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3 04:3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第一篇: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学习者被动获得,而应由学习者主动建构。慕课课程设计过程中光、影、声等多模态因素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慕课作为一种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兴事物,以及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也为广大英语教师带来了挑战。在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慕课;职业英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31-02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整合了多种数字化资源,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依托互联网可供大规模范围内学习者进行即时学习。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冲击。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1]。

一、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2]。职业英语,作为高职高专学生从业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注重英语的从业实践运用,如旅游英语、体育英语、酒店英语等。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育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公共英语教师,缺乏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一类为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学经验缺失[3]。职业英语教师的培养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首要必修课。虽然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了不同类型的教师研修班,但职业英语教师发展仍不容乐观。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尤其是职业英语与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课,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与信心,影响了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与专业教师相比,职业英语教师发展也极易被边缘化。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慕课教学模式,为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建构主义者们认为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4]。其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对外部的认识,从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个体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对世界的理解。皮亚杰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布鲁纳认为知识不是单纯由教师传播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慕课为教师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契机。

三、慕课与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慕课的设计、制作到网络的推广使用,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英语学科属于文科性质,英语教师们多数缺乏工科学习背景,尤其是对于计算机技术更是生疏,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这一过程中,与工科专业教师相比,处于明显劣势。面对具有很强行业特征的职业英语,许多英语教师束手无策。慕课推动了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通过慕课平台所提供的各种途径获得职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涵盖了“过程性”与“实践性”。所谓“过程性”是指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随着环境变迁和职责转变不间断地发展自身专业实践所需的知识技能。利用慕课平台学习大量的专门学科知识,积极结合相关英语教学经验,职业英语教师身份成功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并通过自身的学习者身份设计采用乐于被学习者所接受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所谓“实践性”是指教师通过慕课平台所获取的专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已有基础上更大程度地直接与教师面对的职业英语教学实践相关。慕课模式又为构建职业英语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身份增添异彩[5]。

四、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职业英语教师要适应慕课模式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建构学习理论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教师中心,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英语教师们要适应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具有双重身份的学习者与知识传授者。对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除了专业外语知识比较擅长外,其他学科领域均相对薄弱。虽然相关教育部门集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职业英语的教师培训,但仍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职业英语教师的学习者身份构建除通过校外集中培训外,还应加强校本相关职业英语师资培训,利用校本慕课平台相关专业知识,突出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结合生源、校办实践基地等,从慕课的设计、信息收集、课程管理等方面对英语教师进行细节性指导。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在跟随慕课平台上专业教师学习职业知识的同时,每个学习小组可配备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慕课技术指导,担任技术顾问,进而优化师资培养模式,建设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基地,在强化职业英语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夯实慕课知识基础。

2加强英语教师慕课教学模式与职业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崇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真实的情境中,使学习者在复杂的问题中建构新知识。基于职业英语缺乏相应的实训场所,在慕课平台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职业英语虚拟仿真训练。但英语教师原本所熟知的相关课堂教育教学理论不一定适用于慕课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慕课课程的设计、慕课课程资源搜集、慕课课程的具体录制、课程管理等,都需要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支撑。职业英语不同于公共英语,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更高。故如何通过设计不拘一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慕课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是广大英语教师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

3慕课模式下实现职业英语教学环境优化与网络学习环境创新

布鲁纳等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英语作为一门技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境的营造、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对英语学习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研究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课程的学习环境创新主要在于网络学习环境构建。

教学环境围绕“教”这一中心,强调教师基于慕课网络教学通过形式多变的互动话题设计,图片、声音、文字等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呈现,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而学习环境侧重从学生的学习立场重构慕课学习环境。学习者围绕课程中心内容畅所欲言,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自由学习氛围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光、声、影的慕课英语学习的平台中提升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构建中仍起幕后主导作用,并邀请相应专业课教师,一起担任慕课网络环境优化与创新的引导和管理工作。

基于以上所提及的职业外语学科的特殊性,在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应该突出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慕课教学平台上开辟空中英语角,不定期邀请外教与学生进行口语互动,打破传统英语角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限制。在慕课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浏览并搜集丰富的课外专业学习资源,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开阔了学科眼界,从而推动职业英语学科健康发展[6]。

