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4: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

第一篇: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

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

摘要: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表现在作文中,同样应该具有不同的认识和流露,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进行反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关键词:真情实感 反思 生活 培养

没有阳光的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绿色的大地是凋敝的,没有情感的作文是空洞的。作文的情感就好像温暖的阳光和充满活力的绿色,如果一篇作文没有了情感犹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寄托。

刘勰指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告诉我们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我们发现孩子的作文枯燥乏味,缺少生气,空话、套话很多,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远离了人的真实情感却毫不知晓,树立了不健全的人格也浑然不知,于是他们不再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同样,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表现在作文中,同样应该具有不同的认识和流露,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进行反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文化专制,束缚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示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人们总是认为前人已经把文章写尽了,自己已是江郎才尽,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社会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长时间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个个性得不得张扬,自然也就写不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教师也常常过分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对学生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常常固定学生写作的样式,这样,习作教学便成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这样就使本该是心灵自由鲜活展示的习作,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和灵性,成了为教师而写的“应制之作”。父母更是望子成龙心切,让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了读书的机器。如此做法,他们的目光怎么能清澈,文思怎么能飞扬?

长期的专制教育,学生在写作时不是考虑我想说什么,而是思量我该说什么,我能说什么,因而也就不能无拘无束地展露心迹,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由表达的激情,久而久之,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言之无物,平庸无聊,形式呆板,无病呻吟,单调、乏味的生活,自然让习作没有了童真的闪耀,没有了丰富灵动的和声。同样,如何寻找孩子丢失的梦?让他们的作文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成为儿童生命之花蓬勃开放的沃野,是新课改引导下的作文教学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著名诗人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感情是文章的血肉。对于学生来说,要写出有情的文章,就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海洋,有新鲜的海风,有日日新升的太阳,尤其有多姿多彩的四季的变化,生活吸引着学生,感召人,鼓舞人,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新的事情。生活是发现、创造的源泉。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使儿童从中有所发现,受到启迪。这些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表现欲望,在这样的冲动下,学生便“身不由己”地投身到“自我表白”的写作之中,有感而发,有见可写,有情可表,不知不觉中变作文“恐惧”转为“享受”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地有心人。引导学生把着眼点放在现实生活上,关注身边日常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要能走出教科书,能走出单元的作文训练。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紧按生活的脉博,追赶生活的脚。其次,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人都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认真、真诚的体味,做生活的有情人,踏实、真诚的生活,才能发现,才能体味出人间最动人的真情,体味出亲情,体味出挫折的滋味,体味出孤独,体味出风云雨雪,举手投足的情谊来,才能感悟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生活,才能明白生活的价值、意义,才能知真爱恤深情,知丑恶明真善美。感情丰富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爱幻想,富有同情心,情绪不稳定,一部卡通影视剧可让他们如痴如醉,一个童话故事可让他们黯然失神„„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社会这部“无字书”,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鱼虫,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有了对人生的感悟,有了自己心灵独特的体验历程这样才能对生活中的真假美丑有敏锐的感觉和反映,才能够丰富的体验,感悟到一切美好的东西,人间真情,这样表现在作文中,我们才能看到无遮无拦的,颗颗纯真鲜活率真的心灵。

第三、处处留心、融入生活

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等分类记录下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记中学生可以不受作文题目的限制,天南海北地写自己想写的事。

学生的生活不只是在校园和家庭中生活着,他们也会走出家庭和校园,融入社会生活中。学校还会带领学生搞“学雷锋义卖活动”、少年军校体验活动、六一游园活动、假日小队活动、植树节植树、清明节扫墓等活动,这些活动趣味横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然后写成作文。由于他们以自己喜欢的生命活动作为作文素材,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倾泻的情感、开放的思想、大胆的表达,使文章妙趣横生,这样的作文不就是展示学生生命活动的最好体现吗?

