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低段数学的体验式教学四步曲
浅谈低段数学的体验式教学四步曲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我校的课改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体验式教学的四步,即唤醒体验——自主体验——合作体验——拓展体验。我们教研组在学校教科室,教导处的带领下,也积极的参与到研究中。现将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步:唤醒体验,感知数学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将唤醒体验分为提前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和传统的开课两种方式。
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唤醒体验。比如,我们在一年级的暑假就布置作业,让孩子背口诀。我们不要求孩子理解意思,背得熟练,只是让他体验到口诀在生活中是一项人人都会而且是用处非常广泛的技能,一定要学会。还比如,在孩子们体检的时候,记下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重量单位千克。在元旦布置教室时,让孩子想方案,怎样布置更漂亮,让孩子体验数学的规律之美。
当然在数学中用得最多的还是课堂中的唤醒体验。我们仍旧沿用传统中的开课方式。守住,守住,再守住。复习旧知,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给他一根凳子,可以跳起来摘到桃子,要学习的新知。学习求表内除法的商,先把复习口诀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先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提供情境图,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解决问题部分,图形与变换部分,统计,找规律,都有非常值得使用的主题图,我们就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唤醒体验。陶老师的这堂课,提供了客厅的画面,在情景里去唤醒规律的旧知。
第二步:自主体验,做数学
低年级的孩子较小,思维习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自主体验环节,我们就非常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获得较多的感性知识。同时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准备了100粒花生,100粒黄豆,100粒大米。孩子一边数,一边倒在玻璃杯里。数到900之后,很自然的就数到了1000.10个100就是1000,深深的印在了孩子的头脑中。数了1000粒大米之后,猜1000粒黄豆,1000颗花生会有多少。孩子的数感在操作中得到培养。
在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孩子指角,摸角,画角,用纸折角,做活动角。通过这些操作活动,让孩子知道了角的特点,角的大小比较。
在教学平均分时,就带了一把铅笔,要当场奖励给表现优异的4个孩子,请同学来分。在学生一人一支笔的分时,体验到了平均分的特点和基本方法,每人要分得同样多,一人一个是保证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第三步:合作体验,说数学
“合作交流”是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陶冶情操,达成目标。
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交流时,碰出体验的火花。有些数学概念和知识,需要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才能有所提升。在孩子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说数学。
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一课时,孩子汇报出了四五种口算方法后,我让孩子自己上来板书竖式,讲计算过程。再请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或者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就讲到了相同数位要对齐,还是从个位算起,还提醒大家,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不要把进的一给漏掉等等。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体验到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
说数学时,多提供孩子了解和交流的话题。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例如,学习“加碱应用题”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小强离学校900米,小丽家离学校400米,小强与小丽家距离多少米?”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根据居住位置得出了很多答案:如果两位同学住在相反的方向应是900+400=1300米;如果是两个学生住在同一方向应900-400=500米;还有地说:如果小强、小丽家和学校位置是三角形,那就很难求出两家相距米数,但相距米数比500米多,比1300米少……
这样的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从而增强其合作意识。例如口算练习中,我们经常采用一人说得数,一人说方法,让孩子合作。还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一人分,一人说分法。自然就有孩子想到用口诀来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就理解到了。陶老师的这节课中,让4个孩子把规律给演示出来,给了孩子一个合作学习的机会。
第四步:拓展体验,用数学
学了就用,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只有数学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学习了乘法之后,我布置让孩子自己找身边需要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孩子们找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买一个馒头5角钱,4个馒头多少钱?每一横排有7人,教室里6排有几人?还有的找到了一朵花有6个花瓣,3朵花有多少花瓣?这些鲜活的生活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有趣,对于学习效果自然更加好。陶老师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自己利用今天学习的循环规律创作好看的手帕,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困惑很多,学生体验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课堂的效率就有待加强,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
关王庙中心校 太尔凹小学 石秀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亲近了古诗词,就会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了古诗词。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第三篇:小班电子琴教学四步曲.