4在慕课平台上创新考核方式,促进测评形式多样化

网络教学平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学生通过手持移动互联网设备或智能手机在网络情境下挑选感兴趣的慕课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测评方式带来了挑战。慕课考核模式不再拘泥于卷面笔试成绩,学生的参与活跃度、参与活动的信度与效度、网络作业的提交正确率与效率等都有迹可循,综合客观。且慕课网络学习的平台作业批改的高效率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参与度,督促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五、小结

慕课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灵活多变的学习途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等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带来了机遇。英语这一学科的记忆性、新异性、应用性与人文性同慕课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广大职业英语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各种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专业学科发展意识,丰富慕课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考核等知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设计多样的慕课课程,构建多样化的职业英语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东方网,2014-02-10.[2]刘晓玲.高职英语教学作用、定位、现状与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73.[3]于红,王建勋,粟为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分析与评价[J].师资建设,2009,(7):53.[4]Ruth Wainryb.Classroom Obervation Task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1.[5]石磊.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途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81.[6]赵玉玲.“慕课”环境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育,2015,(5):89.(责任编辑:朱岚)

第二篇:市场营销专业慕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小编推荐]

摘要:高职教育中慕课的出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国际化,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机遇。文章针对慕课模式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影响进行分析,着重对高职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中慕课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深入分析教学模式和教学困境,以此建构慕课模式理念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慕课;MOOC;建构

一、慕课特点概述

(一)规模化

慕课课程平台对注册人数、参与者、年龄、学历、性别等等都没有严格限制。只需要在电脑上注册,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免费完整的教学体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趣味化

慕课教学的视频时间一般为5-15分钟,类似于微课,尽管慕课视频时间较短,但每个视频具有突出的教学重难点,视频与视频之间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且视频中含有一些必要回答的问题,同闯关相似,问题答对方可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如遇到其他问题,可向慕课学习中的学习论坛求助。最后,留有一小部分的时间由老师给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该课程设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交互化

成立学习论坛,论坛由课程网站牵头,由教师、学生自主成立,并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和讨论平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当依据慕课特点,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考核进行分析,进而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改革问题。

二、慕课模式给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带来的挑战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困境

基于网络时代下信息碎片化这一背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够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的传输,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融合,将信息化与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有机融合。现如今,教学理念需要积极转向价值传播和对文化的认同上,不断积极拓宽学生个体的价值认同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地传播环境。当今,在慕课的深入发展下,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慕课教程。此外,《教育信息发展规划》中提高信息化对教育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因此,促进高等教育的优质化,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的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我国慕课发展现状来看,存在诸多现实困境,资源共享、共赢局面还远远没有形成,加上高校之间交流甚少,使得优质资源范围较为狭窄,难以实现共享。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面临困境

慕课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普林斯基曾将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的特点定位成“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他们出生在数字化的年代,天生适应数字化,但是绝大部分的慕课教师生于1980年之前,他们成长在非数字时代,经过后天努力的学习才适应了新技术。可以说,对他们而言,自身对数字时代有种莫名的距离感。比如录制视频费时费力,这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慕课的应用,能够使得市场营销专业课真正运行,还可以改变教学体制,使得部分教师的授课需求减少。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慕课课程建设思路

(一)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市场营销实务课程

首先,在课程开发上,关注网络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开发符合慕课特点的网络课程,并且适当给予学生精细化的学习体验。此外,在借鉴上,重视慕课教学理念、内容组织及授课形式的变化,围绕职业教育理念,将营销工作进行任务分解,针对市场营销环境、策划、产品定位、传播等问题拟定案例教学驱动,构建新知识体系的完整课程。最后,选择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试点,制定教材、大纲,实施开展网上教学、答疑、评价,并针对教学反馈对慕课内容进行改进,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性、有用性价值。

(二)建设“消费行为”

慕课,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慕课课程中翻转教学特点较为鲜明,并且在互联网的条件下,翻转课程具有实施的可行性。营销专业学生可利用优质的互联网资源提高知识的接受能力,摒弃单纯依靠授课教师去获得知识的形式。翻转课堂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更多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结合市场营销课程的需求,以“消费者行为分析”为试点,开发消费行为慕课,采用课程团队授课方式,在MOOC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注重教学视频的创建,将课程重点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部分,制作成小视频,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积极组织课题活动,将学习内容通过网络课堂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应用好所学内容。