总之,我笔写我心,才是情感的迸发,用真情抒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一篇篇有血有肉的作文,而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在书本上跳跃。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民教育,2008,5

第二篇:如何指导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指导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写的生动感人,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有感情则情真,情真则文真,文真则感人至深。

但在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来发现学生作文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无话可说。不少的同学一动笔作文就感到为难,真是:“老师一命题,学生抓头发。肚里空荡荡,怎会做文章?”于是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写出的文章空洞乏味,面目可憎。拒读者于门外。教师批阅这样的作文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头疼。

第二,有话不敢说。本来,文章应是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以传情。但由于教师常常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的作文,缺乏换位思考,在指导作文时对于主题、选材、结构等方面往往规定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从而导致学生面对文题无话可说,心中有不少真话又因为不合文题要求而不便说,不敢说。第三,缺乏新意。学生一写助人为乐,总是“推车”、“让座”;一叙事,总是学雷锋做好事;一写景,总是春花、秋月,美不胜收。材料老而又老,结构似曾相识,主题尽人皆知,干巴巴像个“瘪三”,没有一点新意。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从作文刊物上,把别人的文章稍作改动,抄下来权当自己的作文。以上列举的几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真情”,没有“实感”。我有几位在学校期间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初中毕业走向打工岗位之后,他们给我的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不论是叙述、说明,抑或是抒情、议论都很生动,很感人。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写出了真情实感。怎样引导初中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

一、让学生多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首先是充分利用教材。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取材,尤其是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比如,同样是写母亲,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选取的是母亲除了煮饭,还要种田,喂猪,养蚕,把“原本连地主看也不看的饭食,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还自己纺棉织布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而林莉的《小巷深处》的选取则是母亲为了女儿,瞎着眼,在“毒辣的阳光”下卖冰棍,把皮肤晒成了“古铜似的颜色”,当女儿嫌她丢人时她选择请别人给女儿送钱送好吃的而自己躲在暗处。让学生明白,写母亲不一定非得是在你生病的时候背自己上医院,不同的母亲她们所做的事是不一样的。其次,老师还可以选一些课外的美文,特别是同龄人的作文,不光是深情并茂地念给他们听,还要举一反三,教他们学习别人表现某个主题用的是什么材料,这些类似的材料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如果有,会不会跟别人用的一模一样?别人用的是这个材料,我们则可以用另外的材料。我有个学生叫余青玲,她喜欢上作文课,我每次给她批的作文她都会认真去看并喜欢捉摸。有一次,我在《作文通讯》上看到一篇作文叫《瘦的烦恼》,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就念给他们听。这个孩子很有感触,她对我说:“我以为只有我们这些胖子才有烦恼,结果瘦也有烦恼。”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问他:“同样是烦恼,你跟他的烦恼一样吗?”她说:“肯定不

一样啥!”我趁机鼓动她:“那你为什么不写一篇《胖的烦恼》呢?”我看见她非常兴奋,经过几番修改,果然写了一篇《我胖,因此我苦恼》的作文,非常成功,绝对让许多胖孩子有同感,以后她的作文就顺了,绝对的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成为一个有心人

真情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几乎永远是几点一线,缺乏色彩。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的写作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前两年,我校大门口有位一条腿的爷爷把接送孙子上下学当成他的事业来做;患癫痫的小丽同学发病,老师又扛又抱,又是买水又为她打扇……,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非要瞎编,编的结果是千篇一律。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讲师生都看得见,学生却没感觉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其实,观察生活不需刻意,关键得有心,让他们在写作文需要材料时主动在记忆中去搜索。

为了尽量让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看电影、试演课本剧等,每次活动下来,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下来。现在的老师责任很大,尤其是安全压力,我们只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要写《春天》的作文了,老师只能拿几根刚发芽的树枝到教室,让孩子们看,对他们说:“同学们,看见没有,春天已经来了。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枝条,写一篇歌颂春天的作文吧。”学生会写得怎样,结果可想而知。春暖花开,老师应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这是让学生观察生活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我还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动画片、大风车、新闻等电视节目,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社会多了解一些。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八股文”。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呢?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一段长长的路,我让学生把自己在路上所见所闻和周围的变化,写成随笔,学生有的写路边又新设臵了垃圾筒;有的写路边的村民新修了许多小洋楼,学校操场上还设臵了篮球场;有的写农村人也买电冰箱、空调了;有的写春天来了,路边的小树吐出了嫩芽,挺直了腰杆……刚开始是有意识的要求,渐渐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肯定会有真情实感。

