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4:2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第一篇: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我与新课改——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历史组

于琳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主要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目,着重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和实例演练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主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感,努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关键词:历史

现实

讨论

情景再现

实例演练

高中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本文将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主要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最新教育改革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能迅速做出反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挑战。确立注重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利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谈古论今,由今及古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这种现实感和时代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现实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世。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并不是关于过去的“死的历史”,而是“活的历史”,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强调史学的社会认知功能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史实,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创造一种历时性、现实感,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怀,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的思考与关注,让枯燥的历史知识走进现实社会的主题,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历史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并努力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感呢?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加工,筛出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思考是否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节课的现实关怀感都那么强,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去揣摩。例如,我在《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讲到甲午中日战争对远东局势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引申到我们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或者也可放到抗日战

争之后讨论)之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积极踊跃地回答,有的答案让我感到非常惊诧。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开战,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我能够理解他们,因为国人的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感。对同学们来说,他们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骨子里还保留着那股冲动。收集了同学们的答案后,我进行总结,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包括后面我们即将学习的抗日战争,我们不会忘记这段侵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铭记历史是为了什么?历史又是什么?一种民族记忆,它既需要寻因意识,更需要寻根意识。我们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人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所以对本民族历史的无知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然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尤其我们青年人,决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的报复,更重要的是从这段血腥的历史中受到震撼,如何维护今天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往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造和谐的大家园。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与现实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展开讨论的教学方式,既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使课程主题得以升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这一课也和《祖国统一大业》相关联,因为都涉及到台湾问题。所以在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之一割“三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时,我简单提及了台湾问题,为以后讲《祖国统一大业》一课埋下了伏笔。《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至今仍未回归。很多诗人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最著名,也是同学们极为熟悉的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乡愁》。请同学们回想这首诗的内容„„之后,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几乎全班同学齐声背诵《乡愁》一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那么,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我以《乡愁》调动同学们的兴趣,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请他们思考当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一国两制的方针,有的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的说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还有的说台独势力的威胁等等。我之前没有想到他们会回答得这么全面,但教学结果说明,同学们还是非常关注现实问题的,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政。课后,他们还问了很多当今国际局势的问题,包括美国大选、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美国经济危机等等。有些问题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迫切希望我能够多给他们讲讲。他们的求知欲如此之强,让我颇为感动。因此,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现实关怀感,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锻炼他们的发散性、辐合性等多种思维方式。并且学生由于经历和知识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往往对现实和历史问题的解决都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求异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要充分。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境的创设(或是背景材料的展现)——自由讨论——表达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自由讨论时间,环环相扣,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激烈的争辩,引发精彩的奇思妙想。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生整体和个体的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问题引起的反响有预见性。对于有些议题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议题呈现后应让学生阅读有关的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方可避免无序状态的出现,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法,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怀感。在讲述三省六部制度时,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期发展和完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隋唐时期,在尚书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措施,三省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知识点讲述完毕后,我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模拟三省会议,各围绕一个紧迫问题(如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特别是美国对台出售了60多亿美元的先进武器和军舰)展开讨论,争执不休,然后再模拟三省会议的召开,体现出为提高效率,设立政事堂的必要性。在讲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目时,情景再现法尤为必要,因为这段史实,距离我们现在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再现当时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使略显枯燥的史实变得生动。同时,联系实际,我们现实生活中,政治决策的作出与古代有很多相似之处(都经历了提出决策——审议——执行三个阶段),学生可以以古论今,打通古今历史的脉络,形成“大历史”的观念,而不只是某一朝代、某一地域的历史,从而拓展他们的史学视野。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练法(即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主题相关的习题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此,以《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为例。讲述此目时,先通过设问传达基本的史实,如雅典民主政治运作过程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这个机构负责审议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它很类似我们中国的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两者有什么不同?(前者是全体公民参加,是直接民主;后者是派选代表参加,是间接民主。两者不同是由时代和国情不同决定的。)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我采取了呈现式教学的方式,将清晰的结构图用明了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学生接受理解这部分知识。重要的是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了古今中外对比的方式,将雅典的政治生活同现实政治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略显枯燥的理论知识。最后,在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总结时,可以通过练习温故知新,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引发更多的思考。下列各图分别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哪些权力?这些权力哪些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