(三)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慕课和网络公开课相比,其互动性更强。采用慕课教学,课堂教学不再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将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内容制作成为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此外,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互动、探讨、分享。市场营销专业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部分内容较多,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积极引进慕课教学,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视频、在线完成作业、开展网络指导等形式完成理论学习,并且及时进行社会调查,完成教学内容。总的来说,慕课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可有效地促进传统教学的反思,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小梅,李林.台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2014(6)

[2]郭富平.美国在线课程的评价原则及启示[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4)

第三篇:《慕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慕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读书心得

近期读了《慕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受益匪浅。

慕课授课形式是在线网络课程。在线网络课程,与面对面的授课不同。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学,无论你身在何处,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享受全球范围内知名院校的一流课程,学习过程由播放视频、提问、练习、小组学习等环节组成,由电脑自动指派任务和测验、评分,也可建立学习者社区进行线上线下讨论。通过提问、互动、检测等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有度的学习,实现自我管理、主动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要对教学有热忱、有动力,对学生有爱心、有热情、有耐心。

1、慕课对授课教师的影响

从目前“慕课”在我国的授课情况来看,大多数课程是由大学教师通过引 导性教学来提供的。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 课堂外先“听课”,之后,可引导学员之间讨论互动;或者在实体课堂教学更 加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 师角色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所以,一门成功的慕课课程离不开高水平教师及其团队的积极配合,慕课时代并不是 不需要教师,相反,教师的引领和教授是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慕课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去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还要设计教学的 互动环节和评价方式,然而单靠一名教师的力量无法完成慕课教学的这些要求,而需要依靠教师团队协作。例如:课程的主要讲师、辅助教师、学员学习反馈 服务助教等,不同角色的教师在分工上既各有侧重又密切配合。在课程运行过 程中,课程设计团队要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把传统的面授转变成共同探索与研 究,随时掌控课程教学效果并及时提供学生测试、反馈,分析学习数据,对课 程设计进行及时动态调整,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变化需求。此外,由于慕课具 有开放性、零门槛准入,如果学员缺乏指导和支持将会被迫辍学。所以,教师 要尽可能掌握网络技术背景下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及在线课程测评、研讨交流 等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传统的 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云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 学术的有效结合。

2、对授课对象的影响

一节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10~20分钟左右的时长编排为一个视频,上课周期为1~3个月,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学员们需要提前了解课程表、章节内容并进行注册。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相比,慕课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学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独立自主的高效学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学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一门慕课课程的学习开始后,教师要定期发布教学视频,播放中会有即时的测验,课后则有要求完成的作业。课中或者课下会有师生讨论互动,教师通常只回答提问率较高的、有共性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则由网络 学习社区的其他人来回答。作业的回复通常有截止日期,很多作业采用学员间相互评价的模式进行评定,学员除需要按时提交作业外,还要评价其他学员的作业,以促进学员获取更为准确的课程反馈,帮助学员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善学习方法,积累经验,扩宽视野,通过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内在归因,肯定自身学习能力,不断突破自我。此外,课程通常还设置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员们要遵守慕课的相关规定,诚信而独立地完成考试。结课后,完成课程的学员虽然不能得到该学校的任何文凭,但是可以得到某种证书。

3、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慕课背景下,教师要适应教学新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慕课设计开发上,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吸收不同 背景、专业、经历的教师,明确各自的分工,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协调配合,共 同提高慕课课程质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由于他们具备一定专业背景,因此,能够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指导者。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经历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清楚学习的整个过程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因此,在这种慕课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授知识变成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研发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掌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师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教学能力

慕课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学员的求知需要,尤其是文献检索课程,信息更新频繁,新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文检课教学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顺应其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慕课的各种手段和技术,使课堂教学向多种形式叠加教学转变,实现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向师生合作共同创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分析技术进行学习进程、效果分析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慕课教学的需要。

第四篇: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摘 要】以历史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为例,针对传统课堂低效性问题,提出应吸收“慕课”的优势和理念,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