三、让学生学会筛选材料

生活中的事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我们不能都把它拿到作文里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筛选使用。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写作文之前先说。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让学生说符合这个主题的可以用哪些材料,几个学生可以说出几个材料。第三步,让学生大家来选哪些材料可以采用。比如,有一次的作文,要表现母亲节约的主题,让学生说出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主题,有的说我母亲穿我不穿的校服,有的说母亲把洗菜的水存起来冲厕所,有的说我母亲衣服不烂不会买新的,……材料多得用不完,学生自然会想自己的母亲是如何节约的,事例不尽相同。但有个学生说:“我母亲一天只吃两顿饭。”同学们哄堂大笑,说:“这不是节约,是自残。”学生已经学会了筛选材料了。

四、让学生学会把“新八股文”改得有真情实感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作文有好有坏,老师可选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大家来提意见,大家说怎样修改,让不会作文的同学受点启发或刺激。我有时在评讲作文时,专门找一篇特别“八股”的作文,或干脆加工成“新八股”作文,然后读给学生听。“……,我的妈妈十分爱我,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背着我就往医院跑,豆大的汗珠……”,我刚念到这里,就有学生开始说了:“好假哦。”学生的思路按我预设的程序在走,我暗自高兴,马上放下作文本,问:“假吗?”几乎全体同学都拉长声音回答:“嗯——”我看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又问:“怎么假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又是上医院。”有的说:“如果是冬天也有豆大的汗珠吗?”有的说:“后面肯定还会写我看妈妈的头发里已有了白发。”“……”其实,这是我故意加工的“新八股文”。学生开始反感这样的作文了,这是好事。于是,我问大家:“有谁生病让妈妈照顾过的?”举手的人一大片,我让他们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有的说:“我小时候输液又哭又闹,妈妈抱着我,爸爸举着输液瓶在医院的坝子里逛了两个小时。”有的说:“我输液时,护士老扎不准血管,我哭多久我妈妈就会哭多久。”有个学生说得很感人:“我生病在乡卫生院住院,身上睡痛了,想斜靠一下,枕头又矮,床又摇不起来,棉被又只有一床,结果妈妈弓着背让我靠着,我觉得很舒服很快就瞅着了,一睡就是小半天,等我醒了,妈妈的背都直不起来了。”同学们听完都默不作声,显然是被感动了。我最后总结:“同学们,是不是写妈妈照顾生病的我一定要写成先前那篇作文那样?”回答是否定的。然后,叫同学们来给这篇作文提修改方案,学生提了很多建议都是可取的,我相信学生对于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有了真切的体会。

老师还可以找一篇次好的,精心修改后作范文念给大家听,让他们了解这样的作文怎样写。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它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有倾吐的需要”。

第三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与对策

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与对策 陈集镇矿区小学

陈建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也特别重视作文教学,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小学生作文虚假的现象十分严重:东拼西凑,语言枯涩,毫无个性,千篇一律,众口同腔,无中生有、照搬照抄、空洞无物、套话连篇、言过其实、虚情假意,很难见到充满真情实感的学生习作。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作文虚假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生活素材匮乏,校园生活单调乏味。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必须有材料可写。小学生大多求学欲望差,阅读面窄,每到作文之时,两脑空空,感觉“无米下锅”。因为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所以不懂得朴素、平淡、琐细的生活也有很多“意义”和写作的价值在里面,以平凡的小事为素材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现在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 学校文体活动少,有些学校音、体、美等课形同虚设,被语、数、外老师大量占用,学生日常生活单调,生活感受贫乏,就导致库存不足,素材贫乏,写作时不得不东拼西凑,甚至照搬照抄,何来真情实感!

二是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为考试而写作。考试是个指挥棒,所以作文考试的标准比教学大纲中作文教学的标准对师生更有指挥作用。有的教师深知所教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于是往往考前猜作文题,读范文,讲范文,甚至要求学生背范文,引导学生抄袭或套写他人的作文,帮助学生改编或虚构情节,用什么话写出的作文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把得高分做为写作的唯一目标,学生很难在写作中体验愉悦和成功,学生视作文为烦事、苦事,如何去抒发真情呢!