小班电子琴教学四步曲
小班电子琴教学四步曲
电子琴演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项目,有着其独特的能力,它是一种眼、耳、手指、肢体、肌肉和相关的神经系统协调的活动,不仅使孩子得到技能的训练,促进手指小肌肉群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毅力、思维能力及对环境的协调适应等综合能力,陶治孩子的情操、改善孩子的性格。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几年正是音乐成长的关键期。因此让小班幼儿学琴,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大有利益。
但小班幼儿年龄小,动作发展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在班内有效地开展电子琴教学,形成班级特色呢?我在班内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从激发兴趣、启发教学、遵循原则、体验成功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幼儿学弹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感觉到弹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此,在学琴前,我们很注重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如:利用平时休息时间,播放优美的钢琴曲和音乐会的录像带让幼儿欣赏,利用午餐、点心前静静地倾听老师美妙地即兴演奏。在学琴过程中,尽量变换各种方式,用有趣的故事、上口的儿歌等来帮助幼儿掌握弹琴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幼儿有登台演出的机会,巩固他们的兴趣。
二、启发教学
学琴虽然很有趣,但要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所以也是非常枯燥的,怎样让孩子们带着兴趣主动地学呢?我利用小班幼儿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幼儿易懂的形象比喻,用游戏的方式来讲解乐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乐曲,在轻松的气氛中掌 握应有的知识。
1、故事法
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的练习曲时,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我创编了《勤劳人和懒惰人》的故事,第一小节全音符说的是D娃娃在睡懒觉;第二、三小节四分音符说的是rei哥哥起床刷牙,刷了四下,mi哥哥修椅子,敲了四下榔头,弹奏时中指也要象敲榔头一样一下一下地弹;第四小节全音符还是说的D娃娃在睡觉,大拇指“躺下”来按健,按住四拍不起来。这个生动的故事不仅使幼儿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很容易掌握手指的弹奏要领,帮助幼儿又快又准地记住了谱子。
2、儿歌法
例如:在教幼儿掌握弹琴的正确手形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小手弯弯搭小桥,五个手指象桥柱,拱起就能开小船,踏下小船就压倒。”每次弹琴前,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纠正手形,孩子们在欢快地朗诵声中,认认真真地摆,不仅摆得快又好,养成了良好的手形,而且避免了老师反复的提醒。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身心愉悦,学起来会更带劲。例如:我把7个音符,编成七个小矮人,在复习五线谱的知识时,用小矮人跳舞这个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孩子指到哪音就请扮演代表这个音的小矮人出来跳一个舞,通过这种训练,幼儿的识谱能力有了大大地提高,三、遵循原则
幼儿学琴有付出必有收获,而老师的指导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这学期中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四个必须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乐器学习是技巧性学习,如同学习武术、体操、书法、绘画一样,要练出真功夫,便要脚踏实地地练,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我很重视对幼儿基本功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放慢脚步,一步一步对幼儿进行训练。
a、重视演奏技巧的训练
正确的弹奏姿势、手形及弹奏方法是孩子弹好琴的基础,有的教师或许认为初学钢琴的孩子浑身紧张,手腕僵硬是难免的,不用纠正,慢慢自然会好的。事实上孩子太小,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改正是很困难的,他们需要有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手形的直观榜样,需要教师有条不紊的指导,因此,每次弹琴时,我总要花上一刻钟时间纠正孩子的手形、坐姿,在学习弹奏方法时,一个个耐心地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
b、重视教师示范与幼儿读谱能力的培养。
幼儿是好模仿的,日本雅玛哈音乐振兴会创导的教学方法中,很强调老师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示范演奏。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幼儿对弹琴动作和新学曲子获得较直观的印象,学起来很容易。而读谱弹奏是电子琴演奏最基本的练习方法,初学琴时,幼儿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幼儿能够独立地识谱、唱谱,那么一定能提高学琴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急着要求幼儿背谱,而是训练他们边看谱边大声地读,幼儿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弹,手、脑、眼、嘴并用,不仅能训练多种感官的协调而且能帮助记忆乐谱,培养注意力。对弹好一首曲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
由于幼儿刚接触电子琴,起初什么都不懂,一开始我们采用了集体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幼儿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互相比较,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教学,孩子们彼此间的差异也随之表现出来,再加上客观因素:30个幼儿同在一个键盘室、30架琴同时发出声音确实很吵,于是我根据幼儿不同的接受能力,把他们分成了快慢二组,我和配班老师各负责一个组,新授课用集体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来识谱、唱谱,练习课轮流上键盘室弹奏,当一个组在键盘室时,另一个组就在教室里进行乐理知识、音乐节奏、乐感等方面的复习和训练。
这们既面向了全体,又注重了个别差异,同时还为幼儿创设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使教师更有耐心、更有机会进行个别辅导。
3、动静交替原则
心理学家们说:幼儿的“兴奋中需要时时转移”,也就是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所以不能长时间让他们坐在电子琴前弹奏。当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或不认真练习了,就弹一首好听的歌让他们唱唱或者放一段电子琴内部程序里的歌,提供幼儿欣赏让他们在跳跳拍拍中放松一下大脑,这样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使得幼儿在一节课中得到了听音、节奏、唱歌、弹奏等多种音乐能力地训练。
四、体验成功
学琴最大的喜悦感和成功感莫过于自己能弹出一首好听的曲子,为了鼓励孩子们学好琴,我们经常提供他们表演的机会,如:利用课余时间举行“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到老师的钢琴上或电子琴上表演独奏。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一方面锻炼幼儿胆量,另一方面也检查了幼儿的掌握情况,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的是善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对待弹奏水平不满意的孩子耐心地陪练,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在教室里创设音乐角,准备大的五线谱图、节奏卡、键盘模拟板、各种音符等,提供他们操作,利用区域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四步曲”
班主任工作“四步曲”
王坟小学 张学雷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四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生机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我们的班集体,全身心的投入到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使整个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班主任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既可敬又可亲。
二、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情感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月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三、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控制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负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四、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
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
必不可少的。
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之,班主任工作确实千头万绪,但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快乐的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灵活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干好班主任工作。我深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付出必有回报!