【关键词】慕课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13-03

当前,以Coursera、Udacity、edX等为代表的“慕课”,正以其强大广泛的辐射性能、高品质的课程教学、短小精悍的视频设计、创新考核方式等特征,革新着人类文明传承方式和知识学习方式。“慕课”掀起的教育领域的革命,被认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正引领着全球教育的发展新趋势。随着“慕课”的普及,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作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的通史类课程如何适应“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或者说,这一场基于网络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会为历史学专业通史类课程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通史类课程应如何应对慕课的潮流?我们应如何吸收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弥补通史课程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通史课程的教学效率?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高校历史学专业亟须面对和回答的。本文以高校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类课程为例,探讨慕课背景下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和方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识压缩与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凸显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涵盖1840年至今的历史,有三门课程,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百年的历史中,它涵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曲折探索,也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以及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内容非常庞杂。但在当前学分制的大背景下,通史类基础课的课时不断压缩。因此,按照传统的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事件、史实为载体的传统课程讲授,无法深入挖掘中国近代史的内涵和本质。

(二)传统理论教学无法彰显近现代史的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类课程每个历史时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当前学术界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讲述的是1949年至今的历史,包括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就课本的内容而言,讲授内容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内容,勾勒了新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从教学核心而言,应该着重叙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根据课堂内容,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厌倦各种枯燥的政策、会议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历程和社会发展路径很难有深刻的认识识和思考。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即单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和历史是疏离的,学生无法真正走入这段历史,用正确的价值观、充沛的情感去感悟这段历史,使得国史的功能无法有效彰显。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另外,由于目前的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没有形成或不完善,致使学生课程实践环节收效甚微,实践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不具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课堂模式的意义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利用课题项目推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如何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对慕课浪潮下的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以时间为轴线的历史事件为载体的理论授课模式的摒弃意味着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促使学生由粗浅的知识掌握走向研究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制定新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方案,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为历史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借鉴,甚至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项目化课堂模式的构建的实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改变授课教师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很少参与课外指导的现象,上课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课内课外指导。同时也要求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故步自封,而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研究不断的反省和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互动。

三、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诚然,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属人文通识类课程。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理念革新和技术革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实现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吸收慕课的教学理念,以弥补通史课程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通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是解决这一尴尬困境的有效途径。其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以研究性学习为使命,构建研讨性课堂

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非常丰富,学术界的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教材因为篇幅的限制,编写模式强调革命高潮和阶级斗争。以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为主线,内容比较集中于政治史和革命史。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研讨性,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在抓住课题主线的同时,应以更宽广的理论视野努力把学生引向近代社会各个层面,从而激起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兴趣。

此外,还应坚持将国内外当前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引进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思考国外学术界研究问题的范式与国内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除学术研究成果外,还需要将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与当前国际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他们对整部中国现代史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

如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突破传统的胡绳、范文澜对近代史解读的模式,用现代化的视野看19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选择以及现代化过程。以此来作为解释近现代历史的框架与参照系,“政治选择”路径使学生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运用新的解释框架,来重新认识中国百年以来的历史演变。

如我们将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分为清末开明专制化时代、早期议会民主、袁世凯的强人政治、国民党权威政治、全能主义计划体制与邓小平的后全能主义型现代化发展模式这六次政治选择。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运动是由这些不同政治模式前后相继构成的。这是一个在不同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持续进行的政治社会运动,其凝聚中国人集体经验的历史选择和社会发展过程。课堂教学通过这一历史考察揭示,思考这一历史进程发展的原因,探讨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传统国家,其政治体制变迁的轨迹以及对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启示。由此而进一步考察各种内外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百年现代化政治选择,在当时解决了什么问题,又面临了什么新的矛盾或困境,为什么前一种政治选择会被后一种政治选择取代,这些政治选择在现实中的正面与负面效果又有哪些。这一系列问题一次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到新的高度。新的教学体系给学生打开了新的思路路径,有利于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引领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近代史的相关问题。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让学生能更好把握当前中国学术界在近现代史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将来的毕业论文或本科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提供思考的方向和路径。除了学术研究成果外,还应该坚持将国内外不同的各派争鸣的学术观点引进课题,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他们对整部中国近现代史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笔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使命,积极开拓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