三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是过分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得像一篇文章就行,尽管也有立意的要求,却不是学生自主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分析思考出来的自己的见 解,而是拘泥于特定的思维模式。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干脆主张“公式作文”,将作文教学等同于数学中枯燥的公式去生搬硬套,禁锢于圈圈框框之中的文字,思想内容被抛掷一边,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写作缺乏动力和激情,造假就在所难免。

要克服小学生作文虚假现象,改变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生活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真切地感悟生活,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乐于说真话抒真情,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文学即人学,作文犹如做人,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其实也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陶行知先生说:“前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文章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华丽的辞藻固然能吸引目光,但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是文中的真情实感。满纸假话、大话、空话的文章只会让人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写自己的经历、见闻,体验或见解,让真情在文中流淌,让激情在文中闪光,让个性在文中展现。

然后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要真实写作,就要有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学生作文,最头疼的就是“没啥写”,要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的有目的的感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人类获取写作材料的主渠道,在整个写作流程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它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基础,体验生活的媒介,获取材料的源泉。没有观察,没有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对生活缺乏热情,对社会缺乏关注与思考,脑袋空空,怎么可能文思泉涌?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司空见惯,便会觉得生活平淡无味。其实,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同学们对生活感受的储备达到了一定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不吐不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就能使我们的内心与大千世界相通,从而使生活成为我们抒写真情的源头活水。

其次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但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叶圣陶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

总之,充满真情实感的写作必须负载真实信息和感情,必须有真实的信息和感情的流露。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有作为而写作。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体验情感,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加强,他们写出的文章就一定富有真情实感。

第四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对策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对策

象州马坪丰收小学:郑汉萍

享受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力,教师也不例外。对于老师们来说,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老师们踏踏实实生活、健健康康工作、稳稳当当发展。学校应该更关心我们的教师,尽量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让老师感觉辛勤付出有个“奔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量给老师“松绑”,让一线教师少一些评比、检查和无聊的会议,不要成天忙着造假各种评比材料,根本无暇专心做教学研究。学生家长多给老师一些理解,其实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要为一日三餐衣食温饱而奔波。

但很多调查表明,八成的老师感觉不幸福。教师的责任和压力在不断增加,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大的变革,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化,产生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专业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引起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无成就感

很多调查表明,教师这一种职业是没有成就感的职业。学生学得好是人家的孩子聪明,学不好是教师无能。很多学生毕业后不会再和教师联系。职业教育的普及,入学门槛降低,导致生源质量下滑。文化基础差、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特别是班主任,除此之外还要纠正学生如吸烟、喝酒、泡网吧、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成了“保姆”、“消防队员”,思想精神状态高度紧张,时刻处在应激状态。但即使这样,教师的付出还往往得不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师生之间时有对立情绪。教师感到心力憔悴,毫无成就感可言。

二、超负荷的工作量

各种形式的检查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如今,教师职业安全感受到严重冲击,教师要能在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就得不断地学习、深造、提升。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教师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此起彼伏。另外,随着社会发展与就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平行班少,同时受生源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学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常会出现某些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教学任务,造成教师教学任务不稳定,工作量大。职业压力凸现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过度,久而久之,职业倦怠心理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社会期望过高

教师也食人间烟火,但教师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师不得不力求完美。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声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已逐渐被打破,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代名词,师道尊严受到严重挑战,职业神圣感降低。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日新月异,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跟不上时代需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渐渐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加之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内容单一,生活圈子狭小,使教师失去生活的新鲜感,久而久之,职业倦怠感就会油然而生。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在教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因此,要提高教师对幸福的认识,提升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教师的幸福感。那么如何调适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改善人格素质,提高教师幸福感受力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中职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受力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通过心理教育提升教师积极人格心理。重视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再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趣味活动、团体比赛、拓展运动等,培养教师有积极的人格心理。

