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24字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交流初探
英语24字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交流初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入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我县推行的24字教学模式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了新的高潮,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24字教学模式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现就“小组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由于缺乏了人际交流,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一、合作交流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是教学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种互动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只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扩展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师生观。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3.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4.评价观。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集体合作达标。
二、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各小组,强化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分组时应作统筹考虑。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按学习的不同层次分1号、2号、3号和4号。成绩最好的为1号,以此类推),这样做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每个小组一般是固定的,小组的组员要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内向型和外向型相互搭配,目的是进行互补,以便进行兵教兵学习。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可放手交给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小组成员承担角色。合作小组拥有共同目的,每位学生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合作小组的成功依赖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例如在回答一个问题时,1号回答正确得1分,4号回答正确得4分,这样会让整个小组成员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月下来要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并进行表彰奖励。
(二)学习中的具体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共同学习的目标下进行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是很必要的。教师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要发言,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是:
1.预习对话或课文。(A)、查阅词典,或上网查阅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B)、可以预先Make conversations。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相互讨论、补充。
2.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习中都有表演的机会。表演形式可以是对话、每人一句讲故事、天气预报等。
3.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小组之间编一个新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展开交流,也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小组讨论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并补充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帮助。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控。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操作和总结的时间。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三、合作交流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合作活动前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活动时的评价主要检查合作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合作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的相互交流等方式解决。
2.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Hurry,hurry,don’t worry./Keep up your courage./Never mind./Have a try.等激励学生的话语,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使其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英语学习成绩较好,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同时,评讲反馈应主张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多说整体,少说个人,避免言语不慎伤及少数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交流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队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途径之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差别等因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有计划地给学生发下导学案,指导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地心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那怎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
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第三册的《快乐的动物》时,创设了小动物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它们聚会的情景;在教学《儿童乐园》时,创设了带孩子们去游乐场的情境;在教学第二册《回收废品》时,创设了我们去捡塑料瓶的生活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是队活动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游戏,到底安排哪些游戏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
在学习《数学好玩--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时,我让孩子们分组证实我们身体上有哪些数学“秘密”,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有的拿笔做记录„„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记得我在教学第四册《加与减—买电器》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
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电视机比电风扇多多少钱?一个学生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问法你们知道吗?那个问:你们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还有的说:假如我们想买别的电器呢?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学习小组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组内讨论时,要分工明确,一开始可以有老师给小组分工,如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根据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脑活跃程度高,及时的总结和评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评价的形式要多样,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除了平常奖励的五角星、小红旗,我还设立了一、二、三等奖,为获奖的小组准备一些小礼物,这样就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要全面,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另外,在学习中出现学习态度认真、团结协作的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表扬。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摘要] 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2、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5、小组合作注意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探究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现状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师、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近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实现合作式学习教学的目标。
在合作式学习的大环境下,我们狠抓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例题和达标题、统一学案。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对新授课的设计,对前一节课的反思,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处理进行讨论交流。新教材给老师们留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空间很大,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所察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小组合作是开放的,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主张“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每名学生担任的职责是在变化的,每种职责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小组讨论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b)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c)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有时能根据学生兴趣相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同质分组,比如学习任务较开放,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学生的合作效果会更好。这时就可采用同质分组,这样更利于发挥积极性,更利于交流。
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
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把握好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放了一段在街日子人们买菜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分别选择买青菜、白菜、西红柿、黄瓜的人数,并制成扇形统计图。放完录像后,老师问:统计好了吗?学生摇头。老师又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摇头,说:人太多,记不下来。老师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买青菜的人数,有的数买白菜的人数,有的数买西红柿的人数,有的数买黄瓜的人数,再放录像,顺利完成了任务。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长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
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学习统计图时,有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何收集全校三个年级的差生人数。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进调查然后累计人数,其他组员马上反对,这个方法费力较大且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碍于面子不说实话。又有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班主任那里去调查,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鼓励这个小组还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受到鼓舞,组员们又得出了到教导处看各班段期考成绩等方法。可见,同伴评价,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六、小组合作要重视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小组合作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进行了“说课—上课——评课—反思——重建”循环式研讨。说课是基础,评课是关键,反思提升是目的。课题组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后,发动成员互相听课,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敢于超越传统,挑战自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题组在“小循环”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学习中的“六会”要求:
学会重与倾听;学会质疑与求异;
学会接纳与放弃;学会宽容与帮助;
学会评价与创新;学会求助与提升;
经过研究与探索,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的风采时时在课堂上闪现。
如在教授的三角函数综合课上,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没有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比对应的三角函数呢?”这一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解决如下系列问题: 原题: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2;第三边为x,求x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x? 变式二: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x?