A.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投票。(选举权)

B.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决策权)C.美国国会议员聆听政府报告。(知情权)D.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讨论。(发言权)

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调节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身边的人和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教师天天面对过去,但历史教学却十分忌讳古板。惟有求新、求活,“乐从史出,乐在史中”,历史教学方才会浮现无穷生气,给学生以愉悦和启迪。同时,历史知识也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现

实。将单纯枯燥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相联系,通过讨论、情景再现和实例演练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现实关怀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安危的关注,这样,过去的历史不仅在课堂上重演,也渗透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向他们传达了“学史致用”的思想。

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对现实主题进行各种各样的质疑,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去发现、提出和解决各种问题。而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是探究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必须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把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巧妙地联系起来,把新颖的现实主题转化为各式各样的历史问题情境,探究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另外,还可以就某一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现实主题,让学生去追根溯源,把现实主题作为一个探究式项目去研究,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本知识,又学会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因此,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教学实践将会由可行变成必要,更具现实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刘旭:《新课程这样评》,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朱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艺术作品与历史教学

艺术作品与历史教学

“历史”是一幅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其突兀的山峰告诉今人他存在的痕迹,但其身藏雾中的朦胧美令人回味。历史的真实与朦胧成为无数文人骚客作诗吟词、以古讽今、抒发情感的灵感来源,是画家寄情于景的人生体味,也是时尚明星演绎的悲欢离合、壮志未酬的情景剧。通过种种艺术作品的欣赏、解读,即可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补充大量教材中所没有的历史知识,又可使学生明白历史与艺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一、古诗词与历史教学

中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有以景寓情的情感诗,有借古讽今的情怀诗,还有反映历史史实的“史诗”,这无疑给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史学家巧妙地利用了诗词这座宝库,以诗词证史,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新空间。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便是倡导诗文证史的力作。若将古诗词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即可丰富课堂内容,又可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这首诗把爱情和桑树联系起来,反映了蚕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凸现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景象。张籍的《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抵,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马祖常:《河湟书事》:“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两首诗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熙来攘往,与西亚诸国友好往来,进行丝绸贸易的情景。著名儒士钱宰的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透漏出在朝为官的辛劳和无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凄楚、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将沛然莫御的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跌衬出作者的囚居异邦之愁、故国之思,让学生深刻理解亡国之君的落寞踌躇。

此外,古代诗词讲求押韵、注重格律、情感表达充沛、强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历史教学中穿插诗词可使学生在解读历史韵味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

二、古书画与历史教学

在灿若繁星的艺术作品中,书画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三宋”(宋克、宋遂、宋广)书法风姿娴美,笔画瘦劲;“吴门”(沈周、文徴明、唐寅、仇英)画作或雄逸沉厚、刚健有机,或精描细染、细腻恬静,风格迥异,誉满吴中;“白阳青藤”(陈道复、徐渭)的花鸟写意,淡彩水墨交融,将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新的高度;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至明代,已呈现画派纷呈、名家辈出的精彩局面,“院体”和“浙派”追求雍容华丽、雄劲阳刚,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到了清代,扬州一带的书画家风格独异,其中以罗聘、金农、郑板桥等八人为代表,被统称为“扬州八怪”,他们发展了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的技巧和意境,在思想上有重大的突破,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画派的纷呈、画作的镏金,都深深根源于历史的实在。如: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或辞职,因此他们以寄情笔墨描写梅、兰、竹、松、石,表现其清高、孤傲、脱俗的气质,并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赋予作品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借以反映人民的疾苦、官场的腐败、自身的失意。如:郑燮在潍县任县令时,给巡抚画了一幅竹子,题句曰:“斋衙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该画该诗反映出了郑燮关心民间疾苦的历史事实。若将古代书画的鉴赏引介到课堂教学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清代康乾盛世掩盖下的社会现实的了解,还可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艺术怪杰是现实社会的“杰作”。

