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句容市下蜀中学单治国
【摘要】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改实践为依据,剖析了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了有效合作学习的内涵、价值,并通过“精心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意识、明确合作学习的时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五个具体策略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词】合作提高有效途径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远远超过其他学科,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基本技术或者教学比赛,都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来获得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共识、共进,间接地帮助实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锻炼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控制不好,这种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反地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一线体育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操作方法和规律的认识,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线体育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了解学生,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分组形式有:
1、性格同质组。他们是友伴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凝聚力较强。这样的小组在体操、游戏、球类活动中使用较多。例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先安排,“捕鱼”、“闪躲球”、“警察与小偷”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出练习的目标,然后分小组讨论,由学生自行设计跑进路线。由于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路线,跑起来干劲充足。在一轮练习之后,学生对原来设计的跑进路线再次修改与完善,并再次体验。结束时,学生三五成群,相互畅谈感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兴趣同质组。这种小组是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合的小组,有利于培养个性、发挥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练方法的自主选择,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用于选修课和开放性课堂的教学。
3、技能同质组。这种小组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快速跑、跳高、跳绳、球类运动中运用较多。
4、帮教合作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把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与体育差生分在同一组,使其能够帮助和指导差生,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广播操、支撑跳跃、双杠、单杠、技巧的教学中经常被采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情况灵活加以使用,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学会在小组内分工、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能支持鼓励他人,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并做到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技能上取长补短,在情感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学生创编合作类的游戏如“盲人过河”、“背靠背运球”、“抓尾巴”等,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公正当地竞争,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把竞争手段与合作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带有竞争色彩的奖励关联性与成绩计量关联性成为促进学生不断合作的动力。
(三)精选合作内容选择适当合作时机,体现合作的价值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或都适合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要进行精选。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对需要合作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流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合作的时机要把握好,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四)发挥教师课堂主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五)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应从合作练习的效果及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角色职责、及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并贯以表扬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分组的方法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科学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合作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标准》 2.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教育评论》 2002年第.2期 [J] 3.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8
第二篇: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收获
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收获
对于生本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而且我发现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远远超过其他学科,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基本技术或者教学比赛,都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来获得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和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的共识、共进,间接地帮助实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锻炼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控制不好,这种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反地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经验不足以及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操作方法的认识,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我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充分了解学生,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体育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分组形式有:
㈠性格相近组。他们是好朋友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凝聚力较强。这样的小组在体操、游戏、球类活动中使用较多。例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先安排,“捕鱼”、“闪躲球”、“警察与小偷”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出练习的目标,然后分小组讨论,由学生自行设计跑进路线。由于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路线,跑起来干劲充足。在一轮练习之后,学生对原来设计的跑进路线再次修改与完善,并再次体验。结束时,学生三五成群,相互畅谈感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㈡趣味相投组。这种小组是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合的小组,有利于培养个性、发挥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练方法的自主选择,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足球、游戏课时运用较多。
㈢技能同等组。就是把平时运动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组,这种小组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快速跑、跳绳、球类运动中运用较多。比如跑的快的同学分成一组,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等等。
㈣帮教合作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把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与体育差生分在同一组,使其能够帮助和指导差生,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广播操、跳绳、技巧的教学中经常被采用,既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学会在小组内分工、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能支持鼓励他人,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创编合作类的游戏如“盲人过河”、“背靠背运球”、“抓尾巴”、“两人三足”等,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公正当地竞争,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
三、选择适当合作时机及内容,体现合作的价值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或都适合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要进行挑
选。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及内容对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对需要合作的内容要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合作的时机要把握好,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既要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四、发挥教师课堂主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形成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采用的事积分制度,期末根据积分的多少进行合理的奖惩。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分组的方法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科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中都是一个亮点。因此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2)学会讨论;(3)学会表达;(4)学会组织;
(5)学会评价
(四)、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的运用
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捆绑评价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绝非从前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匆匆笔记的填鸭式教学。经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不断反思和改良,我想跟诸位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并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
一、新授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力水平各不相同,而在有四十多同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制度,将课堂教学细化到小组中,小组内互相帮助检验学习成果,并且学生和学生的高度相似,平时相处甚笃,讲解问题的效果可能比老师还要好许多。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授课的预习资料汇总,一个组的动力比一个人要大的多,再加上有其他小组的对比和竞分,学生有了“组织荣誉感”也会格外认真。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老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答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提问题,组内答疑,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就汇总起来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集思广益,问题和答案都由学生来组织,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并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备课压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老师所无法预料的,孩子们有时候会给出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当我们在讲完《卖油翁》之后留给学生揣摩卖油翁形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表演,孩子们非常热情认真。
二、习题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由于孩子们在新课讲授中的优秀表现,让我不由得冒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将习题课也还归学生。
计时做题,小组间比赛,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最先完成习题任务可以全组加分,习题做完后一体机出示答案,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同学对答案,督促学困生认真对待自己的答卷,并且组内答疑,时长视习题内容而定,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之后汇总无法解答的问题,组间回答或者教师点拨,效率远比老师一道一道题讲下来要高得多。
三、作文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作文课大概是学生们最头痛最害怕的了,曾经有人戏说语文课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写作文之难,无非是不知道写什么,知道写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写,写完了又怕写不够,写够了还怕写不好。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往往在第一步“写什么”就能阵亡一大片,所以我决定给出题目后由小组讨论,审题、审材、定提纲,不会写的同学有会写的同学帮助,会写的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时也得到了灵感的激发和锻炼,互相启发,效果甚妙。
批作文也可以交给学生来做,小组间交换作文,一文两批,做到公平公正,批完小组内选出写得最好的文章,由小组长作公开点评,优点、缺点都要谈,教师在黑板进行症结优点的总结,然后总评。
给别人批作文就是反思自己作文的过程,学生在批阅作文时还要对其他同学负责,决不可轻易作评,最开始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做好这项工作,但是经过两三次交换批阅,已经很像回事,并且双方进步颇大。
四、阅读课中的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阅读课是最容易上“歪”的课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有了手机更不喜欢读书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即便有小孩没有真正阅读,在参与小组成果制作的过程中也可收获许多,还能激发其好奇心与阅读欲,虽慢亦非无用功。团体合作的作用比老师的指令大许多,这是我经过一年的观察和实践所得出的结论。
除去小组合作本身,组长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个好的组长,负责的组长,组内学习氛围是非常好的,组员表现也不会差到哪里。几个组的学习氛围好了,整个班的学习氛围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这些“副作用”反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孩子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的学校不该像普鲁士人一样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剂良方,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爱上学习,这是我为人师感到最骄傲的一件事。
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捆绑评价的应用
张璇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各校大多数都是大班额授课制。就我们学校而言班级学生数都在四、五十人左右,在开始新课程实验时,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感到很困惑,班额这么大,如何操作,怎样探究?就实际情况来讲,短时期内实现小班额教学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校就进行新课改实验,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时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更高,合作的方式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因而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我们寻找合作的适当方式和合理的课题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2.通过研究,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教师课堂如何调控等。
2.研究的方法。
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即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研究本课题,同时辅以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小学3--6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1)学习经验,研究教材,探讨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
(2)设计教学案例,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
(3)总结实践经验,交流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4)分析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同时总结并积累适合于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
(5)改进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教学案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完成学生成绩测试,总结研究成果。
3.总结鉴定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2.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有关过程性的资料。
2.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3.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4.体现学生小组合作成效的测试成绩及其分析。
5.与课题研究的其它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