(二)以项目为主体推动教学,强化教学实践

构建研讨性课堂,主要路径是将学生由客体转变为主体。让学生由听课的被动客体转变为自主研究的主体。因此要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史料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边学边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强化研究性授课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各种各样的问题,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和值得争论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吸收学界的各种观点,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以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中国历史。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围绕各种各种的问题,以课题项目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如中国现代史领域有许多热点和值得争论的问题,围绕如何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陈独秀的“右倾”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的作用和失误、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十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特点以及影响、抗日战争中的汉奸问题、延安整风等等各种问题,将其设计成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在指导学生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要努力吸收学界的各种观点,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以更开阔的是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中国现代史。

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以家乡的抗日战争为课题作出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课题展示。在课堂上,将抗争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内容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规定每组代表一个中国的特定势力:共产党,国民党,对日合作者和民主党派。每一组的任务就是熟读并研究本小组所代表势力的立场和政策,进行课堂演示和辩论。每一组阐释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困境解读以及未来计划,并指出对手的缺陷。实践证明,这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功,还需要重视史料教学。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课题研讨,都要重视将相关的原始史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亲历史料,尽力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曾经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事件和生活,引领他们学会在历史的表象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笔者认为,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的通史课程变为历史学专业师生共同研究的有深度思考的课堂。

(三)紧跟学术前沿,创新考核模式

受教育的个体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张试卷考核全部学生的现状如何改变,能否做些改善?这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如何创新,何以成为创新型考核项目之际,如何设置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笔者认为,创新型考核效果与评价体系建构应该是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应努力建构一种全新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即根据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洞察能力、史观和阅读兴趣进行考核,根据教学实践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核进行成绩评定,创新教学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实现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落脚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历史学专业的教学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程实习参观、课程作业、学年论文、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除了传统教学实践环节外,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有希望借助网络平台,吸收“慕课”的优势,探索新的考核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洞察力。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国史实效性特点将“口述史的研究与实践”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实践和课程考核中,探索培养学生研究分析能力的新路径。希冀改变一刀切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结合课题研讨、口述史的开展以及课程考核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全面的考核。

口述史学是一种收集、保存史料、抢救史料的方法,也是一种生动的历史教学手段、它把以往的静态历史教学变为一种动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口述史学的研究与实践纳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的考核,达到了培养考核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史学理论、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文字写作、与人交往及克服困难等一系列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当前慕课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网络教学、视频教学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当前的高等教育无法回避这波浪潮。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紧跟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才能使课堂保持时效性和前沿性。因此课程的考核模式也应该利用当前“慕课”和“微课”的特点,创新考核模式。笔者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中吸收“微课”的特点,以开放性的视角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就自己对共和国的理解做一段微视频。这次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亲身调查,通过各种形式用微视频记录下了他们对共和国史的理解。他们的作业内容涵盖非常广,形式多样、灵活,有创意、有创见。学生用自己对共和国史的感悟和最新技术手段,丰富了共和国史的内容,也使国史的呈现形式更多样化。

诚然,一种新的课堂模式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笔者认为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洞察能力、史观和阅读兴趣进行综合考核,需要根据教学实践作业、课题研讨表现和期末考核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带着项目学理论,同时在项目研讨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应用能力,能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同创新的能力,是“慕课”浪潮下高校历史学通史课程可以尝试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McAleese R.Towards a meta-language of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1975(2)

[2]Yorkey R A.Study skills course for foreigncollege students[J].TESOL,1970(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8)

【作者简介】黎 瑛(1979―),女,广西容县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近代社会史。

(责编 何田田)

第五篇: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从慕课模式的理论出发,对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慕课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慕课教学方法变革及慕课课堂教学流程。

关键词 慕课;混合教学;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13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为了突破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学体制僵化、教学模式单一等缺陷,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而慕课的出现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慕课及混合教学理论

慕课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及在线学习模式,是一种网络开放课程。而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则是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结合,即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作业完成、评价活动放在线上,重点知识的讲解、答疑等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是传统教学和慕课进行结合的产物,既发挥了慕课资源的全面性、慕课学习的自由性、线上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又结合了传统课堂的诸多优势[1]。现阶段,慕课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导致其必然无法全面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所以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也就势在必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实施方案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 慕课及混合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学资源的优劣。现阶段我国慕课教学刚刚兴起,优质的慕课教学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慕课开展的时候,对教学资源就必须通过自制和网络资源整合的方法获取,同时还要注重课程资源体系的共享。

