写加以指导。在批改书面作业时,采用书写评分和内容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开展书法竞赛活动,以求达到书写规范的目的,真正做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预复习的习惯。小学英语的课时较少,要求掌握的内容不多,因而小学生没有养成预习复习习惯,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内容增大,难度加大,为了避免有些学生跟不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单词,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各项作业。有条件的还可以分层留作业,使学困生也能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减少掉队。
(八)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状况而采取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了解初中新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真实地道、活泼有趣、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开展为达到能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为目的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留作业也可分层次。
(九)关注学生的情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上好一堂导言课很重要。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由于喜欢某学科的老师而把某学科学得非常好的学生是屡见不鲜的。
第五篇:中小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推荐)
中小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庄晓红
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做好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中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实,中小衔接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早在2009年广州市教研室就以中小衔接为主题,开展了很多研讨,我们越秀区也还在进行着中小衔接的相关课题研究。应该说,中小衔接在很多层面上都已受到充分的重视。我想,教学的真正实践者——我们第一线的老师也是十分重视中小衔接的,在日常教学中也能有意识地将衔接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才能使衔接教学做得更到位?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跟大家探讨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学和中学有着怎样的不同。
1、教材。小学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而初中教材经常出现变量,几何变换和逻辑推理,并且小学部分复杂的内容也转移到初中阶段来学习。
2、环境和心理。小学熟悉的环境、老师、同学,到了中学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老师、同学。并且,很多外界的影响,也让初一新生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还有一些小学奥数的知识,有些小学生理解不了,应付不了,当他被告知,这些知识将在中学学到,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已经有些胆怯了。
3、教法和学法。小学课堂由于知识点较少,难度较低,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总能想办法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到了初中课堂容量较大,再加上有些老师急于将中考题“晒”给学生,拔高过快,让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而且,小学老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和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和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 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二、七上数学衔接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 七年级上册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有:
第一章
有理数(正负数、有理数及其加减乘除乘方)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整式及其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几何初步、线、角、制作长方体纸盒)
查阅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纵观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知识点,我发现小学和初中有太多的知识点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在有些知识点的学习上,确实是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如果人为地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孤立或分隔开,是很不科学的,也是很不实际的。
我们总是说教学要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我想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到有的放矢,将是有效学习的基本保障。
第一章 有理数
有理数与小学各个阶段对算术数的学习是相关联的。学生在小学里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在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了正数负数的读和写,通过对实际生活问题的理解,了解了正数、零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进入初中后,负数再次出现,此时对负数的学习要求提高了,要求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由于负数的引入,数集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集,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增加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整体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务必使学生熟悉算术的四则运算,理解有理数运算的符号法则(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有理数的运算即可顺利过关。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引进了整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整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具体的数值到抽象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算术到代数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不过,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字母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这是学生易错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这是难点),使学生感受“式”的容量之大。
本章中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重难点,在这部分同样也有小学知识的衔接。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其实就是结合律、分配律的运用,在讲解时,可以把小学的算式再现,让学生回忆起运算律。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让学生体会从算式到方程的发展。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等式的含义,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形如axb和axb不作要求)和较复杂的方程(axbc,(xa)bc,axbxc)。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本章时要让学生感觉到小学的学习对初中学习的帮助,简单的方程仍然要出现。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只解简单方程,需要将方法进行归纳,例如“移项要变号”等要强调,要了解其道理,更要在解题中时刻牢记。
在这章中,可能最让老师们头痛的要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教学了。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来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把未知量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可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要把握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小学图形到中学图形,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认识过程。小学是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来增进学生的认识,而初中则要了解几何图形的有关概念和特征。同时,还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逐步提高要求,逐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想象、推理能力,进而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并且还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推理,这将是学生学习初中几何的一个瓶颈。教会学
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是我们几何教学持之以恒的目标之一。
三、中小衔接教学中还需注意的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好初中数学。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爱面子,如果让学生多表现,感受成功感,相信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学好数学。学生好奇心强,每节课的引入应该精心设计,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才会有精彩的结尾。
2、关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3、教法的衔接。需要我们听听小学的课,取长补短。
4、学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肯问、好问、专心、及时复习、会归纳、有反思等。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例如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这是很正常的。在这个衔接阶段,老师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叙述与理解相关概念,联系与分析相关定理与方法。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时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
总之,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了解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知识体系,找出中小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上课和教学时能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