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孩子们从小掌握一种或几种乐器技能已是社会家长迫切的要求,能为孩子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活动中心弦乐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教好每一个学生。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我在课堂教学生活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我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良好的试唱习惯是学好乐器的前提,每一节培训课我都先教会乐理知识再试唱,然后进行示范练习,最后与学生齐练,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样,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真心鉴赏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交流互动,升华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回首几年课改之路,充满欣喜,满载收获,细细想来这一路的欣喜和收获还源于那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教学故事。
那堂小提琴课,我站在教室门口,面带笑容把孩子们迎了进来。教材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要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说一个关于“耳朵”的谜语,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说一说,然后教师会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城市的、森林的、乡村的等等,最后学习一首小提琴曲《大雨和小雨》。当我进行到让学生说说所听到的声音的时候,学生们不拘谨,把前面说的这些声音归类后,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一条马路上有摩托车、警车、救护车、小轿车、公交车,上空还有一架直升飞机。用鼠标点击物体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学生们看得非常专注。我正要点击下一组声音,这时,一个男孩说:“老师,我可以给这幅图编个故事。”我本来没有设计这个环节,但是我没有拦住他,对他说:“那就试试吧。”小男孩说:“一天爸爸骑摩托车上班,在路上突然听到一声急刹车的声音,看到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辆大客车,道路马上就堵车了,在空中巡逻的警察看到了,赶快拨打110,警察到了又通知医院,救护车来了之后把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不一会儿道路就通畅了。”小男孩连说带表演,其他小朋友好像受到这个男孩的启发,纷纷要把以下的几组声音串成故事。我立即决定改变剩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声音编小故事。虽然有时他们的语言还不是很通顺,内容也显得简单,但是孩子们说得很带劲,最后我总结:“小朋友们,正是这些奇妙的有趣的声音,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你带着刚才的感受把曲子拉一遍,孩子入情入境,很快的掌握了这首曲子。
这种上课形式已经成为我的教学模式,无论吉他课还是小提琴课,教孩子的每一课我这节课虽然已成为过去,但是却留给我深深地思索,我庆幸自己的幡然醒悟,对音乐的体验怎么会那么深刻,感谢那一刹那的清醒,在不经意中创设了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发挥学生想象力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记住那节充满情趣、欢乐的音乐课。从此,这样上课已经成为我的教学习惯,无论吉他课还是小提琴课,孩子们每一课都在宽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以前我认为当教师光荣,但是辛苦;现在我认为做一名教师辛苦,但是幸福,每天我都在思索与行动中编织一个个美妙的故事。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听)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感受与鉴赏音乐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多练,真正喜欢上这门乐器。其能。使学生对乐器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我们相信:只要我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注重教学实际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我的弦乐教学一定会锦上添花。路,越走越宽;桃李芬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前景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孩子们从小掌握一种或几种乐器技能已是社会家长迫切的要求,能为孩子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活动中心弦乐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教好每一个学生。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
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我在课堂教学生活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我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良好的试唱习惯是学好乐器的前提,每一节培训课我都先教会乐理知识再试唱,然后进行示范练习,最后与学生齐练,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样,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真心鉴赏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交流互动,升华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回首几年课改之路,充满欣喜,满载收获,细细想来这一路的欣喜和收获还源于那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教学故事。
那堂小提琴课,我站在教室门口,面带笑容把孩子们迎了进来。教材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要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说一个关于“耳朵”的谜语,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说一说,然后教师会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城市的、森林的、乡村的等等,最后学习一首小提琴曲《大雨和小雨》。当我进行到让学生说说所听到的声音的时候,学生们不拘谨,把前面说的这些声音归类后,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一条马路上有摩托车、警车、救护车、小轿车、公交车,上空还有一架直升飞机。用鼠标点击物体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学生们看得非常专注。我正要点击下一组声音,这时,一个男孩说:“老师,我可以给这幅图编个故事。”我本来没有设计这个环节,但是我没有拦住他,对他说:“那就试试吧。”小男孩说:“一天爸爸骑摩托车上班,在路上突然听到一声急刹车的声音,看到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辆大客车,道路马上就堵车了,在空中巡逻的警察看到了,赶快拨打110,警察到了又通知医院,救护车来了之后把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不一会儿道路就通畅了。”小男孩连说带表演,其他小朋友好像受到这个男孩的启发,纷纷要把以下的几组声音串成故事。我立即决定改变剩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声音编小故事。虽然有时他们的语言还不是很通顺,内容也显得简单,但是孩子们说得很带劲,最后我总结:“小朋友们,正是这些奇妙的有趣的声音,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你带着刚才的感受把曲子拉一遍,孩子入情入境,很快的掌握了这首曲子。
这种上课形式已经成为我的教学模式,无论吉他课还是小提琴课,教孩子的每一课我这节课虽然已成为过去,但是却留给我深深地思索,我庆幸自己的幡然醒悟,对音乐的体验怎么会那么深刻,感谢那一刹那的清醒,在不经意中创设了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发挥学生想象力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记住那节充满情趣、欢乐的音乐课。从此,这样上课已经成为我的教学习惯,无论吉他课还是小提琴课,孩子们每一课都在宽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以前我认为当教师光荣,但是辛苦;现在我认为做一名教师辛苦,但是幸福,每天我都在思索与行动中编织一个个美妙的故事。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听)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感受与鉴赏音乐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自我表现的心
理特征,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多练,真正喜欢上这门乐器。其能。使学生对乐器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我们相信:只要我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注重教学实际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我的弦乐教学一定会锦上添花。路,越走越宽;桃李芬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前景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已有13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每一堂课真的很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