1)自制慕课网络教学资源。自制的慕课教学资源可以是实景拍摄,也可以是幻灯片动画等多种样式。自制慕课教学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契合度,完全依据目前课程进展情况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同时自己录制慕课教学资源还要注意课程的成本和线上学习效果。既要有新颖和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重拍摄成本。

2)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再造。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慕课最大的优势。可以对其他名师的慕课资料进行编辑整合,在编辑整合时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相结合,在课时、难度等方面要提高适应性。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其课程体系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前任务设计,要结合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基础特征开展。要对记忆、理解、分析、评价和构建等不同教学目标进行要求,还要注重对学生注意力、关联分析、自信心和满意度的培养。进行课前任务设计是为了提高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衔接,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去实施在线学习。在课堂视频录制时可以增加一些问题驱动元素,如一些小的测验、问题闯关等活动。

2)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是混合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转化线上学习的知识的关键点。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难,进行个性化指导等。课堂活动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知识点和慕课作业完成回顾、题目的讨论和展示、翻转课堂的总结、教学效果的学生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而是对学习全过程的一个跟踪和评价,从知识点的掌握、创新能力、综合应用等多个角度开展评价。具体评价内容有:一是慕课评价,包括在线时长、任务完成、慕课作业、在线讨论等;二是课堂评价,包括分组任务完成评价和组内互评等;三是终结性期末成绩评价,除了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以外,还有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等方面评价。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要吸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方法,同时结合慕课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多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注重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和试题可以考虑与慕课讲授内容结合。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则是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 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对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有着不同的需求。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放在了课外,通过慕课进行学习,而课堂上则是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答疑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发生改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享有学习安排方面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权利。其教学流程如下。

1)教师准备线上资源。教师提供线上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教学作业的完成和上传、作业和课程的评价讨论等活动。教师要提前准备学习资料,可以是自己录制,也可是网络资源剪辑整合[2]。

2)学生开展线上学习。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在学习时要按照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完成课程资料中提出的问题,并且将结果在线上学习的平台中进行反馈,同时还可以对教师上传的课程资料进行评价。

3)师生线下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能够促进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线上反馈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还可以利用本节课知识点设置实用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课程完成情况不够真实 慕课的线上学习完全依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对于学习实际情况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有可能因为诚信问题而出现挂机、替学等现象。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教师的实时课堂调整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慕课的作业上传也不能保证是学生独立完成或自主完成。对于慕课的学习效果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和诚信,但是如果集中起来线上学习,又会背离慕课随时随地学习的原则。

师生关系疏远 传统课堂是通过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形式开展教学,除了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外,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实时进行互动,包括表情、眼神等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建立起一种信任、密切的关系。但是慕课因为在线上学习,课堂交流也以小组交流为主,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变少,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

缺乏优秀的课堂资源 我国慕课正处于建设阶段,缺乏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大部分线上课程依靠教师自己录制。部分学生认为慕课教材内容拖沓,又有人觉得重点没有讲透。所以在课程资源上传时,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多上传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评价体系多元且不够科学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除了期末考试外,还要结合平时课程在线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组讨论情况等。如果单一依靠期末考试,并不符合慕课的开展方式和教学目标。但是加入其他评价元素以后,因为“挂机”“替学”等行为的存在,以及小组评价的情感因素,并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语

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虽然依然存在诚信问题、评价公平性问题等问题,但是它的优势和特点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琳.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15(12):34.[2]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5):3-4.

下载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慕课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的实证研究5篇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的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多种教学方法一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和实践,但是究竟哪种教学模式最符合中国国情,在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探究(最终定稿)

    梧州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莫炎坚 【摘 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具体情况,探究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旨在指导职业教育中心教......

    《加强学科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总结doc

    《加强学科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铁锋区和平小学张伟和一、数学课例研究的目的数学课例研究的目的是为数学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载体,使研......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与某某老师3个小时短暂而富有营养的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的培训,在培训之中,我对信息时代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

    基于移动学习背景的慕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共五则)

    基于移动学习背景的“慕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将学习与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新的课程模式,移动学习运用于“慕课”教学中给“慕课”教学带......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师“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研究(定稿)

    星论文网(http:// 学方法、手段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二)在对教师培训的认识方面,97.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95.4%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大多数教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