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类似的变式问题: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三: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四: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五:能否找到x使得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将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得更深入、更彻底。
七、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小组合作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研究课题还处在学习、实践、探索的阶段。客观的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能就有些勉强。因此决不能搞“一刀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王金龙的
“尝试教学”,刘丽杰的“先学后教”,都有一些精华值得去学习、去吸收,但不提倡刮大风似的照搬照学。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在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八、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1、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许多学困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反思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反思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运用恰当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近一年的教学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的讨论学习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被语文老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设计问题没考虑学生实际,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课堂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表面沸沸扬扬,实际一无所获、问题不了了之或教师取而代之的情况。我曾在我校听了几堂初
一、初二年新老师汇报课,四位教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次数多者四五次,少则两次。形式有小组代表发言,也有小组辩论等。课堂十分热闹,讨论确实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的角色,可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踱着方步,或者干脆坐着旁听。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会淡化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和谐课堂文化的建构。
2、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讨论中,所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习小组游离于合作讨论之外,他们有的做学科作业,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心不在焉,更有的浑水摸鱼,谈笑风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往往是一家之言,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发言的专利。
3、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化。为了应付公开课,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的代言人”。这样师生脸上有光彩,却让合作学习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了优生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反思
阜蒙县一中 黄凯
第五篇: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的运用
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捆绑评价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绝非从前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匆匆笔记的填鸭式教学。经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不断反思和改良,我想跟诸位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并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
一、新授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力水平各不相同,而在有四十多同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制度,将课堂教学细化到小组中,小组内互相帮助检验学习成果,并且学生和学生的高度相似,平时相处甚笃,讲解问题的效果可能比老师还要好许多。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授课的预习资料汇总,一个组的动力比一个人要大的多,再加上有其他小组的对比和竞分,学生有了“组织荣誉感”也会格外认真。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老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答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提问题,组内答疑,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就汇总起来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集思广益,问题和答案都由学生来组织,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并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备课压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老师所无法预料的,孩子们有时候会给出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当我们在讲完《卖油翁》之后留给学生揣摩卖油翁形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表演,孩子们非常热情认真。
二、习题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由于孩子们在新课讲授中的优秀表现,让我不由得冒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将习题课也还归学生。
计时做题,小组间比赛,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最先完成习题任务可以全组加分,习题做完后一体机出示答案,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同学对答案,督促学困生认真对待自己的答卷,并且组内答疑,时长视习题内容而定,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之后汇总无法解答的问题,组间回答或者教师点拨,效率远比老师一道一道题讲下来要高得多。
三、作文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作文课大概是学生们最头痛最害怕的了,曾经有人戏说语文课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写作文之难,无非是不知道写什么,知道写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写,写完了又怕写不够,写够了还怕写不好。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往往在第一步“写什么”就能阵亡一大片,所以我决定给出题目后由小组讨论,审题、审材、定提纲,不会写的同学有会写的同学帮助,会写的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时也得到了灵感的激发和锻炼,互相启发,效果甚妙。
批作文也可以交给学生来做,小组间交换作文,一文两批,做到公平公正,批完小组内选出写得最好的文章,由小组长作公开点评,优点、缺点都要谈,教师在黑板进行症结优点的总结,然后总评。
给别人批作文就是反思自己作文的过程,学生在批阅作文时还要对其他同学负责,决不可轻易作评,最开始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做好这项工作,但是经过两三次交换批阅,已经很像回事,并且双方进步颇大。
四、阅读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阅读课是最容易上“歪”的课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有了手机更不喜欢读书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即便有小孩没有真正阅读,在参与小组成果制作的过程中也可收获许多,还能激发其好奇心与阅读欲,虽慢亦非无用功。团体合作的作用比老师的指令大许多,这是我经过一年的观察和实践所得出的结论。
除去小组合作本身,组长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个好的组长,负责的组长,组内学习氛围是非常好的,组员表现也不会差到哪里。几个组的学习氛围好了,整个班的学习氛围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这些“副作用”反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孩子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的学校不该像普鲁士人一样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剂良方,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爱上学习,这是我为人师感到最骄傲的一件事。
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捆绑评价的应用
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