今天我给五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我准备教给他们学唱《绿色的歌谣》这首歌。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有了太多的想法,也许是现在社会的发展让孩子们成熟的太快,他们对于一些少儿歌曲并不喜欢学唱,学唱起来兴趣不高。真让我始料不及。于是,我开始给孩子们讲这首歌所蕴含的道理,以及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破坏。绿色的地球已经变了它的模样,保护地球,保护绿色是他们这一代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才会年轻,美丽。我跟孩子们谈到了音乐的影响。说到了音乐的作用。我们学了这首歌,可以用我们的歌声去宏扬正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地球母亲的行列中来。等我说完了这些,我发现孩子的精气神变了,他们脸色变得凝重。学唱的是那么的认真,我想这就是音乐表达的艺术效果吧。
今天的教学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唱,更是学生们对于社会责任的认可吧
第四篇: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音乐课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你,走进你的音乐教学。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回首音乐教学之路,充满欣喜,满载收获,细细想来这一路的欣喜和收获还源于那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教学故事。
教师天生就是一个反思性很强的职业,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发现自己最难忘的某一瞬间,就像重新获得一种生存的意义一样美妙。不知不觉间,已经当了十多年的老师了,面对学生,自己也从当初的无措变成了如今的沉稳。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名教师是挺苦挺累的,但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
本学年我担任了初二音乐老师,记得我走进八一班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教室我就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混乱和随意。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写作业、还有的在乱串,一点都没有要上课的样子,似乎没看见我来一样。我上课的心情更加低落了。学生到底想不想上音乐课,他们想上什么样的音乐课呢?于是,生气成了我课堂上出现得最多的表情。课堂上有人不带课本,会引起我的怒火;有人乱接话茬,会引起我的怒火,上课有人不专心,乱做小动作等等这些都会引起我的怒火。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只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则是板起面孔教书,久而久之和学生拉远了距离。那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的《百鸟朝凤》,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欣赏曲很排斥,每次都是强行听完,而且嘴里还不时地唠叨“真麻烦”“难听死了”等等话语,我就琢磨怎么能把学生的听赏兴趣调动起来呢?我想改变以往的教学的路子,所以我在欣赏前对学生说:“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和闪光点,今天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听听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韵味,看谁听的最投入。”音乐响起,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教室里学生的听赏状态空前的好,我开始鼓动学生:“眼睛闭起来,看谁投入的最深!”这时,几个平时活跃的学生都很认真的把眼睛闭起来,很投入的欣赏。底下学生开始有了小小的骚动。当音乐演奏到一半时,教室鸦雀无声,有的只是同学们轻微的喘息声。当音乐奏完时,同学们都还沉浸在音乐当中。提问了相关的问题。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如天空之广,如宇宙之大!我们不该将他们的思想束缚,我也不想把我的学生教育成一个面孔,他们是鲜活的,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的生命个体啊!整节课虽没有什么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但学生的积极性相当的高,参与面百分之百,而我呢?似乎在和学生争辩的过程中拉近了许多的距离,我不再是高高在上了,而是他们的一位谈得来的大朋友。课后一天中午,我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购物,店主知道我是学校老师,便问我教什么的?教几年级的?当我说教音乐时,她睁大了眼睛异样地看着我:“哎呀你就是教我女儿的音乐老师啊!前两天孩子回家说以后要当音乐老师,说老师上课欣赏了一个什么曲子,还让写什么了,反正兴奋得不得了,就觉得当音乐老师真好,她说喜欢音乐老师。”我心不禁一动:天哪!做个好老师原来是这么简单,我似乎有所悟:不经意间,竟然让我找到了做一个好老师的真谛。自那以后,我仔细的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主动地改变了以往的一些做法,我渐渐的磨去了认为应有的几分师道尊严,脸上少了一些自以为是的刻板,多了一些笑容。上课也好,课余也罢,我总是先想着以同等身份和我的学生去交流,和他们谈天说地,开开玩笑,容许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
教师并不单是会教书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更懂得生活,懂得体贴他人、关心他人的人。而当好一个老师,也并不单是为了学生能喜欢上自己,而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同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快乐。
第五篇: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故事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
记得那一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哪位同学已经认识了呢?学生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学生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1、2、3、4、5、6、7嘛!话听到这,我不禁大声笑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mi、fa、sol、la、si”的七个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学我做柯达音乐手势巩固音高位置,慢慢让学生建立音准、音高的概念。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则事例:某几位专家学者到一所学校做实验,到某班时,随意点出几个学生并很认真地对老师们说:“他们几个将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本来表现一般的这几位学生真的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简单,专家学者的暗示转给了老师,老师对这些学生时常充满信心。而正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所以,结果就如人们所看到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这一点特别是八年级学生表现尤其明显。比如学习《扎红头绳》这首歌曲,节奏较难:除了切分节奏,还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除了采用各种教唱的方法之外,重点放在给学生心理暗示上,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唱过程中,我时不时地赞扬激励他们:“你们真棒,这么难唱的句子都难不住你们,老师真为你们的聪明能干高兴!”“你们的声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赏一遍!”“你们愿意吸收老师加入你们的合唱队吗?”„„一节课下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会让你身心愉悦兴致更高。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越是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必要的批评也要有,不过要考虑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承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比如唱歌时,有说话或大声喊唱的声音,我就让学生自己说说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对与错。通过这一环节,使那些没做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并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美的不文明的。另外,我还在课下和同学们达成协议,课堂上违反纪律或有不文明言行,老师就用眼神或伸出手指提醒大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第三次就在小组上扣分的惩罚。这一方法不仅保持了课堂气氛不被破坏,而且还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