清代画院超迈前代,出现了大量描绘当朝时事的叙事性绘画。这些作品以当时的历史为题材,成为文字历史之外又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如:乾隆命画家将其南巡盛举绘制成图——《乾隆南巡图》,堪称清代叙事画中的鸿篇巨制。《乾隆南巡图》描绘了乾隆南巡的行踪,同时也直观展现了南巡队伍的庞大以及出行的奢华。若将该画展示给学生,比用文字来详细阐述乾隆南巡的盛况以及南巡的利弊得失更直观、更形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无字之画”比“有字之书”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教材讲,商业发展到宋朝已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商品种类繁多,贸易频繁,但究竟繁荣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何谓空前繁荣,学生没有具体的概念,若老师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画,以画解史,从画中的场面、景象引出宋朝商业的繁荣,可能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古书画即可为“证史”、“解史”所用,也可由史入画,让学生依据史实,自选画法以画绘史,培养学生对史的感悟和对画的情趣。

三、影视与历史教学

历史具有不可再现性,我们只能回顾历史、解读历史,这便是历史教学的困难所在,但好在有大量影视作品的问世,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但对影视作品的选择必须遵循贴近历史史实的原则,以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尊重历史真实,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落实知识教育、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美国历史时,可以将分散在各个章节的内容综合起来一块讲,但要这样平铺直叙,显然学生没有兴趣,因此必须设置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从发现、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这段历史的学习重点就在于找取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一般而言,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因此,我选了《国家宝藏2》这部影片,从影片中林肯被刺的场面入手,由此引出林肯被刺的历史真相、原因,从而导出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的成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学生在一个个探究问题中穿越美国的历史。

通过影视作品的课堂引入,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还加以模仿运用到平时的课堂展示中。如: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外大势这一课题,几个同学自发组织、排练表演了精彩的课本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赵本山、宋丹丹的经典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也成为学生模仿的素材,如:我们在学习必修2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有两个同学借鉴小品中的话并结合事实加以修改,以“改革春风吹满地,深圳人民真争气;西藏那嘠嗒挺闹心,奥运圣火没停递”将深圳的发展变化一语点破,并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情况及藏独分子的猖狂行为,淋漓再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迅速崛起的盛貌,将历史与现时有机的结合,丰富了历史课堂的内容,达到了“以史为鉴”、借史知今的目的。

总之,历史课堂应是丰富多彩的,多彩的课堂体现在多彩的活动、多彩的艺术载体中,我们可借鉴诗词、书画、影视来丰富历史的音容笑貌,也可让历史浸润于各种艺术形式中,追求历史教学的另一种境界。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

摘要:历史图片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直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的有效策略,进而归纳出优秀的教学经验,以期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水平。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图片

前言:在历史教学中,左图右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图片起到了非常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图片,通过相应练习题的设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迁移[1]。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帮助学生对历史获得可观认识,进而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水平的提高。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所采用的历史图片,多为历史人物头像、历史场景照片、地理环境图、疆域地图等,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图片的使用进行了重点强调,在历史教科书的应用范围以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同时,在现代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甚至增添了一些由近现代作者所画的历史场景想象漫画以及讽刺漫画,在这些特殊性质的图片的使用中,必须要做好辨别工作,要谨慎使用。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应用方式:

(1)用于课堂导入,采用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历史图片展开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助于课堂的顺利展开;

(2)用于解释知识点,在历史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采用历史图片可以帮助教师讲授知识点,同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

(3)用于学生考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整齐划一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标中,提出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评价环节,通过围绕历史图片来进行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给出一段史实描述,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完成一幅历史场景图。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以及个性特征,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的优势

历史图片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直观性教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历史图片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征,表现方式也比较多样化,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课堂活跃性。在心理学中,教学活动能够调动感官器官的参与,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历史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图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记住和理解知识,对于新航路开辟来说,一个地图,上面有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地图,这样学生从中就能搞清从欧到亚的航线,还有了解到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种分布的范围带来哪些变化等。学生通过看图片来记比去背要强多了,实现了有效的形象记忆。