第五篇:小专题课外阅读“四步曲”
小专题课外阅读“四步曲”
【摘要】小专题课外阅读是全面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确定专题,激发阅读兴趣;创造条件,确保参与广度;指导方法,注重阅读积累;开展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多元评价,促进自主阅读这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专题 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89-02
叶圣陶先生说过:“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源泉,就没有灵活发达的思维和丰富深刻的思想。”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因素,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小专题课外阅读”,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共同确定一个专题,并围绕这一专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的一种阅读形式。近两年来,我在班级里尝试开展了“小专题”课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展“小专题”课外阅读时,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确定专题,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阅读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读。我先从精心为学生选择阅读的专题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阅读。
1.课文派生的小专题
我们阅读课的每一篇课文就像是一个窗口,让我们领略了某一方面的内容,也引领着学生去探索更多、更广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从一篇课文拓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素材。
2.单元延伸的小专题
有关研究表明:同一单元内,同一主题下,学习情境的切换可以持续地给学生带来新奇与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延长并保持其学习的注意力与热情;同时,相同的学习内容在各种不同情境中重复出现,也可以使学习者在不感到枯燥乏味的前提下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单元主题阅读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写作方法的小专题
学生是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学会表达,学会写作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我经常会提炼一些有关写作方法的小专题。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文,借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用以比喻人也要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初步感受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后,写出了《平凡的砖块》、《蜡烛》、《小小螺丝钉》等优秀的文章。
4.紧贴心声的小专题
孩子也喜欢时尚,特别是关于科幻的,童话故事的,往往是他们阅读的首选。近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也应成为推荐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紧贴学生的心声,选择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二、指导方法,注重阅读积累
国外有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在阅读过程中科学读书方法的指导是关键。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历来是最薄弱的,在这一方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1.阅读步骤的引导
当学生拿到阅读的材料时,如何一步一步有序地、有重点地阅读,这仍需教师的引导。一篇文章和整本书的阅读的步骤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阅读一篇文章时,应遵循以下步骤:读题―文章的大意―细读印象深刻部分―思考文章带来的感受。阅读整本书时就应引导学生遵循:目录―梗概―篇章―细节这样的阅读步骤。
2.阅读方法的引导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有大声朗读、诵读、默读、浏览读等等,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所运用的朗读方式是不同的,阅读的落脚点与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1)短篇文章细致读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有不同读法:读童话、寓言时,要侧重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来读,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的方式;读诗歌,则要重点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情境,可采用表演读和诵读的方式;读科技读物,要注意其应用价值和一些数据理论,可用默读和浏览读的方式;读一些美文片段、古代诗词,则要求熟读成诵。短篇文章的阅读指导更侧重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去细致地读懂文章所表达的主旨。
(2)长篇文章重默读
长篇文章由于篇幅较长,比较适合默读。教师在指导默读时,要求学生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一个长句的逻辑上完整的步伐,以及在思考的同时再向后面的部分过渡的这些复杂的能力。
(3)报刊杂志浏览读
对于一些杂志和报刊,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这两种方法来阅读:首先是浏览式阅读。我们要指导学生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关联点―简要摘记”的程序进行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对拿到手的报刊或图书记住题目,巡视全文,了解大概内容,凡能引起注意的地方都关注一下,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其次是筛选式阅读。我们要指导学生按照“查阅―浏览―精读―摘记或感悟”的程序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有目的地去图书角,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最后去精读,筛选适合自己要求的知识点并作摘录。
三、开展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既希望读有所得,另一方面又期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各类读书展示活动就是其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学生围绕小专题阅读到一定阶段以后,笔者常组织以下几种阅读展示活动:
1.朗诵会、故事会
经典诗歌类及故事类小专题阅读,可以通过优秀诗文的朗诵和讲故事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到的优美诗文和精彩片段进行赏析交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深化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手抄报评比
编辑手抄报是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归类梳理,这一评比活动,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走进鲁迅》《科学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等专题的阅读都可采用这一形式的展示活动。
3.摘记展览会
将做得认真、美观的文摘卡进行展览,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明白怎样做摘记,增强他们做摘记的自?X性,提高阅读积累的实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像这样操作性强、又有实效的阅读展示活动还有很多,如读书知识竞赛、专题读后感征文等等。
四、多元评价,促进自主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课外阅读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所以许多的阅读活动经常是虎头蛇尾,开始阶段总是轰轰烈烈,到了最后常常是不了了之,教师无法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也就无从进行合理的评价了。长此以往,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笔者在阅读活动评价中,摒弃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家长也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主要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查评,主要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自己的孩子。
以上便是笔者近两年来在小专题课外阅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虽然有些粗糙,但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走过两年的小专题阅读之路,孩子们变得更爱读书、更会读书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阅读策略》百花文艺出版社