2、多途径提高师德素养。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中职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幸福,就要有超越于常人的师德素质,能感受到常人不能理解的幸福。首先要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向老师传达同行领导对我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赞誉,使教师觉得职业教育是有前途的;其次,通过亲情化教育、教师联系寝室制度、用身边的榜样教育教师、师生共同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使教师改变不准确的学生观,让教师觉得我们的学生很可爱,他们只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有心理障碍或不良习惯,大多数学生的本质是好的,让教师对学生有大爱。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对学生的包容能力和发现能力,包容他们的明显“问题”,发现他们的细微优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疲惫的忙碌中找到乐趣,从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幸福。最后,学校组织教师读书,通过读书既可以让教师不浮躁,遇事冷静,还能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引导教师不把学生看成是管理对象,而是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来帮助、转化学生,在转化学生不良习惯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细微变化中得到成就感、幸福感。

(二)改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工作自豪感。

由物质条件而得的幸福虽然是一种俗福,但这是教师由此引向更高层次幸福体验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奢谈精神上的幸福也是不客观、不现实的。因此,学校要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努力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如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温馨宜人的办公环境,以及适当用于释放压力、舒缓心灵的休闲娱乐环境等,建立教师活动室、教师休闲阅览室,使教师首先觉得到学校工作是种享受,我校不比其他学校差,让教师从感官上觉得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进而爱上工作,再而爱上职业教育事业本身。此外,物质条件的重要一条是保障教师的收入,使教师的年收入得到不断地增长,不比其他同类学校差,以增强物质生活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学校再通过设立积极、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之体现出每一位教师的劳动价值。

(三)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氛围。

不良的学校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大敌。教师生活在校园中,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方面。首先可以通过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道德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开口喊老师好,使校园更加文明和谐。其次还要通过校长信箱、学校群、教代会等形式全方位接受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再次是建立互助共进的教师文化。通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在参加各类教师比武竞赛中,倡导教师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教师关系,引导教师正面、积极地开展竞争,同时更要引导教师在竞争中合作,得到共同提高,并在合作中缓解压力,让教师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工作,愉悦地生活。

(四)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成功能力。

教师职业是一个不断更新提高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事业成就的高度和幸福感的强度。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有效的支持,只有在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师才会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才会取得成功和采摘到幸福的果实。要为教师构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在教师的心理需要层次中,成就感、被学生和同行看重是最重要的追求。因此,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才能的发挥创设多样化的平台,如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技能比赛、主题班会展示和课件制作比赛等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只要自己努力肯定有展示的机会;还有通过教师论坛、写博客、经验介绍等活动,使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极大地调动,智慧和才情能得到极大地释放。每次参赛出成绩和登台亮相,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幸福的感动。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我们小学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成就感幸福感,学校教育教学成效就会凸现。当然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消除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特别是在今后绩效工资条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公开的绩效评价机制是这项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作文中如何审题

作文中如何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一、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如《上学路上》、《我的爸爸》、《集市见闻》„„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助人为乐的x x 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二、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三、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四、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五、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六、审清题目哟安全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总之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

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主要是指研究和领会题旨,确立主题的能力。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因此,怎样训练好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主旋律和首要环节。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判定体裁。命题作文给定题目后,我们就要根据作文题目中所含有关字词来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种文体。如题目中含有谈、评、议、驳斥、启示、有感、想到的等字词,可确定要写的文章体裁应是议论文;如含有记、忆等字或题目直接体现记叙要素的,则是记叙文;而直接以事物名称为题目的大半是说明文,如《我们的学校》、《碗》等等。

2、分析题目。即通过对题目结构,尤其是对题目中关键字词即“题眼”的分析,来确定作文的内容、范畴而立意。如《记寒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文题中“记„„事”这个动宾结构既表示文体(记),又表示内容(事),而“寒假中”是时间范畴,“一件”是数量范围,“有意义的”则是关于所记事件性质的特定要求,即“题眼”。文章的中心就要从“有意

义的”中引伸出来,这便是“立意”了。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如《第一次××》、《××赞》等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得多,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三、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较大的区别,关键在于这里多出了材料,审题立意必须依据所给材料进行。