(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运用图表等展开教学,能够总结出历史的内在逻辑性,进而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组织能力,有助于文字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表格,进而帮助学生获得历史逻辑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在分析图片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图片中蕴含的艺术美、社会美等。历史图片是高效的,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让学生在看图的同时更容易掌握历史,通常应该结合历史事件,区域位置和统计图表,时间对比图,合理的运用图片更具有说服力,增加学生的现场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一个图片匹配一个精彩的历史小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获得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能够有效融合历史知识,通过看图分析等形式将历史知识串到图画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2]。在练习中,通过运用简洁文字以及趣味图片,有效结合历史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获得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

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的有效策略

历史图片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直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紧扣历史教科书,遵循科学性原则

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材具有多种版本,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新课标比之前的教学大纲更具有灵活性,对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教学自由,教师能够依照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展开教学[3]。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优势,不断搜集并补充生动形象的图片等资料,应该在搜集图片时,注意必须要具有科学性,能够解读教学重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图片选取应该适当,必须要符合教师的教学设计

历史教材是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核心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出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适当选择图片。

(三)结合教学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层次上也会有所不同,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个性特征。教师应该在补充材料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要适宜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合适的图片。

(四)提高图片的真实性,使用应慎重

在历史图片的选择中,必须要确保图片的真实性[4]。图片必须要保证属于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图片鉴别能力,充分考虑图片的科学性以及真实性,提高历史图片的应用质量。

结束语: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历史图片,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图片应用能力,探索历史图片的有效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车双艳,史风春.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09):109-113.[2]党会先.历史图片与高中历史教学关系解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2(03):104-107.[3]杨晓云.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02):236-237.[4]杨碧琼.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起到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01):128-129.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

浅谈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初中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高中历史课标尚未正式出台,这不等于说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等闲视之,何况大纲和教材已有了较大改动,至少在理念与方法上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教 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讲不好,学生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反而形成错误概念,甚至 产生不满心理,更为严重的是影响民族感情。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讲述这些问题?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 践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要实事求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 历史非常悠久,例如,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族等,在汉族形成的同时就出现了。今天满族的祖先西周的肃慎,蒙古族的祖先商代的东胡,曾经十分强盛,并且建立过政权。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族十分强盛,隔着长城 与秦汉帝国对峙。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则更多,而且不少国家还进入到中原地区。宋朝时,契 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夏,就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管辖的范围更广,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满族建立的清朝,疆 域广大,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由于各民族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过程中,作出了 重大的贡献。在我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民族,就是一直受到华夏族歧视的犬戎族,在 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商鞅变法,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任务,推动了我 国历史的向前发展。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逐步强盛起来,促进 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到后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 朝,不但入主了中原,而且统一了全国。我国今天的行省制度就是从元朝开始的,我国今天的版图,基本上是 清朝前期确定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下载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怎样落实德育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怎样落实德育 内容摘要:本文简单地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过程如何落实德育展开论述。关键字: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专题

    论文评选: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姓 名: 胡 俊 婷 地 址:山西省洪洞县第二中学历史组 联 系 电 话:*** 邮 箱:hujunting1973@sohu.com 1 高中历史教学中......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湖南省湘西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提起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不少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书太难教了,讲了那么多,做了不少题,可最后拿到试卷......

    作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几个策略(精选五篇)

    作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几个策略 在作文的专题研讨中,总有人问:现实作文教学有什么问题?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哪些?这是一个复杂问题。不是一个人一篇文,或简单应答......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析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 要】将单纯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向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信息......

    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五篇)

    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好历史知兴替","以史为鉴明古今",学好历史非常重要。因而历史课的教学要采取好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和老师共同完......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和做法[定稿]

    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和做法 内容提要: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

    拆迁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城市拆迁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文章来源:本站作者:杨念平编辑:本站发布日期:2012-3-9新拆迁条例已经实施多时,但依据旧拆迁条例进行的拆迁项目仍然占据半壁江山,激烈的拆迁矛盾仍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