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中心升华法。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时,不论所给的材料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还是寓言、漫画等,均应先读懂材料,然后在正确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再根据材料的中心提炼、升华。如《画蛋》的材料中心是:达·芬奇成长是因为他在名师教导下打下坚实基础和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结果,为此,就可依据这个中心提炼升华出名师出高徒、天才出于勤奋、勤奋出成果等方面的立意。

综上所述,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记叙文审题“三要”

小学生写记人、叙事文章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文不切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和正确的审题方法。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审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帮助学生审清题目是要求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人必记事,记事必写人。写人尽管必记事,但叙述的重点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语文、行为等,来刻划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写事尽管必写人,但写人是为写事服务的,叙述的重点不在表现人物的语文行动,刻划人物的性格上,而是通过事件因果过程生动具体的叙述来表现主题。

何谓写人,何谓记事,小学生往往分不清楚,因此必须首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反上面这些简单的分辨标准教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题目,判断文章应该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一般来说,我们给小学生命的作文题都有明显的,利于学生审题的文字标志。审题时应该提示学生注意。例如,《我们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妈妈》、《助人为乐的红领巾》等文题中有“老师”、“妈妈”、“红领巾”表示人物信号标志的中心词,因此这类文章是写人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放学路上的奇遇》《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难忘的星期天》等文章中有表示事件、场所、时间信号标志的中心词,因此这类文章一般是词的。学生掌握了这些,就会避免由于审题不清,写人写事发生错位的现象。

二是帮助学生审清题目规定的题材范围。题材除了受思想内容制约以外,还要受人称、时间、场所和人物、事件数量的限制如《我的妈妈》、《我的辅导员》等题目受叙事述人称的限制,只能用第一人称来写,用别的人称就不合要求;《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的同桌》、《一件小事》、《假日新事二则》等题目受人物、事件数量的限制;《难忘的时刻》、《电影放映之前》等题目受时间的限制:《放学路上的奇遇》、《赛场见闻》等题目受场所的限制。在审题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弄清题目中规定的题材范围。这样才不会在取材范围上偏离题目。

三要帮助学生审清题目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小学阶段命题作文题目一般对主题思想也作了规定和提示,审题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分、辩别、推敲,找出“题眼”。题眼总是在中心词的修饰成份里,去掉表示人称、场所、时间、数量等修饰成分外,剩下的就是“题眼”如《假日趣事》的“题眼”就是“趣”;《一件小事》的“题眼”就是“小”。题眼找出来了,要认真辨别它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依据它去立意、取材。如《一件小事》的题眼“小”字,要启发学生理解事件虽小,但它的意义是大的。通过一件小事的叙述来反映一个崇高的品质,反映一种社会风貌,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小事”才算切题,才能启发人、教育人。有些文题看不出题眼,如《我的爸爸》、《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等等,这类文章的主题思想可

以引导学生自己来确定,但必须鲜明、健康。找到并抓住了题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才不会离题,才会生动感人。

帮助学生审题是老师工作的一个方面。另外,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大纲、教材的要求,拟重庆市题时应该尽量避免太含蓄,杜绝不切实际地将小学阶段记叙文题目论文化、诗歌化、散文化。文题中记人记事种类、题材范围题眼等内涵宜直露为好。到了小学高年级,文题的内涵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缩小。逐步提高要求,有步骤地培养小学生审题和自己确定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下载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缺失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中病句[定稿]

    我一个平凡的我,要改变的我,戴着一副似大学生的我。 有些圆的下巴,却长着一双大眼,里头荡着水银。 我自己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女生。 我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朋友是寒冷的晚上为我盖上......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与对策(最终五篇)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会计行业内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却普遍不高,各种违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本文着重对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和症结所......

    作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作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李明2015.4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但适当的联想与想象也十分必要,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那么在作文中怎......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授课内容: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 课 型:作文活动课 教学目的: 1、由某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作文中运用恰当......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

    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对策

    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对策 摘 要:廉政文化与政治、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只有廉政文化做好,做强,根据自身的国情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点,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廉政环......

    浅析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对策

    浅析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对策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而诚信是信用经济的基石,诚信市场秩序的建立必须摒弃信用缺失。诚信是生产力,诚信更是效益。只有以整个社会尤其是市场经营......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中国会计学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会计诚信缺失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较突出的问题,给国家、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